義大利主教團常務委員會將召開會議 並特別為教宗祈禱

意大利主教團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 Siciliani-Gennari Cei)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義大利主教團常務委員會將於3月10日至12日在主教團所在地召開會議。為表達對教宗的特別熱愛,會議開始時將舉行聖體朝拜禮,與會者在聖體台前為教宗的康復祈禱。

在會議的第一天3月10日,由主教團主席、博洛尼亞總主教祖皮樞機致開幕辭,並闡述5月26日至29日召開的義大利主教團全體大會的主要議題。另外也介紹定於3月31日至4月3日舉行的第二屆同道偕行大會的《文件》,以及關於此次大會的一些準備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常務會議還將通報下一屆全國聖體大會的一些資訊。

3月12日星期三下午三點,主教團秘書長巴圖里(Giuseppe Baturi)蒙席將於會議結束時在主教團所在地同記者會面。

世界女性群起抗議 盼終結不公與暴力

全球各地都有廣泛的婦女節活動,盼政府與社會更加保障女性的權益。(Wikimedia Commons 示意圖)

國際對婦女保障仍相對缺乏,各國女性紛紛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站出來抗議!巴西、阿根廷、厄瓜多、波蘭、西班牙、奈及利亞,甚至俄羅斯都有形式不一的致敬活動。尤其在許多比較保守的國家,如阿根廷、法國與奈及利亞等,許多女性拿著性暴力受害者的照片,呼籲政府要更重視避免女性侵犯、還有墮胎的權利。

抗議政府限縮女權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在8日的婦女節,許多國家除了舉辦致敬婦女的活動以外,也有許多女性紛紛站出來遊行示威,呼籲國家給予女性更多保障與權益。例如在阿根廷,總統麥利將女性、性別與多元部裁撤,並取消該國刑法內的姦殺女性罪,就引起許多女性不滿。阿根廷每30個小時就有1位女性死於謀殺。

南美的玻利維亞與厄瓜多也有許多女性上街抗議,反對女性暴力與父權社會。許多歐洲國家也舉辦反對女性暴力的遊行,波蘭則是舉行爭取女性墮胎的活動,這對以羅馬天主教信奉為主的波蘭社會是不小的波瀾。另外在西班牙、法國,民眾手舉著性侵受害者畢立可的畫像,反對社會系統性的性暴力。

盼減少性別差距

在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上千個女性聚集在莫波拉吉‧強森體育館,身穿紫色衣服、跳著舞,象徵女性要從父權社會中解放;就連俄羅斯也有婦女節致意活動,在聖彼得堡,由官方主辦的活動讓俄羅斯士兵將黃色鬱金香送給婦女與小女孩;而烏克蘭即使面臨戰亂,在南方大城卡爾可夫則有致敬陣亡女士兵的活動。 《歐洲新聞網》提到,土耳其政府將2025年定義為「家庭之年」,讓很多土耳其女性相當不滿,批評政府試圖用傳統價值綑綁女性,因此今年也紛紛出來抗議;在義大利,抗議除了聚焦性別暴力,還有盼縮小性別在薪資、待遇等議題的差距。

希望之家:從世界各地來到羅馬的禧年志願者宿舍

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齊聚在羅馬為禧年貢獻一己之力,他們身穿綠色背心在和解大道和聖伯多祿廣場,以及其它地方提供服務。“希望之家”是他們在羅馬的宿舍。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離義大利羅馬市中心威尼斯廣場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希望之家”,進入此處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的牌子,其上用不同的語言寫著“歡迎!”綠色也是禧年志願者背心的顏色。“希望之家”有很多房間和食堂,從這裡可以看到聖伯多祿大殿的“圓頂”。這個宿舍有100張床位,款待來自義大利其它城市和世界各地的志願者,他們決定將自己的一部分時間奉獻給這個禧年,以及來到永恆之城的朝聖者。

在3月8日至9日舉行“禧年的志願者”之際,禧年志願服務協調人盧琴特(Marco Lucente)接受采訪時解釋說,“我們收到1.3萬份申請,我們有來自各大洲的人”。在舉行志願者的禧年活動這一週,有45名短期志願者和55名長期志願者提供服務。短期志願者至少奉獻一週的時間,長期志願者則會留下來超過3個月之久。

“希望之家”的一天從在食堂用早餐開始。在和解大道服務的志願者,服務時間是早上7點半至中午1點半,之後是下午的服務時段。有些志願者也在羅馬的不同區域接待朝聖者,比如達芬奇機場或者羅馬中央火車站。晚上的時候,志願者們回到“希望之家”,一起用晚餐。

在服務時間較長的志願者中,有一位25歲名叫伊格納西奧(José Maria Ignaci)的計算機產業工作者,他來自葡萄牙里斯本,是“共融與釋放”團體的成員。他自2024年12月開始為教會服務,直到這個聖年結束。2023年在里斯本舉行世界青年節時,他也當過志願者。

伊格納西奧笑著解釋說,他申請加入禧年志願者團隊,因為他認為,“在永恆之城的這段時間,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逃避”,也“逃避”生活中遇到的“不滿”,特別是在工作中。伊格納西奧講述說,慢慢地,藉著“共融與釋放”團體,他“重新發現”信仰,改變了自己的觀點,明白“天主也臨在於自己的工作中”,現在,他“懷著感激之情”從事這項服務。

瑪利亞也有類似的經驗。她是一名來自意大利北部甘博洛的18歲高中生,她利用學校假期,決定以短期志願者的身份在羅馬度過一週。她一直通過紅十字會等組織的義工服務,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她說,這些經驗的背後“始終有愛,需要以一切可行或實際的方式接近有需要的人”。

瑪利亞希望能夠將所經歷的興奮之情帶給她的同學,說服一些人來體驗這同樣的經驗。儘管這幾天“很忙碌”,起得很早,瑪利亞說:“我希望在高考後,在7月底8月初舉行禧年的青年慶典時再回羅馬。”

羅馬朝聖局恢復聖地朝聖活動

2025.02羅馬朝聖局恢復前往聖地的朝聖活動,以更新羅馬教區與耶路撒冷教會團體的共融。由神父和修士組成的首個代表團將於3月10日出發。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羅馬朝聖局重返聖地,3月10日起展開「希望的朝聖之旅」,以支持耶路撒冷的教會團體。由神父和修士組成的首個朝聖團將在朝聖局主任納扎羅(Rebecca Nazzaro)修女的帶領下從羅馬出發。

羅馬教區主教公署的公告指出,該朝聖團的行程包括在白冷城、耶路撒冷和耶里哥與當地的基督徒團體舉行聚會,以更新羅馬教區與耶路撒冷教會團體的共融,同時也響應聖地守護人巴頓(Francesco Patton)神父和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樞機的呼籲:「現在應該要支持耶路撒冷教會,重返聖地,為這個地方教會的另一片肺葉再次注入生命力,即朝聖活動和朝聖者的臨在。」

整個教會充滿希望、團結合一的記號

在這希望的禧年期間,朝聖活動是個造訪耶穌生活之地、活出信仰經驗的重要契機。納扎羅修女表示,「我們希望每個朝聖者都能感到自己是他們所遇見的團體的一員,同時也在扶助聖地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方面作出貢獻。如此一來,通過朝聖,我們將能在共融中增進我們的信德」。

羅馬朝聖局靈修事務助理比亞洛(Giovanni Biallo)神父是該朝聖團在聖地的嚮導。他解釋道:「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旅途成了心靈之路、靈性經驗,藉以更新對基督的認識。」比亞洛神父很高興能宣布重新出發的消息,他說:「人人都受邀懷著信德與團結的精神相聚在一起。朝聖者將能與聖地的基督徒分享耶穌之愛的希望和見證。」

柬埔寨教會悼念畢生致力傳教的教友領袖

柬埔寨教會成員2 月 22 日參加追思彌撒,為幫助當地傳教團的平信徒薩翁祈禱。他於 2 月 20 日去世,享年 69 歲。(圖片:金邊宗座代牧區)

柬埔寨天主教教會悼念一位畢生致力傳教工作的平信徒領袖。六十九歲的薩翁(Joseph Duong Savong)上週因心髒病發在金邊逝世。

金邊宗座代牧施密特埃斯勒(Olivier Schmitthaeusler)主教稱薩翁是柬埔寨天主教團體的「偉大僕人」,並對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薩翁的好友讓恩森(Jean Un Son)神父說,柬埔寨天主教徒視薩翁為「教會的祖父」。

多年來,薩翁一直協助柬埔寨天主教文化中心的法國傳教士蓬肖(franois Ponchaud)神父的傳教工作。

巴黎外方傳教會士蓬肖神父以其記錄赤柬的種族滅絕統治的書籍聞名。他剛於今年 1 月 17 日去世。

恩森神父說,薩翁被稱為是蓬肖神父的「得力助手」。他也是當地教會「向其他宗教和政府」的發言人。

他去世後,全國各地多個天主教團體舉辦了祈禱會。

恩森神父說,薩翁「備受尊敬。這就是為什麼在葬禮上有那麼多青年、佛教僧侶、長者、穆斯林和政府官員」。

他說:「對我們來說,他就像柬埔寨教會的祖父一樣。」並指「他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可以代表天主教會與其他宗教和政府溝通。」

他表示:「薩翁紮根於良好的柬埔寨文化和堅定的天主教信仰。這就是為什麼他能以如此有趣的方式扮演自己的角色。」

薩翁在柬埔寨三個教區:金邊宗座代牧區、馬德望宗座監牧區和磅湛宗座監牧區致力教會的教育工作。

這位金邊聖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主任司鐸桑曾與薩翁共事二十年,他說薩翁「是一位博學、熱情、信仰堅定的人」。

他說:「他工作勤奮。人們願意聽他的話,因為他善良、幽默,喜歡與人交往。他生活簡樸,樂於助人。」

薩翁生於 1956 年,是家中的第六個孩子。赤柬波爾布特時代結束後,他與妻子育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於 1995 年 4 月 16 日在金邊聖若瑟堂領洗。

直到 1981 年前,他一直在磅湛省的家鄉從事農業。他於 1981 至 2002 年是金邊港務局公務員。

受洗兩年後,他從 1997 年起開始為當地團體擔任宗教教育者。他在 2002 至 2009 年於蓬肖神父 1993 年創立的中心工作。自此他一直擔任金邊教區教育辦公室主任。

多年來他也負責當地教會與柬埔寨政府和其他宗教的聯繫。

他亦與內政部和國家打擊人口販運委員會合作,對抗兒童販賣。

泰國曼谷新任總主教籲信眾攜手同行

泰國新任曼谷總教區阿蓬德拉塔納總主教。 (圖:清邁教區)

泰國曼谷總教區於 3 月 2 日在聖母升天主教座堂為新任的阿蓬德拉塔納(Francis Xavier Vira Arpondratana)總主教舉行就職禮。

禮儀由曾領導該教區的兩位總主教主持。他們是米猜格汶春 (Michael Michai Kitbunchu) 樞機和科維塔瓦尼 (Francis Xavier Kriengsak Kovithavanij) 樞機。

現年 69 歲的阿蓬德拉塔納主教曾任清邁教區主教 15 年。教宗方濟各於今年 1 月 11 日任命他為曼谷總教區主教。

在就職禮上,他促請教友「攜手同行」,抓緊 2025 年禧年的機會實現「靈性上的更新」,曼谷總教區有約 11.5 萬名天主教徒。

宗座駐泰國和柬埔寨大使韋爾斯 (Peter Brian Wells) 總主教在歡迎辭中說,阿蓬德拉塔納主教 44 年前在曼谷晉鐸,這次的任命對他來說就像回到家裡一樣。

他表示,阿蓬德拉塔納總主教在清邁教區的經歷「為他即將要承擔的職責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希望這位新任總主教教能夠效法他的主保聖人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傳教熱忱。

阿蓬德拉塔納總主教在致詞中提到曼谷總教區悠久的歷史以及承擔延續當地教會使命的榮譽。

回顧過去 15 年,他感謝清邁教區所有教友在新冠疫情和大水災衝擊該地區等困難中對他的支持。

他說:「我感謝天主的仁慈,滿懷信心地接受這項任命。」他亦對米猜格汶春和科維塔瓦尼樞機表示感謝。

他特別讚揚科維塔瓦尼樞機發起建立 12 個傳教站的倡議,並承諾將與泰國傳教會協會合作繼續進行這項工作。

他表示:「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會盡力幫助曼谷總教區成為真正基督門徒的團體,宣揚福音。」

他鼓勵教友珍惜 2025 年禧年及其主題「希望的朝聖者」所提供的機會,實現真正的更新。

就剛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他說:「過去,主教用牧羊杖引導他的羊群,但今天,教宗方濟各呼籲我們要共議同行,全心全意聆聽彼此的聲音。」

他指出,在教會教義的指導下,「我們可以在信仰中共同前進,經歷歡樂和考驗,將福音的喜樂傳播給所有人。」

彰縣婦女節系列開鑼 打造性別友善城市

彰化縣政府在縣府新聞處舉辦慶祝一一四年彰化縣婦女節系列活動-彰化女力綻放美力啟動記者會。

為迎接國際婦女節到來,彰化縣政府日昨在縣府新聞處舉辦「慶祝中華民國114年彰化縣婦女節系列活動-彰化女力綻放美力」啟動記者會,彰化縣長王惠美縣府團隊與相關單位共同宣示跨領域連結縣府各局處及婦女社福團體,一起發展相關之婦女服務,積極提升婦女福利,發展女性就創業,推動婦女社會參與,強調要讓彰化縣成為一個對女性尊重、對性別友善的城市。

彰化縣社會處長王蘭心表示,這次系列活動自三月起陸續展開,有女性系列影展、彰化女路走讀、婦女中心系列活動、國際家庭日「愛家五一五家庭享幸福」活動、女力展翅就創業促進活動、婦癌篩檢等活動。

社會處長王蘭心表示,「Women三八公益市集區」今年邁入第五年,過去四年,縣府每年捐贈約一○○萬元給身心障礙團體,先後捐給「社團法人彰化縣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建造「伯立歐家園」、「財團法人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建造「方舟園區」、「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中教區附設彰化縣私立聖智啟智中心」建造「聖智家園」、「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中教區附設台灣省私立慈愛教養院」建造「慈愛教室大樓」,今年婦女節公益市集義賣所得將捐助「社團法人彰化縣自閉症肯納家長協會」作為建造「肯納秀水作業所」之用,幫助弱勢,達到善盡社會責任,落實公益目的。積極打造要讓民眾更有感,讓性別更平等,幸福升等的友善城市。

彰化縣青溪婦女協會理事長鄭汝芬表示,王縣長上任以來,致力打造一個讓女性更有愛心、更有自信發展的環境,也推出了許多性別友善政策,包含萬人健檢的婦女癌篩、婦女健康檢查、婦女創業就業的支持,以及性別平等的婦女保障權益,可見王縣長一直在積極推動為婦女朋友提供更多支持的政策。主活動三月二十三日在彰化延平公園除了有姊妹的精采表演外,現場還有Women三八市集,希望透過現場姊妹的召集,讓所有婦女朋友做愛心不落人後,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

彰化縣救國團主委施鳳銘表示,這次活動豐富多元,主活動地點選在延平公園舉辦,當天現場設有Women三八公益市集,所得將捐贈弱勢團體,以實際行動傳達愛與關懷,此外還規劃婦女才藝展演、性別平等及婦女權益宣導、趣味闖關挑戰及分工體驗、永續發展互動區、婦女健康趣味競賽等精彩內容,不論是婦女參與或親子共樂都度過充實愉快的一天,誠摯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縣議員陳玉姬表示,重視婦幼權益,協助殘貧如一,團結社區社團,希望能夠開創陽光社會,讓婦女不單只是待在家裡做家事、照顧長輩,還可以出來外面有許多平台可以提供婦女們學習許多技藝,感謝縣政府大力推動宣傳婦女權益。議員許雅琳表示,三月八日是婦女節,衷心感謝彰化所有女力,在社會上的付出與貢獻,也感謝縣府辦理一系列精彩的活動,讓大家更加重視性別平等的重要性,過去社會普遍認為「男主外、女主內」,但隨著時代的演進,這種觀念早已過時,現在提倡男女共同分擔家庭責任,攜手打造更和諧的家庭,未來也將持續努力,為女性爭取更多福利,讓女性在各個領域都能發光發熱。

教宗方濟各入院治療3週 教廷首度公開錄音檔

天主教信徒聚集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為教宗的健康祈禱。88歲的教宗方濟各在2月14日因為支氣管炎被送入醫院治療,隨後病情惡化為雙側肺炎,至今尚未露面。

梵蒂岡在6日首次公開教宗在醫院內錄製的錄音檔,方濟各以他的母語西班牙語向大家表示感謝,讓信眾又驚又喜。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說:「衷心感謝大家在廣場為我的健康祈禱,我與大家同在,願天主保佑你,聖母保護你,謝謝。」

不到30秒的錄音中,教宗的聲音有些虛弱,但相當清楚。

梵蒂岡在4日的聲明表示,教宗在3日接受2次支氣管鏡檢查,清除支氣管內堆積的大量黏液,白天戴著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晚上睡覺時會繼續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治療。

方濟各的心臟、腎臟和血液指標皆穩定,雖然健康狀況仍然複雜,但暫時脫離呼吸危機。

天主教信徒說道,「聽到教宗的聲音總是讓人感動,再加上他的病況,聽到他的聲音更為激動,我們持續祈禱,希望他早日康復。」 梵蒂岡每兩天會公布一次教宗目前的病況,但從2月14日開始沒有再發布任何教宗的照片、影片,醫生表示,方濟各沒有進一步的呼吸道危機,而下次公布病情則是8日。

印度北部基督徒促警方在四旬期提供保護

印度基督徒參加反對持續迫害的和平抗議集會。(法新社)

印度北部一個邦分的基督徒面對越來越多的迫害。他們促請警方在為期七週祈禱和禁食的四旬期間保護他們和他們的教堂。

北方邦坎普爾基督教聯合委員會主席辛格(Jitendra Singh)牧師表示:「我們已向警方尋求保護,因為我們擔心在四旬期間可能遭到歹徒的襲擊。」

該基督徒合一組織於 3 月 1 日向該市警察局長提交了一份備忘錄。

今年四旬期從 3 月 5 日的聖灰瞻禮開始,到 4 月 19 日的復活節守夜禮達到高峰。

辛格牧師 3 月 4 日向天亞社說:「我們過去曾目睹了在四旬期祈禱禮儀期間對基督徒的襲擊,今年不想再發生同樣的事情。」

北方邦由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親印度教印度人民黨統治,在過去幾年裡,針對基督徒及其機構的襲擊有所增加。

辛格牧師哀嘆道:「我們的祈禱集會被錯誤地描繪成針對我們的宗教皈依活動。」

他指出,在北方邦的許多地方,就連家庭祈禱也受到印度教激進人士的襲擊,包括牧師在內的基督徒都被以虛假的皈依指控而被捕。

目前,近 100 名基督徒被關押在該邦的不同監獄中。他們被指控違反了嚴厲的反皈依法。該法把透過欺詐手段進行宗教皈依定為犯行。

該邦擁有印度最嚴格的反皈依法,如果被判參與宗教皈依活動,將被判處 20 年或終身監禁。

該法律的憲法有效性目前正在該國最高法院以及其他 10 個擁有類似反皈依法的邦分受到質疑。

該邦在 2024 年記錄了 209 宗針對基督徒的迫害事件,是印度所有邦中最多的。

記錄針對基督徒迫害事件的基督教聯合論壇表示,該國在同期共記錄了 843 宗此類事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督教領袖表示:「在許多此類案件中,受害者因為害怕遭到報復而不敢向任何人,包括基督教團體作出舉報。”

該邦超過 2 億多人口中,大多數信奉印度教,其中基督徒佔不到 1%。

全球教會迎2025四旬期 教宗因病缺席聖灰星期三彌撒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今年3月5日,是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聖灰星期三」,從亞洲、美洲到非洲,各地的教堂內,都聚集了大批教徒一同禁食、禱告。早前因為雙側肺炎入院治療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至今並未康復,因此首度缺席了義大利羅馬的傳統彌撒活動。儘管如此,菲律賓、墨西哥、阿根廷等地的教徒,依然在這神聖的一天為教宗祝禱,希望他早日康復。

沾上棕櫚枝燒成的灰燼,在信徒額頭上畫下十字,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一處教堂內,週三一大早,迎來大批天主教徒,齊聚禱告,聆聽神父講道。

奈及利亞飛行員 杜魯瓊:「今天是紀念耶穌基督受難的日子,所以我們禁食、奉獻。也因為耶穌為世人受了許多苦,所以我們在這段時期會保持哀傷,並在精神上紀念祂,與祂同在。」

今年3月5日,是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聖灰星期三」,又稱「大齋首日」,標誌著西方教會四旬期開始。在這一天,基督教徒通常會參加聖灰日禮拜,天主教徒們則需清淡飲食、減少娛樂,偕同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一同禱告,並持續守齋、懺悔、奉獻,直到40天後恢復正常作息,迎接復活日到來。

天主教徒 卡西德:「我從小時候開始,就會參加聖灰星期三的活動,也每次都會在額頭上塗灰,因為我們本是塵土,最終也將回歸塵埃。」

然而就在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齊聚教堂內禱告、齋戒時,教宗方濟各卻因病首次缺席了「聖灰星期三」傳統彌撒。今年這場重要儀式,改由前羅馬教區德多納蒂斯樞機主教主持,從聖安塞爾莫堂的「駐地彌撒」開始,帶領信眾遊行、穿過阿文提諾山,到達聖薩比納教堂後舉行聖體慶典。

前羅馬教區樞機主教 德多納蒂斯:「此時此刻,我們彷彿正與教宗方濟各團聚在一起,我們感謝他為教會和世人祈禱、受苦,今晚的聖灰將撒在我們的頭上,藉此讓我們反思自身。」

儘管今年的彌撒儀式,少了教宗陪同默禱,虔誠的信徒們還是堅持走完了全程。菲律賓、墨西哥、阿根廷等地的教徒,則在誦讀經文、祈禱時,同步送上祝福,希望這位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領袖,能早日康復。

天主教徒 比尤蒂富爾:「我們以為他已經康復了,沒想到病情一直反覆,所以今天我們有為他禱告,其實我和我太太每次去教堂都會祈禱,希望他康復。」

天主教徒 加布里埃爾:「我們還是希望他能好起來,希望上帝能陪伴他,給他力量,不過作為一名教徒,我也不會忘記禱告,希望他能盡快康復。」

或許是感受到了眾人祈禱的力量,教廷表示,教宗在接受羅馬傑梅利醫院治療後,病情逐漸趨於穩定,稍早時候已經拆除了呼吸器,也可以起身坐一坐、處理公務,並再次致電加薩教區的神職人員,表達關心,工作期間沒有再發生任何新的呼吸道危機。

美聯社記者 克勞瑟:「在前一天出現兩次呼吸道危機後,週二醫生表示,教宗方濟各只需要高流量氧氣輔助,就可以呼吸,也不需要再戴氧氣面罩,只有晚上會用到。這已經是這位88歲的教宗在羅馬傑梅利醫院度過的第19個晚上。」

至於這次「聖灰星期三」彌撒活動,教宗雖然缺席,但在住院前,他就已擬好了2025年四旬期文告交由教廷發布,並在5日上午於醫院10樓寓所內,接受了聖灰禮儀、領受聖體,象徵與世界各地的多位信徒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