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天主教徒被禁傳統公眾拜苦路活動

印度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會的天主教徒 2019年在東德里聖母學校的操場上參加聖枝主日遊行。 (圖片:Bijay Kumar Minj)

印度新德里的天主教領袖表示,警方以「法律和秩序問題」以及「交通受中斷」為由,  拒絕他們於聖枝主日在公共道路上進行傳統的拜苦路活動,他們對此感到失望。

超過 400 名天主教徒在德里總教區庫托 (Anil JT Couto) 總主教的帶領下,原計劃參加長達五公里的遊行,其中包括拜苦路。

原定於 4 月 13 日聖枝主日舉行的遊行中,隊伍將通過一條公共道路,從舊德里的聖母教堂前往德里市中心的聖心主教座堂。

然而,在活動舉行的前一天晚上 9  點左右,警方拒絕了遊行的許可,理由是遊行可能造成後勤、法律和秩序以及交通等問題。

德里總教區天主教協會在 4 月 13 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德里警方的決定深感傷害和失望」。

聲明中寫道:「以週日的法律、秩序和交通問題為理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協會指出,其他宗教和政治團體即使在工作日的高峰時段也時常獲得舉辦遊行和集會的許可。

總教區副主教德索薩(Vincent D’Souza)神父早已於 3 月 10 日致函德里警察局長有關遊行的事宜。因此,該最後一刻的拒絕令許多天主教徒感到失望。

聲明又道:「今年的拒絕許可讓人感覺有偏見和不公平,給平等待遇和宗教自由原則蒙上了陰影。」 「基督徒現在質疑憲法賦予他們的宗教自由權利是否得到平等的維護。」

該協會主席邁克爾(A.C. Michael)表示,自 2013 年以來天主教徒就一直在公共道路組織這項年度聖枝主日拜苦路活動。

他 4 月 14 日向天亞社說,新冠疫情和去年是例外。去年由於時任德里首席部長凱傑里瓦爾(Arvind Kejriwal)被捕後的混亂局面,他們無法舉行活動。

聯邦少數民族事務部長庫里安 (George Kurian) 表示,該決定「完全基於安全考量」。

他對媒體說,原定在 4 月 12 日舉行的印度教神哈奴曼誕辰紀念日慶祝遊行許可也被拒絕。

印度人民黨一名領導人向天亞社說,由於德里「安全局勢特殊」,警方已禁止所有公眾遊行。

印度政府上週從美國引渡了被指控策劃 2008 年孟買恐怖襲擊的拉納(Tahawwur Hussain Rana),  並把他帶回新德里。

他指出:「官員們只是不希望恐怖分子襲擊宗教集會,或利用此類活動進行任何形式的報復。」並解釋說自 4 月 10 日起,德里已禁止所有遊行活動。

印尼教會的反對促使政府擱環保爭議項目

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省長萊納(左)4 月 4 日會見恩德總教區克萊登總主教。 (圖片:Instagram)

在印尼教會領袖和當地民眾的強烈反對下,東努沙登加拉省省長宣布暫停在天主教徒佔多數的弗洛雷斯島上進行對環保有爭議的地熱項目。

該省省長萊納 (Melkiades Laka Lena)  4 月 7 日表示:「我們希望確保與這些項目相關的所有方面都得到審查。」

本身是天主教徒的萊納在會見恩德總教區克萊登 (Paulus Budi Kleden) 總主教三天後宣布了這一消息。

今年 1 月,這位總主教成為弗洛雷斯島首位公開反對地熱計劃的教會領袖。

當地民眾對計劃已抗議多年,稱該項目破壞了他們的環境,侵犯了他們的權利。

今年 3 月,恩德教省 6 位主教在四旬期的牧函中也表達了類似的反對意見,指出了地熱計劃的負面影響。

他們也促請政府優先發展旅遊業、農業、種植園、畜牧業和海洋產業,以造福當地人。

萊納承認「居住在地熱區的當地居民感受到了影響,我們需要聽取他們的聲音。」

他說:「在作出進一步決定之前,我們將與利益相關者坐下來討論。」

他表示,雖然尚未啟動的項目將被推遲,但正在進行的項目將被允許進行維修工作。

據報道,克萊登總主教在 4 月 4 日的會議上向省長表示:「教會的立場很明確,且是基於當地社區的意願。」

他於 3 月 15 日會見了他總教區所在的恩加達和恩德縣的代表以及地熱公司的人員。

這次會議是在 3 月 12 日 恩加達的神父、修女和學生抗議該縣一間電力公司運營的地熱項目之後舉行的。

該項目於 1998 年啟動,迄今仍未能發電。但由於鑽孔不斷噴出高達 500 公尺的熱泥漿,破壞了附近的農田。

弗洛雷斯島的地熱項目是政府能源轉型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實現印尼 35,000 兆瓦電力基礎設施的目標。

政府於 2017 年將該島列為指定地熱點。在當地民眾日益強烈的抵制下,當局在島上確定了 16 個計劃地點。

據能源和礦產資源部稱,弗洛雷斯島的發電潛力為 902 兆瓦,佔東努沙登加拉省總發電量的 65%。

西芒加萊區瓦埃薩諾居民拉本 (Rofinus Rabun) 指出,他們拒絕地​​熱項目,因為它會改變生態系統,減少對水等重要自然資源的獲取。

他說,實際上,該項目破壞了環境和社區的傳統生計,特別是農業和畜牧業。

他對教會的支持表示歡迎說:「以前我們感覺自己孤軍奮戰。我們也因為反對進步而被貼上愚蠢的標籤。」

他指出,隨著主教們採取立場,「我們感到得到了支持,並將為我們的生存空間而戰」。

弗洛雷斯島是一個以天主教徒為主的島嶼,位於穆斯林佔多數的印尼群島的南部。

菲律賓人口販子迫受害者扮傳教士詐騙

菲律賓移民局官員 4 月 1 日在尼諾阿基諾國際機場截查了三名試圖冒充教會傳教士的嫌疑人。 (圖:菲律賓移民局)

菲律賓移民局最近發出警告稱,指一種新的人口販賣騙局正在出現,當中受害者被迫假裝成基督徒朝聖者或傳教士。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4 月 9 日報道,菲律賓和泰國警方經過調查和竊聽後披露了詐騙細節。

菲律賓移民局局長維亞多 (Joel Anthony Viado) 在 4 月 7 日的聲明中談到了一些此類販運案件。

馬尼拉尼諾阿基諾國際機場的移民官員 4 月 1 日截查了三名分別為 23 歲、25 歲和 50 歲的女性,當時她們正試圖離開菲律賓。

他們原計劃經新加坡前往泰國,並聲稱自己是教會的全職義工,將前往泰國進行傳教工作。

他們因文件的不一致導致了質疑。兩名受害者承認,他們不是任何傳教團體的成員,而是在泰國一所學校被非法僱用的教師。

他們也承認,他們是被與他們同行的一名女子招攬的,該女子聲稱自己是他們教會的創辦人和首席牧師。

維亞多表示,這與先前發現的一種販運手段相呼應,這種方法後來被稱為「Bitbit 計畫」。這顯示頻繁旅遊的人會將毫無戒心的婦女帶到國外,並強迫她們從事性工作。

該局表示,在最近的案件中,受害者被轉介到反販運機構間委員會尋求援助。

據移民官員稱,這名女性販運者最近與另一群乘客一起前往泰國,她聲稱這些乘客是她教會的同伴。

官員表示,先前被留在販運者手中的人沒有回到菲律賓。

據《信仰通訊社》報道,該局的報告指出,2024 年人口販賣受害者人數為 998 人。

報告發現當中牽涉了多種活動和計劃,如假朝聖、包辦婚姻和代孕。

大多數受害者都是透過社交媒體被引誘,被迫賣淫或被帶到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的「詐騙城市」。

據悉,這些詐騙中心強迫來自不同國家會說英語的人使用電腦或手機來詐騙西方國家的富人。

菲律賓反人口販運跨宗教運動讚揚警方和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

菲律賓天主教主教團秘書長雷斯蒂圖托(Bryand Restituto)神父也對人口販賣問題表示擔憂。

他譴責販運網絡剝削弱勢群體,濫用宗教及其習俗進行犯罪行為。

韓國教會團體推動司鐸聖召培育獲讚揚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前排中)與聖召支援協會成員 4 月 4 日在明洞主教座堂舉行彌撒。 (圖片:首爾總教區)

韓國教會領袖對由神職人員和平信徒共同組織的一個團體表示讚揚。在面對低出生率和宗教信仰逐漸下降的挑戰下,該組織為提高韓國司鐸聖召作出了重大貢獻。

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 4 月 4 日表示:「承蒙我們仁慈愛天父的恩典,並通過你們的關心、支持和慷慨捐助,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

他在慶祝教區「聖召支援協會」成立 50 週年特別彌撒的講道中指出:「今年是韓國首位本土司鐸聖金大建祝聖 180 週年,而首爾總教區的司鐸人數也達到了一千人。」

教區的新聞稿稱,該個在明洞主教座堂舉行的彌撒有數百名神職人員、修會成員和信徒參加。

協會由修院職員和 15 名女教友在已故金德宰(Kim Deok-jae)神父的指導下於 1975 年 4 月 17 日成立。當時名為修生支援小組,直至 1977 年 10 月更名為聖召支援協會。

在過去的五十年裡,這個平信徒使徒團體一直在總教區聖召部的指導下運作,致力透過祈禱、財政支援和團體建設來促進聖召。

鄭總主教回顧了協會的歷史,並感謝天主在過去五十年的助佑,讓每年都有很多神父被祝聖。

他表示:「如果沒有天主的恩典,沒有為這項使命服務的神父和成員的努力奉獻,這種增長是不可能實現的。」

他提醒說,聖召是天主賜予的禮物,但也是一份需要悉心栽培和培育才能實現的禮物。

他說,然而,現今的司鐸聖召正面臨著各種挑戰。

他指出:「可悲的是,我們今天看到司鐸聖召正持續下降。我懇請你們所有人,我們的成員和支持者,更加熱切地祈禱,並鼓勵你們的近人和團體盡一切能力推動聖召。」

該協會主席朴永淑(Park Yeong-suk)表示:「感謝在首爾總教區司鐸聖召的發展和培育過程中與我們並肩努力的許多人,我們現在已達到了一千名教區司鐸這令人難以置信的里程碑。」

她說:「我們感謝天主賜給我們如此奇妙的眷顧。我只想表達我衷心的謝意,並邀請你們成為推動聖召的工作者。」

由於出生率創歷史新低和人口老化,南韓正面對人口危機。

天主教會進行的各種研究顯示,該國的神職人員和修會成員數量正在逐步下降。低出生率、世俗化以及缺乏宗教信仰被認為是聖召減少的主要原因。

巴塞隆納聖家堂建築師高第 獲教宗方濟各批准進入封聖程序

西班牙巴塞隆納仍在興建中的聖家堂大教堂。路透社

全球知名的西班牙巴塞隆納景點,到現在依舊仍在施工中的「聖家堂」大教堂(Sagrada Familia),其設計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í)週一(14日)邁向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之路。

高第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信徒,曾花費逾40年時間致力於聖家堂的建造。這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尚未完工天主教教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同時是歐洲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之一。

梵蒂岡週一在聲明中指出,教宗方濟各已簽令,承認高第具有「英勇的德行」。這是邁向被封為天主教聖徒的第一步。

要邁入封聖過程中的第二階段、列為真福(beatified),必須證明有一項奇蹟歸功於高第。若要讓高第正式封為聖人,則需再確認可以歸功於高第的第二個奇蹟。

聖家堂於1882年動工,以其高聳的哥德式尖塔、繁複的模仿自然裝飾聞名於世,即使高第後來把人生最後12年完全奉獻於此,建築至今仍未完工。

生於1852年,死於1926年的高第,曾被梵蒂岡官方媒體稱為「上帝的建築師」。聖家堂的建造計畫原定在2026年完工,以紀念高第逝世100週年。

然而,由於新冠疫情導致觀光收入銳減,聖家堂教堂的建造經費來源萎縮,因此完工日期已被無限期延後。

教宗聖枝主日講道:天主的慈悲敦促我們與人同悲共苦

2025.04.13 棕枝主日:主受難 – 紀念主進入耶路撒冷和神聖彌撒 (梵蒂岡媒體)

樞機團副團長桑德里樞機4月13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代表教宗方濟各主持聖枝主日禮儀。教宗由於呼吸道疾病尚未痊癒,目前仍在他的寓所養病。當天約有4萬名信友在廣場上參加禮儀。

桑德里樞機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為此準備的講道稿。在聖枝主日,我們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卻在幾天後被判刑,背著十字架走在痛苦又悲傷的道路上離開聖城。

基勒乃人西滿

教宗談起福音中被羅馬士兵抓住、被迫幫耶穌背十字架的基勒乃人西滿(路廿三26),稱這個人即使沒有選擇,依然參與了主耶穌的受難。教宗闡明,基勒乃人西滿的行為似乎有些矛盾:他被迫背起耶穌的十字架,走向加爾瓦略山,因此縱使這並非他的本意,他卻親身參與了主耶穌的受難。教宗觀察基勒乃人西滿的舉止:他不發一語,沒有與耶穌交談,他們之間只有十字架。

基勒乃人西滿在救恩史中的角色

基勒乃人西滿迫於無奈分擔耶穌的苦難時,是否對耶穌心生憐憫?為了回答這問題,教宗表示,我們必須了解他的內心。「那揭示天主慈悲的痛苦,刺穿了天主始終敞開的心,人卻一直緊閉心門」。基勒乃人西滿會感到憤怒或同情,悲傷或厭煩,我們全都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他背起耶穌的十字架,耶穌則是將世人的罪一肩扛起。

「耶穌順從天父的旨意(參閱:路廿二42),為了愛我們而背起世人的罪;祂與我們並為我們受苦。正是以這出乎預料且令人不安的方式,基勒乃人西滿參與了救恩史。在救恩史中,沒有人是外人,沒有人置身事外」。

幫助彼此背十字架

基勒乃人西滿教導我們,「耶穌在各種處境中前來與每個人相遇」。教宗勉勵我們在各自的生活裡,省思能如何跟隨基勒乃人西滿的這種步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環顧周遭「許多在仇恨和暴力的煽動下走上加爾瓦略之路的男女」。我們應當牢記,「天主已經將這條路變成救贖之地,因為祂親自走了這條路,為我們獻出祂的生命」。

「今天有多少基勒乃人西滿背負基督的十字架!我們認得出他們嗎?我們是否在他們因戰爭和不幸而飽受風霜的面容上看見耶穌?面對邪惡殘酷的不義,背耶穌的十字架絕非徒勞無功,相反地,這是分享祂救贖之愛的最具體方式。」

耶穌的受難成為同悲共苦的憐憫

教宗最後表示,當我們伸手扶持受苦的人,扶助跌倒的人重新站起,擁抱氣餒的人時,我們就在今天展現出「耶穌的受難如何成為同悲共苦的憐憫」。

在進入聖週的時刻,教宗鼓勵眾人審視自己的生命。「為了體驗到這慈悲的大奇蹟,在聖週我們要選擇如何背負十字架」,而且不僅背我們自己的,也要幫助周圍受苦的人背十字架。即使是人生旅途中的陌生人,我們也要幫他們背起十字架,「成為彼此的基勒乃人西滿」。

教宗與方濟加修女:聖伯多祿大殿內“兩張輪椅相遇”

方濟加修女教宗方濟各

94歲的方濟加·巴蒂洛羅(Francesca Battiloro)修女隨那不勒斯的朝聖團來到羅馬。4月6日主日上午,當她在聖伯多祿大殿祈禱時,出人意料地遇見正在前往大殿廣場上的教宗方濟各。這位修女在隱修院度過了75個春秋,見到教宗是她一生中經歷的最大驚喜。

“我請求過天主:‘我想見教宗。‘我只對祂說了這話!沒對其他人說過.. 我以為這是不可能的,可是教宗卻來見我。我覺得我向上主求一件事,祂總是答應我……’。”

這位聖母往見會的修女當天早上從她所生活的那不勒斯城來到羅馬,她只有一個願望:善度病患和醫護人員的禧年慶典。方濟加修女8歲進入隱修院,17歲發願,當時她因腸梗阻而生命處在危險中。 她的故事刊登在《街頭觀察報》(L’Osservatore di Strada)四月期刊的頭版上。方濟加修女正是向 這份月刊的編輯人員表達了她想去羅馬的願望。在提供後勤服務的馬耳他騎士團的協助下,她被送到聖伯多祿大殿。與她同行的還有一些親友。

方濟加修女坐在輪椅上,她雖然視力有障礙,卻希望跨過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這位修女的名字取自聖母往見會的創會人方濟各·撒肋爵(Francis de Sales)。她說是這位聖人在夢中治癒了她。由於她的健康情況很脆弱,在廣場上舉行病患禧年慶典彌撒時,她獲得允許單獨進入大殿祈禱。當天參與聖伯多祿廣場彌撒的有 20,000 名朝聖者。

教宗給她的驚喜

方濟加修女正在宗徒的墓前祈禱時,突然看到一群穿西裝、打領帶的人來到。他們中間有一張輪椅,那是教宗的。教宗方濟各因肺炎在傑梅利醫院接受治療,這是出院後第一次離開聖瑪爾大之家,公開露面。教宗已經辦了告解、在大殿內祈禱並跨過了聖門。現在他正坐著輪椅向大殿外駛去,準備問候參與禧年慶典活動的朝聖者,帶給他們驚喜。可能連教宗自己也未料想到會在大殿的中廊遇見跪在那裡祈禱的一小群人;就在那裡的方濟加修女更沒料到教宗會出現在這裡,儘管她心中有這個念頭。後來她通過電話向梵蒂岡媒體表示,“我向天主求了這個恩典”。

“兩張輪椅相遇”

“兩張輪椅相遇了。多麼美好,多美啊!”修女重複說道。她微笑著講述當時的情境說,她握住教宗的手,激動地不再放開。教宗的嗓音正在恢復期,卻還是帶著他特有的打趣口吻詢問修女:“您就是那些那不勒斯的修女中的一位嗎?”這是一句打趣的話,指的是10年前那個令人難忘的插曲。那是教宗於2015年訪問那不勒斯總教區時,他在主教座堂內突然受到一群隱修院修女們的“襲擊”,她們圍住了教宗並向他行擁抱禮,時任總主教塞佩(Crescenzio Sepe)樞機則不斷呼籲她們遵守秩序。呼喊著:“修女們!修女們!”!

方濟加修女並不在那群修女內,她在主教座堂內,卻無法近前問候教宗方濟各。今天,她卻能面對面地見到教宗。她說:“我很開心,誰能想到呢!我親吻了他的手,他看起來也很開心……的確,這是天主在垂聽我心聲的一段時期,在小事上也如此。”

為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祈禱

見了教宗方濟各之後,方濟加修女向上主提出了另一個請求:“請讓我死於純淨的愛中。這就是我的願望,與上主的最終相遇。我希望與祂在一起,我的生命旅程已經走完。”

她也向教宗解釋了這個願望,並向他保證她必為教宗的康復祈禱:“我告訴他:聖父,我竭盡全力地祈禱,我將我的生命獻給耶穌,好讓您痊癒,而我卻要離開……。教宗笑了。我高興地回家了。我真的很希望有這次見面… 非常非常地希望。”

聖座代表:人工智能治理增進平衡有度且符合倫理的發展

檔案照片:插圖顯示機器人和玩具手的微縮模型(路透社)

聖座承認,信息科技發展在全球層級提供了許多新機遇,對經濟、社會和治理等一切領域都帶來深刻的影響。然而,在獲得新科技方面,世界各地仍有高度的不平等,格外傷害那些缺乏基礎建設、資源和知識來駕馭新科技的貧困國家。這些是聖座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觀察員巴萊斯特雷羅(Ettore Balestrero)總主教在聯合國科學和技術促進發展委員會第28次會議上講話的概要。

對於發展中國家難以連接上全球互聯網的情況,總主教表達了聖座的擔憂,因為在一個數字化世界,連不上網意味著教育和工作機會短缺,社會服務發展低落,以及經濟生活的參與有限。聖座代表也呼籲,切莫散布「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的錯誤觀念。當然,「新的科技,包括新興的人工智能,為諸多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但是要避免陷入「技術至上的模式」,它「可能會以效率的名義讓人性尊嚴、手足情誼和社會正義退居次等地位」。

人工智能治理

在聖座常駐觀察員闡述的眾多危險中,最重要的關乎教育的商品化、勞動市場受到的負面影響、人際關係的虛擬化、深度偽造(deep fake)和不實信息的散播,以及嚴重侵犯隱私權的行徑等等。為此,聖座重申,迫切需要人工智能的規範,因為它在帶來巨大機會的同時,也伴隨著許多風險。再者,最常見的人工智能應用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的手中,這情況也在倫理層面有所影響。

總主教最後表示,聖座支持《全球數字契約》的提議,即起草關於人工智能科學小組的文件。聖座代表指出,這是「在邁向人工智能的治理平衡有度且將風險列入考量的正確方向上踏出的第一步」。倫理規範框架尤其必須確保,人工智能務必促進真實的進步,以及通過適當的工具來保護透明度、隱私權和問責制,追究所有濫用人工智能的法律實體的責任。

教宗再次親臨聖伯多祿廣場:聖枝主日快樂、聖週快樂

“聖枝主日快樂、聖週快樂。”教宗方濟各今天4月13日聖枝主日彌撒結束時,來到聖伯多祿廣場的中央石階上,問候了在場參禮的4萬信眾。康復中的教宗再次親臨聖伯多祿廣場,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廣場上頓時歡呼聲響起。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停留了十幾分鐘。

教宗自出院後,已經是第四次公開露面了。他於3個星期前出院,在返回聖瑪爾大之家前,先到聖母大殿前的廣場上,將一束鮮花交給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樞機,請他恭放在聖母像前。4月6日主日、禧年病患慶典的彌撒結束時,教宗坐著輪椅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向在場的兩萬名信眾表達問候。就在昨天,聖枝主日的前一天下午,教宗前往聖母大殿,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前祈禱。

台電北南區處送愛到約納家園

充滿挑戰的時代,一份溫暖的關懷顯得格外珍貴,台電台北南區營業處楊顯輝處長於1日)率領志工團至財團法人天主教福利會附設約納家園捐贈生活物資,期望透過微薄的心意幫助該機構的員工與孩子們繼續向前行,並感受到台電愛心帶來的溫暖,協助該機構繼續其對兒童及少年的支持與照顧,亦希望能藉由此行動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企業及社會人士看到並重視社會角落的需要。

財團法人天主教福利會附設約納家園,長期致力於提供失去家庭依靠的兒童及少年安置及照顧,並以「約定」與「接納」的精神及意涵,養成孩子們良好生活規範,並全心接納孩子們的全部,幫助孩子們找到適合的家庭。
約納家園吳家宜主任表示,感謝台電台北南區營業處的溫暖與關懷,此次物資將為我們服務提供更堅實的後盾,每一份關愛都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楊顯輝處長表示,本次活動意義重大,台電公司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回饋社會是一項重要的責任,並且期待此次捐贈能提供約納家園實質的幫助,並提升其服務的廣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