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悼念法國傳教士銘記其愛心與服務

巴黎外方傳教會士、安東教區榮休的杜邦主教曾為韓國服務七十年。他於 4 月 10 日去世,享年 95 歲。 (圖片:adextra-mission.com)

包括天主教徒和其他宗教信徒在內的數百人聚集在一起,向為韓國教會服務了 70 多年的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士杜邦(René Dupont)主教致以最後的敬意。

南韓安東教區榮休杜邦主教的葬禮於 4 月 14 日在安東木城主教座堂舉行。

這位法國傳教士於 4 月 10 日去世,享年 95 歲。

安東教區權赫柱(John Chrysostom Kwon Hyeok-ju)主教與其他主教以及梵蒂岡聖職部部長韓國籍俞興植樞機一同主持了該追思彌撒。

俞樞機表示,懷念這位傳教士 「溫暖而歡快的笑聲」,並感謝他「將一生奉獻為韓國服務。」

他希望杜邦主教能夠「很快被冊封為真福和聖人」。

杜邦主教於 1953 年韓戰結束近一年後抵達韓國,並在那裡服務了 70 多年。他是安東教區的第一任主教。

宗座駐南韓大使加斯帕里(Giovanni Gasparri)總主教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的弔唁信。

前僱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 (Kim Moon-soo)、改革黨議員李俊碩 (Andrea Lee Joon-seok)、慶尚北道知事李哲宇 (Lee Chul-woo)、安東市長權基昌 (Kwon Ki-chang) 等亦有出席悼念活動。

佛教界和儒教界的領導及成員也參加了葬禮。

隨著數百人加入向杜邦主教表達哀悼,教堂變得過於擁擠,迫使許多人要在教堂外參加禮儀。

追思彌撒結束後,在場人員播放了杜邦主教於 2024 年 4 月 10 日(恰好是他去世前一年)錄製的語音留言。聽到他的聲音的在場人群都微笑著流下了眼淚。

教區在追悼儀式中讀出了杜邦主教的簡短生平,隨後是一些成員的弔唁訊息。

韓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李龍勳 (Mathias Ri Iong-hoon) 主教表示,杜邦主教一生致力於幫助貧困的農民,「是韓國動盪歷史的活見證」。

杜邦主教因其在大田地區幫助數千名因韓戰流離失所的人而為人們所銘記。

在他擔任主教期間,安東教區的教友和其他宗教信徒大多是農民,因此他成立了「天主教農民運動」,以促進他們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他於 1990 年榮休後住在首爾郊區的一個堂區,並有主持靈修和演講。 2004 年 11 月,他回到安東教區的一個村莊,並在那裡居住直至去世。

巴黎外方傳教會在韓國的負責人貝拉爾 (Christophe Bérard) 神父稱杜邦主教是「一位透過分享天主的愛而成為更加閃耀的兄弟」。

2019 年,南韓這個不允許雙重國籍的國家破例給予杜邦主教韓國國籍,但容許他保留法國國籍。

韓國教會團體推動司鐸聖召培育獲讚揚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前排中)與聖召支援協會成員 4 月 4 日在明洞主教座堂舉行彌撒。 (圖片:首爾總教區)

韓國教會領袖對由神職人員和平信徒共同組織的一個團體表示讚揚。在面對低出生率和宗教信仰逐漸下降的挑戰下,該組織為提高韓國司鐸聖召作出了重大貢獻。

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 4 月 4 日表示:「承蒙我們仁慈愛天父的恩典,並通過你們的關心、支持和慷慨捐助,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

他在慶祝教區「聖召支援協會」成立 50 週年特別彌撒的講道中指出:「今年是韓國首位本土司鐸聖金大建祝聖 180 週年,而首爾總教區的司鐸人數也達到了一千人。」

教區的新聞稿稱,該個在明洞主教座堂舉行的彌撒有數百名神職人員、修會成員和信徒參加。

協會由修院職員和 15 名女教友在已故金德宰(Kim Deok-jae)神父的指導下於 1975 年 4 月 17 日成立。當時名為修生支援小組,直至 1977 年 10 月更名為聖召支援協會。

在過去的五十年裡,這個平信徒使徒團體一直在總教區聖召部的指導下運作,致力透過祈禱、財政支援和團體建設來促進聖召。

鄭總主教回顧了協會的歷史,並感謝天主在過去五十年的助佑,讓每年都有很多神父被祝聖。

他表示:「如果沒有天主的恩典,沒有為這項使命服務的神父和成員的努力奉獻,這種增長是不可能實現的。」

他提醒說,聖召是天主賜予的禮物,但也是一份需要悉心栽培和培育才能實現的禮物。

他說,然而,現今的司鐸聖召正面臨著各種挑戰。

他指出:「可悲的是,我們今天看到司鐸聖召正持續下降。我懇請你們所有人,我們的成員和支持者,更加熱切地祈禱,並鼓勵你們的近人和團體盡一切能力推動聖召。」

該協會主席朴永淑(Park Yeong-suk)表示:「感謝在首爾總教區司鐸聖召的發展和培育過程中與我們並肩努力的許多人,我們現在已達到了一千名教區司鐸這令人難以置信的里程碑。」

她說:「我們感謝天主賜給我們如此奇妙的眷顧。我只想表達我衷心的謝意,並邀請你們成為推動聖召的工作者。」

由於出生率創歷史新低和人口老化,南韓正面對人口危機。

天主教會進行的各種研究顯示,該國的神職人員和修會成員數量正在逐步下降。低出生率、世俗化以及缺乏宗教信仰被認為是聖召減少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多數韓國教友會在四旬期間守齋

南韓天主教徒在首爾明洞主教座堂外祈禱,參加 2014 年教宗方濟各主持的彌撒。 (圖片:AFP/Getty Images)

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韓國天主教徒在四旬期的周五會守齋且不吃肉,但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對此並不在意。

該個針對當地天主教徒所作的調查發現,65% 的受訪者在為期七週的四旬期間會不吃肉,並儘量在周五禁食。

相反,也有一部分受訪者(17%)知道週五不吃肉的教會傳統,但選擇不跟隨。

此外,有些人(6%)並不知道週五不吃肉的傳統,而少數人(2%)認為他們不需要關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是素食主義者。

這項名為「你對守齋和吃肉的看法」的調查是由南韓的《天主教時報》和首爾總教區新聞網站《好消息》聯合開展,並於 3 月 6 至 21 日在 1,027 名天主教徒中進行。

近一半的受訪者(47%)在聖灰瞻禮日有守齋。今年的聖灰瞻禮是 3 月 5 日,標誌著四旬期的開始。

受訪者中有約三分之一(30%)認為禁慾和守齋有助於加深他們的信仰,是類似祈禱的行動。

在四旬期間,類似行動還包括幫助有需要的鄰居(19%)和參與培育和保護環境的活動(19%)。

不戒肉的原因包括限制飲食對工作帶來的不便(16%)。有些教友(10%)表示不吃肉與現代社會不一致,而少數人(6%)表示不吃肉會類似素食主義。

相當多的受訪者(41%)認為禁食類似祈禱,而近五分之一(18%)認為禁食是一種偶爾進行的克己方式。

然而,有些人(10%)是出於責任感,還有一小部分(8%)禁食是因為它對健康有益。但也有少數(4%)認為這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然而,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基督徒紀念耶穌受難與死亡的耶穌受難日(今年是 4 月 18 日)守齋。

儘管禁食會帶來挑戰,大多數受訪者(63%)表示會在耶穌受難日守齋不吃肉,其他人(21%)說他們會不吃肉。

有部分受訪者(13%)說即使不能不吃肉,他們會在耶穌受難日做克己、參加特別的祈禱和慈善活動。

只有少數(3%)表示,他們不會在耶穌受難日禁食或不吃肉。

天主教徒佔南韓人口的 11%,有約 590 萬人。他們分布在首爾、大邱、光州等 3 個總教區和1個軍事教區等 15 個教區。

韓國信徒籲加強外展活動助減低自殺率

南韓首爾漢江上經常發生自殺事件的麻浦大橋上, 豎立著一座男子安慰他人的雕像,以勸阻人們自殺。(資料圖片)

南韓一天主教會研究機構負責人促請教會組織加強外展工作,以應對該國不斷上升的自殺率。南韓的自殺率已達到 13 年來的新高。

韓國尊重生命希望基金會和韓國統計局在其初步的硏究報告中稱,該國去年每天有近 40 人(39.5 人)自殺,全年錄得的死亡總數達到 14,439 人。

這是自 2011 年以來的 15,906 人自殺數字的最高記錄。

天主教生命倫理研究所主任樸恩浩(Eunho Park)神父呼籲天主教會在牧靈方面加強關懷那些孤獨和有自殺傾向者的外展工作。

他表示:「我希望神父和修會人士能夠更多探訪被邊緣化的鄰舍,希望義工也能參與其中。」

他說,雖然韓國變得越來越富裕,但很多人都在「抱怨精神問題」。

他引用了著名精神病學家、大屠殺倖存者弗蘭克爾  (Victor Frankl, 1905-1997)的「存在真空」理論,指出人們存在此類問題的原因。

「存在真空」理論描述的是人們感到生活中極度缺乏意義的狀態,從而導致空虛、無聊和冷漠的感覺。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在極速變化的世界中失去了傳統價值觀或目標所造成的。

據該報告顯示,去年全國戶籍人口自殺率​​創下歷史新高,每 10 萬人就有 28.3 人自殺,是 11 年來最高的。

此外,性別和年齡對自殺的可能性也有影響。

報告表示,從性別來看,男性自殺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兩倍以上。

從年齡層來看,50 多歲的自殺者佔 21%,其次是 40多歲(19%)、60 多歲(16.5%)和 30 多歲(13.4%)。

報告稱,與去年同期相比,30 多歲自殺者的數目增幅最大,達 11.6%。

該研究結果將於今年 9 月完成。

同時,首爾總教區「一心一體運動」預防自殺中心在四旬期間發起了一項名為「伸出手來,在春天,敞開你的心扉」的預防自殺籌款活動。

該活動於 3 月 5 日開始,直至 4 月 30 日。

籌集的款項將用於各種預防自殺的項目,包括教育、喪親護理計劃、心理輔導和支持活動。

韓國教區以應用程式在四旬期展籌款活動

議政府教區社會福利協會建立了 2025 年四旬期儲蓄箱,既可以二維碼捐款,也可收集零錢。 (圖片:韓國天主教時報)

南韓一教區透過教會運作的行動應用程式發起四旬期籌款活動,為其人道活動籌集捐款。

北部議政府教區的社會福利協會推出 2025 年四旬期儲蓄箱(撲滿),是該教區首次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這項籌款活動。

協會主席李正宇(Lee Jung-woo)神父表示,教區已建立了一個臨時支付系統,在教區層面透過 Catholic Pay 接受捐款,並「以試點計劃的形式推行」。

李神父表示:「我們計劃今後同時採用現金捐款和通過 Catholic Pay 的捐款來資助四旬期儲蓄箱。」

Catholic Pay 系統由全國天主教司鐸電腦化會議開發,並於 2023 年推出。

該系統是專為天主教徒設計的行動支付系統,可讓他們透過名為「Catholic Hasang」的專用應用程式更方便地支付教會奉獻和捐款。

該天主教平台與名為「下一代堂區陽浦 22」的全國天主教會行政計劃相聯的綜合天主教登記冊相連。

天主教使用者可透過系統連結到他們各自在全國天主教會的登記冊,以及他們的如洗禮和確認數據等記錄,以及其他詳細資訊。

教區人員表示,四旬期儲蓄箱上有一個二維碼,捐款者可以掃描並支付 1,000 韓元(約 69 美分)的捐款。

不熟悉數碼支付系統的教友仍可以把現金存入儲蓄箱。

李神父說,教區的目標是讓捐款過程比以前的系統更順暢。

他指出:「以往除了向四旬期儲蓄箱捐款之外,向社會福利組織捐款,包括提交文件仍然比較複雜。」

他說:「但該系統實施後,對於任何想要捐款的人來說,都會很方便。」

他表示,由於商業銀行不願處理大量的硬幣,因此透過聖神降臨節和四旬期儲蓄箱收集的零錢很難存入銀行。

教區表示,他們還計劃將支付系統從教區和朝聖地擴展到天主教會的各個組織。

韓國天主教會一直透過其組織積極參與人道活動。

在 2021 年,韓國 10 多個教區攜手向一項名為「共享倉庫」的社會福利計劃捐款,以支持受新冠疫情嚴重打擊的貧困居民。

該計劃是大邱總教區 11 個堂區的社會慈善項目,旨在籌集款項和其他物資,為無法領受國家福利計劃的貧窮群體提供日常必需品和食物。

教宗鼓勵韓國傳教士「大膽」宣講信仰

韓國外方傳教會 2 月 26 日在首爾明洞主教座堂舉行彌撒,慶祝傳教會成立 50 週年。參加者在彌撒開始時舉著國旗遊行。(圖片:首爾總教區)

教宗方濟各讚揚韓國傳教士的服務和貢獻,並鼓勵他們繼續在世界各地開展傳教工作。今年是韓國外方傳教會成立 50 週年紀念。

在 2 月 26 日南韓首爾明洞主教座堂舉行的一場特別彌撒上,教宗向該傳教會傳達了他的信息。

首爾總教區在發布的新聞稿稱,這訊息給予韓國傳教士們莫大的鼓勵,肯定了他們的工作「觸動人心,並引發與耶穌基督的更深的相遇」。

教宗在他的信息中提醒他們說,這週年紀念日「是對繼續致力傳播福音和透過信仰促進世界團結的一種激勵」。

宗座駐韓國大使加斯帕里(Giovanni Gaspari)總主教在彌撒中宣讀該信息。彌撒由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主持,其他共祭者包括首爾榮休的廉洙政樞機。

該次紀念活動亦展示了韓國外方傳教會在全球各國提供的服務。

在彌撒前,傳教會來自 9 個傳教國家的成員組織了一次遊行,以展示其在全球的足跡和奉獻精神。

遊行隊伍有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台灣、中國、柬埔寨、莫三比克、菲律賓、墨西哥和美國的代表。

該傳教會目前有 87 名成員,包括 85 名傳教士和 2 名平信徒傳教士。

該會於 1975 年 2 月應已故釜山教區崔載善(Choi Jae-seon)主教的要求而成立,並得到了韓國主教團的批准。

它被認為在幫助韓國教會從一個接受支持的教會到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提供援助的教會的進程上發揮了重要的角色。

據其網站介紹,該會在柬埔寨金邊西部郊區開設了一個技術培訓機構,以及一個免費診所和慈善組織。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們在馬當和門迪教區服務,除了在堂區傳教之外,還從事教育和醫療工作。

其成員也於台灣新竹教區和台北總教區服務,負責堂區、監獄事工和療養院工作。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有神父在修院教學,也有神父照顧痲瘋病人。

基督宗教自 18 世紀開始以本土平信徒運動在韓國開始發展起來,並受到法國和中國傳教士的推動。

朝鮮王朝於 1392 至 1897 年統治韓國期間曾取締基督宗教,認為它是一種顛覆性的宗教,與受儒家影響的佛教信仰相衝突,是帝國主義外國勢力的工具。

在 18 和 19 世紀基督徒遭受迫害期間,估計約有 1 萬名韓國天主教徒殉道。

據政府數字顯示,在南韓為 5,200 萬人口中,有約有 56%沒有宗教信仰,約 30% 是基督徒,15.5% 信奉佛教。

南韓受彈劾總統被揭曾擬扣押神父的計劃

南韓天主教神父正義協會成員 2024 年 9 月在協會 50 週年彌撒後, 在明洞主教座堂前合影留念。(圖片:cpbc.co.kr)

據媒體報導,南韓調查人員從現正被彈劾的總統尹錫悅親信手中找到了一系列筆記,其中顯示了針對和拘留天主教神父團體成員的計劃。

據《韓國先驅報》2月4日報道,在時任國防情報司令部司令盧尚元住所發現的筆記顯示,天主教司鐸正義協會也是被針對的平民目標之一。

該報引述韓國《文化廣播公司》2 月 3 日的一篇報道稱,那些被「收集」起來的人將被扣押在特定的地方,有可能是軍事拘留中心。

作為南韓民主化運動的一部分,該司鐸協會於 1974 年 9 月 26 日在首爾明洞主教座堂成立。

多年來,該會的關注重點逐漸轉變,轉向解決每個時代的緊迫問題,包括七十年代的人權和反獨裁的維新運動、八十年代的民主化和統一努力,以及九十年代以來的南北韓交流、環境問題和和平倡議。

據《韓國先驅報》報道,官員拒絕證實在盧尚元家中發現的筆記的具體內容。

據當地傳媒報道,國家調查辦公室對筆記上的筆跡進行了分析,但未能確定是否出自因涉嫌參與尹錫悅造反而正在接受刑事調查的盧尚元之手。

早在去年 12 月,國家調查局的警方官員就曾表示,這些筆記上就明確指出將政客、傳媒人員和宗教領袖列為「收集對象」。

據稱,這些筆記還寫著誘使北韓攻擊北方界線,即南北韓事實上的海上邊界的計劃。

2024 年 12 月 3 日,時任總統尹錫悅宣布南韓實施戒嚴,並派遣軍隊到國會。

他暫停文官統治的短暫舉措只持續了六個小時,因為議員們不顧士兵的反對,投票否決了該舉措。他們後來彈劾了總統,並暫停了他的職務。

尹錫悅現面臨叛亂罪的刑事指控,這是少數不受總統豁免權保護的罪行之一,這意味著他可能被判處監禁,最壞的情況是死刑。

他目前正面對南韓憲法法院的彈劾審判。彈劾審判的第五次聽證會於 2 月 4 日舉行。

出席聽證會的還有前軍事指揮官和情報部門副負責人。

據《韓國先驅報》報道,尹錫悅還將因叛亂罪接受另一場刑事審判,審判將於 2 月 20 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