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仁小學敬師禮 學生用行動說「會認真學習」

天主教光仁小學規畫三周的「起跑贏」全英文營隊,協助新生盡快適應環境、認識同學。圖/教育事業部

天主教光仁小學日前舉辦英語夏令營成果展暨敬師成長禮,逾百名一年級新生分組上台展現三周的學習成果,並莊重承諾:「我會認真學習」,師長們則回贈小禮包,許多家長見證孩子的成長與改變,感動不已。

校長梁坤明指出,幼兒園與小學的學習環境截然不同。幼兒園有點心時間,午餐與午睡時間也較長,孩子可以隨意交談或走動,只需舉手即可去廁所。然而進入小學後,生活更需自律,必須舉手獲得允許才能發言,上廁所需等下課時間,沒有點心時間,午睡也改為趴在桌上。同時,孩子還要學習與不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一同生活與學習。

為協助新生盡快適應轉換,也讓家長安心,光仁規畫三周的「起跑贏」全英文營隊。課程涵蓋團隊合作、與外師溝通,更重視養成學生的作息與校園禮儀。每天早晨,全體學生齊唱〈愛的真諦〉,午餐前則學會感謝,這些都是光仁獨有的傳統。梁坤明強調,這些傳統是學校品德教育的核心,盼學生能將「愛」融入日常,懂得珍惜與感恩,並以行動回應生活中別人的付出。

天主教光仁小學日前舉辦敬師成長禮,一年級新生在師長面前莊重承諾會認真學習。圖/教育事業部
天主教光仁小學日前舉辦敬師成長禮,一年級新生站在師長面前莊重承諾會認真學習,老師回贈花圈。圖/教育事業部

長者不孤單!跨宗教共守護 衛福部推關懷據點助社會參與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111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約有1/3的65歲以上長者選擇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社會孤獨問題日益嚴峻,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共同主辦「獨處不孤獨」論壇,今(24)日在台大集思館國際會議廳登場;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民間團體結合社福、醫療及宗教等各方力量,加上政策上推動獨居老人關懷計畫、社區關懷據點及緊急救援系統等,共造長者「安心不孤單」社會支持網絡。

張美美表示,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111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約有1/3的65歲以上長者選擇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因此「獨處不孤獨」是社家署、衛福部在國家政策制定上重要的一環。

張美美說明,在政策上,推動獨居老人關懷計畫,也設立超過5000處社區關懷據點,透過共餐、活動參與等方式,增加長者社會參與;不僅如此,政府藉由緊急救援系統,掌握長者健康與安全狀況等。此外,民間團體結合社福、醫療及宗教等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讓長者安心不孤單的社會支持網絡。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代表滿謙法師指出,孤獨不僅是長者的人生處境,更是全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宗教的使命不僅在於安慰人心,更在於把慈悲化為具體行動,透過社區關懷與公益合作,凝聚社會與跨宗教的力量。

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指出,台灣2300多萬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已逾20%,出生率比死亡率低,因此更要重視相關問題;基金會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支持下,於萬華區辦理「璽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串連基金會兒少服務,推動「大小筆友」計畫,讓長者與原鄉學童書信交流,建立跨世代連結。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張玉玲以「超高齡社會孤獨的探討」為題,剖析孤獨對長者健康的影響。她說明,孤獨是連結需求未被滿足的訊號,其與健康、心理等息息相關,可能使得失智、憂鬱,甚至死亡風險等增加。

張玉玲建議,透過社交網絡擴展、關係品質提升、社會角色參與(擔任志工、參與社團或宗教等)、情緒自我調節、學習等,學習社交健身、將正向獨處轉化為力量。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代表滿謙法師指出,宗教的使命不僅能安慰人心,更在於把慈悲化為具體行動,透過社區關懷與公益合作,凝聚社會與跨宗教的力量。
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指出,基金會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支持下,於萬華區辦理「璽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串連基金會兒少服務,建立跨世代連結。

教宗往義大利歷史悠久的聖母朝聖地祈禱

教宗教宗良十四世在門托雷拉恩寵之母堂朝聖地祈禱。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私人造訪了位於義大利中部普雷內斯蒂尼山脈高處的門托雷拉恩寵之母堂朝聖地。

8 月 19 日是教宗在岡多爾福城堡夏宮的最後一天。他前往了距離東北方一個小時的朝聖地教堂和聖本篤洞穴祈禱。據傳統認為,聖本篤曾在公元六世紀初在此生活了兩年。

教宗探訪了自 1857 年以來一直負責管理該朝聖地的波蘭復活會的神父們。他們為教宗在中午敲響教堂的鐘聲,然後一起誦念《三鐘經》。

當天下午,教宗返回岡道爾夫堡,並在當晚回到梵蒂岡。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任主教和樞機期間經常前往門托雷拉朝聖地。他曾在 1978 年選舉教宗的樞密會議前在那裡祈禱,並在當選教宗兩週後回到該處柱祈禱。

他在 1978 年 10 月 29 日的造訪中說:「這個隱藏在群山之中的地方特別讓我著迷。從這裡,人們可以遠眺並欣賞義大利壯麗的景色。」

他說,聖母瑪利亞在天使報喜之後前往「山區」探望她的表姐依撒伯爾,並在那裡唱了《聖母讚主曲》。

他表示:「我想來到這裡,在這些山巒之中,追隨聖母瑪利亞的腳步頌唱《聖母讚主曲》。」

在整整 27 年後,教宗本篤十六世於 2005 年 10 月 29 日對門托雷拉進行了私人探訪,以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那次的造訪。

傳統認為,這座位於海拔 3300 英尺(約 4800 公尺)的朝聖地最初是在公元 4 世紀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造的。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一主日(丙年)2025.08.24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我所要作的是把我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為他人的得救上。這是否意味著我應該在街上和路人搭訕,問他們的得救狀態?不!救恩是天主想要讓每個人都成為完全的人。天主所想要的就是與我們每個人愛的共融,並讓我們生活在彼此的共融中。

彰化天主教慈愛教養院教學大樓落成

縣長王惠美、社會處長王蘭心與各級民代共同表達對身心障礙朋友長期的關懷與支持,並由蘇耀文主教親自主禮祈福。

慈愛教養院於今(十五)日上午在彰化市大埔路舉辦「教室大樓落成祈福典禮暨剪綵活動」,縣長王惠美、社會處長王蘭心與各級民代共同表達對身心障礙朋友長期的關懷與支持,並由天主教會台中教區蘇耀文主教親自主禮祈福。王縣長表示,慈愛教養院自民國七十一年創院至今,致力於陪伴並照顧身心障礙者,至今約有一五0位身心障礙者由慈愛教養院提供照顧服務,感謝院方團隊的辛苦付出,秉持天主博愛與慈愛的精神,關懷彰化鄉親。

慈愛教養院長張明正表示,非常感謝各位善心人士聚在這裡,一起見證「銘愛樓」的落成,這棟大樓總工程經費超過1億1千多萬元,是由無數人共同努力,提供慢飛天使更好的生活與學習空間。感謝王縣長長期關懷慢飛天使,去年透過公益活動募得超過一00萬元的經費。過去經歷疫情、地震及募款的艱辛,幸得天主眷顧,找到願意幫助的營造商,讓我們克服難關完成重建使命,目前募款仍在持續進行,希望社會大眾能發揮大愛繼續捐款支持。

天主教會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表示,懷著一顆喜悅的心,為銘愛教學大樓獻上祝福,這棟大樓不只是鋼筋水泥的建築物,更匯集大家的愛心及無數汗水而砌成。今天除了感謝天主的恩典,也感謝王縣長、各界長官,以及所有捐助的人,除了縣府公益義賣一00多萬,王縣長本身也捐款十萬。還有建築師的設計、建銘營造的建造,讓機構的孩子有更安全、溫暖的環境,因此將大樓取名為「銘愛」教學大樓。所謂「銘愛」就是將社會各界的愛,銘記於心,以命名來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將愛延續下去,鼓勵大家關懷弱小、支持公益,持續推動社會的真善美。

王縣長表示,新大樓在各界幫助下已竣工完成,但尚缺二二00多萬元經費充實軟硬體設備,仍需社會大眾持續幫助及捐款,期盼拋磚引玉、貢獻無私大愛,共同為身心障礙者打造一個家。也希望藉由這棟大樓的完工帶來更大的成果效益,以造福更多身心障礙的夥伴。

落成典禮除祈福與剪綵儀式外,院生亦帶來精心準備的表演,並安排感恩回饋時刻,與社會大眾分享這份來之不易的喜悅;「每一塊磚瓦,都承載著一份祝福。」新大樓的落成,代表硬體設施的更新,更是對服務品質與生命尊嚴的承諾。

韓國主教在光復紀念日呼籲兩韓統一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 2024 年 8 月 15 日在明洞主教座堂舉行的聖母升天節彌撒中講道。 (圖片:首爾總教區)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在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 80 週年紀念之際,呼籲人們為南北韓的統一而努力。

這個紀念 1945 年 8 月 15 日朝鮮半島被盟軍解放的日子也恰逢是天主教會的聖母升天節。

鄭總主教在紀念日的致詞中表示,信徒需要以謙卑和勇氣反思聖母升天節所蘊含的希望。

他在 8 月 12 日首爾總教區發布的信息中說,聖母瑪利亞所踏上的基督徒之旅是「一條充滿黑暗與光明之間持續鬥爭的艱難道路」。

他表示,南韓最近選舉後的新政府標誌著南北韓關係的轉變,這種轉變必須維持下去。

他強調,解放帶來的喜悅必須透過民族的和解與團結才能最終實現。

他表示,正在度「希望朝聖者」禧年的基督徒們,就如舊約中的以色列人在前往應許之地的路上走過曠野一樣,聖母也在日常生活中經歷了漫長的考驗和沈默。

他指出,人民和國家也必須經歷自己歷史上的「荒野時期」。

他說:「今天的紀念日,讓我們回想起那場民族的考驗。在我們還未充分享受解放的喜悅時,分裂的痛苦便席捲而來。這一天不僅呼籲我們銘記過去,更敦促我們治癒過去的創傷,為新的希望之光做好準備。」

他表示,紀念「南北韓民族和解團結祈禱日」(6 月 25 日)是對實踐相互分享精神的承諾。「無論我們的奉獻多麼微不足道,只要是出於真心,上主都會通過它們創造出偉大的奇蹟。」

這位總主教又表示,最近幾天,南北韓之間的關係出現了細微卻意義深遠的變化。

他指出:「當我們政府為了保護邊境社區和緩解緊張局勢而暫停對北韓的廣播時,北韓也作出了暫停對南韓廣播的回應。」

他說:「每一個改變都始於微小的決心和勇氣。」願「今天這看似微小的改變,或許能成為帶領我們傷痕累累的國家走出荒野,邁向和平希望的第一步。」

日本於 1905 年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治,於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結束對韓國的統治。

然而,由於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分歧,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

1950 年 6 月 25 日,蘇聯支持的朝鮮共產黨軍隊入侵韓國,引發了韓戰。戰爭於 1953 年 7 月 27 日以停戰協議而非和平條約結束。

韓戰被認為是 20 世紀最慘重的戰爭之一,造成至少三百萬人死亡,數百萬人受傷,約一千萬人流離失所。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丙年)2025.08.17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在福音中,耶穌宣布祂自己就像是耶肋米亞,彷彿是壞消息的承擔者。「你們以為我來是要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

輔大第16屆鐵馬環台圓滿成功 同步迎來日間部滿招好消息

天主教輔仁大學第16屆鐵馬環台於今天(8月13日)圓滿成功,藍易振校長二度率隊全程騎行千里,返校時受到熱烈歡迎。藍易振校長表示,這次總計騎了1022公里,爬升高度5435公尺,總騎乘時間為56小時,由此可見其中艱辛,所以一切都要感謝天主。同時,藍易振校長也趁此宣布,輔大今年日間部滿招,4200位名額(含擴充)全滿,私校龍頭再度制霸!

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特地前來迎接車隊,他感動的對每位隊員直呼「勇士、勇士」,鍾總主教也舉聖經芥菜子的故事勉勵大家,「即便是種子裡最小的,但是只要用力破土,後來也會長得比其他蔬菜都大、成為一棵樹。」新北市議會蔣根煌議長也前來祝賀活動圓滿成功,熱情的他,特地租來水車「灑水致敬」。

藍易振校長二度率隊騎千里凱旋(中立右五),受到熱烈歡迎,包括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中立右六)、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中立左五)、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中立左四)都來迎接車隊。(圖/輔大提供)

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自美返國力挺,代表全球50個校友會與超過25萬位校友對本次活動的支持,她說原本許下心願要參加鐵馬環台,怎知前陣子腳骨折因而打算放棄,但看到隊員們堅持撐住,因而決定要信守承諾也要共騎一段!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也參與這次環島,他讚許逾百人環島能這麼成功非常不簡單。

今年是輔仁大學創校百年,八月主題是「百年輔仁•百騎傳承」,值得一提的是,傑出校友、誼遠控股陳致遠董事長也在百忙當中趕來共騎聲援,並熱心地與大家分享才剛完成法國亞爾薩斯地區的騎行經驗與樂趣,鼓勵夥伴們把人生當作像騎車一樣,再累再苦都要撐過去。

鐵馬路線規劃由輔仁大學出發,以逆時針方向繞行台灣,首日進入苗栗白沙屯,緊接拜訪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校友會。接著挑戰南迴線著名的「壽卡魔王坡」,進入東台灣花東縱谷,經花東縱谷,再沿北部濱海公路折返新莊校園,完成千里壯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