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伊朗持續交火 教宗籲雙方展現理性進行對話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圖/歐新社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告訴信眾,他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伊朗與以色列的情勢已嚴重惡化,在此脆弱的時刻,我想再次強烈呼籲要有責任感和理性」。

教宗指出:「要建立一個不受核威脅的更安全世界,這個承諾須透過互相尊重的會晤和真誠的對話才能實現,以建立以公義、博愛及共善為基礎的長久和平。」

良十四世強調:「任何人都不應該威脅到他人生存。所有國家都有責任支持和平理念、開啟和解之路,以及推動能保障所有人安全與尊嚴的解決方案。」

這是他就任教宗5週以來,所提出最強烈的和平訴求之一。

以色列昨天清晨鎖定伊朗軍事指揮官、軍事目標及核設施發動大規模攻擊,並表示這是「先發制人」的襲擊,以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伊朗發射飛彈報復以色列。兩軍今天持續交火。

教宗良十四世聞「TAIWAN」超驚喜 接見台灣新婚夫婦露燦笑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圖/翻攝自臉書/Taiwan in Holy See 駐教廷大使館)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他聽見TAIWAN的瞬間,眼睛驚喜瞠大、露出燦爛笑容。教宗讚許台灣主教團與台灣教會在福傳工作上的努力,更允諾為台灣特別祈禱「不要戰爭!」

台灣駐教廷大使館表示,在歐洲大太陽下曬了5.5個小時終於見到教宗的,是上個月剛結婚的吳君健和陳思穎。帶著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的任務,與花蓮教區聖瑪爾大女修會會長陳麗卿修女,一同出席1日至5日GLOBAL 2033在羅馬舉辦的國際領袖峰會與女性影響力峰會。

吳君健和陳思穎會後停留在羅馬朝聖數日,喜逢教宗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日,更幸運獲得與教宗近距離見面與談話的機會。駐教廷大使館指出,GLOBAL 2033是全球性的福傳運動,由天主教會發起、其他基督宗教的弟兄姊妹們響應,共同為耶穌基督受難、復活與升天,也是基督建立的教會誕生的兩千週年,準備一份給耶穌的大禮: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

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思穎分享,台灣教會近年來與國際福傳組織積極交流,更連續兩年派代表參與GLOBAL 2033峰會,讓台灣教會與普世教會的福傳活動有更多友誼的交流與資源的分享。

今年有超過70個國家與會,171位代表全都認識台灣,主辦方更在峰會結束前的祈禱時刻特別邀請眾人為台灣祈求天主的護佑。來自五大洲、膚色語言各異的教會弟兄姊妹圍繞著台灣代表們,在祈禱尾聲不斷吶喊「TAIWAN WILL BE SAFE!」令在場者無不動容,更感受到台灣在世界中所獲得的友誼是如此豐盛珍貴。

目前在輔大攻讀哲學博士的吳君健則分享,每週三教宗的教理講授日都是開放的,只要在梵蒂岡官網上登記索取票券即可參與。在天主教會內舉行婚姻聖事2個月內的新婚夫婦,更可以請所屬堂區開立婚配聖事證明,穿著正式婚紗禮服,#在申請票券時註明新婚,即可在入場時獲得特殊座位,教宗會特別歡迎並祝福新婚夫婦。吳君健建議天主教友,結婚可以選擇羅馬為蜜月首選,獲得教宗的親自祝福。

曙光國小第59屆畢業典禮 邱臣遠代理市長祝福畢業生「展翅高飛 鵬程萬里」

創立迄今已逾63年的天主教私立曙光國小於今(13)日舉行第59屆畢業典禮,活動以「展翅翱翔 迎向未來」為主題,代理市長邱臣遠特別蒞臨現場,鼓勵畢業生自由探索世界、勇敢追尋理想,在面對未來挑戰時不迷失方向。

邱代理市長向畢業生表達誠摯祝福,勉勵畢業生懷抱感恩之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悉心教導,以及自己一路以來的努力不懈。他表示,畢業不是終點,而是邁向人生新旅程的起點,未來的道路難免遇到挑戰與挫折,希望畢業生能勇敢面對,從困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從失敗中成長,勇於承擔責任、累積經驗,培養挫折容忍力,將困境轉化為蛻變的契機,迎接每一個挑戰,邁向更寬廣的未來。

校長徐汶鈴表示,曙光小學自創校以來,秉持校訓「真、善、美、群」的辦學精神,致力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熱忱與胸襟,實踐行善、促進公益、愛人如己、關懷弱勢,進而肯定崇高的生命價值,活出豐富的生命意義。她也期許畢業生懷抱曙光三心「感恩的心、勇敢的心、鍥而不捨的決心」,向夢想展翅翱翔!如鷹翱翔長空,飛得高、看得遠,邁向更寬廣的未來!

教育處表示,曙光國小畢業典禮在溫馨隆重的氣氛中圓滿落幕,現場洋溢著師長的祝福與家長動容的神情,不僅為畢業生的重要時刻畫下圓滿句點,也象徵他們即將展開全新的人生篇章。

邱臣遠代理市長致詞
邱臣遠代理市長參加曙光國小畢業典禮

良十四世 第一位曾踏足中國的教宗

5月8日,樞機秘密會議(conclave)選出良十四世為第267任教宗,他是天主教會第一位來自美國的教宗,也是第一位曾經踏足中國的教宗,「而且去過不只一次」,總部位在紐約的耶穌會雜誌《美利堅》(America)的梵蒂岡特派員歐康諾(Gerard O’Connell)向筆者表示。

良十四世曾到中國,不只一次

歐康諾報導梵蒂岡新聞長達40年,人脈深厚,秘密會議前後訪問十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樞機,是義大利文所稱的貨真價實「梵蒂岡專家」(vaticanista)。歐康諾認為,良十四世成為教宗僅僅一個月,論斷他的執政藍圖還太早,但從他的個人經歷可以勾勒出關鍵的參考座標,其中之一是,他在擔任奧斯定會(Augustinians)總會長期間走訪世界各國,包括多次前往中國。

參與秘密會議的香港樞機周守仁也送給他一尊上海佘山聖母像,請他不要忘記中國。「良十四世擁有前任幾位教宗沒有的優勢,他親眼見過中國,理解中國內部的實際情況,這是他帶來的新局勢。」良十四世的母語是英文,也讓他更容易與更多人直接溝通。歐康諾接著解釋,良十四世在提到5月24日是中國教會進教之佑聖母紀念日時,指出中國天主教徒受到「考驗」,表示他知道中國的天主教會處境並不容易。

教廷與北京在2018年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分別在2020和2022年續約兩年後,在2024年續約4年,雖然仍因為中國的單方調任主教等作為陷入齟齬,但雙方關係改善,加上中國主教都與教宗共融,教廷原本期待,即使沒有官員參與方濟各的葬禮、良十四世的就職典禮,至少會派主教出席,但北京接連缺席兩場重大的國際場合。方濟各生前對中國態度友好,歐康諾說:「北京總是說樂意對話,卻沒有派人參與方濟各的葬禮,教廷有些錯愕。北京的舉措顯示,他們抗拒梵中關係更進一步。」

協議雖不理想,但是眼前可行的方案

2020年初,Covid-19疫情席捲中國之際,教廷外交部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空檔會談,是70年來梵中最高層級的官方公開會晤。傳聞接下來是安排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與中方高層見面,但遲遲沒有下文,不過,中國在2023年接受方濟各的俄烏和平特使祖皮(Mattteo Zuppi)樞機訪問北京,這是中國首次與教廷商討國際安全議題,而不是宗教事務。歐康諾解讀:「這表示北京也不希望雙方關係退步,但進展必須按部就班。」

經歷過約70年的劍拔弩張後,教廷與北京在教宗方濟各任內融冰,並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但這份協議爭議不斷,中國在方濟各去世後的空窗期間,在上海教區和河南新鄉「選舉」新主教,也讓部分樞機再度質疑這份依舊保密協議。

歐康諾指出,反對的樞機是少數,梵中關係也不是決定新教宗人選的關鍵議題,事實上,教廷內部也沒有人認為這是一份理想的協議,但「這是眼前可行的方案,在對話的形式下讓雙方說得上話,很明顯的,這是持續發展中的步驟之一。」國務卿帕洛林也表示,上海和河南新鄉的主教選舉並非中國單方行事,方濟各生前同意了這個程序。歐康諾指出,「協議核心是中國主教必須得到教宗同意,沒有教宗核可,稱不上是天主教會的主教。」

教廷無意拋棄台灣

在上海與新鄉選出的主教人選等待教宗定奪期間,非官方主教林運團在6月11日就職為福州教區輔理主教,根據教廷公告,良十四世在梵中協議的對話框架下,在6月5日任命林運團,顯示他將延續前教宗方濟各與中國的對話路線。

歐康諾指出,梵蒂岡與北京在簽署臨時協議前,雙方的認知是,在主教問題之後,將接續處理其他問題,例如教區劃分,但會晤時,中方代表常常已經準備好「答案」,壓縮商量餘地,導致對話進展有限。前教宗方濟各形容,對話猶如一起邁步前進,梵中的前進步伐不僅是牛步,而像是「蝸牛步」。

即使中國改變心意,教廷會表明無意拋棄台灣。圖為前副總統陳建仁以總統特使身分出席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左1)就職典禮。圖片由外交部提供

梵中持續對話,讓想要保住歐洲唯一邦交國的台灣如坐針氈,媒體頻頻傳出被斷交的流言,歐康諾如同其他熟悉梵中互動的專家跟筆者確認的一樣,指出2018年簽署協議以來,外交議題從來不在談判桌上,但他也提醒,北京可能瞬間改變心意,屆時教廷會表明無意拋棄台灣。

從南方視野到全球視野

普雷沃斯特1955年出生在芝加哥郊區,從傳教士到主教,他在秘魯度過約20年的時間,隨後到梵蒂岡任職,擔任奧斯定會總會長期間走訪數十個國家,成年後在國外的時間超過在美國。歐康諾說:「在樞機眼中,他是一名傳教士的身分超過他是一個美國人,我想,北京也不界定他是一名美國人。」此外,美國對梵蒂岡的嚴厲批評,也讓中國明白,梵蒂岡獨立於西方強權之外。

以後見之明看來,良十四世很可能是教宗方濟各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預想的接班人,他一手提拔了本名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的良十四世,在2014年任命他為秘魯奇克拉約教區(Chiclayo)主教,在2023人調任他到教廷擔任主教部部長,並在2024年擢升他為樞機。

教宗方濟各外向奔放,良十四世則是內斂沉穩,方濟各代表著南方視野,良十四是則是全球的視野,他將以自己的風格延續方濟各開啟的路線,北京也密切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無論如何,良十四世在政府面前不會退縮,「就像方濟各,他不會害怕的,」歐康諾說。

教宗良十四世首度任命中國主教 延續方濟各政策

天主教福州教區輔理主教林運團於11日就職。(圖/取自中國天主教官網)

天主教新任教宗良十四世上任後不久,大陸方面11日舉行儀式,宣布由林運團就職天主教福州教區輔理主教。

天主教前任教宗方濟各於4月底逝世,天主教樞機主教們5月8日下午選出新教宗良十四世,大陸與教廷間的關係如何進展備受矚目。

大陸福建省天主教「兩會」11日發布消息指當天上午,經福建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同意並報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批准,天主教福州教區舉行林運團就職輔理主教儀式。儀式由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監事長、福建省天主教愛國會主任、閩東教區主教詹思祿主持,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秘書長楊宇神父宣讀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批准書。

消息並指,林運團宣誓:「遵守國家憲法法律,維護祖國統一與社會和諧,愛國愛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堅持我國天主教中國化方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通報中並未提及羅馬教廷方面在這次任命過程中的角色,今年1月,天主教福州教區甫舉行蔡炳瑞主教就職儀式。

此前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5月初曾發表題為「中國挑戰下一任教宗」的社論,稱大陸在「空窗期」安排兩位新主教,包含上海教區輔理主教吳建林、河南新鄉教區主教李建林,新當選的主教名單將交由梵蒂岡批准或否決,這是讓新教宗提前接受考驗,看新教宗願意向「專制的凱撒」貢獻多少。

另據信仰通訊社日前報導,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5月下旬數次提到希望教宗訪問大陸,並邀請眾人為此祈禱,他更透露良十四世曾不止一次訪問大陸,他指出,教宗良十四世曾向其表示,「自己希望牧訪中國。請大家為他完成教宗方濟各的未竟之夢祈禱。他也表示自己是第一位(就任前)曾造訪中國內地的教宗,我相信他不會對中國文化陌生。如果(他)能夠以教宗的身份牧訪中國,意義何其重大,請大家為這個夢想祈禱」。

良十四世於 5 月 25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帶領信眾一起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指出,一天前是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教宗本篤十六世已將其定為為中國教會祈禱日。他表示:「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教堂和聖地,人們向天主祈禱,表達對中國天主教徒的關懷和愛護,以及作為他們與普世教會共融的標記」,他祈願所有信眾,尤其是在中國的教友,因著瑪利亞的代禱「能獲得恩寵,即使在考驗中,也能成為堅強而喜樂的福音見證人,使我們能持久地促進和平與和諧」。

教宗:聖神助我們打破障礙驅散冷漠仇恨

教宗良十四世 6月8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運動、協會和新團體禧年慶典上向信眾講話。 (圖片:法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在五旬節的彌撒中表示,在這個充斥著戰爭、人與人之間疏離、冷漠麻木的世界裡,聖神能幫助我們「拆毀高牆,打破藩籬,化解仇恨」,使每個人都能像一個人類大家庭的子女一樣生活。

他於 6 月 8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五旬節彌撒講道中說:「哪裡有愛,哪裡就沒有偏見,沒有把我們與鄰人隔離的『安全區』,也沒有排他性思維的空間。可悲的是,我們現在也看到,這種排他性思維在政治民族主義中也逐漸滋生。」

他指出,然而,聖神能使我們在內心結出成熟的果實,讓我們培養良好健康的人際關係。

他在講道中,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 2005 年的講道中所描述的五旬節形象為基礎,反思了聖神給予我們打破界限的恩寵。

他說:「聖神首先在我們心中,然後在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中,最後是在民族之間打開邊界。」

他表示:「聖神是一份讓我們把生命向愛敞開的禮物。」祂打破「我們內心的冷酷、思想的狹隘、自私、束縛我們的恐懼,以及讓我們只想到自己的自戀。」

教宗說:「聖神帶給我們挑戰,讓我們面對我們生命正在萎縮,陷入個人主義漩渦中的可能性。」「可悲的是,也很奇怪,在這個『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的世界裡,我們卻面對著越來越孤獨的風險。我們時刻保持聯繫,卻無法『建立聯繫』。」

他說,聖神「讓我們在自己所戴的所有面具之下,與內心深處的自我保持聯繫。祂引導我們與主相遇,教導我們體驗祂所賜予的喜樂」,並使我們的生命成為一個「充滿歡迎和精神振奮」的地方。

他指出,聖神也「拓寬了我們與他人關係的邊界,讓我們感受到兄弟情誼的喜悅」「這也是衡量教會一個重要的尺度」。

他表示,要成為真正主的教會,我們之間「不能有邊界或分裂」。信徒們必須能夠「在教會內相互交談、接納,並調和我們的差異」,成為「一個歡迎所有人、熱情好客的地方」。

教宗說,聖神「也打開了民族之間的邊界」,它團結人們的心,「使我們把別人視為我們的兄弟姊妹」。如此一來,「差異不再成為分裂和衝突的原因,而是我們都可以從中汲取力量的共同遺產。」

他回顧了教宗方濟各在 2023 年的五旬節講道,並對世界上持續存在的不和與分裂表示惋惜。

他說:「困擾我們世界的戰爭就是這個悲劇的標誌。讓我們祈求愛與和平的聖神,願祂打開邊界,摧毀隔閡,驅散仇恨,幫助我們像我們在天上唯一之父的子女一樣生活。」

教宗在彌撒後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前,祈求和平的恩賜居住在每個人的心中。

他說:「因為只有一顆平和的心才能在家庭、社會和國際關係中傳播和平。願復活的基督的聖神在任何有戰爭的地方開闢和解的道路;願祂啟迪那些統治者,給予他們勇氣,讓他們作出緩和局勢和對話的行動。」

這台彌撒也標誌著教會運動、協會和新團體禧年慶典的結束。慶典包括 6 月 7 日在廣場由教宗主持的守夜祈禱。估計活動有 7 萬人參加。

教宗亦感謝所有參與禧年的天主教平信徒協會、運動和團體的代表,並鼓勵他們在聖神的力量下「煥然一新地出發」。 「去把主耶穌的盼望帶給所有人!」

原聲合唱團唱進梵蒂岡 賴總統:讓世界聽見台灣

賴清德總統10日接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圖:總統府)

賴清德總統今天(10日)接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肯定他們日前在教廷獻唱並到歐洲多國巡演,用原住民的歌聲促進台灣和教廷的交流,也讓世界聽見台灣。

賴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他首先欣賞合唱團的表演,隨後致詞感謝團員們今天一早下飛機,特別到總統府快閃演出。

總統說,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果然是來自台灣玉山的天籟之音,讓在場眾人聽得如癡如醉,感謝合唱團帶來優美動人的音樂饗宴。

賴總統提到,非常佩服團員們小小年紀就完成非常不簡單的創舉。上個月前副總統陳建仁代表國家前往教廷,參加天主教新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的就職典禮,這次合唱團到教廷也透過獻唱與教宗互動,促進台灣和教廷的交流。

總統說,看到團員們用拉丁文向教宗說「台灣為你加油」並演唱,令人感動。不僅如此,在義大利和世界知名的西斯汀教堂合唱團聯合演出,又馬不停蹄前往波蘭、德國、奧地利完成國際巡演。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在世界最神聖的殿堂唱歌給全世界聽,用原住民的歌聲,讓世界聽見台灣。

賴總統同時感謝台灣原聲教育協會以及團長馬彼得,2008年和幾位退休老師一起成立音樂學校、創立合唱團,帶孩子錄製專輯、出國巡演,這些年成果豐碩,令人欽佩。馬彼得不僅透過教育耕耘部落發展,也透過音樂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夢想,這幾年更創辦12年一貫的原住民實驗學校,用心傳承原住民族文化,帶領部落孩子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賴總統期許原聲童聲合唱團繼續傳唱,用音樂傳承原住民的文化與精神,實現更多的夢想。

遭汙衊草菅人命…聖馬爾定醫師心寒提離職

一名病患家屬不懂療程,指控醫師草菅人命,遭打臉後刪除帳號神隱。(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前一名急性肺炎病患至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就醫,家屬卻因不懂醫療流程,控訴主治的葉姓醫師草菅人命,不配為醫,慘遭全台醫護打臉,後緊急刪除帳號神隱卻未道歉。被指控的葉姓醫師一度心寒提離職,未料竟有青鳥酸醫師「抗壓性未免也太低」,慘被公幹。

一名病患家屬在Threads上指控神經內科葉姓醫師延誤診治,表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80多歲父親就醫,葉姓醫師看到發炎指數過高,要求轉至急診室,急診室醫師又推給胸腔內科,導致父親躺在病床上持續昏迷,大罵不想看就不要看,「草菅人命,不配當醫師」,還呼籲大家就醫時避開這位醫師。

但不少醫護看到後出面打臉,表示原PO父親的帕金森氏症是慢性病,發炎指數高則是急性病症,當然要優先處理發炎問題,找出感染原因,否則患者會有生命危險,只有急診能處理,門診可能無法救治,反批家屬不懂醫療流程就胡亂指控,不負責任。

家屬遭網友灌爆Threads後,急忙刪除帳號神隱避風頭。葉姓醫師不堪受辱,心寒一度提出離職遭挽留,聖馬爾定醫院也力挺該名醫師,要求該名家屬一周內道歉,否則就提告,並澄清該名病患經救治後,早已痊癒出院。

不料卻有青鳥留言諷刺,表示家屬做法的確不太妥當,但這名醫師的抗壓性未免也太低,質疑此次事件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要把責任歸在家屬頭上也太看重對方。不少網友大罵:「不懂醫療卻指名道姓罵草菅人命,醫生努力救人憑什麼被公審」、「就是有你種人,醫護才會越來越少」、「你抗壓性這麼高,怎麼不出面給大家罵一罵」、「醫生在救人,你在網路發廢文」、「在一個資深主治醫師面前提抗壓性,要不要先看看你自己什麼樣子」、「當這麼久醫師抗壓系都很強,但不代表要忍氣吞聲被人糟蹋」、「對,醫生抗壓性低,以後你就別生病求醫生」、「抗壓性不是給你拿來情勒的,你先把真名、工作地點拿出來給人網路公審,再來跟我討論抗壓性」、「你抗壓性多高?一個快死的人,你能頂住壓力去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