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教宗良十四世接見參加封聖彌撒主日的教友。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表示,新近冊封的聖人的特質彰顯在其聖德蓬勃發展在那些為最弱小者服務的人身上,基督徒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信仰的真理。

他在接見前來羅馬參加 10 月 19 日七位新聖人封聖禮的不同國家的信眾時表示:「昨天獲冊封的男女聖人,是我們所有人希望的光輝標記,因為他們為了愛基督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教宗 10 月 20 日在保祿六世大廳對訪客們說:「我希望你們懷著感恩之心以及效法新聖人的熱切渴望回到你們祖國。」

在談到當中的一位聖人、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殉道的平信徒傳道員聖托羅特(Peter To Rot)時,教宗說,他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榜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甚至生命受到威脅時,仍然堅定不移地宣講福音的真理」。托羅特於 1945 年二戰期間國家被日本佔領時被捕,並在獄中被注射毒針處死。

教宗說:「雖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傳道員,但在佔領軍禁止他的牧靈工作時,仍冒著生命危險秘密地開展傳教工作,展現了非凡的勇氣。」這位聖人還「堅決捍衛婚姻的神聖性,甚至與一些支持一夫多妻制的權貴對抗」。

他指出:「願聖托羅特的榜樣激勵我們捍衛信仰的真理,即使犧牲個人,也要在考驗中始終依靠天主。」

談到 1915 年在土耳其被處決的亞美尼亞天主教馬爾丁總教區的聖馬洛揚(Ignatius Maloyan)總主教,教宗說祈求他的代禱能夠「重燃信徒的熱情,為所有人帶來和解與和平的果實」。

有關委內瑞拉的首兩位聖人:聖馬丁內斯(Maria Rendiles Martínez)和聖西斯內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教宗指他們「與我們非常相似,他們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於 1903 年在加拉加斯出生的聖倫迪萊斯是耶穌婢女會的創辦人,她於 1977 年去世。聖西斯內羅斯出生於 1864 年,後成為方濟會第三會會士。他是委內瑞拉一位醫生,被稱為「窮人的醫生」,他於 1919 年在前往救治病人的途中遭遇意外身亡。

教宗表示,信徒們應該以這兩位聖人為榜樣,以他們對天主的信賴為動力,天主「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中,並將他們從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轉變為一盞明燈,照亮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為他們帶來新的光芒」。

他指出,他們的愛德行為也應該成為一種鼓舞,因為愛德指向「生命的真諦,並要求我們透過服務來建構生命,無論是服務病人、窮人還是弱小者。」

教宗也特別提到了兩位傑出的修女:義大利維羅納慈悲修女會創始人聖波洛尼修女(Maria Troncatti, 1802-1855);母佑會聖特隆卡蒂修女(Maria Troncatti, 1883-1969),她於 1992 年被派往厄瓜多爾傳教,在 1969 年一次飛機失事中喪生。還有生於 1841 年的義大利律師聖隆戈。他曾是激進的反教會者,並參與了神秘學,但後來皈依並致力於慈善事業,更在龐貝建造了宗座玫瑰聖母朝聖地。他於 1926 年去世。

教宗說,聖波洛尼修女「見證了耶穌對病人和邊緣人的憐憫」,並鼓勵信徒「堅持不懈地為最脆弱的人服務:正是在那裡,生命的聖德才能蓬勃發展!」

談到聖隆戈,他「全心全意」地建議神父、修會成員、家庭和青年,向玫瑰聖母祈禱。 「透過瑪利亞的眼睛默觀基督的奧跡,我們就能吸收福音,並學會日復一日地將其付諸實踐。」

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教宗良十四世(圖:法新社)

新任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在批評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後,今天(5日)呼籲全球14億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路透社報導,良十四世於今年5月當選新任天主教教宗,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良十四世風格較為內斂,方濟各則經常批評川普政府,時常即興發言。

儘管如此,良十四世於9月30日對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提出批評,並質疑這些政策是否符合教會主張尊重生命的教義,此番言論引發部分知名保守派天主教人士的強烈反彈。

良十四世今天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告訴數以千計參與彌撒的朝聖者,移民不應受到冷漠對待或被污名化。

他指出,全球天主教會正經歷「一個新的傳教時代」,其使命是向逃離暴力或尋求安全居所的移民展現「友善與歡迎、同情與支持」。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教宗良十四世今年 5月16日與塔格萊樞機進行私人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廷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說,與鄰人分享福音,歡迎基督徒移民,或前往異國他鄉,透過愛德和宣講傳播天主之愛,都是教會「大公」信仰以及天主願意拯救所有人的具體體現。

他於 10 月 4 日現向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修女、神父和平信徒傳教士(其中一些還帶著年幼孩子)表示,天主教會的傳教活動「清晰地體現了救恩的普世性和教會的大公性」。

他在擠滿參加者的梵蒂岡演講廳裡主持了世界傳教大會,作為傳教禧年慶典的一部分。

這次的慶祝活動與移民禧年慶典在同一週末舉行,包括 10 月 4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夜間「傳教玫瑰經」遊行、10 月 5 日與教宗良十四世共同的共祭彌撒,以及當晚舉行的「萬民節」。這是一個以「移民和萬民中的希望傳教士」為主題的歌舞和見證的活動。

塔格萊樞機向傳教士們說:「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大公性與傳教使命的普世性時,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單純的概念或一個浪漫的理想。」

他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普世性,涵蓋具體的人民。他們生活在真實的文化中,有自己的歷史、榮耀、優勢、失敗和局限,但又在一個信仰中團結一致。」

他說,人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欣賞似乎正在增長,這是一種「恩寵」。

他表示:「但我們並非對意識形態傾向視而不見,這種傾向主張一個民族的獨特性,而反對其他民族。」「多樣性會成為分裂,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源。」

他說:「『本地化』會導致孤立。」如果這種孤立影響到地方教會,那就是反天主教的。不幸的是,「有時種族、種姓或民族認同比博愛和友愛的福音更強力。」

他指出:「任何地方教會都不應出於虛假的優越感或虛假的自卑而將自己與其他教會分開。」「所有的文化都需要通過對聖神的順從而得到淨化,並與耶穌的福音保持一致。」

雖然教會本質上是傳教的,每個受洗的人都被召叫去分享福音,但他表示,「我們總是抱怨缺乏聖召,但卻遲遲沒有看到」那些正在將福音帶到新土地,或以他們的信仰在傳統天主教國家復興教會的新傳教士。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其中許多是基督徒,都在尋求更安全、更和平的生活。」他並以數千計在阿聯酋工作的菲律賓和其他天主教移民工人實踐著他們的信仰為例。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引用印度古瓦哈提總教區榮休梅南帕拉姆皮爾(Thomas Menamparampil)總主教所述有關傳教活動的短語,將傳教活動形容為「在低聲細語中宣講福音」。

他說:「絮絮地宣講福音蘊含著傳教使命的深度、複雜性和美麗,尤其是在地方首次宣講天主的愛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提供認識基督及其福音的機會。」「這個寶藏是屬於心靈的,也就是人內心最深處、最神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們會輕聲細語;這是一種微妙的行為,它需要信任,並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

他說,傳教不是為了「贏得皈依者」,也不是為改變當地文化或統治團體。這是對天主滿溢的愛的結果,這是對天主所創造的所有人的愛的結果。

馬倫戈樞機說,這種愛充滿了對人的尊嚴及其豐富文化的尊重,而這正是傳教士必須了解的。

他說:「將福音低聲細語地傳達給一個文化的心靈,能夠促進謹慎的福傳,注重細節,並意識到福傳的活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改變宗教信仰。」

教宗任命義籍教會法專家為教廷主教部長

教宗良十四世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教廷主教部長部長。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在上任後的首次重要任命中,選擇了一位義大利教會法專家接替他擔任教廷主教部部長和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梵蒂岡新聞辦公室於 9 月 26 日宣布,自 2018 年一直領導教廷法典條文部、現年 67 歲的伊安諾內(Filippo Iannone)總主教將於 10 月 15 日履新。

自 2023 年初至今年 5 月教宗選舉前,這兩職位一直由現任教宗仍是普雷沃斯特(Robert F. Prevost)樞機的身分時擔任。

主教部負責協調世界各地主要拉丁禮教區新主教的遴選,並向教宗提出任命建議。此外,它還負責設立、合併和撤銷教區,更改教區轄地,設立軍事教區以及為來自聖公會已與教會共融的的天主教徒設立教區。

根據《你們去宣講福音》宗座新憲章,該部門「在所有與主教正確有效地履行其牧靈職責相關的事務上與主教們合作」。

若某個教區的主教遇到困難,該部長可以組織宗座探訪。他亦會參與調查涉嫌不當處理或掩蓋性虐侵個案的主教。

身為教廷法典條文部部長,伊安諾內總主教深入參與了《教會法典》「第六卷:《教會刑罰》的修訂工作。該文件是天主教拉丁禮七部法典之一。該法典於 2021 年由教宗方濟各頒布,對包括兒童色情在內的性侵罪行的描述作出更新,並要求主教或修會長上在處理指控時應採取的行動。

這位總主教其後領導了 2023 年《你是世界的光》修訂版的編寫工作。該修訂版規定了主教、修會長上和國際天主教運動負責人在調查性侵指控或掩蓋性侵行為時的程序。

今年 2 月,捍衛自衛權和無罪推定權的法典條文部在其網站上發布了總主教和該部秘書的一封信,強烈警告各教區和修會不要公布那些被指控性侵但尚未在民事或教會法程序中被判有罪的教會人員的姓名。

這位新任部長 1957 年 12 月 13 日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1976 年高中畢業後加入加爾默羅會。他在義大利南部宗座神學院完成神學學士學位,隨後在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獲得民法和教會法博士學位。

他於 1980 年發願成為加爾默羅會士,並於 1982 年晉鐸。

在修會內,他曾擔任財務主管和顧問,並於 1989 至 1995 年擔任修會憲章修訂委員會主席。他也曾在那不勒斯總教區擔任職務,包括法庭成員和地區輔理。

聖若望保祿二世於 2001 年任命他為那不勒斯輔理主教;2009年,教宗本篤十四世任命他為索拉-阿基諾-蓬特科爾沃教區主教。三年後,教宗本篤再任命他為羅馬教區總主教兼輔理。

2017 年,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法典條文部辦公室助理秘書,並於一年後任命他為主席。

他目前是信理部性侵案件上訴委員會成員、封聖部成員以及梵蒂岡最高法院宗座聖璽最高法院成員。

在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主教部部長的同時,教宗良十四世也任命蒙塔納裡(Ilson de Jesus Montanari)總主教為主教部秘書長,科瓦奇(Ivan Kovac)蒙席為副秘書長,任期五年。

南韓舉辦首屆韓國天主教文化研討會

參觀者 9月26日在韓國首爾青年文化空間觀賞韓國天主教藝術家的傳統藝術作品。 (圖片:韓國天主教時報)

南韓一天主教研究機構舉辦第一屆韓國天主教文化研討會,重點討論天主教與國家更廣泛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

韓國天主教文化研究所於 9 月 26 至 28 日在首爾青年文化空間舉辦了「第一屆首爾韓國天主教節」。

主辦單位稱此次活動為一項文化福傳項目,旨在展現不與韓國社會脫節,但「與韓國社會和諧共存的韓國天主教」。

該研究所所長金民洙(Kim Min-soo)神父表示,這項倡議建立在其跨世代牧民之旅的基礎上。

他指出:「韓國天主教節未來將繼續舉辦,以展現韓國天主教文化中更多有意義的方面。」

會議包括研討會和展覽,天主教藝術家們展示了韓國的傳統漆器、紙工藝品、書法和其他作品。文化表演也突顯了天主教信仰和韓國傳統的融合。

建築師林根培(James Lim Geun-bae)在題為「天主教在韓國文化中活躍流動」的研討會上,以春川教區的竹林洞聖堂為例,展現韓國天主教建築的開放性。

他指出,古老教堂的庭院和外部空間呈現了韓國對神聖建築的獨特態度。

來自音樂、藝術、文學和社交媒體等領域的文化專家也分享了他們對建立獨特的韓國天主教文化的看法。

該研究院於 9 月 28 日舉辦了一場名為「花的未來」的音樂表演,將韓國傳統和當代音樂與天主教主題相結合。

年輕的音樂家們合作演奏了傳統、流行曲目和聖樂,象徵著變革和復興。

一些天主教組織也在會場舉辦了展覽和互動攤位。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七主日(丙年)2025.10.05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信德是我們為天主服務的一種形式。信德的數量並不重要──一粒芥菜子的價值足矣。重要的是我們以那信德所做的事,不管它像芥菜子那樣小,或像椰子那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