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陪伴與尊重理解 找回失智長者的生命價值

照服員以專業陪伴照顧失智長者
失智長者在養護中心進行認知功能訓練,有助於延緩大腦退化
失智長者在養護中心進行認知功能訓練,有助於延緩大腦退化
失智長者進行大肢體運動,不只是健康促進,更是愛的陪伴
失智長者進行大肢體運動,不只是健康促進,更是愛的陪伴

失智症者的照護需要專業和耐心,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表示,透過多元且個別化的照護方式,可以增進失智長者的生活品質,也讓每位失智長者都能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基金會也呼籲社會大眾,能以行動支持並關注失智症者的照護。

現年101歲的小芝奶奶,過去職業是醫師,30年前退休後住在國外,10年前回臺灣後住在原任職醫院的員工宿舍。2021年小芝奶奶出現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等細微變化,起初以為只是年老退化,但隨著走失、焦慮等問題頻繁出現,最終確診為中度失智症。他的兒子一開始難以接受,無法相信過去那位堅強幹練的母親竟面臨失智,為了讓母親能獲得專業照顧,因此選擇讓母親入住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

養護中心處長王寶英表示,高齡百歲的小芝奶奶來到中心前,曾入住其他的長照機構,由於她過去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周遭的環境自然展現出醫師的態度與關注,時常走進其他住民的空間「查房」,甚至給予醫療上的建議和說教,引起其他住民的不安與排斥。但來到聖若瑟後,工作人員不以矯正的方式來應對失智長者的特殊行為,而是用專業的照護眼光,接住她每一次的困惑與情緒波動。藉由懷舊治療、感官刺激與個別化陪伴,小芝奶奶逐漸找回熟悉的自我,也讓原本被誤解的行為,重新轉化為與他人連結的橋樑。

王寶英處長並指出,失智症的照顧不能單靠愛心,更需要專業團隊的支持,才能真正理解患者行為背後的需求。現在的小芝奶奶,已能安心與其他住民互動,不再活在與世界脫節的混亂中。她從被誤解的「醜小鴨」,在愛與專業的陪伴中,重新成為一隻散發光芒的天鵝,找回屬於她的尊嚴與生命價值。

教宗活動力日增 延續聖週四傳統造訪監獄囚犯

教宗方濟各活動力愈來愈恢復,他今天下午造訪羅馬一座監獄,給予獄友祝福鼓勵。獄中囚犯向教宗高呼「為巴勒斯坦祈禱」和「我們與你同在」,教宗也不斷以手勢致意回應。

今天是天主教復活節前夕的聖週四,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按照慣例來到羅馬天皇后(Regina Coeli)監獄。雖然教宗因為仍在養病,無法像過去一樣親自為囚犯舉行聖餐禮和洗腳,但教宗仍親自接見囚犯。

梵蒂岡新聞網報導,教宗表示,「我一直喜歡在聖週四來到監獄,像耶穌一樣洗腳。今年我無法做到這一點,但我想靠近你們。我為你們和你們的家人祈禱」。

教宗接見約70名不同國籍的囚犯,另有許多囚犯聚集在建築樓頂迎接教宗,他們不斷大喊「自由」、「為我們祈禱」、「為巴勒斯坦祈禱」和「我們與你同在」,教宗向獄友比「讚」手勢回應,並在上車離開時向獄友說「為我祈禱」。

教宗大約在監獄停留30分鐘,他贈送每位獄友一串玫瑰念珠與一本口袋大小的福音書。一名年輕人向教宗請求多拿一本福音書,希望獲釋後能送給妹妹;許多囚犯跪下,親吻教宗的手。

一名囚犯費爾迪南多(Ferdinando)遞給教皇一張手寫的便條,上面寫著「願天主的光芒照亮我和家人的生活,感謝教宗的到來。」教宗停下詢問其家人情況,並保證會為他祈禱。

「探訪監獄」是教宗方濟各每年聖週四的例行活動,從教宗仍在阿根廷時就已開始這項傳統,他到羅馬就任教宗後仍持續實行。

教宗在監獄外向義大利媒體表示,「每次我進入這樣的地方,我都會問自己:為什麼是他們而不是我?」當教宗被問及如何度過復活節時,教宗簡單回應「盡我所能」

迎接耶穌復活節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仿耶穌最後晚餐為教友洗腳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

後天耶穌復活節,紀念耶穌死後復活升天,是天主教、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節慶,昨晚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主教浦英雄帶領神父仿效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夕,與12門徒最後晚餐,拿水壼水盆及毛巾,以半跪姿式為12名男女教友洗腳,舉行「濯足禮」,學習耶穌謙卑、服務精神。

天主教迎接復活節,經4旬期、聖周準備祈禱、刻苦,按照聖經記載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史實,先後舉行聖枝遊行、祝聖聖油、主的晚餐、主受難日,昨晚主教浦英雄主祭,帶領印度籍神父狄鐸、香港籍神父黃博敏、修女、教友們,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

主教帶神父為教友洗腳後,將象徵耶穌臨在聖體,以隆重遊行遷供到小聖堂,主教、神父修女及教友下跪祈禱,默想耶穌愛世人,為世人贖罪受難的史實。

復活節紀念耶穌受難復活,象徵重生、希望與光明。福音記載,耶穌為拯救世人被釘十字架上犧牲,葬禮過後信眾前往墓穴查看,發現耶穌屍體不見了,深信耶穌復活。

復活節最特別不是每年都是固定某1天,是春分月圓後第1個星期日,春分後進入晝長夜短日子,象徵「光明戰勝黑暗」,與象徵光明復活節相呼應。浦英雄感謝耶穌愛世人,留給世人最神聖珍貴的聖周禮儀,教導大家服務、謙卑、愛的精神。

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聖周五主受難日,神職人員及教友都要守齋吃素食,下午拜苦路,晚間舉行主受難日禮儀;明晚舉行復活前夕守夜禮,後天主日慶祝耶穌復活,發送復活彩蛋。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主教浦英雄帶領神父仿效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夕,與12門徒最後晚餐,拿水壼水盆及毛巾,以半跪姿式為12名男女教友洗腳,舉行「濯足禮」,學習耶穌謙卑、服務精神。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主教浦英雄帶領神父仿效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夕,與12門徒最後晚餐,拿水壼水盆及毛巾,以半跪姿式為12名男女教友洗腳,舉行「濯足禮」,學習耶穌謙卑、服務精神。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主教浦英雄帶神父為教友洗腳後,將象徵耶穌臨在聖體,以隆重遊行遷供到小聖堂。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主教浦英雄帶神父為教友洗腳後,將象徵耶穌臨在聖體,以隆重遊行遷供到小聖堂。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香港升高關稅風波關注度 復活節主教文告都說憂慮

香港立法會17日辯論財政預算案,多名議員發言表達美國關稅措施對香港的影響。圖為香港立法會會議現場。(新華社)

美國關稅衝擊波和地緣政治變局,香港社會從旁觀轉向高度關注,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的復活節文告,都說為之表示憂慮;香港立法會辯論財政預算案,議員發言多表關注美國關稅措施的影響。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17日發表復活節文告,說他在撰寫文告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針對全球各國和地區加徵關稅,令全球情緒變得黯淡、擔憂和悲觀,愈來愈令人擔心全球經濟可能出現衰退,而區域戰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自然災害亦可能同時出現,那些經濟條件差、國際或社會地位低微的人民,永遠是最受苦的一群。

周守仁稱,二戰後各國多年來建立的所謂「國際社會」,以及「世界秩序」出現根本性的改變,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要失去希望,要相信希望的集體力量和人的意志力,也要相信作為全球公民的聯合行動,團結起來便可帶來改變。

香港立法會17日繼續辯論財政預算案,多名議員發言中都表達美國關稅措施對香港的影響。議員鄭泳舜稱,地緣政治不斷轉變 ,美國關稅政策和環球市場不明朗的趨勢下,香港難以獨善其身,支持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嚴控公共開支,包括公務員凍薪,長遠須研究精簡公務員編制,期望當局在節流同時,減少對市民影響;議員鄧家彪稱,港府要預估極端狀況,準備應對方案,美國挑起關稅戰,香港堅持零關稅和自由港的定位;議員張欣宇說,在風高浪急大環境下,發展經濟、鞏固人心,才是港府最重要任務,港府節流時應先檢討內部編制,避免向市民開刀。

香港代表工商界的政黨經民聯,就應對全球關稅戰向港府提出三方面建議。包括及時採取措施支援商界、發揮國際航運貿易中心以拓展貿易空間、及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吸引國際資金。其中提出建議,設法爭取有意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股,優先選擇回流香港上市。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認為,美國向貿易伙伴徵收對等關稅,對香港既是挑戰亦是機遇,香港要運用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地位,把貿易戰轉化為發展機遇。

另外,香港總商會原定率商界高層代表團,在4月24日出訪美國,計劃會見當地商會、企業及港商,亦爭取約見商貿部門官員,但總商會宣佈因應時局,臨時決定取消下周訪美安排。經民聯成員林健鋒說,訪美團「延期」是基於中美貿易環境波動,政策不確定性高,決定延後訪美行程。

【視頻講道】復活主日(丙年)2025.04.20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 我們從來沒忘記,耶穌復活那天是主日;因為有關主日的一些事是不允許忘記的,而且也不會允許在一周中的平日來慶祝耶穌復活。我們甚至把安息日從周六移到了主日。

韓國悼念法國傳教士銘記其愛心與服務

巴黎外方傳教會士、安東教區榮休的杜邦主教曾為韓國服務七十年。他於 4 月 10 日去世,享年 95 歲。 (圖片:adextra-mission.com)

包括天主教徒和其他宗教信徒在內的數百人聚集在一起,向為韓國教會服務了 70 多年的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士杜邦(René Dupont)主教致以最後的敬意。

南韓安東教區榮休杜邦主教的葬禮於 4 月 14 日在安東木城主教座堂舉行。

這位法國傳教士於 4 月 10 日去世,享年 95 歲。

安東教區權赫柱(John Chrysostom Kwon Hyeok-ju)主教與其他主教以及梵蒂岡聖職部部長韓國籍俞興植樞機一同主持了該追思彌撒。

俞樞機表示,懷念這位傳教士 「溫暖而歡快的笑聲」,並感謝他「將一生奉獻為韓國服務。」

他希望杜邦主教能夠「很快被冊封為真福和聖人」。

杜邦主教於 1953 年韓戰結束近一年後抵達韓國,並在那裡服務了 70 多年。他是安東教區的第一任主教。

宗座駐南韓大使加斯帕里(Giovanni Gasparri)總主教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的弔唁信。

前僱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 (Kim Moon-soo)、改革黨議員李俊碩 (Andrea Lee Joon-seok)、慶尚北道知事李哲宇 (Lee Chul-woo)、安東市長權基昌 (Kwon Ki-chang) 等亦有出席悼念活動。

佛教界和儒教界的領導及成員也參加了葬禮。

隨著數百人加入向杜邦主教表達哀悼,教堂變得過於擁擠,迫使許多人要在教堂外參加禮儀。

追思彌撒結束後,在場人員播放了杜邦主教於 2024 年 4 月 10 日(恰好是他去世前一年)錄製的語音留言。聽到他的聲音的在場人群都微笑著流下了眼淚。

教區在追悼儀式中讀出了杜邦主教的簡短生平,隨後是一些成員的弔唁訊息。

韓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李龍勳 (Mathias Ri Iong-hoon) 主教表示,杜邦主教一生致力於幫助貧困的農民,「是韓國動盪歷史的活見證」。

杜邦主教因其在大田地區幫助數千名因韓戰流離失所的人而為人們所銘記。

在他擔任主教期間,安東教區的教友和其他宗教信徒大多是農民,因此他成立了「天主教農民運動」,以促進他們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他於 1990 年榮休後住在首爾郊區的一個堂區,並有主持靈修和演講。 2004 年 11 月,他回到安東教區的一個村莊,並在那裡居住直至去世。

巴黎外方傳教會在韓國的負責人貝拉爾 (Christophe Bérard) 神父稱杜邦主教是「一位透過分享天主的愛而成為更加閃耀的兄弟」。

2019 年,南韓這個不允許雙重國籍的國家破例給予杜邦主教韓國國籍,但容許他保留法國國籍。

每日聖言 2025.04.17

每日聖言  –  4 月 17 日   星期四
聖週四  主的晚餐
農曆三月二十

主的晚餐彌撒【視頻講道】https://youtu.be/kfOFb570xlQ

福音(若 13:1-15)
逾越節前,耶穌知道自己的時刻到了,祂要離開這世界,回到父那裡去。祂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以圓滿的愛來愛他們。他們吃晚餐時,魔鬼已經使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決定出賣耶穌。耶穌知道父已把一切交在自己手裡,自己既出於天主,也要回到天主那裡,於是起來,離開席位,脫了外袍,在腰間束上一條手巾,然後把水倒在盆裡,開始給眾門徒洗腳,拿束在腰間的手巾為他們擦乾。祂走近西滿伯多祿時,伯多祿問祂說:“主啊,袮要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他說:“我所做的,現在你不懂,但以後會明白。”伯多祿說:“不行!袮絕不可洗我的腳!”耶穌就告訴他:“如果我不洗你的腳,你和我就沒有關係了。”西滿伯多祿立刻說:“主啊!那就不只洗腳,連我的頭和手都洗吧!” 耶穌說:“洗過澡的人,全身已潔淨,只需要洗腳。你們已是潔淨的了,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潔淨的。”原來祂知道誰會出賣祂,所以說:“不是每個人都是潔淨的。”
耶穌洗完門徒的腳,對他們說:“我為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尊稱我為‘老師’、為‘主’,你們說得對,因為我實在是。我這做‘主’和‘老師’的,尚且為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我這樣對待你們,你們也要照樣做。”

反省
在耶穌時代,為人洗腳是奴隸該做的。耶穌是倍受民眾尊敬的先知,門徒們更把祂視作默西亞。祂以這樣的身份為門徒們洗腳,當然會顛覆伯多祿的觀念。而伯多祿之所以給予拒絕,是因為他想維持主僕的體制。如此的思想觀念背後,可能潛藏著自己可作為主人被服務的意念。但耶穌說,只有接受祂的洗腳,才能維繫與祂的關係。換言之,祂和門徒的關係,建立在愛的服侍上;而且祂願意門徒們之間亦如此。在愛內沒有尊卑;或者說,在愛內只有尊者,因為愛讓人把每個人視為尊者去服侍。

科馬斯特里樞機主持復活節彌撒,雷樞機則是聖週六守夜禮

2024.03.31 復活節主日彌撒 (梵蒂岡)

在教宗方濟各的委託下,科馬斯特里(Angelo Comastri)樞機將主禮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復活主日彌撒。這位樞機是聖伯多祿大殿榮休總鐸、教宗梵蒂岡城國榮休代理主教。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則要主持聖週六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復活前夕守夜禮。

此外,聖座新聞室4月15日宣布了受教宗之託主持聖週禮儀的樞機名單。聖週四上午的祝聖聖油彌撒將由聖座財產管理局榮休主席卡爾卡尼奧(Domenico Calcagno)樞機主持,聖週五的主受難日禮儀則由聖座東方教會部部長古傑羅蒂(Claudio Gugerotti)樞機主禮。同一天晚上要在羅馬市中心鬥獸場帶領公拜苦路活動的是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雷納(Baldo Reina)樞機。

15日公布的聖伯多祿大殿禮儀行事曆指出,聖週四傍晚6點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主的晚餐彌撒將由聖伯多祿大殿總鐸、教宗梵蒂岡城國代理主教甘貝蒂(Mauro Gambettti)樞機主持。

馬來西亞馬六甲聖週禮儀結合多元傳統

一名代表韋羅尼加的葡萄牙歐亞混血女孩在馬六甲聖伯多祿教堂的聖枝主日遊行中揭開印有基督聖容的面紗。 (圖片:受訪者提供)

每年當教會進入莊嚴的聖週(葡萄牙語稱為 Semana Santa)時,馬來西亞歷史名城馬六甲就會展現出一種古雅而獨特的景象。

在聖伯多祿教堂外的鵝卵石街道上,可以看到不單這個前葡萄牙殖民地天主教徒後代秉持著這神聖的傳統,連非基督徒的印度教仄迪人家庭和峇峇娘惹教友團體也在默默地展示著對這些傳統的尊重。

仄迪人是指 15 至 16 世紀來自南印度泰米爾地區的商人與馬來半島女子所生下的族群。峇峇娘惹土生華人則是指中國明朝貴族,商人移民和東南亞原住民通婚的混血後裔。

這些共同的禮儀體現了一種超越信仰、文化和時間的奉獻精神。

幾個世代以來,這些根植於混合信仰和多元文化遺產的團體參加聖週禮儀並非出於義務,而是出於一種根深蒂固的、承傳下來的尊重和文化延續性。

居於馬六甲葡萄牙廣場的葡人後裔塞西拉 (Martin Theseira) 指出,在聖枝主日和耶穌受難日,仄迪人和土生華人團體的成員都會把 bunga rampai,一種由花瓣碎、香蘭葉和香水混合而成的芳香混合物,放在聖伯多祿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的腳下。

他向天亞社說:「這個簡單而美麗的舉動訴說著一段集體回憶。」 「它提醒我們,敬畏並不一定是需要改變,而是需要理解。」

他解釋,在這些團體的當地方言中,聖週這段神聖的日子包含著充滿意義的馬來俗語。

他說:「聖枝主日成了 Datuk Pikol Balak,字面意思是『主背著木頭』。這是耶穌背負十字架的溫柔的當地表達。耶穌受難日是 Datuk Mati,意思是『主死了』。」

他指出:「這些世代相傳的術語,揭示了語言、信仰和民間傳說如何在馬六甲人的意識中交織。這不是淡化,而是崇敬。不是模仿,而是尊重。這是最美的融合,也是馬來西亞獨有的。」

沿著馬六甲海岸繼續往下走,在烏戎巴西爾的海濱飛地,葡萄牙村在聖枝主日、聖週四和耶穌受難日的神聖節奏中甦醒。

這個社區是 1511 年抵達的葡萄牙傳教士和海員後裔的家園,他們帶來了天主教信仰、克里斯坦語言、音樂以及至今仍在海風和教堂鐘聲中流傳的生活方式。

對馬六甲的葡裔教友來說,聖週不僅是一個禮儀,也是身分、記憶和虔誠的神聖表達。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會說克里斯坦語,那是一種馬來和葡萄牙語的混合語。

聖伯多祿教堂前堂區司鐸平塔多(Manuel Pintado)神父在他的《透過人類價值生存》一書中記錄了這些鮮活的傳統。他寫道,奧思定傳教士首次引入了以基督受難為中心的禮儀。

聖枝主日當天,遊行隊伍在日落時開始,由兩位資深平信徒領袖帶領信徒,高舉聖體和悲傷之母的旗幟。

教友抬著真人大小「背負十字架的基督」的木像和哀悼的聖母像繞著教堂前行,後面跟著手持蠟燭和棕櫚葉的信徒。

遊行進行到一半時,一位扮聖婦韋羅尼加的葡萄牙歐亞混血年輕女孩揭開了印有基督聖容的面紗,這是一個傳統莊嚴虔誠的儀式。

在耶穌受難日,教友會抬著放在棺木上死去的主耶穌的聖像,後方是燭光遊行。三個青年會扮演福音中記載的三位馬利亞:瑪利亞瑪達肋納、革羅罷的妻子瑪利亞和雅各伯母親瑪利亞的角色,唱著悲傷的拉丁輓歌,刺穿了寂靜的夜晚。

塞西拉說:「這些神聖的傳統只屬於馬六甲的葡萄牙後裔。」「且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地區之外很少見到。」

據平塔多神父的回憶錄和塞西拉的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馬六甲,信仰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傳統和諧共處,即使是那些不認同信仰的人也會對其懷有崇敬之情。

在聖週這神聖的寂靜中,這座城市的靈魂與之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