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籲亞洲教會對未成年人性侵零容忍

宗座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埃雷拉主教 10 月 21 日在菲律賓邦板牙省舉行的全國保護大會上發表演說。 (圖片:聖費爾南多總教區)

教宗良十四世和梵蒂岡人員促請亞洲各地的天主教領袖對性侵行為採取「零容忍」立場,並提醒他們加強保護未成年人和弱勢成人的措施。

這項呼籲是在 10 月 20 至 24 日於菲律賓舉行的首屆全國守護大會上發出的。會議有超過 300 名主教、修會會長和專家出席。

教宗在致會議的信息中重申,「教會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侵犯」並敦促與會代表在保護政策方面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

據《梵蒂岡新聞》報道,教宗表示:「教會是我們的屬靈家園。每個堂區和牧靈活動都必須是為了光榮天主和關懷他人,特別是兒童和弱勢群體。」

這個題為「我們的守護使命:希望與慈悲之旅」 的會議由菲律賓主教團、宗座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菲律賓修會會長議會以及位於馬尼拉的天主教守護協會聯合舉辦。

出席會議的宗座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秘書長埃雷拉(Luis Manuel Ali Herrera)主教向教會領袖表示,保護兒童「不應出於恐懼或義務,而應視為一項植根於美德和皈依的神聖責任」。

從政策到實踐

據菲律賓主教團新聞網站報道,這位哥倫比亞籍主教表示:「接受這項使命,不要將其視為外界強加的負擔,而應將其視為一項牧靈的緊迫任務,並以真誠的態度去實踐。」

他呼籲「從政策到實踐」的轉變,促請各教區建立獨立的報告系統,採用創傷知情培訓項目,並與民事當局和受害者團體合作。

他指出:「我們必須從意向走向行動。」「清晰的治理結構、定期評估和透明的溝通非常重要。」並提醒由於網上風險日益增長,呼籲教會制定強力的線上安全保障協議。

他強調,保護兒童是「一項共同的道德責任」,並不局限於教會機構。 「家庭、社區、政府和宗教傳統必須團結起來,維護人類尊嚴。」

他敦促教會和民間社會領袖攜手合作,使「教區和學校成為安全的庇護所」。

他說:「保護是皈依的標記。」 「它標誌著從沉默走向真相、從否認走向正義、從恐懼走向希望的旅程。」

馬尼拉天主教守護協會科學主任帕納洪(Coleen Rae Ramirez-Panahon)表示,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強調了保護兒童「是所有人的共同使命」。

她說:「在過去,  這個問題可能一直被忽視,被視為少數人的責任。」但要確保有效的保護,需要「更廣泛的社區的轉變和承諾」。

每日聖言 2025.10.31

每日聖言  - 10 月 31 日    星期五
農曆九月十一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4:1-6)
在一個安息日,耶穌去一個法利塞首領家中吃飯,大家都留心監視祂。在祂面前有個患水臌病的人,耶穌便問法學士和法利塞人說:「在安息日治病,是否符合法律?」他們卻不出聲。耶穌就扶著那人,治好了他,叫他走了,然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或牛在安息日掉進井裡,而不立刻拉他上來呢?」他們都回答不出來。

反省
「在安息日治病,是否符合法律?」在形式上看似不符合,但在精神上卻符合,因為天主法律的精神和核心是愛。治病如同救人,都是愛的要求。法律的形式是為幫助實現法律精神而設定的;如果對法律的遵守在形式上違反了愛,那就說明此法律形式有問題。法利塞人之所以不敢回答耶穌的提問,就是因為他們深知自己對法律形式的嚴格要求,在許多情形下是成問題的。天主給我們法律、禮儀、聖經、教會等,都是為幫助我們成為住在祂愛內的人。讓我們在一切事上,學習愛主愛人。

每日聖言 2025.10.30

每日聖言  - 10 月 30 日    星期四
農曆九月初十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3:31-35)
那時候,幾個法利塞人前來對耶穌說:「袮離開此地走吧,因為黑落德要殺袮!」祂回答說:「你們去告訴那隻狐狸:『看,今天和明天,我給人驅魔治病,第三天,我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今天、明天和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不應死在耶路撒冷之外。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你殘殺先知,又用石頭砸死那些派遣給你的人!多少次我想聚集你的子女,好像母雞把自己的小雞攏在翅膀下,但你偏不願意!看吧!你們的聖殿將被廢棄。我告訴你們,你們再看不見我了,直到那時候來到,你們說『奉上主之名而來的,當受讚美!』」

反省
這些年來,許多神長教友都紛紛組團赴聖地朝聖,而瞭解聖城耶路撒冷的歷史和現狀,往往是每次朝聖之旅的重中之重。目睹那五十多米長的哭牆、彈痕累累的城牆、荷槍實彈的兵士和戒備森嚴的安保措施,許多人都會變得無言以對:耶路撒冷,本來是「和平之城」的意思,但事實上成了最不和平的城市,有史以來備受戰亂之苦。聯想到耶穌曾為耶路撒冷而哀歎悲傷,讓我們不能不深思導致「和平之城」名不副實的原因何在?如今,作為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聖地的耶路撒冷依然被暴力和流血事件所困擾。這讓上述視亞巴郎為信仰之父的三大一神宗教的信徒們情何以堪?這也警示我們,宗教如果不以全人類和全世界的福祉為己任,就有可能成為暴力衝突的導火線。這必須引起所有信徒的深刻反省和檢討,當然包括我在內!

每日聖言 2025.10.29

每日聖言  - 10 月 29 日    星期三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3:22-30)
耶穌向耶路撒冷走去,在經過的城鎮和鄉村教導人。有人問祂:「主啊,只有少數人會得救,是嗎?」祂回答: 「你們應竭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很多人想進去,卻不能。一旦這家的主人起來,把門關上,你們卻站在門外敲門說:『主啊!給我們開門吧!』可是祂回答你們說:『我不知道你們是哪裡來的。』你們就開始說:『我們曾與袮一同吃喝,袮還在我們的街上教導我們呢!』但祂說:『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所有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當你們看見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和眾先知在天主的國裡,自己卻被遺棄在外時,將在那裡哀號切齒!還有人會從東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來到,參加天主國的宴席。所以,看,後來的將要領先,領先的將要落後。」

反省
耶穌曾教導我們,不是口裡經常喊「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而是承行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入(瑪7:21-22)。在談及公審判時,耶穌曾指明,天主的審判標準就在於一個人對「最小弟兄姐妹」的實際行動,而不是其他(瑪25:31-46)。今天,祂又提醒我們,即使有人曾與主一同吃喝,並聽過祂的教導,倘若沒有棄惡從善,也將被關在門外。總而言之,耶穌自始至終都在強調悔改和善行的重要性。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信是行的前提,行是信的結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換言之,我們必須把信仰的理念轉化成實際的行動,並在行動中驗證和強化我們的信德。假設今天耶穌要來審判我,我的言語和行為能得到祂的肯定嗎?

每日聖言 2025.10.28

每日聖言  - 10 月 28 日    星期二
聖西滿及聖達陡宗徒
農曆九月初八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6:12-16)
在那幾天,耶穌出去,上山祈禱,徹夜祈求天主。天亮時,祂召集自己的門徒,從中選了十二人,稱他們為宗徒。他們是:西滿,耶穌給他起名為伯多祿;安德肋,是西滿的兄弟;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又有號稱熱忱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兒子猶達和後來成為叛徒的加略人猶達斯。

反省
今天紀念的聖西滿和聖達陡兩位宗徒,是耶穌最初召選的十二宗徒中的兩位。宗徒,是肩負使命的人。耶穌最初的宗徒當中,除了出賣了耶穌的猶達斯外,其餘十一位,以及後來被列入宗徒行列的瑪弟亞和保祿,都以自己的生命,為主基督託付給他們的傳福音使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今天,這樣的使命又傳到了我們肩上,而且耶穌在繼續不斷地呼喚著我們每個人的名字,在新時代中做祂的宗徒。為了成為合格的宗徒,我們需要緊隨老師耶穌的腳步,學習並模仿祂的思想、言行和舉止,成為一位堪當肩負基督使命的人。

陸主教獲中梵認可 上海新輔理主教獲祝聖

上海徐家匯天主堂15日舉行吳建林輔理主教祝聖典禮,這是近期再有中國主教獲中梵雙方認可。圖為教宗良十四世。(新華社)

上海徐家匯天主堂15日舉行吳建林輔理主教祝聖典禮,由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上海教區沈斌主教主禮。這是近期再有中國主教獲中梵雙方認可,9月12日,新成立的張家口教區主教王振貴也主持了馬彥恩輔理主教的祝聖儀式。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天主教通訊社等媒體報導,教宗良十四世於8月11日根據梵蒂岡與中國簽署的《臨時協議》,批准吳建林神父為中國上海市輔理主教。吳建林1970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崇明區。1991年至1996年,在上海教區佘山修院攻讀神學,1997年11月晉鐸。2016年任上海市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主任、市天主教愛國會副主任,2022年8月任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祕書長、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委。

分析指出,吳建林的祝聖儀式標誌著北京與梵蒂岡間的複雜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中國早前在教宗職位空缺期間,於4月28日透過由神父和教友組成的會議宣布吳建林「當選」為教宗。觀察人士曾擔心北京正在利用教宗空位期來控制主教任命。

上海教區主教沈斌於曾去年5月在梵蒂岡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政府推行宗教自由政策,無意改變天主教信仰,只希望天主教神職人員和信眾能夠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擺脫外國勢力的控制,並提倡中國天主教會走一條符合當今中國社會和文化的中國化道路。

報導指,歷任教宗都致力於恢復中國「官方」教會與「地下」教會之間的合一。本篤十六世曾在2007年致中國天主教徒的信中呼籲和解。

方濟各期間,中梵於2018首次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並於2024年續簽四年。該協議建立了一個具妥協性質的制度,即中國當局提名主教候選人,但這些候選人必須獲得教宗的批准才能被任命。

亞洲區心智障礙者藝術創作交流展於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登場

2025年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The 27th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Federation on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FID)於10月27日至31日在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以「公平、參與、幸福感(Equity, Participation, and Well-being)」為主題,本次大會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和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辦,中華民國啟智協會及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協辦,邀集亞洲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專業人士、家長與心智障礙者代表齊聚,交流融合教育、自我倡議與社區支持的成果。會中除多場專題演講與沙龍外,受矚目的焦點之一,便是10月27日至29日同步登場的「創意無限:亞洲區心智障礙者藝術創作交流展(Creation and Innovation: An Art Exchange Exhibition for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Asia)」。

共同策展單位啟智協會張明正理事長(左二)率理監事蒞臨,與德蘭啟智中心楊美華主任(左五)及啟協會員合影留念。( 圖/ 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提供)

本次畫展由中華民國啟智協會與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共同策展與執行,呼應《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倡導的精神,以藝術為媒介,展現心智障礙者的創造力與情感深度,並推動社會對「理解、連結與共融」的關注與行動。策展團隊邀請來自亞洲多個國家地區的心智障礙創作者與服務機構參與,透過繪畫作品傳遞他們真摯的生活觀點與情感表達。

大會主席、師範大學特教學系洪儷瑜教授(右)、師範大學校長吳正己(中)、教育學院副院長劉惠美(左)一同出席畫展。( 圖/ 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提供)

展覽主題「創意無限」象徵無論國籍、能力或背景,每一位創作者都能在支持與理解中綻放獨特光彩。展覽內容分為四大面向:

一、「提升社會理解」透過作品翻轉刻板印象,讓觀者體驗心智障礙者內在的思考與美學。

二、「促進社會融合」讓心智障礙者以創作者身分被看見,建立自信與歸屬。

三、「展現藝術潛能」呈現在適切支持下,障礙者同樣能參與專業展演與文化創作。

四、「推動國際交流」以藝術作為共通語言,串連亞洲各國的社福實踐,形成永續對話的平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畫展不僅展示作品,更讓參與的服務使用者化身「文創設計夥伴」。德蘭啟智中心邀請創作者親自參與,以其作品為主題製作小帆布袋、小吊飾與明信片等文創周邊,讓藝術的價值延伸至日常生活,也讓創作者在過程中體驗「從創作到實體化」的學習與成就感。這些作品也同步於現場展出。

此外,德蘭啟智中心亦在其「小白花的聲音(第一個專為心智障礙者設置的華文無障礙資訊網站平台)」於展出後,推出線上畫展專區,收錄心智障礙者作品與創作故事,邀請公眾線上瀏覽,感受藝術背後的生命能量與真摯情感。於「小白花的聲音」網站及相關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等)持續展出,讓更多人看見創作的力量與多元生命的美好。

除畫展外,本屆大會亦安排多場以障礙者為主體的互動活動,如《生活大小事 EveryDay Matters》沙龍,邀請心智障礙者親自分享人生故事與生命經驗,呈現他們在社區生活、自我倡議及人際連結上的多元樣貌,與「創意無限」畫展相互呼應,共同實踐「由他們親自發聲」的精神。

此次畫展與系列活動不僅呈現臺灣近年在智能障礙者支持服務與藝術倡議的成果,更展現政府、學界與民間團體協力的典範。透過藝術與交流的力量,讓與會各國嘉賓看到亞洲各國在啟發心智障礙者創意和才華的努力,也算是大會主題”公平、參與和幸福”之實踐,從舞台到畫布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南韓和東帝汶教會合作改善移民牧民工作

韓國教會代表團 10 月 13 日與東帝汶總理古斯芒會面。 (圖片:韓國主教團)

韓國一天主教代表團訪問東帝汶,以加強與當地教會和其政府的合作,企能更好地保護和改善對移民群體的福祉和牧民工作。

韓國天主教主教團移民牧民委員會在 10 月 23 日的聲明中表示,該委員會的 12 名成員代表團於 10 月 11 至 15 日訪問了這個亞洲天主教小國。

代表團由委員會秘書長黃成浩(Hwang Seong-ho)神父率領。

訪問期間,代表團參觀了東帝汶負責派遣移民工人到海外的機構和設施,包括國家職業培訓和就業秘書處。

他們與首都帝力總教區達席爾瓦(Virgílio do Carmo da Silva)樞機會面,也禮節性拜會了東帝汶總統奧爾塔(José Ramos-Horta)和總理古斯芒(Xanana Gusmão)。

代表團亦與教會和政府官員分享了東帝汶移民在南韓的困境以及韓國教會為移民提供的支援服務,並承諾將改善對東帝汶移民的牧民計劃。

在 10 月 11 日與代表團會晤後,達席爾瓦樞機表示,他希望東帝汶移民在韓國的生活能夠得到改善。

他說:「希望透過這次訪問,能加深你們對東帝汶人民的了解,並在回國後對東帝汶工人更加友好。」

該韓國代表團於 10 月 12 日參加在帝力舉行的彌撒聖祭,並探訪了總教區主教座堂、堂區、教堂和民宅。他們也探訪了東帝汶韓國移民組織「韓國校友會」。

雖然歐洲國家和澳洲有大量東帝汶移民,但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約有 7,000 多名東帝汶移民。

在 10 月 14 日訪問期間,總統奧爾塔感謝南韓為東帝汶工人提供就業機會和支援。

他指出,由於在韓國工作的配偶難以取得簽證,東帝汶一直面對家庭破裂等相關社會問題的困擾。

他促請韓國教會代表團與韓國政府溝通,確保工人的家庭能夠團聚。

英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同禱!5百年宗教裂痕「歷史性和解」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於 23 日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共同祈禱,這是自 1534 年英王亨利八世脫離羅馬教廷、創立英國聖公會以來,近五百年來首度有在位英國君主與天主教宗共同舉行禮拜。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於 23 日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共同祈禱,這是自 1534 年英王亨利八世脫離羅馬教廷、創立英國聖公會以來,近五百年來首度有在位英國君主與天主教宗共同舉行大公祈禱,象徵兩大教會關係的歷史性修復。這場被譽為「大和解」的儀式,在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前舉行,由教宗與英國約克大主教柯特瑞爾(Stephen Cottrell)共同主持。梵蒂岡聖詠團與英國皇家合唱團攜手演唱拉丁聖歌與英文祈禱文,呈現兩教儀式的和諧融合。

作為英國聖公會最高領袖的查爾斯國王坐於教宗左側、祭壇近旁。儘管他過去曾與三位歷任教宗會晤,但這是他首次與天主教宗共同祈禱。此次查爾斯與王后卡蜜拉(Camilla)進行的梵蒂岡國是訪問,被視為英國與羅馬教廷自宗教改革以來最具象徵意義的「歷史大和解」。

英國西敏寺神學院教士霍基(James Hawkey)指出,兩教領袖能在西斯汀教堂共同禱告,「象徵歷史的傷痕正被治癒,這在上一代人眼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強調,經過超過 60 年的對話與合作,雙方教會的敵意已逐漸消弭,「這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人類信仰間的和解象徵。」

在祈禱前,查爾斯與教宗於梵蒂岡舉行會晤,下午再前往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並獲天主教會頒授榮銜「皇家修會兄弟(Royal Confrater)」。大殿後殿也特設一張刻有英國國徽與拉丁銘文「Ut unum sint」(願眾人合而為一)之王座,將成為往後英國君主的專屬席位。

作為回禮,查爾斯則授予教宗兩項榮譽,包括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教宗兄弟」稱號及大英帝國大十字勳章。駐梵蒂岡聖公會代表主教鮑爾(Anthony Ball)表示,這些互贈象徵兩教「對共同未來的承諾與信任」。

目前,全球聖公會涵蓋 165 個國家、 46 個自治教會,約有 8,500 萬信徒;天主教則擁有 14 億信眾。自 1960 年代以來,雙方持續展開神學與社會議題對話,雖仍在女性晉陞與神職人員婚姻等教義上存在分歧,但關係已顯著改善。

這場被譽為「大和解」的儀式,在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前舉行,由教宗與英國約克大主教柯特瑞爾(Stephen Cottrell)共同主持。   圖:取自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