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訪歐!赴教廷推人道援助與文化交流

外交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10萬歐元給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圖/外交部捐贈)

外交部長林佳龍展開訪歐行程,日前先到捷克、再到羅馬,並到駐教廷大使館代表政府捐贈10萬歐元予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Scalabrinian Missionaries),展現台灣在人道援助和扶助弱勢的關懷。同時,也以協助傑梅利台伯島醫院(Isola Tiberina Hospital–Gemelli Isola)添購設備,其中包含台灣製造的空氣清淨機,將用於醫院新病房,提供病患更好的照護。

林佳龍指出,斯卡拉布里尼修會自1887年成立以來,長期在全球協助移工與難民,他們在1994年來到台灣,至今在台北、台南與高雄為外籍移工提供牧靈與關懷服務。林佳龍補充,斯卡拉布里尼修會總會長Leonir Mario Chiarello神父也在9月17日親自出席受贈典禮,並感謝台灣長期大力支持天主教修會及醫院,這次的捐贈再次印證台灣在推動人道援助與扶助弱勢群體的具體關懷與承諾。

「台灣與教廷共享自由、和平、正義及人權等普世價值,是彼此密切的夥伴」林佳龍強調,台灣會持續深化與教廷及天主教教會在人道關懷領域的合作,讓世人更加體會「天主是愛」。

教廷是林佳龍上任來,到訪的第11個邦交國,也視察了我國邦交國,替同仁加油打氣,也陸續訪問多個非邦交國,每一步都希望能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讓世界更加認識台灣。過程中,林佳龍出席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在宗座傳信大學的展覽開幕酒會,盼透過「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讓台歐文化相互激盪、深化雙邊鏈結。

「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中,駐教廷大使館於9月18日下午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開幕酒會,這項展覽近日將移至駐教廷大使館展覽至10月3日,林佳龍呼籲各界多多踴躍參觀。

林佳龍表示,目前在亞洲大學任教的謝省民教授擅長將台灣民俗意象結合天主教義,並運用其創意創作成一幅幅色彩動人的版畫作品,謝省民也表示,身為三代天主教徒,能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展覽感到十分榮幸。林佳龍並感謝謝省民、林磐聳、廖仁義三位藝術家,無償提供藝術品響應外交部活動,支持我國駐歐洲的26個館處舉辦藝術聯展,讓台歐的文化相互激盪,深化兩地的鏈結。

外交部長林佳龍轉致醫院運用善款採購之空氣清淨機。(圖/外交部提供)

駐教廷使館辦藝術展 台灣民俗呈現天主教信仰

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樞機主教鐸瑪士(中)在駐教廷大使賀忠義(左)與藝術家謝省民(右)陪同下致詞,稱讚這次展覽傳遞希望的信念。

為向教宗良十四世表達敬意並慶賀天主教2025禧年,駐教廷使館邀請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到梵蒂岡策展,以融合台灣民俗文化、天主教信仰為主題,盼加深台梵文化交流,透過藝術讓世界看見台灣信仰的溫度與創意。

「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今天在教廷傳信大學舉行開幕式,樞機主教鐸瑪士(Silvano Tomasi)、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鮑霖神父以及多國駐教廷使節出席。

謝省民接受專訪指出,這次策展主題光榮頌,主要是為了榮耀天主,他身為天主教徒,又生長在台灣道教信仰最興盛的地方,家鄉有知名的北港朝天宮,讓他從小就習慣在兩個不同信仰文化中成長。

「我常常早上到教堂望彌撒,下午在道教宮廟出入,從小對這兩個宗教東西都很熟悉。」謝省民說,他因此有種使命感,希望向明朝知名傳教士利瑪竇學習,促進天主教在台灣「在地化」,把天主教信仰與台灣元素整合。

謝省民表示,他很榮幸多年努力的作品受到外交部欣賞,能作為台灣跟教廷文化交流的橋梁,「我的作品本身就是為天主創作,能在此聖地展出是莫大光榮」。

曾在台灣服務20多年的剛果籍神父鮑霖(Paulin Kubuya)接受專訪表示,這場展覽證明台灣有很多元的宗教文化,且不同宗教可以和諧相處,他對很多幅作品都很有感觸,希望有機會一一了解每幅畫的創作意涵與背後巧思。

鮑霖指著其中一幅「玫瑰經」作品說,畫中抱著耶穌的女性形象是媽祖,可是媽祖沒有生過孩子,聖母瑪利亞才有孩子,所以藝術家運用巧思將媽祖與聖母放在一起,是台灣文化與天主教信仰的結合。

謝省民許多畫作如歐洲文藝復興大師,暗藏作者個人「密碼」,包括他在畫人物時常以兒子面孔為模型。鮑霖表示,在玫瑰經這幅畫中,聖母身後有雞、羊、馬、豬4種動物,這其實是謝省民全家人的生肖,藝術不只可傳遞跨宗教對話,還能表達人類心中許多情感與秘密,非常有趣。

駐教廷大使賀忠義致詞時表示,此次展覽是外交部「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的一環,以此表達台灣天主教徒獻給教宗的敬意與祝福,也希望深化台梵情誼與雙邊文化交流。

鐸瑪士致詞時表示,他很高興受邀參加展覽,藝術與美可以豐富人類的心靈,「我認為這次展覽可以帶給人們希望,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缺乏希望的時代」。

謝省民曾4度榮獲國立台灣美術館版印年畫首獎,此次展覽約30件版畫作品,主題包括天主教藝術台灣本地化、跨宗教藝術對話、禧年HOPE台灣。

文化大學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迎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

中國文化大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目前已與全球逾4百所大學締結姐妹校關係,致力於推動雙邊合作與學生交流。9月18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代表團在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帶領下,偕同主任秘書Pbro. Mg. Sergio Ayala Viveros蒞臨文化大學訪問,雙方就學術合作、學生交流及未來合作模式展開深入討論。

文化大學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合影。

王淑音副校長率領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蔡佳麟國際長、國際合作組王青組長及東亞組孔心怡組長熱情接待,交流氣氛融洽。Dr. Bauer介紹,該校是巴拉圭私立大學中排名第一的學府,近期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此次在教育部安排下訪問全台多所大學。他表示,此行深刻感受到文化大學在校長及副校長領導下,設立專責單位推動國際交流並已取得卓越成就,堪為學習典範。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與王淑音副校長交換禮物。

王淑音副校長指出,文化大學長期與世界各地大學建立良好姐妹校合作關係,為師生提供多元的交流機會。文化大學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早在2015年即簽署學術交流協議,此次Dr. Bauer的來訪正好為雙方開啟更多合作契機。會中除討論學生交換研習等議題外,中文系賴昇宏教授也特別介紹本校華語課程及研發教材,歡迎巴拉圭大學學生學習華語。

Dr. Bauer聆聽介紹後深表興趣,讚賞雖然自己不懂中文,但透過聆聽也能感受到中文語言之美,並承諾將鼓勵更多學生投入學習。他同時指出,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正積極與區域內其他大學合作,期望共同推動國際化,提供巴拉圭學生更為多元的教育資源,並誠摯歡迎文化大學師生赴巴拉圭交流學習。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校長Dr. Cristino Bohnert Bauer期望共同推動國際化,提供巴拉圭學生更為多元的教育資源,並誠摯歡迎文化大學師生赴巴拉圭交流學習。

此次巴拉圭天主教大學代表團來訪,不僅有助於重啟並深化雙邊合作,也對文化大學的國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透過與南美洲姊妹校的連結,文化大學將能拓展國際合作版圖,帶領更多師生跨越語言與地域的限制,開創更廣闊的交流與學習舞台,進一步展現文化大學持續邁向全球頂尖學府的決心。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五主日(丙年)2025.09.21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在今日世界的許多地方,投資是條理財之道,以理想的觀念看,一項投資增長,就可導致進一步的投資,我能用我的所有財產做「投資」嗎──至少把其中的一些「轉投給」有需求者?

教宗冊封兩位青年平信徒為聖人

教宗良十四世於 9 月 7 日冊封真福弗拉薩蒂和阿庫蒂斯為聖人。 (圖片:梵蒂岡新聞社)

教宗良十四世在冊封真福弗拉薩蒂 (Pier Giorgio Frassati )和阿庫蒂斯 (Carlo Acutis ) 為聖人時說,生命中最大的風險是不尋求遵循天主的計劃而虛度人生。這兩位聖人分別是 20 和 21 世紀的青年平信徒。

教宗於 9 月 7 日的封聖日表示:「弗拉薩蒂和阿庫蒂斯兩位聖人邀請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虛度此生,卻要使之成為一件傑作。」

他說:「他們聖德簡單而有效,對每個人來說都用得著。」 「他們用他們的話鼓勵我們,就像阿庫蒂斯曾說過的:『不是我,而是天主』。還有弗拉薩蒂說:『如果你把天主置於你一切行動的中心,那麼你就能到達終點。』」

在冊封其任期內的首批聖人前,教宗向早早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八萬多名信徒致意,因為他想在隆重的典禮開始前與他們分享他的喜悅。

他對他們說:「兄弟姊妹們,今天對整個義大利、對整個教會、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美好的慶節。」

他指出:「慶典雖然非常莊嚴,但也是一個充滿喜悅的日子,我特別想向前來參加這次彌撒的眾多年輕人致意。」

教宗邀請所有人在心中感受兩位聖所經歷的「對耶穌基督的愛,特別是在聖體聖事中,也包括對窮人的愛,以及對我們兄弟姐妹的愛。」

他說:「你們所有人,我們所有人,也都被召喚成為聖人。」他並向聖母瑪利亞懷抱聖嬰耶穌的聖像以及存放著兩位青年聖人遺物的聖髑盒敬禮。

在講道中,教宗強調在當天福音中耶穌所呼籲的「毫不猶豫地放棄自我,投入到祂為我們預備的冒險中,運用來自祂聖神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能夠接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清空自己所依附的事物和觀念,以聆聽祂的聖言。」

他表示,這就是兩位新聖徒所做的,也是每個基督徒被召喚去做的。

他說,許多人,尤其是青年在思考人生方向時,都會面臨某種「十字路口」。

他指出,教會的聖人常常被描繪成「偉大的人物,卻忘記了他們的一切都始於年輕時對天主所回應的『是』,並將自己完全獻給祂,不為自己保留任何東西」。

他說:「今天,我們敬仰聖弗拉薩蒂和聖阿庫蒂斯:一個是 20 世紀初的青年,一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少年,他們都熱愛耶穌,並願意為祂奉獻一切。」

他隨後在講道中用很大部分時間分享了兩位聖人的名言和他們的生活點滴。

他說:「聖弗拉薩蒂的一生是平信徒靈修的燈塔。」「對他來說,信仰並非個人的虔誠,而是由福音的力量和他加入教會團體所驅動的。」「他也慷慨地奉獻社會,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並熱心為窮人服務。」

他表示:「聖阿庫蒂斯在家庭中與耶穌相遇,這要感謝他的父母安德肋和安東尼婭——他們今天也和他的兩個兄弟姐妹方濟各和彌額爾在一起。」安東妮亞在人群的掌聲中露出害羞的微笑。

教宗指出,聖阿庫蒂斯也在他就讀的耶穌會學校裡遇到了耶穌,「尤其是在堂區團體舉行的聖事中」「他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將祈禱、運動、學習和愛德融入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他說,這兩位新聖人「透過簡單的行動培養了他們對天主和兄弟姐妹的愛,這些行動對每個人都適用:每天的彌撒、祈禱,特別是朝拜聖體。」

聖弗拉薩蒂 1901 年 4 月 6 日出生於義大利都靈,1925 年 7 月 4 日因脊髓灰質炎去世,享年 24 歲。聖阿庫蒂斯則於 1991 年 5 月 3 日在倫敦出生,父母均是義大利人。 2006 年 10 月 12 日,他因白血病在義大利蒙扎去世,享年 15 歲。

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穿著牛仔褲、球鞋,卻能用網站和滑鼠傳播福音。來自義大利的青少年卡洛.阿庫提斯,在15歲短暫人生中,留下深遠信仰影響。如今,他正式成為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信徒與年輕人關注。

聖伯多祿廣場上聚集數十萬信徒,見證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冊封已故義大利15歲少年阿庫蒂斯為「聖人」,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千禧世代封聖。

教宗 良十四世:「我們以聖父 聖子 聖靈的榮譽,藉著上主耶穌基督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 以及我們的權威,宣布真福弗拉薩蒂,與阿庫蒂斯為聖人,並將他們列入聖人的名冊中。」

卡洛·阿庫蒂斯199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成長於義大利米蘭。他喜歡足球、電玩,也熱愛電腦技術。但這位看似平凡的少年,卻在信仰上展現非凡熱情。每日參與彌撒、聖體朝拜,並因關懷遭霸凌孩童、街友等弱勢族群而富有名氣,還用電腦建立網站,收錄全球196起聖體奇蹟,被尊稱為「天主的網紅」。

阿庫蒂斯母親 安東尼亞:「卡洛的確和每個孩子一樣,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喜歡玩耍 交朋友 上學,但他非凡的地方在於,他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大門,讓耶穌進入,並將耶穌放在他生命中的第一位。」

阿庫蒂斯2006年因血癌病逝,年僅15歲,遺體被安置在一具玻璃棺中,多年來吸引大批信友朝聖。但他的影響力,不只在義大利。在美國芝加哥,阿庫蒂斯也已是學童們生活的一部分。當地首座以他命名的教區與學校,學生們為他的封聖準備祈禱、創作、學習。

學生 哈里森:「我覺得在現今社會,很多人都沉迷社群媒體或電玩,我自己也會,但看到他用科技和媒體來幫助人,甚至製作一個網站來介紹聖體奇蹟,真的很酷也很勵志。」

此外,梵蒂岡認定2件在他死後發生的奇蹟,一起是2013年治癒一名罹患罕見胰臟畸形的巴西兒童,另一起是一名在事故中重傷的哥斯大黎加學生的康復。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0年冊封阿庫蒂斯為「真福者」,原定今年4月冊封他為「聖人」,但因方濟各逝世而延期。同日一併封聖的,還有生前致力為窮苦、病患服務而聞名的義大利青年弗拉薩蒂,他1925年因小兒麻痺逝世,年僅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