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11.23

每日聖言  - 11 月 23 日    星期日
聖格肋孟一世教宗殉道(97年)
聖高隆龐院長(615年)
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
基督普世君王節
農曆十月初四

基督普世君王節【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6E

福音(路 23:35-43)
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百姓站在那裡觀望,首領們不停地嘲笑說:「祂救了別人,如果祂是基督、天主所揀選的,讓祂救救自己吧!」士兵們也戲弄祂,上前拿酸醋給祂喝,說:「袮不是猶太人的君王嗎?救救自己吧!」在祂頭的上方有塊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君王。」懸掛著的罪犯中,有一個侮辱祂說:「袮不是基督嗎?救救袮自己,也救救我們吧!」另一個斥責他,說:「你受著同樣的刑罰,還不畏懼天主嗎?這對我們是合乎正義的,因為我們罪有應得,但這個人卻沒有做過什麼不對的事。」然後他說:「耶穌,當袮到達袮的王國時,要記得我。」耶穌回答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同我一起在樂園裡。」

反省
面對被釘在十字架上痛苦萬狀的耶穌,任何有理性的人,即使不是出於嘲笑,都可能會像這些首領們和同祂一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罪犯之一那樣,質問耶穌為什麼救得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同樣,當我們在面對各種痛苦災難時,也會自然而然地問天主在哪裡?為什麼祂會容許痛苦災難發生在無辜者身上?天主為什麼不能以一句話消滅所有的痛苦?……著名基督徒文學家魯易師(C.S.Lewis)曾說:「痛苦的問題是無神論者反對基督信仰最有力的武器!」對追隨耶穌基督的我們來說,雖然無法徹底領悟痛苦的奧秘,但我們知道痛苦甚至死亡都不是最後的結局,天主的愛才是最後的答案,也是我們在痛苦中的安慰和依靠。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就像那向耶穌說「當袮到達袮的王國時,要記得我」的另一個罪犯一樣,是有福的!

亞洲教會即將展開「希望的朝聖之旅」

去年在泰國三攀府舉行的亞洲主教團協會主教共議研討會上,亞洲主教和教會領袖們進行小組討論。 (圖片:泰國天主教社會傳播組織)

亞洲主教團協會即將召開地區內其中最大的國際天主教聚會,屆時來自 30 多個國家的逾 800 名代表將齊聚一堂,共同致力加強教會的使命、共議性和友愛精神。

活動將於 11 月 27 至 30 日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主題為「希望的朝聖之旅」,與天主教會今年的「禧年」相呼應。

這次大會由亞洲主教團協會的福傳辦公室與梵蒂岡福音傳播部和宗座傳教會共同主辦,並由檳城教區,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主教團協辦。

大會的主題是梵蒂岡更廣泛的「2025 希望大朝聖之旅」項目的一部分,檳城這次聚會的主題靈感來自「作為亞洲子民同道路偕行…而走在不同的路」(瑪 2:12)。

主辦單位表示,來自 30 多個亞洲國家的樞機、主教、神父、修會成員和教友傳教領袖將一同反思教會在迅速變化的亞洲背景下的使命,並在整個地區「培養和激勵滿懷希望的朝聖者」。

他們指出,大會內容旨在讓參加者「以不同的方式」回家——重拾使命,在目標上團結一致,並準備好帶著希望陪伴亞洲各地的團體。

據該協會辦公室執行秘書桑尼(Manoj Sunny)說,該大會有三個目標。「首先,在亞洲分享和實踐耶穌的故事。第二是觸動亞洲的靈魂。第三是作為煥然一新的希望的朝聖者身份以不同的方式回來。」

他說:「大會旨在裝備和增強亞洲教會領袖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攜手同行,作為充滿希望的朝聖者道路偕行。」

他解釋,活動將包括主題演講、影響力研討會、工作坊、團體小組、敬禮和朝拜、音樂會和節慶活動、文化展示,以及發掘和建立合作和團體領域的機會。

他指出,在亞洲,天主教徒大多生活在非基督徒的社會和國家,因此,分享和實踐耶穌的故事需要對耶穌有深刻的理解。

他說:「我們歡迎來自不同界別的代表,尤其注重包括青年和婦女教友的積極參與。教友代表應包括對社會有重大影響的天主教專業人士。」

該聚會旨在重申教會對交談、和平建設和牧靈關懷的承諾,特別是在文化、宗教多元化且面對嚴峻社會挑戰的亞洲大陸。

與會者將探討如何加強福傳工作的合作,重點關注陪伴青年、深入邊緣地區以及應對亞洲社會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現實。

大會預計將有 10 位樞機出席會議,其中大部分是亞洲人,他們將在會上發表演講及主持彌撒。

菲律賓國籍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將發表主題演講。他是宗座福音傳播部負責初傳及新地方教會部的副部長。

亞洲主教團協會曾於 2006 年 10 月 18 至 22 日在泰國清邁舉行首屆的亞洲傳教大會,主題為「耶穌在亞洲的故事:信仰與生命的慶典」。

該次大會旨在提高亞洲天主教徒作為該洲陸上的傳教士的意識,並強化他們的傳教角色。

時任萬民福音傳播部長塞佩(Crescenzio Sepe)樞機代表教宗本篤十六世出席了該次活動。

【視頻講道】基督普世君王節(丙年)2025.11.23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一位坐在寶座上的君王是舒服安逸的。被釘十字架的君王為了祂子民的緣故而放棄了自己的舒適。因此,祂的子民應關注的並非舒適,而是願意去面對麻煩、不適,甚至為了他人去面對死亡。

印度首位本土修女舉行宣福禮

真福艾利斯瓦修女成為印度首位獲宣福的本土修女。 (圖片:印度主教團)

印度加爾默羅女修會創辦人艾利斯瓦(Eliswa Vakayil)修女於 11 月 8 日在南部喀拉拉邦瓦拉爾帕達姆贖罪聖母大殿舉行宣福禮,成為首位獲宣福的印度本土修女。

這位來自喀拉拉邦的修女是當地赤足加爾默羅第三會的首位成員,該修會後來發展成為德勒撒加爾默羅修女會和加爾默羅之母修會。

教宗方濟各於 2023 年宣布艾利斯瓦修女為可敬者,隨後在 2025 年 4 月 14 日認可了一項歸功於她代禱的奇蹟。

教宗良十四世早前宣布她為真福,讓印度南部基督教中心喀拉拉邦的天主教社群倍感振奮。

他在 11 月 12 日的公開接見結束時讚揚她「勇敢地致力於解放最貧困的女孩」,是「教會和社會中所有為維護女性尊嚴而努力的人的靈感源泉」。

真福艾利斯瓦生於 1831 年,結婚四年後在 20 歲時喪偶。她在義大利赤足加爾默羅會神父的指導下,於 1866 年與最小的妹妹德勒撒(Thresia)和女兒亞納(Anna)一起,為印度婦女建立了第一個本土第三加爾默羅會,並於1866年成為喀拉拉邦第一位本土修女。

喀拉拉邦天主教主教議會的網站上寫道:「當艾利斯的丈夫瓦塔魯生病去世後,她拒絕再婚而選擇祈禱、脫俗和獨居,並長時間默觀準備自己度聖神啟示的生活。」

現在被稱為德勒撒加爾默羅會有超過 1,500 名成員,200 多座修道院,主要分布在印度,但也遍及美國、非洲和歐洲各地。

該修會總會長科斯曼(Shahila Cosman)修女於 11 月 14 日向《OSV新聞》說:「我們一直虔誠祈禱,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如今我們為此歡欣鼓舞。」

超過兩萬名信徒於 11 月 8 日參加該個由宗座代表、馬來西亞檳城教區施恩天樞機主持的宣福彌撒,當中包括近五十位主教。

施恩天樞機宣讀了教宗的宣福詔書。他說:「今天,我們懷著無比的喜悅和感恩之心,高興地見證全球加爾默羅會大家庭、韋拉波利總教區、喀拉拉邦教會、印度、亞洲乃至普世教會的這一歷史性時刻。」

他指出:「我們與所有獻身於此的女性、所有的母親,以及所有默默承受痛苦卻仍然選擇愛的人們一同歡欣鼓舞……如今,她以真福艾利斯瓦的身分,在天堂為我們代禱,她是希望的燈塔,是我們時代的精神之母和聖人。」

艾利斯瓦修女於 1913 年 7 月 18 日逝世,她的墓地位於瓦拉普札的聖若瑟和加爾默羅山教堂內。瓦拉普札是一個熱門的朝聖中心。

每日聖言 2025.11.22

每日聖言  - 11 月 22 日    星期六
聖則濟利亞貞女殉道
農曆十月初三(小雪)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5D

福音(路 20:27-40)
撒杜塞人聲稱沒有復活,他們來了幾個人問耶穌說:“老師,梅瑟給我們寫過:如果長兄沒有孩子就死了,留下妻子,他的弟弟該娶寡嫂,替哥哥生子立後。如今有七兄弟,老大娶妻後死了,沒有孩子;然後老二、老三也娶過寡嫂,但七個人都沒有生下孩子就死了。最後,那婦人也死了。等到復活時,她應該是誰的妻子呢?因為七個人都曾娶過她。”耶穌便對他們說:“今世的人,才要嫁娶;但那堪當進入來世,從死者中復活的人,不嫁不娶。因為他們已如同天使,不會再死;既然是復活的人,就是天主的兒女。至於死者復活,梅瑟在《荊棘篇》中指明瞭,他稱上主為‘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天主並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因為在天主那裡,所有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幾位經師回應說:“老師,說得好!”他們再不敢問祂什麼了。

反省
永生,為我們時代的許多人是個笑柄。大家像撒杜塞人一樣,把一切都界定在可見的塵世事物中,這樣的觀念會影響人對待生命和此世的態度與方法。相信復活需要真誠無偽。天主和我們之間的友誼不但不會在我們死亡時結束,祂更渴望與我們分享祂永恆的生命和喜樂。耶穌的復活是永生的最大證據。祂說:“我就是復活,我就是生命。”如果我們懂得並相信聖保祿所說的“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那該是多麼有福!

每日聖言 2025.11.21

每日聖言  - 11 月 21 日    星期五
聖母奉獻日
農曆十月初二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5D

福音(路 19:45-48)
那時候,耶穌進入聖殿,開始驅趕賣東西的人,對他們說:“經上寫著:‘我的殿宇是祈禱之所。’但你們竟把它變成了賊窩!”祂天天在聖殿裡教導人。眾司祭長、經師和百姓的長老都想設法殺掉祂,但一時不能下手,因為眾百姓聽祂的話都聽得出神。

反省
耶穌非常嚴厲地斥責聖殿領袖及朝拜者的敗壞。我們的祈禱和祈禱場所在天主眼中是非常重要的。聖殿是我們敬拜天主的場所,耶穌之所以憤怒地對待那些為私利而濫用聖殿,並剝削窮人和無學識者的人們,因為祂重視人以天主的名在那裡行的一舉一動。如果聖殿裡充斥著對天主的不尊和對人民的不義,聖殿就變成褻瀆天主的居所。耶穌以非常強硬的立場邀請我們恭敬地走進天主的聖殿,朝拜天主,事奉他人。你在進入聖堂時是怎樣的心態?

每日聖言 2025.11.20

每日聖言  - 11 月 20 日    星期四
農曆十月初一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5D

福音(路 19:41-44)
那時候,耶穌走近了耶路撒冷,見到城市就為它痛哭,說:“但願你今天知道關於你平安的事!但現在這事對你的雙眼是隱藏的。日子將到,你的仇敵要築壘掘壕圍困你,四面進攻,剷除你和你城內的百姓;城內的石頭,沒有一塊留在另一塊上,因為你沒有認出天主眷顧你的時期。”

反省
耶穌為耶路撒冷痛哭,表達了祂對平安的渴望。只有平安才能帶來真正的喜樂和自由。平安的真源是天主的臨在,以及與祂融洽相處。耶路撒冷聖殿是天主唯一臨在以及祂在子民中工作的標記。聖殿的毀滅意味著摧毀了平安。耶穌知道,對天主及其先知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將導致聖殿的毀滅,天主也隨之痛苦地“離開”祂的人民。當天主臨在聖殿的角色被廢除時,平安也會隨之消失。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真誠地悔改,並渴望聖善,才能讓天主重新臨在我們的生命中。

梵蒂岡發布有關教宗早年生活的紀錄片

年輕時的普雷沃斯特,童年、學生時代和神父時期的照片。 (圖片:梵蒂岡新聞社)

《梵蒂岡新聞》記者切爾努齊奧(Salvatore Cernuzio)表示,梵蒂岡推出的一部有關教宗良十四世早年生活的紀錄片不只是一部關於這位新教宗生平的影片,更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回應爲教會服務召叫的故事。

這部名為《來自芝加哥的良》的紀錄片於 11 月 10 日上映,記錄了教宗良十四世在美國伊利諾州多爾頓的卑微出身,以及他早年作為奧斯定會士的經歷。

切爾努齊奧在 11 月 11 日接受《OSV新聞》電話採訪時說:「一位同事告訴我,『你確實像是在講述一位聖人的故事』」。

他表示:「我認為這並非關乎是否聖人的問題,而是它講述了關於一個天生謙遜的人。他的神恩正是這種謙遜,最重要的是他如何在交談、友誼和團體精神上發展這些特質。」

本片由梵蒂岡傳播部與芝加哥總教區以及西班牙語天主教電視台「新福傳使徒團」共同製作。

據梵蒂岡的介紹,這部由切爾努齊奧與《梵蒂岡新聞》記者盧博夫(Deborah Castellano Lubov)和埃斯帕利亞特(Felipe Herrera-Espaliat)共同製作的紀錄片,探尋了「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在其美國故鄉成長、家族淵源、求學經歷以及成為奧斯定會士的聖召」。

梵蒂岡表示,在《梵蒂岡新聞》YouTube 頻道上載的《來自芝加哥的良》是《秘魯的良》的續篇。後者聚焦於「這位教宗在南美洲的傳教歲月」。

切爾努齊奧也有參與今年 6 月上映的《秘魯的良》的製作。他表示,第一部紀錄片「深入探討了教宗良牧職的核心,但講述的仍然是人們與一個外來人相處的故事。」

然而,《來自芝加哥的良》則匯集了那些「與他有著共同經歷的人的分享:同學、學生、親兄弟,甚至還有與他一起在修會接受初學培育的修士。」

切爾努齊奧向《OSV新聞》表示:「與 6 月上映的那部紀錄片相比,我們對良的了解更多,但我們仍在不斷的了解他,我們尚未完全掌握他的性格特點和細微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來自芝加哥的良》打開了一扇窗,幫助我們理解這位教宗在人際關係中的態度、他的目標和他的聖召。」

在拍攝了兩部記錄教宗成長歲月的紀錄片後,切爾努齊奧指出,最突出的是教宗「基本一致的本質」。

他說:「從孩提時代直到他成為神父,再前往秘魯,他一直都是同一個人。」「他為人友善,不與人發生衝突,重視與人建立深厚的友誼,不會忘記他探訪過的人,始終展現出良好的品格 : 一位和藹可親、溫文爾雅、樂於交談的人。因此,可以說他的性格始終如一。」

在切爾努齊奧看來,教宗不僅與美國天主教會有著密切的聯繫(如他會參加每年的「為生命遊行」),在秘魯的傳教經驗也讓他對教會有了更廣泛的了解。

他說,正是在那裡,教宗良十四世看到了教會的另一面,這需要如「教宗方濟各所說的『親力親為』」。

他指出:「因此,為生命遊行也變成了爭取人權、爭取窮人權益、捍衛婦女兒童免受暴力侵害、爭取工人和受壓迫者權利的遊行。」

他又表示,他特別被奧斯定會士麥卡錫(Tom McCarthy)神父的分享所感動。這位神父認識新教宗已有 40 多年。

他回憶道,麥卡錫神父曾說,當時的普雷沃斯特神父「本可以在教區或修院擔任要職。但他沒有選擇教會法和多年的學習,那他選擇了什麼?他選擇了窮人。」

他說,這段傳教經歷「豐富了」教宗對教會在世界上的使命的看法和視角。

他指出:「他從學校、大學、學習以及他所擔任的傑出職務中積累了這種寶貴財富。但同時,他也有著極其豐富的背景:在秘魯生活了二十多年,在那裡他真正體會到如何在需要福音的人們中間切實地傳播福音。」

切爾努齊奧示,他希望觀看這部紀錄片的人能夠理解教宗「性格的內在脈絡,以及他如何活出自己的恩賜和角色」。

其他一些細節,例如他對芝加哥白襪隊的熱愛、在觀看《藍調兄弟》時的激動心情以及他對意大利辣肉腸披薩的喜愛,「都展現了他平凡的一面」。

他說:「他是一個普通人,被天主所召喚,被樞機們選出來領導普世教會。」

每日聖言 2025.11.19

每日聖言  - 11 月 19 日    星期三
農曆九月三十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5D

福音(路 19:11-28)
那時候,百姓聆聽這些話時,耶穌因為已臨近耶路撒冷,又因為他們認為天主的國即將出現,耶穌就講了一個比喻,說:“一個尊貴的人要去遠方,為取得王位再回來。他叫來自己的十個僕人,把十錠銀子分給他們,吩咐說:‘拿這些錢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但他的國民怨恨他,隨後委派使者,說:‘我們不願意這人為王統治我們!’他一得到王位回來,就召來領過銀子的僕人,看看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第一個僕人前來向他報告:‘主人,你的一錠銀子賺了另外十錠。’主人對他說:‘做得好!你是好僕人,能在小事上盡忠,你有權管理十座城。’接著,第二個僕人前來說:‘主人,你的一錠銀子賺了五錠。’主人對他說:‘好!你去管理五座城。’然後,另一個僕人前來說:‘主人,這是你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存在手巾裡,因為我怕你,知道你是個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也要提取;沒有播種的,也要收割。’主人便說:‘你這個惡僕!我就憑你所說的話定你的罪!你既然知道我是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也要提取,沒有播種的也要收割,你為什麼不把我的銀子存進錢莊,等我回來後連本帶利取出來呢?’於是,他便對站在左右的侍衛說:‘收回他的銀子,交給那賺了十錠的。’他們說:‘主人,他已有十錠了!’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給他;而那沒有的,連他原有的也要拿走。至於我的仇敵,不願意我為王統治他們的,把他們帶到我面前殺了!’”祂說完這些話,便往前走,上耶路撒冷去。

反省
一個基督門徒不可或缺的品質,就是對師傅基督忠信。上主慷慨地將恩寵賜給我們,並願意幫助我們去善用。祂也給了我們自由,以我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來使用我們所領受的天賦。可悲的是,很多人以破壞性的方式使用天主恩賜的禮物,甚至以此來反對祂。天主看重我們能忠信地用祂給我們的禮物行善。不負責任、懈怠,最終會使人喪失恩寵,也就等於喪失自己。只有忠信的人會領受更多。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與天主的關係,要麼忠於天主而離祂越來越近,要麼忽視或反對天主而離祂漸行漸遠。選擇在於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