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會在羅馬舉行學術研討會,紀念創會150周年

聖言會舉辦學術研討會,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

神學家、傳教士、社會活動家和學者近日齊聚羅馬,參加紀念聖言會創會150周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於3月27日至3月29日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主題聚焦於當今世界的“天主的使命”(Missio Dei)。

1875年,德國的神父楊生(Arnold Jansen)創立了聖言會,如今該修會擁有近6千名會士,他们活躍在79個不同的國家。

當今世界的天主的使命

來自美國的聖言會會士、神學家貝文斯(Stephen Bevans)神父在會上做了主題演講,他解釋道,此次會議的目標是“理解當今時代的使命,以及我們如何向前邁進”。

為此,會議特別研討了“天主的使命”的四個方面:“治癒創傷”、“後現代主義的挑戰”、“從文化中學習”、“從非基督信仰宗教中受到啟發”。在談到最後一個方面時,貝文斯神父強調“天主的工作總是不斷超越教會的範圍”,祂在所有人中間工作。

貝文斯說,雖然天主以一個特有的方式臨在於基督信仰傳統中,但“其他的宗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信仰,在同他們的對話中,我們能夠對基督信仰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治癒受傷的世界

除了聖言會士和天主教神學家之外,會議上發言者還有來自政界和社會活動領域的人士,其中包括菲律賓前參議員德利馬 (Leila de Lima)和來自加納的方濟各會會士、社區組織者布萊 (Joseph Kwame Blay)。

“作為聖言會士,我們活躍在社會的許多不同領域”,聖言會大眾傳播總協調人內馬(Kasmir Nema)神父向本新聞網講述道,“我們希望本次會議能夠體現這一點”。他繼續談到,聖言會的各種使徒服務工作之所以能夠緊密相連,是在於“我們與邊緣人群、處境困難的人一起工作”。

內馬神父說:“在這些背景下,我們應成為治癒者。因為耶穌是一個偉大的治癒者,而我們作為天主聖言的追隨者,我們希望繼續履行治癒的使命”。

國際性傳教團體聖言會

聖言會是個國際性的傳教修會,其宗旨在於服务教会。儘管其活動和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其終極目標都是在襄助教會完成福傳使命。會祖聖楊生神父還創立了兩個女修會團體,一是聖神婢女傳教會,另外是度默觀生活的聖神婢女永禱會。

聖言會士在中國

聖楊生神父於1879年向中國派遣首批傳教士:安治泰(Johann Baptist von Anzer)神父和聖福若瑟(Josef Freinademetz)神父。1886年,良十三世教宗任命安治泰神父為山東南境代牧教區主教,使其成為山東兗州教區的首任主教。

聖福若瑟神父與安治泰神父於1879年抵達香港,並開始學習語言,在西貢鹽田仔服務,與米蘭外方傳教會的神父們一起從事福傳工作。1880年,安治泰神父率先前往山東;1881年,聖福若瑟神父抵達山東南部陽穀縣的坡里莊,隨即在魯南地區展開福傳工作。他在魯南地區傳教27年,直到去世升天。福若瑟神父來到山東後,不辭辛苦,克盡職守,穿中式的長袍馬褂,留著辮子,食用中國鄉村的簡單食物,全靠雙腿步行,在27年內,走遍了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一千萬的魯南地區,他熱切地宣講福音、探訪群众、施行聖事,最終使魯南地區天主教團體的人數從陽穀縣坡里莊仅有的158人扩展至20萬人,因而被誉為“魯南地區傳教之父”。

福神父說:“愛是唯一人人能懂得的語言”。他在家信中寫道:“我願在天堂仍是中國人,我願為中國人死一千次,我沒有其它的心願,只希望我的屍骨埋在中國同胞中間。”福若瑟的同會弟兄、兗州教區的第二任主教韓寧鎬(Augustin Henninghaus)主教說:“愛是福神父成功的秘訣,愛產生愛。”1908年1月28日,56歲的福若瑟神父因服侍傷寒病者受到感染,在濟寧城北的戴家莊聖言會會院蒙主恩召,回歸天鄉。2003年10月5日,福若瑟神父同會祖楊生神父被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冊封為聖人。

庇護十二世教宗擢升遠東第一位樞機

1946年2月18日,庇護十二世教宗擢升山東青島教區主教聖言會會士田耕莘為樞機,並任命其為北京總主教區總主教,使其成為中國的首位樞機,也是遠東國家的第一位樞機。

時隔近八十年之後,教宗方濟各於2024年12月8日擢升兩位聖言會會士為樞機,他們分別是:天主教國際明愛會主席、日本東京總教區菊地功(Tarcisio Isao Kikuchi)總主教;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斯梅代雷沃總教區涅梅特(Ladislav Niemet)總主教。

禧年慈悲傳教士慶典:逾5百名司鐸從世界各地而來

2025.03.08志願者的朝聖之旅(梵蒂岡媒體)

義大利、美國、波蘭、巴西、西班牙、法國、墨西哥、德國、斯洛伐克、菲律賓、孟加拉國、烏克蘭、哥倫比亞、印度:大約5百名慈悲傳教士將從這些國家和世界其他地方來到羅馬,3月28日至30日一起參加屬於他們的禧年慶典。這是希望聖年行事曆上的第六項盛大活動。教宗方濟各正在聖瑪爾大之家靜養,他雖然無法親自出席這項盛會,卻會發表一份書面訊息。

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藉著慈悲特殊禧年的詔書建立了慈悲傳教士這項特別職務。從那時候起,慈悲傳教士的人數持續攀升,今天在全世界已有1258名司鐸加入這個行列。他們是慈母教會殷切關愛天主子民的記號(參閱:《慈悲面容》,18號),領受了寬恕罪過的權柄,包括寬恕那些保留給宗座的罪過。

活動行程

慈悲傳教士的禧年慶典將從3月28日週五上午10點展開。參與者們首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祈禱,慈悲傳教士第四屆全球大會隨之拉開帷幕。這個國際研討會由聖座福音傳播部負責,每兩年舉行一次,本屆主題為「寬恕是希望的泉源」。

研討會分成兩堂培訓課進行。第一堂課具備神學性質,聖座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菲西凱拉總主教要在28日上午10點半為此發表講話。第二堂課則是從同一天中午12點開始,向與會者提出一些有關他們牧靈工作的指導方針。

週五下午4點,慈悲傳教士將在羅馬市中心聖安德肋聖殿(Basilica di Sant’Andrea della Valle)參與第12屆「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該活動在教宗方濟各的授意下於2013年首創,每年四旬期第四主日前夕在世界各地的教區進行。它是在四旬期祈禱與修和的時刻,今年落在3月28日週五至29日週六舉行。正值禧年,教宗為本屆選擇的主題是「祢是我的期望」(詠七十一5)。

玫瑰經、彌撒、音樂會

3月29日週六,慈悲傳教士將於上午9點至11點朝聖跨越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隨後,他們要在梵蒂岡花園的露德聖母岩洞前公念《玫瑰經》。這場禧年盛會將於3月30日主日在感恩祭中落下帷幕,菲西凱拉總主教將於上午10點在聖安德肋聖殿主持彌撒。

主日下午,慈悲傳教士和其他有意者可參加聖年活動「禧年即文化」的第五場音樂會。這項藝術活動將於當天下午4點在羅馬市中心科爾索大道的聖盎博羅削和聖嘉祿堂舉行。

樞機主教:教宗漸恢復體力 治療後須重新學說話

教廷公布教宗住院接受治療以來的首張照片。路透

羅馬天主教樞機主教費南德茲(Victor Manuel Fernandez)今天說,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正在醫院慢慢恢復體力,但在長時間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後,必須「重新學說話」。

路透社報導,外界猜測方濟各可能會退休卸任,不過教廷教義部部長費南德茲駁斥這種推測,稱教宗將恢復以往的狀態。

費南德茲在方濟各一本關於詩歌的新書發表會上說:「教宗的情況很好,但高流量氧氣會導致乾燥。他需要重新學習說話,但他的整體身體情況和以前一樣。」

高齡88歲的方濟各罹患雙側肺炎,已住院治療5週,期間教廷僅於本月6日公布一段教宗簡短的音檔,當時他的聲音沙啞、呼吸急促且說話內容難以理解。

教廷今天公布方濟各最新健康情況時表示,教宗的情況依舊穩定,「呼吸和行動力略有改善」。

教廷證實,方濟各從17日以來便沒有使用機械式呼吸器幫助夜間呼吸,而是多數時間透過小型鼻導管接收氧氣。

官方目前仍未說明方濟各何時可能返回梵蒂岡,費南德茲表示,他不確定教宗能否趕在4月20日復活節前出院。

費南德茲說:「他有可能回來,但醫療團隊希望能百分之百確認無虞,因為他認為他所剩時日不多,想把自己全然奉獻於他人,而不是只顧自己。」

被問及方濟各是否可能退位時,費南德茲表示:「我真的不這麼認為。」

方濟各過去兩年健康頻出狀況,由於他年輕時曾罹患肋膜炎並切除部分肺葉,因此肺部容易受到感染。

印尼特使表示,印尼希望加強與梵蒂岡的聯繫

2024 年 9 月 5 日,教宗方濟各和穆斯林伊瑪目納薩魯丁·奧瑪律在雅加達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簽署了一份宣言,呼籲“為了人類的緣故而實現宗教和諧”。(照片:Tiziana Fabi/AFP)

梵蒂岡-印尼駐羅馬教廷大使邁克爾·特里亞斯·昆卡肖諾 (Michael Trias Kuncahyono) 表示,梵蒂岡-印尼的外交關係始於 75 年前,一直強調人道與和平,印尼希望進一步加強這種聯繫。

“教宗方濟各去年9月對印尼的訪問和《獨立宣言》的簽署是印尼與羅馬教廷外交關係的最高成就,”他在 3月18日接受梵蒂岡本社採訪時說。

他說,1950年 3 月 13 日建立外交關係對印尼來說是一個具有政治意義的事件,因為它發生在該國於 1945 年脫離荷蘭統治獨立五年後。

他說,第一位印尼本土主教阿爾伯圖斯·杉代普拉諾托(Albertus Sugiyopranoto,1896 – 1963 年)除了在梵蒂岡承認印尼獨立方面邁出了第一步外,還在外交關係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Kuncahyono 說,當關於關係的談判進行時,許多傳教士仍然在監獄中,被殖民統治者逮捕。“這一事實可能是獲得印尼認可的一個很好的推動力,”他說。

Kuncahyono說,隨著天主教團體的發展,羅馬教廷對印尼很感興趣,當地教會需要促進牧靈工作。

“教廷的認可具有巨大的價值:教廷是第一個承認印尼政府的歐洲實體。它導致其他歐洲國家效仿。這是決定性的一步,“他說。

Kuncahyono說,印尼採用國家哲學“Pancasila”(五項原則),其中包括對上帝的信仰和多樣性中的合一,使羅馬教廷意識到所有宗教都可以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蓬勃發展。

他指出,印尼對人類平等、文化多元主義和兄弟情誼的接受與基督教價值觀是一致的,這種“多樣性中的統一”贏得了梵蒂岡的讚賞。

“教廷的工作不是為了維護世俗的權力,而是為了人的發展、他的尊嚴和權利。 我認為印尼也有同樣的方法,正如 Pancasila 和我們的憲法所說,促進平等、自由、民主與和平,“大使說。

同樣,梵蒂岡和印尼也致力於在中東、烏克蘭和緬甸等衝突地區促進和平。

“希望必須從信任開始,這是國家間關係的基礎。在各種衝突情況下,和平的希望是在對話者之間的信任基礎上產生的,“Kuncahyono 補充道。

方濟各是繼教皇保羅六世(1970 年)和教皇約翰保羅二世(1989 年)之後第三位於 9 月訪問印尼的教皇。

在教宗方濟各的訪問期間,「印尼展示了它的真面目,一個多元的面孔,由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們組成,他們熱情而熱情地歡迎教宗。今天,在他生病的時候,很多人寫信給我,不僅是天主教徒,還有穆斯林,說:讓我們為他祈禱。

羅馬教廷和印尼希望進一步加強關係,主要是通過文化。

“我們打算讓更多人瞭解印尼文化的多元化及其和平的面貌。對我們來說,羅馬教廷也是通往世界其他地方的門戶。另一個富有成效的合作領域是宗教間對話。這些是未來關係的道路。

梵蒂岡:教宗方濟各已脫離危險期 在醫院度過上任12周年

今日(13日)是教宗方濟各將當選為全球14億天主教徒領袖(教宗)的第12周年,但他將在羅馬的杰梅利醫院度過這一天,因為他已在那裡接受雙肺炎治療將近一個月。

今日為方濟各當選教宗12周年

來自梵蒂岡的最新公告稱,現年88歲的教宗方濟各病情已有所好轉,並且脫離危險期,但未有透露他何時能出院。

2025 年 3 月 12 日,意大利羅馬,婦女們在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雕像前,為教宗方濟各的病情祈禱。路透社

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由全球的羅馬天主教樞機主教選為教宗。梵蒂岡高級官員、與方濟各關係密切的邁克爾·切爾尼樞機說:「今年,由於教宗的病情,我們特別感受到這一周年的重要性,特別感激上帝,也更加加倍為他完全康復祈禱。」

方濟各,原名豪爾赫·瑪里奧·貝爾戈廖(Jorge Mario Bergoglio),來自阿根廷,是首位來自美洲的教宗。

他在76歲時當選為教宗,迅速發揮影響力。12年來,他重新組織了梵蒂岡的官僚機構,撰寫了四篇重要的教義文獻,進行了47次外交之行,訪問了65個以上的國家,並按立了900多位聖人。

致力將傳統教會帶向現代化

總的來看,方濟各被普遍認為致力於將傳統教會帶向現代化。

在一些重大決定中,他允許神父在某些情況下向同性伴侶舉行祝福儀式,並首次任命女性擔任梵蒂岡機構的領導人。他還召開了五次全球天主教主教會議,討論女性聖職問題以及改變教會性教育的議題。

方濟各以躬勤教會事務著稱,即使在住院期間也持續工作。然而,當他開始他的第13個教宗任期時,尚不清楚他是否能夠保持平常的工作節奏,尤其是在他出院後。

未有參與其治療的醫生表示,由於他的年齡及其他健康狀況,他很可能面臨漫長且艱難的康復過程,這已大大限制了他的行動能力。

入院前三日 公開批評特朗普移民政策

他長期的公開缺席引發了關於他是否會選擇效仿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辭去教宗職位的猜測。然而,他的朋友和傳記作者堅稱他無意辭職。

教宗的2025年日程安排將主要集中在天主教聖年上。教會預計在這一年中將接待3200萬朝聖者。

許多天主教徒也希望方濟各能繼續就政治議題發聲。就在他進醫院前的三天,方濟各公開批評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打壓移民政策。

希望之家:從世界各地來到羅馬的禧年志願者宿舍

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齊聚在羅馬為禧年貢獻一己之力,他們身穿綠色背心在和解大道和聖伯多祿廣場,以及其它地方提供服務。“希望之家”是他們在羅馬的宿舍。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離義大利羅馬市中心威尼斯廣場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希望之家”,進入此處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的牌子,其上用不同的語言寫著“歡迎!”綠色也是禧年志願者背心的顏色。“希望之家”有很多房間和食堂,從這裡可以看到聖伯多祿大殿的“圓頂”。這個宿舍有100張床位,款待來自義大利其它城市和世界各地的志願者,他們決定將自己的一部分時間奉獻給這個禧年,以及來到永恆之城的朝聖者。

在3月8日至9日舉行“禧年的志願者”之際,禧年志願服務協調人盧琴特(Marco Lucente)接受采訪時解釋說,“我們收到1.3萬份申請,我們有來自各大洲的人”。在舉行志願者的禧年活動這一週,有45名短期志願者和55名長期志願者提供服務。短期志願者至少奉獻一週的時間,長期志願者則會留下來超過3個月之久。

“希望之家”的一天從在食堂用早餐開始。在和解大道服務的志願者,服務時間是早上7點半至中午1點半,之後是下午的服務時段。有些志願者也在羅馬的不同區域接待朝聖者,比如達芬奇機場或者羅馬中央火車站。晚上的時候,志願者們回到“希望之家”,一起用晚餐。

在服務時間較長的志願者中,有一位25歲名叫伊格納西奧(José Maria Ignaci)的計算機產業工作者,他來自葡萄牙里斯本,是“共融與釋放”團體的成員。他自2024年12月開始為教會服務,直到這個聖年結束。2023年在里斯本舉行世界青年節時,他也當過志願者。

伊格納西奧笑著解釋說,他申請加入禧年志願者團隊,因為他認為,“在永恆之城的這段時間,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逃避”,也“逃避”生活中遇到的“不滿”,特別是在工作中。伊格納西奧講述說,慢慢地,藉著“共融與釋放”團體,他“重新發現”信仰,改變了自己的觀點,明白“天主也臨在於自己的工作中”,現在,他“懷著感激之情”從事這項服務。

瑪利亞也有類似的經驗。她是一名來自意大利北部甘博洛的18歲高中生,她利用學校假期,決定以短期志願者的身份在羅馬度過一週。她一直通過紅十字會等組織的義工服務,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她說,這些經驗的背後“始終有愛,需要以一切可行或實際的方式接近有需要的人”。

瑪利亞希望能夠將所經歷的興奮之情帶給她的同學,說服一些人來體驗這同樣的經驗。儘管這幾天“很忙碌”,起得很早,瑪利亞說:“我希望在高考後,在7月底8月初舉行禧年的青年慶典時再回羅馬。”

禧年義大利湧入朝聖客 旅宿業台僑分享觀光小技巧

2025適逢天主教禧年,義大利預計將湧入逾3000萬朝聖客。羅馬旅宿業台僑提醒,遊客應盡早預約交通、景點門票,若遇詐騙坑錢要力爭到底,義大利人通常「吃硬不吃軟」。

台灣旅客在國際形象大致不錯,不過旅遊圈還是流傳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例如曾聽說有遊客到義大利旅遊,因吃不慣生冷食物,竟自帶電爐到餐廳,把沙拉生菜、西式調味海鮮肉類煮成「小火鍋」,引起全餐廳側目。

旅客帶浴巾、枕頭出國不稀奇,還有遊客全程自備「蓮蓬頭」到旅館替換,投宿某間旅館後忘記拔下來,旅館聯繫旅行社取回,讓旅遊業者趕忙更新「教戰守則」,未來要提醒團員記得帶走的物品又多了一項。

羅馬台灣同鄉會會長陳易文與義籍先生從事旅宿業,在羅馬競技場週邊擁有4間短租公寓。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今年上半年生意興隆,1到6月都是「訂滿」狀態,她的客源歐美居多,來自亞洲多為韓國客,韓國客特色是很信賴來自同胞的評價,因此只要獲得好評留言,就能吸引更多客群。

相較入住連鎖飯店,陳易文說,現在愈來愈多遊客偏好「短租公寓」,有簡易廚房能自己煮飯,不只更經濟實惠,在當地買菜下廚也更能帶來「沉浸式」旅遊體驗。

陳易文表示,多數傳統訂房網站不能挑房客,同業曾遇到房客租屋來拍成人影片的恐怖經驗,她選擇使用的度假屋租賃平台,房東也能替房客評分,可達「過濾客人」效果,多數客人為了避免留下負評、影響未來租屋,都會盡量遵守房屋使用規則。

談到台灣人來義旅遊的注意事項,陳易文表示首要「提防扒手」,若投宿火車站附近或出入混雜區域,夜歸要特別小心。此外義大利「罷工」頻繁,建議提早預約機場接送,她碰過很多客人原想搭公共運輸往返,臨時發現交通癱瘓已訂不到車,為省下台幣2、3000元包車費用,反而錯過行程或班機,得不償失。

陳易文提醒,近來義大利火車站常有人假裝好心幫忙提行李,事後翻臉索取費用,有遊客因此付了20歐元(約台幣700元),她建議台灣旅客來義大利玩「要強悍一點」,在火車站遇到這類情況應立刻找工作人員協助,在義大利吃硬不吃軟。

在義大利擔任導遊近20年的台僑傅瀞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目前在羅馬領有官方導遊證照的台僑約10人,她除了跟旅行社合作接待團體,也會透過社群網站、朋友介紹,提供「客製化」導覽服務。

傅瀞表示,為迎接禧年,羅馬許多古蹟近期都已整修完畢重新開放,遊客雖多,排隊時間卻比過去更短,因為會有工作人員清場,例如許願池,以前很多遊客到池邊就坐著佔位不走,現在工作人員會迅速引導拍完照的人離開,有效緩解人潮。

傅瀞另外分享一個快速通關撇步,她表示,現在很多遊客只用電子錢包或信用卡付費,有些景點刷卡購票處大排長龍,但「現金通道」完全沒人,她常常帶客人參觀萬神殿,若客人隨身帶著5歐元現金,幾乎都能免排隊立刻入場。

不過刷卡搭車在義大利已很暢行,傅瀞表示,羅馬的公車、地鐵都能用信用卡感應,建議遊客千萬不要逃票,因為隨時可能會有查票員上車,被抓到罰款很重。

傅瀞說,禧年朝聖客增加,羅馬旅館價格飛漲,可能因此影響團體旅遊成本,她目前看到的出團量反而變少;有些旅行社主打「低價團」,但這類行程常會有較多自費項目,遊客須自行比較慎選。

傅瀞表示,曾聽說有人在網路教學,以超低價享受旅行團的「自費套裝行程」,方法是先拒絕參加行程,再自行買門票進入該景點,偷偷戴上耳機享受專業導覽,但她認為這種作法不值得鼓勵,在義大利導覽有官方公訂價,遊客應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

羅馬地標特雷維噴泉整修竣工 重新開放吸引大批遊客造訪

義大利羅馬的知名地標特雷維噴泉是著名的許願池,每年觀光客丟入噴泉內的硬幣高達150萬枚,平均超過4400萬元台幣。為了迎接2025年,天主教25年一次的禧年,羅馬跟梵蒂岡將吸引大量遊客造訪,特雷維噴泉花了近3個月重新清理整修後,最近以嶄新面貌重新對外開放。

背對著噴泉,將硬幣丟入池中,許下願望。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的特雷維噴泉,經過將近3個月的清潔正維護,終於趕在2024年結束前完工重新開放,讓造訪的遊客相當興奮。

墨西哥遊客海克特說:「我們也聽到許多人在說噴泉關閉了,羅馬現在不偉大了,因為沒噴泉了,但我們抵達後,真的是非常意外巧合,剛好碰上噴泉重新啟用。」

特雷維噴泉在15世紀前只是1座簡單的蓄水池,西元1762年重新打造,成為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高約26公尺、寬49公尺。

遊客通常會在此許願,相傳羅馬帝國軍團士兵出征前,會在此投下硬幣祈求能凱旋歸來。因此投下1枚硬幣,代表會再次回到羅馬;投丟2枚錢幣,代表學業和工作都會順利;如果投3枚錢幣,則至少會結婚或離婚。

土耳其遊客伊茲蜜爾說道,「我非常開心跟興奮,很高興能再次造訪,見證噴泉重新開放,這是無價的。」

為了迎接2025年,天主教每25年一度的禧年,估計會有約3200萬名遊客造訪。羅馬市政府特別從今(2024)年的9月30日,啟動特雷維噴泉進行清潔與翻修工程,針對噴泉池內的污垢、水垢、鐵鏽腐蝕,以及花崗岩雕像進行清理,總經費超過1100萬元台幣。

而維護期間,羅馬市府11月初,還特別在噴泉噴架設了步道,方便遊客在這段期間仍然能夠參觀欣賞。

羅馬文化遺產修復工程負責人安娜瑪麗亞指出,「我們重新做了防水工程,各位看到顏色跟之前不一樣,我們也針對池邊進行整修跟清理,各位也能看到經過整修後,恢復了原本的顏色。」

義大利遊客賈克皮亞說:「今天是雨天遊客比較少,但整修得非常好。白色的雕像很棒,很清楚。整修工程太美了,很棒,我們很開心。」

來自全球的遊客都想將硬幣丟入特雷維噴泉的許願池中,因此每年大約會有150萬枚硬幣投入,換算金額超過4400萬元台幣。

但按照傳統必須背對噴泉拋硬幣,所以很多東西也會意外掉進噴泉裡,包括戒指、手鐲,甚至假牙。管理單位每週一跟週五,會用特殊工具吸起硬幣,順便清理雜物。

過去15年來,羅馬市府跟天主教慈善機構達成協議,將硬幣資助作為幫助貧困人口的善款捐給食物銀行,提供有需要的人餐點,以及為青年中心提供藥物等幫助。

天氣嚴寒加上感冒 梵蒂岡聲明:教宗取消窗口祈禱 改線上舉行

梵蒂岡今天發布聲明表示,由於現年88歲的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罹患感冒,他原定每週日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信友誦念三鐘經(Angelus)的活動,本週日將改為線上進行。

法新社報導,根據Telegram上以義大利文發布的聲明,由於天氣嚴寒,加上教宗近日出現感冒症狀,教宗預定12月22日週日在他居住的聖瑪爾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教堂內透過網路直播的方式主持主日三鐘經。

梵蒂岡表示,這項決定背後也有考慮到教宗未來1週的繁忙行程。

2025年是天主教每25年一度的禧年(Jubilee)。禧年是天主教徒朝聖、敬拜、贖罪的重要時節;在今年12月24日耶誕夜,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聖門將開啟,教宗將給予朝聖者赦免罪愆的祝福,並主持子夜彌撒。

在耶誕節當天,教宗將主持另一場彌撒,並發表「致全城與全球」(Urbi et Orbi)文告。

12月26日聖斯德望日(St. Stephen’s Day),教宗將前往羅馬瑞比比亞(Rebibbia)監獄主持彌撒。

【完】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