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主教批評泰國建邊境牆的提議

一輛嘟嘟車駛過泰國與柬埔寨邊境亞蘭的一個邊境站標誌。(圖片:法新社)

位處柬埔寨與泰國接壤馬德望省的宗座監牧促請泰國當局重新考慮一項建造邊境牆的提議。該提案是泰國打擊經營人口販運網絡犯罪集團行動的一部分。

這項於上月初啟動的行動主要針對利用泰國包括電力、網路、燃料和其他服務等公共設施在緬甸、柬埔寨和老撾境內運作的詐騙集團。

在柬埔寨工作了 40 年的耶穌會士阿爾瓦貢薩萊斯 (Enrique Figaredo Alvargonzález) 主教據報向《信仰通訊社》表示:「(人口販運)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很嚴重。」「但建牆肯定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

泰國內閣 3 月 3 日與外交部及國防部舉行會議,提出在兩國 817 公里共同邊界治安較為薄弱的部分建造邊境牆,並希望很快與柬埔寨外長舉行會談

阿爾瓦貢薩萊斯主教說:「考慮到邊界的滲透性,以及成千上萬的柬埔寨工人,特別是從馬德望省到泰國的移工,建造隔離牆的項目似乎不太際實。」

他說:「這些問題應透過各級政府之間的對話與合作, 以及與非政府組織和協會富有成效的合作來解決。」

數以千計貧困的柬埔寨人透過馬德望邊境地區前往泰國,尤其是在建築工地尋找合法工作,許多人在邊境兩邊都有家庭和個人關係。

這位西班牙籍傳教士說:「今天,我們省有許多村莊不幸空無一人,因為年輕人都往泰國從事泰國工人不願意做的卑微工作。」

金邊政府尚未對該提議作出回應。柬埔寨邊界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土地糾紛和反索賠問題仍然存在。這些糾紛都是由 1998年結束的 30 年內戰期間的入侵引起的。

柬埔寨和泰國於 2008 至 2013 年也曾因圍繞柏威夏古廟發生邊界衝突,最終國際法庭就邊界劃分作出了有利於金邊的裁決。與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仍滿布大量地雷。

然而,對人口販子和詐騙集團經營者的嚴厲打擊,使建造邊境牆的前景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過去的一個月,泰國當局在中國的支持下救出了至少 7,000 人,並遣返了數百人。

泰國當局於 3 月 5 日宣布,上週末遣返了 119 名泰國人中, 有 100 人因在柬埔寨邊境城鎮波貝開設詐騙中心而被拘留。根據《鏡報》報道,警方還對兩名涉嫌為該團夥頭目的中國公民發出了額外逮捕令。

預計未來 5 週內,將有約 5,000 名中國人以每週 1,000 人的速度回國。 2013 年聯合國報告估計,有 22 萬人被關押在類似奴隸的場所,但最新的估計顯示,這個數字要高得多。

阿爾瓦貢薩萊斯主教說:「人口販賣是一種禍害,必須用一切可用手段進行打擊,這也需要通過民間社會的合作和網絡來實現。」

他說:「柬埔寨明愛會致力幫助人口販運的受害者,並在與民政當局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努力提高民眾的認識。」

張景山董事長賢伉儷捐交通車 提升安納家園服務量能

安納家園今6日中午舉辨「長期照顧中心交通車捐贈儀式」,桃園張景山董事長賢伉儷攜手捐助交通車,協助安納家園及雅敬日照中心長輩接送服務及就醫需求,提升服務品質與多元性,安納院長張沛宸代表接受,大林鎮長許有疆、社會局長張翠瑤等人出席,送上誠摯祝福。

因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大林鎮區域又廣泛,安納家園與雅敬日間照顧中心接送、就醫需求量增加,急需一輛交通接送車補充不足,張景山董事長賢伉儷看見需求,便發揮愛心捐贈一輛具備升降梯功能的交通接送車,今捐車儀式後,安納家園準備天主教會神聖的祝福禮儀,祈求順心平安。

張景山董事長表示,安納家園在資金短缺下面臨各項挑戰,服務經濟弱勢、失能失智長輩的奉獻精神讓他備感溫馨,盼這台車的升降梯功能解決長輩行動上的不便,散播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張翠瑤說,這些年來安納的服務從未間斷,然而隨著需求增加,交通車服務量能卻顯得捉襟見肘,感謝張景山董事長賢伉儷讓老大人在來回接送及參與社區活動、就醫等需求時更加便利。

張沛宸院長指出,目前大林安納家園及雅敬日照服務52人,未來將持續增加服務對象,預計每年可達714人次,交通車將有效提升載送服務效能。

社會局表示,大林安納家園及雅敬日照中心交通車行駛區域為嘉義縣大林鎮及鄰近溪口鄉、梅山鄉、民雄鄉邊界,進出鄉村蜿蜒鄉道接送失能長輩至中心接受服務。

教宗病情持續改善 視像連線靈修活動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病情持續改善。(Getty Images圖片)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住院24天,教廷周一(10日)晚表示,教宗病情持續穩定,且近日改善情況獲得鞏固,因此醫療團隊決定開放評估預後狀況;鑑於臨床症狀複雜性,教宗仍需在醫院接受幾天治療。

教廷表示,從教宗的血液檢查、臨床客觀狀況,以及他對治療的良好反應,證實教宗前幾天的病況改善情況已獲得進一步鞏固。對於教宗活動情況,教廷指,周一教宗以視像連線保祿六世大廳的靈修活動,然後接受聖體聖事,並前往醫院寓所的禮拜堂短暫祈禱。

不少外媒報導,教宗住院引起梵蒂岡內群龍無首,人心惶惶。不過梵蒂岡在每日的病情報告中強調,教宗在醫院仍積極投入公務。

教宗鼓勵韓國傳教士「大膽」宣講信仰

韓國外方傳教會 2 月 26 日在首爾明洞主教座堂舉行彌撒,慶祝傳教會成立 50 週年。參加者在彌撒開始時舉著國旗遊行。(圖片:首爾總教區)

教宗方濟各讚揚韓國傳教士的服務和貢獻,並鼓勵他們繼續在世界各地開展傳教工作。今年是韓國外方傳教會成立 50 週年紀念。

在 2 月 26 日南韓首爾明洞主教座堂舉行的一場特別彌撒上,教宗向該傳教會傳達了他的信息。

首爾總教區在發布的新聞稿稱,這訊息給予韓國傳教士們莫大的鼓勵,肯定了他們的工作「觸動人心,並引發與耶穌基督的更深的相遇」。

教宗在他的信息中提醒他們說,這週年紀念日「是對繼續致力傳播福音和透過信仰促進世界團結的一種激勵」。

宗座駐韓國大使加斯帕里(Giovanni Gaspari)總主教在彌撒中宣讀該信息。彌撒由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主持,其他共祭者包括首爾榮休的廉洙政樞機。

該次紀念活動亦展示了韓國外方傳教會在全球各國提供的服務。

在彌撒前,傳教會來自 9 個傳教國家的成員組織了一次遊行,以展示其在全球的足跡和奉獻精神。

遊行隊伍有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台灣、中國、柬埔寨、莫三比克、菲律賓、墨西哥和美國的代表。

該傳教會目前有 87 名成員,包括 85 名傳教士和 2 名平信徒傳教士。

該會於 1975 年 2 月應已故釜山教區崔載善(Choi Jae-seon)主教的要求而成立,並得到了韓國主教團的批准。

它被認為在幫助韓國教會從一個接受支持的教會到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提供援助的教會的進程上發揮了重要的角色。

據其網站介紹,該會在柬埔寨金邊西部郊區開設了一個技術培訓機構,以及一個免費診所和慈善組織。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們在馬當和門迪教區服務,除了在堂區傳教之外,還從事教育和醫療工作。

其成員也於台灣新竹教區和台北總教區服務,負責堂區、監獄事工和療養院工作。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有神父在修院教學,也有神父照顧痲瘋病人。

基督宗教自 18 世紀開始以本土平信徒運動在韓國開始發展起來,並受到法國和中國傳教士的推動。

朝鮮王朝於 1392 至 1897 年統治韓國期間曾取締基督宗教,認為它是一種顛覆性的宗教,與受儒家影響的佛教信仰相衝突,是帝國主義外國勢力的工具。

在 18 和 19 世紀基督徒遭受迫害期間,估計約有 1 萬名韓國天主教徒殉道。

據政府數字顯示,在南韓為 5,200 萬人口中,有約有 56%沒有宗教信仰,約 30% 是基督徒,15.5% 信奉佛教。

3月10日起,為教宗祈禱活動將在避靜默想後舉行

自3月10日週一起,為教宗健康狀況祈禱的玫瑰經活動將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舉行,並通過聖伯多祿廣場上的大屏幕和梵蒂岡媒體進行直播。14日週五起,這項活動將以更新的方式進行。(梵蒂岡新聞網)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在聖座部會舉行四旬期避靜之際,3月10日至14日,晚間為教宗健康祈禱的玫瑰經活動會提前至大約傍晚6點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進行。換句話說,在避靜默想及晚禱過後,將會誦念《玫瑰經》。

依照慣例,避靜時間是教宗的合作者們靜默與分辨的時刻。他們要懷著省思和聆聽天主聖言的精神,繼續為教宗的健康祈禱。

想要參與這祈禱活動的信友,可以通過聖伯多祿廣場上的大屏幕或是梵蒂岡媒體一起唸經。3月14日週五,今年的四旬期避靜結束後,公念玫瑰經活動將以更新的形式進行,公共祈禱始終是教會信德與共融的記號。

禧年志工慶典彌撒,教宗稱志工是貧瘠曠野中的希望記號

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切爾尼樞機受教宗方濟各委託,為禧年志願者活動主持彌撒,代替教宗宣讀講道稿:魔鬼引誘人誤以為天主離我們很遠,天主卻來到我們身邊施以救恩。(圖:梵蒂岡新聞網)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早晨,一束束陽光穿越灰暗的雲層,照射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3萬多名志願者身上。他們從世界各地前來羅馬參加屬於他們的禧年活動,教宗方濟各讚許他們「為整個社會注入希望」。

向志願者致敬道謝

教宗方濟各自2月14日起在羅馬傑梅利醫院住院治療。因此,教宗委託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切爾尼樞機代為主持這台彌撒,並向志願者們轉達他的問候。

教宗提及志願者在許多人身邊提供的服務,「很多白白付出、不起眼的行動」。他們「在貧瘠與孤獨的曠野裡」促使「新的人性萌芽:那是天主夢想中的花園」。

教宗向志願者們致敬並道謝,說:「極親愛的各位,我向你們致以由衷感謝,因為你們效法耶穌的榜樣,為近人服務,而非接受近人的服務。」

耶穌在曠野中開路

談到該主日的福音(參閱:路四1-13),教宗指出,耶穌「在聖神的引領下」進入曠野。在曠野裡,人會「體驗到自身在物質與精神上的貧乏、感到需要食糧和話語」。

曠野這個「寂靜的地方成了聆聽的環境」。教宗解釋道,聆聽意味著「接受考驗」,也就是「必須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當中」分辨出孰是孰非。在曠野裡,耶穌感到飢餓,受到魔鬼話語的誘惑,卻斷然拒絕。

誘惑的開端

教宗強調,「耶穌和我們受誘惑時都有三大特徵:開端、方式和結果」。他邀請每個人將耶穌和我們的「這兩種經驗」加以對照,好能在自己「皈依的旅途」中找到支持。

接著,教宗闡述了誘惑的開端。耶穌「進入曠野不是為了虛張聲勢、證明自己有多強大,而是出於祂對天父的孝愛之心」。相反地,我們受到誘惑時,「魔鬼從深處腐蝕我們的自由」。

教宗說,魔鬼是「撒謊者的父親」(參閱:若八44),牠本身是「腐敗的並且使人腐敗,因為牠知道天主聖言,卻不了解聖言,反倒扭曲聖言」。牠從亞當那時候在樂園裡就是如此(參閱:創三1-5),在曠野裡也對耶穌做同樣的事。

魔鬼叫人以為天主離我們很遠

說到耶穌受誘惑的方式,這攸關「與天主父的關係」。「魔鬼使之分離,牠是分裂者」,牠誘惑耶穌,拿祂作為天主子的身份來挑撥是非。耶穌與天主相結合,祂是「中保」。如果「魔鬼想要摧毀這關係」的話,耶穌則「讓一切都參與在這關係中,不排斥任何一個人」。對於世人,魔鬼則試圖叫人相信「天主不是我們真正的父親」。

「恰恰是在魔鬼想要讓人誤以為上主離我們很遠、引誘我們陷入絕望時,天主更加親近我們,為了救世人而獻出祂的生命。」

耶穌戰勝魔鬼、救了我們

耶穌戰勝了魔鬼:這是「誘惑的結果」。教宗指出,耶穌退了魔誘,但魔果還是尋找「時機」回來誘惑祂,例如在哥耳哥達,我們聽到牠再次對耶穌說:「如果祢是天主子,從十字架上下來吧!」(瑪廿七40;參閱:路廿三35)然而,「在祂聖死與復活的逾越奧蹟中」,耶穌基督一次而永遠地擊敗了試探者。而我們卻從來無法勝過誘惑。

教宗最後總結道,耶穌「為我們開啟了新的道路、獲得自由與救贖的道路」。我們應當「懷著信德」跟隨祂,從漫無目的的遊蕩者,變成朝聖者。

諾貝爾和平獎逾300人或組織獲提名 川普可能角逐

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pixabay圖庫)

諾貝爾協會(Nobel Institute)5日表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有超過300個人士或組織獲得提名。目前已有政治人物聲稱,他們已提名美國總統川普和教宗方濟各角逐這個獎項。

法新社報導,諾貝爾協會發表聲明指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有338個候選者獲得提名,包括244名人士及94個組織。根據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規定,送交委員會的候選人名單至少會保密50年。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伊薩(Darrell Issa,另譯艾薩)3日曾在社群媒體X發文,宣布他將提名川普(Donald Trump)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並稱「沒有人比他更值得獲獎」。

美國媒體隨後引述伊薩辦公室說法,伊薩提名川普是基於川普在中東問題的努力。

川普過去也曾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但今年的提名將特別引人注目。川普先前與俄羅斯展開對話,商討俄烏戰爭,改變了美國外交政策走向,引發爭議並且震驚歐洲盟邦。

此外,挪威國會議員今年曾告訴國內媒體,他們已提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前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及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角逐這個獎項。

教廷:教宗病情稍有好轉 他感謝醫護親切關懷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AFP資料照片)

教廷表示,因肺炎住院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9日對治療反應良好,對醫護人員表達感謝。連續4次缺席主日誦念三鐘經活動的他,很想念能夠親自帶領信眾祈禱的時候。

法新社報導,88歲的教宗方濟各2月14日住進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Hospital)接受治療。無法親自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的他改以書面形式發表,內容對自願幫助有需要者的人表達感謝,對他們的「關懷和親切」予以稱許。

他在教廷發布的訊息中說:「我也受到尤其是醫護人員的體貼醫治和親切照護,我從心底感謝他們…我們需要這種『(溫)柔的奇蹟』,它會陪伴那些逆境中人,為痛苦夜晚帶來一絲光明。」  

教廷新聞室9日表示,教宗病情「穩定」。聲明指出,「醫療團隊證實情況還是跟昨天一樣」,教宗「病情整體而言是複雜的…已稍有好轉」。

義大利主教團常務委員會將召開會議 並特別為教宗祈禱

意大利主教團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 Siciliani-Gennari Cei)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義大利主教團常務委員會將於3月10日至12日在主教團所在地召開會議。為表達對教宗的特別熱愛,會議開始時將舉行聖體朝拜禮,與會者在聖體台前為教宗的康復祈禱。

在會議的第一天3月10日,由主教團主席、博洛尼亞總主教祖皮樞機致開幕辭,並闡述5月26日至29日召開的義大利主教團全體大會的主要議題。另外也介紹定於3月31日至4月3日舉行的第二屆同道偕行大會的《文件》,以及關於此次大會的一些準備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常務會議還將通報下一屆全國聖體大會的一些資訊。

3月12日星期三下午三點,主教團秘書長巴圖里(Giuseppe Baturi)蒙席將於會議結束時在主教團所在地同記者會面。

世界女性群起抗議 盼終結不公與暴力

全球各地都有廣泛的婦女節活動,盼政府與社會更加保障女性的權益。(Wikimedia Commons 示意圖)

國際對婦女保障仍相對缺乏,各國女性紛紛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站出來抗議!巴西、阿根廷、厄瓜多、波蘭、西班牙、奈及利亞,甚至俄羅斯都有形式不一的致敬活動。尤其在許多比較保守的國家,如阿根廷、法國與奈及利亞等,許多女性拿著性暴力受害者的照片,呼籲政府要更重視避免女性侵犯、還有墮胎的權利。

抗議政府限縮女權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在8日的婦女節,許多國家除了舉辦致敬婦女的活動以外,也有許多女性紛紛站出來遊行示威,呼籲國家給予女性更多保障與權益。例如在阿根廷,總統麥利將女性、性別與多元部裁撤,並取消該國刑法內的姦殺女性罪,就引起許多女性不滿。阿根廷每30個小時就有1位女性死於謀殺。

南美的玻利維亞與厄瓜多也有許多女性上街抗議,反對女性暴力與父權社會。許多歐洲國家也舉辦反對女性暴力的遊行,波蘭則是舉行爭取女性墮胎的活動,這對以羅馬天主教信奉為主的波蘭社會是不小的波瀾。另外在西班牙、法國,民眾手舉著性侵受害者畢立可的畫像,反對社會系統性的性暴力。

盼減少性別差距

在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上千個女性聚集在莫波拉吉‧強森體育館,身穿紫色衣服、跳著舞,象徵女性要從父權社會中解放;就連俄羅斯也有婦女節致意活動,在聖彼得堡,由官方主辦的活動讓俄羅斯士兵將黃色鬱金香送給婦女與小女孩;而烏克蘭即使面臨戰亂,在南方大城卡爾可夫則有致敬陣亡女士兵的活動。 《歐洲新聞網》提到,土耳其政府將2025年定義為「家庭之年」,讓很多土耳其女性相當不滿,批評政府試圖用傳統價值綑綁女性,因此今年也紛紛出來抗議;在義大利,抗議除了聚焦性別暴力,還有盼縮小性別在薪資、待遇等議題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