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會對東方禮樞機任教廷部長表欣興

庫瓦卡德樞機與教宗方濟各。

印度天主教東方禮敘利亞瑪拉巴教會的領袖對梵蒂岡任命其教會的庫瓦卡德(George J. Koovakad)樞機為宗教交談部新任部長表示欣興。

塔蒂爾 (Raphael Thattil) 總主教說,東方禮教會的庫瓦卡德樞機於 1 月 24 日獲任命為教廷宗教交談部長「令他所屬的教會和印度教會感到非常自豪」。

庫瓦卡德樞機是繼 2006 至 2011 年擔任萬民福傳部長的迪亞斯 (Ivan Dias) 樞機後第二位領導梵蒂岡部門的印度樞機。迪亞斯樞機於 2017 年去世。

五十一歲的庫瓦卡德樞機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人,該邦是敘利亞瑪拉巴教會的基地,該教會是僅次於烏克蘭教會的第二大東方禮教會。

塔蒂爾總主教在賀詞中表示:「庫瓦卡德樞機將能促進不同宗教間的和諧,並加速和平對話。」

宗教交談部負責與穆斯林、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徒和其他世界宗教信徒進行交談。

塔蒂爾總主教表示:「在多元文化和多宗教信仰的印度出生並成長,對他(庫瓦卡德樞機)履行宗教間交談的責任是一寶貴的資產。」

他邀請敘利亞瑪拉巴教會為庫瓦卡德樞機祈禱,使他能「成功地執行他的新使命」。

庫瓦卡德樞機是印度第一位直接被擢升為樞機的司鐸。

去年 12 月,他從教宗手中領受樞機職。而他亦將繼續負責組織教宗往海外訪問的工作。

他將接替西班牙籍的吉索特 (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 樞機。後者於去年 11 月去世。

他在 1 月 24 日接受《梵蒂岡新聞》訪問時強調,需要提倡「開放、同情和接近其他傳統的態度」。

他說:「宗教交談不僅是宗教間的對話,也是信徒之間的交談,我們都被召叫去見證信仰天主的美好,實踐兄弟般的慈愛和尊重。」

這位印度樞機於 1973 年 8 月 11 日出生於喀拉拉邦的切蒂普札村莊。他於 2004 年成為敘利亞瑪拉巴昌加納切里總教區的司鐸。

他於 2006 年獲得羅馬聖十字架大學教會法博士學位,並於同年加入羅馬教廷外交部。

他曾在梵蒂岡駐阿爾及利亞、南韓、伊朗、哥斯達黎加和委內瑞拉的使館工作,也曾在天主教徒佔少數、宗教間交談是普遍社會現實的國家生活、工作和傳教。

新年、新能量、新觀點

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於一月13至17日在羅馬召開擴大諮議會。期間回顧了自耶穌會第36屆大會以降,耶穌會結出的果實以及所經歷的種種轉變。會議中也聆聽包括婦女委員會在內的幾個單位,最新的報告與訊息。蘇薩神父說,這場會議,以一種非常具體的方式顯示,我們參與的所有過程,如何為耶穌會的生活–使命 (life-mission) 帶來巨大且深刻的更新。

普世耶穌會自第36屆大會以來,即一片繁忙。我們先後召開了「神貧聖願」的諮詢會議、「普世性使徒優先 」(Preferences) 的分辨,以及「事務代表會議」(Procurators’ Congregation)。 經由許多會省的重組,我們已恢復靈活度,能更好地為使命服務。此外,在共同分辨及使徒計畫方面,我們也一直有培訓的課程。分辨領導力計畫 (Discerning Leadership programme) 也擴展其工作,培訓平信徒、修道人士,以及神職人員。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在通訊傳播方面所投注的心力——某個程度來說,各地與羅馬總院信件的頻繁往返,足以讓會祖依納爵引以為榮;總會長辦公室的通訊傳播部門也歷經改革。有些人不斷問:「這一切所為何來?」如果你暗中觀察於一月13至17日召開的擴大諮議會 (Enlarged Council),這些疑慮自然就會煙消雲散。

這場會議率先由婦女委員會的報告開始。他們新的提案,將深化我們的觀點,並擴展決策的諮詢過程。

「第34屆大會已有關於女性角色的劃時代文件出現 (第14章) 。這個委員會是一項重要的跟進,也昭告我們,女性的觀點能夠豐富並更新我們。」總會長蘇薩神父說。「若是缺少女性的想法,無法以完整的方式對許多議題進行分辨。耶穌會士有盲點——我們得誠實;這個委員會的工作和它的建議將有助於我們超越這些盲點,尋找天主對我們當今世界的夢想。」

緊接著,是關於「使命夥伴培育」(Mission Partner Formation)的新網頁簡報。

「聖依納爵向來知道,耶穌會的使徒工作若是要帶來影響,紮實與深厚的培育至關重要。」蘇薩神父說。「那至今也仍是我的信念。我們透過不只是給耶穌會士,也給使命夥伴的高品質培育,始終堅持這個信念直到現在,進入21世紀。」

擴大諮議會也得到高等教育現況最新的訊息——我們服務了75萬名學生;在初等及中等教育方面,超過200萬名學生,在耶穌會學校就讀。

「教育向來是耶穌會一個重要的使徒工具」蘇薩神父說。「看到目前跨單位建立聯繫,特別令人感到欣慰。我們的高等教育學院與我們的社會服務中心合作,而我們的靈修中心也幫助著教育機構加強使命與身分認同。」

此外,我們也有全新的通訊傳播計畫,而關於終身修士聖召的新思維正在形成,並且將於七月舉行一個特別的工作坊,更深入地探究《會憲》,以對它們如何形塑我們的聖召,能有更好的了解。還有,我們也先行預覽了耶穌會難民服務處 (JRS) 新的策略架構。

自教宗方濟各開啟共議同行 (同道偕行) 的過程以來,協助進行共同分辨的協調人 (facilitator) 一直供不應求。諮議會的委員得知有個新的培訓計畫,目的就是確保能提供在共議同行旅程上,得以勝任的協調人。最後,擴大諮議會的成員聽取一份整體生態學調研的重要結果報吿。「這場會議,以一種非常具體的方式顯示,我們參與的所有過程,如何為耶穌會的生活–使命 (life-mission) 帶來巨大且深刻的更新。」蘇薩神父說。「看到聖神怎麼引導我們,非常令人感到安慰與謙卑渺小。我們一旦騰出空間給聖神,就是向著新方向敞開自己。有了這種開放,我們不再只是口頭上如同第33屆大會要求我們之所是,而是真實地成了『基督使命的僕人』。」

響應教宗世界和平日文告 賴清德:和平無價 戰爭沒贏家

中華民國駐梵蒂岡大使館外景。

賴清德總統日前致函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響應教宗「2025年世界和平日文告」。賴清德指出,如同教宗疾呼「戰爭對所有人都是挫敗」,他堅信「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台灣除將持續致力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擔任世界和平的舵手,也盼國際組織不應再以任何政治因素排除台灣。

賴清德函文指出,2025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的主題為「寬免我們的罪債:將祢的平安賜予我們」,意在開啟文化變革,讓人際與國際關係不再受以強凌弱的「剝削邏輯」支配,尋求真正長久和平,他由衷感佩及認同。

總統賴清德。

賴清德表示,他秉持由行醫轉為從政的初衷,「醫生一次只能幫助一個人,擔任公職可以同時幫助更多人,解決民眾生活的困難」,於去年5月就職演說中,矢志只要在任期的每一天,都將遵循聖經「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視民如親,不愧於每一分信賴與託付,以無比堅定的心情,接受人民託付,肩負起帶領國家的重責大任,打造民主和平繁榮新台灣。

賴清德說,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依舊充滿嚴峻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賴清德提到,如同教宗疾呼「戰爭對所有人都是挫敗」,他也堅信「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維護台灣海峽穩定和平,不僅已是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守護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生活方式,更是台灣人民無可退讓的堅持,台灣將持續致力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擔任世界和平的舵手。

賴清德指出,台灣藉由積極推動價值外交,並透過各項榮邦計畫,協助友邦繁榮發展,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獨特的援外經驗,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下,透過強化基礎建設、技術轉移、人才培育等方式,希望真正幫助弱勢國家脫貧脫困。

賴清德表示,教宗的文告提到各國不應僅限於孤立的慈善行為,也需建立新的全球性金融架構,共同應對糧食危機、氣候變遷等挑戰,他對此至感欽佩,也殷盼國際組織不應再以任何政治因素排除台灣,台灣樂願承擔國際責任,希望透過更多的國際平台,貢獻並分享自身寶貴經驗。 賴最後表示,他謹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再次表達願意以具體行動與教廷共同為促進世界和平而努力,同時發揮台灣價值精神,與教廷攜手齊心向前落實正義、民主、自由與和平的普世價值。

教宗向慶祝2025年農曆新年的人們致以新春問候

教宗方濟各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 

教宗方濟各在1月29日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所有歡度農曆新年的人們表達祝福。

1月29日是2025年農曆新年的開始,教宗方濟各在當天週三的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向所有歡度農曆新年的人們表達祝福。

教宗說:“我向講中文的人們致以親切的問候。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在東亞和世界各地,有許多家庭今天正在慶祝農曆新年,這是一個增進家庭關係和友誼聯繫的機會。藉此,我向你們致以新年的祝福,並祈求天主賞賜你們平安、安寧和健康。”

全球熱議中國低成本AI 教廷警告科技操縱輿論風險

中國公司DeepSeek推出的低成本AI模型引發全球熱議,梵蒂岡今天公布文件,警告人工智慧(AI)雖可帶來機會,但也可能使人類成為高科技的奴隸,帶來操縱輿論或假新聞等風險,須要審慎規範監督。

教廷警告,人工智慧帶來創新之餘,也可能加劇歧視、貧窮、數位落差和社會不平等,「主流AI應用權力集中在少數強大公司手中,引發重大道德問題」,包括「人工智慧可能被操縱以謀取個人或企業利益,或為了特定利益而刻意引導公眾輿論。」

教廷信仰教義部(Dicastery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與文化教育部(Dicastery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共同提出一份最新報告文件,主題是「舊與新-關於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關係的註解」,強調科技創新應該替人類福祉服務。

「舊與新」 (Antiqua et Nova)文件指出,人工智慧確實可能在許多領域替人類帶來新機遇,但梵蒂岡警告,AI也可能成為遠遠超出人類監督範圍的戰爭工具,並引發破壞穩定的軍備競賽,對人權造成災難性後果。

文件引述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看法指出,AI使用「智慧」一詞有誤導危機,AI不該被視為人類智慧的「人工形式」,應該被視為一種產品,是人類智慧產出的結果,可以被用於正面或負面的用途。

文件警告AI運用在戰爭上的危險,AI武器系統能在無人類操作下逕行識別目標,予以致命打擊,被教廷認為「引起嚴重道德問題」。教宗方濟各呼籲禁止使用這類武器,擔憂可能威脅整個地區甚至人類本身生存,構成「生存風險」,因為這類技術使戰爭對大量無辜平民具有無法控制的破壞力,甚至不放過兒童。

在人際關係方面,該文件指出,人工智慧可能導致「有害的孤立」,「人工智慧擬人化」會為兒童的成長帶來問題,若出於詐欺目的,刻意將人工智慧偽裝成真人,更是嚴重道德違規,需要受到仔細監督規範。

文件另檢視人工智慧在勞動力、醫療領域可能帶來的衝擊,在教育方面,許多AI程式代替學生提供簡易答案,導致學生無法培養批判性思考技能,某些程式還可能產生「有偏見或捏造的資訊」。

教廷對AI造成假新聞提出嚴重警告,認為製作和分享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提供者,必須核實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避免分享侮辱人類的文字和圖像 ,避免宣揚仇恨和不寬容,避免貶低人類性行為的善良和親密性,也不可剝削弱者和弱勢群體。

北京天主教堂區慶祝 420 週年

中國北京教區宣武門的聖母無染原罪堂,又稱南堂。 (資料圖片 )

北京教區一堂區為 2025 年希望禧年發起特別的「恩寵之年」活動,以慶祝堂區建堂 420 週年和紀念其豐富的歷史。

據梵蒂岡的《信仰通訊社》1 月 16 日報道,位於北京宣武門的聖母無染原罪堂,又稱南堂,  於 1 月 14 展開了為期一年的慶祝活動。該教堂於 1605 年由利瑪竇建立。

在開幕彌撒講道中,主祭趙建民神父指出,利瑪竇遠渡重洋把信仰的火種帶到了中國。

他說,利瑪竇的「智慧、勇氣和奉獻精神給我們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他表示,可敬者利瑪竇、真福和德理(1286-1331)以及真福周文謨(1795年在朝鮮殉道)一生的見證「堅定了大家福傳的信念,激勵著每位教友在信仰之路上勇敢前進。」

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是耶穌會中國傳教團的創始人之一。

和德理神父是 14 世紀早期的方濟會士和旅行家,他曾到訪過印度許多地方,可能還有錫蘭(現斯里蘭卡),並曾在中國廣泛遊歷。

當時的北京教區於 1794 年派遣了周文謨為第一位前往朝鮮傳教的外國傳教士。

該次彌撒恰逢北京教區慶祝真福和德理的「聖者日」,堂區司鐸張洪波神父和多位教友亦參加了彌撒。

彌撒結束時,張神父宣布南堂建堂 420 週年慶典系列活動正式展開。參加彌撒的教友都收到一本關於利瑪竇生平的《利瑪竇傳》和紀念禧年的靈修生活指引《禧年手冊》。

據《信仰通訊社》報道,恩寵禧年活動旨在讓堂區教友緬懷教會豐富的歷史,好讓每個人都能在回憶這些事件中找到安慰和靈性上的成長。

教宗方濟各於 2024 年 12 月 24 日開啟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正式展開了 2025 希望禧年。

北京教區於去年 12 月 28 日在西什庫主教座堂(北堂)舉行 2025 禧年感恩祭,隆重開啟聖年。

開幕彌撒由李山主教和甄雪斌助理主教主持。來自教區的神父、修女和平信徒也出席了開幕活動。

開幕典禮還包括公開朗讀《 2025 禧年詔書》摘錄,以及參加者跨過主教座堂聖門的遊行。

禧年義大利湧入朝聖客 旅宿業台僑分享觀光小技巧

2025適逢天主教禧年,義大利預計將湧入逾3000萬朝聖客。羅馬旅宿業台僑提醒,遊客應盡早預約交通、景點門票,若遇詐騙坑錢要力爭到底,義大利人通常「吃硬不吃軟」。

台灣旅客在國際形象大致不錯,不過旅遊圈還是流傳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例如曾聽說有遊客到義大利旅遊,因吃不慣生冷食物,竟自帶電爐到餐廳,把沙拉生菜、西式調味海鮮肉類煮成「小火鍋」,引起全餐廳側目。

旅客帶浴巾、枕頭出國不稀奇,還有遊客全程自備「蓮蓬頭」到旅館替換,投宿某間旅館後忘記拔下來,旅館聯繫旅行社取回,讓旅遊業者趕忙更新「教戰守則」,未來要提醒團員記得帶走的物品又多了一項。

羅馬台灣同鄉會會長陳易文與義籍先生從事旅宿業,在羅馬競技場週邊擁有4間短租公寓。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今年上半年生意興隆,1到6月都是「訂滿」狀態,她的客源歐美居多,來自亞洲多為韓國客,韓國客特色是很信賴來自同胞的評價,因此只要獲得好評留言,就能吸引更多客群。

相較入住連鎖飯店,陳易文說,現在愈來愈多遊客偏好「短租公寓」,有簡易廚房能自己煮飯,不只更經濟實惠,在當地買菜下廚也更能帶來「沉浸式」旅遊體驗。

陳易文表示,多數傳統訂房網站不能挑房客,同業曾遇到房客租屋來拍成人影片的恐怖經驗,她選擇使用的度假屋租賃平台,房東也能替房客評分,可達「過濾客人」效果,多數客人為了避免留下負評、影響未來租屋,都會盡量遵守房屋使用規則。

談到台灣人來義旅遊的注意事項,陳易文表示首要「提防扒手」,若投宿火車站附近或出入混雜區域,夜歸要特別小心。此外義大利「罷工」頻繁,建議提早預約機場接送,她碰過很多客人原想搭公共運輸往返,臨時發現交通癱瘓已訂不到車,為省下台幣2、3000元包車費用,反而錯過行程或班機,得不償失。

陳易文提醒,近來義大利火車站常有人假裝好心幫忙提行李,事後翻臉索取費用,有遊客因此付了20歐元(約台幣700元),她建議台灣旅客來義大利玩「要強悍一點」,在火車站遇到這類情況應立刻找工作人員協助,在義大利吃硬不吃軟。

在義大利擔任導遊近20年的台僑傅瀞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目前在羅馬領有官方導遊證照的台僑約10人,她除了跟旅行社合作接待團體,也會透過社群網站、朋友介紹,提供「客製化」導覽服務。

傅瀞表示,為迎接禧年,羅馬許多古蹟近期都已整修完畢重新開放,遊客雖多,排隊時間卻比過去更短,因為會有工作人員清場,例如許願池,以前很多遊客到池邊就坐著佔位不走,現在工作人員會迅速引導拍完照的人離開,有效緩解人潮。

傅瀞另外分享一個快速通關撇步,她表示,現在很多遊客只用電子錢包或信用卡付費,有些景點刷卡購票處大排長龍,但「現金通道」完全沒人,她常常帶客人參觀萬神殿,若客人隨身帶著5歐元現金,幾乎都能免排隊立刻入場。

不過刷卡搭車在義大利已很暢行,傅瀞表示,羅馬的公車、地鐵都能用信用卡感應,建議遊客千萬不要逃票,因為隨時可能會有查票員上車,被抓到罰款很重。

傅瀞說,禧年朝聖客增加,羅馬旅館價格飛漲,可能因此影響團體旅遊成本,她目前看到的出團量反而變少;有些旅行社主打「低價團」,但這類行程常會有較多自費項目,遊客須自行比較慎選。

傅瀞表示,曾聽說有人在網路教學,以超低價享受旅行團的「自費套裝行程」,方法是先拒絕參加行程,再自行買門票進入該景點,偷偷戴上耳機享受專業導覽,但她認為這種作法不值得鼓勵,在義大利導覽有官方公訂價,遊客應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

義籍神父春節想台灣 搭車5小時赴教廷使館團圓

農曆新年到,駐教廷使館邀請曾旅台外籍神職人員共度除夕。在台奉獻47年的義籍神父傅立吉,退休後回到北義,他搭5個小時火車前來參加,只為一解思鄉之情,「台灣是我的家,我想念大家。」

駐教廷使館昨天舉辦除夕餐會,3位樞機主教與多位神職人員出席,包括教廷宗座科學院長涂克森(Peter Turkson)樞機、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祕書長巴吉歐(Fabio Baggio)樞機,教宗駐馬爾他騎士團特別代表鐸瑪士(Silvano Maria Tomasi)樞機。

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致詞時表示,總統賴清德和外交部長林佳龍在新春談話中都強調和平的重要,呼應教宗方濟各對和平的訴求,台灣會盡一切可能維護和平,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台灣,共同促進世界和平。

巴吉歐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農曆新年象徵新開始,今年也是天主教禧年,他期盼今年各地區都能獲致和平。他表示自己曾在菲律賓擔任傳教士,有機會訪台多次,他很欣慰天主教會在台灣過去做出許多貢獻,他主要負責移民難民事務,也很樂見台灣一直很重視移民難民問題。

今年82歲的靈醫會神父傅立吉(Fr. Felice Chen),來台時僅28歲,在台灣度過近半個世紀後退休返回北義。他長年在宜蘭羅東聖母醫院貢獻,獲頒第十四屆「醫療奉獻獎」,另曾獲澎湖縣政府頒發「榮譽縣民」,並在2017年取得台灣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

傅立吉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從北義搭火車到羅馬有點遠,要花5個小時,但他還是想來使館參加活動,看看很多朋友,「因為我在台灣的47年,真的過得很高興。」

出席的外籍神父來自不同國家,有非裔神父、日籍神父、西班牙神父、法國神父,見面卻都能以流利中文互相問候,偶爾還夾帶幾句台語,形成特殊場面。

神父彼此問起旅台時間,宛如比對當兵「梯次」,傅立吉是在座最資深的前輩。傅立吉笑稱,一位神父聊天時提到,他在台灣待了快4年,「我去台灣時,那位神父都還沒出生呢。」

被問到最想念台灣哪裡,傅立吉說,他在台灣47年,哪裡都去過了,在羅東服務時間最多,也待過台北、澎湖、新竹。他表示,最多時間是與宜蘭縣原住民和羅東聖母院一起度過,「那裡當然是我的家,我很想念他們。」

談到回義大利後懷念哪些台灣食物,傅立吉露出靦腆笑容說,這裡有間店在賣台灣進口的麵,他每天早上都吃那個,加開水泡三分鐘就可以吃,「有些人會笑我,問我為何要用筷子吃,我說用筷子比較有味道,用叉子不行啊。」

傅立吉說,有機會和台灣朋友相聚總是很感動,「我這次特地帶妹妹一起搭車來,讓她看看台灣的人。」而他新年想對台灣朋友說的話是,「希望天主保佑大家身體健康,保佑台灣的人。」

傅立吉的妹妹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她以前曾去台灣探望過哥哥3次,最大印象是覺得台灣人工作很勤奮,值得學習。她還透露「哥哥剛搬回義大利時常常哭,因為捨不得台灣。」

樞機主教肯定台灣重視移民難民議題

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祕書長巴吉歐(Fabio Baggio),去年12月剛剛獲得教宗擢升為樞機主教表示,他過去曾訪台多次,樂見天主教會在台發展,以及台灣對移民難民的重視。

樞機主教肯定台灣重視移民難民議題 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祕書長巴吉歐(Fabio Baggio),去年12月剛剛獲得教宗擢升為樞機主教, 他向中央社表示,他過去曾訪台多次,樂見天主教會 在台發展,以及台灣對移民難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