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和東帝汶教會合作改善移民牧民工作

韓國教會代表團 10 月 13 日與東帝汶總理古斯芒會面。 (圖片:韓國主教團)

韓國一天主教代表團訪問東帝汶,以加強與當地教會和其政府的合作,企能更好地保護和改善對移民群體的福祉和牧民工作。

韓國天主教主教團移民牧民委員會在 10 月 23 日的聲明中表示,該委員會的 12 名成員代表團於 10 月 11 至 15 日訪問了這個亞洲天主教小國。

代表團由委員會秘書長黃成浩(Hwang Seong-ho)神父率領。

訪問期間,代表團參觀了東帝汶負責派遣移民工人到海外的機構和設施,包括國家職業培訓和就業秘書處。

他們與首都帝力總教區達席爾瓦(Virgílio do Carmo da Silva)樞機會面,也禮節性拜會了東帝汶總統奧爾塔(José Ramos-Horta)和總理古斯芒(Xanana Gusmão)。

代表團亦與教會和政府官員分享了東帝汶移民在南韓的困境以及韓國教會為移民提供的支援服務,並承諾將改善對東帝汶移民的牧民計劃。

在 10 月 11 日與代表團會晤後,達席爾瓦樞機表示,他希望東帝汶移民在韓國的生活能夠得到改善。

他說:「希望透過這次訪問,能加深你們對東帝汶人民的了解,並在回國後對東帝汶工人更加友好。」

該韓國代表團於 10 月 12 日參加在帝力舉行的彌撒聖祭,並探訪了總教區主教座堂、堂區、教堂和民宅。他們也探訪了東帝汶韓國移民組織「韓國校友會」。

雖然歐洲國家和澳洲有大量東帝汶移民,但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約有 7,000 多名東帝汶移民。

在 10 月 14 日訪問期間,總統奧爾塔感謝南韓為東帝汶工人提供就業機會和支援。

他指出,由於在韓國工作的配偶難以取得簽證,東帝汶一直面對家庭破裂等相關社會問題的困擾。

他促請韓國教會代表團與韓國政府溝通,確保工人的家庭能夠團聚。

英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同禱!5百年宗教裂痕「歷史性和解」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於 23 日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共同祈禱,這是自 1534 年英王亨利八世脫離羅馬教廷、創立英國聖公會以來,近五百年來首度有在位英國君主與天主教宗共同舉行禮拜。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於 23 日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共同祈禱,這是自 1534 年英王亨利八世脫離羅馬教廷、創立英國聖公會以來,近五百年來首度有在位英國君主與天主教宗共同舉行大公祈禱,象徵兩大教會關係的歷史性修復。這場被譽為「大和解」的儀式,在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前舉行,由教宗與英國約克大主教柯特瑞爾(Stephen Cottrell)共同主持。梵蒂岡聖詠團與英國皇家合唱團攜手演唱拉丁聖歌與英文祈禱文,呈現兩教儀式的和諧融合。

作為英國聖公會最高領袖的查爾斯國王坐於教宗左側、祭壇近旁。儘管他過去曾與三位歷任教宗會晤,但這是他首次與天主教宗共同祈禱。此次查爾斯與王后卡蜜拉(Camilla)進行的梵蒂岡國是訪問,被視為英國與羅馬教廷自宗教改革以來最具象徵意義的「歷史大和解」。

英國西敏寺神學院教士霍基(James Hawkey)指出,兩教領袖能在西斯汀教堂共同禱告,「象徵歷史的傷痕正被治癒,這在上一代人眼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強調,經過超過 60 年的對話與合作,雙方教會的敵意已逐漸消弭,「這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人類信仰間的和解象徵。」

在祈禱前,查爾斯與教宗於梵蒂岡舉行會晤,下午再前往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並獲天主教會頒授榮銜「皇家修會兄弟(Royal Confrater)」。大殿後殿也特設一張刻有英國國徽與拉丁銘文「Ut unum sint」(願眾人合而為一)之王座,將成為往後英國君主的專屬席位。

作為回禮,查爾斯則授予教宗兩項榮譽,包括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教宗兄弟」稱號及大英帝國大十字勳章。駐梵蒂岡聖公會代表主教鮑爾(Anthony Ball)表示,這些互贈象徵兩教「對共同未來的承諾與信任」。

目前,全球聖公會涵蓋 165 個國家、 46 個自治教會,約有 8,500 萬信徒;天主教則擁有 14 億信眾。自 1960 年代以來,雙方持續展開神學與社會議題對話,雖仍在女性晉陞與神職人員婚姻等教義上存在分歧,但關係已顯著改善。

這場被譽為「大和解」的儀式,在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前舉行,由教宗與英國約克大主教柯特瑞爾(Stephen Cottrell)共同主持。   圖:取自梵蒂岡新聞網

奇蹟一幕!教宗親手一抱「竟是台灣嫩嬰」 台人狂直播:好感動

寶寶被教宗親手撫摸祝福,媽媽激動直呼「一生榮幸」。

超級天選之人!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到梵蒂岡朝聖,22日教宗良十四世繞行聖伯多祿廣場時,夫妻倆臨時擠進人群高舉孩子祈福,意外被隨扈挑中,教宗親手撫摸孩子額頭祝福,讓媽媽感動落淚直呼「身為天主教徒的母親,真是莫大榮幸」。文章引發其他網友也暖喊,「孩子一生有福」。

一名媽媽在Threads表示,她跟著台灣南松山天主堂到梵蒂岡朝聖,此趟旅遊也帶了雙寶一同出遊,22日教宗良十四世搭著敞篷座車繞行聖伯多祿廣場時,在鮑文生神父的鼓勵下,她與老公在最後一刻擠進兩側人龍,並高舉自己的孩子,希望獲得教宗祝福。

下秒奇蹟發生,孩子真的被隨扈選中,讓原PO感動到無法言喻,「身為一位天主教徒的母親,孩子能被教宗祝福真是莫大的榮幸。」

影片可見,教宗的座車突然停了下來,一臉微笑向圍觀信徒揮手,而戴著超萌毛帽的寶寶一手被隨扈抱起,接著抱到教宗身邊輕撫賜福。原PO說,「其實對面也不少嫩嬰等著降福,但天主用這種特別的方式撫慰我和老公這幾天的勞苦,讓這趟旅程特別難忘!感謝天主。」

底下網友也紛紛感動回應,「給教宗的手降福,好幸運的孩子,祝願一生順遂平安」、「好感動!教宗抱起孩子的那個影片我一看再看」、「寶寶好淡定好可愛,不是天主教徒,但是看了好感動」、「我看了也落淚了 雖然不是天主教徒,但身為媽媽覺得很感動」、「好感動呀!娃兒超可愛,好淡定」。

每日聖言 2025.10.27

每日聖言  - 10 月 27 日    星期一
聖施方濟司鐸及同伴殉道(1748年)
農曆九月初七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3:10-17)
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教導人。有個女人被病魔纏擾十八年,佝僂著,完全不能挺身直立。耶穌見了她,就叫她過來,說:“女人,你從疾病中被釋放了!”遂給她覆手,她立刻挺直了身子,讚美天主。會堂長卻很氣憤,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他就對群眾說:“有六天可以工作,你們應該在那些日子求醫,但不可在安息日。”主回答他說:“假善人!你們哪一個人不會在安息日把捆在飼料槽上的牛驢解開,帶去飲水呢?這女人本是亞巴郎的女兒,被撒旦捆綁已有十八年,難道不可在安息日這一天,解除她的束縛嗎?”祂說這話時,所有與祂作對的人都感到羞慚,但群眾因祂所做的一切輝煌奇事非常歡喜。

反省
耶穌預言了末世和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這一預言應驗了,耶路撒冷聖殿的確成了廢墟。歷史學家Josephus說,在這場浩劫中有一百多萬人遇難,五十多萬人被俘虜。聖史路加認為,耶路撒冷的厄運是由於人們漠視了降生成人的天主耶穌對祂子民的眷顧。天主聖言警告靈性的盲目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保持警醒和隨時準備好的門徒將在末日滿懷喜樂地與主相逢,而且將自豪地抬頭仰望他愛過、相信過,並完全交托的主。你能保持警醒,且隨時準備好在生命末刻與耶穌相遇嗎?

每日聖言 2025.10.26

每日聖言  - 10 月 26 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農曆九月初六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8:9-14)
那時候,耶穌對那些自恃為義而鄙視別人的人,講了這個比喻:「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法利塞人獨自站著,這樣祈禱說:『天主,我感謝袮,因為我不像其他人一樣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出十分之一。』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抬頭看天都不敢,只是捶著胸,說:『天主呀,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吧!』我告訴你們,這個人下去回家,成為正義的了,而另一個卻沒有。因為凡自高的,必被貶抑;而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

反省
法利塞人在聖殿中的祈禱充滿了自我表現和判斷他人的言詞,而稅吏的祈禱卻只坦誠承認己罪,並無多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會羡慕並欣賞那些能說會道、風光體面的人,但今天耶穌的警告卻提醒我們,天主看人心,不看外表。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一個喜歡自我表現和判斷他人的人,往往是外強中乾之人,將目光投向身外之物,卻忽略了內在生命的成長和整合。這正是導致法利塞人和稅吏回家後結局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今中外的哲人們都非常推崇自我認識及自我反省的價值和意義。今天,我們有必要認真地問自己:我常常自省嗎?我認識自己有多少?

每日聖言 2025.10.25

每日聖言  - 10 月 25 日    星期六
農曆九月初五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2b

福音(路 13:1-9)
那時候,有人將比拉多把幾個加里肋亞人的血摻在他們祭品中的事告訴了耶穌。祂回答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患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史羅亞塔倒塌了,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所有耶路撒冷居民更有罪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祂講了這個比喻:「有人在自己的葡萄園裡種了一棵無花果樹,他不時來看,總是找不到果子,便對園丁說:『你看,我三年來在這無花果樹上找果子,卻總找不到。砍下它吧!何必留它白占土地呢?』但園丁回答說:『主人,再留它一年吧!我給它周圍松鬆土,施上肥,也許來年會結果子;否則,你就砍下它吧!』」

反省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一邏輯似乎合情合理。但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樣的「報」理解為天主在審判萬民時的論功行賞或按罪處罰。我們必須明白,每個人的行為本身就會給自己帶來相應的後果:生前如此、死後亦然。因為創造了現世和來世的天主,早就寫下了這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就像我們對於交通規則一樣,要麼遵守它而安全出行,要麼違背之而害人害己。正因如此,耶穌一方面提醒我們,不按某個人生前的遭遇來判斷他或她是否因罪而受到了天主的懲罰,另一方面也強調個人悔改的重要性。因為善惡終將有報,天主不會看哪個人的面子去做修改!

教宗稱新冊封的聖人展現捍衛信仰的勇氣

教宗良十四世接見參加封聖彌撒主日的教友。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表示,新近冊封的聖人的特質彰顯在其聖德蓬勃發展在那些為最弱小者服務的人身上,基督徒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信仰的真理。

他在接見前來羅馬參加 10 月 19 日七位新聖人封聖禮的不同國家的信眾時表示:「昨天獲冊封的男女聖人,是我們所有人希望的光輝標記,因為他們為了愛基督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教宗 10 月 20 日在保祿六世大廳對訪客們說:「我希望你們懷著感恩之心以及效法新聖人的熱切渴望回到你們祖國。」

在談到當中的一位聖人、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殉道的平信徒傳道員聖托羅特(Peter To Rot)時,教宗說,他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榜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甚至生命受到威脅時,仍然堅定不移地宣講福音的真理」。托羅特於 1945 年二戰期間國家被日本佔領時被捕,並在獄中被注射毒針處死。

教宗說:「雖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傳道員,但在佔領軍禁止他的牧靈工作時,仍冒著生命危險秘密地開展傳教工作,展現了非凡的勇氣。」這位聖人還「堅決捍衛婚姻的神聖性,甚至與一些支持一夫多妻制的權貴對抗」。

他指出:「願聖托羅特的榜樣激勵我們捍衛信仰的真理,即使犧牲個人,也要在考驗中始終依靠天主。」

談到 1915 年在土耳其被處決的亞美尼亞天主教馬爾丁總教區的聖馬洛揚(Ignatius Maloyan)總主教,教宗說祈求他的代禱能夠「重燃信徒的熱情,為所有人帶來和解與和平的果實」。

有關委內瑞拉的首兩位聖人:聖馬丁內斯(Maria Rendiles Martínez)和聖西斯內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教宗指他們「與我們非常相似,他們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於 1903 年在加拉加斯出生的聖倫迪萊斯是耶穌婢女會的創辦人,她於 1977 年去世。聖西斯內羅斯出生於 1864 年,後成為方濟會第三會會士。他是委內瑞拉一位醫生,被稱為「窮人的醫生」,他於 1919 年在前往救治病人的途中遭遇意外身亡。

教宗表示,信徒們應該以這兩位聖人為榜樣,以他們對天主的信賴為動力,天主「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中,並將他們從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轉變為一盞明燈,照亮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為他們帶來新的光芒」。

他指出,他們的愛德行為也應該成為一種鼓舞,因為愛德指向「生命的真諦,並要求我們透過服務來建構生命,無論是服務病人、窮人還是弱小者。」

教宗也特別提到了兩位傑出的修女:義大利維羅納慈悲修女會創始人聖波洛尼修女(Maria Troncatti, 1802-1855);母佑會聖特隆卡蒂修女(Maria Troncatti, 1883-1969),她於 1992 年被派往厄瓜多爾傳教,在 1969 年一次飛機失事中喪生。還有生於 1841 年的義大利律師聖隆戈。他曾是激進的反教會者,並參與了神秘學,但後來皈依並致力於慈善事業,更在龐貝建造了宗座玫瑰聖母朝聖地。他於 1926 年去世。

教宗說,聖波洛尼修女「見證了耶穌對病人和邊緣人的憐憫」,並鼓勵信徒「堅持不懈地為最脆弱的人服務:正是在那裡,生命的聖德才能蓬勃發展!」

談到聖隆戈,他「全心全意」地建議神父、修會成員、家庭和青年,向玫瑰聖母祈禱。 「透過瑪利亞的眼睛默觀基督的奧跡,我們就能吸收福音,並學會日復一日地將其付諸實踐。」

每日聖言 2025.10.24

每日聖言  - 10 月 24 日    星期五
聖安多尼.柯樂仁主教(1870年)
農曆九月初四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2b

福音(路 12:54-59)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你們一看見西方天空烏雲密佈,就說:『暴雨來了!』果然如此。刮起南風,就說:『酷熱來了!』果然如此。假善人啊!你們能識別天地的氣象,怎麼不懂如何識別當前的世代呢?你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判斷什麼是正義的事?當你和控告你的人去見官長,還在路上時,應設法與他和解,免得他拉你到判官面前,判官將你交給差役,差役把你關在牢裡。我告訴你,直到你還清最後一文錢,你決不能從那裡出來!」

反省
讀經一中保祿宗徒所感歎的「有心行善行不了,無意作惡卻作了」的窘境,相信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親身經歷。然而,保祿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隨波逐流,而是借著主耶穌基督,獲得了戰勝罪惡的力量。上世紀30年代,美國社會興起了幫助酗酒者戒酒的Alcoholics Anonymous (AA)運動。該運動通過十二個步驟説明酗酒者擺脫酒精的束縛。其前三個步驟為:一、承認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二、相信有一個更強大的力量可以幫助他們,三、決定將自己的意志和生活交托給他們所理解的神。如今,AA運動的成功經驗和理念也被用來幫助其他形式的癮君子,包括今日福音被耶穌稱之為「假善人」的人,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受癮所困。讓我們為自己和周圍被各種癮疾所束縛的人祈禱,求主恩賜他們這樣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