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9.29

每日聖言  - 9 月 29 日    星期一
諸聖天使
農曆八月初八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xZK

福音(若 1:47-51)
那時候,耶穌看見納塔乃耳向自己走來,就談論他說:“這是個真正的以色列人,心裡沒有詭詐。”納塔乃耳問耶穌:“袮是從哪裡認識我的?”耶穌回答說:“斐理伯找你以前,你還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你了。”納塔乃耳立刻高聲回答:“老師!袮是天主的兒子,袮是以色列的君王。”耶穌對他說:“因為我告訴你,我看見你在無花果樹下,你就信了嗎?你將看見比這更偉大的事!”耶穌又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將看見天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下往來。”

反省
我們來默觀天主與尋求祂的人的美麗相遇。納塔乃耳在無花果樹下時,耶穌看見了他。在猶太傳統中,無花果樹下,指學習、反省和得啟示的地方。當納塔乃耳想到天主時,他得蒙啟示,明認耶穌是“天主的兒子和以色列的君王”。作為回報,天主賜給他最好的禮物,即祂的友誼與平安。納塔乃耳得啟示的高峰是耶穌像梯子一樣連接了天與地。耶穌邀請我們每個人都有份於這個美麗的經驗,並找到生命的意義。在一個做什麼都要尋求意義的世界裡,你願意作為一個探索者,坐在無花果樹下享受這天賜神緣嗎?

每日聖言 2025.09.28

每日聖言  - 9 月 28 日    星期日
聖文策老殉道(935年)
農曆八月初七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xZK

福音(路 16:19-31)
那時候,耶穌對法利塞人說:「有個富翁,身穿紫紅袍和細麻紗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在他的大門外,卻躺著一個窮人,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指望以富翁飯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常來舔他的膿瘡。後來這窮人死了,被眾天使接去,送到亞巴郎的懷抱。那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裡,受著折磨,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和倚在他懷中的拉匝祿。於是他大叫:『我的父親亞巴郎呀!可憐我吧!派拉匝祿用手指尖沾點水,涼一涼我的舌頭吧!因為我在這火焰裡實在太痛苦了。』亞巴郎回答說:『孩子呀,你可記得你一生怎樣享福,拉匝祿怎樣受苦。如今他在這裡得享安慰,而你要受苦了。更何況我們與你們之間還有深淵阻隔,人想從這裡到你們那邊是不可能的,從那邊到我們這裡也是不可能的。』那富翁又說:『父親呀!那麼,求你派拉匝祿到我父親的家,因為我還有五個兄弟,去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這地方受苦!』亞巴郎說:『他們已有梅瑟和先知,聽從他們便夠了!』但那富翁說:『不!父親亞巴郎呀,假如有人從死者中復活,回去找他們,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回答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和先知們,即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他們也不會信服。』」

反省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都在警告那些為富不仁的人,倘若繼續我行我素,毫不顧及他人的痛苦和需要,天主的義怒終將臨於他們身上,不但他們曾經富足的生活會一去不復返,連自由都會失去。這倒不是說,天主會用生前的災難和死後的地獄來懲罰他們,而是說他們的行為本身在將其導入一條不歸路。回顧中外歷史,放眼人類社會,不論是天主借亞毛斯先知的口所說的預言,還是耶穌所講的比喻,對於這一點都不斷地且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眼前。面對今日世界越來越大的貧富兩極分化,以及由此而導致的暴力、戰爭和社會動盪,「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這句話的意義更顯得越來越明晰、真實和緊迫。

每日聖言 2025.09.27

每日聖言  - 9 月 27 日    星期六
聖味增爵司鐸(1660年)
農曆八月初六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v4ccZRmlY8

福音(路 9:43b-45)
那時候,當眾人還在驚歎耶穌所做的事時,祂對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要聽好並記著這話:人子將被交在人的手裡。」他們聽不明白,這話的意思是隱藏的,他們不能理解,但又不敢問祂。

反省
耶穌剛剛從一個青年人的身上驅逐出了兇惡的魔鬼,令眾人驚歎不已。也許追隨祂的門徒們此時正在尋思,如何靠耶穌的名氣和能力來擴大影響力,但卻再次聽到了祂關於自己將要受苦而死的預言,難怪他們一時無法理解。通讀整個福音記載,我們不難發現,耶穌預言祂的苦難與死亡不止一次。這告訴我們,不論是治病救人,還是驅逐魔鬼,也不論是平息風浪,還是彰顯聖容,耶穌都不會因人們對祂的驚歎和崇拜而沾沾自喜、樂不思蜀,而是謙遜地隱藏自己,只將目光集中在祂救世愛人的神聖使命上。在牧靈福傳中,我們也可能會受到他人的敬仰和愛戴。對此,我們理當予以合理的感激和回應,但更應該提醒自己,還有更多的人需要我們的説明和照顧;只有追隨主所走過的道路,才是我們的選擇。

教宗:成為世界領袖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教宗良十四世。(資料圖片)

據一天主教網站刊登的採訪摘錄稱,教宗良十四世表示,成為教宗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學習過程。自今年五月當選教宗以來,他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成為一個世界領袖。

新聞網站《Crux》於 9 月 14 日教宗 70 歲生日當天發表了一系列教宗訪談摘錄,並於 9 月 18 日透過秘魯企鵝出版社出版了《教宗良十四世:世界公民,21 世紀的傳教士》的西班牙文版本。

該書的英文和葡萄牙文版本預計將於 2026 年初出版。

書本收錄該新聞網站於 7 月對教宗進行的兩次單獨採訪,摘錄涵蓋了教宗最喜歡的體育隊伍、他作為教宗的角色、烏克蘭戰爭、教會的共議同行 (同道偕行) 以及世界日益兩極分化等主題。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自己作為教宗的角色時,教宗說:「我還有很長的學習之路要走。」 然而,他也提到牧靈工作並不困難。

他指出,擔任教宗就像「被扔進了世界領導人的層面」。 「這是非常公開的;人們都知道我與世界各國元首的通話和會晤,特別是在教會的聲音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

他向訪問他的《Crux》知資深記者艾倫(Elise Allen)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兩極分化』似乎已經成為現今流行語的時代,但它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或者說,即使對一些人有好處,也只有極少數人,而其他人都在受苦」。

教宗表示,人們需要反思並探討導致分裂和兩極化的原因。

他說 ,「我不會假裝自己無所不知。」但「或許在某些地方,對人類生命意義的更高層次的喪失」才是問題的根源,因為如果人們失去了對人類生命、家庭和社會價值的理解,那麼「還有什麼是重要的呢?」

他指出,共議同行可以成為「應對現今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的一種方式」,從而成為消除兩極分化的一種良藥。

他強調,共議同行是教宗方濟各任期內的標誌性特徵,它始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並「至少在拉丁美洲」發展起來。這位出生於美國的教宗在那裡服務了 20 多年。

他表示,共議同行的理念「不是試圖將教會轉變為某種民主政府,如果我們看看現今世上的許多國家,就會發現民主並不一定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完美方案」。

他說:「但要尊重和理解教會生活的本質,並表示『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我認為這為教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也給予教會一個與世界其他地方接觸的機會。」

當被問及梵蒂岡是否有可能在烏克蘭目前的衝突中扮演調解人角色時,教宗說他會把羅馬教廷作為和平倡導者的角色與調解人的角色區分開來。

他會將梵蒂岡作為和平倡導者而非調解人的角色。

他表示:「我要發出我的聲音,代表基督徒和善良的人的聲音,指出和平是唯一的答案。」他會提倡「主要透過對話」來建立和平。

他說,他很高興成為首位來自美國的教宗,也是第二位在拉丁美洲服務數十年的教宗。

他指出:「明顯我是一個美國人,我非常覺得自己是美國人,但我也非常愛秘魯,秘魯的人民,這是我的一部分。」

他表示:「我的司鐸生涯有一半時間是在秘魯度過的,所以拉丁美洲的視角對我來說非常寶貴。」

談到體育運動,那他會支持美國還是秘魯?他說: 「可能是秘魯」,因為他和那裡有聯繫。

說到棒球,他說:「作為普雷沃斯特我是白襪隊的球迷,但作為教宗,我是所有球隊的球迷。」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廿六主日(丙年)2025.09.28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富有者、小康者,實際上通常不知道什麼是窮人。這就是我們能原諒他們的原因,因為,只有認知才能發衍愛,只有愛才能發衍服務。因此,如果他們沒有被窮人所觸動,那是因為他們不認識窮人。

每日聖言 2025.09.26

每日聖言  - 9 月 26 日    星期五
聖葛斯默及聖達彌盎殉道(303年)
農曆八月初五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v4ccZRmlY8

福音(路 9:18-22)
有一天,耶穌獨自祈禱,門徒們伴隨在旁,祂問他們說:「人們說我是誰?」他們回答:「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人說是一位古時的先知復活了。」祂又問他們:「那麼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天主的受傅者。」然而耶穌嚴肅地命令他們,不可把這事告訴人。耶穌說:「人子必須受很多苦,被眾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甚至被處死,但在第三日必要復活。」

反省
耶穌先問門徒們別的人如何看祂,隨後又追問門徒們如何看祂。耶穌這樣做,絕非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而是希望自己的門徒在追隨祂的過程中有一個崇高、明確的目的,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擾和誤導。用當代靈修學的話講,耶穌是在陶成祂的門徒們。毋庸置疑,這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漫長的培育和引導。曾公開承認耶穌為默西亞的伯多祿,後來還是不斷地誤解祂,甚至不敢在人前承認祂,就說明了這一點。身為基督徒,我們不但需要接受信仰和靈修方面的陶成,也需要通過身體力行來成為其他人的陶成者。求天主賜給我們相應的恩寵和智慧,來繼續耶穌基督的陶成工作。

台灣教會冀能更好地照顧移民工人

台灣天主教會主辦的首屆台灣移工移民大會彌撒。 (圖片:台灣新竹教區)

約有八千人,主要是移民和流動人口,參加了台灣天主教會主辦的首屆台灣移工移民大會,目的是為制定一個具體關懷移民的牧民計劃。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報道, 9 月 21 日在新竹教區桃園體育館舉行的聚會也是為表達教會對移工的感激之情,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貢獻促進了台灣社會的發展。

這次活動有約 400 多名神職人員參加,包括總主教、主教、修會成員以及梵蒂岡福音傳播部的一個代表團。參與的移民工人主要來自菲律賓、越南、泰國和印尼。

教廷福傳部負責初傳及新地方教會部的副部長巴拉加波(Erwin Balagapo)蒙席參與了此次活動並與參加者交談。

活動中,他宣讀了福傳部代理部長菲律賓籍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的致詞。塔格萊樞機表示,關懷移民是「一項神聖的任務,一個帶來祝福的使命」。

他指出,移民「永遠不應被視為一個問題,而應被視為具有基督生活面貌的人」,並重申教會對移民始終如一的關懷。

他也稱基督徒移民是「真正的福音傳道者」。

除了講座之外,移民們還分享了他們的生活見證、成功和挑戰,並參加了禮儀和聚餐。

在講道中,巴拉加波蒙席表示,教會對移民感到「深切的喜悅」。

他表示:「教會看著你們,不只是看到了工人,也看到了傳教士……你們提醒我們,教會本身就是一個朝聖者和移民群體,追隨基督,祂自己也是一個移民,曾與瑪利亞和約瑟一起在移居埃及。」

因此,他說,對移民的牧養「並非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慈善事業;它屬於福音的核心。歡迎移民就是歡迎基督;捍衛工人的尊嚴就是捍衛上主。」

文藻外大結盟巴拉圭天主教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

文藻外大莊慧玲校長(左)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Cristino Bohnert Bauer校長(右)完成合約簽署。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校長Cristino Bohnert Bauer及秘書長Sergio Ayala Viveros近日造訪文藻外語大學,由校長莊慧玲親自接待。兩校自2015年締結姊妹校,此次再度完成合作續約及學生交換合約,為深化雙方學術合作奠定新的基礎。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團隊此行由教育部國際司教育秘書陳鈺林陪同,受到文藻外大主管熱情迎接。當日由校長莊慧玲、副校長林耀堂、歐亞學院院長林震宇、國際長翁一珍及西班牙語文系主任孫素靜等人出席接待,場面溫馨熱絡。

簽約儀式中,莊慧玲校長特別致贈象徵文藻精神的「正氣樓」畫作,以及搭配印有「再一次美好」字樣的台灣鳳梨酥與有機紅茶,而Cristino校長則回贈該校校徽胸針,雙方互動溫馨。首次來台的Cristino校長盛讚文藻校園優美、文化氛圍濃厚,並表示雖然搭機轉機近40小時才抵達台灣,但此行收穫豐碩,期待未來兩校能有更多交流。

當日巴拉圭天主教大學團隊也參觀文藻地標正氣樓、詠穌堂等地,並在安琪小站巧遇外國學生及高齡90多歲正在值班的英籍麥蕾修女,雙方進行交流,對於文藻校園留下深刻印象。

巴拉圭天主教大學(Universidad Católica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創立於1960年,是該國最重要的私立大學之一,設有人文、法學、經濟、醫學、教育及工程等學院,長期致力於全人教育與社會服務。

此次文藻外大與巴拉圭天主教大學締約,不僅是兩校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機,更象徵台灣與巴拉圭高等教育交流邁入新里程碑。未來,文藻外大將持續秉持「將世界帶進文藻」的願景,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版圖,為學生打造更廣闊、多元的學習舞台。

泥漿灌滿天主堂! 花蓮教區主教公開信求援捐款資訊

花蓮教區主教透過臉書粉專發出緊急公告,希望外界協助災民重建工作。(圖擷取自Facebook帳號「天主教真理電台」)

強颱「樺加沙」重創花蓮,導致堰塞湖溢流,無情洪水摧毀光復鄉大馬(馬太鞍)天主堂及部落住宅。天主教會花蓮教區主教黃兆明昨天(24日)透過臉書粉絲專頁「天主教真理電台」發出緊急公告,期盼外界伸出援手並協助災民重建工作。

貼文照片可見,豪大雨勢夾帶的巨量泥漿灌進天主堂,堂內門窗被沖破,長椅被洪水拆散,櫃子等設備淹浸在半個人高的泥濘中,災損嚴重,慘不忍睹。

黃兆明表示,許多家庭陷入困境,急需社會各界協助。他提出3項扶助方式:1.祈禱支持,為受災家庭、救援人員及災後重建祈禱,祈求平安與堅強。2.愛心捐款,支持災區急需的救助與重建工作。3.物資援助,部落目前急需乾糧、飲用水、寢具、衣物及清潔用品。

黃兆明也在貼文中提供物質捐贈處及捐款資訊,呼籲「願我們在基督的愛內,同心同行,伸出援手,共度難關。」

物質捐贈處:光復太巴塱富田天主堂(主任神父:張進光神父 電話:0905-356177)

捐款資訊:

郵政劃撥:06619037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會花蓮教區

※劃撥單「備註」欄請註明:「為大馬天主堂洪災修復捐款」

※如需開立可抵稅之教區收據,請一併說明

※無法使用劃撥可私訊我們。

聯絡窗口:花蓮教區秘書處03-8227670 分機 203、202

每日聖言 2025.09.25

每日聖言  - 9 月 25 日    星期四
農曆八月初四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v4ccZRmlY8

福音(路 9:7-9)
那時候,黑落德王聽說了耶穌的事,非常困惑,因為有人說是若翰死而復生了,有人說是厄里亞顯現,還有人說是從前的一位先知復活了。黑落德說:「若翰的頭我已斬了!那麼,這人是誰呢?我竟聽到這些奇事!」他便想看看耶穌。

反省
黑落德(安提帕)不但知道若翰是一個正義聖潔的人,也樂意聽他講道(谷6:20),而且也一直想見到耶穌。他的這一願望在耶穌受難前終於實現了(路23:8)。但可惜的是,他的這一切僅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而非尋求福音的真理和天國的智慧。最終,他也只能停留在「聽是聽但聽不懂,看是看但不明白」的狀態。相反,對那些懷著誠樸的心尋求天主的人,耶穌的許諾卻是「找就一定找到,敲門就給他們開門」。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包括今天的你和我,都在尋找各自生命的意義和歸宿,但每個人最後獲得的結果卻不盡相同,而這也與每個人的動機和出發點有直接的關係。求天主讓我們不要成為黑落德這樣的獵奇者,而成為尼苛德摩那樣對真理認真嚴謹的求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