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15歲離世的「上帝網紅」,梵蒂岡將於今年9月封聖

教宗良十四世週五宣布,將於9月7日為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舉行封聖儀式,這位2006年因白血病去世的15歲義大利少年,將成為天主教會史上第一位千禧世代聖人。

「上帝的網紅」阿庫蒂斯

根據《路透社》報導,阿庫蒂斯原定於今年4月27日封聖,但因教宗方濟各去世而延期。這場備受矚目的封聖儀式預計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將吸引數萬名信徒前往羅馬,特別是年輕的天主教徒。

原本,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4年11月20日的週三公開接見中,宣布這兩位真福者的封聖計畫,當時引起聖伯多祿廣場群眾熱烈掌聲。卡洛原本的封聖日期4月27日正好配合復活節第二主日的「青少年禧年」活動,而在4月21日教宗方濟各去世當天,梵蒂岡隨即宣布延期封聖儀式。

卡洛·阿庫蒂斯生於英國倫敦,在義大利長大,被人們稱為「上帝的網紅」。《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這位電腦高手在短暫的15年生命中,展現了非凡的靈性深度和典型的青少年特質,他學會了多種程式語言,建立網站來傳播信仰,同時每天上教堂、建立專門列出聖體奇蹟的網站,並進行無數善行。

天主教會認定他完成了兩個奇蹟:治癒一名4歲巴西男孩的嚴重胰臟畸形,以及拯救一名21歲哥斯大黎加女大學生,她在佛羅倫斯騎腳踏車時摔倒造成嚴重頭部外傷。根據教廷說法,這兩個家庭的父母都曾向阿庫蒂斯祈禱求助。

阿庫蒂斯的母親向路透社表示:「卡洛是個像其他人一樣的普通孩子,他會玩耍、交朋友、上學。但他的非凡之處在於,他為耶穌打開心門,將耶穌放在生命的首位。」

《紐約時報》分析,卡洛從死亡到封聖僅花費19年,相較於過去平均需要262年的時間,速度極為快速。而自2020年宣福以來,他位於阿西西(Assisi)的墓地已吸引大批朝聖者,許多是青少年,全世界也有教堂和學校以他命名。

傳道員與「窮人醫生」

根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在當地時間13日上午主持任內首次樞機會議時,正式批准了8位人士的封聖事宜。

除了阿庫蒂斯外,皮耶·喬治·弗拉薩蒂(Pier Giorgio Frassati)也將於今年9月封聖。弗拉薩蒂是一位來自20世紀初期的年輕義大利人,以幫助有需要的人而聞名,24歲時因小兒麻痺症去世。

另外,還有7位人士將於10月封聖,包括在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中殉道的亞美尼亞天主教大主教依納爵·馬洛揚(Ignatius Maloyan),以及將成為巴布亞紐幾內亞首位聖人的平信徒傳道員彼得·托羅特(Peter To Rot),他於1945年因堅持傳教工作而遭日軍處死。

其他受封者,還包括三位女修會創辦人,以及兩位平信徒,分別是龐貝聖母朝聖地創辦人巴爾托洛·隆戈(Bartolo Longo),和被稱為「窮人醫生」的委內瑞拉醫師西斯內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

以色列伊朗持續交火 教宗籲雙方展現理性進行對話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圖/歐新社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告訴信眾,他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伊朗與以色列的情勢已嚴重惡化,在此脆弱的時刻,我想再次強烈呼籲要有責任感和理性」。

教宗指出:「要建立一個不受核威脅的更安全世界,這個承諾須透過互相尊重的會晤和真誠的對話才能實現,以建立以公義、博愛及共善為基礎的長久和平。」

良十四世強調:「任何人都不應該威脅到他人生存。所有國家都有責任支持和平理念、開啟和解之路,以及推動能保障所有人安全與尊嚴的解決方案。」

這是他就任教宗5週以來,所提出最強烈的和平訴求之一。

以色列昨天清晨鎖定伊朗軍事指揮官、軍事目標及核設施發動大規模攻擊,並表示這是「先發制人」的襲擊,以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伊朗發射飛彈報復以色列。兩軍今天持續交火。

教宗良十四世聞「TAIWAN」超驚喜 接見台灣新婚夫婦露燦笑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圖/翻攝自臉書/Taiwan in Holy See 駐教廷大使館)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他聽見TAIWAN的瞬間,眼睛驚喜瞠大、露出燦爛笑容。教宗讚許台灣主教團與台灣教會在福傳工作上的努力,更允諾為台灣特別祈禱「不要戰爭!」

台灣駐教廷大使館表示,在歐洲大太陽下曬了5.5個小時終於見到教宗的,是上個月剛結婚的吳君健和陳思穎。帶著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的任務,與花蓮教區聖瑪爾大女修會會長陳麗卿修女,一同出席1日至5日GLOBAL 2033在羅馬舉辦的國際領袖峰會與女性影響力峰會。

吳君健和陳思穎會後停留在羅馬朝聖數日,喜逢教宗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日,更幸運獲得與教宗近距離見面與談話的機會。駐教廷大使館指出,GLOBAL 2033是全球性的福傳運動,由天主教會發起、其他基督宗教的弟兄姊妹們響應,共同為耶穌基督受難、復活與升天,也是基督建立的教會誕生的兩千週年,準備一份給耶穌的大禮: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

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思穎分享,台灣教會近年來與國際福傳組織積極交流,更連續兩年派代表參與GLOBAL 2033峰會,讓台灣教會與普世教會的福傳活動有更多友誼的交流與資源的分享。

今年有超過70個國家與會,171位代表全都認識台灣,主辦方更在峰會結束前的祈禱時刻特別邀請眾人為台灣祈求天主的護佑。來自五大洲、膚色語言各異的教會弟兄姊妹圍繞著台灣代表們,在祈禱尾聲不斷吶喊「TAIWAN WILL BE SAFE!」令在場者無不動容,更感受到台灣在世界中所獲得的友誼是如此豐盛珍貴。

目前在輔大攻讀哲學博士的吳君健則分享,每週三教宗的教理講授日都是開放的,只要在梵蒂岡官網上登記索取票券即可參與。在天主教會內舉行婚姻聖事2個月內的新婚夫婦,更可以請所屬堂區開立婚配聖事證明,穿著正式婚紗禮服,#在申請票券時註明新婚,即可在入場時獲得特殊座位,教宗會特別歡迎並祝福新婚夫婦。吳君健建議天主教友,結婚可以選擇羅馬為蜜月首選,獲得教宗的親自祝福。

教宗良十四世主日彌撒批民族主義政治運動 祈求驅除仇恨

教宗良十四世(右)於2025年6月8日在梵蒂岡城聖伯多祿廣場上向信徒致意,並在五旬節莊嚴彌撒上向信徒致意,紀念教會運動、協會和新團體的禧年。歐新社

首位來自美國的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批評民族主義政治運動,並用「不幸」加以形容,但他並未點名特定國家或領導人。

路透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一場聚集數以萬計教徒的彌撒期間,祈求天主「打開邊界、拆除高牆(並)驅散仇恨」。

教宗說道:「偏見、把我們與鄰人分隔開來的『安全區』、排他性思維,這些都沒有容身之地,不幸的是,我們現在看到它們也出現在政治民族主義中。」

本名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的良十四世5月8日當選教宗,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領導擁有14億信徒的天主教會。

在擔任教宗前,普瑞弗斯特不吝批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幾年曾於社群媒體X平台分享多篇不認同川普及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的貼文。

瞻禮日首談梵中關係 教宗:祈求大陸教徒與教廷融合

外界關注教宗良十四世對中國教會的態度。(Getty Images圖片)

天主教宗良十四世廿五日首度談論梵蒂岡與中國大陸關係時表示,祈求大陸天主教徒能與教廷融合起來。他廿四日說,羅馬天主教會已舉辦特別的「瞻禮日」,為在大陸的教會祈禱。梵中關係是這位新教宗面臨的最棘手外交事務之一。

前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位時推動瞻禮日,並努力想團結估計總數達一千二百萬的大陸天主教徒。大陸天主教官方教會由國家控制,不承認教宗權威,另有地下教會,數十年來雖遭打壓,仍忠於羅馬。

良十四世說,每當瞻禮日,在大陸、全世界的教會、聖壇都辦祈禱,聲音上達上帝,象徵著與大陸天主教徒團結起來,關愛大陸教眾,還有他們與普世教會的融合。良十四世祈福時為大陸及其他各地天主教徒祈禱,祝大家能取得神恩,成為堅強、歡欣的福音見證人,即便身處試煉,也能始終推動和平和諧。

前教宗方濟各進一步推動本篤十六世的心血,雖受到爭議,依然在二○一八年批准主教任命協議。協議細節從未公布,但賦予大陸官方控制的教會對教會高層人事任命有話語權,不過方濟各堅稱,自己對最終選任的人仍擁有否決權。

良十四世必須決定是否續簽該協議。北京做過一些單方面人事任命,不待教宗同意,顯然違反協議。在祕密會議選出良十四教宗前,陸方教會動手,初步選任兩位主教,搶在官方授任前一步,此事出現僵局。

信仰通訊社報導,良十四世對香港周守仁樞機主教表示,自己曾數次拜訪大陸,終於了解中國文化及實情。周希望良十四世遵循方濟各給大陸教會的指引。

教宗良十四世籲信徒祈禱 願中國教徒與教廷保持共融

良十四世成為首名美籍教宗。路透社

教宗良十四世25日呼籲信眾為中國天主教徒祈禱。他在周日的講話中表示,已故教宗方濟各設立特別節日為中國教會祈禱,希望中國及其他地方的天主教徒獲得恩寵,即使在考驗中亦能成為堅強及喜樂的福音見證人,促進和平與和諧。

前教宗方濟各在任時,積極改善中梵關係,2018年同北京達成中國內地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外界一直高度關注,良十四世對中國教會的態度是否遵循方濟各的路綫。

梵蒂岡信仰通訊社早前報道,良十四世日前向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表示,他曾多次訪問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及現實。周守仁希望良十四世遵循方濟各對中國教會的指導,並向教宗贈送一尊小型佘山聖母像。

教宗良十四世為烏克蘭祈禱和平 接見澤倫斯基夫婦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夫婦(左)18日在梵蒂岡會晤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右)。 歐新社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今天以天主教領袖身分私下接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夫婦,他稍早祈禱時強調,希望「飽受苦難的烏克蘭」取得和平。

法新社報導,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天上午出席首位美國籍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XIV)的就職彌撒,並在現場與美國副總統范斯(JDVance)握手致意。

良十四世於就職彌撒後的祈禱中說道:「飽受苦難的烏克蘭正等待談判磋商,以最終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

隨後,澤倫斯基排隊與良十四世握手,並偕同妻子歐倫娜.澤倫斯基(Olena Zelenska)一起獲得新任教宗私下接見。

根據教廷公布的影片,聲音柔和的良十四世告訴澤倫斯基「很高興再見到你」。

良十四世就職盼成和平象徵 25萬人朝聖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彌撒,正式就職。各國元首、皇室成員和信徒出席了儀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新任天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18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主持自己的教宗就職儀式,他在儀式上接下教宗的象徵,羊毛披帶和漁人權戒,正式開啟任期。良十四世在講道中,宣示要致力於團結,使天主教會成為世界和平的象徵,他也希望透過談判為烏克蘭帶來公平和持久的和平,也為加薩人民祈禱。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首次搭座車向信眾致意 就職彌撒25萬人到場朝聖

教宗就職儀式將在梵蒂岡時間上午10時(台灣時間16時)開始,進行兩個小時,主持彌撒、樞機主教授予良十四世漁人權戒、羊毛披帶等,結束後教宗接見各國政要和宗教代表團。已故前教宗方濟各的葬禮有25萬人前來參與,梵蒂岡預估,良十四世的就職彌撒也會吸引約25萬人前來朝聖。

據《美聯社》報導,良十四世上午首次搭乘「教宗座車」(popemobile)抵達聖伯多祿廣場,揮手向數千名信眾致意,現場則高呼「Viva il Papa!(教宗長存)」,也有不少人揮舞著祕魯和美國國旗。▲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儀式開始前經過聖伯祿多廣場,與信眾揮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儀式開始前經過聖伯祿多廣場,與信眾揮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親自主持彌撒 接下漁人權戒重擔

在廣場舉行公眾巡遊後,良十四世進入大教堂開始舉行莊嚴的就職儀式,一系列的儀式強調他領導天主教會所承擔的服務職責。首先教宗會在教堂主祭壇下的聖彼得墓前祈禱,接著到廣場主持彌撒。

良十四世也從樞機主教手中收到教宗的兩個象徵,羊毛披帶(Pallium)和漁人權戒(Fisherman’s ring)。披帶象徵著牧人帶領羊群,就像教宗帶領信徒,而漁人權戒也會成為教宗的官方印章,象徵著耶穌乎彼得撒下漁網的情景。▲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樞機主教為他披上象徵教宗的羊毛披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樞機主教為他披上象徵教宗的羊毛披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樞機主教為他戴上「漁人權戒」。(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樞機主教為他戴上「漁人權戒」。(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彌撒中另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時刻,是對良教宗的代表性表達服從,樞機主教、主教、神父、修女等神職人員,以及已婚夫婦、年輕人的代表將參加儀式。▲教宗良十四世18日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彌撒,正式就職。各國元首、皇室成員和信徒出席了儀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彌撒,正式就職。各國元首、皇室成員和信徒出席了儀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承諾促進天主教會團結 要成為世界和平象徵

良十四世在講道中表示,他希望透過教宗職位的兩個維度「愛與團結」,為信徒服務,以便教會成為世界和平的力量。「我希望我們最大的願望是建立一個團結的教會,作為團結和共融的標誌,使之成為和解世界的酵母。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仍目睹太多分裂,太多因仇恨、暴力、偏見、對差異的恐懼,以及一種剝削地球資源、排擠最貧困者的經濟模式所造成的創傷。」

良十四世也說,「讓我們一同建設一個奠基於天主之愛的教會——一個團結的標誌,一個福傳的教會——張開雙臂擁抱世界,宣講天主聖言,願意讓自身被歷史所觸動,並成為人類和諧的酵母。」他也提及前教宗方濟各任內的一些主題。

在彌撒結束後,良十四表達烏克蘭和平談判能夠實現「公義且持久的和平」的希望,並為加薩人民——包括兒童、家庭與長者——祈禱,指出他們「被迫陷於飢餓」。

多國政要到場 澤倫斯基、范斯出席

全球150多國都派出代表出席典禮,有20多位國家元首親自出席。由於良十四世具有雙重國籍,因此美國、秘魯的座位將會被安排在前排,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出席,秘魯總統迪娜·博盧阿爾特(Dina Boluarte)親自到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以色列總統伊薩克·赫佐格(Isaac Herzog)、義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 (Sergio Mattarella)、義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 (Giorgia Meloni) 等政要也都出席,台灣則由前副總統陳建仁代表出席。▲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美國副總統范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出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美國副總統范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出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梵蒂岡預估有25萬人到場。(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教宗良十四世18日舉行就職彌撒,梵蒂岡預估有25萬人到場。(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新教宗良十四世今舉行就職彌撒 范斯、澤倫斯基將出席

義大利羅馬許多朝聖者17日步行前往梵蒂岡聖彼得廣場,準備迎接教宗良十四世的就職彌撒。(路透社/達志影像)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18日)正式接任全球天主教會領袖的職位,並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舉行彌撒,屆時預計將吸引數萬名信徒參加,其中包括數十位世界領導人和歐洲王室成員。

群眾將擠滿聖伯多祿廣場和羅馬周邊街道,參加當地時間上午10點(台灣時間下午4點)展開的正式慶祝活動。這位首位美國籍教宗將首次乘坐白色教宗專車。

69歲的良十四世出生於芝加哥,曾在秘魯擔任傳教士多年,並且擁有秘魯國籍,這代表著他也是首位來自這個南美國家的教宗。

良十四世的本名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他在世界舞台上相對默默無聞,兩年前才成為樞機主教,並在只進行了大約24小時的樞機主教會議後,於5月8日當選教宗。

良十四世接替了來自阿根廷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方濟各在4月21日逝世,他領導教會度過了動蕩的12年,在這段期間,他與傳統主義者鬥爭,並為窮人和邊緣族群爭取權益。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是一名天主教徒,他曾與方濟各在川普政府的強硬移民政策上發生衝突。范斯將率領美國代表團,以及同樣是天主教徒的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一同出席教宗就職典禮。

一位高階助理表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也將出席,並且樂於與其他領導人會面,就像在方濟各的葬禮期間,他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進行面對面會談一樣。

澤倫斯基最後一次與范斯會面是在今年2月,當時兩人在全球媒體面前發生了激烈衝突。

預計出席梵蒂岡就職典禮的還有秘魯、以色列和奈及利亞總統,義大利、加拿大、澳洲和德國總理,以及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

許多歐洲王室成員也將坐在主祭壇附近的貴賓席上,包括西班牙國王菲利佩六世(King Felipe VI)和王后雷蒂西亞(Queen Letizia)。

關注和平

自從當選教宗以來,良十四世在各種講道和發言中多次讚揚方濟各,但並未透露他是否會繼續已故教宗的願景,也就是向現代世界開放教會。

良十四世今天的講道,可能會表明他在擔任教宗期間的一些優先事項,他在過去10天已經明確表示將盡可能推動和平。

當選教宗當晚,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向信徒發表的第一句話就是「願你們平安」(Peace be with you all),這與天主教徒在慶祝活動中使用的話語相呼應。

良十四世在5月14日向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官員發表談話,其中許多官員駐點在烏克蘭和中東等全球熱點地區,新教宗承諾將盡一切努力實現和平。

良十四世也提議梵蒂岡擔任全球衝突的調解人,並表示戰爭「從來都不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的彌撒將以多種語言進行祈禱,以體現擁有14億信徒的教會的全球影響力,其中包括拉丁語、義大利語、希臘語、葡萄牙語、法語、阿拉伯語、波蘭語和中文。

作為儀式的一部分,良十四世也將正式接受兩件物品,以表示他接任教宗職位:一條代表他牧羊人角色的羊毛披肩,以及一顆被稱為「漁夫戒指」的特殊戒指。

這個金印戒指是為每位新教宗專門鑄造的,教宗可以用它來密封文件。戒指的圖案是聖伯多祿手持天堂鑰匙,戒指將在教宗死後將被毀壞,標誌著他的教宗生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