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會紀念殉道者列品一百週年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在 7 月 5 日的念殉道者列品百年紀念彌撒上,高舉《己亥和丙午迫害紀錄》。 (圖片:首爾總教區)

韓國教會領袖在啟動首批殉道者列品一百週年紀念活動的同時,呼籲信徒反思他們這寶貴的精神遺產。

南韓首爾總教區在 7 月 7 日發布的聲明中表示,鄭淳澤總主教於 7 月 5 日在西小門朝聖地歷史博物館舉行的彌撒中作出此呼籲。

在提及首批韓國殉道者時,他說:「即使在迫害的考驗中,他們也從未放棄對主的信仰。」

他強調:「他們的堅忍加深了他們的信德,最終結出了戰勝死亡的真正希望的果實。」

在被稱為「韓國教會殉道者最偉大之地」的西小門,有千多名天主教徒參加彌撒。在 79 名殉道者中,有 41 人在此被處決。

1925 年 7 月 5 日,教宗庇護十一世在梵蒂岡為這 79 名殉道者舉行宣福禮。他們在 1839 年的「己亥迫害」和 1846 年的「丙午迫害」期間,因遭受對信仰的仇恨而被殺害。

首爾總教區表示,百年紀念「對韓國天主教會意義深遠」。

在「己亥」和「丙午」迫害後,時任韓國宗座代牧費雷奧爾(Jean-Joseph-Jean-Baptiste ferrsamol)主教於 1846 年編纂了擴充版的《己亥紀事》。

這份文件由崔良業(Thomas Choi Yangeop)神父翻譯成拉丁文,為羅馬教廷於 1925 年宣布殉道者列真福品奠定了基礎。

除了這 79 位殉道者外,另有 24 位殉道者亦於 1968 年獲教宗保祿六世列真福品。直至 1984 年 5 月 6 日,所有的 103 位殉道者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起冊封為聖人。這 103 位殉道者被統稱為「韓國殉道者」。

據首爾總教區網站介紹,西小門是朝鮮王朝時期的官方刑場。

從辛酉(1801年)到丙午(1866年)的迫害期間,在西小門被處死的天主教徒不計其數。

朝鮮王朝對基督徒的迫害始於 1791 年,當時信奉佛教的統治者認為基督教與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佛教相比,是異類信仰。

據估計,在長達百年的多次迫害中,約有一萬名韓國天主教徒因其信仰而被殺害。

在彌撒期間,首爾總教區殉道者提升委員會公開了名為《己亥和丙午迫害紀錄》的新彙編。

鄭淳澤總主教表示,這是第一份有關迫害的「官方記錄史實」報告。

他指出,這份報告是透過仔細提取、翻譯和彙編資料,「而非僅依靠證詞」而編寫的。

他說:「雖然這些記錄出自遭受迫害者之手,但殉道者們勇敢的信德和深厚的良知卻在其字裏行間中清晰可見。」

首爾總教區表示,該報告旨在紀念殉道者,並支持韓國教會歷史的持續研究。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報道,報告包含了《朝鮮王朝紀錄》、《禦史日記》和《軍務部宣言》等官方文獻的資料。

該通訊社稱,委員會的報告是根據法務部和警察廳之間交換的信件和報告編寫的,「這與現存的史料有所不同」。

該報告重點關注己亥和丙午時代人們的證言,並收錄了古漢語原文和韓語譯文。

首爾總教區表示,此舉旨在讓「學者和更廣泛的天主教團體都能獲得殉道者的資料」。

彌撒後,西小門朝聖地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 Anima Mundi 的特別展覽。

Anima Mundi 這拉丁詞彙的意思是「世界的靈魂」,指的是梵蒂岡城的民族藝術和文物博物館。

展覽將於 9 月 14 日結束,以紀念 1925 年梵蒂岡傳教展一百週年。

大部分藝術品和文物來自教宗庇護十一世於 1925 年禧年之際舉辦的傳教博覽會。

據梵蒂岡博物館網站介紹,該個從 1924 年 12 月 24 日至 1926 年 1 月 9 日舉行的展覽,吸引了超過一百萬參觀者,並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這些來自傳教博覽會的收藏後來演變成今天的「世界的靈魂」民族學博物館。

西小門正在舉辦的展覽是對 1925 年「朝鮮館」進行的復原展,展出了來自 16 家韓國博物館和修道院的 270 多件文物。

展覽也包括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借出的展品。

首爾總教區表示,參觀者有機會一睹一個世紀前韓國如何向世界展示其文化和精神遺產。

首爾總教區說:「這次展覽也鼓勵人們反思,國家之間的尊重、對話與和平共處,在今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在韓國早期的信仰見證人時代一樣。」

已進列品進程的韓國樞機因其犧牲精神受讚揚

韓國金壽煥樞機 2009 年 2 月 20 日逝世四天後,神父們抬著他的靈柩來到首爾明洞主教座堂。金樞機是首位成為樞機的韓國人。(圖片:法新社)

在一個有關已故韓國金壽煥樞機生平和貢獻,他被譽為是「自我犧牲和愛的典範」,並「對基督徒和其他信仰的人產生了持久的影響」。金樞機是首位進入列品進程的韓國樞機。

南韓首爾總教區具佑飛 (Job Koo Yo-bi ) 輔理主教 2 月 7 日表示:「我們召開這次研討會是為了反思金樞機的一生和美德,努力效仿他的卓越榜樣。」

他在首爾舉行的「天主之僕金壽煥樞機列品進程研討會:生命、美德和遺產的慶典」會議上發表了這講話。

首爾總教區在一聲明中表示,具主教回顧了金樞機致力服務他人的一生,以及他「無私奉獻」的哲學。

具主教也擔任金樞機(1922-2009)封聖事宜的委員會主席。金樞機現已被尊為「天主之僕」。

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平信徒和神父參加了由該個由首爾總教區宣福及封聖促進委員會和韓國教會歷史研究基金會主辦的研討會。

出席者還包括梵蒂岡封聖部副秘書長圖雷克(Bogusław Stanisław Turek)神父、首爾總教區榮休的廉洙政樞機。

在題為「韓國的事業:一些思考」的主題演講中,圖雷克神父講述了韓國殉道者的遺產如何不斷激勵他的事工,並分享了他從個人經歷中獲得的見解。

他強調這些殉道者的持久影響力,以及聖人身分在教會內的更廣泛意義。

他也強調了殉道者和聖人作為典範和代禱者的獨特角色。

他指出:「聖人們為基督徒的生活樹立了深刻的榜樣,並通過他們的代禱角色為信徒們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倡導。」

在另一場題為「向聖人、真福和天主之僕祈禱」的講座中,圖雷克神父探討了世上的教會與聖人共融間的複雜聯繫。

他強調:「向聖人祈禱並不是為了尋求奇蹟,而是為了承認他們的持久存在和與天主的親近。」

金樞機於 1922 年出生,1951 年晉鐸,是首位被任命為樞機的韓國人,他因提倡跨宗教交談和平信徒參與方面的舉措而聞名。

他於 1966 年被任命為馬山教區主教,並於 1968 年被任命為首爾總教區總主教。

他於 1969 年獲教宗保祿六世擢升為樞機,於 1998 年榮休。

在首爾,他全心全意致力落實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精神,並在教友的參與下加強了福傳工作。他也優先考慮不同宗教之間的交談以及人道和慈善事業。

他曾於 1973 至 1977 年擔任韓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並於 1974 至 1977 年擔任亞洲主教團協會主席。

金樞機支持韓國恢復民主的民眾運動,據報導,他曾譴責 1979 年通過軍事政變奪取政權的總統全斗煥,將他的非法奪權行為比作「西方電影中的非法槍戰」。

他於 2009 年 2 月 16 日在首爾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