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6.22

每日聖言  –  6 月 22 日   星期日
聖保林主教(431年)
聖若望.菲雪主教及聖多默·莫爾殉道(1535年)
基督聖體聖血節
農曆五月廿七

基督聖體聖血節【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路 9:11b-17)
耶穌向群眾講述天主的國,並治好那些需要醫治的人。
天色漸暗,那十二人上前對耶穌說:「打發群眾走吧,讓他們到附近的田舍村莊去找地方住,找東西吃,因為我們這裡是荒野。」祂卻說:「你們給他們吃的吧!」他們說:「我們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除非我們去買東西給所有的人吃。」原來那裡約有五千男人。耶穌對門徒說:「吩咐他們約五十人一組坐下。」門徒們照辦,讓眾人坐好。祂便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祝福了,擘開,交給門徒,由他們擺在眾人面前。大家吃了,也吃飽了,便收拾剩下的碎塊,竟然裝滿了十二筐!

反省
今天是基督聖體聖血節,普世教會慶祝基督為我們建立這件愛情聖事的節日。我們在讀經二和福音中都能讀到「祝福、擘開、交給」,這是聖體聖事中的關鍵字。五餅二魚的神跡是聖體聖事的預像,象徵基督將把自己擘開,分給門徒,祂的身體將成為他們的食糧。
一如保祿在書信上所描述的:主耶穌在祂生命的末刻,建立聖體聖事。是祂將自己的身體為我們而捨棄,同時要求門徒們也這樣做,以紀念祂。今天我們慶祝聖體聖血節,不僅感謝基督把祂最寶貴的身體留給我們,以豐富我們的靈性生命;也要求我們學習基督,將自己擘開,以豐富別人的生命。在我每次領受聖體聖事後,有沒有這種責任感?

教宗良十四世呼籲抵抗現代武器的誘惑

6月18日,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每週例行公開接見期間向群眾發表演說。 (圖:法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說,世界必須抵制現代武器的誘惑,因為這些武器可能使衝突變得比以前的戰爭更殘酷。

他於 6 月 18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接見結束時表示:「教會的心已被來自戰亂地區的哭泣聲撕裂。」「特別是來自烏克蘭、伊朗、以色列和加沙的呼喊。」

教宗說:「我們絕不能使戰爭成為習慣。相反,我們必須抵制強大且尖端武器的誘惑。」

他引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指出,在現代戰爭中「各種科學武器被使用」,因此「其暴行可能導致戰鬥人員走向比過去更野蠻的行為」。

他說:「因此,以人類尊嚴和國際法的名義,我向那些負責人重申教宗方濟各曾經說過的話:『戰爭永遠是一種失敗。』」他還引用了另一位前任教宗庇護十二世的話表示:「和平不會讓人失去任何東西。但戰爭會使一切化為烏有。」

在教宗發表講話的幾天前,他曾對中東「嚴重惡化」的局勢表示深切關注。在較早前,以色列於 6 月 13 日對伊朗核設施發動了空襲,伊朗則以無人機對以色列作出報復性的還擊。

教宗在 6 月 14 日於羅馬迎接 2025 禧年朝聖者時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威脅他人的存在。」 他說,雖然希望一個「沒有核威脅的世界」是正確的,但「所有國家都有責任支持和平事業,走和解之路,推動確保所有人的安全和尊嚴的解決方案。」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 6 月 17 日向意大利一通訊社表示,梵蒂岡正在倡導核裁軍,並已準備好一份文件,指出不僅使用核武器,擁有核武器都是不道德的。已故教宗方濟各以前亦曾表達過此觀點。

每日聖言 2025.06.21

每日聖言  –  6 月 21 日   星期六
聖類思修士(1591年)
農曆五月廿六(夏至)

天主聖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2HBEQgHZr2A

福音(瑪 6:24-34)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沒有人能服侍兩個主人,因為他不是恨這個而愛那個,就是效忠這個而忽視那個。你們不能同時服侍天主,又服侍金錢。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自己的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是比食物更貴重嗎?身體不是比衣服更重要嗎?你們看那天空的飛鳥,不播種、不收割、也不在倉裡存糧,但你們的天父尚且餵養它們。難道你們不比鳥兒貴重得多嗎?你們當中又有誰能因憂慮使自己的命數延長一天呢?至於衣服,又何必憂慮?你們看田野的花怎樣生長,它們不勞碌,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撒羅滿在他最富裕時所穿的,也比不上這花中的一朵。田野的花草,今天盛開,明天就被投進爐裡焚燒,天主尚且這樣裝飾它們,何況你們呢?你們的信德真小啊!因此,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些都是外邦人追求的事。然而,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所需要的一切。所以,首先應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正義,那一切都會加給你們。因此,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煩惱足夠一天受的了。」

反省
今天人類最可怕的疾病不是麻風病,也不是愛滋病,而是抑鬱症。很多人似乎整天不開心,生活在憂愁和焦慮中,究其原因無非是抱怨吃得不好穿得不夠時髦,擔心無法改變的事實(增加自己的壽命、美容化妝甚至整容等等),或者為沒有發生的事情焦慮,整天杞人憂天。於是人們到處投醫治病,或求救於心理醫生,希望通過藥物或心理治療以得痊癒。但是這些只是治標不治本,並沒有完全解除人們的憂愁、煩惱和顧慮。福音中耶穌的這一席話,打開我們的心結:只要我們信賴天主,並把自己完全交付給天主,我們就會走出抑鬱,而擁有一個輕鬆愉快的人生。

東海大學攜手泰國名校 打造台商專屬東協EMBA雙聯學位

東海大學19日正式宣布與泰國易三倉大學聯手,啟動EMBA雙聯學位課程與泰國碩士學分班,東海泰國教育辦公室主任謝宗順(右一)表示,這套課程正是為解決駐外台商與第二代經理人「想進修卻找不到適合課程」的困境而設計。(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因應台商加速布局東協市場的趨勢,東海大學19日正式宣布與泰國頂尖天主教名校易三倉大學(Assumption University)展開戰略合作,聯手推出全中文授課的EMBA雙聯學位課程與泰國碩士學分班,為台商量身打造高階經營管理進修管道,開創東協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模式。

本次合作具備「雙校認證」、「跨境學習」、「語言無障礙」三大核心優勢,課程由東海與易三倉共同規劃,內容涵蓋AI應用、永續治理、策略財務、行銷管理及東協經貿實務等主題,採彈性修業制,修課地點遍布曼谷與台中,融合移地教學與企業參訪,學員完成學業後可同時取得兩校碩士學位。

東海校長張國恩表示,台商在哪,東海就走到哪,我們輸出的不只是課程,而是台灣高教的價值與信譽。(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在東海大學舉行的啟動記者會上,校長張國恩指出,這項課程正體現東海「教育外交」與「教育接軌產業」的實踐力。他強調:「台商走到哪裡,東海的教育就跟進到哪裡。我們輸出的不只是教學,更是台灣高教的價值與品牌。」

張國恩也透露,東海與泰金寶集團合作關係深厚,未來將進一步推動人才實習、企業研發與管理培訓計畫。此外,金仁寶集團總裁許勝雄也受聘為易三倉講座教授,象徵產學攜手推動教育國際化與區域深化的堅定決心。

管理學院院長王凱立指出,東海出海,是為了打造教育外交與產業連結典範,成為東協華語人才的知識港灣。(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凱立則表示,這項雙聯學位計畫不僅強化台商在地經營實力,更開啟教育東進、知識整合的嶄新局面。他強調:「這不只是EMBA課程,而是專為東協地區華語經理人量身打造的高階知識平台,東海將成為在曼谷的學術後盾,陪伴台商開疆闢土。」

王凱立進一步說明,易三倉大學是由梵蒂岡創辦並認證的國際級高等學府,此次與東海攜手合作,結合雙方學術優勢,打造東海在東協的管理教育樞紐,讓華語人才在地學習、全球接軌。

該課程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開課,首屆名額為30人,招收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台商與華語經理人。學員可彈性修課,並享有中英文並重、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全方位教學資源。

東海泰國教育辦公室主任謝宗順表示,這套課程正是為解決駐外台商與第二代經理人「想進修卻找不到適合課程」的困境而設計。他指出:「中文授課、雙學位認證,是這門課最關鍵的特色。語言零障礙,學習不中斷,還有實務導向與泰語延伸課程,正好補上台商在東協深耕過程中的進修斷層。」

他強調,課程不僅注重學理,更著重決策與實戰操作,未來也將串聯東海EMBA龐大校友網絡,協助泰國在地企業跨境對接、知識共創,打造永續、深耕的華語經理人國際平台。

東海一級主管及師長等人皆出席記者會,共同宣布課程將於2025年下半年開課,將招收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之台商與華語經理人。(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記者會現場,副校長詹家昌、教務長楊定亞、國際長廖敏旬、管理學院副院長吳立偉、政治系主任張峻豪、EMBA副主任唐運佳、公共事務處處長黃兆璽皆出席見證,展現東海對深化東協高等教育合作的堅定承諾。

梵蒂岡大阪世博展名畫吸引大批遊客參觀

參觀者 6月16日在大阪 2025 世博會羅馬教廷館內參觀並拍攝卡拉瓦喬的《基督下葬》畫作。 (圖片:Din Eugenio)

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日本大阪 2025 年世界博覽會的義大利展館外,遊客拿著扇子、撐著陽傘,排起了長隊耐心地等候。

而在展館內,一幅罕見的名畫正在等待著他們。那是首次在日本展出的義大利藝術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的作品《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

梵蒂岡博物館把這幅 17 世紀的名作(又稱《基督下葬》)借給了位於世博會義大利館內的羅馬教廷館展出。

據報這幅作品由已故教宗方濟各親自挑選,旨在傳達在悲劇與復活中帶來希望的訊息。

這是羅馬教廷首次參加年世界博覽會。今年的世博會於 4 月 13 至 10 月 13 日在大阪舉行,當中羅馬教廷亦擁有自己的專屬展區。

一位參觀教廷展館的日本母親說,她多年前在義大利的博物館看見過這幅畫。雖然她是佛教徒,但再次看到這幅畫作還是讓她深受感動。

她說:「我聽說過耶穌基督,但並不太了解他的故事。」 「但這幅畫很美。」

她年幼的兒子也對基督宗教不太認識,但也表達了同樣的欣賞之情。

每當參觀者走進這間燈光昏暗的展覽廳時,都會驚嘆地說「Sugoi」,這是日語中「驚人」的意思。

教廷館的主題是「美帶來希望」。對於擁有義大利和日本血統的 28 歲館員卡林德里(Yutaro Calindri)來說,卡拉瓦喬這幅充滿情感的畫作完美地詮釋了這個主題。

他向天亞社說:「這可能是它第一次以與人視線齊平的這種方式展出。」

他指出,這幅畫通常被放置在祭壇上。「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木材,布料,陰影以及所有的小細節。這是一種非常不同的體驗。」

這幅畫創作於 1600 至 1604 年間,描繪了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安放在塗油石上的那一刻。圍繞他的是尼哥德摩、宗徒若望、聖母瑪利亞、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

卡拉瓦喬對光影的戲劇性運用,即所謂的明暗對比法增強了悲傷、苦難和希望的情感強度。

卡林德里說:「畫中並沒有十字架,也沒有直接顯示教會。卡拉瓦喬是一位現實主義者。他描繪的是生活的本來面目。正因如此,這幅作品可以與所有人產生共鳴,不論他們的宗教信仰或文化背景。」

出身天主教家庭的卡林德里認為,這幅畫作蘊含著深厚的個人意義。

他表示:「兩位瑪利亞的存在展現了真正的痛苦、近乎瘋狂的悲痛。」「而左邊的聖母瑪利亞直視著她的兒子。彷彿她早已知道他將會復活。這就是希望所在。 」

他指出,這幅作品的寫實風格,摒棄了明顯的宗教象徵,令其能使不同背景的人產生共鳴。

他說:「即使你不知道當中的故事,你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即使你不是天主教徒,你也會被它感動。」

來自菲律賓的天主教徒原野淳(Jun Harano)專程從東京趕來觀看這幅畫作。

他說:「即使頂著酷暑排隊等候都是值得的。它展現了耶穌為拯救人類所承受的苦難。這幅畫很美,但也很痛苦。」

梵蒂岡稱這次展覽是一個接觸美的機會,可以激發信仰復興和更新,這也是今年世博會主題一個普世的信息。

梵蒂岡在一公告中表示:「我們希望美成為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門。」「它在激勵人們創造更美好未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在,這幅畫作正在默默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僅僅透過繪畫、陰影和光線,在一個大部分為非基督徒的國家裡,觸動著人們的心弦。

每日聖言 2025.06.20

每日聖言  –  6 月 20 日   星期五
基督聖體聖血節(可移至主日慶祝)
農曆五月廿五

天主聖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2HBEQgHZr2A

福音(瑪 6:19-2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地上有蟲蛀銹蝕,也有賊來挖牆偷竊;卻應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那裡既無蟲蛀銹蝕,也沒有賊來挖牆偷竊。因為你的財寶放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眼睛就是身體的燈。你的眼睛若是健康,你全身就充滿光明。你的眼睛若是有病,你全身就陷於黑暗。那麼,你內裡的亮光如果變成黑暗,那黑暗會是多麼黑暗啊!」

反省
有些人,在沒錢時憂慮如何賺錢;有錢時,又擔心遭小偷光顧,錢財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把錢用來投資,卻又擔心風險太大。總之,錢財似乎讓很多人患得患失,心神不寧。這正是主耶穌今天在福音中提到的:「你的財寶放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地上的財寶都是不確定的,總讓人擔心它失去原有的價值(蟲蛀銹蝕),或者直接被別人搶走(賊來偷竊)。主耶穌讓我們將財寶積攢在天主那裡,因為天主是最值得我們信任的,在祂那裡我們不用擔心。當我們把財寶放在天主手中時,也就是把心交給了天主。能讓自己的心回到天主那裡,免除憂慮,何樂而不為呢?

教宗:不可對戰爭習以為常

教宗良十四世6月1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念及發生戰爭的地方。教宗疾呼:「我們不應該對戰爭習以為常!」

教宗指出,百姓的吶喊呼聲「從戰爭之地傳來,尤其從烏克蘭、伊朗、以色列和加沙傳來,教會為此心碎不已」。「我們不應該對戰爭習以為常,而要把強大和精良武器的吸引力視為一種誘惑,加以抵拒」。

接著,教宗引用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稱今天的戰爭「使用的各式科學武器,其殘酷情勢必定使交戰方遠比以往更為野蠻」(79號)。因此,教宗「以人性尊嚴和國際法的名義,向有關負責人重申方濟各教宗的話:戰爭始終是場挫敗」。

普雷沃斯特教宗最後引述庇護十二世教宗的名言:「有了和平,就沒有任何損失;因著戰爭,一切都會被摧毀。」

每日聖言 2025.06.19

每日聖言  –  6 月 19 日   星期四
聖羅慕鐸院長(1027年)
農曆五月廿四

天主聖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2HBEQgHZr2A

福音(瑪 6:7-1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叨,像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說得多就會得到應允。不要學他們,因為你們開口祈求之前,你們的父已經知道你們需要什麼了。所以,你們要這樣祈禱:‘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袮的名被尊為聖,願袮的國來臨,願袮的旨意承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袮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袮寬恕我們的罪債,如同我們寬恕虧負我們的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脫離那兇惡者。’如果你們寬恕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恕你們的過犯;如果你們不寬恕別人的過犯,你們的父也不會寬恕你們的過犯。”

反省
雖然耶穌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明確地告誡門徒們,不要“以為說的多就會得到應允”,但今天仍有許多基督徒有著“多念經、多奉獻才能獲得天主祝福和保佑”的宗教理念。他們忽略了通過與天主的密切契合,實踐祂借著耶穌基督啟示給我們的核心真理邁向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換句話說,耶穌希望我們只以光榮天父的聖名、承行祂的旨意、遵守祂的命令,特別是以愛為主旨的“最大誡命”,為信仰生活的唯一追求。祂照顧我們各方面的需求,而我們卻總是將目光放在眼前利益上,深怕被天父忽略忘卻。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改變這種本末倒置的信仰理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