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和東帝汶教會合作改善移民牧民工作

韓國教會代表團 10 月 13 日與東帝汶總理古斯芒會面。 (圖片:韓國主教團)

韓國一天主教代表團訪問東帝汶,以加強與當地教會和其政府的合作,企能更好地保護和改善對移民群體的福祉和牧民工作。

韓國天主教主教團移民牧民委員會在 10 月 23 日的聲明中表示,該委員會的 12 名成員代表團於 10 月 11 至 15 日訪問了這個亞洲天主教小國。

代表團由委員會秘書長黃成浩(Hwang Seong-ho)神父率領。

訪問期間,代表團參觀了東帝汶負責派遣移民工人到海外的機構和設施,包括國家職業培訓和就業秘書處。

他們與首都帝力總教區達席爾瓦(Virgílio do Carmo da Silva)樞機會面,也禮節性拜會了東帝汶總統奧爾塔(José Ramos-Horta)和總理古斯芒(Xanana Gusmão)。

代表團亦與教會和政府官員分享了東帝汶移民在南韓的困境以及韓國教會為移民提供的支援服務,並承諾將改善對東帝汶移民的牧民計劃。

在 10 月 11 日與代表團會晤後,達席爾瓦樞機表示,他希望東帝汶移民在韓國的生活能夠得到改善。

他說:「希望透過這次訪問,能加深你們對東帝汶人民的了解,並在回國後對東帝汶工人更加友好。」

該韓國代表團於 10 月 12 日參加在帝力舉行的彌撒聖祭,並探訪了總教區主教座堂、堂區、教堂和民宅。他們也探訪了東帝汶韓國移民組織「韓國校友會」。

雖然歐洲國家和澳洲有大量東帝汶移民,但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約有 7,000 多名東帝汶移民。

在 10 月 14 日訪問期間,總統奧爾塔感謝南韓為東帝汶工人提供就業機會和支援。

他指出,由於在韓國工作的配偶難以取得簽證,東帝汶一直面對家庭破裂等相關社會問題的困擾。

他促請韓國教會代表團與韓國政府溝通,確保工人的家庭能夠團聚。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教宗良十四世今年 5月16日與塔格萊樞機進行私人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廷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說,與鄰人分享福音,歡迎基督徒移民,或前往異國他鄉,透過愛德和宣講傳播天主之愛,都是教會「大公」信仰以及天主願意拯救所有人的具體體現。

他於 10 月 4 日現向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修女、神父和平信徒傳教士(其中一些還帶著年幼孩子)表示,天主教會的傳教活動「清晰地體現了救恩的普世性和教會的大公性」。

他在擠滿參加者的梵蒂岡演講廳裡主持了世界傳教大會,作為傳教禧年慶典的一部分。

這次的慶祝活動與移民禧年慶典在同一週末舉行,包括 10 月 4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夜間「傳教玫瑰經」遊行、10 月 5 日與教宗良十四世共同的共祭彌撒,以及當晚舉行的「萬民節」。這是一個以「移民和萬民中的希望傳教士」為主題的歌舞和見證的活動。

塔格萊樞機向傳教士們說:「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大公性與傳教使命的普世性時,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單純的概念或一個浪漫的理想。」

他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普世性,涵蓋具體的人民。他們生活在真實的文化中,有自己的歷史、榮耀、優勢、失敗和局限,但又在一個信仰中團結一致。」

他說,人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欣賞似乎正在增長,這是一種「恩寵」。

他表示:「但我們並非對意識形態傾向視而不見,這種傾向主張一個民族的獨特性,而反對其他民族。」「多樣性會成為分裂,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源。」

他說:「『本地化』會導致孤立。」如果這種孤立影響到地方教會,那就是反天主教的。不幸的是,「有時種族、種姓或民族認同比博愛和友愛的福音更強力。」

他指出:「任何地方教會都不應出於虛假的優越感或虛假的自卑而將自己與其他教會分開。」「所有的文化都需要通過對聖神的順從而得到淨化,並與耶穌的福音保持一致。」

雖然教會本質上是傳教的,每個受洗的人都被召叫去分享福音,但他表示,「我們總是抱怨缺乏聖召,但卻遲遲沒有看到」那些正在將福音帶到新土地,或以他們的信仰在傳統天主教國家復興教會的新傳教士。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其中許多是基督徒,都在尋求更安全、更和平的生活。」他並以數千計在阿聯酋工作的菲律賓和其他天主教移民工人實踐著他們的信仰為例。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引用印度古瓦哈提總教區榮休梅南帕拉姆皮爾(Thomas Menamparampil)總主教所述有關傳教活動的短語,將傳教活動形容為「在低聲細語中宣講福音」。

他說:「絮絮地宣講福音蘊含著傳教使命的深度、複雜性和美麗,尤其是在地方首次宣講天主的愛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提供認識基督及其福音的機會。」「這個寶藏是屬於心靈的,也就是人內心最深處、最神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們會輕聲細語;這是一種微妙的行為,它需要信任,並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

他說,傳教不是為了「贏得皈依者」,也不是為改變當地文化或統治團體。這是對天主滿溢的愛的結果,這是對天主所創造的所有人的愛的結果。

馬倫戈樞機說,這種愛充滿了對人的尊嚴及其豐富文化的尊重,而這正是傳教士必須了解的。

他說:「將福音低聲細語地傳達給一個文化的心靈,能夠促進謹慎的福傳,注重細節,並意識到福傳的活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改變宗教信仰。」

教宗:聖奧斯定提醒我們說話前要先聆聽

教宗良十四世 8 月 15 日在羅馬東南部岡道爾夫堡的宗座夏宮莊園主持了聖母升天節彌撒後,離開宗座維拉諾瓦聖多默堂,站在人群面前。 (圖片:法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對在美國費城慶祝聖奧斯定瞻禮的信眾和支持者說:「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聖奧斯定精神的啟發和教誨。」

在未擔任教宗,身分仍然是普雷沃斯特(Robert F. Prevost)樞機時,這位奧斯定會士原定於今年 8 月 28 日前往費城參加聖奧斯定瞻禮慶祝活動,並接受嘉獎。然而,他在 5 月的教宗選舉中當選,成為了教宗良十四世。

因此,奧斯定會位於費城以外維拉諾瓦聖多默的省會長哈根(Robert P. Hagan)神父於 7 月教宗在岡道爾夫堡度暑假期間,前來向他頒發了聖奧斯定勳章。

這次的頒獎活動與教宗良十四世一段講話的影片同時被拍攝,影片中教宗回顧了聖奧斯定的生平以及受他啟發而成立的奧斯定會。這位現已成為了教宗的會士於 1977 年加入了修會。該影片於 8 月 28 日聖奧斯定瞻禮慶日在費城播放。

教宗說,生於公元 354 至 430 年的聖奧斯定「是修道主義的偉大創始人之一;他是一位主教、神學家、傳教士、作家和教會聖師」。 「但這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他的一生充滿了反覆的嘗試和錯誤,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一樣。」

他說:「但憑藉天主的恩典,他母親莫妮卡的祈禱,以及周圍善良人士的幫助,奧斯定得以為他躁動不安的心靈找到平靜之路。」

教宗指出,聖奧斯定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天主賦予的天賦和才能,而我們的目標、成就感和喜樂來自於將它們回饋給天主和我們的鄰人,為他們提供充滿愛德的服務。」

他說,這些服務包括為移民的服務。

他表示,在美國的會士們「站在卡爾(Matthew Carr)和羅西特(John Rossiter )神父等奧斯定會士的肩膀上,他們的傳教精神帶領他們在 18 世紀末(從愛爾蘭)出發,把福音的好消息帶給為尋求更好生活和宗教寬容而離鄉別井的愛爾蘭和德國移民。

他說:「耶穌在福音中提醒我們要愛我們的鄰人,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激勵我們,讓我們記住,要用基督的眼光看待我們的鄰人:我們都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被創造的。」

教宗說,作為基督徒,作為受聖奧斯定啟發的人,「我們被召叫去成為我們家庭和社區中的和平締造者,並真正認識到天主在彼此身上的存在。」

他指出,透過友誼、關係、交談和相互尊重,「我們可以超越彼此之間的差異,發現在基督內我們作為你兄弟姐妹的真正身分。」

他說:「和平始於我們所說、所做的,以及我們怎麼說、怎麼做。」

他表示,聆聽是締造和平的重要組成部分。「聖奧斯定提醒我們,在說話之前,我們必須先聆聽。」「作為一個共議同行的教會,我們被鼓勵透過祈禱、靜默、辨別和反省,重新實踐聆聽的藝術。」

他說:「我們有機會,也有責任聆聽聖神的聲音;聆聽彼此;聆聽窮人和邊緣群體的聲音,他們的聲音需要被聽到。」

他指出,聖奧斯定教導信徒「聆聽內心的導師,聆聽從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正是在我們心中,天主與我們說話。」

教宗表示,在這個充滿噪音的世界裡,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尤其重要。 因為「我們的頭腦和心靈可能被各種各樣的信息淹沒」,這些信息「會加劇我們的焦躁,奪走我們的快樂」。

教宗又鼓勵人們「作為一個信仰團體,努力與天主建立關係」,「努力過濾我們腦中和心靈中的噪音和分裂的聲音,敞開心扉,接受每天的邀請,更好地了解天主和天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