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耶穌告訴我們這些門徒,我們無需擔心天主將不懂我們的祈禱。我們不必採用標準的禱文,正確的詞匯。換言之,門徒去學會在祈禱中使用正確詞匯的那種焦慮感,是不合時宜的。不存在正確的詞匯與錯誤的詞匯。天主不會誤解我們。因此,我們需要做什麼?祈禱。
標籤: 祈禱
教宗良十四世聞「TAIWAN」超驚喜 接見台灣新婚夫婦露燦笑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他聽見TAIWAN的瞬間,眼睛驚喜瞠大、露出燦爛笑容。教宗讚許台灣主教團與台灣教會在福傳工作上的努力,更允諾為台灣特別祈禱「不要戰爭!」
台灣駐教廷大使館表示,在歐洲大太陽下曬了5.5個小時終於見到教宗的,是上個月剛結婚的吳君健和陳思穎。帶著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的任務,與花蓮教區聖瑪爾大女修會會長陳麗卿修女,一同出席1日至5日GLOBAL 2033在羅馬舉辦的國際領袖峰會與女性影響力峰會。
吳君健和陳思穎會後停留在羅馬朝聖數日,喜逢教宗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日,更幸運獲得與教宗近距離見面與談話的機會。駐教廷大使館指出,GLOBAL 2033是全球性的福傳運動,由天主教會發起、其他基督宗教的弟兄姊妹們響應,共同為耶穌基督受難、復活與升天,也是基督建立的教會誕生的兩千週年,準備一份給耶穌的大禮: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
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思穎分享,台灣教會近年來與國際福傳組織積極交流,更連續兩年派代表參與GLOBAL 2033峰會,讓台灣教會與普世教會的福傳活動有更多友誼的交流與資源的分享。
今年有超過70個國家與會,171位代表全都認識台灣,主辦方更在峰會結束前的祈禱時刻特別邀請眾人為台灣祈求天主的護佑。來自五大洲、膚色語言各異的教會弟兄姊妹圍繞著台灣代表們,在祈禱尾聲不斷吶喊「TAIWAN WILL BE SAFE!」令在場者無不動容,更感受到台灣在世界中所獲得的友誼是如此豐盛珍貴。
目前在輔大攻讀哲學博士的吳君健則分享,每週三教宗的教理講授日都是開放的,只要在梵蒂岡官網上登記索取票券即可參與。在天主教會內舉行婚姻聖事2個月內的新婚夫婦,更可以請所屬堂區開立婚配聖事證明,穿著正式婚紗禮服,#在申請票券時註明新婚,即可在入場時獲得特殊座位,教宗會特別歡迎並祝福新婚夫婦。吳君健建議天主教友,結婚可以選擇羅馬為蜜月首選,獲得教宗的親自祝福。
宗座出缺期樞機團第二場會議,確定九日紀念彌撒日程

103名樞機參加了4月23日下午5點至6點半在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廳舉行的樞機團第二場會議。會上通過了九日紀念彌撒的日程,首先便是4月26日上午10點的殯葬彌撒,然後是連續八天的追思彌撒。
禮儀向所有人開放,但考慮到與教宗的關係,每天參禮的團體有所不同。聖座新聞室在通告中解釋道,「會眾的多元性在某種程度上展現出至高牧者履行職務的環境,以及羅馬教會的普世性」。
在第二場會議上,與會樞機首先懇求聖神降臨,然後為教宗方濟各祈禱。隨後,還沒宣誓的樞機宣誓遵守關於宗座出缺和教宗選舉的《主的普世羊群》宗座憲令。
九日紀念彌撒的日程
樞機團第二場會議確定了九日紀念彌撒將按照以下方式進行:
第二天:4月27日主日上午10點半在聖伯多祿大殿前的石階,參禮團體是梵蒂岡城國的職員和信友。主祭是聖座原任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
第三天:4月28日週一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參禮團體是羅馬教區。主禮為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雷納(Baldassare Reina)樞機。
第四天:4月29日週二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參禮團體是羅馬宗座四大聖殿參議會。禮儀由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總鐸甘貝蒂(Mauro Gambetti)樞機主持。
第五天:4月30日週三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僅限樞機參與。主祭是樞機團副團長桑德里(Leonardo Sandri)樞機。
第六天:5月1日週四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參禮團體是聖座部會。主禮為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法雷爾(Kevin Joseph Farrell)樞機。
第七天:5月2日週五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參禮團體是東方教會。禮儀由聖座東方教會部原任部長古傑羅蒂(Claudio Gugerotti)樞機主持。
第八天:5月3日週六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參禮團體是各修會成員。主祭是聖座修會部原任副部長范達民(Ángel Fernández Artime)樞機。
第九天:5月4日主日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僅限樞機參與。主禮是執事級樞機首席樞機曼貝蒂(Dominique Mamberti)樞機。
樞機團下一場會議於24日上午9點舉行。
在聖母大殿公念玫瑰經
聖座新聞室主任通知記者,從當天到26日週六為止,羅馬市中心聖母大殿每天晚上9點都會舉行公念玫瑰經的活動。週六晚上將在大殿內誦念玫瑰經,其餘的日子在大殿外進行。每晚帶領念經的人各不相同。
此外,從4月23日上午11點至晚上7點半為止,已有將近2萬人進入聖伯多祿大殿瞻仰教宗的遺容,向他致敬。如果有必要,即使過了午夜12點,大殿依然會開放,讓所有渴望向教宗道別的人都能夠進場。
最後,關於申請記者證的數據,聖座新聞室目前已經收到大約4千份的申請書,這幾天已有2200人持有記者證,其中包括記者和其他媒體工作人員。
中國天主教徒在祈禱中悼念教宗方濟各

中國大陸和香港許多天主教徒都在各自的堂區,為辭世的教宗方濟各祈禱。
教宗方濟各於 4 月 21 日在梵蒂岡逝世,享年 88 歲。
據梵蒂岡的《信仰通訊社》報道,中國許多教友後在得悉教宗方濟各離世後,都紛紛前往教堂為這位阿根廷籍的教宗祈禱。
報道稱,在中國大陸,教友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發文哀悼教宗的信息,並表達敬意。
華南廣東省南塘鎮一名堂區神父寫道,教宗是一位「善牧」,他在復活節主日祝福了他的羊群後才離開。
他表示:「他是一位好牧人。他選擇在復活節後離開,讓我們能夠慶祝(基督的)復活。」
教宗方濟各一直致力和自 1950 年代已與梵蒂岡斷絕外交關係的中國進行對話和建立更好的關係。
在香港,天主教徒亦紛紛向教宗方濟各表達哀悼及敬意。
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在教區的新聞公告中,代表教區及全體信友對教宗方濟各的辭世表達深切哀悼及思念。周樞機與已故教宗方濟各同為耶穌會士。
公告指出:「教宗方濟各在任期間,於 2023 年 9 月訪問蒙古;此行也讓梵中關係受到關注。」
它亦提到教宗在推動跨宗教對話和促進世界和平方面不遺餘力,決心改革教廷,當中包括由女性參與決策層等。
在訪問蒙古期間,教宗方濟各也特別向中國民眾致意。
他說:「我祝福全體人民一切順利,不斷前進,不斷進步。」他並向中國天主教徒問好,告訴他們要做「好基督徒和好公民」。
香港聖公會主教長陳謳明大主教讚揚教宗方濟各是一位鼓舞人心的領袖。
他在聖公會網站《教聲》中表示:「今天我們不單失去了一位天主教的教宗,也失去了一位對我們聖公宗信徒來說十分敬愛的教宗:他是上帝的忠實僕人,是鼓舞全世界基督徒心靈合一的領袖,也是所有人的真正朋友。」
在台灣,據《海峽時報》報道,總統賴清德向梵蒂岡發弔唁文,表示台灣人民感謝教皇在台灣遭受苦難時,例如去年四月發生強烈地震時給予的關懷。
他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教宗方濟各多次在台灣發生自然災害時,關心台灣人民,我們感佩他長年以來對國際和平和解、消弭不平等,以及關懷弱勢群體的努力。」
台灣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教宗方濟各的謙卑與對全人類的關懷,尤其是積極對世界和平的呼籲,均將長存我國人民與政府的心中。在此哀傷時刻,我國人民、天主教會教友與政府同表哀戚。」
教宗來到聖母大殿祈禱
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庇護十世墓前祈禱,信友喜出望外

教宗方濟各4月10日週四中午出人意料地離開聖瑪爾大之家,來到聖伯多祿大殿內。繼教宗從醫院返回寓所養病以來,這是他第二次不預期地露面。6日主日、禧年病患慶典的彌撒結束時,教宗坐著輪椅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向在場的兩萬名信眾表達問候。這次他停留在大殿內聖庇護十世教宗的墓前祈禱片刻,他時常表達與這位先教宗在精神上的深刻連結。
數百人聚集問候教宗
雖然教宗這次在聖伯多祿大殿內只停留了短暫的片刻,但他出現的消息迅速傳揚開來,信眾紛紛上前問候他。當時正在大殿內修復文物的工作人員,與教宗握手問好;孩子們一擁而上,接受教宗的降福。幾個在禧年期間前來羅馬的朝聖團,則是全團人員一起靠攏過來,以求看到教宗一眼。
降福與無聲的關愛之舉
聖伯多祿大殿詠禱司鐸迪帕爾馬(Valerio Di Palma)蒙席解釋道:「教宗從祈禱門進來,然後先到宗座祭台,最後是去聖庇護十世教宗的墓前祈禱。」教宗不發一語,卻以動作向聚集在他身邊的人傳達情感與關懷。不少人甚至排起隊伍,願能有機會靠近羅馬主教,他在養病這段時間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緬甸曼德勒主教呼籲一起為地震災民祈禱

緬甸地震重災區之一曼德勒總教區的丁溫 (Marco Tin Win) 總主教表示,雖然該地區遭受了大規模的破壞,但這場災難讓不同種族、信仰和社會階層的人們團結起來。
他在 4 月 3 日接受梵蒂岡《信仰通訊社》 訪問時說:「即使在這種可怕的混亂中,也沒有人感到氣餒。」
他指出:「我們一起受苦,互相安慰,一起祈禱。」
緬甸於 3 月 28 日發生的 7.7 級地震衝擊了曼德勒實皆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曼德勒總教區的範圍。估計死亡人數超過 3,000 人,另有多人失蹤。
丁溫總主教向該通訊社表示,總教區約有兩萬名天主教徒,其中大多數人已成為無家可歸者。
由於主教座堂和主教府遭受結構性損壞,為了安全起見,他也不得不留在街上過夜。
他指出,地震發生後,神父和修會成員立即發出警報,並把人們帶到教堂、修道院和修院的安全地點。
他說:「我們確保沒有人受傷。我們鼓勵並安慰受驚的孩子和街上的人們。」
許多人在仍然可以進入的教堂建築內尋求庇護。
丁溫總主教表示:「在等待進一步外部援助的同時,我們盡我們微薄之力與他們分享水、食物和居所。」
他指出,人道機構正努力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如「飲用水、食物、緊急避難所、藥品和衛生用品」等必需品。
他說,光在曼德勒,就有 1,000 多人喪生,2,200 多人受傷,約 200 人失蹤。
地震也影響了許多教堂建築,導致許多教堂無法使用。
據《信仰通訊社》報道,實皆地區的聖母進教之佑堂、亞梅丁區的露德聖母堂以及聖康區的聖若亞敬聖阿納堂三座教堂在地震中倒塌。
在教區的 40 座教堂中,以這三座教堂受災最為嚴重。而其餘的都出現了或大或小的裂縫。
丁溫總主教說:「約有 25 座教堂已不再適合安全地舉行彌撒。」
曼德勒市的修院也遭到嚴重損壞,彬烏倫的小修院則出現裂痕。
主教指出,災難中最大的庇護就是祈禱。
他表示:「我們祈求我們深愛的、飽受戰爭和地震摧殘的祖國得到和平。」
他也對其總教區和人民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教會的支持表示感謝和欣慰。
他說:「教宗也為我們祈禱,給我們安慰和希望。復活節即將來臨,我們在天主的手中,將與基督一起復活。」
據德國政府廣播公司《德國之聲》報道,地震對緬甸造成了廣泛的破壞,超過 300 萬人流離失所。
據聯合國統計,地震發生前,該國已有約 2,000 萬人需要人道援助。
緬甸軍政府與抵抗組織聯合呼籲暫時停火至 4 月 22 日,以便向需要的人提供人道援助。
據《德國之聲》報道,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距離震央不到 15 公里(9英里)的實皆市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摧毀。
3月10日起,為教宗祈禱活動將在避靜默想後舉行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在聖座部會舉行四旬期避靜之際,3月10日至14日,晚間為教宗健康祈禱的玫瑰經活動會提前至大約傍晚6點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進行。換句話說,在避靜默想及晚禱過後,將會誦念《玫瑰經》。
依照慣例,避靜時間是教宗的合作者們靜默與分辨的時刻。他們要懷著省思和聆聽天主聖言的精神,繼續為教宗的健康祈禱。
想要參與這祈禱活動的信友,可以通過聖伯多祿廣場上的大屏幕或是梵蒂岡媒體一起唸經。3月14日週五,今年的四旬期避靜結束後,公念玫瑰經活動將以更新的形式進行,公共祈禱始終是教會信德與共融的記號。
日本東京總教區助青年在祈禱中辨別聖召

日本東京總教區於 2 月 22 日完成了第六次為青年舉辦的每月聚會。這聚會為該些年輕人提供一段寧靜的祈禱時間,幫助他們辨別自己生命的聖召。
自去年 9 月以來,總教區每月都會舉辦「青年祈禱時刻聚會」,讓參加者探訪在首都不同的修會會院,並為他們安排一段時間作祈禱。
這個每月聚會由東京總教區宗座傳教協會主辦。 該組織是梵蒂岡福傳部設立的全球網絡的一部分,旨在推動世界各地的傳教工作。
負責東京傳教部的東京總教區職員田所功(Isao Tadokoro)表示,這些聚會目的是為幫助「年輕人辨別自己的聖召」。
他指出:「我們希望他們透過祈禱,啟發自己應該如何生活,而不是只爲了要成為神職人員或修會成員。」
聚會以誦讀聖經開始,包括閱讀教宗方濟各的默想和誦讀教會的《每日頌禱》,然後是反思和分享,並以自由交談作結。
第五次聚會於 1 月 24 日在東京世田谷區的加爾默羅修道院舉行。參加者包括 5 名青年、9 名東京傳教所的成員以及加爾默羅會的司鐸會士。
該修會的大瀨隆(Takashi Ohse)神父向與會者講解《每日頌禱》,指出現在主要是司鐸和修會成員在早上和晚上誦讀的禮讚, 並幫助他們誦讀禱文。
在參加活動的四位加爾默羅會神父中,有兩位是 11 年前從印尼派來的傳教士。
在聚會中,大瀨神父提到一位 20 多歲的加爾默羅會修士,他與兩位神父一起被派來日本,但在抵達日本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了。他說,這位修士的使命和對天主計劃的信任超越了人的理解。
一位首次參加的青年表示:「很難得有這麼一個安靜的地方讓我祈禱。我已經很久沒有祈禱了,所以這是一次寶貴的機會。」
第二次參加聚會的一位女青年說,去年在參加慈幼會修女會院的聚會時,她「意識到未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但當我們分享時,我突然就哭了起來」。
她說,這次她感受到了靜默祈禱的深度,並表示「我很驚訝,不同修會團體的祈禱氛圍是如此的不同。」
東京總教區門馬直樹(Naoki Monma)神父是該傳教協會的駐日代表。他們已經在三個教區委任了傳教協會的教區主任,但其他 12 個教區仍未有這樣的主任。
教宗方濟各支氣管炎住院 嘉義教區500多人徒步苦行9公里祈禱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因支氣管炎住院,全球教友為教宗健康做馬拉松式的接力祈禱,天主教嘉義教區今天有500餘人徒步苦行,從大林鎮沙崙天主堂出發,行走9公里到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為教宗健康祈禱、為國祈福。
嘉義教區神父、修女及來自雲、嘉地區各堂口教友、教區所屬社福單位,醫院、學校等500餘人今天參加徒步苦行;大林教堂主任司鐸(神父)郭正利說,大林鎮沙崙天主堂是嘉義教區1876年開教第一座聖堂,今年是教宗宣布希望朝聖禧年,鼓勵教友朝聖蒙受天主祝福,今天教友藉由徒步苦行,沿路朗誦玫瑰經,為台灣祈福,為教宗健康祈禱,也為世界和平祈禱。
郭正利上午帶領教友祈禱祝福,由十字架車輛引導,500多人徒行祈禱,教徒不僅有雲嘉嘉地區民眾,還有台北的教友特地來參加,隊伍抵達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後,由主教浦英雄帶領祈禱、降福;梅山聖母朝聖地的教堂供奉中華聖母態像,穿清朝官服戴皇冠,是教會指定朝聖地,為歌德式建築造型,是當地宗教地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