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同禱!5百年宗教裂痕「歷史性和解」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於 23 日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共同祈禱,這是自 1534 年英王亨利八世脫離羅馬教廷、創立英國聖公會以來,近五百年來首度有在位英國君主與天主教宗共同舉行禮拜。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教宗良十四世於 23 日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共同祈禱,這是自 1534 年英王亨利八世脫離羅馬教廷、創立英國聖公會以來,近五百年來首度有在位英國君主與天主教宗共同舉行大公祈禱,象徵兩大教會關係的歷史性修復。這場被譽為「大和解」的儀式,在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前舉行,由教宗與英國約克大主教柯特瑞爾(Stephen Cottrell)共同主持。梵蒂岡聖詠團與英國皇家合唱團攜手演唱拉丁聖歌與英文祈禱文,呈現兩教儀式的和諧融合。

作為英國聖公會最高領袖的查爾斯國王坐於教宗左側、祭壇近旁。儘管他過去曾與三位歷任教宗會晤,但這是他首次與天主教宗共同祈禱。此次查爾斯與王后卡蜜拉(Camilla)進行的梵蒂岡國是訪問,被視為英國與羅馬教廷自宗教改革以來最具象徵意義的「歷史大和解」。

英國西敏寺神學院教士霍基(James Hawkey)指出,兩教領袖能在西斯汀教堂共同禱告,「象徵歷史的傷痕正被治癒,這在上一代人眼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強調,經過超過 60 年的對話與合作,雙方教會的敵意已逐漸消弭,「這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人類信仰間的和解象徵。」

在祈禱前,查爾斯與教宗於梵蒂岡舉行會晤,下午再前往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並獲天主教會頒授榮銜「皇家修會兄弟(Royal Confrater)」。大殿後殿也特設一張刻有英國國徽與拉丁銘文「Ut unum sint」(願眾人合而為一)之王座,將成為往後英國君主的專屬席位。

作為回禮,查爾斯則授予教宗兩項榮譽,包括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教宗兄弟」稱號及大英帝國大十字勳章。駐梵蒂岡聖公會代表主教鮑爾(Anthony Ball)表示,這些互贈象徵兩教「對共同未來的承諾與信任」。

目前,全球聖公會涵蓋 165 個國家、 46 個自治教會,約有 8,500 萬信徒;天主教則擁有 14 億信眾。自 1960 年代以來,雙方持續展開神學與社會議題對話,雖仍在女性晉陞與神職人員婚姻等教義上存在分歧,但關係已顯著改善。

這場被譽為「大和解」的儀式,在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前舉行,由教宗與英國約克大主教柯特瑞爾(Stephen Cottrell)共同主持。   圖:取自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任命義籍教會法專家為教廷主教部長

教宗良十四世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教廷主教部長部長。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在上任後的首次重要任命中,選擇了一位義大利教會法專家接替他擔任教廷主教部部長和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梵蒂岡新聞辦公室於 9 月 26 日宣布,自 2018 年一直領導教廷法典條文部、現年 67 歲的伊安諾內(Filippo Iannone)總主教將於 10 月 15 日履新。

自 2023 年初至今年 5 月教宗選舉前,這兩職位一直由現任教宗仍是普雷沃斯特(Robert F. Prevost)樞機的身分時擔任。

主教部負責協調世界各地主要拉丁禮教區新主教的遴選,並向教宗提出任命建議。此外,它還負責設立、合併和撤銷教區,更改教區轄地,設立軍事教區以及為來自聖公會已與教會共融的的天主教徒設立教區。

根據《你們去宣講福音》宗座新憲章,該部門「在所有與主教正確有效地履行其牧靈職責相關的事務上與主教們合作」。

若某個教區的主教遇到困難,該部長可以組織宗座探訪。他亦會參與調查涉嫌不當處理或掩蓋性虐侵個案的主教。

身為教廷法典條文部部長,伊安諾內總主教深入參與了《教會法典》「第六卷:《教會刑罰》的修訂工作。該文件是天主教拉丁禮七部法典之一。該法典於 2021 年由教宗方濟各頒布,對包括兒童色情在內的性侵罪行的描述作出更新,並要求主教或修會長上在處理指控時應採取的行動。

這位總主教其後領導了 2023 年《你是世界的光》修訂版的編寫工作。該修訂版規定了主教、修會長上和國際天主教運動負責人在調查性侵指控或掩蓋性侵行為時的程序。

今年 2 月,捍衛自衛權和無罪推定權的法典條文部在其網站上發布了總主教和該部秘書的一封信,強烈警告各教區和修會不要公布那些被指控性侵但尚未在民事或教會法程序中被判有罪的教會人員的姓名。

這位新任部長 1957 年 12 月 13 日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1976 年高中畢業後加入加爾默羅會。他在義大利南部宗座神學院完成神學學士學位,隨後在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獲得民法和教會法博士學位。

他於 1980 年發願成為加爾默羅會士,並於 1982 年晉鐸。

在修會內,他曾擔任財務主管和顧問,並於 1989 至 1995 年擔任修會憲章修訂委員會主席。他也曾在那不勒斯總教區擔任職務,包括法庭成員和地區輔理。

聖若望保祿二世於 2001 年任命他為那不勒斯輔理主教;2009年,教宗本篤十四世任命他為索拉-阿基諾-蓬特科爾沃教區主教。三年後,教宗本篤再任命他為羅馬教區總主教兼輔理。

2017 年,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法典條文部辦公室助理秘書,並於一年後任命他為主席。

他目前是信理部性侵案件上訴委員會成員、封聖部成員以及梵蒂岡最高法院宗座聖璽最高法院成員。

在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主教部部長的同時,教宗良十四世也任命蒙塔納裡(Ilson de Jesus Montanari)總主教為主教部秘書長,科瓦奇(Ivan Kovac)蒙席為副秘書長,任期五年。

修女成百萬網紅 梵蒂岡「數位傳教士」傳福音

教宗良十四世7月29日與「數位傳教士」會面。(法新社)

向來對社群媒體態度保守的梵蒂岡,現在也開始擁抱網紅的力量,本週首度舉辦「網紅高峰會」,邀請全球數百名被稱為「數位傳教士」的天主教網紅,齊聚羅馬,希望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引導年輕人重回信仰。

《法新社》7月31日報導,在這場峰會上,新任教宗良十四世親自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呼籲這批在社群網路上具有影響力者,為「需要認識主」的人創作內容,參與會議網紅,在這處教廷一個最神聖的地點,拿著手機開直播。

俗名德巴克(Albertine Debacker)的29歲法國修女就是其中之一,她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32萬名追蹤者,在TikTok上更有逾百萬名粉絲,她經常透過短影音,分享修道院生活與祈禱片段。她說,梵蒂岡舉辦這場活動,召集天主教會的IG使徒,具有高度象徵性,「這告訴我們『這是重要的,去做吧,我們支持你們』,並且共同探索如何能推動這種新的傳講福音方式」。

在上教會人數日漸下滑之際,向來對社群媒體保持警惕的天主教會,現在也視這個數位媒介,是傳播信仰的重要工具。在梵蒂岡中,少數活躍於社群網路的菲律賓籍樞機主教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在彌撒中向與會者說,「你們不只是網紅,更是傳教士「真正的大網紅是天主。」。

值此人工智慧技術使影像、資訊真假難辨的時代,教宗呼籲網路上的追隨者,當社會「高度互聯」且「被有時作假或者扭曲的影像轟炸」,要力求平衡,「並不只是產製內容,而是創造屬靈的相遇」,引導年輕人重回信仰。

以軍襲擊加薩天主教堂 教宗與尼坦雅胡通話籲保護禮拜場所

加薩希臘正教聖波菲瑞斯教堂內,東正主教亞歷克斯為以色攻擊加薩聖家堂事件的罹難者主持喪禮(圖/Reuters, Dawoud Abu Alkas)

梵蒂岡表示,在以色列對加薩唯一一座天主教堂發動致命襲擊後,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 )今天(18日) 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強調保護禮拜場所的重要性。

梵蒂岡在聲明中表示,教宗也再次呼籲展開談判、實施停火和結束戰爭,同時重申他對這處巴勒斯坦領土「嚴峻的人道局勢」的關切。

梵蒂岡表示,尼坦雅胡今天上午主動致電給教宗。在此前一天,以色列襲擊位於加薩北部城市加薩市(Gaza City)的聖家堂(Holy Family Church),造成3人喪生,引發國際社會譴責。

聲明中表示,教宗「再次對加薩民眾嚴峻的人道處境表達關切,尤其對兒童、長者與病患慘痛的傷亡情況感到心碎」。

「最後,教宗重申了保護禮拜場所的緊迫性,特別是保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境內的所有信徒和人民。」

尼坦雅胡稍早表示,以色列對這起事件「深感遺憾」,並歸咎於此為「流彈」所致。

尼坦雅胡的發言人告訴法新社,他在與教宗的「友好」通話中再次表達遺憾,並補充說,兩人同意很快會面。

梵蒂岡國務卿在日本世博籲遏止軍備擴散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 6 月 29 日在日本大阪2025世博會梵蒂岡展館的國家慶祝活動上發表演說。 (圖片:受訪者提供)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強調,羅馬教廷和日本共同致力於遏制全球軍備的持續擴散。

這位梵蒂岡特使 6 月 29 日在日本大阪 2025 年世界博覽會梵蒂岡展館的國家慶祝活動上發表演說。

帕羅林樞機表示:「今年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 80 週年,這一事件塑造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同時也繼續塑造了它對和平的持久承諾。」

他指出,儘管羅馬教廷和日本在文化和宗教傳統上存在顯著差異,但雙方長期以來一直選擇「加深彼此了解,欣賞彼此的優點」。

他提及兩國在共同的優先關注領域,包括教育、醫療保健和建設和平的努力,並強調兩國對「限制軍備不受控制擴散」的承諾。

2025年世博會事務大臣伊藤義孝也表示,共同的價值觀定義了日梵關係。

他表示:「自1942年建交以來,日梵兩國秉持著共同的價值觀一起發展,包括促進和平、實現無核武世界以及尊重人權。」

他希望帕羅林時隔六年再次訪問日本,出席世博會「能夠成為進一步加強日梵友好關係的契機」。

帕羅林樞機也向所有日本人民表示感謝,並祈求「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能得到繁榮與平安的祝福」。

他指出:「今年,有數個重要的紀念日回顧了梵日之間悠久的關係。」並列舉了一些里程碑事件,如 1555 年教宗首次接見日本天主教徒的 478 週年、1585 年天正使節拜會教宗額我略十三世的 440 週年,以及 1615 年慶長使節拜會教宗保祿五世的 410 週年。

他說「這些早期的歷史接觸標誌著兩國關係的開始,這種關係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我們希望這種關係在未來能夠繼續深化。」

他也談到了梵蒂岡館的主題,強調「美與希望」是當今世界迫切需要的價值。

他說:「美與希望是我們天主教徒渴望與全世界分享的價值觀,我們堅信它們能夠孕育出更美好的未來。」

他的演說引起了在場的許多聽眾深深的共鳴。

來自日本 51 歲的本奈美(Nami Moto)的祖父是廣島原爆的受害者。她說,帕羅林樞機的演講觸動了她。「這個關乎美和希望的訊息對我們,對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訊息。」

她向天亞社說:「關於原子彈,我有很多想法。這對我來說很艱難。我記得我的祖父。」

在日本長大、30 多歲的菲律賓籍北谷(Diane Kitatani)表示,聽到帕羅林樞機的講話,她感到很懷念。「讓名人來談論長崎和廣島原爆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日本人民而言,亦尤其是在這次世博會上。」

當天活動儀式由升梵蒂岡和日本國旗,隨後奏響兩國國歌開始,並以一場動人心弦、由世博會梵蒂岡館大使西本智實指揮的音樂會落下帷幕。

包括來自長崎、廣島和大阪的學生合唱團在內的約 180 名表演者參與了這次演出,演奏的曲目是莫札特的 C大調《加冕彌撒》K. 317。

西本智實是一位享譽全球的指揮家和文化大使,她率領IlluminArt愛樂樂團和合唱團,將來自日本戰時歷史城市的聲音匯聚一堂,共同演繹一場對和平與和解的強烈讚歌。

位於義大利館內的梵蒂岡館正在展出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名作《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

這幅 17 世紀的傑作又名《下葬》。由梵蒂岡博物館借出並首次在日本展出。

這是梵蒂岡首次在世博會上設立專屬展區,展覽每天吸引約1萬名日本遊客,其中大多數是非天主教徒。

帕羅林樞機 6 月 29 日繼續他的訪問,並在大阪聖母主教座堂主持彌撒。有來自不同國家,其中包括菲律賓、越南和日本的天主教徒參與了彌撒。

參加者中 64 歲的浦田(Cristina Urata)表示:「我希望世界和平,就像帕羅林樞機在賀詞中所說的那樣。」

梵蒂岡大阪世博展名畫吸引大批遊客參觀

參觀者 6月16日在大阪 2025 世博會羅馬教廷館內參觀並拍攝卡拉瓦喬的《基督下葬》畫作。 (圖片:Din Eugenio)

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日本大阪 2025 年世界博覽會的義大利展館外,遊客拿著扇子、撐著陽傘,排起了長隊耐心地等候。

而在展館內,一幅罕見的名畫正在等待著他們。那是首次在日本展出的義大利藝術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的作品《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

梵蒂岡博物館把這幅 17 世紀的名作(又稱《基督下葬》)借給了位於世博會義大利館內的羅馬教廷館展出。

據報這幅作品由已故教宗方濟各親自挑選,旨在傳達在悲劇與復活中帶來希望的訊息。

這是羅馬教廷首次參加年世界博覽會。今年的世博會於 4 月 13 至 10 月 13 日在大阪舉行,當中羅馬教廷亦擁有自己的專屬展區。

一位參觀教廷展館的日本母親說,她多年前在義大利的博物館看見過這幅畫。雖然她是佛教徒,但再次看到這幅畫作還是讓她深受感動。

她說:「我聽說過耶穌基督,但並不太了解他的故事。」 「但這幅畫很美。」

她年幼的兒子也對基督宗教不太認識,但也表達了同樣的欣賞之情。

每當參觀者走進這間燈光昏暗的展覽廳時,都會驚嘆地說「Sugoi」,這是日語中「驚人」的意思。

教廷館的主題是「美帶來希望」。對於擁有義大利和日本血統的 28 歲館員卡林德里(Yutaro Calindri)來說,卡拉瓦喬這幅充滿情感的畫作完美地詮釋了這個主題。

他向天亞社說:「這可能是它第一次以與人視線齊平的這種方式展出。」

他指出,這幅畫通常被放置在祭壇上。「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木材,布料,陰影以及所有的小細節。這是一種非常不同的體驗。」

這幅畫創作於 1600 至 1604 年間,描繪了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安放在塗油石上的那一刻。圍繞他的是尼哥德摩、宗徒若望、聖母瑪利亞、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

卡拉瓦喬對光影的戲劇性運用,即所謂的明暗對比法增強了悲傷、苦難和希望的情感強度。

卡林德里說:「畫中並沒有十字架,也沒有直接顯示教會。卡拉瓦喬是一位現實主義者。他描繪的是生活的本來面目。正因如此,這幅作品可以與所有人產生共鳴,不論他們的宗教信仰或文化背景。」

出身天主教家庭的卡林德里認為,這幅畫作蘊含著深厚的個人意義。

他表示:「兩位瑪利亞的存在展現了真正的痛苦、近乎瘋狂的悲痛。」「而左邊的聖母瑪利亞直視著她的兒子。彷彿她早已知道他將會復活。這就是希望所在。 」

他指出,這幅作品的寫實風格,摒棄了明顯的宗教象徵,令其能使不同背景的人產生共鳴。

他說:「即使你不知道當中的故事,你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即使你不是天主教徒,你也會被它感動。」

來自菲律賓的天主教徒原野淳(Jun Harano)專程從東京趕來觀看這幅畫作。

他說:「即使頂著酷暑排隊等候都是值得的。它展現了耶穌為拯救人類所承受的苦難。這幅畫很美,但也很痛苦。」

梵蒂岡稱這次展覽是一個接觸美的機會,可以激發信仰復興和更新,這也是今年世博會主題一個普世的信息。

梵蒂岡在一公告中表示:「我們希望美成為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門。」「它在激勵人們創造更美好未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在,這幅畫作正在默默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僅僅透過繪畫、陰影和光線,在一個大部分為非基督徒的國家裡,觸動著人們的心弦。

梵蒂岡:旅遊業必須尊重並關懷受造物

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的遊客。 (圖片:梵蒂岡新聞)

在聖年期間,梵蒂岡呼籲那些參與旅遊業的人透過公正投資和對永續實踐,使基督徒的希望得以實現。

梵蒂岡福音傳播部新福傳部副部長菲西切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表示,梵蒂岡也將於 10 月 16 至 19 日在羅馬舉行的世界旅遊牧靈大會期間,舉辦一個關於旅遊業如何「發展成為福傳工具」和促進人類價值觀的會議。

他於 5 月 26 日發表致詞,以慶祝 9 月 27 日的聯合國世界旅遊日。旅遊日今年的主題是「旅遊與永續轉型」。

據聯合國稱,此次主題聚焦於旅遊業,它擁有「最廣泛的經濟價值鍊和最深的社會影響力,在應對氣候變遷以及人類和地球可持續社會經濟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

菲西切拉總主教在致詞中強調了教宗方濟各 2015 年關於關懷我們共同家園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並指出保護受造物的義務也適用於旅遊業。

他寫道,遊客和旅遊業人員都有責任促進和尊重環境的可持續性,以及公正和有尊嚴的工作條件,包括公平的工資。

他指出,很多時候,人們似乎「渴望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快速獲得利潤:這種狂熱令人繚亂,並最終導致了一些羞辱了員工、遊客和工人本身的解決方案。

他寫道,年輕人經常面對工作的不穩定性「絕不應是永續未來的來源」。

他說:「正義不能被對利潤的渴望或有損工人尊嚴的條件所掩蓋。」「真正的正義應成為消除貧困的一種方式」,並幫助人們透過勞動展現自身能力。

他表示,真正的旅遊業應始終伴隨著「良好的社會正義實踐和對環境的尊重」。

他寫道,對受造物的關心和關懷「需要個人和集體的責任,這樣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才不會白白浪費。」

他引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指出,「我們需要每個人,尤其是基督徒的承諾」,他們認識到大自然「是天主賜予我們的,作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大自然向我們訴說著造物主及其對人類的愛。」

他表示:「即使作為遊客,我們也是這份愛的見證者,因為我們受益於一個美好的世界,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維護這個世界的完整。」

他也強調了在聖地、堂區和其他宗教場所為遊客和信徒實踐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他指出:「對保護受造物的承諾始於對小事的關注:從這裡我們可以邁出第一步,承擔有關全人類的『生態債務』。」

他說:「因此,在這個禧年期間,我們希望在旅遊業工作的人能夠通過投資可持續利用我們所掌握的自然和結構資源,作出具體的行動,讓基督徒的希望得以實現。」

瞻禮日首談梵中關係 教宗:祈求大陸教徒與教廷融合

外界關注教宗良十四世對中國教會的態度。(Getty Images圖片)

天主教宗良十四世廿五日首度談論梵蒂岡與中國大陸關係時表示,祈求大陸天主教徒能與教廷融合起來。他廿四日說,羅馬天主教會已舉辦特別的「瞻禮日」,為在大陸的教會祈禱。梵中關係是這位新教宗面臨的最棘手外交事務之一。

前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位時推動瞻禮日,並努力想團結估計總數達一千二百萬的大陸天主教徒。大陸天主教官方教會由國家控制,不承認教宗權威,另有地下教會,數十年來雖遭打壓,仍忠於羅馬。

良十四世說,每當瞻禮日,在大陸、全世界的教會、聖壇都辦祈禱,聲音上達上帝,象徵著與大陸天主教徒團結起來,關愛大陸教眾,還有他們與普世教會的融合。良十四世祈福時為大陸及其他各地天主教徒祈禱,祝大家能取得神恩,成為堅強、歡欣的福音見證人,即便身處試煉,也能始終推動和平和諧。

前教宗方濟各進一步推動本篤十六世的心血,雖受到爭議,依然在二○一八年批准主教任命協議。協議細節從未公布,但賦予大陸官方控制的教會對教會高層人事任命有話語權,不過方濟各堅稱,自己對最終選任的人仍擁有否決權。

良十四世必須決定是否續簽該協議。北京做過一些單方面人事任命,不待教宗同意,顯然違反協議。在祕密會議選出良十四教宗前,陸方教會動手,初步選任兩位主教,搶在官方授任前一步,此事出現僵局。

信仰通訊社報導,良十四世對香港周守仁樞機主教表示,自己曾數次拜訪大陸,終於了解中國文化及實情。周希望良十四世遵循方濟各給大陸教會的指引。

教宗良十四世籲信徒祈禱 願中國教徒與教廷保持共融

良十四世成為首名美籍教宗。路透社

教宗良十四世25日呼籲信眾為中國天主教徒祈禱。他在周日的講話中表示,已故教宗方濟各設立特別節日為中國教會祈禱,希望中國及其他地方的天主教徒獲得恩寵,即使在考驗中亦能成為堅強及喜樂的福音見證人,促進和平與和諧。

前教宗方濟各在任時,積極改善中梵關係,2018年同北京達成中國內地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外界一直高度關注,良十四世對中國教會的態度是否遵循方濟各的路綫。

梵蒂岡信仰通訊社早前報道,良十四世日前向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表示,他曾多次訪問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及現實。周守仁希望良十四世遵循方濟各對中國教會的指導,並向教宗贈送一尊小型佘山聖母像。

良十四世就職!首位美籍教宗 年幼扮神父主持彌撒

史上首位美國籍教宗良十四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來自美國芝加哥南區、現年69歲的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本月9日在梵蒂岡被選為史上首位美國籍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成為全球14億天主教徒的新領袖。他的鄰居、家人還跟媒體透露,普瑞弗斯特自幼就曾扮演過神父,模擬主持彌撒。

據《CNN》報導,普瑞弗斯特出生於伊利諾州達爾頓,家族背景橫跨法國、義大利與西班牙血統,母親是路易斯安那州自由有色人種後裔,家族深具文化多元特色。家中信仰虔誠,長年參與「聖母升天堂」堂區事務,三兄弟皆為輔祭(又稱聖壇侍從),母親則是教會中的唱詩班,歌喉相當有名,且熱衷義工服務。

普瑞弗斯特的大哥路易斯(Louis Prevost)分享,當其他男孩還在玩扮警察與強盜的遊戲時,小普瑞弗斯特就在自家模擬舉行彌撒,誦讀聖經,還將糖果做成的聖餐餅分發給兩位哥哥。此外鄰居也透露曾目擊普瑞弗斯特,在家門口的台階上扮神父,在最上方站立主持戶外彌撒,而坐在下方台階上的街坊孩童,則是他的信徒們。

自小學起,普瑞弗斯特即在聖母升天堂學校展現優異學業與音樂才能,也以同理心關照同儕。友人指出,「我們當中沒有人是有錢人,但我們從不覺得自己缺什麼或需要什麼。」他在宗教課上表現也非常突出。

高中起,普瑞弗斯特選擇進入密西根的聖奧古斯丁神學院,之後赴維拉諾瓦大學、芝加哥天主教神學聯合學院及羅馬聖托馬斯阿奎那教皇大學深造,取得神學碩士與教會法博士學位。普瑞弗斯特二哥約翰(John Prevost)直言,「沒有人能說服他改變主意。」對神職志向相當堅定。

普瑞弗斯特之後到秘魯特魯希略(Trujillo)傳教多年,之後返美國領導聖奧古斯丁會中西部教區,2001年起擔任全球奧古斯丁會領袖。2014年再度前往秘魯,成為歸化公民並於2015年出任奇克拉約(Chiclayo)的主教,2023年獲教宗方濟各任命為樞機主教及主教遴選部門主管。期間,他被基層教友與同仁肯定致力於社會關懷,並多次親訪50個堂區。

普瑞弗斯特的家人與友人皆指出,他深受多元社區與家庭同理心薰陶,具備平易近人及領袖魅力。普瑞弗斯特本人也曾強調,「希望能夠深思熟慮地為達成人人平等對待,以及至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目標做出貢獻」。

良十四世作為首位美國籍教宗,與美國政界有淵源,因過去12年參與過共和黨黨內初選,在那之前還參加過民主黨初選,而備受關注。白宮發言人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他是美國的驕傲」,並祝福他能好好領導全球天主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