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任命義籍教會法專家為教廷主教部長

教宗良十四世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教廷主教部長部長。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在上任後的首次重要任命中,選擇了一位義大利教會法專家接替他擔任教廷主教部部長和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梵蒂岡新聞辦公室於 9 月 26 日宣布,自 2018 年一直領導教廷法典條文部、現年 67 歲的伊安諾內(Filippo Iannone)總主教將於 10 月 15 日履新。

自 2023 年初至今年 5 月教宗選舉前,這兩職位一直由現任教宗仍是普雷沃斯特(Robert F. Prevost)樞機的身分時擔任。

主教部負責協調世界各地主要拉丁禮教區新主教的遴選,並向教宗提出任命建議。此外,它還負責設立、合併和撤銷教區,更改教區轄地,設立軍事教區以及為來自聖公會已與教會共融的的天主教徒設立教區。

根據《你們去宣講福音》宗座新憲章,該部門「在所有與主教正確有效地履行其牧靈職責相關的事務上與主教們合作」。

若某個教區的主教遇到困難,該部長可以組織宗座探訪。他亦會參與調查涉嫌不當處理或掩蓋性虐侵個案的主教。

身為教廷法典條文部部長,伊安諾內總主教深入參與了《教會法典》「第六卷:《教會刑罰》的修訂工作。該文件是天主教拉丁禮七部法典之一。該法典於 2021 年由教宗方濟各頒布,對包括兒童色情在內的性侵罪行的描述作出更新,並要求主教或修會長上在處理指控時應採取的行動。

這位總主教其後領導了 2023 年《你是世界的光》修訂版的編寫工作。該修訂版規定了主教、修會長上和國際天主教運動負責人在調查性侵指控或掩蓋性侵行為時的程序。

今年 2 月,捍衛自衛權和無罪推定權的法典條文部在其網站上發布了總主教和該部秘書的一封信,強烈警告各教區和修會不要公布那些被指控性侵但尚未在民事或教會法程序中被判有罪的教會人員的姓名。

這位新任部長 1957 年 12 月 13 日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1976 年高中畢業後加入加爾默羅會。他在義大利南部宗座神學院完成神學學士學位,隨後在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獲得民法和教會法博士學位。

他於 1980 年發願成為加爾默羅會士,並於 1982 年晉鐸。

在修會內,他曾擔任財務主管和顧問,並於 1989 至 1995 年擔任修會憲章修訂委員會主席。他也曾在那不勒斯總教區擔任職務,包括法庭成員和地區輔理。

聖若望保祿二世於 2001 年任命他為那不勒斯輔理主教;2009年,教宗本篤十四世任命他為索拉-阿基諾-蓬特科爾沃教區主教。三年後,教宗本篤再任命他為羅馬教區總主教兼輔理。

2017 年,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法典條文部辦公室助理秘書,並於一年後任命他為主席。

他目前是信理部性侵案件上訴委員會成員、封聖部成員以及梵蒂岡最高法院宗座聖璽最高法院成員。

在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主教部部長的同時,教宗良十四世也任命蒙塔納裡(Ilson de Jesus Montanari)總主教為主教部秘書長,科瓦奇(Ivan Kovac)蒙席為副秘書長,任期五年。

林佳龍訪歐!赴教廷推人道援助與文化交流

外交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10萬歐元給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圖/外交部捐贈)

外交部長林佳龍展開訪歐行程,日前先到捷克、再到羅馬,並到駐教廷大使館代表政府捐贈10萬歐元予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Scalabrinian Missionaries),展現台灣在人道援助和扶助弱勢的關懷。同時,也以協助傑梅利台伯島醫院(Isola Tiberina Hospital–Gemelli Isola)添購設備,其中包含台灣製造的空氣清淨機,將用於醫院新病房,提供病患更好的照護。

林佳龍指出,斯卡拉布里尼修會自1887年成立以來,長期在全球協助移工與難民,他們在1994年來到台灣,至今在台北、台南與高雄為外籍移工提供牧靈與關懷服務。林佳龍補充,斯卡拉布里尼修會總會長Leonir Mario Chiarello神父也在9月17日親自出席受贈典禮,並感謝台灣長期大力支持天主教修會及醫院,這次的捐贈再次印證台灣在推動人道援助與扶助弱勢群體的具體關懷與承諾。

「台灣與教廷共享自由、和平、正義及人權等普世價值,是彼此密切的夥伴」林佳龍強調,台灣會持續深化與教廷及天主教教會在人道關懷領域的合作,讓世人更加體會「天主是愛」。

教廷是林佳龍上任來,到訪的第11個邦交國,也視察了我國邦交國,替同仁加油打氣,也陸續訪問多個非邦交國,每一步都希望能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讓世界更加認識台灣。過程中,林佳龍出席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在宗座傳信大學的展覽開幕酒會,盼透過「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讓台歐文化相互激盪、深化雙邊鏈結。

「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中,駐教廷大使館於9月18日下午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開幕酒會,這項展覽近日將移至駐教廷大使館展覽至10月3日,林佳龍呼籲各界多多踴躍參觀。

林佳龍表示,目前在亞洲大學任教的謝省民教授擅長將台灣民俗意象結合天主教義,並運用其創意創作成一幅幅色彩動人的版畫作品,謝省民也表示,身為三代天主教徒,能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展覽感到十分榮幸。林佳龍並感謝謝省民、林磐聳、廖仁義三位藝術家,無償提供藝術品響應外交部活動,支持我國駐歐洲的26個館處舉辦藝術聯展,讓台歐的文化相互激盪,深化兩地的鏈結。

外交部長林佳龍轉致醫院運用善款採購之空氣清淨機。(圖/外交部提供)

教廷擬在羅馬近郊蓋光電場 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教廷計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近郊打造大型農業光電場,雙方已經簽署相關協議。該光電場將滿足梵蒂岡的用電需求,並有望使教廷成為全球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的國家。

美聯社報導,這處光電場將座落在一片430公頃的田地上。教廷外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昨天與義大利駐梵蒂岡大使迪尼托(Francesco Di Nitto)簽署了協議,但這項協議之後仍待義大利國會批准。

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報導,光電場預定設在羅馬近郊小鎮聖瑪利亞‧加勒里亞(Santa Maria diGaleria)的聖座治外法權區域,此處距離羅馬大約30多公里。

今年4月辭世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去年指示教廷,評估在當地打造大型光電場,期望能落實他所倡導的能源政策,像是擺脫化石燃料,尋求潔淨及碳中和的能源解方。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年6月曾造訪當地,並說他要貫徹已故教宗方濟各的願景。

根據梵蒂岡的聲明,教廷與義大利7月31日簽署的協議規定,光電場所在土地將保持農業用途,而且會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教廷官員估計,這處光電場將耗資不到1億歐元(約新台幣34億元),一旦獲得義大利批准,就會進入招標階段。

教宗良十四世首度慰問台灣風災 指示教廷提供實際援助

教宗良十四世。(歐新社檔案照)

南台灣日前受到丹娜絲颱風重創,造成2人死亡、635人受傷,農林漁牧業與設施損失逾10億元,超過82萬戶曾一度停電、7萬3千多戶停水。針對此次災情,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首度公開表達關切,並指示教廷援助。

據《Vatican News》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已獲悉丹娜絲颱風在台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損失,並為災民祈禱。他指示教廷愛德服務部向民眾提供實際援助。

駐教廷大使館隨後也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是教宗良十四世上任以來,第一次對於台灣遭逢天災公開表達關心,「我們對教宗的關懷至表感謝,受丹娜絲風災重創的台灣也會帶著教宗的鼓勵繼續勇敢前行。」

今年6月,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接見一對來自台灣的天主教新婚夫婦時,曾當場表達對台灣教會的支持,並允諾會特別為台灣祈禱「不要戰爭!」當時駐教廷大使館也透露,當教宗聽到「Taiwan」一詞時,當下眼神一亮、露出燦爛笑容。

全球熱議中國低成本AI 教廷警告科技操縱輿論風險

中國公司DeepSeek推出的低成本AI模型引發全球熱議,梵蒂岡今天公布文件,警告人工智慧(AI)雖可帶來機會,但也可能使人類成為高科技的奴隸,帶來操縱輿論或假新聞等風險,須要審慎規範監督。

教廷警告,人工智慧帶來創新之餘,也可能加劇歧視、貧窮、數位落差和社會不平等,「主流AI應用權力集中在少數強大公司手中,引發重大道德問題」,包括「人工智慧可能被操縱以謀取個人或企業利益,或為了特定利益而刻意引導公眾輿論。」

教廷信仰教義部(Dicastery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與文化教育部(Dicastery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共同提出一份最新報告文件,主題是「舊與新-關於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關係的註解」,強調科技創新應該替人類福祉服務。

「舊與新」 (Antiqua et Nova)文件指出,人工智慧確實可能在許多領域替人類帶來新機遇,但梵蒂岡警告,AI也可能成為遠遠超出人類監督範圍的戰爭工具,並引發破壞穩定的軍備競賽,對人權造成災難性後果。

文件引述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看法指出,AI使用「智慧」一詞有誤導危機,AI不該被視為人類智慧的「人工形式」,應該被視為一種產品,是人類智慧產出的結果,可以被用於正面或負面的用途。

文件警告AI運用在戰爭上的危險,AI武器系統能在無人類操作下逕行識別目標,予以致命打擊,被教廷認為「引起嚴重道德問題」。教宗方濟各呼籲禁止使用這類武器,擔憂可能威脅整個地區甚至人類本身生存,構成「生存風險」,因為這類技術使戰爭對大量無辜平民具有無法控制的破壞力,甚至不放過兒童。

在人際關係方面,該文件指出,人工智慧可能導致「有害的孤立」,「人工智慧擬人化」會為兒童的成長帶來問題,若出於詐欺目的,刻意將人工智慧偽裝成真人,更是嚴重道德違規,需要受到仔細監督規範。

文件另檢視人工智慧在勞動力、醫療領域可能帶來的衝擊,在教育方面,許多AI程式代替學生提供簡易答案,導致學生無法培養批判性思考技能,某些程式還可能產生「有偏見或捏造的資訊」。

教廷對AI造成假新聞提出嚴重警告,認為製作和分享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提供者,必須核實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避免分享侮辱人類的文字和圖像 ,避免宣揚仇恨和不寬容,避免貶低人類性行為的善良和親密性,也不可剝削弱者和弱勢群體。

義籍神父春節想台灣 搭車5小時赴教廷使館團圓

農曆新年到,駐教廷使館邀請曾旅台外籍神職人員共度除夕。在台奉獻47年的義籍神父傅立吉,退休後回到北義,他搭5個小時火車前來參加,只為一解思鄉之情,「台灣是我的家,我想念大家。」

駐教廷使館昨天舉辦除夕餐會,3位樞機主教與多位神職人員出席,包括教廷宗座科學院長涂克森(Peter Turkson)樞機、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祕書長巴吉歐(Fabio Baggio)樞機,教宗駐馬爾他騎士團特別代表鐸瑪士(Silvano Maria Tomasi)樞機。

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致詞時表示,總統賴清德和外交部長林佳龍在新春談話中都強調和平的重要,呼應教宗方濟各對和平的訴求,台灣會盡一切可能維護和平,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台灣,共同促進世界和平。

巴吉歐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農曆新年象徵新開始,今年也是天主教禧年,他期盼今年各地區都能獲致和平。他表示自己曾在菲律賓擔任傳教士,有機會訪台多次,他很欣慰天主教會在台灣過去做出許多貢獻,他主要負責移民難民事務,也很樂見台灣一直很重視移民難民問題。

今年82歲的靈醫會神父傅立吉(Fr. Felice Chen),來台時僅28歲,在台灣度過近半個世紀後退休返回北義。他長年在宜蘭羅東聖母醫院貢獻,獲頒第十四屆「醫療奉獻獎」,另曾獲澎湖縣政府頒發「榮譽縣民」,並在2017年取得台灣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

傅立吉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從北義搭火車到羅馬有點遠,要花5個小時,但他還是想來使館參加活動,看看很多朋友,「因為我在台灣的47年,真的過得很高興。」

出席的外籍神父來自不同國家,有非裔神父、日籍神父、西班牙神父、法國神父,見面卻都能以流利中文互相問候,偶爾還夾帶幾句台語,形成特殊場面。

神父彼此問起旅台時間,宛如比對當兵「梯次」,傅立吉是在座最資深的前輩。傅立吉笑稱,一位神父聊天時提到,他在台灣待了快4年,「我去台灣時,那位神父都還沒出生呢。」

被問到最想念台灣哪裡,傅立吉說,他在台灣47年,哪裡都去過了,在羅東服務時間最多,也待過台北、澎湖、新竹。他表示,最多時間是與宜蘭縣原住民和羅東聖母院一起度過,「那裡當然是我的家,我很想念他們。」

談到回義大利後懷念哪些台灣食物,傅立吉露出靦腆笑容說,這裡有間店在賣台灣進口的麵,他每天早上都吃那個,加開水泡三分鐘就可以吃,「有些人會笑我,問我為何要用筷子吃,我說用筷子比較有味道,用叉子不行啊。」

傅立吉說,有機會和台灣朋友相聚總是很感動,「我這次特地帶妹妹一起搭車來,讓她看看台灣的人。」而他新年想對台灣朋友說的話是,「希望天主保佑大家身體健康,保佑台灣的人。」

傅立吉的妹妹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她以前曾去台灣探望過哥哥3次,最大印象是覺得台灣人工作很勤奮,值得學習。她還透露「哥哥剛搬回義大利時常常哭,因為捨不得台灣。」

樞機主教肯定台灣重視移民難民議題

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祕書長巴吉歐(Fabio Baggio),去年12月剛剛獲得教宗擢升為樞機主教表示,他過去曾訪台多次,樂見天主教會在台發展,以及台灣對移民難民的重視。

樞機主教肯定台灣重視移民難民議題 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祕書長巴吉歐(Fabio Baggio),去年12月剛剛獲得教宗擢升為樞機主教, 他向中央社表示,他過去曾訪台多次,樂見天主教會 在台發展,以及台灣對移民難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