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襲擊加薩天主教堂 教宗與尼坦雅胡通話籲保護禮拜場所

加薩希臘正教聖波菲瑞斯教堂內,東正主教亞歷克斯為以色攻擊加薩聖家堂事件的罹難者主持喪禮(圖/Reuters, Dawoud Abu Alkas)

梵蒂岡表示,在以色列對加薩唯一一座天主教堂發動致命襲擊後,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 )今天(18日) 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強調保護禮拜場所的重要性。

梵蒂岡在聲明中表示,教宗也再次呼籲展開談判、實施停火和結束戰爭,同時重申他對這處巴勒斯坦領土「嚴峻的人道局勢」的關切。

梵蒂岡表示,尼坦雅胡今天上午主動致電給教宗。在此前一天,以色列襲擊位於加薩北部城市加薩市(Gaza City)的聖家堂(Holy Family Church),造成3人喪生,引發國際社會譴責。

聲明中表示,教宗「再次對加薩民眾嚴峻的人道處境表達關切,尤其對兒童、長者與病患慘痛的傷亡情況感到心碎」。

「最後,教宗重申了保護禮拜場所的緊迫性,特別是保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境內的所有信徒和人民。」

尼坦雅胡稍早表示,以色列對這起事件「深感遺憾」,並歸咎於此為「流彈」所致。

尼坦雅胡的發言人告訴法新社,他在與教宗的「友好」通話中再次表達遺憾,並補充說,兩人同意很快會面。

教宗良十四世首度慰問台灣風災 指示教廷提供實際援助

教宗良十四世。(歐新社檔案照)

南台灣日前受到丹娜絲颱風重創,造成2人死亡、635人受傷,農林漁牧業與設施損失逾10億元,超過82萬戶曾一度停電、7萬3千多戶停水。針對此次災情,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首度公開表達關切,並指示教廷援助。

據《Vatican News》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已獲悉丹娜絲颱風在台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損失,並為災民祈禱。他指示教廷愛德服務部向民眾提供實際援助。

駐教廷大使館隨後也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是教宗良十四世上任以來,第一次對於台灣遭逢天災公開表達關心,「我們對教宗的關懷至表感謝,受丹娜絲風災重創的台灣也會帶著教宗的鼓勵繼續勇敢前行。」

今年6月,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接見一對來自台灣的天主教新婚夫婦時,曾當場表達對台灣教會的支持,並允諾會特別為台灣祈禱「不要戰爭!」當時駐教廷大使館也透露,當教宗聽到「Taiwan」一詞時,當下眼神一亮、露出燦爛笑容。

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團來羅馬參加聖伯多祿和保祿瞻禮

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府代表團於6月27日至29日訪問羅馬,並於28日晉見了教宗良十四世。依照傳統,該代表團在羅馬教會29日慶祝其主保、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的機會上前來參禮。聖座代表團則在11月30日聖安德肋瞻禮,前往伊斯坦布爾祝賀。

聖座新聞室的一份公告稱,大公宗主教代表團的帶領者是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會與天主教關係委員會主席、加采東都主教厄瑪奴耳(Emmanuel)。

6月28日,大公宗主教代表團晉見教宗良十四世,並與聖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部進行會談。6月29日主日,該代表團參加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彌撒聖祭。

教宗良十四世呼籲:AI發展須依「更高倫理標準」進行評估,維護人類尊嚴

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公開呼籲,開發人工智慧(AI)的科技公司,應遵守「尊重人類尊嚴」的道德標準。梵蒂岡在AI政策方面日益積極,試圖利用其影響力推動符合倫理的技術發展。

教宗:AI任何發展都須根據「更高倫理標準」進行評估

綜合外媒報導,良十四世在20日向梵蒂岡官員和矽谷高層出席的AI會議致辭時表示,AI必須「不僅在物質上,而且在智力和精神上考慮到人類的福祉」。

「沒有任何一代人,能夠如此快速地獲取如今透過AI所能獲取的大量訊息,」良十四世說,「但獲取數據——無論多麼廣泛——都不能與智力混為一談。」

「在某些情況下,AI已被用於積極且高尚的方式,以促進更大的平等,但同樣也有可能被濫用於損害他人利益,謀取私利,甚至更糟的是,煽動衝突和侵略。」

良十四世在聲明中,還呼籲科技領袖在尋求建構AI發展的道德框架時,承認並尊重「人類獨有的特質」。

良十四世也對AI對兒童「智力和神經發育」的影響表示擔憂,並表示「社會的福祉,取決於他們是否能夠發展上帝賦予的天賦和能力。」

良十四世在致詞中表示,AI的任何進一步發展都必須根據「更高的倫理標準」進行評估,即在尊重世界人口多樣性的同時,維護每個人類的尊嚴。

良十四世的這項聲明,是在羅馬舉行的科技領袖會議的第二天發表,此次會議旨在討論AI的社會和倫理影響。本次會議的出席者包括Google、OpenAI、AI公司Anthropic、IBM、Meta等AI領導企業的代表,以及哈佛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學者,和羅馬教廷的代表。

這次的活動正值AI發展的關鍵時刻。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有望提高工人生產力、加速研究進程並根除疾病,但同時也可能搶走人類的就業機會、製造假訊息、加劇氣候危機,並催生更強大的武器和監控能力。

一些科技界領袖反對旨在確保AI得到負責任使用的監管規定,他們認為這些規定可能會阻礙創新和全球競爭。

梵蒂岡在AI政策方面日益積極

儘管梵蒂岡沒有任何直接的監管權,但它在AI政策方面日益積極,並試圖利用其影響力推動符合倫理的技術發展。

2020年,梵蒂岡曾舉辦一場活動,當時科技領袖、歐盟監管機構和已故教宗方濟各共同探討了「以人為本」的AI,最終促成了《羅馬人工智慧倫理呼籲》(Rome Call for AI Ethics)的誕生,這份文件概述了AI演算法開發的倫理考量。 IBM、微軟和高通等簽署方同意遵守該文件的原則。

兩年後,方濟各呼籲制定一項國際條約,規範AI的使用,防止「技術獨裁」的出現。2024年,方濟各成為首位參加G7峰會的教宗,並制定了AI發展的道德框架,希望大型科技公司和各國政府能夠參與其中。

上個月,教宗良十四世就任天主教會領袖時,曾表示自己的任期將在教會改革和應對AI等勞動人民和「人類尊嚴」面臨的最大挑戰方面,追隨方濟各的腳步。

教宗:不可對戰爭習以為常

教宗良十四世6月1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念及發生戰爭的地方。教宗疾呼:「我們不應該對戰爭習以為常!」

教宗指出,百姓的吶喊呼聲「從戰爭之地傳來,尤其從烏克蘭、伊朗、以色列和加沙傳來,教會為此心碎不已」。「我們不應該對戰爭習以為常,而要把強大和精良武器的吸引力視為一種誘惑,加以抵拒」。

接著,教宗引用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稱今天的戰爭「使用的各式科學武器,其殘酷情勢必定使交戰方遠比以往更為野蠻」(79號)。因此,教宗「以人性尊嚴和國際法的名義,向有關負責人重申方濟各教宗的話:戰爭始終是場挫敗」。

普雷沃斯特教宗最後引述庇護十二世教宗的名言:「有了和平,就沒有任何損失;因著戰爭,一切都會被摧毀。」

最鐵襪迷! 良十四世「白襪主場」視訊主持盛大彌撒

史上首位美國籍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身為全球最知名的白襪球迷,14號特別透過視訊的方式,在芝加哥白襪隊的主場主持了一場盛大的彌撒,場面溫馨感人。

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14號透過視訊的方式,首度在家鄉美國同胞的面前用英語主持了一場盛大的彌撒,地點就在芝加哥白襪隊的主場,當地也舉行活動向這位全球最知名的白襪球迷致敬,還邀請了教宗昔日的老師跟同學現身說法。

教宗以視訊方式現身白襪隊主場。圖/美聯社、CNN

出生在芝加哥的良十四世,長期以來就是白襪的忠實鐵粉,2005年他還到球場來看球,結果白襪隊打破88年冠軍荒,贏得世界大賽的冠軍,球場餐廳柱子特別漆上他的畫像。這場結合信仰、棒球與社區精神的慶祝活動,不但充分展現芝加哥對良十四世引以為傲,也讓世界看到這位「白襪教宗」超人氣的魄力。

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15歲離世的「上帝網紅」,梵蒂岡將於今年9月封聖

教宗良十四世週五宣布,將於9月7日為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舉行封聖儀式,這位2006年因白血病去世的15歲義大利少年,將成為天主教會史上第一位千禧世代聖人。

「上帝的網紅」阿庫蒂斯

根據《路透社》報導,阿庫蒂斯原定於今年4月27日封聖,但因教宗方濟各去世而延期。這場備受矚目的封聖儀式預計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將吸引數萬名信徒前往羅馬,特別是年輕的天主教徒。

原本,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4年11月20日的週三公開接見中,宣布這兩位真福者的封聖計畫,當時引起聖伯多祿廣場群眾熱烈掌聲。卡洛原本的封聖日期4月27日正好配合復活節第二主日的「青少年禧年」活動,而在4月21日教宗方濟各去世當天,梵蒂岡隨即宣布延期封聖儀式。

卡洛·阿庫蒂斯生於英國倫敦,在義大利長大,被人們稱為「上帝的網紅」。《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這位電腦高手在短暫的15年生命中,展現了非凡的靈性深度和典型的青少年特質,他學會了多種程式語言,建立網站來傳播信仰,同時每天上教堂、建立專門列出聖體奇蹟的網站,並進行無數善行。

天主教會認定他完成了兩個奇蹟:治癒一名4歲巴西男孩的嚴重胰臟畸形,以及拯救一名21歲哥斯大黎加女大學生,她在佛羅倫斯騎腳踏車時摔倒造成嚴重頭部外傷。根據教廷說法,這兩個家庭的父母都曾向阿庫蒂斯祈禱求助。

阿庫蒂斯的母親向路透社表示:「卡洛是個像其他人一樣的普通孩子,他會玩耍、交朋友、上學。但他的非凡之處在於,他為耶穌打開心門,將耶穌放在生命的首位。」

《紐約時報》分析,卡洛從死亡到封聖僅花費19年,相較於過去平均需要262年的時間,速度極為快速。而自2020年宣福以來,他位於阿西西(Assisi)的墓地已吸引大批朝聖者,許多是青少年,全世界也有教堂和學校以他命名。

傳道員與「窮人醫生」

根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在當地時間13日上午主持任內首次樞機會議時,正式批准了8位人士的封聖事宜。

除了阿庫蒂斯外,皮耶·喬治·弗拉薩蒂(Pier Giorgio Frassati)也將於今年9月封聖。弗拉薩蒂是一位來自20世紀初期的年輕義大利人,以幫助有需要的人而聞名,24歲時因小兒麻痺症去世。

另外,還有7位人士將於10月封聖,包括在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中殉道的亞美尼亞天主教大主教依納爵·馬洛揚(Ignatius Maloyan),以及將成為巴布亞紐幾內亞首位聖人的平信徒傳道員彼得·托羅特(Peter To Rot),他於1945年因堅持傳教工作而遭日軍處死。

其他受封者,還包括三位女修會創辦人,以及兩位平信徒,分別是龐貝聖母朝聖地創辦人巴爾托洛·隆戈(Bartolo Longo),和被稱為「窮人醫生」的委內瑞拉醫師西斯內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

以色列伊朗持續交火 教宗籲雙方展現理性進行對話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圖/歐新社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告訴信眾,他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伊朗與以色列的情勢已嚴重惡化,在此脆弱的時刻,我想再次強烈呼籲要有責任感和理性」。

教宗指出:「要建立一個不受核威脅的更安全世界,這個承諾須透過互相尊重的會晤和真誠的對話才能實現,以建立以公義、博愛及共善為基礎的長久和平。」

良十四世強調:「任何人都不應該威脅到他人生存。所有國家都有責任支持和平理念、開啟和解之路,以及推動能保障所有人安全與尊嚴的解決方案。」

這是他就任教宗5週以來,所提出最強烈的和平訴求之一。

以色列昨天清晨鎖定伊朗軍事指揮官、軍事目標及核設施發動大規模攻擊,並表示這是「先發制人」的襲擊,以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伊朗發射飛彈報復以色列。兩軍今天持續交火。

教宗良十四世聞「TAIWAN」超驚喜 接見台灣新婚夫婦露燦笑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圖/翻攝自臉書/Taiwan in Holy See 駐教廷大使館)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他聽見TAIWAN的瞬間,眼睛驚喜瞠大、露出燦爛笑容。教宗讚許台灣主教團與台灣教會在福傳工作上的努力,更允諾為台灣特別祈禱「不要戰爭!」

台灣駐教廷大使館表示,在歐洲大太陽下曬了5.5個小時終於見到教宗的,是上個月剛結婚的吳君健和陳思穎。帶著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的任務,與花蓮教區聖瑪爾大女修會會長陳麗卿修女,一同出席1日至5日GLOBAL 2033在羅馬舉辦的國際領袖峰會與女性影響力峰會。

吳君健和陳思穎會後停留在羅馬朝聖數日,喜逢教宗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日,更幸運獲得與教宗近距離見面與談話的機會。駐教廷大使館指出,GLOBAL 2033是全球性的福傳運動,由天主教會發起、其他基督宗教的弟兄姊妹們響應,共同為耶穌基督受難、復活與升天,也是基督建立的教會誕生的兩千週年,準備一份給耶穌的大禮: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

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思穎分享,台灣教會近年來與國際福傳組織積極交流,更連續兩年派代表參與GLOBAL 2033峰會,讓台灣教會與普世教會的福傳活動有更多友誼的交流與資源的分享。

今年有超過70個國家與會,171位代表全都認識台灣,主辦方更在峰會結束前的祈禱時刻特別邀請眾人為台灣祈求天主的護佑。來自五大洲、膚色語言各異的教會弟兄姊妹圍繞著台灣代表們,在祈禱尾聲不斷吶喊「TAIWAN WILL BE SAFE!」令在場者無不動容,更感受到台灣在世界中所獲得的友誼是如此豐盛珍貴。

目前在輔大攻讀哲學博士的吳君健則分享,每週三教宗的教理講授日都是開放的,只要在梵蒂岡官網上登記索取票券即可參與。在天主教會內舉行婚姻聖事2個月內的新婚夫婦,更可以請所屬堂區開立婚配聖事證明,穿著正式婚紗禮服,#在申請票券時註明新婚,即可在入場時獲得特殊座位,教宗會特別歡迎並祝福新婚夫婦。吳君健建議天主教友,結婚可以選擇羅馬為蜜月首選,獲得教宗的親自祝福。

教宗良十四世主日彌撒批民族主義政治運動 祈求驅除仇恨

教宗良十四世(右)於2025年6月8日在梵蒂岡城聖伯多祿廣場上向信徒致意,並在五旬節莊嚴彌撒上向信徒致意,紀念教會運動、協會和新團體的禧年。歐新社

首位來自美國的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批評民族主義政治運動,並用「不幸」加以形容,但他並未點名特定國家或領導人。

路透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一場聚集數以萬計教徒的彌撒期間,祈求天主「打開邊界、拆除高牆(並)驅散仇恨」。

教宗說道:「偏見、把我們與鄰人分隔開來的『安全區』、排他性思維,這些都沒有容身之地,不幸的是,我們現在看到它們也出現在政治民族主義中。」

本名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的良十四世5月8日當選教宗,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領導擁有14億信徒的天主教會。

在擔任教宗前,普瑞弗斯特不吝批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幾年曾於社群媒體X平台分享多篇不認同川普及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的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