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276!南韓科學家史上最高智商 發文稱基督是真理

智商高達276的南韓科學家金英勳稱耶穌是真理。(圖/翻攝自X@yhbryankimiq)

智商高達276的南韓科學家金英勳(YoungHoon Kim),被譽為史上最高智商的人類,他近日在社群媒體X表示「基督是真理」,並說要引領更多人走向上帝。貼文一出引發熱議,1周的時間內即累積了2000多萬次瀏覽,並獲得近30萬讚。
 
據《天主教紀事報》報導,金英勳17日在社群媒體X發文表示:「作為世界最高智商記錄保持者,我相信耶穌基督是神,是道路、真理、生命。」此貼文引發討論,金英勳19日又進一步在下面留言:「阿們,基督是我的邏輯」、「我將利用這個機會帶領許多靈魂歸向上帝」。

事實上,金英勳先前就發表過類似言論。他二月份就在X上表示:「上帝存在,100%。」最近也提出:「我們的意識不僅是大腦活動,可能還是量子訊息,也就是某種在死後依然存在的東西。」

金英勳是全球最高智商紀錄保持者的說法,已獲得多個組織認證,包括Giga Society、門薩學會(Mensa)、世界記憶錦標賽(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與世界記憶運動協會(World Memory Sports Council)等。金英勳創立了「NeuroStory」,該組織致力於尋找「以AI驅動的大腦健康解決方案」,並獲得韓國政府的支持。
 
金英勳還創立了聯合西格瑪情報​​協會(United Sigma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並擔任救生艇基金會(Lifeboat Foundation)的一員;該基金會致力推動科學發展,同時降低AI等技術對人類帶來的風險。

據《韓國先驅報》報導,金英勳畢業於首爾延世大學,是同時被高智商組織Mega Society與Giga Society接納的唯一韓國成員。去年金英勳被世界記憶運動協會(World Memory Sports Council)認證為史上智商最高的人,在這之前則是澳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其智商為230。金英勳在消息公布後曾表示,「我希望未來能運用自己的才能,研究並幫助提升全球人們的腦力。」

馬來西亞馬六甲聖週禮儀結合多元傳統

一名代表韋羅尼加的葡萄牙歐亞混血女孩在馬六甲聖伯多祿教堂的聖枝主日遊行中揭開印有基督聖容的面紗。 (圖片:受訪者提供)

每年當教會進入莊嚴的聖週(葡萄牙語稱為 Semana Santa)時,馬來西亞歷史名城馬六甲就會展現出一種古雅而獨特的景象。

在聖伯多祿教堂外的鵝卵石街道上,可以看到不單這個前葡萄牙殖民地天主教徒後代秉持著這神聖的傳統,連非基督徒的印度教仄迪人家庭和峇峇娘惹教友團體也在默默地展示著對這些傳統的尊重。

仄迪人是指 15 至 16 世紀來自南印度泰米爾地區的商人與馬來半島女子所生下的族群。峇峇娘惹土生華人則是指中國明朝貴族,商人移民和東南亞原住民通婚的混血後裔。

這些共同的禮儀體現了一種超越信仰、文化和時間的奉獻精神。

幾個世代以來,這些根植於混合信仰和多元文化遺產的團體參加聖週禮儀並非出於義務,而是出於一種根深蒂固的、承傳下來的尊重和文化延續性。

居於馬六甲葡萄牙廣場的葡人後裔塞西拉 (Martin Theseira) 指出,在聖枝主日和耶穌受難日,仄迪人和土生華人團體的成員都會把 bunga rampai,一種由花瓣碎、香蘭葉和香水混合而成的芳香混合物,放在聖伯多祿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的腳下。

他向天亞社說:「這個簡單而美麗的舉動訴說著一段集體回憶。」 「它提醒我們,敬畏並不一定是需要改變,而是需要理解。」

他解釋,在這些團體的當地方言中,聖週這段神聖的日子包含著充滿意義的馬來俗語。

他說:「聖枝主日成了 Datuk Pikol Balak,字面意思是『主背著木頭』。這是耶穌背負十字架的溫柔的當地表達。耶穌受難日是 Datuk Mati,意思是『主死了』。」

他指出:「這些世代相傳的術語,揭示了語言、信仰和民間傳說如何在馬六甲人的意識中交織。這不是淡化,而是崇敬。不是模仿,而是尊重。這是最美的融合,也是馬來西亞獨有的。」

沿著馬六甲海岸繼續往下走,在烏戎巴西爾的海濱飛地,葡萄牙村在聖枝主日、聖週四和耶穌受難日的神聖節奏中甦醒。

這個社區是 1511 年抵達的葡萄牙傳教士和海員後裔的家園,他們帶來了天主教信仰、克里斯坦語言、音樂以及至今仍在海風和教堂鐘聲中流傳的生活方式。

對馬六甲的葡裔教友來說,聖週不僅是一個禮儀,也是身分、記憶和虔誠的神聖表達。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會說克里斯坦語,那是一種馬來和葡萄牙語的混合語。

聖伯多祿教堂前堂區司鐸平塔多(Manuel Pintado)神父在他的《透過人類價值生存》一書中記錄了這些鮮活的傳統。他寫道,奧思定傳教士首次引入了以基督受難為中心的禮儀。

聖枝主日當天,遊行隊伍在日落時開始,由兩位資深平信徒領袖帶領信徒,高舉聖體和悲傷之母的旗幟。

教友抬著真人大小「背負十字架的基督」的木像和哀悼的聖母像繞著教堂前行,後面跟著手持蠟燭和棕櫚葉的信徒。

遊行進行到一半時,一位扮聖婦韋羅尼加的葡萄牙歐亞混血年輕女孩揭開了印有基督聖容的面紗,這是一個傳統莊嚴虔誠的儀式。

在耶穌受難日,教友會抬著放在棺木上死去的主耶穌的聖像,後方是燭光遊行。三個青年會扮演福音中記載的三位馬利亞:瑪利亞瑪達肋納、革羅罷的妻子瑪利亞和雅各伯母親瑪利亞的角色,唱著悲傷的拉丁輓歌,刺穿了寂靜的夜晚。

塞西拉說:「這些神聖的傳統只屬於馬六甲的葡萄牙後裔。」「且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地區之外很少見到。」

據平塔多神父的回憶錄和塞西拉的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馬六甲,信仰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傳統和諧共處,即使是那些不認同信仰的人也會對其懷有崇敬之情。

在聖週這神聖的寂靜中,這座城市的靈魂與之合而為一。

華航前董座謝世謙逝!追思會白色花海圍繞 空巴高層、交通部長都來了

華航前董座謝世謙16日心肌梗塞逝世,華航今起舉辦追思會開放各界弔唁。

華航前董座謝世謙16日心肌梗塞逝世,華航今起舉辦追思會開放各界弔唁。

中華航空前董座謝世謙16日心肌梗塞逝世,航空界痛失英才一片不捨。華航今(20)日起於松山園區舉辦連五日追思會,開放各界弔唁、致意,現場白色花海圍繞,由於謝世謙信奉天主教,現場也設有十字架在旁,伴隨謝世謙走完最後一程。

謝世謙追思會今起開放各界弔唁,交通部長陳世凱也前往致意,陳世凱感念謝世謙的付出,並表示,謝世謙是台灣民航界很重要的領袖,對交通部、民航界來說,他的逝世是一個相當大的損失,因此今日特別來現場向謝世謙致意。未來需要協助的事,交通部會全力協助,華航也會協助處理謝世謙後事。

追思會現場一片白色花

除了陳世凱外,包括空中巴士商用飛機部門高層、華航前董事長張家祝、桃園市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等人都到場弔唁。華航也提供員工們4小時公假,可到追思會場向謝世謙致意。

謝世謙為華航基層出身,任職40多年,曾擔任華航台北分公司營業經理、高雄分公司總經理等多項職務,2016年空服員罷工事件後接任華航總經理。2019年升任華航董事長。

華航前董座謝世謙16日心肌梗塞逝世,華航今起舉辦追思會開放各界弔唁

華航也哀痛表示,謝董事長在華航服務46年,任內帶領團隊及員工挺過疫情衝擊,去(2024)年營收迎來公司成立65年來最佳表現;謝董事長的離去,對於華航乃至整個航空產業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他的貢獻和成就也將永遠銘刻在華航的歷史中。全體員工對此深表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表示最深切的慰問。華航將繼續秉承謝董事長的遺志,為公司永續發展持續努力。

教宗接見拉美明愛會負責人:天主保障弱小者的天使

教宗方濟各會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明愛會的董事

教宗接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明愛會的負責人,鼓勵他們藉著微小的仁愛關懷的行為傳播基督救贖世人的大愛。

教宗方濟各元月15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前,在保祿六世大廳內的小廳,接見了在羅馬參加保護未成年人第二期培訓課程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明愛會的負責人。他在講話中強調了“關懷文化”可以用“保障”一詞來概括。

教宗解釋到,在西班牙文的權威辭典中將“保障”定義為“守護、保護和維護”。教宗說:“我想大家都談論到了這些,但我特別注意的是,在戰爭時期,根據軍事指揮官的命令,在村鎮或住家入口放上標記,以免被士兵傷害到。”教宗指出,這關於“保障”的概念讓人想起《厄則克耳先知書》和《默示錄》,其中寫道,“上主對祂的天使說:凡因城中發生的醜惡之事而悲痛哀號的人,要在他們額上劃一個十字記號”(參閱:則九4)。

教宗強調說,上主要求我們,祂的使者,祂的天使肩負起“保障”的使命,“在所有來到我們明愛會的人的額頭上劃上祂的神聖十字聖號,這些人因所遭遇的不義和罪惡行為而流淚嘆息”。

教宗敦促道,就是要實際地為每位得到幫助的人、每一位專業人士和與我們相遇的所有的人劃上這十字聖號”,這就是在他內承認“他具有基督的弟兄的尊嚴”。教宗最後指出,“保障”是一個“神聖的詞語”,是“基督寫在每位男女額頭上的詞語,它就如一面鏡子一樣,寫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脆弱中,“期盼我們每一位能藉著微小的愛德與關懷的行動成為天主聖愛的承載者”。

教宗接見台灣10宗教代表樂開懷 笑問「會吵架嗎」

台灣天主教、佛教、道教等10位宗教代表組團訪問梵蒂岡,今天獲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教宗看到台灣各宗教攜手共促和平,顯得非常開心,他還俏皮詢問團員們平常會不會吵架。

「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今年成立滿30週年,特別安排到梵蒂岡拜會教宗,向積極促進「跨宗教對話」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展現台灣不同宗教皆能和諧共融的特色。

訪團成員包括協進會理事長、天主教台北教區總主教鍾安住,副理事長、佛教法師釋聖玄,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山達基教會成員胡詠善、一貫道成員簡鳳伶等,成員共來自10個不同宗教團體。

訪團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Piazza San Pietro)獲得教宗公開接見,隨後參加駐教廷大使館舉行的歡迎餐會。

輔大校牧林之鼎神父轉述訪團與教宗會晤情形,他表示,教宗很關心所有人,他向教宗介紹,協進會囊括台灣17個不同宗教團體,這次部份團體特別組團來梵蒂岡交流。團員先前還拜訪了佛羅倫斯(Florence)、阿西西(Assisi),在阿西西認識聖方濟生平,更理解教宗方濟各的名字由來。

林之鼎表示,「教宗聽了非常高興,問大家會不會互相有口角,我說會,但都是非常健康的辯論, 在過程中體會彼此都像兄弟姊妹 ,更像一家人」 。

北港朝天宮此次準備「黃金媽祖像」致贈教宗,教宗也回贈團員禮物。林之鼎在駐教廷使館「開箱」紀念品,每位團員都獲得教宗親自祝福過的天主教念珠。

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致詞表示,宗教自由與和諧是國家進步的重要指標,台灣在這點是全世界楷模,協進會團員就是最有力證明。如今世界和平備受關注, 台灣各宗教界人士為了促進和平的付出,令人非常敬佩。

鍾安住致詞表示,很高興到梵蒂岡,教宗方濟各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非常親近,「80幾歲老人家坐著輪椅跟我們打招呼,很親近、願意瞭解我們,我們準備禮物教宗都領會, 教宗很樂見台灣不同宗教之間的結合。」

蔡咏鍀接受訪問表示,他第一次到歐洲,深深感受到宗教促進和平與愛、善的力量,很高興這次讓他看到宗教在國際場合的重要性,他的心得是無比感動與感謝,希望整個世界都能圓融和平,不管哪個宗教都應撫慰人心,讓世界更和平更有愛。

釋聖玄表示,她很榮幸作為此團唯一佛教代表參與,這次團員一起晉見教宗,不是只看到教宗的外貌,是盼學習教宗如何為世界和平與宗教共融付出的大無畏努力,這是團員一路10天行程裡一直在學習的課程。

羅馬地標特雷維噴泉整修竣工 重新開放吸引大批遊客造訪

義大利羅馬的知名地標特雷維噴泉是著名的許願池,每年觀光客丟入噴泉內的硬幣高達150萬枚,平均超過4400萬元台幣。為了迎接2025年,天主教25年一次的禧年,羅馬跟梵蒂岡將吸引大量遊客造訪,特雷維噴泉花了近3個月重新清理整修後,最近以嶄新面貌重新對外開放。

背對著噴泉,將硬幣丟入池中,許下願望。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的特雷維噴泉,經過將近3個月的清潔正維護,終於趕在2024年結束前完工重新開放,讓造訪的遊客相當興奮。

墨西哥遊客海克特說:「我們也聽到許多人在說噴泉關閉了,羅馬現在不偉大了,因為沒噴泉了,但我們抵達後,真的是非常意外巧合,剛好碰上噴泉重新啟用。」

特雷維噴泉在15世紀前只是1座簡單的蓄水池,西元1762年重新打造,成為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高約26公尺、寬49公尺。

遊客通常會在此許願,相傳羅馬帝國軍團士兵出征前,會在此投下硬幣祈求能凱旋歸來。因此投下1枚硬幣,代表會再次回到羅馬;投丟2枚錢幣,代表學業和工作都會順利;如果投3枚錢幣,則至少會結婚或離婚。

土耳其遊客伊茲蜜爾說道,「我非常開心跟興奮,很高興能再次造訪,見證噴泉重新開放,這是無價的。」

為了迎接2025年,天主教每25年一度的禧年,估計會有約3200萬名遊客造訪。羅馬市政府特別從今(2024)年的9月30日,啟動特雷維噴泉進行清潔與翻修工程,針對噴泉池內的污垢、水垢、鐵鏽腐蝕,以及花崗岩雕像進行清理,總經費超過1100萬元台幣。

而維護期間,羅馬市府11月初,還特別在噴泉噴架設了步道,方便遊客在這段期間仍然能夠參觀欣賞。

羅馬文化遺產修復工程負責人安娜瑪麗亞指出,「我們重新做了防水工程,各位看到顏色跟之前不一樣,我們也針對池邊進行整修跟清理,各位也能看到經過整修後,恢復了原本的顏色。」

義大利遊客賈克皮亞說:「今天是雨天遊客比較少,但整修得非常好。白色的雕像很棒,很清楚。整修工程太美了,很棒,我們很開心。」

來自全球的遊客都想將硬幣丟入特雷維噴泉的許願池中,因此每年大約會有150萬枚硬幣投入,換算金額超過4400萬元台幣。

但按照傳統必須背對噴泉拋硬幣,所以很多東西也會意外掉進噴泉裡,包括戒指、手鐲,甚至假牙。管理單位每週一跟週五,會用特殊工具吸起硬幣,順便清理雜物。

過去15年來,羅馬市府跟天主教慈善機構達成協議,將硬幣資助作為幫助貧困人口的善款捐給食物銀行,提供有需要的人餐點,以及為青年中心提供藥物等幫助。

萬金聖母聖殿163周年聖母遊行 宣告聖誕季開始

屏東萬巒萬金聖母聖殿8日舉行開教163年周年慶典活動,並舉辦聖母遊行,吸引上千名全台各地信徒及民眾參與。(萬巒鄉公所提供)

屏東縣萬巒鄉萬金聖母聖殿8日舉行開教163年周年慶典活動,並舉辦聖母遊行,萬金聖母聖殿本堂神父陳文安、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劉振忠、李漢民神父、萬金傳協會長潘馨隆,以及萬巒鄉長林國順、萬金村長潘譽仁親臨現場共襄盛舉,活動吸引上千名全台各地信徒及民眾參與,共同見證這宗教與文化交融盛事。

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劉振忠致詞表示,萬金聖母聖殿自1861年開教以來,見證了台灣天主教的發展歷史,也陪伴著地方居民走過許多風雨、渡過新冠疫情,現又重回萬人空巷的景象,期許未來聖殿能繼續發揮宗教與社會服務的功能,成為信仰與愛的象徵。

屏東萬巒萬金聖母聖殿8日舉行開教163年周年慶典活動,萬金聖母聖殿本堂神父陳文安(右五)、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劉振忠(右六)、萬巒鄉長林國順(右二)等人恭抬聖母轎。(萬巒鄉公所提供)

萬巒鄉長林國順表示,萬金聖母聖殿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天主教堂,現在不僅是台灣天主教的重要地標,更是地方文化的核心之一。每年的周年慶典不僅凝聚了信徒的宗教情感,也成為推廣地方觀光的重要契機,而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備受珍視。

林國順說,今年是萬金聖母聖殿163年周年慶典,再次展現了宗教與地方文化的深厚連結,也為後世留下珍貴的歷史印記,同時也為即將舉辦的萬金聖誕季揭開序幕,歡迎大家12月14日一同到萬金聖母聖殿感受滿滿的聖誕氣息。

活動慶典以莊嚴的彌撒儀式揭開序幕,隨後進行聖母遊行,萬巒鄉長林國順與神父們共同示範恭抬聖母轎,本地信徒參與,也有來自全台各地的天主教徒專程前來朝聖,聖母像在信徒的虔誠護送下,繞行萬金村主要街道,場面莊嚴肅穆,氣氛熱烈。

許多民眾表示,參與聖母遊行不僅是一種宗教體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

輔大年度盛事 「聖誕點燈」今晚華麗登場

天主教輔仁大學的年度盛事「聖誕點燈」今晚華麗登場。(輔仁大學提供)
淨心堂前的大型馬槽為聖誕點燈的一大亮點。(輔仁大學提供)

時序進入12月,代表耶誕節的腳步更接近,天主教輔仁大學的年度盛事「聖誕點燈」也在今(2)日晚間登場。今年以「聖誕點燈,走向圓滿、同道偕行」為主題,數百人齊聚淨心堂前廣場,在校牧神父林之鼎的祈福、證道、合唱天主經後,由校長藍易振率領師長共同點燈。藍易振致詞時表示,「點燈」不僅是點亮裝飾炫麗的燈而已,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天主父的愛與祝福藉著耶穌基督臨在於人世間,引導我們認識愛,改變我們的態度,使我們接納自己也真心與他人分享我們的生命,使他人和世界都因此而得到祝福。

校牧神父林之鼎也分享,藉著點燈邀請人們參與主耶穌的降生,參與愛的文明,以實際愛德行動迎接主耶穌的誕生,藉著點燈邀請人們敞開自己活出光與愛。「所以我們那麼喜歡聖誕節,因為我們跟著祂一起重新誕生,努力在自我的生命中及每天生活中活出基督敬天愛人的精神,使天主的愛成為生命的光,使生命成為回應他人需要的禮物。」

聖誕點燈的一大亮點特色便是位於淨心堂前,象徵天主之愛的大型馬槽,有如行走在天主的愛中。除了欣賞燈飾,很多人也必來到這填寫心願卡,可謂是人氣最旺的景點,處處可見人們一筆一畫將盼望寫下來,再虔誠地將卡片掛到馬槽邊,祈願心願成真。

歷史建築礁溪天主堂成廢墟 修復或重建宜縣府與教會無共識

宜蘭礁溪鄉天主堂和週邊設施已被登錄歷史建築,但這些建築因為被拆除到一半,已經是廢墟,淪為危樓。

宜蘭縣議員林聰池表示,「住在旁邊的鄰居,每天看著這個斷垣殘壁,他心裡也不舒服,裡面雜草叢生,甚至有毒蛇出沒。」

有民代認為,天主堂環境髒亂、雜草叢生,常有毒蛇、蚊蟲出沒,建築已淪為危樓,如果倒塌也有安全疑慮,縣政府應盡速啟動修復。

民眾說道,「就是因為它已經拆到一半了,怕說有時候天氣不好,就是會比較容易倒塌。」「不會覺得它平常環境有點不好,因為我們這邊離那邊應該有點距離,而且我們好像沒有看到什麼問題。」

附近居民也有人擔心,建築倒塌會有安全疑慮,有的人則認為影響不大。

礁溪天主堂建於1963年、復健院則於1971年由天主堂神父募資興建,做為小兒麻痺孩童生活、復健及複診場,2016年被提報列為歷史建築,卻引發教會不滿,後續更導致建築被偷拆的爭議,天主堂最終雖淪為廢墟,還是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宜蘭地區天主教徒徐宜生認為,「不能現在用斷垣殘壁的現狀,當成文化古蹟,應該讓我們這個土地所有人,有權利把它恢復原狀。」

宜蘭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呂妍瑾則指出,「對於我們要規劃設計的、修復的區域,會再跟教區取得共識,才有辦法進行。」 目前縣政府已完成礁溪天主堂的修復再利用計畫,進入規劃設計階段,但教會堅持,應該把已成為廢墟的建築全部拆除,以原貌重建,縣政府卻認為,此方案難獲得文資委員同意,建議修復現有建築,雙方立場至今難以達成共識,縣政府表示,會持續溝通。

2024世界神明聯誼會 七大宗教齊聚佛光山

七大宗教代表齊聚佛光山,心保和尚(左)回贈觀音像給巴西羅馬天主教和解之家主席暨聖保羅大教堂首席法政師Jose Bizon神父(右)。

2024年世界神明聯誼會將於25日熱鬧登場,七大宗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日本神道教、印度教、美國傳統宗教、1700名代表,今天齊聚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五觀堂相見歡,共同為世界祈和平。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總會長暨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表示,看到大家臉上充滿了榮耀與自信,因為宗教融和替世界帶來了對和平的嚮往,眾多不同宗教能夠會面亦非常殊勝之事,期許多交流互動向全世界展現宗教和諧的力量。

此次巴西羅馬天主教和解之家主席暨聖保羅大教堂首席法政師Jose Bizon神父,致贈耶穌好牧人像,心保和尚回贈觀音像,並以星雲大師的新春賀辭「向前有路‧光明在望」致贈各代表。

包括巴西聖保羅哥其亞市觀光局長Nelson Batista Broering、菲律賓宿霧聖嬰團長Joer Gallur、菲律賓武裝部隊歷史文化遺產大使Dr. Flordeliza T Villaseñor、台北清真大寺董事長鄭泰祥、日本千葉東神社神主柴田良一、日本沖繩縣石垣市石垣宮主委東鄉清龍。

另有印度教完美真理修道院創辦人帕爾瓦西‧鮑爾上師、馬來西亞柔佛馬西玄天上帝古廟主席黃沺壽、怡保斗母宮九皇爺廟主席陳孟利、巴里文打新興港籃啅公古廟理事黃志遠、澳門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會長葉達、廣東潮州青龍古廟主席謝松青。各代表也回贈紀念品,聖嬰像、雷神與風神、印度教的大象與百納經編織圍巾、牡丹畫等。

鄭泰祥表示,此次偕同清真大寺30名來自台灣、印尼、索馬利亞、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朋友前來。大家都是台灣社會的一員,很高興可以在世界神明聯誼會上和其他宗教交流。

各宗教代表陸續安奉神尊,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法。有羅馬天主教和解之家好牧人耶穌像、聖保羅州哥其亞市主教堂無染聖母瑪麗亞、菲律賓宿霧聖嬰團聖嬰和聖母瑪利亞,印度完美真理修道院黑天神和拉妲神、巴里文打新興港籃啅公古廟籃啅公、澳門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哪吒太子、千葉東神社大山津見神、日本沖繩縣石垣市石垣宮觀音菩薩等。

心保和尚(左)、巴西羅馬天主教和解之家主席暨聖保羅大教堂首席法政師Jose Bizon神父(右)雙方贈禮,心保和尚雙手上是耶穌像,Jose Bizon神父則接過觀音像。
2024年世界神明聯誼會將於25日熱鬧登場,廣邀全球各大宗教共襄盛舉,締造七大宗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日本神道教、印度教、美國傳統宗教、1700名代表齊聚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