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宗良十四世就職彌撒5/18登場 台灣天主教團派3人出席

新上任的教宗良十四世。(圖/美聯社)

羅馬天主教會日前選出美國籍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為新任教宗,封號「良十四世」,就職彌撒將18日上午於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今天表示,已決定由主教團主席李克勉、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以及台北總教區輔理主教趙永吉前往。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12日表示,教宗良十四世就職彌撒將在5月18日上午10時於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已決定由主教團主席李克勉、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和台北總教區輔理主教趙永吉前往,以表達台灣天主子民與普世同賀之忱,因時間緊迫,主教們將於不同時間先後前往梵蒂岡。

亞洲信衆望新教宗續關注窮人和邊緣群體

教宗利良十四世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主中央陽台作首次的《三鐘經》祈禱。 (圖片:法新社/梵蒂岡媒體)

亞洲教會領袖和信衆對新教宗良十四世的當選表示歡迎,並表示希望他繼續關注窮人和邊緣群體,維護社會正義與和平。

南韓首爾總教區鄭淳澤總主教說,期望教宗良十四世會「以謙遜和愛、真理和正義的光輝引領普世教會」。

他在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新教宗將延續教宗良十三世的路線。良十三世於 1891 年頒布了教會第一份重要的社會訓導文件《新事》通諭,當中討論了工業革命期間勞動者的權利。

他指出,新教宗取名良十四世「標誌著他對大眾利益的重新承諾,以及對教會社會訓導,尤其是現今社會下的牧靈關注。」

他表示,當前社會「以人工智慧的出現以及圍繞人類尊嚴、婦女的角色和勞動力的未來等為最迫切的問題」。

日本教會領袖、天主教徒和原爆炸倖存者亦對新教宗表示歡迎。他的當選讓他們回憶起這位傳教士過去曾到訪長崎,並表示希望他能繼承已故教宗方濟各的和平信息,呼籲核裁軍。

這位曾擔任奧斯定會總會長的新教宗於二十年前曾在長崎探訪了神職人員並參觀了當地的教堂。

來自菲律賓的西馬加拉 (Roy Cimagala) 神父表示,新教宗在發展中國家秘魯擔任主教的經歷將有助他的牧民工作。

他說,教宗將「更重視牧民工作而非教義,當然,他也不會犧牲教義」。他期望教宗會專注幫助窮人並提高他們對教會的參與。

馬阿辛教區副主教卡達約納(Oscar Cadayona)神父表示,他非常高興看到教宗良十四世與已故教宗方濟各一樣,關注邊緣群體。

他說:「新教宗出現在陽台上時談論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平與社會正義,這也是亞洲教會長期以來一直在專注的。」

斯里蘭卡鮑思高平信徒協會主席費爾南多(Nihal Fernando)希望新教宗能追隨方濟各的腳步,成為維護全球和平、正義和邊緣群體的象徵。

巴基斯坦天主教主教團主席舒卡丁(Samson Shukardin)主教指出,教宗豐富的傳教經驗「延續了已故教宗方濟各的遺產」。

這位來自海得拉巴教區的主教表示,新教宗「對巴基斯坦這樣的小教會抱有關懷。我們期待他能促進我們的傳教事業,給予國際支持,並解決諸如濫用褻瀆法等緊迫問題。」

在印度,負責主教團公共關係的羅德里格斯(Robinson Rodrigues)神父對教宗「談及和平與團結」表示高興。

他強調,在印度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背景下,「新教宗的信息將有助並鼓勵我們所有人朝著和平與團結的方向努力」。

尼泊爾宗座代牧博加蒂(Silas Bogati)神父表示,當地天主教會很高興有一位新教宗,且他以往曾長時間在秘魯傳教,為窮人和邊緣化群體服務。

他說:「尼泊爾教會在提升人民福祉和追求正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我們有了一位就像在我們中間的領袖。」

他指出,新教宗以與「真正的」人民一起工作並倡導消除貧窮而聞名。

他表示:「希望他在開始新的工作時,繼續他的關懷並指導我們幫助邊緣化群體。」

印尼主教團倡議人權論壇協調員納因戈蘭 (Azas Tigor Nainggolan) 宗,希望新教宗對性暴力採取更強硬立場,性暴力正在成為包括印尼在內亞洲國家的嚴重問題。

這位律師表示:「教宗必須表現出堅定的態度,教會必須承認這些個案,然後作出改變。」

他強調:「掩蓋或容忍性暴力只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摧毀天主教會的信譽。」

來自越南順化總教區的 65 歲平信徒領袖何映憲(Simon Ho Anh Hien)認為,新教宗將是共產統治的越南和梵蒂岡之間的「橋樑建設者」。

他期待教宗盡快訪問越南,因為這可為「天主教徒開闢更大的空間來實踐他們的信仰,並為彼此的益處作出更積極的貢獻」。

教宗加冕中華聖母像 台灣巴黎聖母院梅山聖堂啟用

中華聖母朝聖地聖堂啟用大典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聖堂供奉中華聖母態像,穿清朝官服戴皇冠,是梵蒂岡教廷指定朝聖地,教宗方濟各生前為聖母態像加冕,哥德式建築教堂整修完成,10日上午舉行修繕竣工奉獻祝聖啟用大典,由縣長翁章梁、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等人揭幕,打造一處兼具朝聖、靈修、休閒遊憩等多功能靈修中心,更有臺灣巴黎聖母院之稱。

聖堂自1913年由西班牙道明會會士開教以來,歷經1957年建堂及1991年大整修,此次經過1年多外觀拉皮,修繕經費1億8千萬,款項由教友募款樂捐籌集,今落成啟用大典,嘉義教區特別安排從3月1日至5月3日,每週六舉行九週敬禮,依序邀請臺灣7個教區主教共同主禮。

中華聖母朝聖地聖堂與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皆為哥德式建築,最能夠發揮教義精神,藉建築線條、光線以及整體設計,哥德式教堂將信仰呈現在建築內部跟外觀,教堂就是天人合一的祈禱所,整修後不僅保有哥德式建築特色,還新增聖經福音耶穌故事彩繪聖像玻璃。

聖堂供奉全台唯一穿清朝官服聖母抱耶穌態像,全世界僅有2尊,另一尊在義大利羅馬聖母堂。教宗方濟各2021年發佈批准令,准予加冕嘉縣梅山朝聖地的中華聖母態像;2022年宗座加冕典禮中,為特定教區特有頭銜的聖母態像加上皇冠或星辰光環,也是教會授予態像的最高榮譽。

翁章梁說,梅山中華聖母天主堂的哥德式建築號稱臺灣巴黎聖母院,修建完成後,即便你不是天主教徒,都可以到這裡欣賞宗教文化及風景,除了太平雲梯,天主堂絕對值得一看。

浦英雄主教指出,天主教廷選出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將會對全世界帶來很大的影響,搭起社會正義、促進和平的橋樑。中華聖母像兼具本土及國際化,非常歡迎各界到這裡參訪、休息,還能與縣府一同促進觀光休閒。

啟用揭幕邀梵諦岡派駐台灣大使馬德範蒙席,菲律賓代表主教、台灣各教區主教、各宗教代表、政府機構代表、地方社團等參與,感恩彌撒由高雄教區總主教劉振忠主祭,浦英雄主教、台北教區輔理主教趙永吉、梵蒂岡教廷駐台代辦(大使)馬德範,以及嘉義教區等各地30多位神父共祭,全台各地修會、修女、教友逾千人朝聖。

第2次公開露面!新教宗良十四世將現身 帶領信眾誦唸天皇后喜樂經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將在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陽台帶信眾誦唸天皇后喜樂經(Regina caeli)。法新社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將在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陽台帶信眾誦唸天皇后喜樂經(Regina caeli),這是他當上天主教會領袖以來,第2次正式公開露面。

法新社報導,預計中午(台北時間11日晚間6時)開始的祈禱將吸引數千人前來,他們渴望近距離觀察這位謙遜的教宗。良十四世本名普瑞弗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上首位美國籍教宗之前,他長年在秘魯傳教。

根據梵蒂岡發布的紀錄,69歲的良十四世(PopeLeo XIV)在向樞機主教發表講話時,稱自己是「天主的謙卑僕人…僅此而已」。

良十四世昨天造訪了前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位於羅馬聖母大殿(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的墳墓。

良十四世進入羅馬聖母大殿時,有民眾高喊「教宗萬歲」。他緩步走向方濟各的墳前,在上面放了一朵白色花朵,接著在墳前跪下祈禱。

教宗當選後的一小時

西斯汀小堂煙囪冒出的白煙,向信眾和全世界宣布新一任羅馬主教、伯多祿繼承人已被選出。但在米開朗基羅壁畫之下的拱頂中,白煙升起前的幾分鐘發生了什麼?執事級首席樞機——法國人曼貝蒂(Dominique Mamberti)在聖伯多祿大殿“降福大廳”陽台上宣布“我們有教宗了”以及新教宗的名號之前,又會發生什麼?

接受禮

根據《選舉教宗的儀式秩序》(Ordo Rituum Conclavis)和《上主的全體羊群》宗座憲章(Universi Dominici Gregis)的規定,當某位樞機在西斯汀聖堂中獲得規定多數票後,選舉便依照教會法有效完成。此時,由主教級資歷最深的樞機(若他本人是被選者,則由次資深者)代表全體選舉樞機,以拉丁文向被選者提問:“你接受按教會法規選舉為教宗嗎?”在得到同意後,他立即向當選者提問:“你願意取什麼名號?”隨後,教宗禮儀長在兩位禮儀員見證下,起草一份文件,確認新教宗已接受當選,並記錄其所選教宗名號。

選舉教宗會議結束

根據《上主的全體羊群》憲章,教宗一旦接受被選上,選舉教宗會議即宣告結束,除非新教宗另有決定。此後,聖座副國務卿、與各國關係秘書長及其他需與新任教宗立即接洽的人,方可進入西斯汀小堂。

白煙與“哭泣室”

接受禮完成後,所有選票及用於投票的文件都被焚燒,白煙升起即象徵新教宗已被選出。此時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掌聲雷動,世界也在期待新教宗的名字。與此同時,當選者離開西斯汀小堂,前往毗鄰的更衣室,俗稱“哭泣室”。在那裡,在教宗禮儀長的協助下,他脫下樞機紅袍,穿上事先準備好的三套教宗白袍中的一套,靜默祈禱片刻。

首禮儀、致敬與“謝主頌”

教宗換裝回到西斯汀小堂後,坐在宗座座椅之上,舉行一項簡短禮儀,由主教級首席樞機致辭。接著,執事級首席樞機宣讀福音章節,會是“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或是“你牧放我的羊群”等章節。之後,司鐸級首席樞機為新選出的伯多祿繼承人祈禱。隨後,所有樞機依照主教級、司鐸級和執事級的順序,逐一向新教宗表達敬意與服從。最後,眾人在新教宗的帶領下,齊聲高唱“謝主頌”。

新教宗在保祿小堂祈禱

執事級首席樞機曼貝蒂走上聖伯多祿大殿的“降福大廳”陽台,以拉丁文宣布:“我要向你們報告一個大喜訊,我們有教宗了!”(Annuntio vobis gaudium magnum: Habemus Papam!)與此同時,新教宗則在離開西斯汀聖堂、前往“降福大廳”陽台的途中,先進入保祿小堂,在至聖聖體前靜默祈禱。然後他繼續前行,走上陽台,向眾人致意並頒賜他的第一個宗座降福——“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Urbi et Orbi)。

新當選的普雷沃斯特教宗,原職為聖座主教部部長

新教宗良十四世原名為羅伯多·方濟各·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他於1955年9月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出生,晉鐸後在秘魯服務多年,並在修會內承擔管理職責。2023年1月底,他蒙教宗方濟各召叫,前來羅馬擔任聖座主教部部長,同年9月獲擢升為樞機。2025年5月8日當選為伯多祿第267任繼承人。

普雷沃斯特於1977年進入奧斯定會,1981年8月發終身願。他在芝加哥天主教聯合神學院取得神學文憑。晉鐸前,普雷沃斯特在羅馬宗座聖多瑪斯大學讀教會法,並在1982年6月晉鐸。1984年他獲得碩士學位後,被派往秘魯皮烏拉(Piura)的丘盧卡納斯(Chulucanas)工作。

他在1987年取得博士學位,隔年被派往特魯希略(Trujillo)服務。1999年,普雷沃斯特當選芝加哥省會的省會長。兩年半後,他被選為奧斯定會總會長,2007年連任。

普雷沃斯特在2013年10月回到他的修會省區芝加哥。教宗方濟各2014年11月3日任命他為秘魯奇克拉約(Chiclayo)教區的宗座署理,並晉升他為主教。自2015年9月26日,他被任命為奇克拉約教區的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9年任命他為聖座聖職部成員,並在2020年任命他為聖座主教部成員。

力挺方濟各、不搶鎂光燈 美籍普瑞弗斯特當選教宗

美國紅衣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當選為新教宗,名號「良十四世」。(圖/路透)

全球天主教樞機主教們8日推選普瑞弗斯特作為天主教會14億信徒的領袖,成為首位來自美國的教宗,路透社指出,他在全球舞台上相對不為人知。

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煙囪8日下午冒出白煙,樞機主教們在樞密會議(Conclave)第2天選出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成為第267任教宗。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普瑞弗斯特是在第2天的第3輪投票、全部的第4輪投票時當選,與已故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2005年當選時相同。

路透社報導,普瑞弗斯特今年69歲,來自美國芝加哥(Chicago),生涯大部分時間都在秘魯擔任傳教士,2023年獲擢升為樞機主教,很少接受媒體採訪。

他以良十四世(Leo XIV)為名號,接替自2013年起領導天主教會的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

佛朗西斯(Mark Francis)自1970年代起就是普瑞弗斯特的朋友,兩人一起上過神學院。佛朗西斯告訴路透社,普瑞弗斯特堅定支持方濟各,尤其支持方濟各致力於社會正義問題。

佛朗西斯形容,普瑞弗斯特「總是友善熱情」,「具有一種諷刺的幽默感,但不是愛出風頭的人」。

普瑞弗斯特2015至2023年擔任秘魯西北部奇克拉約(Chiclayo)主教,並於2015年成為秘魯公民,因此他擁有美國、秘魯雙重國籍。

2023年1月底,教宗方濟各召普瑞弗斯特前去羅馬擔任聖座主教部部長,主教部負責協調全球主教的任命,意味他曾參與遴選全球許多主教。

普瑞弗斯特出生於1955年,是奧斯定會(Augustinians)會士,該修會擁有約2500名神父和修士,活動範圍遍及50個國家,特別注重群體生活和成員之間的平等。

他擁有美國賓州費城(Philadelphia)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學士學位、芝加哥天主教神學聯盟(Catholic Theological Union)碩士學位,以及羅馬宗座聖多瑪斯大學(Pontifical University of Saint Thomas Aquinas)的教會法博士學位。

普瑞弗斯特1985年首次以傳教士身份前往秘魯,1999年返美擔任奧斯定會領導職務。隨後他移居羅馬,擔任2任奧斯定會總會長,任期各為6年,並於今天成為首位奧斯定會出身的教宗。

據悉他通曉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和葡萄牙語。

教宗良十四世首場講話 籲世人「搭起橋樑」

69歲、來自美國、多年深耕秘魯的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當選成為羅馬天主教新任教宗,亦是史上首位美國籍教宗。(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羅馬天主教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8日當選後向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的群眾發表講話,呼籲全世界「搭起橋樑」,並為「所有人」實現和平。

綜合法新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良十四世8日以教宗身分說的第一句話是「願你們平安」。他向陽台下方群眾揮手時,看起來情緒激動。

良十四世並向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致敬。他用義大利語說道:「讓我們謹記教宗方濟各祝福羅馬的微弱聲音。這位祝福羅馬、在復活節那個早晨向全世界給予祝福的教宗。請允許我延續那份祝福。天主愛我們。天主愛每個人。邪惡不會得勝。」

教宗良十四世也在致詞時感謝其他樞機主教選舉他來領導天主教會。

良十四世隨後改用西班牙語,向他在秘魯的「摯愛教區」致意。西班牙語是他會說的數種歐洲語言之一。

他曾在秘魯特魯希略(Trujillo)服務10年,並於2015至2023年擔任另一座秘魯城市奇克拉約(Chiclayo)的主教。

他說:「致我摯愛的秘魯教區,在那裡,忠實的信徒們陪伴他們的主教、與他分享信仰,並為成為一個忠誠的教會付出極多。」

教宗良十四世並勾勒他對天主教會的願景-「搭起橋樑」並對話。

他呼籲大家共同努力,成為「一個搭起橋樑和對話的教會」,同時向他人「展現我們的仁慈」,並「以愛對話」。

西斯汀教堂冒白煙響鐘聲 267任新教宗將現身

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煙囪9日冒出白煙,這代表已選出第267任新教宗。(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煙囪台灣時間今天(9日)凌晨12點8分左右終於冒出白煙,這代表已閉門兩天的133名樞機主教,已經選出第267任新教宗,領導全球14億名羅馬天主教徒。

羅馬各地的鐘聲也隨著白煙響起,目前新教宗的身分尚未公布,但預計很快將正式對外宣布。大批民眾已聚集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等待新教宗從俯瞰廣場的陽台現身。

本次會議的133名樞機主教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不少由方濟各任命,當中更包含許多彼此並不熟識的主教們。由於候選人的背景差異大,且他們對教會未來的願景存在分歧,原本預料快速達成共識會是一項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