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10.14

每日聖言  - 10 月 14 日    星期二
聖加理多一世教宗殉道(222年)
農曆八月廿三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1k

福音(路 11:37-41)
耶穌正講話的時候,有個法利塞人請祂到家裡吃飯,祂便進去,坐在桌旁。法利塞人見祂吃飯前沒有先洗手,就非常驚訝。但主對他說:「你們這些法利塞人!洗淨杯碟的外面,但你們內心卻充滿貪婪與邪惡!愚昧的人!那造了外面的,不也造了裡面嗎?把你們裡面的施捨出去,你們的一切就潔淨了。」

反省
在讀經一中,保祿宗徒告訴我們,天主看不見的美善,都可以憑祂所造的萬物彰顯出來。而「答唱詠」更驚歎道:「高天陳述天主的光榮,穹蒼宣揚祂手中的化工。」許多神學家和靈修大師也提醒我們,大自然是第一部聖經,透過它,我們可以感知天主的臨在,領悟祂啟示的真理。教宗方濟各在他的《願袮受讚頌》通諭中更指出,將自然視為我們的兄弟姐妹,是對天主創造工程的最高敬禮和讚美。不幸的是,由於受善對惡、光明對黑暗、精神對物質之「二元論」思想的誤導,基督信仰曾經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關愛之情,只將目光聚焦在所謂的超性領域內。求天主開啟我們的眼目,認真閱讀祂親手所寫的「第一部聖經」。

每日聖言 2025.10.13

每日聖言  - 10 月 13 日    星期一
農曆八月廿二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1k

福音(路 11:29-32)
群眾聚集的時候,耶穌開始說:「這世代是個邪惡的世代,它尋求神跡!但除了約納的神跡外,不會有任何神跡。正如約納成為尼尼微人的神跡,人子也會成為這世代的神跡。在審判的時候,南方女王也要與這一代人一同被復活起來,定這些人的罪,因為她從地極來聆聽撒羅滿的智慧。看,比撒羅滿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在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跟這一代人一同活過來,定這些人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納的宣講便悔改了,看,比約納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

反省
人人渴望預知未來,趨善避惡。有些人通過尋求某種「徵兆」而為自己的人生做正確的決定。很多宗教和文化中都有抽籤算卦的行為和儀式。然而,基督信仰反對這樣的做法,因為福音教導我們,人的未來都在天主的計畫和掌握之中。天主為人所準備的,完全是出於祂的仁慈大愛,而非和人玩捉迷藏似的遊戲,更不是讓人靠某種魔術般的行為來逢凶化吉。耶穌借約納先知在大魚腹中三天後的複出,來預告自己死後第三日復活的巴斯卦奧跡,就是要告訴我們,天主為愛人而甘願死在十字架上,但死亡並不是最後的結局。相反,祂已經戰勝了死亡,我們追隨祂的人也將如此。這才是我們最大最有力的「徵兆」,而不是任何人為的「預測」。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教宗良十四世今年 5月16日與塔格萊樞機進行私人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廷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說,與鄰人分享福音,歡迎基督徒移民,或前往異國他鄉,透過愛德和宣講傳播天主之愛,都是教會「大公」信仰以及天主願意拯救所有人的具體體現。

他於 10 月 4 日現向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修女、神父和平信徒傳教士(其中一些還帶著年幼孩子)表示,天主教會的傳教活動「清晰地體現了救恩的普世性和教會的大公性」。

他在擠滿參加者的梵蒂岡演講廳裡主持了世界傳教大會,作為傳教禧年慶典的一部分。

這次的慶祝活動與移民禧年慶典在同一週末舉行,包括 10 月 4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夜間「傳教玫瑰經」遊行、10 月 5 日與教宗良十四世共同的共祭彌撒,以及當晚舉行的「萬民節」。這是一個以「移民和萬民中的希望傳教士」為主題的歌舞和見證的活動。

塔格萊樞機向傳教士們說:「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大公性與傳教使命的普世性時,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單純的概念或一個浪漫的理想。」

他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普世性,涵蓋具體的人民。他們生活在真實的文化中,有自己的歷史、榮耀、優勢、失敗和局限,但又在一個信仰中團結一致。」

他說,人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欣賞似乎正在增長,這是一種「恩寵」。

他表示:「但我們並非對意識形態傾向視而不見,這種傾向主張一個民族的獨特性,而反對其他民族。」「多樣性會成為分裂,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源。」

他說:「『本地化』會導致孤立。」如果這種孤立影響到地方教會,那就是反天主教的。不幸的是,「有時種族、種姓或民族認同比博愛和友愛的福音更強力。」

他指出:「任何地方教會都不應出於虛假的優越感或虛假的自卑而將自己與其他教會分開。」「所有的文化都需要通過對聖神的順從而得到淨化,並與耶穌的福音保持一致。」

雖然教會本質上是傳教的,每個受洗的人都被召叫去分享福音,但他表示,「我們總是抱怨缺乏聖召,但卻遲遲沒有看到」那些正在將福音帶到新土地,或以他們的信仰在傳統天主教國家復興教會的新傳教士。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其中許多是基督徒,都在尋求更安全、更和平的生活。」他並以數千計在阿聯酋工作的菲律賓和其他天主教移民工人實踐著他們的信仰為例。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引用印度古瓦哈提總教區榮休梅南帕拉姆皮爾(Thomas Menamparampil)總主教所述有關傳教活動的短語,將傳教活動形容為「在低聲細語中宣講福音」。

他說:「絮絮地宣講福音蘊含著傳教使命的深度、複雜性和美麗,尤其是在地方首次宣講天主的愛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提供認識基督及其福音的機會。」「這個寶藏是屬於心靈的,也就是人內心最深處、最神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們會輕聲細語;這是一種微妙的行為,它需要信任,並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

他說,傳教不是為了「贏得皈依者」,也不是為改變當地文化或統治團體。這是對天主滿溢的愛的結果,這是對天主所創造的所有人的愛的結果。

馬倫戈樞機說,這種愛充滿了對人的尊嚴及其豐富文化的尊重,而這正是傳教士必須了解的。

他說:「將福音低聲細語地傳達給一個文化的心靈,能夠促進謹慎的福傳,注重細節,並意識到福傳的活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改變宗教信仰。」

每日聖言 2025.10.12

每日聖言  - 10 月 12 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農曆八月廿一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1k

福音(路 17:11-19)
耶穌到耶路撒冷去,沿路經過撒瑪黎雅和加里肋亞之間的邊境。祂走進一座村莊,迎面來了十個麻風病人,遠遠地站著,高聲呼喊:「耶穌,老師,可憐我們吧!」祂看見了他們,就說:「去吧!讓司祭們查驗你們的身體。」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病好了,便轉身回來,大聲讚美天主,在耶穌腳前叩頭致謝,而那人是個撒瑪黎雅人。於是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另外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個外邦人,沒有人回來讚頌天主嗎?」耶穌對他說:「你起身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

反省
看到那九個沒有回來感謝讚頌天主的麻風病人,我們必然會認為他們只想得到治癒,卻不懂得感恩。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他們中的一員,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高喊「主啊,可憐我吧」,然而一旦風平浪靜,便依然故我,甚至暗自竊喜,認為一切都源於自己的努力。實際上,這樣的心態是將天主視為可利用的工具,而沒有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離不開祂的臨在和支持,因為「一切都是借著祂,並且是為了祂而受造的」「萬有都賴祂而存在」(哥1:16-17)。的確,這不是單憑肉眼和感官能看清的真相,而是需要我們透過信德的眼光去看。一旦看清後,我們對天主的感恩之情就會油然而生。求主開啟我們的愚蒙,賜我們常能以信德的眼光看人、事、物。

每日聖言 2025.10.11

每日聖言  - 10 月 11 日    星期六
農曆八月二十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0D

福音(路 11:27-28)
那時候,耶穌正說話時,人群中有個女人高聲對祂說:「那孕育袮、哺養袮的人,真是有福!」但祂回答說:「其實,那些聽天主的話並遵守的人,才是有福的!」

反省
今天福音中耶穌對女人的回答提醒我們,基督徒對天主的信仰,是由聽和行兩個步驟構成的。聽,是為了更好地明白天主的旨意;而行,則是為了把祂的旨意付諸實踐。二者缺一不可。一個隻聽不行的人,只有雅各伯宗徒所說的沒有行為的死信德;但一個隻想行卻不願意聽的人,往往會陷入盲目、自私、自戀的旋渦中,儘管做許多事,但不知究竟為何而做;更糟糕的是,做得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大。不論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在教會團體內,上述兩極分化的現象比比皆是。求天主賜給我們敏於聽教的心神,也賜給我們勇於實踐的身體,努力度一個整合、平衡的信仰生活。

每日聖言 2025.10.10

每日聖言  - 10 月 10 日    星期五
農曆八月十九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0D

福音(路 11:15-26)
那時候,當耶穌驅逐了一個啞魔後,有些人說:「祂是靠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有些人想試探祂,要求祂顯一個天上的神跡。耶穌看透他們的想法,便對他們說:「如果一個國家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個家庭自相為敵,必然敗落。如果撒旦分裂內戰,它的國怎能不滅亡呢?你們說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那麼你們的徒弟是靠誰驅魔呢?因此,他們將是你們的判官。但如果我是靠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一個壯漢全副武裝,守衛自己的家園,他的財產便安全。但如果入侵者比他更強,且戰勝了他,就會搶走他依恃的武裝,再瓜分他的贓物。誰不與我一起,就是反對我;誰不把人聚集在我身邊,就是在拆散!當不潔之魔從人裡面出來後,在乾旱地區遊蕩,尋找棲息的地方,卻找不著,便說:『我要回到我的房子去,我原是從那裡出來的。』它回去了,發現房子打掃乾淨,佈置整齊,便去帶來另外七個比自己更兇惡的不潔之魔進去,住在那裡;於是這人最後的處境比先前更慘了。」

反省
古語曰:家和萬事興。結合耶穌今天在福音中的教導,我們也可以把這句話中的「家」以「國家」「教會」「團體」「民族」等來代替。然而,現實告訴我們,許多家庭、教會團體,恰恰是因為不「和」而導致了「萬事敗」的結局。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傷感。今天,耶穌也明確告訴我們說,只有我們聚集在祂身邊時,才會帶來團結共融,而不是敗落和拆散。鑒於此,飽受了各種內部分裂和爭鬥之苦的我們,都必須向到處興風作浪、挑撥離間的不潔之魔說「不」,用心守護為耶穌準備好的住所。

教宗任命義籍教會法專家為教廷主教部長

教宗良十四世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教廷主教部長部長。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在上任後的首次重要任命中,選擇了一位義大利教會法專家接替他擔任教廷主教部部長和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梵蒂岡新聞辦公室於 9 月 26 日宣布,自 2018 年一直領導教廷法典條文部、現年 67 歲的伊安諾內(Filippo Iannone)總主教將於 10 月 15 日履新。

自 2023 年初至今年 5 月教宗選舉前,這兩職位一直由現任教宗仍是普雷沃斯特(Robert F. Prevost)樞機的身分時擔任。

主教部負責協調世界各地主要拉丁禮教區新主教的遴選,並向教宗提出任命建議。此外,它還負責設立、合併和撤銷教區,更改教區轄地,設立軍事教區以及為來自聖公會已與教會共融的的天主教徒設立教區。

根據《你們去宣講福音》宗座新憲章,該部門「在所有與主教正確有效地履行其牧靈職責相關的事務上與主教們合作」。

若某個教區的主教遇到困難,該部長可以組織宗座探訪。他亦會參與調查涉嫌不當處理或掩蓋性虐侵個案的主教。

身為教廷法典條文部部長,伊安諾內總主教深入參與了《教會法典》「第六卷:《教會刑罰》的修訂工作。該文件是天主教拉丁禮七部法典之一。該法典於 2021 年由教宗方濟各頒布,對包括兒童色情在內的性侵罪行的描述作出更新,並要求主教或修會長上在處理指控時應採取的行動。

這位總主教其後領導了 2023 年《你是世界的光》修訂版的編寫工作。該修訂版規定了主教、修會長上和國際天主教運動負責人在調查性侵指控或掩蓋性侵行為時的程序。

今年 2 月,捍衛自衛權和無罪推定權的法典條文部在其網站上發布了總主教和該部秘書的一封信,強烈警告各教區和修會不要公布那些被指控性侵但尚未在民事或教會法程序中被判有罪的教會人員的姓名。

這位新任部長 1957 年 12 月 13 日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1976 年高中畢業後加入加爾默羅會。他在義大利南部宗座神學院完成神學學士學位,隨後在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獲得民法和教會法博士學位。

他於 1980 年發願成為加爾默羅會士,並於 1982 年晉鐸。

在修會內,他曾擔任財務主管和顧問,並於 1989 至 1995 年擔任修會憲章修訂委員會主席。他也曾在那不勒斯總教區擔任職務,包括法庭成員和地區輔理。

聖若望保祿二世於 2001 年任命他為那不勒斯輔理主教;2009年,教宗本篤十四世任命他為索拉-阿基諾-蓬特科爾沃教區主教。三年後,教宗本篤再任命他為羅馬教區總主教兼輔理。

2017 年,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法典條文部辦公室助理秘書,並於一年後任命他為主席。

他目前是信理部性侵案件上訴委員會成員、封聖部成員以及梵蒂岡最高法院宗座聖璽最高法院成員。

在任命伊安諾內總主教為主教部部長的同時,教宗良十四世也任命蒙塔納裡(Ilson de Jesus Montanari)總主教為主教部秘書長,科瓦奇(Ivan Kovac)蒙席為副秘書長,任期五年。

每日聖言 2025.10.09

每日聖言  - 10 月 9 日    星期四
聖迪奧尼削主教及同伴殉道(258 年)
聖若望良納第司鐸(1609年)
真福紐曼樞機(1890)
農曆八月十八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0D

福音(路 11:5-1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當中,誰有朋友半夜去找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吧!因為我有一個朋友剛旅行到我家,我沒有什麼可招待他的。』那人在屋裡回答:『別來麻煩我啦!門已關上,我和孩子們都在床上睡了。我不能起來拿東西給你!』但是我告訴你們,即使那人不因友情起來,也會因他持續不斷的煩擾,而起身給他所需的一切。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賜給你們;你們尋找,就必找到;你們敲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必得到;尋找的,必找到;敲門的,門必會打開。你們中間會有這樣的父親嗎——兒子要求一條魚,卻給他一條蛇?或要雞蛋,卻給他一隻蠍子呢?你們即使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自己的孩子,何況天上的父,豈不更要把聖神賜予求祂的人嗎?」

反省
對於今日福音中耶穌所說的「你們祈求,就賜給你們……」,我們在理解上可能不會有什麼困難和問題,因為我們相信天父會把最好的東西給祂的孩子。但再看前半部分,如果我們理解為,假如我們的祈禱還不夠「煩」祂,或還沒有達到祂期望的程度,天主就不會答應我們的祈求,則可能會在我們和天主之間製造出難以跨越的情感鴻溝:天主難道也和世人一樣,會有意拖延和折磨人嗎?然而,正如一些聖經學家所建議的那樣,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把我們自己看成是「睡在床上的」主人,而天主卻是那位不斷「煩擾」我們的朋友,就會意識到,面對身邊處於各種急需中的人,天主正在敲我們的門,希望我們起來向祂施予援手。我們還要繼續充耳不聞、無動於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