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社工系所青年志工投入志願行動服務 深入社會推動改變

團隊邀起長者分享過去生活記憶、回顧老照片,以熟悉的事物刺激記憶,增強口語表。圖/業者提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青年投入「獎勵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此次中彰投青年志工中心邀請東海社工系所三隊優秀的青年志工,分享他們的服務成果。

東海大學社工系長期致力於培育專業助人工作者,鼓勵學生理論與實務結合透過行動關懷弱勢。今年,社工系同學聚焦於失智長者懷舊共融、青少女非預期懷孕支持以及安寧療護認識三項議題,透過創新方案帶動社會改變,展現社工專業價值與影響力。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如何提供適切支持並促進社區共融,成為重要社會課題。隊長柯政廷的青年志工團與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西大墩社區老人照顧服務中心合作,透過懷舊團體與世代間學習策略,為長者提供認知刺激與情感支持,不僅提升生活品質,更促進社區世代間的理解與交流。

青年志工帶領長者「世代共遊」。圖/業者提供

台灣15-19歲非預期懷孕青少女,仍面臨社會支持不足、求學與生活壓力等挑戰。隊長薛唯楨的青年志工團進行倡議行動,邀請第一線社工辦理晚間講座,分享真實情境。團隊更設計桌遊體驗與小房間劇場,理解青少女非預期懷孕時的抉擇與困境,讓參與者盡可能的理解與貼近他們的心路歷程。

參展者民眾也回饋:「活動透過實務經驗者的分享及展覽影片、桌遊與模擬體驗,呈現社會輿論、新聞誤導,也提供法律及相關管道的求助資訊,讓我對這個議題有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

衛福部資料顯示,20-29歲族群對安寧療護的認識度偏低,因年輕世代對死亡議題較陌生。東海社工系由志工隊長周澤洋帶領的青年志工團與安寧照顧基金會合作,透過調查研究、講座與社群媒體推廣,深化大學生對生命教育與善終議題的理解。

活動中,透過安寧病房模擬體驗,邀請青年同學透過沉浸式場景理解患者、照顧者與醫護人員的視角。「與生命對話」及「生命教育月」,結合社群媒體與校園活動,提高學生對善終議題的關注。

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蕭文高教授給予肯定表示:「社工系同學以行動展現專業價值,團隊的努力與服務,展現東海大學社工系學生不僅專注學術學習,更積極將專業應用於社會行動。透過實地參與、倡議推廣與社會連結,回應社會需求,為台灣帶來正向改變。」

團隊與安寧照顧基金會,提供預立醫療的相關觀念與安寧療護的倡導。圖/業者提供

輔理主教趙永吉晉牧大典 協助推動教務工作

教宗方濟各日前任命嘉義教區秘書長趙永吉神父為台北總教區輔理主教,天主教會今天舉辦晉牧大典;未來將協助推動教區各項教務工作。

教廷新聞室於今年2月5日發布公告,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任命嘉義教區秘書長趙永吉神父為台北總教區輔理主教。

天主教會今天於輔仁大學舉辦晉牧大典,彰顯這是教宗方濟各為台北總教區頒佈的重要任命,同時有來自台灣各教區的主教、神父、修女和教友們一起見證,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並出席與會。

晉牧大典由鍾安住主持宣誓及祝聖儀式,氣氛隆重莊嚴。

教會表示,趙永吉1973年3月28日出生於台灣台中市,曾就讀輔大聖伯敏神學院、輔仁大學宗教系研究所。

趙永吉的母親雖來自傳統民間信仰的家庭,但她認識天主教後,帶領9歲孩子領洗入教,聖名伯多祿,12歲在母親鼓勵下,接受聖召,進入台南達義小修院預備終身服事天主;2001年晉鐸成為神父,2009年開始在嘉義教區擔任教區的秘書長,負責推動牧靈福傳,以及教育和社服的工作。

教會說明,輔理主教(Auxiliary Bishop)的任命,主要是擔任總教區主教代理人,分擔正權主教推動教區各項教務工作,總主教可以選立至少一位以上的輔理主教輔佐協助,經由教宗同意並且任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天主教會的「禧年」,每逢25年才輪到一次,上一次禧年正是2000年的「千禧年」;教宗將「禧年」的主題設定為「希望的朝聖者」,呼籲天主教徒透過教廷頒布的宗教活動,回歸基本信仰生活,自我歸零,重新再出發;教宗期許全世界信徒懷抱著希望與不斷祈禱,為這幾年發生的許多災難和戰爭祈求和平來臨。 

每日聖言 2025.04.04

每日聖言  –  4 月 4 日   星期五
聖依西多主教聖師(636年)
農曆三月初七(清明)

四旬期第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8bcXe602FY

福音(若 7:1-2、10、25-30)
耶穌周遊加里肋亞各地。祂不願在猶大地區走動,因為猶太人想殺害祂。那時候,猶太人的帳棚節快到了。等祂的兄弟們都上去過節後,耶穌也上去了,但沒有張揚,而是秘密地去了。有些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說:“這不就是他們要殺的那個人嗎?現在祂公開講話,卻沒人出言反對祂。莫非領導們真正確認祂就是基督?但基督出現時,沒有人知道祂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卻知道這人是從哪裡來的。”耶穌在聖殿裡教導人,高聲說:“你們認識我,也知道我是從哪裡來的嗎?我不是憑自己來的,派遣我來的那位是至真者,但你們不認識祂,我卻認識祂,因為我來自祂那裡,是祂派遣我來的。”他們就想抓住他,但無人下手,因為祂的時刻還沒有到。

反省
天主是奧秘,而奧秘是超越的;祂不是人的理智和情感可捕捉的對象。當猶太人知道耶穌是誰時,卻不知道祂就是默西亞;而當他們認為默西亞應是他們不知道的人時,默西亞卻不如他們想像的那樣不可知。但這不是說天主在故意跟人玩捉迷藏,而是由於人太自大,為天主設定了祂應該顯示的方式。假如天主沒有以符合他們認知的方式顯示,他們便會認為那不是天主。說到底,他們只想要他們想要的那種“天主”。同樣,當我們質疑天主的旨意和臨在時,我們就在犯類似的錯誤。

澳門台灣兩地天主教大學訂學生交流協議

澳門聖若瑟大學校園裡的學生。 (圖片:澳門聖若瑟大學)

澳門與台灣兩地的天主教大學最近簽訂了一項學生交流協議,以促進學術合作,深化雙方關係。

據澳門教區葡文《號角報》 3 月 30 日報道,該學生交流協定書由澳門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與台灣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於 3 月正式簽訂。

根據該協定,聖若瑟大學學生可以在海峽對岸的天主教輔仁大學學習一至兩個學期。

該葡文週報稱,簽署的協議是自去年 10 月進行的學院交流後雙方達成的共識。

去年 10 月 22 日,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院長劉偉傑神父訪問了輔仁大學天主教研修學士學位學程,進行辦學交流。

在台北訪問期間,劉神父與輔仁大學討論了建立協議基礎等事宜。該協定的目的是在未來為兩所大學讀天主教研究課程的本科生提供互訪機會,促進學術與文化的互動。

協議規定,聖若瑟大學宗哲系學生經推薦可至輔仁大學就讀一至兩個學期。

劉神父表示,這同樣適用於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的學生,他們亦可在聖若瑟大學學習一至兩個學期。

他指出,該協議象徵著兩所學院之間的合作邁向新里程碑,並期待未來能夠為雙方學生帶來更多學術與文化交流的機會。

據香港教區英文週報《SundayExaminer》 3 月 28 日報道,較早前香港天主教聖方濟各大學與輔仁大學亦簽署了兩項協議,以促進兩校在院校和健康科學領域的合作,並加強生命教育、天主教研究和跨學科研發方面的合作。

聖方濟各大學署理校長盧鐵榮表示,與輔仁大學簽署的備忘錄意義重大,因為這是該大學與另一所天主教大學簽署的第一份協議。

他希望雙方的合作能促進師生交流、聯合研究計劃和學位合作,讓學生從香港和台灣的學術經驗中受惠。

澳門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土地面積約為33平方公里,自 1557 年 為葡萄牙殖民地,直至 1999 年回歸中國管治。

澳門也是一個博彩和賭博旅遊城市,有約 70 萬居民,其中包括約 3 萬名天主教徒。

【視頻講道】四旬期第五主日(丙年)2025.04.06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四旬期是一個悔罪反省的時刻。我們很容易被所犯的罪過纏繞,這段時間幫助我們聚焦於自己的軟弱,或許至少可提醒我們做些克己。這就是為何在接近四旬期尾聲時,我們要細察,學習耶穌如何拒絕罪惡。

每日聖言 2025.04.03

每日聖言  –  4 月 3 日   星期四
農曆三月初六

四旬期第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8bcXe602FY

福音(若 5:31-47)
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如果我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不足憑信。但有另一位為我作見證,我知道祂的見證是真實的。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裡,他也為真理作了見證。其實我自己並不需要人的見證,但我告訴你們這些話,是為了你們能得救。若翰是一盞點亮的燈,你們也願意在他的光中歡喜一時。但是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就是父交託給我完成的工程。我所做的這些工程,就證明了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也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過祂的聲音,也沒見過祂的容顏,你們心中也沒有存留著祂的話,因為你們不信祂所派來的那一位。你們研究聖經,認為從中可以尋獲永恆的生命;其實正是這聖經為我作證,你們卻拒絕來我這裡得到生命。我不尋求世人的稱讚,但我知道你們心中沒有天主的愛。我因我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受我;如果別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受他。你們只求互相稱讚,卻不尋求從唯一天主那裡來的稱讚,你們怎麼能信呢?不要以為我會向父控告你們;控告你們的,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如果你們信梅瑟,也必會信我,因為他所寫的就是關於我。如果你們不信他所寫的,又怎麼會信我的話呢?”

反省
若望福音就像一場展開的庭審,猶太人在不停地控告耶穌,耶穌則在為自己辯護。最後,原告竟成了被告,並受到審判。耶穌的這段證詞,不是在自言自語,而像是請到幾位律師或證人在為祂辯護,首先有若翰,之後有聖父,再之後有聖經和梅瑟。他們不但是為證實耶穌由父派遣而來,也是為控告猶太人,因為他們面對如此眾多的鐵證,仍然不信耶穌。事實上,他們沒有不信的理由,只是不願意信。當人們不願意信耶穌時,總能找出各種理由,而那些理由都以自我為中心。

緬甸教會呼籲為地震災民提供緊急援助

緬甸中部發生地震兩天後,一名僧侶走過曼德勒受損的房屋。 ( 圖片:AFP / Sai Aung MAIN)

在強烈地震導致近三千人死亡,成千上萬名人在災後仍然未得到食物、住所和醫療支援的同時,緬甸天主教會呼籲為受影響的災民提供緊急援助。

緬甸中部曼德勒實皆地區於 3 月 28 日發生的黎克特製 7.7  級地震,就連鄰近的泰國、老撾、越南、中國和孟加拉亦有震感。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 3 月 31 日報道,受災最嚴重的曼德勒教區的天主教義工已開始與當地政府、其他宗教領袖和當地慈善機構進行援助協調。

天主教慈善機構緬甸明愛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許多倖存者因「缺乏藥物和緊急避難所而遭受苦,許多人受傷,數千人無家可歸」。

該機構還表示,它已啟動了教區辦公室網絡來檢視局勢並組織人道援助,以評估目前正在提供初步緊急援助的當地團體、義工和民間社會組織的工作。

緬甸軍政府國家災害管理委員會已宣布受災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報道指出,當地電力供應和通訊中斷,目前仍有數千人流落曼德勒街頭。

地面評估小組報告稱,寺院、清真寺、寶塔、修院、教堂、學校和醫院等常規避難場所遭到廣泛破壞。倒塌的建築物包括銀行、飯店、機場、住宅大樓、橋樑和高速公路。

曼德勒明愛辦公室表示:「在目前情況下,由於缺乏電訊以及進入各個地區受到的限制,很難提供準確的數據和數字。」

它說,「由於遭遇阻礙或缺乏安全保障」,明愛的義工隊伍仍然無法前往受災地區。

緬甸明愛國家辦公室正在與國際明愛組織、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和其他援助組織協調,尋求人道資源和援助的管道。

據報道,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躍升至近 3,000 人,另有數千人受傷或失蹤。

軍政府宣布從 3 月 31 日至 4 月 6 日全國哀悼一週。

較早前,軍政府發言人佐敏屯(Zaw Min Tun)在地震發生後數小時內罕見發出呼籲,請求國際提供協助。

他說:「我們希望國際社會盡快提供人道援助。」

在以往的人道危機中​​,軍政府不僅拒絕人道援助,也限制援助人員進入地區,甚至拒絕提供協助。

緬甸天主教主教團呼籲交戰的軍政府部隊和少數民族反政府團體立即停火,以便提供人道援助。

主教們在 3 月 29 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這場人道危機需要立即停止敵對行動。我們緊急呼籲衝突各方立即全面停火,以確保當地和國際援助者能安全、不受阻礙地提供基本人道援助。」

川普驅逐移民 包含近千萬基督徒

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日趨嚴格。圖為美國公民宣誓儀式。美聯社

一份由數個基督教單位發表的報告指出,川普政府提出的移民政策,可能會造成高達1,000萬名基督徒面臨被遣返的命運。這項數據引起美國各地家庭與教會的高度關切,更凸顯這些政策對美國教會可能造成的影響。

移民已成美國社會一部分

據《每日基督教》報導,這份報告是由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美國全國福音派協會、美國天主教主教團移民及難民服務處及世界救濟會多個單位合作撰寫。報告開宗明義指出,無論是否持有永久居留權,許多人已成為美國教會重要組成的一份子,但這些人都有可能是被遣返的對象。過去川普就曾承諾,將推動史上規模最大的遣返行動,使得數百萬名基督徒陷入危險之中。

報告指出,「估計到2024年底,美國境內有超過1,000萬名基督徒移民可能面臨遣返風險,其中包含無證移民以及持有臨時身份或保護資格但可能隨時遭撤銷的移民。這些人當中有許多與合法永久居民或其他不會被遣返的美國公民居住在同一家庭。」

報告還提到,「遣返行動對美國基督徒家庭的影響,遠遠不止於那些直接面臨遣返風險的人。將近700萬名擁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基督徒與這些可能被遣返的人同住在一個家庭中。」

整體來說,約有8%的基督徒面臨遣返風險或生活在家中成員可能被遣返的家庭中。換句話說,每12名基督徒當中就有1人以及每5名天主教徒就有1人可能面臨遣返風險。

人生而有尊嚴

據《美聯社》報導,世界救濟會副總裁馬修.索倫斯表示,「雖然我們非常關心我們的基督徒弟兄姊妹,但身為基督徒,我們相信所有人,不論其宗教信仰或國籍,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造,擁有與生俱來的尊嚴。」

這次報告並未主張任何政治立場,其主要目的是喚起基督徒對該議題的關注,當中部份機構過去也曾倡議各自的移民改革,希望為特定的移民提供取得合法身份的途徑而發聲。

涵蓋超過12萬名選民的AP VoteCast調查發現,川普在三次總統競選時都獲得基督教信徒廣泛支持。2024年,他獲得約8成白人基督徒選民支持,約6成白人天主教徒支持他,還有超過一半的拉丁裔基督徒也都投給他。

中國新規 管控外國人宗教活動範圍不得擅自講道

中國近日頒布新規,管控外國人若要在中國舉行集體宗教活動,須「專場申請」並備案,同時也不得擅自講道。(示意圖/AP/達志影像)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近日修訂規定,對境內的外國人參與宗教活動規範,若要在中國舉行集體宗教活動,須「專場申請」並備案,同時也明令外國人不得擅自講道,在中國公民中發展宗教教徒。新規於5月1日實施。

微信公眾號「統戰新語」今天(1日)發文,指國家宗教事務局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所謂「外國人」,是指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

關於這份「實施細則」公布的背景,該部門負責人表示,到中國經商、觀光旅遊、探親訪友的境外人員數量持續增加,他們在中國參加宗教活動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參加集體宗教活動方面的規定還需要完善。同時,一些外國人在中國「進行非法傳教、參與非法宗教活動,影響了中國宗教和睦甚至社會和諧穩定」。

「實施細則」規定,境內外國人舉行集體宗教活動有兩種方式:一是由國內寺觀教堂提供專場服務;二是如果寺觀教堂不具備提供專場服務條件的,可以在中國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批准的臨時地點進行。

提供專場服務的寺觀教堂應當與外籍申請者中的召集人簽訂協議,明確集體宗教活動的時間安排、活動方式、活動次數、活動人數、安全措施、雙方權利義務、法律責任等事項。擁有豁免權的駐中國外交人員不得擔任召集人。

根據「實施細則」,凡在中國境內沒有相應的合法中國宗教組織的外國宗教組織及其成員,他們與中方交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對中國友好、在所在國(地區)有合法地位或者身分、無不良記錄、尊重中國宗教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擬在中國境內進行的交往活動不違反中國的法律、法規、規章。

至於外國人不得在中國進行涉宗教的活動,「實施細則」中也列出11類,包括:擅自開展講經、講道或者舉行集體宗教活動;在中國公民中發展宗教教徒,委任宗教教職人員;製作或者銷售宗教書刊等宗教用品,散發宗教宣傳品;利用網路進行非法宗教活動等。

每日聖言 2025.04.02

每日聖言  –  4 月 2 日   星期三
聖方濟各.保拉(1507年)
農曆三月初五

四旬期第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8bcXe602FY

福音(若 5:17-30)
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我父一直在工作,我也要工作。”猶太人就更想殺掉祂,因為祂不但破壞了安息日的規定,還稱天主為自己的父親,使自己與天主同等。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子不能靠自己做什麼,祂看見父做什麼,才做什麼;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因為父愛子,把所做的一切指示給子,而且還要把比這些更大的工程指示給祂,讓你們驚奇。就如父使死者復活,賜給他們生命;同樣,子也可隨自己的意願賜人生命。父自己並不審判任何人,因為祂把審判的全權交給了子,祂願意眾人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凡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那派遣祂來的父。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誰聽我的話,並相信派遣我來的那一位,就有永恆的生命,不受審判,因為他已出離死亡走向生命了。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那時刻要到,且現在就是,死人將聽見天主子的聲音;凡聽到的,都會活過來。因為就如父自己是生命的根源,祂也使子成為生命的根源,並將權柄賜給祂,好執行審判,因為祂是人子。你們不必驚奇這事:時刻將到,凡在墳墓裡的都會聽見我的召喚,並且出來。凡行善的,將復活而得生命,凡作惡的,將復活而被定罪。我靠自己不能做什麼,我需要聽從另一位元而行審判。我的判斷是公正的,因為我不尋求自己的意願,只尋求派遣我的那一位的意願。”

反省
面對耶穌治好癱子的奇跡,猶太人只看到了對法律的破壞,卻看不出天主的工程,因為他們的地位、身份都系於對法律的維護。耶穌對他們質疑的回答,不僅僅是為自己辯護,也是在指責他們不尋求天父的旨意,卻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耶穌與他們相反,祂只向著父,並為了父而活;祂所說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父的意願。即使父賜給祂復活和審判的權柄,祂也只會聽從父的指示去行使。那些猶太人與耶穌的對比表明,自私就像一塊蒙住靈性之眼的紗布,讓人無法看清天主的奧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