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動身不失智! 中山醫大攜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守護腦健康

為呼籲大眾重視失智預防與健康促進理念,台中中山醫學大學於10月31日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舉辦「這樣生活不失智」校園講座。活動邀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處長陳俊佑主講「失智症預防」專題,並帶領逾百位社區民眾與學生一同體驗「大腦保健體操」,以「動腦又動身」的方式實踐預防觀念,從校園向社區擴散守護腦健康的行動。

中山醫大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攜手推動全民健腦教育,活動吸引逾百位師生及社區民眾熱情參與。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面對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與照護人才培育必須及早建立失智防治與照護的全方位能力。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內失智人口已突破38萬人,失智症不僅影響記憶力,還常伴隨妄想、焦慮、暴躁等精神行為症狀,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負擔。中山醫大長期推動健康老化與社區關懷計畫,從預防、延緩到照護支持,期望以醫學教育為核心,帶動全民提早關注大腦健康,讓預防失智從校園與社區共同落實。

郭慈安指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自2017年起呼應政府「失智症綱領2.0」政策方向,設立台中市第一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以「十科共照、雙倍守護」為特色,整合醫師、個管師與跨專業團隊,提供從診斷、治療到家庭支持的全方位照護。學校端透過課程與社區教育推廣失智預防觀念,醫院端則以臨床與專業照護落實關懷行動,形成教育與醫療並進的完整體系,展現中山醫大在健康促進與社會責任上的實踐力。

「這樣生活不失智」校園講座中,與會者對失智防治議題踴躍提問。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處長陳俊佑表示,預防失智的關鍵在於「三動不可少」-腦動、身動與人際互動。年輕世代可從學習新語言、玩桌遊或樂器、記帳理財、閱讀寫作等方式訓練大腦,同時帶領家中長輩每週維持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規律運動,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維繫社交互動,皆能有效降低失智風險。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處長陳俊佑呼籲從日常生活實踐守護腦健康。

為讓預防行動更貼近日常生活,基金會今年推出「大腦保健體操」影片,融合有氧、平衡、協調與節奏律動等元素,簡單易學、老少皆宜,現已上架YouTube(連結:https://reurl.cc/nYAkxl)。同時也邀集15位失智症專家共同出版《這樣生活不失智》一書,結合科學實證與簡易測驗,為民眾量身打造可實踐的「健腦菜單」,讓「動腦、動身、動起來」成為全民的生活習慣。

呼應今年國際失智症月主題「關心提問.理解失智」,陳俊佑也期盼,學生們能將「人本精神」落實於未來醫療與社會服務中。透過教育端與醫療端的共同努力,攜手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與全民健腦教育,從學校出發、延伸至社區,讓更多人一起打造更理解、更友善的照護環境。

中國正定教區賈治國主教逝世,享年91歲

華北正定教區賈治國主教是中國天主教地下教會的重要領袖。他於 10 月 29 日因年老體衰逝世,享年 91 歲。 (檔案圖片)

中國河北省正定教區賈治國主教 10 月 29 日因年老體衰去世,享年 91 歲。賈主教是中國天主教地下教會一位傑出的領袖,因忠於梵蒂岡曾被監禁多年。

據教會消息人士向天亞社透露,這位教會牧者的葬禮於 10 月 31 日在錦州舉行。

一位與賈主教關係密切的中國神父說:「賈主教是天主的忠實僕人,為了信仰無懼權威,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賈主教出生河北錦州市吳丘村。他於 1980 年被祝聖為神父,並在晉鐸一年後由保定教區范學淹主教秘密祝聖為正定教區主教。

他於 1963 年因拒絕放棄對教宗的效忠而首次被捕入獄,被監禁約 15 年。

賈主教在其牧職生涯中,始終拒絕加入由政府認可的天主教愛國會。

他的抗爭導致他屢遭逮捕和監視,曾被拘留超過十次,其中四次發生在 2004 至 2020 年間。

他曾在河北創辦一所孤兒院,收容被遺棄的兒童。據報該孤兒院因未獲得政府批准,已於 2020 年被當局拆除。

正定教區位於華北的河北省。該地區有約 150 萬天主教徒,是中國天主教徒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雖然中國和梵蒂岡於 2018 年就主教任命達成臨時協議,但正定教區仍在未獲官方承認的情況下運作。

教宗籲亞洲教會對未成年人性侵零容忍

宗座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埃雷拉主教 10 月 21 日在菲律賓邦板牙省舉行的全國保護大會上發表演說。 (圖片:聖費爾南多總教區)

教宗良十四世和梵蒂岡人員促請亞洲各地的天主教領袖對性侵行為採取「零容忍」立場,並提醒他們加強保護未成年人和弱勢成人的措施。

這項呼籲是在 10 月 20 至 24 日於菲律賓舉行的首屆全國守護大會上發出的。會議有超過 300 名主教、修會會長和專家出席。

教宗在致會議的信息中重申,「教會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侵犯」並敦促與會代表在保護政策方面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

據《梵蒂岡新聞》報道,教宗表示:「教會是我們的屬靈家園。每個堂區和牧靈活動都必須是為了光榮天主和關懷他人,特別是兒童和弱勢群體。」

這個題為「我們的守護使命:希望與慈悲之旅」 的會議由菲律賓主教團、宗座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菲律賓修會會長議會以及位於馬尼拉的天主教守護協會聯合舉辦。

出席會議的宗座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秘書長埃雷拉(Luis Manuel Ali Herrera)主教向教會領袖表示,保護兒童「不應出於恐懼或義務,而應視為一項植根於美德和皈依的神聖責任」。

從政策到實踐

據菲律賓主教團新聞網站報道,這位哥倫比亞籍主教表示:「接受這項使命,不要將其視為外界強加的負擔,而應將其視為一項牧靈的緊迫任務,並以真誠的態度去實踐。」

他呼籲「從政策到實踐」的轉變,促請各教區建立獨立的報告系統,採用創傷知情培訓項目,並與民事當局和受害者團體合作。

他指出:「我們必須從意向走向行動。」「清晰的治理結構、定期評估和透明的溝通非常重要。」並提醒由於網上風險日益增長,呼籲教會制定強力的線上安全保障協議。

他強調,保護兒童是「一項共同的道德責任」,並不局限於教會機構。 「家庭、社區、政府和宗教傳統必須團結起來,維護人類尊嚴。」

他敦促教會和民間社會領袖攜手合作,使「教區和學校成為安全的庇護所」。

他說:「保護是皈依的標記。」 「它標誌著從沉默走向真相、從否認走向正義、從恐懼走向希望的旅程。」

馬尼拉天主教守護協會科學主任帕納洪(Coleen Rae Ramirez-Panahon)表示,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強調了保護兒童「是所有人的共同使命」。

她說:「在過去,  這個問題可能一直被忽視,被視為少數人的責任。」但要確保有效的保護,需要「更廣泛的社區的轉變和承諾」。

每日聖言 2025.10.31

每日聖言  - 10 月 31 日    星期五
農曆九月十一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4:1-6)
在一個安息日,耶穌去一個法利塞首領家中吃飯,大家都留心監視祂。在祂面前有個患水臌病的人,耶穌便問法學士和法利塞人說:「在安息日治病,是否符合法律?」他們卻不出聲。耶穌就扶著那人,治好了他,叫他走了,然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或牛在安息日掉進井裡,而不立刻拉他上來呢?」他們都回答不出來。

反省
「在安息日治病,是否符合法律?」在形式上看似不符合,但在精神上卻符合,因為天主法律的精神和核心是愛。治病如同救人,都是愛的要求。法律的形式是為幫助實現法律精神而設定的;如果對法律的遵守在形式上違反了愛,那就說明此法律形式有問題。法利塞人之所以不敢回答耶穌的提問,就是因為他們深知自己對法律形式的嚴格要求,在許多情形下是成問題的。天主給我們法律、禮儀、聖經、教會等,都是為幫助我們成為住在祂愛內的人。讓我們在一切事上,學習愛主愛人。

每日聖言 2025.10.30

每日聖言  - 10 月 30 日    星期四
農曆九月初十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3:31-35)
那時候,幾個法利塞人前來對耶穌說:「袮離開此地走吧,因為黑落德要殺袮!」祂回答說:「你們去告訴那隻狐狸:『看,今天和明天,我給人驅魔治病,第三天,我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今天、明天和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不應死在耶路撒冷之外。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你殘殺先知,又用石頭砸死那些派遣給你的人!多少次我想聚集你的子女,好像母雞把自己的小雞攏在翅膀下,但你偏不願意!看吧!你們的聖殿將被廢棄。我告訴你們,你們再看不見我了,直到那時候來到,你們說『奉上主之名而來的,當受讚美!』」

反省
這些年來,許多神長教友都紛紛組團赴聖地朝聖,而瞭解聖城耶路撒冷的歷史和現狀,往往是每次朝聖之旅的重中之重。目睹那五十多米長的哭牆、彈痕累累的城牆、荷槍實彈的兵士和戒備森嚴的安保措施,許多人都會變得無言以對:耶路撒冷,本來是「和平之城」的意思,但事實上成了最不和平的城市,有史以來備受戰亂之苦。聯想到耶穌曾為耶路撒冷而哀歎悲傷,讓我們不能不深思導致「和平之城」名不副實的原因何在?如今,作為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聖地的耶路撒冷依然被暴力和流血事件所困擾。這讓上述視亞巴郎為信仰之父的三大一神宗教的信徒們情何以堪?這也警示我們,宗教如果不以全人類和全世界的福祉為己任,就有可能成為暴力衝突的導火線。這必須引起所有信徒的深刻反省和檢討,當然包括我在內!

每日聖言 2025.10.29

每日聖言  - 10 月 29 日    星期三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13:22-30)
耶穌向耶路撒冷走去,在經過的城鎮和鄉村教導人。有人問祂:「主啊,只有少數人會得救,是嗎?」祂回答: 「你們應竭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很多人想進去,卻不能。一旦這家的主人起來,把門關上,你們卻站在門外敲門說:『主啊!給我們開門吧!』可是祂回答你們說:『我不知道你們是哪裡來的。』你們就開始說:『我們曾與袮一同吃喝,袮還在我們的街上教導我們呢!』但祂說:『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所有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當你們看見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和眾先知在天主的國裡,自己卻被遺棄在外時,將在那裡哀號切齒!還有人會從東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來到,參加天主國的宴席。所以,看,後來的將要領先,領先的將要落後。」

反省
耶穌曾教導我們,不是口裡經常喊「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而是承行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入(瑪7:21-22)。在談及公審判時,耶穌曾指明,天主的審判標準就在於一個人對「最小弟兄姐妹」的實際行動,而不是其他(瑪25:31-46)。今天,祂又提醒我們,即使有人曾與主一同吃喝,並聽過祂的教導,倘若沒有棄惡從善,也將被關在門外。總而言之,耶穌自始至終都在強調悔改和善行的重要性。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信是行的前提,行是信的結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換言之,我們必須把信仰的理念轉化成實際的行動,並在行動中驗證和強化我們的信德。假設今天耶穌要來審判我,我的言語和行為能得到祂的肯定嗎?

每日聖言 2025.10.28

每日聖言  - 10 月 28 日    星期二
聖西滿及聖達陡宗徒
農曆九月初八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35

福音(路 6:12-16)
在那幾天,耶穌出去,上山祈禱,徹夜祈求天主。天亮時,祂召集自己的門徒,從中選了十二人,稱他們為宗徒。他們是:西滿,耶穌給他起名為伯多祿;安德肋,是西滿的兄弟;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又有號稱熱忱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兒子猶達和後來成為叛徒的加略人猶達斯。

反省
今天紀念的聖西滿和聖達陡兩位宗徒,是耶穌最初召選的十二宗徒中的兩位。宗徒,是肩負使命的人。耶穌最初的宗徒當中,除了出賣了耶穌的猶達斯外,其餘十一位,以及後來被列入宗徒行列的瑪弟亞和保祿,都以自己的生命,為主基督託付給他們的傳福音使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今天,這樣的使命又傳到了我們肩上,而且耶穌在繼續不斷地呼喚著我們每個人的名字,在新時代中做祂的宗徒。為了成為合格的宗徒,我們需要緊隨老師耶穌的腳步,學習並模仿祂的思想、言行和舉止,成為一位堪當肩負基督使命的人。

陸主教獲中梵認可 上海新輔理主教獲祝聖

上海徐家匯天主堂15日舉行吳建林輔理主教祝聖典禮,這是近期再有中國主教獲中梵雙方認可。圖為教宗良十四世。(新華社)

上海徐家匯天主堂15日舉行吳建林輔理主教祝聖典禮,由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上海教區沈斌主教主禮。這是近期再有中國主教獲中梵雙方認可,9月12日,新成立的張家口教區主教王振貴也主持了馬彥恩輔理主教的祝聖儀式。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天主教通訊社等媒體報導,教宗良十四世於8月11日根據梵蒂岡與中國簽署的《臨時協議》,批准吳建林神父為中國上海市輔理主教。吳建林1970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崇明區。1991年至1996年,在上海教區佘山修院攻讀神學,1997年11月晉鐸。2016年任上海市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主任、市天主教愛國會副主任,2022年8月任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祕書長、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委。

分析指出,吳建林的祝聖儀式標誌著北京與梵蒂岡間的複雜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中國早前在教宗職位空缺期間,於4月28日透過由神父和教友組成的會議宣布吳建林「當選」為教宗。觀察人士曾擔心北京正在利用教宗空位期來控制主教任命。

上海教區主教沈斌於曾去年5月在梵蒂岡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政府推行宗教自由政策,無意改變天主教信仰,只希望天主教神職人員和信眾能夠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擺脫外國勢力的控制,並提倡中國天主教會走一條符合當今中國社會和文化的中國化道路。

報導指,歷任教宗都致力於恢復中國「官方」教會與「地下」教會之間的合一。本篤十六世曾在2007年致中國天主教徒的信中呼籲和解。

方濟各期間,中梵於2018首次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並於2024年續簽四年。該協議建立了一個具妥協性質的制度,即中國當局提名主教候選人,但這些候選人必須獲得教宗的批准才能被任命。

亞洲區心智障礙者藝術創作交流展於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登場

2025年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The 27th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Federation on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FID)於10月27日至31日在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以「公平、參與、幸福感(Equity, Participation, and Well-being)」為主題,本次大會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和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辦,中華民國啟智協會及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協辦,邀集亞洲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專業人士、家長與心智障礙者代表齊聚,交流融合教育、自我倡議與社區支持的成果。會中除多場專題演講與沙龍外,受矚目的焦點之一,便是10月27日至29日同步登場的「創意無限:亞洲區心智障礙者藝術創作交流展(Creation and Innovation: An Art Exchange Exhibition for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Asia)」。

共同策展單位啟智協會張明正理事長(左二)率理監事蒞臨,與德蘭啟智中心楊美華主任(左五)及啟協會員合影留念。( 圖/ 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提供)

本次畫展由中華民國啟智協會與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共同策展與執行,呼應《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倡導的精神,以藝術為媒介,展現心智障礙者的創造力與情感深度,並推動社會對「理解、連結與共融」的關注與行動。策展團隊邀請來自亞洲多個國家地區的心智障礙創作者與服務機構參與,透過繪畫作品傳遞他們真摯的生活觀點與情感表達。

大會主席、師範大學特教學系洪儷瑜教授(右)、師範大學校長吳正己(中)、教育學院副院長劉惠美(左)一同出席畫展。( 圖/ 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提供)

展覽主題「創意無限」象徵無論國籍、能力或背景,每一位創作者都能在支持與理解中綻放獨特光彩。展覽內容分為四大面向:

一、「提升社會理解」透過作品翻轉刻板印象,讓觀者體驗心智障礙者內在的思考與美學。

二、「促進社會融合」讓心智障礙者以創作者身分被看見,建立自信與歸屬。

三、「展現藝術潛能」呈現在適切支持下,障礙者同樣能參與專業展演與文化創作。

四、「推動國際交流」以藝術作為共通語言,串連亞洲各國的社福實踐,形成永續對話的平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畫展不僅展示作品,更讓參與的服務使用者化身「文創設計夥伴」。德蘭啟智中心邀請創作者親自參與,以其作品為主題製作小帆布袋、小吊飾與明信片等文創周邊,讓藝術的價值延伸至日常生活,也讓創作者在過程中體驗「從創作到實體化」的學習與成就感。這些作品也同步於現場展出。

此外,德蘭啟智中心亦在其「小白花的聲音(第一個專為心智障礙者設置的華文無障礙資訊網站平台)」於展出後,推出線上畫展專區,收錄心智障礙者作品與創作故事,邀請公眾線上瀏覽,感受藝術背後的生命能量與真摯情感。於「小白花的聲音」網站及相關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等)持續展出,讓更多人看見創作的力量與多元生命的美好。

除畫展外,本屆大會亦安排多場以障礙者為主體的互動活動,如《生活大小事 EveryDay Matters》沙龍,邀請心智障礙者親自分享人生故事與生命經驗,呈現他們在社區生活、自我倡議及人際連結上的多元樣貌,與「創意無限」畫展相互呼應,共同實踐「由他們親自發聲」的精神。

此次畫展與系列活動不僅呈現臺灣近年在智能障礙者支持服務與藝術倡議的成果,更展現政府、學界與民間團體協力的典範。透過藝術與交流的力量,讓與會各國嘉賓看到亞洲各國在啟發心智障礙者創意和才華的努力,也算是大會主題”公平、參與和幸福”之實踐,從舞台到畫布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