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9.14

每日聖言  - 9 月 14 日    星期日
光榮十字聖架
農曆七月廿三

光榮十字聖架【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yXAH5Bd4Zs

福音(若 3:13-17)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除了那從天降下的人子,沒有任何人上過天。梅瑟在曠野中把蛇舉起來,人子也必同樣被舉起來,這樣,好使信祂的人都得永恆的生命。因為天主如此深愛世界,甚至把自己的獨生子賜給了他們,使相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得到永生。因為天主派遣子來到世上,不是為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世人因祂而得救。凡相信祂的,不被判罪;不信的人,已被定罪了,因為他沒有信天主獨生子的名字。」

反省
耶穌將梅瑟在曠野中舉起的銅蛇作為自己日後被懸在十字架上的預像,向尼苛德摩揭示了祂被派遣到世界上來的真正使命。這使命不是為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世人因祂而得救。然而,在基督宗教兩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並不是人人都願意相信和接受這一信仰真理的,因此,圍繞人如何才能得救的問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基督教派,且彼此爭論不休。1999年10月31日,羅馬天主教會和世界信義宗(又稱路德宗)聯合會在「因信稱義」的信條上簽署了《聯合聲明》,標誌著在共同走向為救人而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祈願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能在同一的信仰真理內合而為一,並為之見證服務!

每日聖言 2025.09.13

每日聖言  - 9 月 13 日    星期六
金口聖若望主教聖師(407年)
農曆七月廿二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福音(路 6:43-49)
那時,耶穌對門徒說:「好樹不結壞果子,同樣,壞樹不結好果子;看果實就能認出每棵樹。荊棘叢裡摘不到無花果,野藤蔓裡也採不到葡萄。同樣,好人從心裡積存的美好發出一切美善,惡人也從心裡積存的邪惡發出一切邪惡。因為心內充滿什麼,口就會說出來。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按照我說的去做?那到我跟前,聽我的話又照著做的人,我要讓你們看見他像什麼。他像一個造房子的人,挖得很深,把地基建在磐石上。河水泛濫,洪流沖擊,那房子不會動搖,因為建築得好。那聽了卻不實行的人,就像一個人不打地基,即在沙土上蓋房子。洪水一沖,房子就塌了,被徹底摧毀!」

反省
耶穌不願意我們判斷人,卻給了我們一個分辨好壞的標準。此標準就是行為的結果。用中國人的方式說,倘若該當「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那麼我們至少該知道什麽是「賢」,什麽是「不賢」;而且,分辨的首要對象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好或不好,不是我們「說」了能算的,而是「做」出來才算。我們在天主面前是怎樣的人,決定於我們如何活出信仰。僅憑一張會說話的嘴和一個虔誠的外表,是無法得知一個人究竟有沒有聖德,因為聖德只體現於行動上。讓我們努力成為有「活」信德的基督徒!

每日聖言 2025.09.12

每日聖言  - 9 月 12 日    星期五
農曆七月廿一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福音(路 6:39-42)
那時候,耶穌又用比喻對門徒們說:「難道盲人能給盲人帶路嗎?兩個豈不都掉進坑裡嗎?徒弟不會勝過師傅,即使他學了全部,也只能相似師傅。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弟兄眼裡的木屑,卻不注意自己眼裡的大樑呢?你怎麼能對你的弟兄說:『讓我取出那在你眼裡的木屑』,卻看不見自己眼裡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裡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怎樣去掉那在你弟兄眼裡的木屑!

反省
俗話說:要想改變別人,就先改變自己。這實在是符合人性經驗和智慧的至理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在家庭成員之間、同事之間,還是朋友之間,人們都喜歡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先入為主的偏見來評價和判斷他人,有人甚至希望別人也能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做人做事,但往往事與願違,且衝突不斷。明智之舉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外是每個人放下自以為是的觀念和看法,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具體的人和事,從而找到合情合理的溝通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過程不正是耶穌今天所說的「先取出你眼裡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怎樣去掉那在你弟兄眼裡的木屑」的意義嗎?

教宗冊封兩位青年平信徒為聖人

教宗良十四世於 9 月 7 日冊封真福弗拉薩蒂和阿庫蒂斯為聖人。 (圖片:梵蒂岡新聞社)

教宗良十四世在冊封真福弗拉薩蒂 (Pier Giorgio Frassati )和阿庫蒂斯 (Carlo Acutis ) 為聖人時說,生命中最大的風險是不尋求遵循天主的計劃而虛度人生。這兩位聖人分別是 20 和 21 世紀的青年平信徒。

教宗於 9 月 7 日的封聖日表示:「弗拉薩蒂和阿庫蒂斯兩位聖人邀請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虛度此生,卻要使之成為一件傑作。」

他說:「他們聖德簡單而有效,對每個人來說都用得著。」 「他們用他們的話鼓勵我們,就像阿庫蒂斯曾說過的:『不是我,而是天主』。還有弗拉薩蒂說:『如果你把天主置於你一切行動的中心,那麼你就能到達終點。』」

在冊封其任期內的首批聖人前,教宗向早早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八萬多名信徒致意,因為他想在隆重的典禮開始前與他們分享他的喜悅。

他對他們說:「兄弟姊妹們,今天對整個義大利、對整個教會、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美好的慶節。」

他指出:「慶典雖然非常莊嚴,但也是一個充滿喜悅的日子,我特別想向前來參加這次彌撒的眾多年輕人致意。」

教宗邀請所有人在心中感受兩位聖所經歷的「對耶穌基督的愛,特別是在聖體聖事中,也包括對窮人的愛,以及對我們兄弟姐妹的愛。」

他說:「你們所有人,我們所有人,也都被召喚成為聖人。」他並向聖母瑪利亞懷抱聖嬰耶穌的聖像以及存放著兩位青年聖人遺物的聖髑盒敬禮。

在講道中,教宗強調在當天福音中耶穌所呼籲的「毫不猶豫地放棄自我,投入到祂為我們預備的冒險中,運用來自祂聖神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能夠接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清空自己所依附的事物和觀念,以聆聽祂的聖言。」

他表示,這就是兩位新聖徒所做的,也是每個基督徒被召喚去做的。

他說,許多人,尤其是青年在思考人生方向時,都會面臨某種「十字路口」。

他指出,教會的聖人常常被描繪成「偉大的人物,卻忘記了他們的一切都始於年輕時對天主所回應的『是』,並將自己完全獻給祂,不為自己保留任何東西」。

他說:「今天,我們敬仰聖弗拉薩蒂和聖阿庫蒂斯:一個是 20 世紀初的青年,一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少年,他們都熱愛耶穌,並願意為祂奉獻一切。」

他隨後在講道中用很大部分時間分享了兩位聖人的名言和他們的生活點滴。

他說:「聖弗拉薩蒂的一生是平信徒靈修的燈塔。」「對他來說,信仰並非個人的虔誠,而是由福音的力量和他加入教會團體所驅動的。」「他也慷慨地奉獻社會,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並熱心為窮人服務。」

他表示:「聖阿庫蒂斯在家庭中與耶穌相遇,這要感謝他的父母安德肋和安東尼婭——他們今天也和他的兩個兄弟姐妹方濟各和彌額爾在一起。」安東妮亞在人群的掌聲中露出害羞的微笑。

教宗指出,聖阿庫蒂斯也在他就讀的耶穌會學校裡遇到了耶穌,「尤其是在堂區團體舉行的聖事中」「他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將祈禱、運動、學習和愛德融入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他說,這兩位新聖人「透過簡單的行動培養了他們對天主和兄弟姐妹的愛,這些行動對每個人都適用:每天的彌撒、祈禱,特別是朝拜聖體。」

聖弗拉薩蒂 1901 年 4 月 6 日出生於義大利都靈,1925 年 7 月 4 日因脊髓灰質炎去世,享年 24 歲。聖阿庫蒂斯則於 1991 年 5 月 3 日在倫敦出生,父母均是義大利人。 2006 年 10 月 12 日,他因白血病在義大利蒙扎去世,享年 15 歲。

每日聖言 2025.09.11

每日聖言  - 9 月 11 日    星期四
聖董文學司鐸殉道(1840年)
農曆七月二十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福音(路 6:27-38)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我對你們這些聽道的人說: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仇恨你們的人,給那咒駡你們的人祝福,為那虐待你們的人祈禱;如果有人打你的臉,把另一邊也轉給他;有人拿走你的外衣,連內衣也讓他拿走;有人向你求什麼,你就給他;有人拿了你的東西,不要追回。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就應怎樣對待別人。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讚賞的呢?連罪人也愛那些愛他們的人!如果你們只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讚賞的呢?連罪人也這樣做!如果你們只肯借錢給那些能夠償還的人,有什麼可讚賞的呢?連罪人也借給罪人,好能如數歸還!但是,你們要愛仇敵,善待他們,借出而不望償還。那麼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並成為至高者的兒女,因為祂對待忘恩和作惡的人,一樣仁慈。所以,你們該是慈悲的,正如你們的天父是慈悲的。你們不判斷,就不受判斷;不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寬赦別人,就會得到寬赦。你們給予別人,也必會給你們,並用十足的升鬥,連按帶搖,滿溢地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怎樣量給別人,天主也會怎樣量給你們。」

反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達先達於人,這是中國古人的道德準則,它教導人凡事都該推己及人,以避免陷入自私自利的極端個人主義。同樣,耶穌也教導我們「愛人如己」,甚至要愛仇人。但這不等於說,我們在面對罪惡行徑和不正義現象時該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相反,就像耶穌那樣,我們要惱恨罪惡,但卻關愛罪人。這二者不但不矛盾,還是愛德的具體體現,因為只有當罪惡的行徑和現象被遏制住,個體或集體才能活出人性的價值和尊嚴。正是基於這一原則,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基督徒站在維護人性尊嚴和生命價值的高度,堅持呼籲世界各國廢除死刑,不讓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延續下去。

每日聖言 2025.09.10

每日聖言  - 9 月 10 日    星期三
農曆七月十九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福音(路 6:20-26)
那時候,耶穌抬頭看著門徒們說:「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饑餓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得飽足。哭泣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要歡笑。世人為了人子的緣故,憎恨你們、驅逐你們、羞辱你們,棄絕你們的名字如同棄絕可憎之物,你們就是有福的!在那一天,你們要歡欣鼓舞!看,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因為他們的祖先也曾這樣對待過先知。可是你們富有的人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已得到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饑餓。你們歡笑的人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哀傷痛哭。當大家都讚賞你們的時候,你們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先也這樣對待過假先知。」

反省
讀經一中保祿宗徒再次明確闡述了基督「是一切並在一切內」的神學思想。這一神學思想的偉大之處在於,將整個受造界視為情同手足、相互關聯的存在,而非彼此隔離、相互傾軋的個體。這樣高瞻遠矚的「基督論」對我們當今人類社會尤為重要。特別是在我們依然面對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種族歧視、宗教迫害、文化衝突、環境破壞時,這樣的「基督論」提醒我們,在基督內,「沒有希臘人或猶太人,受割損的或未受割損的,野蠻人、叔提雅人、奴隸、自由人的分別」,而且人類與大自然息息相關。我們要麼在相遇、相知、相愛中共同走向天國的圓滿,要麼在分裂和仇視中自毀長城。作為21世紀的基督門徒,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勇敢地把這樣的「基督論」生活出來。

死後2奇蹟 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

穿著牛仔褲、球鞋,卻能用網站和滑鼠傳播福音。來自義大利的青少年卡洛.阿庫提斯,在15歲短暫人生中,留下深遠信仰影響。如今,他正式成為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信徒與年輕人關注。

聖伯多祿廣場上聚集數十萬信徒,見證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冊封已故義大利15歲少年阿庫蒂斯為「聖人」,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千禧世代封聖。

教宗 良十四世:「我們以聖父 聖子 聖靈的榮譽,藉著上主耶穌基督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 以及我們的權威,宣布真福弗拉薩蒂,與阿庫蒂斯為聖人,並將他們列入聖人的名冊中。」

卡洛·阿庫蒂斯199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成長於義大利米蘭。他喜歡足球、電玩,也熱愛電腦技術。但這位看似平凡的少年,卻在信仰上展現非凡熱情。每日參與彌撒、聖體朝拜,並因關懷遭霸凌孩童、街友等弱勢族群而富有名氣,還用電腦建立網站,收錄全球196起聖體奇蹟,被尊稱為「天主的網紅」。

阿庫蒂斯母親 安東尼亞:「卡洛的確和每個孩子一樣,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喜歡玩耍 交朋友 上學,但他非凡的地方在於,他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大門,讓耶穌進入,並將耶穌放在他生命中的第一位。」

阿庫蒂斯2006年因血癌病逝,年僅15歲,遺體被安置在一具玻璃棺中,多年來吸引大批信友朝聖。但他的影響力,不只在義大利。在美國芝加哥,阿庫蒂斯也已是學童們生活的一部分。當地首座以他命名的教區與學校,學生們為他的封聖準備祈禱、創作、學習。

學生 哈里森:「我覺得在現今社會,很多人都沉迷社群媒體或電玩,我自己也會,但看到他用科技和媒體來幫助人,甚至製作一個網站來介紹聖體奇蹟,真的很酷也很勵志。」

此外,梵蒂岡認定2件在他死後發生的奇蹟,一起是2013年治癒一名罹患罕見胰臟畸形的巴西兒童,另一起是一名在事故中重傷的哥斯大黎加學生的康復。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0年冊封阿庫蒂斯為「真福者」,原定今年4月冊封他為「聖人」,但因方濟各逝世而延期。同日一併封聖的,還有生前致力為窮苦、病患服務而聞名的義大利青年弗拉薩蒂,他1925年因小兒麻痺逝世,年僅24歲。

每日聖言 2025.09.09

每日聖言  - 9 月 9 日    星期二
聖伯多格肋凡(1581年)
農曆七月十八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sUsdnZVYJxM

福音(路 6:12-19)
那時候,耶穌出去,上山祈禱,徹夜祈求天主。天亮時,祂召集自己的門徒,從中選了十二人,稱他們為宗徒。他們是:西滿,耶穌給他起名為伯多祿;安德肋,是西滿的兄弟;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又有號稱熱忱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兒子猶達,和後來成為叛徒的加略人猶達斯。
耶穌同他們下山,來到一片平地上。在那裡已有許多祂的門徒,和大批從全猶太和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等海岸地區來的群眾,他們來聽祂講道,並為使疾病得到治癒。連那些受不潔之魔折磨的人,也被治好了。於是群眾爭著摸祂,因為有力量從祂身上發出,治癒他們。

反省
帶著天主性的能力和權柄,耶穌常常施行奇跡、治癒病人、驅逐魔鬼,就連波濤洶湧的加里肋亞湖,也只在祂的一聲斥責中便風平浪靜。福音中每逢耶穌治癒病人時,幾乎都有一個相似的細節:祂或是伸手觸摸他們,或是讓病人觸摸祂,甚至觸摸祂衣服的邊穗。今天的福音也再一次描述了這一細節,耶穌讓摸到祂的群眾獲得祂身上發出的力量,並得以治癒。這一系列的細節描述其實都在告訴我們,耶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明或高不可攀的貴族,而是降生成人,與人同行,對人性的軟弱和痛苦感同身受的天主子。作為基督徒,我們也應該像耶穌一樣,用溫暖的雙手來擦乾人們的淚水,安慰他們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