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8.07

每日聖言  - 8 月 7 日    星期四
聖西斯篤二世教宗及同伴殉道(259年)
聖加耶當司鐸(1547年)
農曆閏六月十四(立秋)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jLgeTiijaqI

福音(瑪 16:13-23)
那時候,耶穌來到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地區,問自己的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回答:「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裡亞,還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袮是基督,永生天主之子。」耶穌便對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啟示你的不是血肉之人,而是我在天之父。我還要告訴你: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她。我要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你。你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要被捆綁;你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於是,耶穌嚴禁門徒,不可對任何人說祂是基督。
從那時起,耶穌開始清楚地告訴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在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手裡受許多苦,甚至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伯多祿把祂拉到一旁,責備祂說:「主啊,千萬不要這樣!這事絕不可發生在袮身上。」耶穌轉過身來,對伯多祿說:「撒旦,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明白的不是天主的意思,而是人的想法!」

反省
以色列子民自逃離埃及的為奴之家後,每當遇到困難和挑戰時,他們就會抱怨梅瑟、亞郎和天主,將一切不幸歸咎於他們身上。今天,他們又因為缺水而在默黎巴口出惡言,但天主卻讓梅瑟用棍杖擊石而流出水來,解除他們的口渴。以色列子民的表現的確讓人心生厭惡,但我們不能不意識到,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實寫照。我們也常像他們一樣,頻繁地通過抱怨和推卸責任來發洩不滿,傷害有恩於我們的人,更辜負天主賜予的恩寵。我們只有覺悟到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這一惡疾,才能轉變人生態度,而懷著感恩之心善度生活。

每日聖言 2025.08.06

每日聖言  - 8 月 6 日    星期三
耶穌顯聖容
農曆閏六月十三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jLgeTiijaqI

福音(路 9:28-36)
過了八天,耶穌帶著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去祈禱。當祂祈禱時,祂的面容改變了,衣服潔白發光。忽然有兩人同祂談話,就是梅瑟和厄裡亞,他們在光榮中顯現,談論耶穌的去世,即祂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伯多祿和他的同伴昏昏欲睡,當他們清醒過來時,便看見耶穌的光榮和祂身旁站著的兩個人。那兩人正要離開祂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給袮,一個給梅瑟,一個給厄裡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還在說話的時候,一片雲彩遮蓋了他們。當他們被雲彩包圍時,門徒們就害怕起來。有聲音從雲裡傳出,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祂!」這聲音過後,只見耶穌單獨一人。在那些日子,他們嚴守秘密,沒有跟任何人提起他們所看到的事。

反省
伯多祿在山頂上不知所云的表現,說明他在目睹了耶穌的天主性聖容時,心情何等興奮和激動!他除了想永遠留住這一時刻外,其他似乎都不重要。作為基督徒,我們最大的渴望也是見到天主的面,但沒有幾個人能像今天的三位宗徒一樣,在有生之年就能親眼目睹祂的面容。此外,耶穌也明確地告訴我們,當我們接納和關愛「最小」的弟兄姐妹時,就是在接納和關愛祂自己;當我們兩三個人因祂的名聚在一起時,祂就在我們中間;當我們參與感恩聖祭時,就是在領受祂的體和血;當我們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時,就能體會到祂的臨在……因此,耶穌的聖容其實在我們中間時常顯現,問題是我們是否張開靈性的眼目注視祂。

每日聖言 2025.08.05

每日聖言  - 8 月 5 日    星期二
聖母大殿奉獻日
農曆閏六月十二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jLgeTiijaqI

福音(瑪 14:22-36)
那時候,耶穌立刻催促門徒上船,叫他們先到對岸,自己留下來打發群眾。群眾散去後,祂便獨自上山祈禱。到了晚上,祂一個人在那裡。此時,門徒的船已離岸很遠,遇上逆風,受波浪衝擊。天還未亮的時候,耶穌在海上步行,向他們走來。門徒們看見祂在水面上行走,都非常驚慌,說:“有鬼啊!”他們嚇得大喊大叫。耶穌立刻對他們說:“放心!是我,不要怕!”伯多祿回答說:“主,如果是袮,就命令我在水面上走到袮面前!”耶穌說:“來吧!”伯多祿便下船,在水面上步行向耶穌走去。但他一見大風大浪就害怕,開始往下沉,隨即喊叫:“主啊,救命啊!”耶穌立刻伸手抓住他,說:“小信德的人!你為什麼懷疑呢?”當他們上了船,風就停了。然後在船上的人都朝拜了耶穌,說:“袮真是天主子!”他們過了海,在革乃撒勒上岸。當地人認出了耶穌,便把這消息傳遍了鄰近各地,人們把病人都給祂帶來,只求摸摸祂外袍的邊穗。凡摸到的,都痊癒了。

反省
伯多祿相信耶穌,而且想走近耶穌。他說:“主,如果是袮,就命令我在水面上走到袮面前!”儘管他的這一行為有些魯莽,但在他對耶穌話語的回應上,展示出了自己頑強的熱情和決心。借著信德的恩賜,伯多祿知道耶穌掌控一切,在他不能自救時祂可以拯救他。他向我們揭示出耶穌是來拯救我們的。而且,我們也被邀跟隨伯多祿在海面上的足跡,走向耶穌,經驗被觸摸。如果你是當時的伯多祿,你會在海面上走向耶穌嗎?

教宗上任以來最大活動 鼓勵百萬天主教青年傳播信仰

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3日)在羅馬市郊主持他上任近3個月以來的最大活動,鼓勵現場的逾100萬天主教青年傳播信仰。

綜合路透社及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報導,良十四世在托爾維爾加塔(Tor Vergata)會場主持「禧年青年日」(Jubilee of Youth)活動閉幕彌撒,為這場旨在激勵天主教青年的特別活動週劃下句點。

許多年輕人高呼「教宗萬歲」,身穿色彩鮮豔的T恤,並揮舞多國國旗。

據報導,教宗在活動講道中表示:「親愛的年輕人…將你們的熱忱與信仰見證傳遞給你們遇見的每個人。」

在彌撒的尾聲,良十四世也對加薩走廊和烏克蘭戰爭表達悲痛之意,並呼籲青年協助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教宗說:「我們與加薩的青年同在,我們與烏克蘭的青年同在。」

每日聖言 2025.08.04

每日聖言  - 8 月 4 日    星期一
聖若翰.維雅內司鐸(1859年)
農曆閏六月十一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jLgeTiijaqI

福音(瑪 14:13-21)
那時候,耶穌聽到若翰去世的消息,便悄悄地坐船離開那裡,來到一處偏僻的荒野。群眾聽到了,便從各城鎮步行著跟祂去了。所以,祂一上岸,便看見大批群眾。祂很憐憫他們,並治好了他們的病人。
到了傍晚,門徒們前來對祂說:「我們在這荒野地方,天色已晚。打發群眾走吧,讓他們到附近的村莊自己買東西吃。」可是耶穌說:「他們不用去了,你們給他們一些東西吃吧。」他們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說:「拿過來給我。」然後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祂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祝福了,把餅擘開,交給門徒,由門徒再分給群眾。大家吃了,人人都飽了,然後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筐。當時一起吃的人,不算婦女和小孩,大約有五千男人。

反省
今天在《戶籍紀》中所描述的,就如《出谷紀》中所記載的那樣,也是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不斷抱怨梅瑟和天主的行為,以至於梅瑟也不得不向天主叫苦,希望逃離這群人。然而,富於慈悲的天主沒有將他們棄之不顧,而是賜給了他們所需的一切,滿足了他們的願望。在福音中,作者雖然沒有明確提到群眾和宗徒們有什麼抱怨,但我們不難想像,面對天色已晚,餓著肚子的人群當中一定有各種抱怨的聲音。其實,門徒們向耶穌所說的話中就有些抱怨的成分。但耶穌卻不為所動,而是積極採取措施,解決了大家的晚餐。當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是選擇抱怨,還是尋求辦法積極應對呢?

每日聖言 2025.08.03

每日聖言  - 8 月 3 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農曆閏六月初十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jLgeTiijaqI

福音(路 12:13-21)
那時候,人群中有人向耶穌說:「老師,請吩咐我兄弟與我分開家業。」但祂回答:「人哪!誰指派我作判官來替你們分家產呢?」祂又對群眾說:「你們要當心,防範和避免一切貪念。因為人的生命不在於擁有大量財產。」耶穌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說:「有個財主,他的田地大豐收,便對自己說:『我該怎麼辦?我已沒有足夠的地方儲存我的收成了。』又說:『我要這麼做,我要拆掉我的穀倉,另蓋幾個更大的,我可以把我全部的麥子和我所有的貨物放進去。那時我會對自己說:你已儲存了大量財物,夠用好多年了!該放鬆休息啦,吃喝享樂吧!』但天主對他說:『愚昧的人!今夜,你的生命就要被收回,那你的儲備要歸誰呢?』所以,那只為自己積財,卻不在天主的事情上致富的人,便是這樣。」

反省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許多原本是在農村靠務農生活的人,一夜之間住進了高樓,而且獲得了不少拆遷補償。但就在此過程中,許多原本是和睦安定的家庭、鄰舍,包括基督信徒在內,為了爭取更多補償和分得家產,反目成仇、勢不兩立。其情其景,令人扼腕傷歎:人在財產面前真可以不在乎親情和友誼嗎?但願今天「訓道者」對人生的感歎和耶穌對貪念的警告,能夠提醒我們懂得取捨和放下,切不要為了有限短暫的物質財富,損傷了有錢卻買不到的親情,更耽誤了享受當下天主賜予的寶貴生命。

教廷擬在羅馬近郊蓋光電場 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教廷計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近郊打造大型農業光電場,雙方已經簽署相關協議。該光電場將滿足梵蒂岡的用電需求,並有望使教廷成為全球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的國家。

美聯社報導,這處光電場將座落在一片430公頃的田地上。教廷外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昨天與義大利駐梵蒂岡大使迪尼托(Francesco Di Nitto)簽署了協議,但這項協議之後仍待義大利國會批准。

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報導,光電場預定設在羅馬近郊小鎮聖瑪利亞‧加勒里亞(Santa Maria diGaleria)的聖座治外法權區域,此處距離羅馬大約30多公里。

今年4月辭世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去年指示教廷,評估在當地打造大型光電場,期望能落實他所倡導的能源政策,像是擺脫化石燃料,尋求潔淨及碳中和的能源解方。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年6月曾造訪當地,並說他要貫徹已故教宗方濟各的願景。

根據梵蒂岡的聲明,教廷與義大利7月31日簽署的協議規定,光電場所在土地將保持農業用途,而且會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教廷官員估計,這處光電場將耗資不到1億歐元(約新台幣34億元),一旦獲得義大利批准,就會進入招標階段。

今台電殉職英雄天主教殯葬彌撒 「燈已點亮」致敬曲作者現身

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的郭姓創作者(左二)並非教友,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左)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台電舉行隆重告別式,今天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浦英雄說,「元瀚是教區的英雄、主教座堂的光榮,與基督同生同死復活,死亡不是結束、毀滅,而是轉變,復活重生的開始。」

郭姓創作者(JuelunKuo)創作紀念李元瀚的歌曲「浩克. 燈已點亮」,本人並非教友,卻感佩感動元瀚救災殉職犧牲,上午帶老母親到教堂參加殯葬彌撒,向台電英雄致敬。李元瀚的父親握著他的手感謝說,「謝謝你為兒子創作這麼令人感動的歌曲」,這首歌曲影片,搭配搶修畫面,放上社群媒體,感動無數網友。

郭姓創作者說,「沒想到,過去我們家就在主教教座後方,感佩元瀚為搶修風災區電力犧牲殉職,我共創作7首歌,直到凌晨1時多,才選定這首浩克. 燈已點亮的紀念歌曲,放上在地社群綠豆大小事,感動無數網友觀賞,謝謝台電英雄,你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永遠銘記您所付出的努力。」

李元瀚父親感謝大家說,「元瀚是家人驕傲,為熱愛國家和土地捨命,雖萬般不捨,但也只能接受,相信此刻你已平安在天堂,化為天使,守護你的妻女和家人,願來日我們天國重逢。」

浦英雄說,過去在教堂當神父,看著元瀚長大,親同家人的情誼,元瀚孩童當輔祭,他引用聖經福音信仰,安慰家人及教友的哀傷,彌撒結束,大家觀看元瀚生平影片懷念,最後恭送啟靈,迎送骨灰安奉天主教聖山墓園。李元瀚殉職器捐遺愛,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昨天代表賴清德總統頒發褒揚令。

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昨天告別式,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搶修丹娜絲颱風電力殉職的台電嘉義區處員工李元瀚,上午李元瀚信仰的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在聖若望主教座堂,帶領數百名神父修女教友,舉行莊嚴隆重的殯葬彌撒,送別元瀚弟兄。

歡慶白冷會來台72週年!饒慶鈴:感恩見證愛與奉獻的歷史傳承

來自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飄洋過海來台72年,秉持愛與信仰的精神,在臺東投入大量心力,為表達敬意,白冷之友會今(2)日在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所舉辦「白冷會來台72週年」慶典,縣長饒慶鈴與貴賓、民眾齊聚一堂,見證跨越國界、充滿愛與信仰的歷史里程碑,並感謝白冷會在臺東投入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工作,影響深遠。

饒慶鈴首先感謝白冷會長年在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等深耕奉獻,與在地原住民部落、社區密切合作,建設多座融合原民文化教堂,將福音與本土文化深度結合,成為臺東多元文化共融的重要象徵。

饒慶鈴指出高中及大學求學時期都是唸天主教學校,回到臺東與神父、修女及修士有很多接觸,深深地對於他們的精神非常崇敬,白冷會自1953年踏上臺灣,承載著愛與奉獻,特別是在臺東,如錫質平神父成立「公東高工」,白冷會在1958年至1974年特聘廿多位德國、瑞士等專業外籍教師,將德國技職體系引入台灣,培育許多木工製作人才;吳若石神父也從長濱開始推廣足療,成為發展台東慢經濟療育產業的力量之一。

饒慶鈴表示,包括91歲高齡在台東辭世的魏主安神父、歐思定修士、葛德神父和吳若石神父守護台東一甲子,也是台東民眾最敬愛的榮譽縣民。白冷會與台東不僅是單純的數字紀錄,更是一段見證信仰、文化與人道關懷融合的歷史。這份跨越國界的關懷,見證人與人最真摯的連結,也讓社會更溫暖、美好。

此次慶典是文化與信仰的交流盛會,更是對歷史的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藉此持續傳承白冷會精神,延續跨國友誼,讓愛與奉獻的火光繼續照亮臺灣每個角落。

活動自9時45分起開放「OPEN HOUSE市集」,導覽、參觀、歌舞表演等活動。由杵音文化藝術團的原住民歌舞演出揭開序幕,緊接有烏克麗麗與小提琴演奏,增添濃厚藝文氛圍,並展出33位藝術家為白冷會創作作品,吸引許多民眾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