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內容由真理電台提供
原文鏈接網址:https://youtu.be/PccmbbrSwBA
每日聖言 – 7 月 10 日 星期四
農曆六月十六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瑪 10:7-1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要一邊走,一邊宣講『天國近了』;要使病人痊癒,讓死人復活,使患麻風病的人得潔淨,並驅逐邪魔。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你們的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路上不要帶行囊,也不要帶兩件衣服、鞋或手杖,因為工人理當得到供應。無論進了哪座城或哪個村,應打聽誰是堪當的,便住在那一家,直到你們離去。進那家時,要祝福這家人平安。如果他們堪受祝福,你們的平安便會降臨這家;如果這家是不堪當的,你們的平安將歸於你們。若有人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的話,當你們離開那家或那城時,要把腳上的灰塵拂掉。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那天,索多瑪和哈摩辣所受的,比那城還要輕。」
反省
聖本篤可謂西方教會修道院制度的創立者,而且他所撰寫的《會規》依然是當今許多修會團體參考的藍本。本篤在世時顯過很多奇跡:預言未來、識破毒計、驅逐惡魔等。他的驅魔聖牌依然在當今教會中廣為流傳,並被用來作為抵抗惡魔勢力的堅強護盾。然而,我們不能不意識到的是,該聖牌有如此大的效力,並非源自聖牌本身,而是源自聖人同天主密切神交所獲得的不凡聖德。正如耶穌派遣門徒們去各地宣講福音、治病驅魔,召選本篤去履行同樣的使命一樣,如今祂也召叫我們每個人去履行這一使命。無論如何,我們都不可仰仗自己的力量,而只有依靠祂,才能得勝。
每日聖言 – 7 月 9 日 星期三
中華真福及殉道諸聖
農曆六月十五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瑪 10:1-7)
那時候,耶穌叫來祂的十二門徒,給他們制服邪魔的權柄,使他們能驅逐邪魔和治好各種殘疾病痛。
這是十二宗徒的名字:為首的是稱為伯多祿的西滿、他的兄弟安德肋、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斐理伯和巴爾多祿茂、多默和稅吏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達陡、熱誠者西滿和出賣耶穌的依斯加略人猶達斯。
耶穌派遣那十二人出去,吩咐他們說:「不要去外邦人的地方,不要進入撒瑪黎雅人的城市。你們應該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一邊走,一邊宣講『天國近了』。」
反省
讀經一講述了身為宰相的若瑟見到曾經力圖殺害他,但最終販賣了他的哥哥們時的情形。若瑟的尊貴和哥哥們的可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似乎印證了一句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若瑟雖然內心充滿了悲傷和難過,以至於「由他們前退出去哭了」,但並沒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借此天賜良機加以報復,而是想方設法幫助他們。他的善良本性和智慧告訴他,報復他人並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平安和喜樂,而寬恕與和解才能實現之。在福音中,我們看到了耶穌的十二位宗徒的名字,其中就有將後背叛祂的伯多祿和出賣祂的猶達斯,但耶穌照樣以朋友對待他們,並給他們洗腳。但願我們也像古聖若瑟和耶穌那樣,做一個寬宏大度、以愛報怨的人!
每日聖言 – 7 月 8 日 星期二
農曆六月十四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瑪 9:32-38)
那時候,有人把一個附魔的啞巴帶來見耶穌。祂把魔鬼趕走,啞巴就說起話來。群眾十分驚訝地說:“在以色列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呢!”可是法利塞人說:“祂能驅魔,是靠魔王的幫助!”
耶穌走遍各城各村,在他們的會堂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治癒各種殘疾病痛。每當祂看見百姓,便很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又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於是祂對門徒們說:“田裡要收割的莊稼很多,但工人很少。所以,你們要祈求莊稼的主人,多派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
反省
從福音中我們得知,耶穌常夜以繼日、馬不停蹄地宣講福音、治病、驅逐魔鬼,有時甚至沒有吃飯的時間。祂這樣做並非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被內心悲天憫人的大愛所驅使。基督徒如果渴望全心全意地去為福音作證、實踐耶穌託付給我們的福傳使命,也必須進入芸芸眾生的生活,瞭解並感受他們的疾苦、無助和迷茫,借此激發我們“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並在天主恩寵的助佑下,牧放祂的羊群,找回迷失的、包紮受傷的、安慰憂苦的。與此同時,我們自己也當常常回顧曾經處於迷失、受傷和憂苦之際的經驗,感謝牧人耶穌給予我們的關愛與安撫。
每日聖言 – 7 月 7 日 星期一
農曆六月十三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瑪 9:18-26)
耶穌對他們說這些話時,有個會堂長來到,跪在祂面前說:「我的女兒剛死了,但請袮來為她覆手,她必會活過來。」耶穌便起來跟他走,門徒一起跟著去了。這時,一個婦人從後面上來,摸了耶穌外袍的邊穗,因為她患血漏病有十二年了,她心裡想著:「只要我摸到祂的衣邊,我就會痊癒!」當耶穌轉過身來,看見她,便說:「女兒,放心!你的信德救了你。」從那時起,那婦人就好了。
耶穌來到會堂長的家,看見吹笛的和哭喪的一群人在喧鬧,就說:「你們出去!這女孩沒有死,只是睡著了。」他們一直嘲笑祂。那些人被趕走後,祂才進去,握著女孩的手,女孩就起來了。這件事傳遍了整個地區。
反省
我們從福音記載中不難看出,耶穌在施行治病救人的奇跡時,幾乎每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要麼伸出手觸摸病患,要麼讓患者觸摸祂的身體或衣服。在今天的福音中,患血漏病的婦人摸了祂的衣邊,獲得了痊癒;死去的小女孩被祂握住手,而後起死回生。可見懷著信德和愛德的觸摸是多麼的重要!許多生活實例也告訴我們,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應有的撫愛和擁抱時,就會在人格發育方面留下障礙和缺失;而一個身心靈雖受過創傷,但得到家人或朋友的接納和擁抱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會反過來帶給他人安慰和治癒。作為耶穌的門徒,當我們面對需要各種安慰和治癒的弟兄姐妹時,切記不要冷眼以待,或只講些不疼不癢的套話!
每日聖言 – 7 月 6 日 星期日
聖瑪利亞.葛蕾蒂貞女殉道(1902年)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農曆六月十二(小暑)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h3xdUB5rasQ
福音(路 10:1-12、17-20 [短式 10:1-9])
此後,主又選了另外七十二人,派他們在祂之前先行,兩人一組,到祂即將探訪的各城鎮和地區去。祂對他們說:「莊稼多,工人少;所以你們要懇求莊稼的主人,派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不必帶錢囊、口袋或鞋子,在路上也不要問候任何人。無論你們進入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如果那裡有平安的人,你們的平安就會臨到他;不然,這平安仍回到你們身上。你們就住在那家,吃喝他們供給的食物,因為工人應得到他的工資。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無論進了哪一座城,若有人接待,給你們擺上什麼就吃什麼。要治好城裡的病人,對他們說:『天主的國已臨近你們了!』無論進了哪一座城,人們不願接待,你們便到大街上說:『連你們這城沾在我們腳上的塵土,我們也要擦掉,留給你們!但你們應該知道:天主的國已臨近了!』我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索多瑪所受的懲罰要比那城還容易忍受!」
那七十二人回來,歡欣地說:「主啊!因袮的名,邪魔也向我們屈服!」耶穌對他們說:「我看見撒旦像閃電一樣從天墜落。看,我已給你們權能,可踐踏蛇蠍,勝過仇敵的一切勢力,再沒有什麼能傷害你們。但是,你們不要因為惡魔向你們屈服而歡喜,應歡喜的是你們的名字已登記在天上了。」
反省
眾所周知,洗者若翰是以耶穌前驅的身份為祂預備道路,而不是取代祂或超越祂。福音中,耶穌在選派了十二位宗徒後,又選派了另外七十二人,在祂之前先行,到祂即將探訪的各地,傳報天國已經臨近的喜訊。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論是洗者若翰、十二位宗徒,還是七十二位門徒,其實都在扮演耶穌「前驅」的角色,為祂預備道路。正因為這樣,即使他們在福傳過程中做了令人驚奇的事、收穫了可喜的成果,耶穌還是警醒他們,最值得歡喜的事,是把名字登記在天上,而不只是所做的工作。作為耶穌在二十一世紀的門徒,我也該牢記自己真正的使命和角色,為耶穌準備道路、為天國的來臨作證,而不是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每日聖言 – 7 月 5 日 星期六
聖安多尼.沙嘉理司鐸(1539年)
農曆六月十一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瑪 9:14-17)
那時候,有些洗者若翰的門徒前來問耶穌說:“我們和法利塞人很多時候禁食,為什麼袮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回答他們說:“當婚宴的客人們和新郎在一起時,你們怎能期望他們悲傷呢?可是等到新郎從他們那裡被帶走的日子,他們就要禁食了。沒有人會把未縮水的新布用來補舊衣服的,因為新補丁會縮水,扯破舊衣服,破洞就更大了。人們也不會把新酒裝入舊皮囊裡,若是這樣,舊皮囊會脹破,酒漏出來,皮囊也沒用了。所以,新酒要裝入新皮囊裡,兩樣才可保全。”
反省
耶穌用“新酒”和“舊皮囊”、“新布”和“舊衣服”作比喻,提醒我們不要犯本末倒置的錯誤。遺憾的是,人們常犯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信仰生活中。若翰的門徒們,以及將禁食、守安息日、行取潔禮等外在的信仰表達方式看得比信仰的根本——活出天主性的生命並實現天人合一——更重要的經師和法利塞人,就是這種錯誤的受害者。神學家卡爾·拉內(Karl Rahner)稱他們為醉漢,在黑夜中緊緊抱住路燈,以為自己已經回家,而早晨卻發現自己依然在路邊。但願我們能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斷地發掘其內在深意,領會其新意,並實踐於生活中!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強調,羅馬教廷和日本共同致力於遏制全球軍備的持續擴散。
這位梵蒂岡特使 6 月 29 日在日本大阪 2025 年世界博覽會梵蒂岡展館的國家慶祝活動上發表演說。
帕羅林樞機表示:「今年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 80 週年,這一事件塑造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同時也繼續塑造了它對和平的持久承諾。」
他指出,儘管羅馬教廷和日本在文化和宗教傳統上存在顯著差異,但雙方長期以來一直選擇「加深彼此了解,欣賞彼此的優點」。
他提及兩國在共同的優先關注領域,包括教育、醫療保健和建設和平的努力,並強調兩國對「限制軍備不受控制擴散」的承諾。
2025年世博會事務大臣伊藤義孝也表示,共同的價值觀定義了日梵關係。
他表示:「自1942年建交以來,日梵兩國秉持著共同的價值觀一起發展,包括促進和平、實現無核武世界以及尊重人權。」
他希望帕羅林時隔六年再次訪問日本,出席世博會「能夠成為進一步加強日梵友好關係的契機」。
帕羅林樞機也向所有日本人民表示感謝,並祈求「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能得到繁榮與平安的祝福」。
他指出:「今年,有數個重要的紀念日回顧了梵日之間悠久的關係。」並列舉了一些里程碑事件,如 1555 年教宗首次接見日本天主教徒的 478 週年、1585 年天正使節拜會教宗額我略十三世的 440 週年,以及 1615 年慶長使節拜會教宗保祿五世的 410 週年。
他說「這些早期的歷史接觸標誌著兩國關係的開始,這種關係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我們希望這種關係在未來能夠繼續深化。」
他也談到了梵蒂岡館的主題,強調「美與希望」是當今世界迫切需要的價值。
他說:「美與希望是我們天主教徒渴望與全世界分享的價值觀,我們堅信它們能夠孕育出更美好的未來。」
他的演說引起了在場的許多聽眾深深的共鳴。
來自日本 51 歲的本奈美(Nami Moto)的祖父是廣島原爆的受害者。她說,帕羅林樞機的演講觸動了她。「這個關乎美和希望的訊息對我們,對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訊息。」
她向天亞社說:「關於原子彈,我有很多想法。這對我來說很艱難。我記得我的祖父。」
在日本長大、30 多歲的菲律賓籍北谷(Diane Kitatani)表示,聽到帕羅林樞機的講話,她感到很懷念。「讓名人來談論長崎和廣島原爆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日本人民而言,亦尤其是在這次世博會上。」
當天活動儀式由升梵蒂岡和日本國旗,隨後奏響兩國國歌開始,並以一場動人心弦、由世博會梵蒂岡館大使西本智實指揮的音樂會落下帷幕。
包括來自長崎、廣島和大阪的學生合唱團在內的約 180 名表演者參與了這次演出,演奏的曲目是莫札特的 C大調《加冕彌撒》K. 317。
西本智實是一位享譽全球的指揮家和文化大使,她率領IlluminArt愛樂樂團和合唱團,將來自日本戰時歷史城市的聲音匯聚一堂,共同演繹一場對和平與和解的強烈讚歌。
位於義大利館內的梵蒂岡館正在展出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名作《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
這幅 17 世紀的傑作又名《下葬》。由梵蒂岡博物館借出並首次在日本展出。
這是梵蒂岡首次在世博會上設立專屬展區,展覽每天吸引約1萬名日本遊客,其中大多數是非天主教徒。
帕羅林樞機 6 月 29 日繼續他的訪問,並在大阪聖母主教座堂主持彌撒。有來自不同國家,其中包括菲律賓、越南和日本的天主教徒參與了彌撒。
參加者中 64 歲的浦田(Cristina Urata)表示:「我希望世界和平,就像帕羅林樞機在賀詞中所說的那樣。」
每日聖言 – 7 月 4 日 星期五
葡萄牙聖婦依撒伯爾(1336年)
農曆六月初十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視頻講道】https://youtu.be/vStknjwOLGI
福音(瑪 9:9-13)
那時候,耶穌看見一個名叫瑪竇的稅吏,坐在收稅的關卡,便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耶穌在屋裡吃飯的時候,很多稅吏和罪人也來了,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起吃飯。法利塞人看見了,就對祂的門徒們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吃飯呢?”耶穌聽見這話,便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要的是仁慈,不是祭獻’,你們去想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來不是要召叫義人,而是要召叫罪人。”
反省
對於“義人”和“罪人”,加拿大當代著名靈修學家羅海榮(Ronald Rolheiser)神父這樣理解:“在天主眼中沒有罪人和義人之分,只有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和不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羅神父所言甚是!他提醒我們不要在天主前自稱為義,卻將罪人的標簽貼到他人身上;那承認自己是罪人的才能成為義人(參閱路18:13)。中國古人也有言曰:“諱疾忌醫!”即一個人不敢面對自己的疾病,故不願去看醫生,因而導致小病發展為不治之症。但願我們今天能誠懇地承認自己是病人,也是罪人,需要天主的治癒和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