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再次親臨聖伯多祿廣場:聖枝主日快樂、聖週快樂

“聖枝主日快樂、聖週快樂。”教宗方濟各今天4月13日聖枝主日彌撒結束時,來到聖伯多祿廣場的中央石階上,問候了在場參禮的4萬信眾。康復中的教宗再次親臨聖伯多祿廣場,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廣場上頓時歡呼聲響起。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停留了十幾分鐘。

教宗自出院後,已經是第四次公開露面了。他於3個星期前出院,在返回聖瑪爾大之家前,先到聖母大殿前的廣場上,將一束鮮花交給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樞機,請他恭放在聖母像前。4月6日主日、禧年病患慶典的彌撒結束時,教宗坐著輪椅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向在場的兩萬名信眾表達問候。就在昨天,聖枝主日的前一天下午,教宗前往聖母大殿,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前祈禱。

台電北南區處送愛到約納家園

充滿挑戰的時代,一份溫暖的關懷顯得格外珍貴,台電台北南區營業處楊顯輝處長於1日)率領志工團至財團法人天主教福利會附設約納家園捐贈生活物資,期望透過微薄的心意幫助該機構的員工與孩子們繼續向前行,並感受到台電愛心帶來的溫暖,協助該機構繼續其對兒童及少年的支持與照顧,亦希望能藉由此行動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企業及社會人士看到並重視社會角落的需要。

財團法人天主教福利會附設約納家園,長期致力於提供失去家庭依靠的兒童及少年安置及照顧,並以「約定」與「接納」的精神及意涵,養成孩子們良好生活規範,並全心接納孩子們的全部,幫助孩子們找到適合的家庭。
約納家園吳家宜主任表示,感謝台電台北南區營業處的溫暖與關懷,此次物資將為我們服務提供更堅實的後盾,每一份關愛都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楊顯輝處長表示,本次活動意義重大,台電公司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回饋社會是一項重要的責任,並且期待此次捐贈能提供約納家園實質的幫助,並提升其服務的廣度與深度。

教宗哀悼聖多明各坍塌事故的遇難者

多米尼加共和國首都聖多明各發生屋頂坍塌事故  (AFP or licensors)

4月8日晚上,多米尼加共和國首都聖多明各的”Jet Set”夜店發生屋頂坍塌事故。據該國緊急行動中心的初步估計,事故已造成超過180人死亡,約250人受傷。教宗方濟各對這一悲劇深表痛心。

教宗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寄給多米尼加奧索里亞(Francisco Ozoria Acosta)總主教的唁電中,教宗“為亡者的永恆安息祈禱”,並向其家屬“致以最深切的哀悼”與“慰問”。聖父教宗祝願傷者“早日痊癒”,並鼓勵當前持續進行的援助和陪伴工作。最後,教宗祈求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轉禱,願她成為“希望的標記”。

主教們的團結與祈禱

對於此次坍塌事故,多米尼加主教團也表達了他們的團結關懷,並加入了為逝者祈禱的行列,主教團秘書長布爾戈斯(Faustino Burgos)主教為遇難者舉行了追思彌撒。在一份通過社交平臺發布的聲明中,主教們懇求天主賜予遇難者家屬慰藉,並祈禱傷者早日康復。與此同時,他們敦促政府當局和醫護人員繼續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照護,並呼籲民眾參與救援行動、為救護車讓道、積極獻血、傳播正式渠道的信息並為所有受此事故影響的人祈禱。

主教們在表達悲痛的同時,也強調了“持守希望”的重要性,並祈求天主啟發各機構以及公共和私人基礎設施的安全負責人,以切實保障設施內的人員安全。

多米尼加共和國總統阿比納德爾 (Luis Abinader)宣布,4月8日至10日全國哀悼三天。

教宗來到聖母大殿祈禱

教宗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前祈禱

“聖枝主日,即聖週前夕,教宗方濟各於今天午後前往聖母大殿,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前祈禱”。聖座新聞室4月12日下午公布了這個消息。

教宗方濟各與羅馬人民救援之母的親密關係素來是一種孝愛的關係。他於3個星期前出院後,在返回聖瑪爾大之家前,就先到聖母大殿前的廣場上,將一束鮮花交給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樞機,請他恭放在聖母像前。

向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獻花是教宗方濟各的一個慣例,是他在當選後的第二天2013年3月14日開始的,在隨後的每次國際使徒之旅的前後也一直保持下來。

每日聖言 2025.04.13

每日聖言  –  4 月 13 日   星期日
聖瑪爾定一世教宗殉道(656年)
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
農曆三月十六

聖枝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WkGGwUwyE_U

福音(路 22:14—23:56 [短式 23:1-49])
耶穌與宗徒們共進晚餐
山園祈禱
耶穌受審
十字苦路
那時,大約是中午,遍地昏黑,直到下午三時,太陽失光。聖殿的帳幔從中間分裂為二,耶穌大聲呼喊說:“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在袮手中。”說完這話,就呼出最後一口氣。百夫長看見所發生的事,頌揚天主說:“這人真是個義人!”聚集圍觀的群眾,一見此情景,就都捶著胸,回去了。所有熟悉耶穌的人,包括那些從加里肋亞就跟隨耶穌的婦女,都遠遠地站著,見證了這一切。(福音片段太長,這裡只作概括,請大家對照聖經讀福音)

反省
耶穌把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的“上主受苦僕人”的形象貼合在自己身上。但預言不是預定,猶太人殺害耶穌,完全是他們的自由決定,但這使耶穌承受了歷史和人性事實,也成就了預言。耶穌之所以承受苦難,是因為祂是“厄瑪奴耳”,祂要在一切境遇中陪伴我們,包括不公和悲慘的境遇,甚至是死亡。西蒙娜·薇依曾說過,天主若不在,那便是人類最大的不幸!耶穌在十字架上同樣經驗了天主的“捨棄”。然而,從此以後,即使在天主不在的絕境、人類最大的不幸之中,也有作為天主的耶穌與我們同在。

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庇護十世墓前祈禱,信友喜出望外

教宗方濟各出人意料地離開聖瑪爾大之家,現身於聖伯多祿大殿。

教宗方濟各4月10日週四中午出人意料地離開聖瑪爾大之家,來到聖伯多祿大殿內。繼教宗從醫院返回寓所養病以來,這是他第二次不預期地露面。6日主日、禧年病患慶典的彌撒結束時,教宗坐著輪椅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向在場的兩萬名信眾表達問候。這次他停留在大殿內聖庇護十世教宗的墓前祈禱片刻,他時常表達與這位先教宗在精神上的深刻連結。

數百人聚集問候教宗

雖然教宗這次在聖伯多祿大殿內只停留了短暫的片刻,但他出現的消息迅速傳揚開來,信眾紛紛上前問候他。當時正在大殿內修復文物的工作人員,與教宗握手問好;孩子們一擁而上,接受教宗的降福。幾個在禧年期間前來羅馬的朝聖團,則是全團人員一起靠攏過來,以求看到教宗一眼。

降福與無聲的關愛之舉

聖伯多祿大殿詠禱司鐸迪帕爾馬(Valerio Di Palma)蒙席解釋道:「教宗從祈禱門進來,然後先到宗座祭台,最後是去聖庇護十世教宗的墓前祈禱。」教宗不發一語,卻以動作向聚集在他身邊的人傳達情感與關懷。不少人甚至排起隊伍,願能有機會靠近羅馬主教,他在養病這段時間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穿越信仰與建築的時光之旅 宗博館天主堂特展開展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4月11日至8月31日,推出《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以「人們因此而有盼望」為主題,帶領觀眾走入臺南後壁稻田間,承載百年祝福的天主堂,揭開信仰、建築與土地交織的美麗篇章。

穿越信仰與建築的時光之旅 宗博館天主堂特展開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以「人們因此而有盼望」為主題。(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展區,錯落於博物館兩個樓層,形成與館內常設展呼應的動線。7樓朝聖步道上的「人們因此而有盼望」,回應展名主題,聚焦信仰如何成為人心力量,展出楊森神父手寫的傳教日記、建設與宣教影像及建築模型。世界宗教展示大廳輪展櫃的「稻田上的天主堂」,重現教堂的興建歷程及整修計畫,展出建築設計師波姆的手稿設計圖像、早期聖堂屋頂上的十字架、修復剖面圖及模擬圖,呈現教堂與土地的緊密連結。6樓生命之旅廳消失密室「光榮聖十字架」,探索宗教象徵的力量,展出聖髑、菁寮堂基督光榮君王十字架與教堂內擺設的長椅,邀請觀眾靜心凝視信仰的軌跡。

穿越信仰與建築的時光之旅 宗博館天主堂特展開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展出聖髑、菁寮堂基督光榮君王十字架與教堂內擺設的長椅。(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這次展覽不僅呈現宗教建築的藝術之美,更彰顯人與人、人與神、人與土地之間的深情牽繫。在紛擾不安的時代裡,一座教堂的存在,是信仰的避風港,也是歷史的見證者。走入世界宗教博物館,或許不只是看一場展覽,更是一次心靈朝聖之旅,邀請觀眾透過建築與信仰交織的故事,一同尋回心中的「盼望」。

穿越信仰與建築的時光之旅 宗博館天主堂特展開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庭院。(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11日舉行開幕式,現場嘉賓雲集,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本堂神父呂天恩、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徐昌志、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代理執行長沈孟穎、長短樹鄉村研究所建築師趙柏聿、國立臺灣博物館副研究員林一宏、永和區長周慶珍等人蒞臨,由展覽規劃組專員吳芸葳導覽,現場洋溢溫馨與神聖光輝的氛圍。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長年倡導「促進宗教交流與對話」,這次展覽延續這樣的使命,以「希望」為核心,回望一座教堂的身世與精神。在2025天主教禧年以「希望的朝聖者」為主題之際,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故事,無疑是臺灣宗教文化中真摯且具普世意義的象徵。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興建於1955年,由德國籍神父楊森與當地居民攜手,打造四角錐尖塔造形的德國現代建築,展現宗教文化的建築之美。然而,因長年受自然災害侵蝕,其主體結構已顯老舊,修復工程已在今年2月啟動。

在教堂閉館整修之際,世界宗教博物館特別接洽聯繫,策劃這次展覽,借展珍貴文物與史料,並獲得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及長短樹鄉村研究所協辦,將這座教堂的精神延續於展場之中。

每日聖言 2025.04.12

每日聖言  –  4 月 12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十五

四旬期第五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8bcXe602FY

福音(若 11:45-57)
很多來到瑪利亞家的猶太人看到耶穌所做的事,就信了祂,但有幾個到法利塞人那裡,報告了耶穌所做的事。因此,眾司祭長和法利塞人召開了公議會,說:“這人行了這麼多神跡,我們該怎麼辦呢?要是讓祂這樣下去,所有的人都會信祂;那樣必會招來羅馬人,他們會洗劫我們的聖地,並消滅整個民族。”
他們當中有個人叫蓋法,是當年的大司祭,他向眾人說:“你們真是什麼也不懂!也不想想:一個人代替眾人死,不是比整個民族滅亡,對你們更有利?”他說這話不是出於自己的意思,但因為他是當年的大司祭,才預言耶穌將為全民族而死,而且,不但為猶太民族,還要把分散了的天主子女聚集歸一。從那時起,他們決定殺掉耶穌。為此,耶穌不能在猶太人中間自由地公開活動。於是祂離開那裡,往曠野去,和門徒們住在一個名叫厄弗辣因的小城。有一大群猶太人聽說耶穌在那裡,就來了,不單是為耶穌,也是要看看祂從死者中復活的拉匝祿。因此,眾司祭長決定連拉匝祿也殺掉,因為很多猶太人為了拉匝祿而離開他們,信了耶穌。

反省
公議會決定殺掉耶穌,是由於他們設想耶穌有可能發動政變,從而導致羅馬人來鎮壓和消滅猶太人。但這完全是莫須有的,因為耶穌並不是一個政治領袖,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政治企圖。事實上,公議會的理由只是個藉口,他們想殺掉耶穌的真正原因,是耶穌的影響力讓他們感到自己沒了市場。換言之,他們是出於嫉妒才想殺害耶穌的,正如蓋法所表白的:“看,全世界都跟祂去了!”嫉妒是最可怕的一種偏情,它會讓人把別人身上的美善看成可惡的東西,甚至把神性的光明看成危險的黑暗。我是如何克勝我內心對他人的嫉妒的?

教宗便衣現身梵蒂岡教堂 信徒感動哭泣

仍在養病的教宗方濟各今天突然現身聖伯多祿教堂,讓許多信徒驚喜落淚。在場信徒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看到教宗穿著便衣,簡樸得像個孩子,我們都很感動,連維安人員也哭了。」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3月23日出院後,在居所聖瑪爾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持續休養。教宗只要一陣子未公開露面,社群網路就會開始流傳教宗病重甚至已過世的謠言,教宗近日頻繁露面,讓相關傳言不攻自破。

教宗方濟各上週日首度驚喜露面,坐著輪椅穿過聖伯多祿廣場,昨天梵蒂岡公布教宗私下接見來訪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伉儷。

梵蒂岡新聞網報導,教宗今天下午突然現身聖伯多祿大教堂,讓在場約百位信徒又驚又喜;教宗並在先教宗庇護十世(Pio X)、本篤十五世(Benedetto XV)的陵墓前祈禱。

報導描述,約下午1時左右,聖伯多祿大教堂的走道響起幾位女信徒的呼喊「教宗來了」,大批朝聖者立刻圍過來向教宗問候,其中有些是正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內部維修的工作人員,教宗與部分信徒握手,向幾位孩子降福,過程大約數分鐘。

報導引述許多在場者的見證,信徒表示,教宗坐著輪椅現身,蓋著禦寒毯子,鼻子上戴著氧氣導管,「看到他穿著便衣,簡樸得像個孩子,我們都感動極了。大家都哭了,就連維安人員也哭了。」

報導引述,許多信徒留下喜悅的眼淚,認為教宗已比先前恢復很多,雖然教宗仍在受苦,但教宗的眼神澄澈、目光專注。

不少義大利媒體認為,教宗病況逐漸好轉,教宗以某種方式參與復活節慶祝活動的機率大增。不過媒體播出教宗今天戴著病容現身的影片後,也有許多天主教網友留言主張,教宗是高齡病患,應讓教宗多休息、減少曝光。

教宗出席活動通常會穿著象徵天主教會領袖的白袍,根據影片,教宗今天現身僅穿一件直條紋披風、黑色長褲,也未戴上白色帽子,與平常形象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