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3.05

每日聖言  –  3 月 5 日   星期三
聖灰禮儀(守大小齋)四旬期開始
農曆二月初六(驚蟄)

常年期第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3Ff9-OmlUmI

福音(瑪 6:1-6、16-18)
那時候,“你們要謹慎,不可在人前炫耀你們的正義,故意引人注目,這樣便得不到你們天父的賞報了。所以當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些假善人在會堂和街道上所做的,故意博取眾人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你施捨時,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你們祈禱時,不要學那些裝腔作勢的假善人,他們喜歡在會堂或街頭站著祈禱,好讓別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在隱秘中的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要像假善人那樣哭喪著臉。他們面帶愁容,故意讓人看出他們在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要讓人看出你在禁食,只讓在隱秘中的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賞報你。

反省
在四旬期的開始,教會在禮儀中借“人啊,你原是土,還要歸於土”這句話,邀請我們重新認識自我。事實上,這句話不是指人無足輕重,而是讓我們意識到,天主因其大愛,將本來虛無的我們創造和接納為祂兒女。而耶穌在今日福音裡談到的祈禱、禁食和施捨,就是讓我們保持為天主兒女的方法:祈禱讓我們不崇拜世物,禁食讓我們不貪戀世物,施捨讓我們不佔有世物。透過此三者,我們可成為只為天主而活,從而擁有天主生命的人。

日本東京總教區助青年在祈禱中辨別聖召

日本青年聚集在東京世田谷區的加爾默羅修道院祈禱,這是該總教區組織的每月聚會的一部分,旨在幫助年輕人辨別他們的聖召。

日本東京總教區於 2 月 22 日完成了第六次為青年舉辦的每月聚會。這聚會為該些年輕人提供一段寧靜的祈禱時間,幫助他們辨別自己生命的聖召。

自去年 9 月以來,總教區每月都會舉辦「青年祈禱時刻聚會」,讓參加者探訪在首都不同的修會會院,並為他們安排一段時間作祈禱。

這個每月聚會由東京總教區宗座傳教協會主辦。 該組織是梵蒂岡福傳部設立的全球網絡的一部分,旨在推動世界各地的傳教工作。

負責東京傳教部的東京總教區職員田所功(Isao Tadokoro)表示,這些聚會目的是為幫助「年輕人辨別自己的聖召」。

他指出:「我們希望他們透過祈禱,啟發自己應該如何生活,而不是只爲了要成為神職人員或修會成員。」

聚會以誦讀聖經開始,包括閱讀教宗方濟各的默想和誦讀教會的《每日頌禱》,然後是反思和分享,並以自由交談作結。

第五次聚會於 1 月 24 日在東京世田谷區的加爾默羅修道院舉行。參加者包括 5 名青年、9 名東京傳教所的成員以及加爾默羅會的司鐸會士。

該修會的大瀨隆(Takashi Ohse)神父向與會者講解《每日頌禱》,指出現在主要是司鐸和修會成員在早上和晚上誦讀的禮讚, 並幫助他們誦讀禱文。

在參加活動的四位加爾默羅會神父中,有兩位是 11 年前從印尼派來的傳教士。

在聚會中,大瀨神父提到一位 20 多歲的加爾默羅會修士,他與兩位神父一起被派來日本,但在抵達日本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了。他說,這位修士的使命和對天主計劃的信任超越了人的理解。

一位首次參加的青年表示:「很難得有這麼一個安靜的地方讓我祈禱。我已經很久沒有祈禱了,所以這是一次寶貴的機會。」

第二次參加聚會的一位女青年說,去年在參加慈幼會修女會院的聚會時,她「意識到未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但當我們分享時,我突然就哭了起來」。

她說,這次她感受到了靜默祈禱的深度,並表示「我很驚訝,不同修會團體的祈禱氛圍是如此的不同。」

東京總教區門馬直樹(Naoki Monma)神父是該傳教協會的駐日代表。他們已經在三個教區委任了傳教協會的教區主任,但其他 12 個教區仍未有這樣的主任。

教廷:教宗發生兩次急性呼吸衰竭而使用呼吸器

教宗方濟各。(圖/路透)

教廷表示,因雙側肺炎住院治療的天主教宗方濟各今天兩度出現「急性呼吸衰竭」,需要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幫助呼吸。

教廷新聞室今晚發布關於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病況最新消息指出:「當天,聖父教宗發生兩次急性呼吸衰竭,起因是支氣管中積聚的痰和隨後發作的支氣管痙攣。」

聲明提到,教宗因此進行「兩次支氣管鏡檢查,必須將大量的分泌物抽出」,並表示教宗下午再次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

教廷指出:「聖父教宗始終意識清醒,配合度高。對疾病的預後仍持保留態度。」

方濟各2月14日住進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Hospital)治療,病情由支氣管炎惡化為雙側肺炎,2月28日出現一次突發性的支氣管痙攣,導致嘔吐及吸入嗆咳,他立刻接受支氣管抽吸治療,並啟用非侵入性呼吸器。

教廷昨天曾表示,教宗病情處於穩定狀態,已無需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今天是教宗住院第18天,他兩度發生「急性呼吸衰竭」而再度需要使用呼吸器。

每日聖言 2025.03.04

每日聖言  –  3 月 4 日   星期二
聖加西彌祿王子殉道(1484年)
農曆二月初五

常年期第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3Ff9-OmlUmI?si=ASaxGv5J4_3xuThC

福音(谷 10:28-31)
那時,伯多祿開口大聲對耶穌說:“袮看,我們捨棄一切跟隨了袮。”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對你們說:凡是為了我和福音而捨棄了房屋、兄弟姐妹、父母、兒女和田產的,沒有不在今生得到賞報的。我對你們說,即使在迫害中,他在今世仍要得到百倍的房屋、兄弟姐妹、父母、兒女和田產,並在來世得到永生。你們要注意:許多在前的要成為在後的,而在後的要成為在前的。”

反省
奉獻不求回報,固然是應有的態度;但奉獻自然有回報,因為大部分人是有感恩之心的。耶穌對伯多祿的許諾,可從神父修女身上看得出來。他們雖然捨棄了家庭,但都獲得了更大的家庭,那就是他們所服務的人群。“神父”這個稱呼本身就是一個證明。不過,無論是教會大家庭,還是教會的財產,都不屬於度奉獻生活者個人,因為奉獻意味著讓自己完全屬於基督和教會。奉獻,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而是甘心跟隨耶穌,而永恆的希望為他們才是力量。讓我們為所有度奉獻生活者向主祈求他們所需要的恩寵!

每日聖言 2025.03.03

每日聖言  –  3 月 3 日   星期一
農曆二月初四

常年期第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3Ff9-OmlUmI?si=ASaxGv5J4_3xuThC

福音(谷 10:17-27)
那時,耶穌正要開始祂的旅程,有個人跑過來,跪在祂面前問說:“好老師!我該做什麼才能得永生呢?”耶穌回答說:“你為什麼稱我是‘好’?天主才是唯一的‘好’,別的都不是。你知道這些誡命: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見證,不可欺詐,要孝敬父母。”那人說:“老師,從小我就遵守了這一切誡命。”耶穌注視著他,就喜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事。你去,變賣你擁有的一切,救濟窮人,你將會擁有天上的財富,然後來跟隨我。”那人一聽這話,面色都變了,憂傷地離去,因為他有很多財產。耶穌環視左右,對門徒們說:“有錢人要進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呀!”門徒們聽了這話,都很吃驚。但耶穌再一次對他們說:“孩子們,要進入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啊!一隻駱駝穿過針眼,也比有錢人進入天主的國更容易!”門徒們更加驚訝,彼此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耶穌凝視著他們說:“對人來說不可能;但對天主來說,一切都是可能的。”

反省
跟隨耶穌意味著與祂開啟一程愛之旅,而愛的關係需要、應該且可以無限地深入下去。表面看來,那個富少年已經做了很多,是個很好的猶太信徒,但這還不夠,因為耶穌不在乎他所做的或他所有的,耶穌在乎的是他全部的人;耶穌也不在乎他愛到哪種程度,只在乎他不斷地愛更多。永生不是別的,永生就是永遠地與永生者相愛,且無限深入地愛下去。然而,那位富少年只想愛到某種程度,只想把自己的一部分給出,可他所保留的部分,使他成了難以穿過針孔的“駱駝”,而難以進天國。我自己如何呢?

立陶宛傳統慶典迎春 民眾扮鬼怪嚇跑寒冬

立陶宛一年一度Užgavėnės慶典1日登場,吸引上千民眾前來參與,人們裝扮成鬼怪以嚇跑冬天。圖為慶典中的遊行活動。

立陶宛是歐洲最晚皈依天主教的國家,如今許多節日仍保留異教崇拜自然神靈的習俗。其中最盛大的慶典「懺悔星期二」日前於立陶宛露天博物館登場,吸引數千人共襄盛舉,現場民眾扮鬼怪「嚇跑冬天」,熱鬧迎春。

「懺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在立陶宛名為Užgavėnės,是立陶宛的傳統民俗節日,相當於西方的「狂歡節」,通常在基督教大齋期開始前的週二舉行,日期介於2月初至3月初間。節日核心目的是驅趕寒冬,迎接春天的到來,象徵自然界的重生與生命的輪迴。

節日期間,人們保有大吃大喝的傳統,以確保在長達40天的大齋期開始前儲存足夠的能量。也因此,這個節日在法國被稱作Mardi Gras,直譯為「油膩的星期二」。

立陶宛各地皆有Užgavėnės的慶祝活動,而位於魯姆希什克斯(Rumšiškės)的立陶宛露天博物館(Open-Air Museum of Lithuania),所舉行的慶典最具代表性與傳統特色,通常會提前於週末舉行,方便民眾參與。

儘管天候不佳,昨天的活動仍吸引大批遊客參與。人們穿戴色彩繽紛、誇張甚至是有點滑稽的面具,包含惡魔、巫婆、動物或神話人物的形象,隨著傳統音樂跳舞,並製造巨大聲響,以嚇跑惡靈和寒冬。

今年,博物館規劃多個活動區域,包括販賣傳統食品和手工藝品市集、傳統遊戲比賽、歌舞音樂表演、手工藝工坊與展覽及面具遊行等,讓參與者沉浸於節慶氣氛。

此外,與英國相似,立陶宛也有在「懺悔星期二」這天吃薄煎餅的習俗,現場民眾親手體驗用傳統鐵鍋在戶外現煎鬆餅並品嚐美味。圓形的鬆餅象徵太陽,立陶宛人相信這一天吃越多鬆餅,來年將獲得更多財富與健康。

每年慶典的重頭戲為「冬春對決」,由扮演肥胖冬天(Lašininis)的人偶對抗象徵春天的瘦弱人物(Kanapinis)。這場象徵季節變遷的比賽,最終總是春天獲勝,寓意寒冬即將結束,春天正式來臨。

活動最終高潮為焚燒稻草女巫Morė。這是用稻草製成的大型女巫稻草人偶,象徵冬天與惡靈。人們放火焚燒稻草人偶象徵送走寒冷,迎接新季節,帶來好運豐收。

今年「懺悔星期二」落在4日,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也將舉行另一場慶典活動。

每日聖言 2025.03.02

每日聖言  –  3 月 2 日   星期日
農曆二月初三

常年期第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3Ff9-OmlUmI?si=ASaxGv5J4_3xuThC

福音(路 6:39-45)
那時候,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難道盲人能給盲人帶路嗎?兩個豈不都掉進坑裡嗎?徒弟不會勝過師傅,即使他學了全部,也只能相似師傅。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弟兄眼裡的木屑,卻不注意自己眼裡的大樑呢?你怎麼能對你的弟兄說:‘讓我取出那在你眼裡的木屑’,卻看不見自己眼裡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裡的大樑,然後才看得清楚怎樣去掉那在你弟兄眼裡的木屑!
因為好樹不結壞果子,壞樹也不結好果子;憑果實就能認出每棵樹。荊棘叢裡摘不到無花果,野藤蔓裡也采不到葡萄。同樣,好人從心裡積存的美好發出一切美善,惡人也從心裡積存的邪惡發出一切邪惡。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

反省
判斷總是依據某種理解,理解總是依據某種認知和標準。所謂心裡想什麼,口裡就說什麼,就是一個從理解到判斷的過程。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確立自己的認知和標準?如果我們以荊棘為標準,我們的理解和判斷就會長滿刺;如果我們以無花果為標準,我們的理解和判斷就有甜蜜的味道。佛印看打坐的蘇東坡像佛,是因為他心中存善。所謂內修,就是用真善美清潔自己的心靈,使之在天主的愛內變得澄明。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地理解和判斷。

每日聖言 2025.03.01

每日聖言  –  3 月 1 日   星期六
聖曹桂英殉道(1853年)
農曆二月初二

常年期第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Zue_k6Zqu34?si=LjK9rrOxHtGIIyj8

福音(谷 10:13-16)
那時候,人們帶著自己的小孩子來到耶穌那裡,請祂撫摸孩子,但門徒們卻斥責他們。耶穌見了就很生氣,對門徒們說:“讓孩子們來親近我,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屬於這樣的人。我實在對你們說:誰若不像孩子般接受天主的國,就不能進去。”然後,耶穌抱起孩子們,給他們覆手,祝福了他們。

反省
裡修小德蘭的“神嬰小道”是對這段福音很貼切的詮釋:純然信賴、全然交託。小孩子自身可以說一無所有,他們在各方面都需要依賴父母。他們不僅依賴,還信賴:小孩子從不會在乎父母是否貧富,只要他們被抱在父母的懷裡,他們就有了絕對的安全感;只要與父母在一起,他們就感覺擁有一切。想必,當亞西西的方濟各說“我的天主,我的萬有”時,就懷著小孩子的心態。進入天國,就是進到與天主的關係之中。假如我們有小孩子般的依賴和信賴,那將會何等容易地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