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行副董身亡!開小飛機「撞民宅」墜毀 大火畫面曝

多蘭駕駛的小飛機撞上民宅引發大火。(圖/翻攝自銀行官網、X)

美國明尼蘇達州29日發生墜機意外,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副董事長兼首席行政官(CAO)多蘭(Terry Dolan)親自駕駛一架小飛機,未料失控撞上民宅,引發大火,所幸屋內無人傷亡,但多蘭不幸罹難,失事原因目前仍在調查。

綜合NBC等外媒,63歲的多蘭29日駕駛單引擎商務機Socata TBM 700,自愛荷華州狄蒙國際機場(DSM)起飛,原定飛往明尼亞波利斯北部的阿諾卡郡-布萊恩機場(Anoka County-Blaine Airport),中午約12點半卻在布魯克林公園市(Brooklyn Park )一處安靜的住宅區上空失控,撞上一戶住宅,引發熊熊大火。這棟民宅有2名住戶,但當時僅一人在家,所幸他安全逃出。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說明,初步資訊顯示機上僅有一人,未公布罹難者身分。但合眾銀行發言人30日證實,這架飛機註冊在多蘭名下,儘管法醫尚未確認他是否在機上,「但我們相信他在。我們的思念和祈禱與他和他的親友及所有可能的受害者同在」。

NTSB指出,可能導致墜機的因素包括天氣、駕駛技術及飛機狀況,相關調查仍在進行中。

多蘭1998年加入合眾銀行,2023年升任副董事長兼首席行政官,負責企業策略、行銷、數位發展及公共事務等領域,曾擔任財務長及財富管理部門副董事長,對推動數位轉型及強化銀行財務穩定性有重大貢獻。此外他也熱心公益,長期參與天主教慈善機構、明尼蘇達歌劇院及藝術基金會等組織,並積極投入街友安置計畫及經濟發展項目。

輔大醫院引進創新自體軟骨修復手術 助膝痛患者重返生活

籃球場上的拆彈專家陳昱瑞,在最後倒數時間出手,壓哨出手進算!是很多球迷對他的印象,陳昱瑞的籃球之路一直與膝蓋疼痛相伴,過去,陳昱瑞也嘗試過許多軟骨損傷的治療方法,包括各種類型的注射治療,甚至是幹細胞療法,但仍無法解決反覆發生膝蓋疼痛的問題!

術後將近一年的時間,已重新回到球場,為球隊拿下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陳昱瑞表示,很多同是運動員的朋友,也都對軟骨再生手術很有興趣,希望藉由我的經驗,能夠幫助到更多運動員和有需要的患者!

輔大醫院28日舉行「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手術」 創造新「膝望」記者會,分享該項創新手術的最新成果及其在治療膝關節病變方面的重要突破。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江清泉以及2名個案皆與會。為了協助病患緩解膝部不適、提升活動能力,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已成功完成105例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手術,並取得良好成果。

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左2)、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江清泉(右1)、個案韓德森(右2)出席記者會。圖/輔大醫院提供

記者會中,輔大醫院也分享了2位成功接受手術的個案,其中包括來自美國的籃球選手韓德森(Zykiar Henderson),在2022年因右膝前十字韌帶撕裂前來就診,意外發現軟骨損傷,在輔大醫院骨科以及輔大運動醫學中心團隊的協助下,重建前十字韌帶並執行軟骨再生手術,一年後上場即拿下25得分23籃板的好成績。而另一名20多歲的大學生,患有剝離性骨軟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CD),由於多次求醫未果,到輔大醫院接受此項手術後,至今已過一年,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有所改善,且未發現明顯後遺症。

個案大學生(中)會中分享經驗。圖/輔大醫院提供

輔大醫院骨科部江清泉副院長表示,膝關節軟骨損傷常見原因包括關節老化、運動傷害(過度使用或姿勢不當)、外傷等。傳統治療方式如軟骨移植、關節鏡修復等,雖然能達到改善作用,但由於手術過程繁瑣、傷口較大、恢復期較長,且患者需要長時間休養,這些都會成為病患的負擔。

江副院長介紹,這項「一次性自體原生軟骨修復手術」技術利用了兩相軟硬骨植入物(BiCRI,Biphasic Cartilage Repair Implant),由患者自身健康的軟骨組織提取,不需經過組織培養,特殊處理後,通過關節鏡操作將其植入受損部位,協助軟骨組織的恢復、處理膝關節骨軟骨的損傷。這項微創手術有助於縮短住院時間,並可能減少術後不適與併發症風險,有助於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輔大醫院展示一次性自體原生軟骨修復手術。圖/輔大醫院提供

江副院長進一步說明,與傳統的膝關節手術相比,「一次性自體原生軟骨修復手術」具有多項優勢。首先,手術過程較為簡便,患者在術後可能較快恢復活動,傷口也比傳統手術較小,住院時間通常可縮短至三天。其次,該手術適用於多種膝關節骨軟骨損傷情況,尤其對於年輕患者或運動員來說,有助於降低復發的風險並支持關節功能的維護。

江副院長強調,手術前患者需接受詳細的檢查,包括X光與核磁共振造影(MRI),確定損傷部位和範圍。根據檢查結果,醫師會設計最佳的手術方案,以期促進良好的治療結果。術後,患者需配合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運動訓練等,以協助關節功能的恢復。

這項創新技術,於2002年由台大醫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完成產品開發、大動物實驗、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並於2008年技術移轉給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成立台灣美精技公司,繼續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2016年博晟生醫併購美精技公司,於2020年將該技術商品化,並取得衛福部第三等級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名稱為「愛膝康」。至今,該手術已在台灣超過80%的大型醫療院所導入,並成功完成逾680例手術,其中輔大醫院就包括了105例。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接受「愛膝康」治療的患者在術後五年內,有助於提升關節功能與生活品質。歷經18年辛勤耕耘播下的種子,在輔大醫院落地開花。 

輔大醫院骨科及輔大運動醫學中心團隊指出,運動傷害、關節老化導致膝關節軟骨損傷相當常見,患者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確保膝關節問題能夠得到及時且有效的治療。江副院長提醒,術後患者應遵循醫囑進行定期檢查,注意膝部保養,避免過度負荷,並積極參與復健運動,這樣才能有助於延緩退化過程,維持關節健康。輔大醫院持續引進先進的微創技術與治療方案,並致力於改善病患的治療體驗及恢復速度,為所有需要膝關節治療的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選擇。

中國北京堂區逾30慕道者將於復活節領洗

中國北京教區加爾默羅聖母聖衣堂的慕道者在準備於今年的洗禮合影留念。 (圖片 :Fides)

中國北京教區的一個堂區預計有至少 30人將在今年的復活節守夜禮領受洗禮。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報道,位於北京西直門的加爾默羅聖母聖衣堂(又稱西堂)的慕道班候洗者於 3 月 23 日(四旬期第三主日)進行了第一次的考核禮。

堂區司鐸馮鵬基神父表示,在考核禮中,候洗者領受傅油並誦讀禱文,以能更「走近天主、跟隨天主」。西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準備成人入門聖事的候洗者按天主教會規定需參加為候洗者的三次考核禮。

考核禮在四旬期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個主日舉行,旨在讓候洗者「淨化和啟蒙」。

禮儀包括特別的禱告、淨化和誦讀主日福音,以幫助候洗者在走向洗禮的過程中專注並加深他們的信仰。

在西堂該次的彌撒中,教區聖若瑟修女會的兩位修女與信衆分享了她們的聖召成長和發展。

教區亦組織了一個四旬期探訪北京教區修院的活動,以鼓勵年輕人立志成為神父和修女。

他們也聆聽了一些修院修生的見證,並在探訪修院期間一起參與了拜苦路。

緬甸第二大城籠罩死亡氣息 民眾徒手挖開瓦礫尋找生還者

緬甸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附近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造成大量建築物倒塌、機場等基礎設施受損。圖為緬甸曼德勒地震後一座受損的建築。美聯社

緬甸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附近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造成大量建築物倒塌、機場等基礎設施受損,如今街道瀰漫屍體腐敗的氣味,人們迫切徒手清理瓦礫堆,試圖找出可能的生還者。

緬甸軍政府今天下午發布聲明說,這起地震迄今為止已造成約1700人喪生、約3400人受傷,另有約300人失蹤。

美聯社報導,救援工作因為道路損毀、橋梁坍塌、通訊不穩定,以及在內戰中的國家運作困難而受阻。

當地居民在缺乏重型設備的情況下尋找可能的生還者,他們頂著攝氏41度高溫利用鏟子或徒手挖開瓦礫堆,偶爾才會看到履帶式挖土機進駐開挖。

今天下午發生規模5.1餘震,街上民眾尖叫聲四起,而救援工作隨後繼續進行。

瓦城150萬居民有許多人夜晚露宿街頭,有些人因地震而無家可歸,也有人擔心餘震連連可能造成建築物倒塌。

緬甸天主教救濟會(Catholic Relief Services, CRS)駐仰光負責人布萊格(Cara Bragg)表示,目前據報有1644人死亡、3408人失蹤,但相關援助尚未抵達當地許多地區。許多救援工作都是民眾自動自發展開,他們徒手清理瓦礫堆。

布萊格聽取瓦城一名同僚的簡報後表示:「(救援工作)主要是當地民眾自發性投入,他們只想找到自己的親友。」

他指出:「我也看到報導說,一些國家正派遣搜救隊趕赴瓦城支援搜救工作,但當地醫院疲於應付大量湧入的受傷民眾,醫療用品短缺,人們正努力尋找食物和乾淨的飲用水。」

緬甸天主教救濟會今天派出一支小隊評估人們最迫切的需求,以便針對這些需求做出回應。

這次強震導致瓦城機場受損、首都奈比多(Naypitaw)國際機場飛航管制塔台倒塌,所有飛往這兩大城市的商業航班均已停飛。

每日聖言 2025.03.31

每日聖言  –  3 月 31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初三

四旬期第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8bcXe602FY

福音(若 4:43-54)
那時候,耶穌離開撒瑪黎雅,往加里肋亞去。耶穌自己曾說過: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不受尊敬的。祂回到加里肋亞時,加里肋亞人歡迎祂;因為他們也去了耶路撒冷過節,並見了耶穌所行的一切。
耶穌又回到加里肋亞的迦納,就是祂曾把水變成酒的地方。有一位大臣,他的兒子在葛法翁患病;他聽說耶穌從猶大來到加里肋亞,就來求耶穌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孩子快要死了。耶穌對他說:“你們若看不到神跡異事,怎麼也不信!”大臣說:“先生,趁我的孩子還未死,求袮下來吧!”耶穌答說:“回去吧!你的兒子好了!”這人信了耶穌對他說的話,就回去了。他還在路上時,他的僕人迎上來對他說:“你的兒子好了!”他就問孩子是什麼時候好轉的,僕人們回答說:“昨天下午一點鐘,熱就退了。”這父親想起那時正是耶穌對他說“你的兒子好了”的時刻,於是他和全家就都信了。這是耶穌從猶大回到加里肋亞後行的第二個神跡。

反省
“神跡”這個詞在原文中本是“記號”(sign),因為對若望來說,神跡顯示了耶穌是默西亞,以及天國臨現的記號。換言之,神跡的記號所表示出的奧秘,要比神跡本身更重要。耶穌之所以責備猶太人不見神跡便不信祂,就是要強調,相信祂,要比看見和相信祂所顯的神跡更重要。這也是祂為何沒有立即讓那位大臣看到神跡的原因。事實上,天主給我們的一切恩典,也都是祂把祂自己給予我們的記號。既然天主本身比祂可做可給的更重要,那麼,假如我們看不到祂恩典的記號,還會相信祂嗎?

聖言會在羅馬舉行學術研討會,紀念創會150周年

聖言會舉辦學術研討會,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

神學家、傳教士、社會活動家和學者近日齊聚羅馬,參加紀念聖言會創會150周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於3月27日至3月29日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主題聚焦於當今世界的“天主的使命”(Missio Dei)。

1875年,德國的神父楊生(Arnold Jansen)創立了聖言會,如今該修會擁有近6千名會士,他们活躍在79個不同的國家。

當今世界的天主的使命

來自美國的聖言會會士、神學家貝文斯(Stephen Bevans)神父在會上做了主題演講,他解釋道,此次會議的目標是“理解當今時代的使命,以及我們如何向前邁進”。

為此,會議特別研討了“天主的使命”的四個方面:“治癒創傷”、“後現代主義的挑戰”、“從文化中學習”、“從非基督信仰宗教中受到啟發”。在談到最後一個方面時,貝文斯神父強調“天主的工作總是不斷超越教會的範圍”,祂在所有人中間工作。

貝文斯說,雖然天主以一個特有的方式臨在於基督信仰傳統中,但“其他的宗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信仰,在同他們的對話中,我們能夠對基督信仰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治癒受傷的世界

除了聖言會士和天主教神學家之外,會議上發言者還有來自政界和社會活動領域的人士,其中包括菲律賓前參議員德利馬 (Leila de Lima)和來自加納的方濟各會會士、社區組織者布萊 (Joseph Kwame Blay)。

“作為聖言會士,我們活躍在社會的許多不同領域”,聖言會大眾傳播總協調人內馬(Kasmir Nema)神父向本新聞網講述道,“我們希望本次會議能夠體現這一點”。他繼續談到,聖言會的各種使徒服務工作之所以能夠緊密相連,是在於“我們與邊緣人群、處境困難的人一起工作”。

內馬神父說:“在這些背景下,我們應成為治癒者。因為耶穌是一個偉大的治癒者,而我們作為天主聖言的追隨者,我們希望繼續履行治癒的使命”。

國際性傳教團體聖言會

聖言會是個國際性的傳教修會,其宗旨在於服务教会。儘管其活動和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其終極目標都是在襄助教會完成福傳使命。會祖聖楊生神父還創立了兩個女修會團體,一是聖神婢女傳教會,另外是度默觀生活的聖神婢女永禱會。

聖言會士在中國

聖楊生神父於1879年向中國派遣首批傳教士:安治泰(Johann Baptist von Anzer)神父和聖福若瑟(Josef Freinademetz)神父。1886年,良十三世教宗任命安治泰神父為山東南境代牧教區主教,使其成為山東兗州教區的首任主教。

聖福若瑟神父與安治泰神父於1879年抵達香港,並開始學習語言,在西貢鹽田仔服務,與米蘭外方傳教會的神父們一起從事福傳工作。1880年,安治泰神父率先前往山東;1881年,聖福若瑟神父抵達山東南部陽穀縣的坡里莊,隨即在魯南地區展開福傳工作。他在魯南地區傳教27年,直到去世升天。福若瑟神父來到山東後,不辭辛苦,克盡職守,穿中式的長袍馬褂,留著辮子,食用中國鄉村的簡單食物,全靠雙腿步行,在27年內,走遍了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一千萬的魯南地區,他熱切地宣講福音、探訪群众、施行聖事,最終使魯南地區天主教團體的人數從陽穀縣坡里莊仅有的158人扩展至20萬人,因而被誉為“魯南地區傳教之父”。

福神父說:“愛是唯一人人能懂得的語言”。他在家信中寫道:“我願在天堂仍是中國人,我願為中國人死一千次,我沒有其它的心願,只希望我的屍骨埋在中國同胞中間。”福若瑟的同會弟兄、兗州教區的第二任主教韓寧鎬(Augustin Henninghaus)主教說:“愛是福神父成功的秘訣,愛產生愛。”1908年1月28日,56歲的福若瑟神父因服侍傷寒病者受到感染,在濟寧城北的戴家莊聖言會會院蒙主恩召,回歸天鄉。2003年10月5日,福若瑟神父同會祖楊生神父被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冊封為聖人。

庇護十二世教宗擢升遠東第一位樞機

1946年2月18日,庇護十二世教宗擢升山東青島教區主教聖言會會士田耕莘為樞機,並任命其為北京總主教區總主教,使其成為中國的首位樞機,也是遠東國家的第一位樞機。

時隔近八十年之後,教宗方濟各於2024年12月8日擢升兩位聖言會會士為樞機,他們分別是:天主教國際明愛會主席、日本東京總教區菊地功(Tarcisio Isao Kikuchi)總主教;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斯梅代雷沃總教區涅梅特(Ladislav Niemet)總主教。

每日聖言 2025.03.30

每日聖言  –  3 月 30 日   星期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
(候洗者第二次考核禮)
農曆三月初二

四旬期第四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o8bcXe602FY

福音(路 15:1-3、11-32)
那時候,所有的稅吏和罪人都來接近耶穌,聽祂講話,法利塞人和經師便私下議論起來,說:“這個人竟接待罪人,還跟他們一起吃飯!”於是耶穌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某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把我應得的那份家產分給我吧。’父親就把家產給他們分了。幾天後,小兒子收拾一切離家,去了遠方,在那裡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浪費他的錢財。花光一切之後,那地方發生大饑荒,他便窮困起來,只好投靠一個當地人家作傭工,被派去田裡放豬。他恨不得拿豬食的豆莢來充饑,連這也無人給他。他醒悟過來,說:‘我父親有那麼多傭工,食物都有剩餘,我卻要在這裡餓死!我要起身,回到我父親面前,對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吧。’於是他起身,回父親的家去了。他還在遠處時,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慈悲心,跑過去,摟住他的頸項,不停地親吻他。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再不配稱為你的兒子了。’但父親吩咐自己的僕人說:‘快!拿最好的長袍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拿鞋子給他穿上。把那隻小肥牛牽來宰了!我們要吃喝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於是,他們開始慶祝。大兒子正在田裡工作。當他回來,快到家時,聽到奏樂歌舞聲,就叫來一個僕人,問這是怎麼回事。僕人說:‘你的弟弟回來了,你父親見他平安無恙到家,還宰了那隻小肥牛呢!’大兒子就生氣了,不肯進去。他的父親出來懇求他,但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麼多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苦幹,從不違背你的命令,你卻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和朋友一同歡慶!但你這個兒子在娼妓身上花光了你的家產,他一回來,你就為他宰了那頭小肥牛!’父親說:‘孩子呀!你一直和我在一起,凡我所擁有的,都屬於你。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我們必須歡樂慶祝!’”

反省
聖若望保祿二世說:“天主的慈悲之愛,在本質上是創造性的愛。”天主向人顯示慈悲,是為讓人得到新生命,因為罪惡使人走向天主——生命之源的反面,即死亡。所以保祿勸我們與天主和好,以得重生。福音中那個在遠方活得連豬都不如的小兒子,其實就如同一個行屍走肉、失去生命的人。回到父家,就是重新開啟全新的生活,所以父親說他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這個小兒子可以象徵任何愚妄的人,朝著與天主相反的方向去尋找自認為好的“生命”,然而,天主父何嘗不是時時陪伴著我們,且渴望我們全心投奔祂?

聖母醫院營造友善職場 員工子女托嬰中心啟用

醫護人力的短缺是台灣的重要課題,羅東聖母醫院設立「員工子女托嬰中心」正式啟用。(羅東聖母醫院提供)

醫護人力的短缺是台灣的重要課題,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努力把優質的醫護人才留住,特別設立「羅東聖母醫院員工子女托嬰中心」,最多收托可三十位嬰幼兒,以員工子女為優先收托對象,讓所有在職場與家庭辛苦的員工無後顧之憂,在各界的見證下,正式啟用。

啟用典禮洽逢天主教靈醫會世界總會長Fr. Pedro Tramontin訪台,邀請主禮,除了肯定靈醫會的神父們七十三年來在台灣的奉獻,更讚賞對於社區醫療照護及長照深耕的勇敢承擔,現在又為醫療職場的人力問題,提供積極的作為,真的不簡單。

羅東聖母醫院員工子女托嬰中心設立後,員工都給予肯定。(羅東聖母醫院提供)

靈醫會的董事長黃浩然神父也表示,醫護人力短缺是台灣重要課題,為穩定提供宜蘭鄉親優質的醫療照護品質,靈醫會及羅東聖母醫院願意傾全力協助員工解決在工作與家庭照顧間兩難的煎熬,讓他們得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

羅東聖母醫院員工子女托嬰中心設立後,員工都給予肯定,讓忙碌於工作與家庭間的員工,能解決子女的照顧問題,工作也能更專注。

東湖聖若瑟社區長照機構開辦家屬照顧技巧課程

失智長者參與藝術治療團體,志工從旁協助。(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面對失智症,家屬不再孤軍奮戰!」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三軍總醫院失智共照中心、杏輝藥品攜手為關懷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致力於營造個失智友善的社會。於29日假臺北市私立東湖聖若瑟社區長照機構辦理「陪伴無距離:失智家庭的關懷之道-家屬照顧技巧與失智者藝術治療團體」系列課程,接下來將於4月26日、5月24日、6月28日、7月26日、8月30日陸續辦理,名額有限,歡迎踴躍報名,並且全程免費參加。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在台灣推估目前超過35萬失智症患者。隨著這一現象日益嚴重,政府近年來推動「2025失智友善台灣777」計畫,希望失智家庭照顧者有7成以上獲得支持和訓練、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有7成以上獲得診斷及服務,全國民眾有7%以上對失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陳俊佑處長表示,失智症需要你我重視!本次活動得以順利舉行,感謝杏輝藥品的支持,並感謝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三軍總醫院失智共照中心協助宣傳並邀請民眾參與。本基金會成立至今已有27年,推動24小時失智症諮詢電話服務,並長期致力於家屬照顧技巧課程的辦理。今年從3月起至8月,每月會舉辦一次,課程內容涵蓋六大主題,包括認識失智症的問題行為、預立醫療決定、照顧安全問題等,並由專業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及藝術治療師全程指導。這些課程旨在提供實用且全面的指引,幫助家屬提升照顧技能,減輕照顧壓力,並促進與失智者的互動。此外,基金會還安排了藝術治療師謝宥玄帶領失智長者參與藝術治療團體,透過蠟筆及圖片模仿的方式,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

臺北市私立東湖聖若瑟社區長照機構戴玟婷主任分享了關於「失智症行為問題解碼」的主題,介紹認識失智症到實際照護及長照資源運用等相關知識,透過此課程讓民眾對失智症有更多的理解、以及有品質的陪伴的重要性,能用更友善包容的態度看待生病的家人。

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提到,感謝大家在不畏低溫參與本次課程,並強調每位參與者都是一顆「善的種子」,相信大家能夠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與體會。此外也呼籲家屬,這條路充滿挑戰,應該善用各項長照資源,包括日照中心和健康中心等服務。

臺北市私立東湖聖若瑟社區長照機構已於3月20日正式營運,秉持著「互助共好,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致力於建立共善的生活,歡迎民眾預約參觀(地址:臺北市內湖區東湖路一號3樓),詳請請電洽:(02)2633-0200戴主任;其中「家屬照顧技巧與失智者藝術治療團體」系列免費課程,將於4月26日、5月24日、6月28日、7月26日、8月30日辦理,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CLy5bZGrFtNscvXM6 或致電(02)23320992分機152李社工報名。

安仁家園弱勢院童「醜醜美」陶藝作品 義賣高達122萬

「醜醜美」陶藝展展示安仁家園院童的作品。

位於嘉義縣六腳鄉的天主教安仁家園長期照顧弱勢兒少已15年,院方舉辦15年慶系列活動,在長榮文苑酒店舉辦「醜醜美小天使陶藝成果展」展示院童學習陶藝作品,今天舉辦義賣,7件院童作品及1件陶藝師作品由善心人士競標,義賣金額高達122萬元,見證社會善的力量。

邱奶奶(左3)以30萬元標得院童作品。

安仁家園董事長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副縣長劉培東、六腳鄉長黃鉦凱、副議長陳怡岳、縣議員黃啟豪、黃嫈珺、姜梅紅、朴子扶輪社社長蔡崇富、國際扶輪社3470地區助理總監呂文正等今天出席義賣。

浦英雄表示,安仁家園是嘉義縣第一個兒童及少年安置與教養機構,在地耕耘15年,樹立社會服務的典範,展覽展示孩子的藝術才華,希望社會大眾能夠關注弱勢兒少。

安仁家園院長謝孟潔表示,「醜醜美」展現孩子們的純真與真實,雖然作品在外觀上可能不如傳統藝術品完美,但不完美更呈現孩子的真實情感;感謝長榮文苑酒店提供展廳空間辦展,作品包含杯墊、杯子、筆筒、存錢筒、肥皂盒等,展期至4月30日;院童說,「這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陶藝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我覺得非常的開心,也希望大家能喜歡」。

「醜醜美」作品義賣總金額高達122萬元。

8件作品競標過程熱絡,不斷出現高價,讓人驚呼,展現社會大眾支持社福的愛心;作品分別由高明寺、安仁家園顧問侯齡珺、民哥農產行林怡萍董事長夫人、嘉義贊園建設公司董事長林文正及妻子陳嫦娥、詹益源建築師妻子林淑娥、朴子扶輪社社長蔡崇富、邱奶奶、泰峰加油站經理陳嘉琦標得,金額有1件2萬元、2件10萬元、3件15萬元、1件25萬元及最高的1件30萬元;嘉義教區幼發中心11所幼兒園園長一同加入送愛安仁行列,購買11個杯子,預計放在5月24日開幕的安仁家園「來仁咖啡」裡使用。

謝孟潔感動說,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希望透過此次展覽,讓孩子們的努力和創作得到更多關注,並持續為他們創造更多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