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口販子迫受害者扮傳教士詐騙

菲律賓移民局官員 4 月 1 日在尼諾阿基諾國際機場截查了三名試圖冒充教會傳教士的嫌疑人。 (圖:菲律賓移民局)

菲律賓移民局最近發出警告稱,指一種新的人口販賣騙局正在出現,當中受害者被迫假裝成基督徒朝聖者或傳教士。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4 月 9 日報道,菲律賓和泰國警方經過調查和竊聽後披露了詐騙細節。

菲律賓移民局局長維亞多 (Joel Anthony Viado) 在 4 月 7 日的聲明中談到了一些此類販運案件。

馬尼拉尼諾阿基諾國際機場的移民官員 4 月 1 日截查了三名分別為 23 歲、25 歲和 50 歲的女性,當時她們正試圖離開菲律賓。

他們原計劃經新加坡前往泰國,並聲稱自己是教會的全職義工,將前往泰國進行傳教工作。

他們因文件的不一致導致了質疑。兩名受害者承認,他們不是任何傳教團體的成員,而是在泰國一所學校被非法僱用的教師。

他們也承認,他們是被與他們同行的一名女子招攬的,該女子聲稱自己是他們教會的創辦人和首席牧師。

維亞多表示,這與先前發現的一種販運手段相呼應,這種方法後來被稱為「Bitbit 計畫」。這顯示頻繁旅遊的人會將毫無戒心的婦女帶到國外,並強迫她們從事性工作。

該局表示,在最近的案件中,受害者被轉介到反販運機構間委員會尋求援助。

據移民官員稱,這名女性販運者最近與另一群乘客一起前往泰國,她聲稱這些乘客是她教會的同伴。

官員表示,先前被留在販運者手中的人沒有回到菲律賓。

據《信仰通訊社》報道,該局的報告指出,2024 年人口販賣受害者人數為 998 人。

報告發現當中牽涉了多種活動和計劃,如假朝聖、包辦婚姻和代孕。

大多數受害者都是透過社交媒體被引誘,被迫賣淫或被帶到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的「詐騙城市」。

據悉,這些詐騙中心強迫來自不同國家會說英語的人使用電腦或手機來詐騙西方國家的富人。

菲律賓反人口販運跨宗教運動讚揚警方和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

菲律賓天主教主教團秘書長雷斯蒂圖托(Bryand Restituto)神父也對人口販賣問題表示擔憂。

他譴責販運網絡剝削弱勢群體,濫用宗教及其習俗進行犯罪行為。

柬埔寨教會在赤柬摧毀座堂 50 年後首建新堂

工人們為柬埔寨戰後建造的第一座教堂進行最後的修繕工作。該教堂預計將於七月完工,並於十一月舉行落成典禮。 (圖片:Luke Hunt)

在金邊北郊地區,工人們正在為一座新教堂進行最後的修繕工作,這是近 50 年來自赤柬恐怖統治時著名的天主教聖母院主教座堂一磚一瓦給拆毀以來,柬埔寨建造的第一座教堂。

聖若瑟堂主任司鐸查特西雷 (Paul Chatsirey) 神父表示,這座耗資 300 萬美元的教堂將於 7 月竣工,預計將於 11 月開放。教堂融合了高棉和傳統天主教建築風格,  被認為是金邊最大的教堂。

據維基百科有關新建聖若瑟堂的頁面稱,這是「第一座能夠充分取代被赤柬拆毀的金邊原羅馬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建築」。

1975 年 4 月 17 日,赤柬波爾布特(Pol Pot)政府進軍金邊,實施了極端毛派的「元年」政策,導致多達 230 萬人死於飢餓、大屠殺和種族滅絕。新教堂的落成將標誌著一場悲慘磨難的結束。

查特西雷神父向天亞社說:「我們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教會。在這裡,我們就像一個小村莊,這表示我們歡迎所有人來到這裡,」「我們很自豪能夠看到教堂再次矗立起來。」

他的前人,其中許多人都是天主教徒,  被判犯有針對穆斯林占族和越南族人的種族滅絕罪,在波爾布特下令摧毀金邊聖母院教堂前,他們曾經去過那裡。

歷史學家、《安南的灰燼:一個母親的故事》一書作者皮爾(Thierry de Roland Peel)表示:「這座教堂是金邊最美麗的建築,但他們把它連地基都拆了。」「它可以與西班牙的阿爾穆德納教堂相媲美。」

他說:「這也是金邊唯一一座被赤柬摧毀的建築,這是一種仇恨的表現,直至連地基的最後一塊磚都給毀掉了。」「赤柬他們的仇恨程度非常深,  令人難以理解。」

查特西雷神父說,1975 年之前,柬埔寨有約 10 萬名教友,其中約 4 萬人被赤柬殺害,當中 14 人被認為是殉道者。當時教會土地被沒收,全國 73 座天主教堂被廢棄。

他指出,柬埔寨目前有約 25,000 名教友,分布在 107 個堂區。然而,這是直到 1992 年初聯合國維維持和平人員抵達後,教友才開始重返教會。

政府隨後歸還了沒收的教會土地,那裡曾經是一所修院,也是現在聖若瑟堂舉行彌撒以及主教座堂建築的所在地。

查特西雷神父於 3 月 16 日主日彌撒結束後,在一棟類似學校的法國殖民時期建築說:「我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教會。戰前這裡是一所修院。」

他表示:「1992 年,我們從政府手中取回了這塊土地。然後,在 1993 年,我們將這裡的房間用作教堂。2019 年,我們開始考慮建造一座新教堂。並於 2021 年開展了建設。」

他說,建築費用是由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的天主教徒籌集的,並得到了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大力幫助。

教會當局認為新的教堂「已足夠」替代之前被拆毀的聖母院教堂,後者的設計容量為一萬人。

新教堂將可容納 700 名堂區教友,他們將使用傳統的木製教堂長椅,而不是塑膠椅。

柬埔寨政府積極推動宗教自由。退休的新聞部長坎哈里斯(Khieu Kanharith)在天主教龐肖(francois Ponchaud)神父今年 1 月去世時表示,他是第一個讓全世界關注赤柬統治下所有柬埔寨人所處困境的人。

過去遺下的創傷無疑很深,下個月柬埔寨將迎來波爾布特政權垮台 50 週年紀念日。

越南和老撾也將舉行紀念印支共產黨吞併半世紀的勝利紀念活動。

當地教友表示,他們很高興看到主教座堂的建成,希望它能讓教會從幾乎被赤柬摧毀的手中走出來。這些教友當中許多是來自非洲、印度、菲律賓、越南和西方國家的外國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友說:「這不僅是赤柬佔領柬埔寨後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也是東南亞建造的第一座主教座堂,這甚具歷史意義。」

查特西雷神父對此滿懷樂觀地表示:「你這將是我們的教堂,為人們的需要而建設。」

柬埔寨主教批評泰國建邊境牆的提議

一輛嘟嘟車駛過泰國與柬埔寨邊境亞蘭的一個邊境站標誌。(圖片:法新社)

位處柬埔寨與泰國接壤馬德望省的宗座監牧促請泰國當局重新考慮一項建造邊境牆的提議。該提案是泰國打擊經營人口販運網絡犯罪集團行動的一部分。

這項於上月初啟動的行動主要針對利用泰國包括電力、網路、燃料和其他服務等公共設施在緬甸、柬埔寨和老撾境內運作的詐騙集團。

在柬埔寨工作了 40 年的耶穌會士阿爾瓦貢薩萊斯 (Enrique Figaredo Alvargonzález) 主教據報向《信仰通訊社》表示:「(人口販運)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很嚴重。」「但建牆肯定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

泰國內閣 3 月 3 日與外交部及國防部舉行會議,提出在兩國 817 公里共同邊界治安較為薄弱的部分建造邊境牆,並希望很快與柬埔寨外長舉行會談

阿爾瓦貢薩萊斯主教說:「考慮到邊界的滲透性,以及成千上萬的柬埔寨工人,特別是從馬德望省到泰國的移工,建造隔離牆的項目似乎不太際實。」

他說:「這些問題應透過各級政府之間的對話與合作, 以及與非政府組織和協會富有成效的合作來解決。」

數以千計貧困的柬埔寨人透過馬德望邊境地區前往泰國,尤其是在建築工地尋找合法工作,許多人在邊境兩邊都有家庭和個人關係。

這位西班牙籍傳教士說:「今天,我們省有許多村莊不幸空無一人,因為年輕人都往泰國從事泰國工人不願意做的卑微工作。」

金邊政府尚未對該提議作出回應。柬埔寨邊界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土地糾紛和反索賠問題仍然存在。這些糾紛都是由 1998年結束的 30 年內戰期間的入侵引起的。

柬埔寨和泰國於 2008 至 2013 年也曾因圍繞柏威夏古廟發生邊界衝突,最終國際法庭就邊界劃分作出了有利於金邊的裁決。與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仍滿布大量地雷。

然而,對人口販子和詐騙集團經營者的嚴厲打擊,使建造邊境牆的前景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過去的一個月,泰國當局在中國的支持下救出了至少 7,000 人,並遣返了數百人。

泰國當局於 3 月 5 日宣布,上週末遣返了 119 名泰國人中, 有 100 人因在柬埔寨邊境城鎮波貝開設詐騙中心而被拘留。根據《鏡報》報道,警方還對兩名涉嫌為該團夥頭目的中國公民發出了額外逮捕令。

預計未來 5 週內,將有約 5,000 名中國人以每週 1,000 人的速度回國。 2013 年聯合國報告估計,有 22 萬人被關押在類似奴隸的場所,但最新的估計顯示,這個數字要高得多。

阿爾瓦貢薩萊斯主教說:「人口販賣是一種禍害,必須用一切可用手段進行打擊,這也需要通過民間社會的合作和網絡來實現。」

他說:「柬埔寨明愛會致力幫助人口販運的受害者,並在與民政當局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努力提高民眾的認識。」

柬埔寨教會悼念畢生致力傳教的教友領袖

柬埔寨教會成員2 月 22 日參加追思彌撒,為幫助當地傳教團的平信徒薩翁祈禱。他於 2 月 20 日去世,享年 69 歲。(圖片:金邊宗座代牧區)

柬埔寨天主教教會悼念一位畢生致力傳教工作的平信徒領袖。六十九歲的薩翁(Joseph Duong Savong)上週因心髒病發在金邊逝世。

金邊宗座代牧施密特埃斯勒(Olivier Schmitthaeusler)主教稱薩翁是柬埔寨天主教團體的「偉大僕人」,並對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薩翁的好友讓恩森(Jean Un Son)神父說,柬埔寨天主教徒視薩翁為「教會的祖父」。

多年來,薩翁一直協助柬埔寨天主教文化中心的法國傳教士蓬肖(franois Ponchaud)神父的傳教工作。

巴黎外方傳教會士蓬肖神父以其記錄赤柬的種族滅絕統治的書籍聞名。他剛於今年 1 月 17 日去世。

恩森神父說,薩翁被稱為是蓬肖神父的「得力助手」。他也是當地教會「向其他宗教和政府」的發言人。

他去世後,全國各地多個天主教團體舉辦了祈禱會。

恩森神父說,薩翁「備受尊敬。這就是為什麼在葬禮上有那麼多青年、佛教僧侶、長者、穆斯林和政府官員」。

他說:「對我們來說,他就像柬埔寨教會的祖父一樣。」並指「他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可以代表天主教會與其他宗教和政府溝通。」

他表示:「薩翁紮根於良好的柬埔寨文化和堅定的天主教信仰。這就是為什麼他能以如此有趣的方式扮演自己的角色。」

薩翁在柬埔寨三個教區:金邊宗座代牧區、馬德望宗座監牧區和磅湛宗座監牧區致力教會的教育工作。

這位金邊聖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主任司鐸桑曾與薩翁共事二十年,他說薩翁「是一位博學、熱情、信仰堅定的人」。

他說:「他工作勤奮。人們願意聽他的話,因為他善良、幽默,喜歡與人交往。他生活簡樸,樂於助人。」

薩翁生於 1956 年,是家中的第六個孩子。赤柬波爾布特時代結束後,他與妻子育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於 1995 年 4 月 16 日在金邊聖若瑟堂領洗。

直到 1981 年前,他一直在磅湛省的家鄉從事農業。他於 1981 至 2002 年是金邊港務局公務員。

受洗兩年後,他從 1997 年起開始為當地團體擔任宗教教育者。他在 2002 至 2009 年於蓬肖神父 1993 年創立的中心工作。自此他一直擔任金邊教區教育辦公室主任。

多年來他也負責當地教會與柬埔寨政府和其他宗教的聯繫。

他亦與內政部和國家打擊人口販運委員會合作,對抗兒童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