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悼念法國傳教士銘記其愛心與服務

巴黎外方傳教會士、安東教區榮休的杜邦主教曾為韓國服務七十年。他於 4 月 10 日去世,享年 95 歲。 (圖片:adextra-mission.com)

包括天主教徒和其他宗教信徒在內的數百人聚集在一起,向為韓國教會服務了 70 多年的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士杜邦(René Dupont)主教致以最後的敬意。

南韓安東教區榮休杜邦主教的葬禮於 4 月 14 日在安東木城主教座堂舉行。

這位法國傳教士於 4 月 10 日去世,享年 95 歲。

安東教區權赫柱(John Chrysostom Kwon Hyeok-ju)主教與其他主教以及梵蒂岡聖職部部長韓國籍俞興植樞機一同主持了該追思彌撒。

俞樞機表示,懷念這位傳教士 「溫暖而歡快的笑聲」,並感謝他「將一生奉獻為韓國服務。」

他希望杜邦主教能夠「很快被冊封為真福和聖人」。

杜邦主教於 1953 年韓戰結束近一年後抵達韓國,並在那裡服務了 70 多年。他是安東教區的第一任主教。

宗座駐南韓大使加斯帕里(Giovanni Gasparri)總主教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的弔唁信。

前僱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 (Kim Moon-soo)、改革黨議員李俊碩 (Andrea Lee Joon-seok)、慶尚北道知事李哲宇 (Lee Chul-woo)、安東市長權基昌 (Kwon Ki-chang) 等亦有出席悼念活動。

佛教界和儒教界的領導及成員也參加了葬禮。

隨著數百人加入向杜邦主教表達哀悼,教堂變得過於擁擠,迫使許多人要在教堂外參加禮儀。

追思彌撒結束後,在場人員播放了杜邦主教於 2024 年 4 月 10 日(恰好是他去世前一年)錄製的語音留言。聽到他的聲音的在場人群都微笑著流下了眼淚。

教區在追悼儀式中讀出了杜邦主教的簡短生平,隨後是一些成員的弔唁訊息。

韓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李龍勳 (Mathias Ri Iong-hoon) 主教表示,杜邦主教一生致力於幫助貧困的農民,「是韓國動盪歷史的活見證」。

杜邦主教因其在大田地區幫助數千名因韓戰流離失所的人而為人們所銘記。

在他擔任主教期間,安東教區的教友和其他宗教信徒大多是農民,因此他成立了「天主教農民運動」,以促進他們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他於 1990 年榮休後住在首爾郊區的一個堂區,並有主持靈修和演講。 2004 年 11 月,他回到安東教區的一個村莊,並在那裡居住直至去世。

巴黎外方傳教會在韓國的負責人貝拉爾 (Christophe Bérard) 神父稱杜邦主教是「一位透過分享天主的愛而成為更加閃耀的兄弟」。

2019 年,南韓這個不允許雙重國籍的國家破例給予杜邦主教韓國國籍,但容許他保留法國國籍。

柬埔寨教會在赤柬摧毀座堂 50 年後首建新堂

工人們為柬埔寨戰後建造的第一座教堂進行最後的修繕工作。該教堂預計將於七月完工,並於十一月舉行落成典禮。 (圖片:Luke Hunt)

在金邊北郊地區,工人們正在為一座新教堂進行最後的修繕工作,這是近 50 年來自赤柬恐怖統治時著名的天主教聖母院主教座堂一磚一瓦給拆毀以來,柬埔寨建造的第一座教堂。

聖若瑟堂主任司鐸查特西雷 (Paul Chatsirey) 神父表示,這座耗資 300 萬美元的教堂將於 7 月竣工,預計將於 11 月開放。教堂融合了高棉和傳統天主教建築風格,  被認為是金邊最大的教堂。

據維基百科有關新建聖若瑟堂的頁面稱,這是「第一座能夠充分取代被赤柬拆毀的金邊原羅馬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建築」。

1975 年 4 月 17 日,赤柬波爾布特(Pol Pot)政府進軍金邊,實施了極端毛派的「元年」政策,導致多達 230 萬人死於飢餓、大屠殺和種族滅絕。新教堂的落成將標誌著一場悲慘磨難的結束。

查特西雷神父向天亞社說:「我們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教會。在這裡,我們就像一個小村莊,這表示我們歡迎所有人來到這裡,」「我們很自豪能夠看到教堂再次矗立起來。」

他的前人,其中許多人都是天主教徒,  被判犯有針對穆斯林占族和越南族人的種族滅絕罪,在波爾布特下令摧毀金邊聖母院教堂前,他們曾經去過那裡。

歷史學家、《安南的灰燼:一個母親的故事》一書作者皮爾(Thierry de Roland Peel)表示:「這座教堂是金邊最美麗的建築,但他們把它連地基都拆了。」「它可以與西班牙的阿爾穆德納教堂相媲美。」

他說:「這也是金邊唯一一座被赤柬摧毀的建築,這是一種仇恨的表現,直至連地基的最後一塊磚都給毀掉了。」「赤柬他們的仇恨程度非常深,  令人難以理解。」

查特西雷神父說,1975 年之前,柬埔寨有約 10 萬名教友,其中約 4 萬人被赤柬殺害,當中 14 人被認為是殉道者。當時教會土地被沒收,全國 73 座天主教堂被廢棄。

他指出,柬埔寨目前有約 25,000 名教友,分布在 107 個堂區。然而,這是直到 1992 年初聯合國維維持和平人員抵達後,教友才開始重返教會。

政府隨後歸還了沒收的教會土地,那裡曾經是一所修院,也是現在聖若瑟堂舉行彌撒以及主教座堂建築的所在地。

查特西雷神父於 3 月 16 日主日彌撒結束後,在一棟類似學校的法國殖民時期建築說:「我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教會。戰前這裡是一所修院。」

他表示:「1992 年,我們從政府手中取回了這塊土地。然後,在 1993 年,我們將這裡的房間用作教堂。2019 年,我們開始考慮建造一座新教堂。並於 2021 年開展了建設。」

他說,建築費用是由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的天主教徒籌集的,並得到了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大力幫助。

教會當局認為新的教堂「已足夠」替代之前被拆毀的聖母院教堂,後者的設計容量為一萬人。

新教堂將可容納 700 名堂區教友,他們將使用傳統的木製教堂長椅,而不是塑膠椅。

柬埔寨政府積極推動宗教自由。退休的新聞部長坎哈里斯(Khieu Kanharith)在天主教龐肖(francois Ponchaud)神父今年 1 月去世時表示,他是第一個讓全世界關注赤柬統治下所有柬埔寨人所處困境的人。

過去遺下的創傷無疑很深,下個月柬埔寨將迎來波爾布特政權垮台 50 週年紀念日。

越南和老撾也將舉行紀念印支共產黨吞併半世紀的勝利紀念活動。

當地教友表示,他們很高興看到主教座堂的建成,希望它能讓教會從幾乎被赤柬摧毀的手中走出來。這些教友當中許多是來自非洲、印度、菲律賓、越南和西方國家的外國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友說:「這不僅是赤柬佔領柬埔寨後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也是東南亞建造的第一座主教座堂,這甚具歷史意義。」

查特西雷神父對此滿懷樂觀地表示:「你這將是我們的教堂,為人們的需要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