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機主教:教宗漸恢復體力 治療後須重新學說話

教廷公布教宗住院接受治療以來的首張照片。路透

羅馬天主教樞機主教費南德茲(Victor Manuel Fernandez)今天說,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正在醫院慢慢恢復體力,但在長時間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後,必須「重新學說話」。

路透社報導,外界猜測方濟各可能會退休卸任,不過教廷教義部部長費南德茲駁斥這種推測,稱教宗將恢復以往的狀態。

費南德茲在方濟各一本關於詩歌的新書發表會上說:「教宗的情況很好,但高流量氧氣會導致乾燥。他需要重新學習說話,但他的整體身體情況和以前一樣。」

高齡88歲的方濟各罹患雙側肺炎,已住院治療5週,期間教廷僅於本月6日公布一段教宗簡短的音檔,當時他的聲音沙啞、呼吸急促且說話內容難以理解。

教廷今天公布方濟各最新健康情況時表示,教宗的情況依舊穩定,「呼吸和行動力略有改善」。

教廷證實,方濟各從17日以來便沒有使用機械式呼吸器幫助夜間呼吸,而是多數時間透過小型鼻導管接收氧氣。

官方目前仍未說明方濟各何時可能返回梵蒂岡,費南德茲表示,他不確定教宗能否趕在4月20日復活節前出院。

費南德茲說:「他有可能回來,但醫療團隊希望能百分之百確認無虞,因為他認為他所剩時日不多,想把自己全然奉獻於他人,而不是只顧自己。」

被問及方濟各是否可能退位時,費南德茲表示:「我真的不這麼認為。」

方濟各過去兩年健康頻出狀況,由於他年輕時曾罹患肋膜炎並切除部分肺葉,因此肺部容易受到感染。

教宗:跟隨天主的人,不能無視受傷和被排斥兄弟的呼聲

聖伯多祿大殿內的祝聖司鐸禮  (Vatican Media)

梵蒂岡新聞網報導,教宗方濟各為5月11日舉行的第62屆世界聖召祈禱日發表文告,主題為“希望的朝聖者——生命恩典”。文告簽署日期為3月19日,發自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慷慨奉獻生命——文告一開始便提出這一核心思想。文告通篇鼓勵人們滿懷希望地去回應內心所感受到的召叫。教宗強調,教會內的每一種聖召——無論是平信徒聖召、聖秩聖召,還是奉獻生活——都是天主對世界懷抱希望的標記。

天主絕不令人失望,不會棄之不顧

面對當代年輕人對未來的迷茫,教宗指出,最應持有的態度是信賴天主聖意,因為“天主絕不令人失望”。

“許多年輕人常因就業前景的不確定性而感到迷惘,更深層次的則是身份認同的危機,即關於生命意義和價值觀的迷失,而數字世界的混亂使這一困境更加難以穿越。對弱小者和貧困者的不公、自私享樂的冷漠、戰爭的暴力,威脅著他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上主深知人心,祂並不會讓人陷於不安,相反,祂願意在每個人心中喚起被愛、被召叫和被派遣的意識,成為希望的朝聖者。”

需要睿智的嚮導和適合的空間

接納、分辨和陪伴聖召之路——這是教宗指出的牧靈核心。我們必須在聖神的助佑下傾注更多精力,並意識到自己是共同參與者。教宗邀請大家去瞭解青年聖人和真福的生活,他們“在與活生生的耶穌的關係中,將自己的聖召作為通往圓滿幸福的道路”。

“我們需要成為善於傾聽、以尊重的態度接納年輕人的人,成為他們可信賴的睿智嚮導,隨時準備幫助他們,並敏銳地察覺天主在他們旅途中的標記。因此,我鼓勵大家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和人類活動中促進對基督徒聖召的關注,鼓勵每個人在靈性上向天主的聲音開放。為此,教育和牧靈工作中應當包含適合聖召陪伴空間,這一點至關重要。”

每種聖召都是對安慰需要的回應

教宗方濟各再次強調,“祈禱靜默對於分辨聖召,不可或缺”。最重要的是,將每一種聖召視為“自由而有意識地”回應服務,而非自我肯定。在這一視角下,聖召應在團體的幫助下被發現。事實上,聖召絕不是封閉於個人內心的寶貝,而是在充滿信德、愛德與望德的團體中成長並鞏固的,正如伯多祿繼承人所強調的那樣。

“凡是傾聽天主召叫的人,不能無視那些被排斥、受傷和被遺棄的兄弟姐妹的呼聲。每一種聖召都開啓了一項使命,那就是在最需要光明和安慰的地方成為基督的臨在。尤其是平信徒,他們蒙召透過社會和職業的奉獻,成為天國的‘鹽、光和酵母’。” 

聖堂光影的背後 史前館推花東教堂展盡覽7教堂

21日在史前館舉行開幕,天主教代表皆出席。

白冷會修士傅義在台灣設計許多美麗的教堂,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即日起展出其在台東的7座教堂設計手稿,教堂在融入台東的山景中呈現出另幅特殊景致,教堂內也靠著傅義的設計導入自然光源,讓教堂內散發出神聖光輝,令人望而生敬。史前館表示,觀眾將有機會深入了解台灣東部的歷史發展,見證這群跨國、跨文化及跨族群人士的生命交會。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

展覽呈現傅義修士在其建築生涯中設計的七座重要教堂,包括長光天主堂、小馬天主堂、泰源天主堂、桃源天主堂、寶桑天主堂、都蘭天主堂與台東基督長老教會。藉由手繪建築圖、七間教堂教友與神職人員的口述分享,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

史前館表示,「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源於2007年傅義修士捐贈229卷2649張建築設計圖給史前館典藏,展場重建傅義修士工作場景、擬真教堂場景,詮釋傅義在設計教堂時對於教義、空間與光影的深刻思考。觀眾可體驗教堂內的光影變化,感受傅義修士如何透過設計創造神聖氛圍。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說,教堂不只是一棟建築,展出的教堂手稿和還原教堂樣貌可看出這是跨族群與文化的聚點,每間教堂都代表著與土地的連結,反應出修士們為台灣的奉獻。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

史前館表示,傅義修士亦是一位建築師,他為花東地區設計了四十餘座教堂,教堂如同種子悄然改變當地的面貌。傅義修士的建築語彙樸實、純粹,回應著土地的氣息。線條簡潔、結構穩健,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這些教堂沒有華麗的裝飾,卻有最溫柔的光影—陽光透過木質格柵、玻璃窗與拱形天頂,灑下神聖的光束,猶如天主的臨在,無形卻始終相伴。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

印尼特使表示,印尼希望加強與梵蒂岡的聯繫

2024 年 9 月 5 日,教宗方濟各和穆斯林伊瑪目納薩魯丁·奧瑪律在雅加達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簽署了一份宣言,呼籲“為了人類的緣故而實現宗教和諧”。(照片:Tiziana Fabi/AFP)

梵蒂岡-印尼駐羅馬教廷大使邁克爾·特里亞斯·昆卡肖諾 (Michael Trias Kuncahyono) 表示,梵蒂岡-印尼的外交關係始於 75 年前,一直強調人道與和平,印尼希望進一步加強這種聯繫。

“教宗方濟各去年9月對印尼的訪問和《獨立宣言》的簽署是印尼與羅馬教廷外交關係的最高成就,”他在 3月18日接受梵蒂岡本社採訪時說。

他說,1950年 3 月 13 日建立外交關係對印尼來說是一個具有政治意義的事件,因為它發生在該國於 1945 年脫離荷蘭統治獨立五年後。

他說,第一位印尼本土主教阿爾伯圖斯·杉代普拉諾托(Albertus Sugiyopranoto,1896 – 1963 年)除了在梵蒂岡承認印尼獨立方面邁出了第一步外,還在外交關係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Kuncahyono 說,當關於關係的談判進行時,許多傳教士仍然在監獄中,被殖民統治者逮捕。“這一事實可能是獲得印尼認可的一個很好的推動力,”他說。

Kuncahyono說,隨著天主教團體的發展,羅馬教廷對印尼很感興趣,當地教會需要促進牧靈工作。

“教廷的認可具有巨大的價值:教廷是第一個承認印尼政府的歐洲實體。它導致其他歐洲國家效仿。這是決定性的一步,“他說。

Kuncahyono說,印尼採用國家哲學“Pancasila”(五項原則),其中包括對上帝的信仰和多樣性中的合一,使羅馬教廷意識到所有宗教都可以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蓬勃發展。

他指出,印尼對人類平等、文化多元主義和兄弟情誼的接受與基督教價值觀是一致的,這種“多樣性中的統一”贏得了梵蒂岡的讚賞。

“教廷的工作不是為了維護世俗的權力,而是為了人的發展、他的尊嚴和權利。 我認為印尼也有同樣的方法,正如 Pancasila 和我們的憲法所說,促進平等、自由、民主與和平,“大使說。

同樣,梵蒂岡和印尼也致力於在中東、烏克蘭和緬甸等衝突地區促進和平。

“希望必須從信任開始,這是國家間關係的基礎。在各種衝突情況下,和平的希望是在對話者之間的信任基礎上產生的,“Kuncahyono 補充道。

方濟各是繼教皇保羅六世(1970 年)和教皇約翰保羅二世(1989 年)之後第三位於 9 月訪問印尼的教皇。

在教宗方濟各的訪問期間,「印尼展示了它的真面目,一個多元的面孔,由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們組成,他們熱情而熱情地歡迎教宗。今天,在他生病的時候,很多人寫信給我,不僅是天主教徒,還有穆斯林,說:讓我們為他祈禱。

羅馬教廷和印尼希望進一步加強關係,主要是通過文化。

“我們打算讓更多人瞭解印尼文化的多元化及其和平的面貌。對我們來說,羅馬教廷也是通往世界其他地方的門戶。另一個富有成效的合作領域是宗教間對話。這些是未來關係的道路。

印尼交換生弘光科大研習乳酸菌鑑定 滿載歸國

印尼三寶壟天主教大學食品技術系3名交換學生在弘光科技大學海外研習,學生們使用儀器學習乳酸菌分離、特性分析與菌種鑑定,研習1個月期滿結業,帶著滿滿收穫回國。

弘光科技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食品科技系副教授黃進發去年指導三寶壟大學(Soegijapranata Catholic University,簡稱SCU )第1名到弘光科大海外研習的學生,學生研習報告寫了70多頁,詳述到弘光研習的收穫,三寶壟大學食品技術系老師分享給其他學生,今年吸引3名學生到弘光來海外研習。

黃進發說,這1個月來帶著這3名學生,在實驗室培養、檢定及鑑定乳酸菌,學習各種相關技術,他發現3名學生學習力很強、進步很快,主動上網去查資料,和他討論進階的研究方法,已達到研究生的水準,指導起來很有成就感。

學生們也說,研習期間,可以直接實際學習操作從課本上及網路上看到的食品科技研究及檢驗儀器設備,非常開心,把握機會學多一點,收穫滿滿。

方濟各牧職12週年 教廷代辦:將與台維持外交關係

教廷大使館19日舉辦慶祝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牧職12週年紀念日活動,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右2)與教廷大使館代辦馬德範(Msgr. StefanoMazzotti,左2)合影。(外交部提供)

教宗方濟各牧職12週年,中華民國外交部政次吳志中19日於紀念活動表示,將持續深化台梵合作,並祈願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早日康復;教廷大使館代辦馬德範(Stefano Mazzotti)說,將與台灣等理念相近國家維持外交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20日下午發布新聞稿指出,中華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於19日晚間應邀出席教廷大使館舉辦的慶祝教宗方濟各牧職12週年紀念日活動,與各國駐台使節及宗教界代表共同表達祝賀之意。

教廷大使館代辦馬德範致詞表示,方濟各的外交政策是基於「希望」,旨在回應各國人民對希望與和平的渴望,在多邊層面上,盼促進不受政治或少數人利益的影響、具有穩定效力的多邊主義,在雙邊層面上,將尊重人類尊嚴的基本架構,並與台灣等理念相近國家維持外交關係。

吳志中致詞表示,台梵近83年邦誼立基於共享價值,淵源流長,將持續深化台梵雙邊各項交流合作。

今年是天主教禧年,將遵循教宗今年世界和平文告諭示,持續守護自由平等、民主人權,致力區域和平穩定;另將推動價值外交,透過各項榮邦計畫,協助友邦繁榮發展。

吳志中也說,祈願教宗身體早日康復,世界充滿和平喜樂。

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這次活動計有天主教會、立法院、外交部、內政部移民署、駐台使節團及其他宗教界代表等約150位賓客出席,活動溫馨隆重。

梵蒂岡:教宗病況改善 不需再用呼吸器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AFP)

梵蒂岡19日晚間表示,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肺炎病情持續改善,已不再需要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不過教廷尚未公布,教宗是否能親自主持4月的聖週相關活動。

教宗方濟各2月14日起入住醫院治療,近期情況穩定改善,教廷減少公布病情報告。根據教廷公布的最新報告,教宗夜間已不再需要使用非侵入式的呼吸器(mechanical ventilation),白天也較少需要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

教廷表示,教宗的物理復健與呼吸治療都持續獲得進展;醫療團隊認為,教宗雙側肺炎的感染情況已獲得控制,但還未完全消除,教宗臨床檢測數值皆在正常範圍,沒有發燒情況。

19日是天主教慶祝聖若瑟(Saint Joseph)的瞻禮日,教廷表示,教宗上午在醫院舉行了彌撒,教宗一整天都在治療、祈禱與執行一些工作中度過。

關於誰會在聖週(Holy Week)主持儀式,教廷表示目前尚未決定。天主教聖週在復活節前夕,今年是4月14到19日,4月20日是復活節。

白金漢宮日前公布行程,指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預定4月8日到梵蒂岡會晤羅馬天主教領袖。教廷也尚未公布教宗是否能親自與英國國王會晤。

教宗方濟各:戰爭荒謬無比,讓我們解除世界的武裝

導彈爆炸  (ANSA)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致《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總編盧恰諾·豐塔納(Luciano Fontana)的公開信。豐塔納先生在信中向患病中的教宗表達關懷,並邀請他在該報專欄中再次呼籲和平與解除武裝。教宗方濟各對此作出回應,重申戰爭的荒謬性,並強調言辭的力量在構建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親愛的總編輯:

我衷心感謝您在我病中的這個時刻,以關懷的話語向我表達您的支持。如我曾經提及,戰爭在此刻顯得尤為荒謬。人的脆弱,確實能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何為永恆、何為短暫,什麼賦予生命,什麼帶來死亡。或許正因如此,我們時常傾向於否認自身的局限,並逃避那些脆弱和受傷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足以動搖我們個人及群體所選擇的道路。

我願意鼓勵您,以及所有那些通過如今實時連接我們世界的傳播工具,致力於用工作和智慧來傳播信息的人們:請你們充分認識到言語的重要性。言辭從來不僅僅是話語,它們構建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言辭可以連結人心,也可以製造分裂;可以服務於真理,也可以被用來操縱真理。我們必須解除言語的武裝,以此解除思想的武裝,並最終使世界解除武裝。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的反思、冷靜,以及對複雜性的認識。

戰爭只會摧毀團體和環境,而無法為衝突提供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外交和國際組織則需要新的活力和可信度。此外,宗教可以從各民族的靈性傳統中汲取力量,重燃對兄弟情誼與正義的渴望,以及對和平的希望。

這一切都需要承諾、努力、深思與話語。讓我們齊心協力,願天主的恩寵不斷啓發並陪伴我們前行。

方濟各

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2025年3月14日

南台灣唯一純女校聖功女中40人錄取繁星 7成上國立與醫大

大學繁星放榜,台南市聖功女中有40人錄取。圖/聖功女中提供

大學繁星推薦18日放榜,台南市天主教學校聖功女中成績亮麗,40人錄取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通、政大、台灣師大、中央、中山、中正、高醫等校,其中文、理組實驗班有33人錄取頂尖大學或優質大學熱門校系,全校師生同慶。

校長許佳涓說,聖功女中是南台灣唯一純女校完全中學,高三學生不論是在校3年或6年的學習,都勤勉不懈,兢兢業業,今年繁星推薦,獲錄取的40名學生中,有7成錄取了國立暨醫學大學相關科系,也綻放燦亮星光。

其中,文、理組實驗班有33人錄取頂尖大學或優質大學熱門校系,包括通過高醫牙醫系第一階段篩選,以及錄取台大化工、清大電機工程、政大傳播學院、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成大外文系、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師大東亞學系、中央大學中文系、中山大學中文系、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

許佳涓表示,聖功女中學生優異表現,無疑為即將參與申請入學的學生帶來強韌信心,相信在下一階段的申請入學中,同樣能展現卓越實力,續創佳績。落實全人教育始終是聖功女中的辦學使命,在每一堂紮實的課程中,致力於培養學生對自我負責、對未來懷抱希望,並心懷感恩。透過學校的悉心培育,每位聖功女孩都能奠定堅實基礎,養成正確態度,並以自信迎向自己的璀璨未來。

守護健康70年!天主教若瑟醫院啟用新MRI 提升醫療精準度

啟用儀式安排專業醫療團隊進行設備介紹,讓與會來賓更深入了解新MRI的優勢與應用,進一步展現若瑟醫院對提升醫療品質的決心。

天主教若瑟醫院為提升醫療設備與服務品質,今(19)日舉辦全新磁振造影(MRI)啟用儀式。設備升級不僅代表對精準診斷與患者安全的重視,更為民眾提供高效、舒適的醫療服務;啟用儀式安排專業醫療團隊進行設備介紹,讓與會來賓更深入了解新MRI的優勢與應用,進一步展現若瑟醫院對提升醫療品質的決心。

此次MRI啟用儀式,亦為天主教若瑟醫院70週年院慶的重要活動之一,象徵醫院在守護健康的道路上持續創新與進步。70年來,若瑟醫院秉持「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的精神,不斷優化醫療設備與服務,致力於提供更卓越的醫療品質,造福地方鄉親。

新MRI設備搭載AI技術,不僅提升影像解析度與診斷準確性,還能縮短檢查時間,減少病患的不適,提高醫療效率,特別適合長者及不易久待檢查的病患。

院長卓瑩祥表示,醫療設備的提升,是我們持續努力的重要方向,新型MRI的啟用儀式後,接下來CT也將汰舊換新,讓雲林地區的民眾能享有更完善的醫療照護,不必遠赴外地進行高端影像檢查。同時,這也為我們70週年院慶增添重要意義,展現醫院對未來的承諾。

新MRI設備搭載AI技術,不僅提升影像解析度與診斷準確性,還能縮短檢查時間,減少病患的不適,提高醫療效率,特別適合長者及不易久待檢查的病患。此外,新設備強化骨科與神經科影像,提供更完整的骨骼與腦部血流資訊,對於骨病與中風診斷有極大幫助。這次升級,讓雲林地區民眾無需遠赴外地,即可享受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

院長卓瑩祥強調,天主教若瑟醫院今年邁向70週年,始終致力於提供有品質的醫療與照護,未來若瑟醫院將繼續推動全面創新,匯集整合各方資源及力量,持續朝向提升醫療品質的目標邁進,為地方民眾打造更完善的健康保障,成為雲林鄉親醫療服務裡最堅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