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教宗良十四世今年 5月16日與塔格萊樞機進行私人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廷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說,與鄰人分享福音,歡迎基督徒移民,或前往異國他鄉,透過愛德和宣講傳播天主之愛,都是教會「大公」信仰以及天主願意拯救所有人的具體體現。

他於 10 月 4 日現向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修女、神父和平信徒傳教士(其中一些還帶著年幼孩子)表示,天主教會的傳教活動「清晰地體現了救恩的普世性和教會的大公性」。

他在擠滿參加者的梵蒂岡演講廳裡主持了世界傳教大會,作為傳教禧年慶典的一部分。

這次的慶祝活動與移民禧年慶典在同一週末舉行,包括 10 月 4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夜間「傳教玫瑰經」遊行、10 月 5 日與教宗良十四世共同的共祭彌撒,以及當晚舉行的「萬民節」。這是一個以「移民和萬民中的希望傳教士」為主題的歌舞和見證的活動。

塔格萊樞機向傳教士們說:「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大公性與傳教使命的普世性時,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單純的概念或一個浪漫的理想。」

他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普世性,涵蓋具體的人民。他們生活在真實的文化中,有自己的歷史、榮耀、優勢、失敗和局限,但又在一個信仰中團結一致。」

他說,人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欣賞似乎正在增長,這是一種「恩寵」。

他表示:「但我們並非對意識形態傾向視而不見,這種傾向主張一個民族的獨特性,而反對其他民族。」「多樣性會成為分裂,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源。」

他說:「『本地化』會導致孤立。」如果這種孤立影響到地方教會,那就是反天主教的。不幸的是,「有時種族、種姓或民族認同比博愛和友愛的福音更強力。」

他指出:「任何地方教會都不應出於虛假的優越感或虛假的自卑而將自己與其他教會分開。」「所有的文化都需要通過對聖神的順從而得到淨化,並與耶穌的福音保持一致。」

雖然教會本質上是傳教的,每個受洗的人都被召叫去分享福音,但他表示,「我們總是抱怨缺乏聖召,但卻遲遲沒有看到」那些正在將福音帶到新土地,或以他們的信仰在傳統天主教國家復興教會的新傳教士。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其中許多是基督徒,都在尋求更安全、更和平的生活。」他並以數千計在阿聯酋工作的菲律賓和其他天主教移民工人實踐著他們的信仰為例。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引用印度古瓦哈提總教區榮休梅南帕拉姆皮爾(Thomas Menamparampil)總主教所述有關傳教活動的短語,將傳教活動形容為「在低聲細語中宣講福音」。

他說:「絮絮地宣講福音蘊含著傳教使命的深度、複雜性和美麗,尤其是在地方首次宣講天主的愛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提供認識基督及其福音的機會。」「這個寶藏是屬於心靈的,也就是人內心最深處、最神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們會輕聲細語;這是一種微妙的行為,它需要信任,並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

他說,傳教不是為了「贏得皈依者」,也不是為改變當地文化或統治團體。這是對天主滿溢的愛的結果,這是對天主所創造的所有人的愛的結果。

馬倫戈樞機說,這種愛充滿了對人的尊嚴及其豐富文化的尊重,而這正是傳教士必須了解的。

他說:「將福音低聲細語地傳達給一個文化的心靈,能夠促進謹慎的福傳,注重細節,並意識到福傳的活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改變宗教信仰。」

柬埔寨教會悼念畢生致力傳教的教友領袖

柬埔寨教會成員2 月 22 日參加追思彌撒,為幫助當地傳教團的平信徒薩翁祈禱。他於 2 月 20 日去世,享年 69 歲。(圖片:金邊宗座代牧區)

柬埔寨天主教教會悼念一位畢生致力傳教工作的平信徒領袖。六十九歲的薩翁(Joseph Duong Savong)上週因心髒病發在金邊逝世。

金邊宗座代牧施密特埃斯勒(Olivier Schmitthaeusler)主教稱薩翁是柬埔寨天主教團體的「偉大僕人」,並對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薩翁的好友讓恩森(Jean Un Son)神父說,柬埔寨天主教徒視薩翁為「教會的祖父」。

多年來,薩翁一直協助柬埔寨天主教文化中心的法國傳教士蓬肖(franois Ponchaud)神父的傳教工作。

巴黎外方傳教會士蓬肖神父以其記錄赤柬的種族滅絕統治的書籍聞名。他剛於今年 1 月 17 日去世。

恩森神父說,薩翁被稱為是蓬肖神父的「得力助手」。他也是當地教會「向其他宗教和政府」的發言人。

他去世後,全國各地多個天主教團體舉辦了祈禱會。

恩森神父說,薩翁「備受尊敬。這就是為什麼在葬禮上有那麼多青年、佛教僧侶、長者、穆斯林和政府官員」。

他說:「對我們來說,他就像柬埔寨教會的祖父一樣。」並指「他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可以代表天主教會與其他宗教和政府溝通。」

他表示:「薩翁紮根於良好的柬埔寨文化和堅定的天主教信仰。這就是為什麼他能以如此有趣的方式扮演自己的角色。」

薩翁在柬埔寨三個教區:金邊宗座代牧區、馬德望宗座監牧區和磅湛宗座監牧區致力教會的教育工作。

這位金邊聖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主任司鐸桑曾與薩翁共事二十年,他說薩翁「是一位博學、熱情、信仰堅定的人」。

他說:「他工作勤奮。人們願意聽他的話,因為他善良、幽默,喜歡與人交往。他生活簡樸,樂於助人。」

薩翁生於 1956 年,是家中的第六個孩子。赤柬波爾布特時代結束後,他與妻子育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於 1995 年 4 月 16 日在金邊聖若瑟堂領洗。

直到 1981 年前,他一直在磅湛省的家鄉從事農業。他於 1981 至 2002 年是金邊港務局公務員。

受洗兩年後,他從 1997 年起開始為當地團體擔任宗教教育者。他在 2002 至 2009 年於蓬肖神父 1993 年創立的中心工作。自此他一直擔任金邊教區教育辦公室主任。

多年來他也負責當地教會與柬埔寨政府和其他宗教的聯繫。

他亦與內政部和國家打擊人口販運委員會合作,對抗兒童販賣。

泰國曼谷新任總主教籲信眾攜手同行

泰國新任曼谷總教區阿蓬德拉塔納總主教。 (圖:清邁教區)

泰國曼谷總教區於 3 月 2 日在聖母升天主教座堂為新任的阿蓬德拉塔納(Francis Xavier Vira Arpondratana)總主教舉行就職禮。

禮儀由曾領導該教區的兩位總主教主持。他們是米猜格汶春 (Michael Michai Kitbunchu) 樞機和科維塔瓦尼 (Francis Xavier Kriengsak Kovithavanij) 樞機。

現年 69 歲的阿蓬德拉塔納主教曾任清邁教區主教 15 年。教宗方濟各於今年 1 月 11 日任命他為曼谷總教區主教。

在就職禮上,他促請教友「攜手同行」,抓緊 2025 年禧年的機會實現「靈性上的更新」,曼谷總教區有約 11.5 萬名天主教徒。

宗座駐泰國和柬埔寨大使韋爾斯 (Peter Brian Wells) 總主教在歡迎辭中說,阿蓬德拉塔納主教 44 年前在曼谷晉鐸,這次的任命對他來說就像回到家裡一樣。

他表示,阿蓬德拉塔納總主教在清邁教區的經歷「為他即將要承擔的職責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希望這位新任總主教教能夠效法他的主保聖人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傳教熱忱。

阿蓬德拉塔納總主教在致詞中提到曼谷總教區悠久的歷史以及承擔延續當地教會使命的榮譽。

回顧過去 15 年,他感謝清邁教區所有教友在新冠疫情和大水災衝擊該地區等困難中對他的支持。

他說:「我感謝天主的仁慈,滿懷信心地接受這項任命。」他亦對米猜格汶春和科維塔瓦尼樞機表示感謝。

他特別讚揚科維塔瓦尼樞機發起建立 12 個傳教站的倡議,並承諾將與泰國傳教會協會合作繼續進行這項工作。

他表示:「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會盡力幫助曼谷總教區成為真正基督門徒的團體,宣揚福音。」

他鼓勵教友珍惜 2025 年禧年及其主題「希望的朝聖者」所提供的機會,實現真正的更新。

就剛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他說:「過去,主教用牧羊杖引導他的羊群,但今天,教宗方濟各呼籲我們要共議同行,全心全意聆聽彼此的聲音。」

他指出,在教會教義的指導下,「我們可以在信仰中共同前進,經歷歡樂和考驗,將福音的喜樂傳播給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