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教宗發生兩次急性呼吸衰竭而使用呼吸器

教宗方濟各。(圖/路透)

教廷表示,因雙側肺炎住院治療的天主教宗方濟各今天兩度出現「急性呼吸衰竭」,需要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幫助呼吸。

教廷新聞室今晚發布關於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病況最新消息指出:「當天,聖父教宗發生兩次急性呼吸衰竭,起因是支氣管中積聚的痰和隨後發作的支氣管痙攣。」

聲明提到,教宗因此進行「兩次支氣管鏡檢查,必須將大量的分泌物抽出」,並表示教宗下午再次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

教廷指出:「聖父教宗始終意識清醒,配合度高。對疾病的預後仍持保留態度。」

方濟各2月14日住進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Hospital)治療,病情由支氣管炎惡化為雙側肺炎,2月28日出現一次突發性的支氣管痙攣,導致嘔吐及吸入嗆咳,他立刻接受支氣管抽吸治療,並啟用非侵入性呼吸器。

教廷昨天曾表示,教宗病情處於穩定狀態,已無需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今天是教宗住院第18天,他兩度發生「急性呼吸衰竭」而再度需要使用呼吸器。

立陶宛傳統慶典迎春 民眾扮鬼怪嚇跑寒冬

立陶宛一年一度Užgavėnės慶典1日登場,吸引上千民眾前來參與,人們裝扮成鬼怪以嚇跑冬天。圖為慶典中的遊行活動。

立陶宛是歐洲最晚皈依天主教的國家,如今許多節日仍保留異教崇拜自然神靈的習俗。其中最盛大的慶典「懺悔星期二」日前於立陶宛露天博物館登場,吸引數千人共襄盛舉,現場民眾扮鬼怪「嚇跑冬天」,熱鬧迎春。

「懺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在立陶宛名為Užgavėnės,是立陶宛的傳統民俗節日,相當於西方的「狂歡節」,通常在基督教大齋期開始前的週二舉行,日期介於2月初至3月初間。節日核心目的是驅趕寒冬,迎接春天的到來,象徵自然界的重生與生命的輪迴。

節日期間,人們保有大吃大喝的傳統,以確保在長達40天的大齋期開始前儲存足夠的能量。也因此,這個節日在法國被稱作Mardi Gras,直譯為「油膩的星期二」。

立陶宛各地皆有Užgavėnės的慶祝活動,而位於魯姆希什克斯(Rumšiškės)的立陶宛露天博物館(Open-Air Museum of Lithuania),所舉行的慶典最具代表性與傳統特色,通常會提前於週末舉行,方便民眾參與。

儘管天候不佳,昨天的活動仍吸引大批遊客參與。人們穿戴色彩繽紛、誇張甚至是有點滑稽的面具,包含惡魔、巫婆、動物或神話人物的形象,隨著傳統音樂跳舞,並製造巨大聲響,以嚇跑惡靈和寒冬。

今年,博物館規劃多個活動區域,包括販賣傳統食品和手工藝品市集、傳統遊戲比賽、歌舞音樂表演、手工藝工坊與展覽及面具遊行等,讓參與者沉浸於節慶氣氛。

此外,與英國相似,立陶宛也有在「懺悔星期二」這天吃薄煎餅的習俗,現場民眾親手體驗用傳統鐵鍋在戶外現煎鬆餅並品嚐美味。圓形的鬆餅象徵太陽,立陶宛人相信這一天吃越多鬆餅,來年將獲得更多財富與健康。

每年慶典的重頭戲為「冬春對決」,由扮演肥胖冬天(Lašininis)的人偶對抗象徵春天的瘦弱人物(Kanapinis)。這場象徵季節變遷的比賽,最終總是春天獲勝,寓意寒冬即將結束,春天正式來臨。

活動最終高潮為焚燒稻草女巫Morė。這是用稻草製成的大型女巫稻草人偶,象徵冬天與惡靈。人們放火焚燒稻草人偶象徵送走寒冷,迎接新季節,帶來好運豐收。

今年「懺悔星期二」落在4日,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也將舉行另一場慶典活動。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八主日(丙年)2025.03.02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悔改、祈禱、反省和學習可以會除去障礙物,而讓我們成為聰明的嚮導和視野清晰的治癒者,以幫助浪跡天涯的天主子女尋求天主愛的美景在他們的生活中成真。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3/1辦祈福彌撒 祈禱教宗早日康復

教宗方濟各14日因支氣管炎住院,外界關注病情狀況,國內天主教教區、教會及社福團體等紛為教宗祈福,天主教台北總教區今天發出公告,3月1日將舉行「為教宗方濟各祈福彌撒」。

高齡88歲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14日因支氣管炎入住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Hospital),之後病況惡化為雙側肺炎,教廷每日早晚更新教宗病況。教廷在台北時間今天上午表示,教宗病情仍危急(critical),但維持穩定(stationary)狀況。

教宗住院多日,全球關注其健康狀況,除了梵蒂岡在聖伯多祿教堂舉行祈福儀式,台灣國內天主教相關團體也同感擔憂,連日紛紛為教宗健康祈禱。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今天發出公告,宣布將於3月1日於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為教宗方濟各祈福彌撒」,由總主教鍾安住主禮,邀請神父、修士、修女、教友及各界人士踴躍參加。

台北總教區指出,明天起至3月6日止,每日上午11時、晚上7時也將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公念玫瑰經,各堂區可自行安排公念玫瑰經的時間,一起為教宗方濟各身體早日康復祈禱。

教宗方濟各支氣管炎住院 嘉義教區500多人徒步苦行9公里祈禱

天主教教友徒步9公里為教宗健康祈禱,為國祈福。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因支氣管炎住院,全球教友為教宗健康做馬拉松式的接力祈禱,天主教嘉義教區今天有500餘人徒步苦行,從大林鎮沙崙天主堂出發,行走9公里到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為教宗健康祈禱、為國祈福。

嘉義教區神父、修女及來自雲、嘉地區各堂口教友、教區所屬社福單位,醫院、學校等500餘人今天參加徒步苦行;大林教堂主任司鐸(神父)郭正利說,大林鎮沙崙天主堂是嘉義教區1876年開教第一座聖堂,今年是教宗宣布希望朝聖禧年,鼓勵教友朝聖蒙受天主祝福,今天教友藉由徒步苦行,沿路朗誦玫瑰經,為台灣祈福,為教宗健康祈禱,也為世界和平祈禱。

郭正利上午帶領教友祈禱祝福,由十字架車輛引導,500多人徒行祈禱,教徒不僅有雲嘉嘉地區民眾,還有台北的教友特地來參加,隊伍抵達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後,由主教浦英雄帶領祈禱、降福;梅山聖母朝聖地的教堂供奉中華聖母態像,穿清朝官服戴皇冠,是教會指定朝聖地,為歌德式建築造型,是當地宗教地標。

十字架車輛引導教友行走。
大林鎮沙崙天主堂是嘉義教區開教第一座聖堂。
許多教友進行祈禱。
大林教堂主任司鐸郭正利帶領教友祈禱。

教會領袖研討透過文化和藝術傳播福音

在梵蒂岡舉中指行的藝術家和文化世界禧年記者會。 (圖片:梵蒂岡新聞)

由梵蒂岡主辦的一個有關信仰與文化的研討會表示,透過文化和藝術傳播福音對教會來說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在信仰被視為「外來之物」的社會中。

與會者之一,劇作家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總教區藝術項目總監卡拉漢(Stephen Callaghan)指出:「教會需要與藝術保持良好的關係。」自 2006 年以來,該藝術項目讓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與天主教會有積極的接觸」。

他於 2 月 17 日在梵蒂岡召開的天主教文化中心代表會議上說:「藝術是為了探索人的意義,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永遠地改變了這一點。」

這次聚會是 2 月 15  至 18 日舉行的「藝術家和文化世界禧年」的一部分。會議匯聚了天主教文化中心和致力文化的教會團體的代表。

卡拉漢說,教會不應害怕透過藝術表達自己的價值觀,他指出,他的組織受信仰啟發的表演就是文化如何成為傳播福音橋樑的例子。

他的藝術項目組織了諸如四旬期節的活動,那是一個由格拉斯哥總教區主辦的年度表演、展覽和討論活動。他們亦參與全球最大的表演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的製作。

去年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聖家堂為其建築師高迪(Antoni Gaudí)所作的演出吸引了大批觀眾。

他說:「教會不是藝術的道德監察者,而是真理、美、善的守護者,因此,在重燃希望方面至關重要。」

宗座文化教育部部長門東薩(José Tolentino de Mendonça)樞機主持了該個以「希望的工匠」為主題的會議,並強調克服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關於《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指出的「文化與信仰之間脫節」的緊迫性。

發言者之一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市聖十字架學院麥克法蘭宗教、倫理與文化中心主任蘭迪(Thomas Landy)。他闡述了他的機構如何努力對抗美國文化中盛行的「反烏托邦世界觀」。

他指出,透過講座、會議和教育媒體項目,該中心成為了「一個勇敢地審視美國生活各個方面的見證者」,並幫助學生辨別「如何塑造有意義的生活,滿懷希望地融入世界」。

該中心的旗艦項目之一是開發多媒體教學資源,介紹天主教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該中心出版了一本關於全球天主教的期刊,並製作了一個線上視聽資料檔案,記錄世界各地的當代天主教活動,為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提供了探索教會文化多樣性的實際途徑。

他說,許多學生對美國感到「某種必然性」,文化繼續變得越來越世俗化。「他們可以看看世界上其他工業化的地方,這些地方正在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而當中的故事並不與他們的一樣。」

美國堪薩斯州阿奇森市本篤會學院推廣項目主任伯格哈特(Paul Burghart)表示,該學院的「美國文化轉型」項目旨在「利用課堂上的學術知識,培養學生走出去改變文化的能力」。

他說,該學院舉辦的會議邀請天主教學者、政策制定者和藝術家從信仰的角度探討當代文化的挑戰。此外,它還為學生提供領導和服務方面的實踐經驗,例如參與維護生命倡導、城市外展任務以及與天主教媒體合作,  製作反映教會關於人類尊嚴的教義的內容。

伯格哈特說,因此,學院致力給「學生帶來希望」,同時也培養他們成為「更廣泛文化的希望」。

緬甸樞機促天主教徒齊為國家和平努力

緬甸實皆地區一處村莊的房屋在軍方 2 月 7 日的襲擊中被摧毀。(圖片:Human Rights of Inle Region/ rfa.org)

在緬甸軍政府武裝焚燒民眾家園的報告不斷之際,仰光總教區貌波 (Charles Maung Bo) 樞機再次重申在這個飽受衝突困擾的國家,和平、和解和寬恕的重要。

據《信仰通訊社》2 月 11 日報道,貌波樞機在良禮賓聖母朝聖地向朝聖者發表講話時表示:「我們受到聖母瑪利亞的感召,祈求緬甸交戰各方能夠團結起來。」

他說,在全國各地收容了 380 多萬難民的難民營中,每一位孕婦的臉上都映照著懷孕聖母瑪利亞的面容。

他指出,緬甸婦女的勇氣「反映了瑪利亞在混亂中的寧靜,並提醒我們,和平不是沒有逆境,而是內心有天主的存在」。

他於 2 月 9 日向參加朝聖活動的信徒說,懇求聖母瑪利亞為緬甸和世界的和平代禱。

據該訊社報道,超過 3,000 名教友、三位主教、眾多神父和修會人士,  以及佛教徒、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參加了此次活動。

他也重申和平、和解與寬恕的重要,並稱聖母是飽受動亂與衝突困擾的緬甸的「和平之母」。

他說:「她堅定不移地接受天主的旨意,引導我們培養內心的平靜,成為這個動盪世界中和平的使者。」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較早前緬甸軍政府武裝於 2 月 7 日在西北部實皆地區焚燒了近 200 棟房屋。

監測和研究組織「緬甸和居民數據」表示,最近的事件是為了懲罰支持反政府分子團體所作的行動的一部分。

在最近的軍事攻擊中,士兵於 2 月 9 至 10 日對實皆省韋特萊特鎮和坎巴魯鎮發動襲擊,摧毀了 180 多所房屋,迫使一萬人逃難。

一名因安全原因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妙人民防衛軍成員說:「他們首先燒毀了高妙村。之後再繼續焚燒托布村。」

研究小組表示,自 2021 年政變以來,緬甸各地軍方和親軍政府的民兵已燒毀了超過 10.3 萬棟房屋。

該組織指出,緬甸政變以來所有被燒毀的房屋中,超過 69%(7.1 萬戶)位於實皆。

他們說,其他遭攻擊的地區包括馬圭、德林達依、曼德勒省以及若開邦和欽邦。

緬甸軍政府與少數民族反政府團體之間長期處於戰爭狀態。

2021 年 2 月 1 日,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推翻了昂山素姬領導的民選政府,隨後對異議人士發動了血腥暴力鎮壓。

貌波樞機表達了對緬甸實現和平與統一的希望,並促請天主教徒作為「和解的調解人」來彌合分歧。

他敦促他們從過去的不公正中解放出來,實踐寬恕。

他也呼籲朝聖者「支持流離失所的家庭」、「參與跨宗教努力」並「支持人權和正義」

教宗病況好轉! 恢復工作致電關懷加薩教區

梵蒂岡24號晚間表示,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危急病況略有改善,沒有出現氣喘呼吸危機,輕度腎衰竭也受到監測,不需要擔憂,24號下午開始,已處理公務,並在傍晚致電加薩教區表達他的關懷。梵蒂岡當局也從24號起,每天晚上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馬拉松式的誦經活動,為教宗健康祈福。

教宗方濟各脫離病危! 梵蒂岡發佈最新病況

教宗方濟各。(圖/路透)

梵蒂岡今天晚間表示,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危急病況略有改善,教宗未發生呼吸危機,輕度腎衰竭在監測下無須擔憂,教宗下午開始處理公務,並在傍晚致電加薩教區表達他的關懷。

教廷目前早、晚兩度更新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病況,在今晚將近7時發出的訊息當中,醫療單位表示教宗危急病情的臨床症狀略有改善,今天也沒有出現氣喘呼吸危機,一些實驗測試結果有所改善。

報告指出,教宗輕度腎衰竭情況在監控下,目前並無需擔心,教宗仍繼續使用氧氣治療,但流量與氧氣含量比略有減少。

報告提到,鑒於臨床情況的複雜性,醫療團隊對於教宗預後研判仍保留。

慈悲與博愛的情誼 世界宗教博物館為教宗方濟各祝禱

靈鷲山佛教教團住持心道法師(右)與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二0一七年於梵諦岡首度會晤,兩人雙手合十祝福彼此。 (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近日住院的消息,引發全球信眾關切;致力於宗教對話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對教宗的貢獻深感敬佩,雖在春季禪關閉關中,仍第一時間表達關懷,指示在聖山寺金佛殿點燈祈願,祈求教宗身心安穩,早日康復。

世界宗教博物館廿三日下午也在「掌櫃講堂─談基督教聖樂之美」活動中,邀請主講老師車炎江帶領學員用拉丁語《以賽亞書》的內容為教宗禱告,將心意化作無形的力量,傳遞祝福與關愛。

心道法師表示,教宗方濟各不僅是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更是環保行動的先鋒,長期推動氣候正義與生態保護,並在《願?受讚頌》通諭中疾呼全球共同守護地球,非常重視氣候變遷議題,曾在第廿六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前,邀約他及各宗教代表參與「信仰與科學:邁向COP26氣候峰會」。心道法師在峰會期間,為全球生態環境獻上虔誠祝願,並與跨宗教領袖共同簽署聯合呼籲書。

心道法師曾於二0一七年赴梵蒂岡拜會教宗,雙方針對生態、和平與慈悲深度交流,並分享靈鷲山推動的「愛地球、愛和平」計畫,獲得教宗高度肯定。這次心道法師在閉關期間獲悉教宗住院消息,再次以信仰之力回應,指示透過祈福點燈的善念,以跨宗教祝禱,祈願教宗身心安康,也願世界因這份信仰的光明而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