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呼籲抵抗現代武器的誘惑

6月18日,教宗良十四世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每週例行公開接見期間向群眾發表演說。 (圖:法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說,世界必須抵制現代武器的誘惑,因為這些武器可能使衝突變得比以前的戰爭更殘酷。

他於 6 月 18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接見結束時表示:「教會的心已被來自戰亂地區的哭泣聲撕裂。」「特別是來自烏克蘭、伊朗、以色列和加沙的呼喊。」

教宗說:「我們絕不能使戰爭成為習慣。相反,我們必須抵制強大且尖端武器的誘惑。」

他引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指出,在現代戰爭中「各種科學武器被使用」,因此「其暴行可能導致戰鬥人員走向比過去更野蠻的行為」。

他說:「因此,以人類尊嚴和國際法的名義,我向那些負責人重申教宗方濟各曾經說過的話:『戰爭永遠是一種失敗。』」他還引用了另一位前任教宗庇護十二世的話表示:「和平不會讓人失去任何東西。但戰爭會使一切化為烏有。」

在教宗發表講話的幾天前,他曾對中東「嚴重惡化」的局勢表示深切關注。在較早前,以色列於 6 月 13 日對伊朗核設施發動了空襲,伊朗則以無人機對以色列作出報復性的還擊。

教宗在 6 月 14 日於羅馬迎接 2025 禧年朝聖者時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威脅他人的存在。」 他說,雖然希望一個「沒有核威脅的世界」是正確的,但「所有國家都有責任支持和平事業,走和解之路,推動確保所有人的安全和尊嚴的解決方案。」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 6 月 17 日向意大利一通訊社表示,梵蒂岡正在倡導核裁軍,並已準備好一份文件,指出不僅使用核武器,擁有核武器都是不道德的。已故教宗方濟各以前亦曾表達過此觀點。

東海大學攜手泰國名校 打造台商專屬東協EMBA雙聯學位

東海大學19日正式宣布與泰國易三倉大學聯手,啟動EMBA雙聯學位課程與泰國碩士學分班,東海泰國教育辦公室主任謝宗順(右一)表示,這套課程正是為解決駐外台商與第二代經理人「想進修卻找不到適合課程」的困境而設計。(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因應台商加速布局東協市場的趨勢,東海大學19日正式宣布與泰國頂尖天主教名校易三倉大學(Assumption University)展開戰略合作,聯手推出全中文授課的EMBA雙聯學位課程與泰國碩士學分班,為台商量身打造高階經營管理進修管道,開創東協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模式。

本次合作具備「雙校認證」、「跨境學習」、「語言無障礙」三大核心優勢,課程由東海與易三倉共同規劃,內容涵蓋AI應用、永續治理、策略財務、行銷管理及東協經貿實務等主題,採彈性修業制,修課地點遍布曼谷與台中,融合移地教學與企業參訪,學員完成學業後可同時取得兩校碩士學位。

東海校長張國恩表示,台商在哪,東海就走到哪,我們輸出的不只是課程,而是台灣高教的價值與信譽。(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在東海大學舉行的啟動記者會上,校長張國恩指出,這項課程正體現東海「教育外交」與「教育接軌產業」的實踐力。他強調:「台商走到哪裡,東海的教育就跟進到哪裡。我們輸出的不只是教學,更是台灣高教的價值與品牌。」

張國恩也透露,東海與泰金寶集團合作關係深厚,未來將進一步推動人才實習、企業研發與管理培訓計畫。此外,金仁寶集團總裁許勝雄也受聘為易三倉講座教授,象徵產學攜手推動教育國際化與區域深化的堅定決心。

管理學院院長王凱立指出,東海出海,是為了打造教育外交與產業連結典範,成為東協華語人才的知識港灣。(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凱立則表示,這項雙聯學位計畫不僅強化台商在地經營實力,更開啟教育東進、知識整合的嶄新局面。他強調:「這不只是EMBA課程,而是專為東協地區華語經理人量身打造的高階知識平台,東海將成為在曼谷的學術後盾,陪伴台商開疆闢土。」

王凱立進一步說明,易三倉大學是由梵蒂岡創辦並認證的國際級高等學府,此次與東海攜手合作,結合雙方學術優勢,打造東海在東協的管理教育樞紐,讓華語人才在地學習、全球接軌。

該課程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開課,首屆名額為30人,招收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台商與華語經理人。學員可彈性修課,並享有中英文並重、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全方位教學資源。

東海泰國教育辦公室主任謝宗順表示,這套課程正是為解決駐外台商與第二代經理人「想進修卻找不到適合課程」的困境而設計。他指出:「中文授課、雙學位認證,是這門課最關鍵的特色。語言零障礙,學習不中斷,還有實務導向與泰語延伸課程,正好補上台商在東協深耕過程中的進修斷層。」

他強調,課程不僅注重學理,更著重決策與實戰操作,未來也將串聯東海EMBA龐大校友網絡,協助泰國在地企業跨境對接、知識共創,打造永續、深耕的華語經理人國際平台。

東海一級主管及師長等人皆出席記者會,共同宣布課程將於2025年下半年開課,將招收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之台商與華語經理人。(照片/東海大學提供)

記者會現場,副校長詹家昌、教務長楊定亞、國際長廖敏旬、管理學院副院長吳立偉、政治系主任張峻豪、EMBA副主任唐運佳、公共事務處處長黃兆璽皆出席見證,展現東海對深化東協高等教育合作的堅定承諾。

梵蒂岡大阪世博展名畫吸引大批遊客參觀

參觀者 6月16日在大阪 2025 世博會羅馬教廷館內參觀並拍攝卡拉瓦喬的《基督下葬》畫作。 (圖片:Din Eugenio)

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日本大阪 2025 年世界博覽會的義大利展館外,遊客拿著扇子、撐著陽傘,排起了長隊耐心地等候。

而在展館內,一幅罕見的名畫正在等待著他們。那是首次在日本展出的義大利藝術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的作品《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

梵蒂岡博物館把這幅 17 世紀的名作(又稱《基督下葬》)借給了位於世博會義大利館內的羅馬教廷館展出。

據報這幅作品由已故教宗方濟各親自挑選,旨在傳達在悲劇與復活中帶來希望的訊息。

這是羅馬教廷首次參加年世界博覽會。今年的世博會於 4 月 13 至 10 月 13 日在大阪舉行,當中羅馬教廷亦擁有自己的專屬展區。

一位參觀教廷展館的日本母親說,她多年前在義大利的博物館看見過這幅畫。雖然她是佛教徒,但再次看到這幅畫作還是讓她深受感動。

她說:「我聽說過耶穌基督,但並不太了解他的故事。」 「但這幅畫很美。」

她年幼的兒子也對基督宗教不太認識,但也表達了同樣的欣賞之情。

每當參觀者走進這間燈光昏暗的展覽廳時,都會驚嘆地說「Sugoi」,這是日語中「驚人」的意思。

教廷館的主題是「美帶來希望」。對於擁有義大利和日本血統的 28 歲館員卡林德里(Yutaro Calindri)來說,卡拉瓦喬這幅充滿情感的畫作完美地詮釋了這個主題。

他向天亞社說:「這可能是它第一次以與人視線齊平的這種方式展出。」

他指出,這幅畫通常被放置在祭壇上。「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木材,布料,陰影以及所有的小細節。這是一種非常不同的體驗。」

這幅畫創作於 1600 至 1604 年間,描繪了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安放在塗油石上的那一刻。圍繞他的是尼哥德摩、宗徒若望、聖母瑪利亞、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

卡拉瓦喬對光影的戲劇性運用,即所謂的明暗對比法增強了悲傷、苦難和希望的情感強度。

卡林德里說:「畫中並沒有十字架,也沒有直接顯示教會。卡拉瓦喬是一位現實主義者。他描繪的是生活的本來面目。正因如此,這幅作品可以與所有人產生共鳴,不論他們的宗教信仰或文化背景。」

出身天主教家庭的卡林德里認為,這幅畫作蘊含著深厚的個人意義。

他表示:「兩位瑪利亞的存在展現了真正的痛苦、近乎瘋狂的悲痛。」「而左邊的聖母瑪利亞直視著她的兒子。彷彿她早已知道他將會復活。這就是希望所在。 」

他指出,這幅作品的寫實風格,摒棄了明顯的宗教象徵,令其能使不同背景的人產生共鳴。

他說:「即使你不知道當中的故事,你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即使你不是天主教徒,你也會被它感動。」

來自菲律賓的天主教徒原野淳(Jun Harano)專程從東京趕來觀看這幅畫作。

他說:「即使頂著酷暑排隊等候都是值得的。它展現了耶穌為拯救人類所承受的苦難。這幅畫很美,但也很痛苦。」

梵蒂岡稱這次展覽是一個接觸美的機會,可以激發信仰復興和更新,這也是今年世博會主題一個普世的信息。

梵蒂岡在一公告中表示:「我們希望美成為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門。」「它在激勵人們創造更美好未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在,這幅畫作正在默默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僅僅透過繪畫、陰影和光線,在一個大部分為非基督徒的國家裡,觸動著人們的心弦。

教宗:不可對戰爭習以為常

教宗良十四世6月1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念及發生戰爭的地方。教宗疾呼:「我們不應該對戰爭習以為常!」

教宗指出,百姓的吶喊呼聲「從戰爭之地傳來,尤其從烏克蘭、伊朗、以色列和加沙傳來,教會為此心碎不已」。「我們不應該對戰爭習以為常,而要把強大和精良武器的吸引力視為一種誘惑,加以抵拒」。

接著,教宗引用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稱今天的戰爭「使用的各式科學武器,其殘酷情勢必定使交戰方遠比以往更為野蠻」(79號)。因此,教宗「以人性尊嚴和國際法的名義,向有關負責人重申方濟各教宗的話:戰爭始終是場挫敗」。

普雷沃斯特教宗最後引述庇護十二世教宗的名言:「有了和平,就沒有任何損失;因著戰爭,一切都會被摧毀。」

最鐵襪迷! 良十四世「白襪主場」視訊主持盛大彌撒

史上首位美國籍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身為全球最知名的白襪球迷,14號特別透過視訊的方式,在芝加哥白襪隊的主場主持了一場盛大的彌撒,場面溫馨感人。

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14號透過視訊的方式,首度在家鄉美國同胞的面前用英語主持了一場盛大的彌撒,地點就在芝加哥白襪隊的主場,當地也舉行活動向這位全球最知名的白襪球迷致敬,還邀請了教宗昔日的老師跟同學現身說法。

教宗以視訊方式現身白襪隊主場。圖/美聯社、CNN

出生在芝加哥的良十四世,長期以來就是白襪的忠實鐵粉,2005年他還到球場來看球,結果白襪隊打破88年冠軍荒,贏得世界大賽的冠軍,球場餐廳柱子特別漆上他的畫像。這場結合信仰、棒球與社區精神的慶祝活動,不但充分展現芝加哥對良十四世引以為傲,也讓世界看到這位「白襪教宗」超人氣的魄力。

驛起響愛公益園遊會 凝聚眾人愛心關懷弱勢

雲林縣「虎尾驛起響愛公益園遊會」邁入第12年,今天現場45個愛心攤響應將盈餘捐贈給天主教若瑟醫院長照公益基金和雲林家扶中心,延續眾人愛心提供弱勢群體更多支持和關懷。

「虎尾驛起響愛公益園遊會」在虎尾鎮安慶國小舉行,現場45個愛心攤響應;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虎尾鎮長林嘉弘、若瑟醫院副院長林素鉁、雲林家扶中心主任廖志文等人敲下愛心鑼,為活動拉開序幕。

謝淑亞表示,雲林縣驛起響愛社區關懷協會發起公益園遊會12年來不曾中斷,縣長張麗善響應捐款新台幣1萬元及贈送1台腳踏車提供摸彩,以行動串連社區愛的力量。

驛起響愛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吳麗春說,園遊會盈餘除將公益盈餘捐助給若瑟醫院長期照基金及雲林家扶以協助長者及幼童,讓每個人都能為社會盡一點心力,實際回饋予雲林縣需要幫助的民眾,守護雲林縣鄉親,社會將越來越好。

現場人氣、買氣熱鬧滾滾。虎尾驛關懷據點的阿公阿嬤們,大秀平時所學的咖啡拉花、烹飪技術等與民眾共享。

林素鉁和廖志文指出,通貨膨脹與國際局勢,導致貧窮議題影響兒童的健康安全及穩定就學,而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老人照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源。很感謝協會主辦這場公益園遊會,以實際行動守護雲林的老小。

史上首位千禧世代聖人:15歲離世的「上帝網紅」,梵蒂岡將於今年9月封聖

教宗良十四世週五宣布,將於9月7日為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舉行封聖儀式,這位2006年因白血病去世的15歲義大利少年,將成為天主教會史上第一位千禧世代聖人。

「上帝的網紅」阿庫蒂斯

根據《路透社》報導,阿庫蒂斯原定於今年4月27日封聖,但因教宗方濟各去世而延期。這場備受矚目的封聖儀式預計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將吸引數萬名信徒前往羅馬,特別是年輕的天主教徒。

原本,已故教宗方濟各曾於2024年11月20日的週三公開接見中,宣布這兩位真福者的封聖計畫,當時引起聖伯多祿廣場群眾熱烈掌聲。卡洛原本的封聖日期4月27日正好配合復活節第二主日的「青少年禧年」活動,而在4月21日教宗方濟各去世當天,梵蒂岡隨即宣布延期封聖儀式。

卡洛·阿庫蒂斯生於英國倫敦,在義大利長大,被人們稱為「上帝的網紅」。《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這位電腦高手在短暫的15年生命中,展現了非凡的靈性深度和典型的青少年特質,他學會了多種程式語言,建立網站來傳播信仰,同時每天上教堂、建立專門列出聖體奇蹟的網站,並進行無數善行。

天主教會認定他完成了兩個奇蹟:治癒一名4歲巴西男孩的嚴重胰臟畸形,以及拯救一名21歲哥斯大黎加女大學生,她在佛羅倫斯騎腳踏車時摔倒造成嚴重頭部外傷。根據教廷說法,這兩個家庭的父母都曾向阿庫蒂斯祈禱求助。

阿庫蒂斯的母親向路透社表示:「卡洛是個像其他人一樣的普通孩子,他會玩耍、交朋友、上學。但他的非凡之處在於,他為耶穌打開心門,將耶穌放在生命的首位。」

《紐約時報》分析,卡洛從死亡到封聖僅花費19年,相較於過去平均需要262年的時間,速度極為快速。而自2020年宣福以來,他位於阿西西(Assisi)的墓地已吸引大批朝聖者,許多是青少年,全世界也有教堂和學校以他命名。

傳道員與「窮人醫生」

根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在當地時間13日上午主持任內首次樞機會議時,正式批准了8位人士的封聖事宜。

除了阿庫蒂斯外,皮耶·喬治·弗拉薩蒂(Pier Giorgio Frassati)也將於今年9月封聖。弗拉薩蒂是一位來自20世紀初期的年輕義大利人,以幫助有需要的人而聞名,24歲時因小兒麻痺症去世。

另外,還有7位人士將於10月封聖,包括在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中殉道的亞美尼亞天主教大主教依納爵·馬洛揚(Ignatius Maloyan),以及將成為巴布亞紐幾內亞首位聖人的平信徒傳道員彼得·托羅特(Peter To Rot),他於1945年因堅持傳教工作而遭日軍處死。

其他受封者,還包括三位女修會創辦人,以及兩位平信徒,分別是龐貝聖母朝聖地創辦人巴爾托洛·隆戈(Bartolo Longo),和被稱為「窮人醫生」的委內瑞拉醫師西斯內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

嘉縣長照推動典範安納家園5週年慶

天主教嘉義教區「安納家園」提供長照服務邁入第五年,積極協助嘉義縣政府打造高齡友善縣市,為感謝社會各界支持,14日舉辦「溫暖共饗,讓愛傳承」五週年感恩餐會,嘉義縣社會局長張翠瑤親自出席,向家園同仁及與會來賓表達誠摯祝福,立法委員蔡易餘與知名導演暨作家吳念真也到場給予祝福,場面熱鬧溫馨。

活動開場由鹿草與東石日照中心長輩演出「歡樂洗澡舞」,展現長者活力,中場表演由簡坤男董事長演奏薩克斯風,並由浦英雄董事長與郭正利神父聯袂登台帶來音樂表演,讓來賓在歡樂氣氛中享用佳餚。

活動展現地方社會資源整合成果,融合嘉義特有的茶文化,由專業茶藝師設茶席招待來賓,讓來賓在茶香中感受家園溫度,活動中安排地板滾球等動態活動,讓長者與貴賓互動交流。

張翠瑤表示,嘉義縣65歲以上長者已突破11萬人,占總人口近1/4,安納家園過去五年來在大林鎮持續深耕,以愛與專業守護長輩,提供優質、溫暖、有尊嚴的生活,是在地長照推動典範。

安納家園也舉辦茶壺藝品義賣,由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嘉義區會田清標主委、江秝笙伉儷及福添福基金會湯宏忠執行長慷慨捐贈,義賣所得將專用於照護偏鄉弱勢長輩。

家園院長張沛宸表示,目前機構共照護31位高齡長者,其中10位為孤苦無依的經濟弱勢長輩,今年將擴增至50位,即便經費壓力沉重,團隊仍秉持使命,努力提升照護品質。

圖:天主教嘉義教區「安納家園」提供長照服務邁入第五年,積極協助嘉義縣政府打造高齡友善縣市,為感謝社會各界支持,14日舉辦「溫暖共饗,讓愛傳承」五週年感恩餐會,嘉義縣社會局長張翠瑤親自出席,向家園同仁及與會來賓表達誠摯祝福,立委蔡易餘與知名導演暨作家吳念真也到場給予祝福。

以色列伊朗持續交火 教宗籲雙方展現理性進行對話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圖/歐新社

以色列和伊朗這兩個宿敵爆發歷來最大衝突之際,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呼籲兩國展現責任感和理性,進行對話。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告訴信眾,他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伊朗與以色列的情勢已嚴重惡化,在此脆弱的時刻,我想再次強烈呼籲要有責任感和理性」。

教宗指出:「要建立一個不受核威脅的更安全世界,這個承諾須透過互相尊重的會晤和真誠的對話才能實現,以建立以公義、博愛及共善為基礎的長久和平。」

良十四世強調:「任何人都不應該威脅到他人生存。所有國家都有責任支持和平理念、開啟和解之路,以及推動能保障所有人安全與尊嚴的解決方案。」

這是他就任教宗5週以來,所提出最強烈的和平訴求之一。

以色列昨天清晨鎖定伊朗軍事指揮官、軍事目標及核設施發動大規模攻擊,並表示這是「先發制人」的襲擊,以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伊朗發射飛彈報復以色列。兩軍今天持續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