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10.15

每日聖言  - 10 月 15 日    星期三
聖加理多一世教宗殉道(222年)
農曆八月廿四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1k

福音(路 11:42-46)
那時候,耶穌說:「你們法利塞人有禍了!因為你們連薄荷、茴香和各種香料都獻上十分之一,卻忽略公義和對天主的愛!這些才是你們應該做的,雖然其他的也不可疏忽。你們法利塞人有禍了!你們喜愛會堂裡的高位和廣場上的問安。你們真是有禍了!你們像路上不明顯的墳墓,人們踩上了還不知道!」
眾法學士裡有人應聲說:「老師,袮這樣說,把我們也侮辱了!」但耶穌回答:「你們法學士也有禍了!你們叫人們背著難以負荷的重擔,自己卻不肯動一下指頭!」

反省
保祿宗徒在《羅馬書》中警告我們,不要一邊判斷他人,一邊自己又做著同樣的事情,免得受天主的判斷。耶穌也告誡我們,「不要判斷人,免得受判斷」。祂還嚴厲地斥責喜歡判斷人的經師和法利塞人,稱他們為偽君子、假善人。然而,當我們捫心自問,就會意識到,判斷的欲望總是在我們心中蠢蠢欲動。要想克服這一惡習,我們除了祈禱、懺悔等神工外,最主要的是學習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因為一個缺乏自知之明,無法接納自己的人,就會把內心的不滿和陰影投射到他人身上,甚至通過貶低他人來提高自己。今天,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正在判斷他人時,不妨問一句:這反映出了我什麼樣的內心狀況?

教宗批評川普政策 籲全球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教宗良十四世(圖:法新社)

新任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在批評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後,今天(5日)呼籲全球14億天主教徒關心移民。

路透社報導,良十四世於今年5月當選新任天主教教宗,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良十四世風格較為內斂,方濟各則經常批評川普政府,時常即興發言。

儘管如此,良十四世於9月30日對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提出批評,並質疑這些政策是否符合教會主張尊重生命的教義,此番言論引發部分知名保守派天主教人士的強烈反彈。

良十四世今天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告訴數以千計參與彌撒的朝聖者,移民不應受到冷漠對待或被污名化。

他指出,全球天主教會正經歷「一個新的傳教時代」,其使命是向逃離暴力或尋求安全居所的移民展現「友善與歡迎、同情與支持」。

每日聖言 2025.10.14

每日聖言  - 10 月 14 日    星期二
聖加理多一世教宗殉道(222年)
農曆八月廿三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1k

福音(路 11:37-41)
耶穌正講話的時候,有個法利塞人請祂到家裡吃飯,祂便進去,坐在桌旁。法利塞人見祂吃飯前沒有先洗手,就非常驚訝。但主對他說:「你們這些法利塞人!洗淨杯碟的外面,但你們內心卻充滿貪婪與邪惡!愚昧的人!那造了外面的,不也造了裡面嗎?把你們裡面的施捨出去,你們的一切就潔淨了。」

反省
在讀經一中,保祿宗徒告訴我們,天主看不見的美善,都可以憑祂所造的萬物彰顯出來。而「答唱詠」更驚歎道:「高天陳述天主的光榮,穹蒼宣揚祂手中的化工。」許多神學家和靈修大師也提醒我們,大自然是第一部聖經,透過它,我們可以感知天主的臨在,領悟祂啟示的真理。教宗方濟各在他的《願袮受讚頌》通諭中更指出,將自然視為我們的兄弟姐妹,是對天主創造工程的最高敬禮和讚美。不幸的是,由於受善對惡、光明對黑暗、精神對物質之「二元論」思想的誤導,基督信仰曾經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關愛之情,只將目光聚焦在所謂的超性領域內。求天主開啟我們的眼目,認真閱讀祂親手所寫的「第一部聖經」。

每日聖言 2025.10.13

每日聖言  - 10 月 13 日    星期一
農曆八月廿二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1k

福音(路 11:29-32)
群眾聚集的時候,耶穌開始說:「這世代是個邪惡的世代,它尋求神跡!但除了約納的神跡外,不會有任何神跡。正如約納成為尼尼微人的神跡,人子也會成為這世代的神跡。在審判的時候,南方女王也要與這一代人一同被復活起來,定這些人的罪,因為她從地極來聆聽撒羅滿的智慧。看,比撒羅滿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在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跟這一代人一同活過來,定這些人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納的宣講便悔改了,看,比約納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

反省
人人渴望預知未來,趨善避惡。有些人通過尋求某種「徵兆」而為自己的人生做正確的決定。很多宗教和文化中都有抽籤算卦的行為和儀式。然而,基督信仰反對這樣的做法,因為福音教導我們,人的未來都在天主的計畫和掌握之中。天主為人所準備的,完全是出於祂的仁慈大愛,而非和人玩捉迷藏似的遊戲,更不是讓人靠某種魔術般的行為來逢凶化吉。耶穌借約納先知在大魚腹中三天後的複出,來預告自己死後第三日復活的巴斯卦奧跡,就是要告訴我們,天主為愛人而甘願死在十字架上,但死亡並不是最後的結局。相反,祂已經戰勝了死亡,我們追隨祂的人也將如此。這才是我們最大最有力的「徵兆」,而不是任何人為的「預測」。

塔格萊樞機:福傳與關懷移民體現教會的大公與普世性

教宗良十四世今年 5月16日與塔格萊樞機進行私人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

教廷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說,與鄰人分享福音,歡迎基督徒移民,或前往異國他鄉,透過愛德和宣講傳播天主之愛,都是教會「大公」信仰以及天主願意拯救所有人的具體體現。

他於 10 月 4 日現向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修女、神父和平信徒傳教士(其中一些還帶著年幼孩子)表示,天主教會的傳教活動「清晰地體現了救恩的普世性和教會的大公性」。

他在擠滿參加者的梵蒂岡演講廳裡主持了世界傳教大會,作為傳教禧年慶典的一部分。

這次的慶祝活動與移民禧年慶典在同一週末舉行,包括 10 月 4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夜間「傳教玫瑰經」遊行、10 月 5 日與教宗良十四世共同的共祭彌撒,以及當晚舉行的「萬民節」。這是一個以「移民和萬民中的希望傳教士」為主題的歌舞和見證的活動。

塔格萊樞機向傳教士們說:「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大公性與傳教使命的普世性時,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單純的概念或一個浪漫的理想。」

他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應該是「一種具體的普世性,涵蓋具體的人民。他們生活在真實的文化中,有自己的歷史、榮耀、優勢、失敗和局限,但又在一個信仰中團結一致。」

他說,人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欣賞似乎正在增長,這是一種「恩寵」。

他表示:「但我們並非對意識形態傾向視而不見,這種傾向主張一個民族的獨特性,而反對其他民族。」「多樣性會成為分裂,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源。」

他說:「『本地化』會導致孤立。」如果這種孤立影響到地方教會,那就是反天主教的。不幸的是,「有時種族、種姓或民族認同比博愛和友愛的福音更強力。」

他指出:「任何地方教會都不應出於虛假的優越感或虛假的自卑而將自己與其他教會分開。」「所有的文化都需要通過對聖神的順從而得到淨化,並與耶穌的福音保持一致。」

雖然教會本質上是傳教的,每個受洗的人都被召叫去分享福音,但他表示,「我們總是抱怨缺乏聖召,但卻遲遲沒有看到」那些正在將福音帶到新土地,或以他們的信仰在傳統天主教國家復興教會的新傳教士。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其中許多是基督徒,都在尋求更安全、更和平的生活。」他並以數千計在阿聯酋工作的菲律賓和其他天主教移民工人實踐著他們的信仰為例。

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引用印度古瓦哈提總教區榮休梅南帕拉姆皮爾(Thomas Menamparampil)總主教所述有關傳教活動的短語,將傳教活動形容為「在低聲細語中宣講福音」。

他說:「絮絮地宣講福音蘊含著傳教使命的深度、複雜性和美麗,尤其是在地方首次宣講天主的愛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提供認識基督及其福音的機會。」「這個寶藏是屬於心靈的,也就是人內心最深處、最神秘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們會輕聲細語;這是一種微妙的行為,它需要信任,並以真誠的友誼為前提。」

他說,傳教不是為了「贏得皈依者」,也不是為改變當地文化或統治團體。這是對天主滿溢的愛的結果,這是對天主所創造的所有人的愛的結果。

馬倫戈樞機說,這種愛充滿了對人的尊嚴及其豐富文化的尊重,而這正是傳教士必須了解的。

他說:「將福音低聲細語地傳達給一個文化的心靈,能夠促進謹慎的福傳,注重細節,並意識到福傳的活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改變宗教信仰。」

每日聖言 2025.10.12

每日聖言  - 10 月 12 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農曆八月廿一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1k

福音(路 17:11-19)
耶穌到耶路撒冷去,沿路經過撒瑪黎雅和加里肋亞之間的邊境。祂走進一座村莊,迎面來了十個麻風病人,遠遠地站著,高聲呼喊:「耶穌,老師,可憐我們吧!」祂看見了他們,就說:「去吧!讓司祭們查驗你們的身體。」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病好了,便轉身回來,大聲讚美天主,在耶穌腳前叩頭致謝,而那人是個撒瑪黎雅人。於是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另外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個外邦人,沒有人回來讚頌天主嗎?」耶穌對他說:「你起身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

反省
看到那九個沒有回來感謝讚頌天主的麻風病人,我們必然會認為他們只想得到治癒,卻不懂得感恩。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他們中的一員,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高喊「主啊,可憐我吧」,然而一旦風平浪靜,便依然故我,甚至暗自竊喜,認為一切都源於自己的努力。實際上,這樣的心態是將天主視為可利用的工具,而沒有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離不開祂的臨在和支持,因為「一切都是借著祂,並且是為了祂而受造的」「萬有都賴祂而存在」(哥1:16-17)。的確,這不是單憑肉眼和感官能看清的真相,而是需要我們透過信德的眼光去看。一旦看清後,我們對天主的感恩之情就會油然而生。求主開啟我們的愚蒙,賜我們常能以信德的眼光看人、事、物。

每日聖言 2025.10.11

每日聖言  - 10 月 11 日    星期六
農曆八月二十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0D

福音(路 11:27-28)
那時候,耶穌正說話時,人群中有個女人高聲對祂說:「那孕育袮、哺養袮的人,真是有福!」但祂回答說:「其實,那些聽天主的話並遵守的人,才是有福的!」

反省
今天福音中耶穌對女人的回答提醒我們,基督徒對天主的信仰,是由聽和行兩個步驟構成的。聽,是為了更好地明白天主的旨意;而行,則是為了把祂的旨意付諸實踐。二者缺一不可。一個隻聽不行的人,只有雅各伯宗徒所說的沒有行為的死信德;但一個隻想行卻不願意聽的人,往往會陷入盲目、自私、自戀的旋渦中,儘管做許多事,但不知究竟為何而做;更糟糕的是,做得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大。不論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在教會團體內,上述兩極分化的現象比比皆是。求天主賜給我們敏於聽教的心神,也賜給我們勇於實踐的身體,努力度一個整合、平衡的信仰生活。

每日聖言 2025.10.10

每日聖言  - 10 月 10 日    星期五
農曆八月十九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wp.me/pHUPz-y0D

福音(路 11:15-26)
那時候,當耶穌驅逐了一個啞魔後,有些人說:「祂是靠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有些人想試探祂,要求祂顯一個天上的神跡。耶穌看透他們的想法,便對他們說:「如果一個國家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個家庭自相為敵,必然敗落。如果撒旦分裂內戰,它的國怎能不滅亡呢?你們說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是靠貝耳則步驅魔,那麼你們的徒弟是靠誰驅魔呢?因此,他們將是你們的判官。但如果我是靠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一個壯漢全副武裝,守衛自己的家園,他的財產便安全。但如果入侵者比他更強,且戰勝了他,就會搶走他依恃的武裝,再瓜分他的贓物。誰不與我一起,就是反對我;誰不把人聚集在我身邊,就是在拆散!當不潔之魔從人裡面出來後,在乾旱地區遊蕩,尋找棲息的地方,卻找不著,便說:『我要回到我的房子去,我原是從那裡出來的。』它回去了,發現房子打掃乾淨,佈置整齊,便去帶來另外七個比自己更兇惡的不潔之魔進去,住在那裡;於是這人最後的處境比先前更慘了。」

反省
古語曰:家和萬事興。結合耶穌今天在福音中的教導,我們也可以把這句話中的「家」以「國家」「教會」「團體」「民族」等來代替。然而,現實告訴我們,許多家庭、教會團體,恰恰是因為不「和」而導致了「萬事敗」的結局。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傷感。今天,耶穌也明確告訴我們說,只有我們聚集在祂身邊時,才會帶來團結共融,而不是敗落和拆散。鑒於此,飽受了各種內部分裂和爭鬥之苦的我們,都必須向到處興風作浪、挑撥離間的不潔之魔說「不」,用心守護為耶穌準備好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