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7.24

每日聖言  –  7 月 24 日   星期四
聖撒柏.麥祿福司鐸(1928年)
農曆六月三十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m-8iCpt7Jl4

福音(瑪 13:10-17)
那時,門徒們問耶穌說:「祢對他們講話,為什麼要用比喻呢?」祂回答說:「你們有幸,能知道天國的奧秘;但他們卻沒有。因為那已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充足有餘;但那沒有的,連他原有的也要被拿走。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是因為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不領悟!在他們身上,正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你們聽了,總是聽不懂;你們看了,總是看不明白。因為這百姓的心遲鈍,他們充耳不聞,緊閉雙眼;免得他們眼睛能看見,耳朵聽得懂,心裡領悟而歸向我,讓我治好他們。』但是你們的眼睛有福,因為看得見;你們的耳朵有福,因為聽得到。我實在告訴你們,許多先知和義人想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想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到。」

反省
耶穌用比喻為民眾講天國的奧秘,自然是為讓他們聽懂。耶穌說門徒們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聽得懂天國的道理。而祂用比喻向民眾講道,是因為若祂也用教育門徒的方式講給民眾聽,他們就不易聽懂。所以,耶穌用淺顯易懂,與民眾熟悉的日常生活相關的比喻來教導民眾。而且,民眾之所以聽不懂,不是由於理解力的問題,而是由於態度的問題;確切地說,是由於他們不願接受不符合他們的想法的事物。為讓人明白和進入天國,耶穌已經盡力按照人的處境和理解力講解。如果人依然拒絕接受,耶穌也很無奈。我認為自己曾使耶穌無奈過嗎?

每日聖言 2025.07.23

每日聖言  –  7 月 23 日   星期三
聖彼利日大修女(1373年)
農曆六月廿九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m-8iCpt7Jl4

福音(瑪 13:1-9)
那時候,耶穌從家裡出來,坐在海邊。因為祂身邊有大批群眾聚集起來,祂只好上船坐下,讓群眾站在岸上,然後用比喻給他們說了許多事。耶穌說:「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一些種子掉在路旁,鳥兒飛來吃了。一些種子掉在有淺土的石地上,因為泥土不深,很快發了芽,可是太陽一曬就焦了,又因沒有根,很快便枯萎了。另外一些種子掉在荊棘叢裡,被長起來的荊棘窒息了。但其他種子落在好地裡,最後結出果實,獲得一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收成。你們有耳的,聽吧!」

反省
我們在《出谷紀》中看到,以色列子民只要一遇到困難和考驗,便不僅抱怨梅瑟和亞郎,而且也抱怨天主,他們仿佛是一群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心理學和靈修學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喜歡抱怨的人往往拒絕成長、不願意承擔責任,且不懂得感恩。按理說,梅瑟冒著生命的危險,將他們從埃及的為奴之家解救出來,他們應該由衷地感激他,並感謝天主的大能,但他們不但不感恩,反而留戀起在埃及的肉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像以色列子民那樣的心態,要麼是表現在我們自己身上,要麼是體現在我們周圍的人群中。但無論如何,抱怨只能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且無助於人際關係的改善及家庭和團體生活的建設。我們必須高度警惕這一點。

每日聖言 2025.07.22

每日聖言  –  7 月 22 日   星期二
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
農曆六月廿八(大暑)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m-8iCpt7Jl4

福音(若 20:1-2、11-18)
安息日後的第一天清早,天還沒亮,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前,看見墓門的大石已被移開,就立刻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喜愛的門徒,對他們說:「他們從墳墓裡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到哪裡去了!」
瑪利亞站在墳墓外邊哭泣,哭的時候探頭往墳墓裡看,卻見兩位天使穿著白衣,正坐在原來安放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坐在頭邊,一位坐在腳邊。他們對她說:「婦人!你哭什麼?」她回答:「有人把我的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哪裡了!」說完這話,她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沒有認出是耶穌。耶穌對她說:「婦人,你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這人是園丁,就對祂說:「先生,如果是你把祂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祂放到哪裡了,我去把祂搬回來。」耶穌對她說:「瑪利亞!」她轉過身來,用希伯來話叫祂:「辣步尼!」意思是「老師」。耶穌對她說:「不要拉住我!因為我還未升到父那裡。但是,你去我的弟兄們那裡,對他們說:『我要升到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那裡;升到我的天主,也是你們的天主那裡。』」於是瑪利亞·瑪達肋納跑回去,把這消息告訴門徒:「我看見了主!」並把主對她所說的話告訴了他們。

反省
瑪利亞.瑪達肋納並非很多人認為的那個罪婦,但是她也需要悔改。就在兩天前,耶穌去世的那一刻,她站在十字架下;今天,復活的耶穌立在她面前,她卻認不出祂來。福音告訴我們,當她認出祂時,她便「轉過身來」,叫祂老師。她的這一動作「轉過身來」實際上意味著她內心的轉變、靈性的轉變。她的錯在於她在死者中尋找耶穌。我們很多時候跟瑪利亞·瑪達肋納一樣,我們找不到耶穌,不是因為耶穌不在,而是因為我們的雙眼被過去的不敬、驕傲、罪惡所蒙蔽。求主開啟我們的眼睛,好看到復活的基督。

每日聖言 2025.07.21

每日聖言  –  7 月 21 日   星期一
布林底希.聖勞倫斯司鐸聖師(1619年)
聖郭西德司鐸殉道(1900年)
農曆六月廿七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m-8iCpt7Jl4

福音(瑪 12:38-42)
那時候,有些經師和法利塞人對耶穌說:“老師,我們想看袮顯個神跡。”耶穌回答說:“邪惡淫亂的一代想看神跡!但除了約納先知的神跡,不會給別的神跡。正如約納曾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人子也要在地裡三天三夜。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跟這一代人一同起來,定這一代人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納的宣講便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看,比約納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也要跟這一代人一同起來,定這一代人的罪,因為她從地極來聆聽撒羅滿的智慧。看,比撒羅滿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

反省
經師和法利塞人出於好奇甚或惡意而要求耶穌顯神跡,耶穌沒有滿足他們的自私意願。耶穌顯神跡,並非為顯示自己或討好他人,而是為彰顯天主的光榮和人靈的益處。遺憾的是,教會內某些教友,甚至包括某些神職人員、修會會士都在追求所謂的“奇跡”,仿佛“奇跡”能證明天主的存在和信仰的偉大,反而引領人將基督福音置於其次。然而,真正使人悔改、歸依基督的,是福音訊息,而非奇跡。作為基督徒,踏踏實實地按照福音教導去生活和工作,並將生活、工作中的樂趣轉化成正能量,傳遞給他人,才更有意義。

每日聖言 2025.07.20

每日聖言  –  7 月 20 日   星期日
聖任德芬司鐸及同伴殉道(1900年)
農曆六月廿六  (中伏)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m-8iCpt7Jl4

福音(路 10:38-42)
那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把耶穌迎到家裡。她有個妹妹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祂說話。瑪爾大被許多工作弄得心煩意亂,就上前來對祂說:「主啊!我妹妹丟下我一人伺候,難道袮不介意嗎?叫她來幫幫我吧!」但是主回答她說:「瑪爾大,瑪爾大,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亂!其實最需要的只有一件。瑪利亞選了更好的一份,是不應從她奪去的。」

反省
今日的讀經一和福音都是關於迎接和款待客人的故事,前者是亞巴郎迎接並款待三位路過的客人,後者是瑪爾大迎接並款待耶穌。雖然兩個故事的內容和細節相去甚遠,但我們都不難看出,最終受益的卻是熱情好客的主人:亞巴郎不但因此獲得了老年得子的喜訊,而且提前得知了災難來襲;瑪爾大則獲得了耶穌善意的提醒和勸告,讓她終生受益。置身於現代社會快節奏、多變化的生活中,我們難免「為許多事操心忙碌」,但在忙碌的同時也該學習亞巴郎和瑪爾大的精神,為向我們走來的天主留下一些時間,以蒙受祂帶給我們的驚喜與祝福!

以軍襲擊加薩天主教堂 教宗與尼坦雅胡通話籲保護禮拜場所

加薩希臘正教聖波菲瑞斯教堂內,東正主教亞歷克斯為以色攻擊加薩聖家堂事件的罹難者主持喪禮(圖/Reuters, Dawoud Abu Alkas)

梵蒂岡表示,在以色列對加薩唯一一座天主教堂發動致命襲擊後,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 )今天(18日) 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強調保護禮拜場所的重要性。

梵蒂岡在聲明中表示,教宗也再次呼籲展開談判、實施停火和結束戰爭,同時重申他對這處巴勒斯坦領土「嚴峻的人道局勢」的關切。

梵蒂岡表示,尼坦雅胡今天上午主動致電給教宗。在此前一天,以色列襲擊位於加薩北部城市加薩市(Gaza City)的聖家堂(Holy Family Church),造成3人喪生,引發國際社會譴責。

聲明中表示,教宗「再次對加薩民眾嚴峻的人道處境表達關切,尤其對兒童、長者與病患慘痛的傷亡情況感到心碎」。

「最後,教宗重申了保護禮拜場所的緊迫性,特別是保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境內的所有信徒和人民。」

尼坦雅胡稍早表示,以色列對這起事件「深感遺憾」,並歸咎於此為「流彈」所致。

尼坦雅胡的發言人告訴法新社,他在與教宗的「友好」通話中再次表達遺憾,並補充說,兩人同意很快會面。

林業署致贈步道認養感謝牌 肯定在地團體長年守護山林

林業署宜蘭分署長蕭崇仁頒贈國產材紅檜感謝牌,感謝長期參與自然步道及山徑認養的各大團體及企業。(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林業署宜蘭分署十七日舉辦「步道及山徑認養感謝牌致贈儀式」,由分署長蕭崇仁頒贈國產材紅檜感謝牌,感謝長期參與自然步道及山徑認養的各大團體及企業,展現公私協力保護山林的具體成果。

此次受表揚團體包括:捷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茶籽堂)、宜蘭縣觀光大使協進會、宜蘭縣礁溪鄉聖母山莊生態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山盟公益協會、財團法人宜蘭縣天主教五峰旗聖母朝聖地、臺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宜蘭縣噶瑪蘭山岳協會、財團法人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羅東社區大學)及富迪印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述團體長年致力於步道維護、環境清潔、登山安全宣導及生態教育推廣,透過實際行動保護宜蘭豐富的自然資源,深獲肯定。

宜蘭分署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步道認養制度,廣邀各界攜手打造安全、友善的山林環境,讓自然永續、社會共好的願景逐步實現。

國際學生獻愛心 淡水動物之家浪浪迎來巴拉圭天使

來自南美洲巴拉圭的Ruth Leiva,去年於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選擇留在台灣,目前從事西班牙語客服工作。近日,她與台灣好友胡可宣(Claire)一同前往新北市動保處淡水動物之家,原本只是想認養一隻貓咪,卻在踏進園區的那一刻,立刻被毛寶貝們渴望陪伴的真摯眼神深深打動。當日在站長黃琦新熱情邀約下,兩人決定留下來投入服務,自此每週1至3次捲起衣袖、腳穿雨鞋,攜手走進犬舍與貓房,以耐心與笑容,為那些曾漂泊無依的小生命帶來溫暖與希望。
Ruth是一位虔誠天主教徒,總是帶著親切溫柔的陽光笑容面對犬貓。即使平日工作繁忙,她仍持續利用空檔時間前往淡水之家協助清潔、餵食、陪伴毛寶貝,默默地付出從不求回報。Ruth表示:原本只是想分享溫暖愛心,沒想到卻從牠們身上得到更多回饋。能夠陪伴牠們成長、康復、甚至找到新家庭,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喜悅。
Ruth也分享觀察到許多來台外籍留學生對當志工充滿熱忱,卻無外文相關資訊可加入參與,又或擔心中文不夠好而猶豫裹足不前。希望自己能當個榜樣,讓更多人知道,愛不需要翻譯,陪伴是最簡單的語言」。Ruth語氣堅定地說,她願意將自己經驗分享並協助其他國際友人一起加入照護流浪動物的行列,擴大志工力量。
新北市動保處表示,來自國際的志工參與,不僅促進文化交流,也為動保工作注入更多溫度與希望。Ruth的行動讓我們看見「愛動物」是一種超越語言與國界的共同價值,也證明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一點時間、一雙手,為這些生命帶來改變。動保處目前持續招募志工,不分國籍、不限背景,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加入服務行列,讓我們一起攜手,用行動為流浪動物創造更友善、更有愛的生活環境,讓新北成為對動物最溫暖的幸福城市。
資料詳洽:
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 謝侑達秘書 電話2959-6353分機302 手機0928778137

每日聖言 2025.07.19

每日聖言  –  7 月 19 日   星期六
農曆六月廿五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0QxA-kLxiEI

福音(瑪 12:14-21)
那時候,法利塞人出去後,便開始商討如何除掉耶穌。耶穌知道了這陰謀,就離開那裡。但大批群眾仍跟著祂,祂一一治好他們,並警告他們不要宣揚祂的事。
這樣,便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的話:「看,我揀選的僕人,是我所鍾愛的,使我喜悅的。我把我的聖神賜予祂,使祂向萬民宣揚正義。祂不爭吵,也不叫嚷,街市上聽不到祂的聲音。壓扁的蘆葦,祂不折斷;將熄的燈芯,祂不吹滅。祂會堅持直到正義得勝,祂的名是萬民的希望。」

反省
法利塞人因為耶穌在安息日不但為掐麥穗吃的門徒們辯護,更治好了一隻手枯乾了的病人,便懷恨在心,決意要除掉祂。耶穌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行善。雖然有意躲開他們的陰謀,卻沒有停止繼續治癒跟隨祂的群眾。此情此景令人肅然起敬!有句名言說的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面對法利塞人的刁難,甚至陷害,耶穌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安危和聲譽,而是他人的需要和難處。在今天的教會和社會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碰到做好人、做好事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像耶穌那樣堅持到底,一定會看到「正義得勝」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