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7.31

每日聖言  - 7 月 31 日    星期四
聖依納爵.羅耀拉(1556年)
農曆閏六月初七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0bntCOdpQCg

福音(瑪 13:47-53)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又好比撒在大海的漁網,網羅各種魚蝦。網滿了,人便拖上岸,坐下來,揀好的魚蝦放在籃子裡,壞的扔掉。世界末日時也會這樣:天使要來,從義人中揪出惡人,扔進火爐裡,他們會在那裡咬牙切齒地哀號。」耶穌說:「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他們回答說:「明白了!」祂便對他們說:「所以,每個作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像一家之主,從自己的寶庫裡把新的和舊的寶物取出來。」
耶穌講完這些比喻後,離開了那地方。

反省
耶穌今天就世界末日時所講的比喻,和我們在前天的福音中所讀到的關於麥子和莠子的比喻如出一轍,都在提醒我們,一方面要明確意識到邪惡的存在,另一方面要懷著耐心和信心,等待天國正義的圓滿實現。但我們需要再次意識到的是,耶穌的比喻絕不單單指所謂的義人和惡人,也在邀請我們進入自己的內心深處,認真檢討和辨別存留在我們靈魂籃子裡的「魚蝦」,看哪些是需要充分保留的,哪些是必須扔掉的。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成為和天主的創造工程密切合作而促成天國願景早日實現的「天使」,而非最終被拋棄的惡人。

教宗歡迎到羅馬參加禧年慶典的青年

教宗良十四世 7 月 27 日在梵蒂岡的《三鐘經》祈禱期間,從宗座宮的窗戶向俯瞰聖伯多祿廣場的人群發。 (圖片:法新社)

教宗良十四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數萬名信眾致意,並對所有來到羅馬參加青年禧年的年輕人表示歡迎。

他在 7 月 27 日誦唸《三鐘經》後說:「我特別熱切地問候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他們聚集在羅馬參加明天開始的青年禧年慶典。」

這位美國教宗以義大利語、英語和西班牙語致以同樣的問候,引得來自不同語言群體的青年們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他用不同的語言向他們致意說:「我希望這將成為你們每個人與基督相遇的機會,並在你們的信仰上得到祂的堅固,以正直的生活跟隨基督。」

青年禧年慶典於 7 月 28 至 8 月 3 日舉行。預計將有 50 萬人在羅馬參加為期一週慶祝活動的開幕禮,而預計將有 100 萬人會參加在羅馬托爾維加塔舉行的戶外守夜祈禱和彌撒。

教宗向《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和梵蒂岡《羅馬觀察報》的記者致意,他們在廣場柱廊下新落成的小型新聞站工作,「以便在禧年期間更貼近信徒和朝聖者」。

他感謝梵蒂岡新聞機構使用超過 55 種語言提供服務,將「教宗的聲音傳遞給世界」。

他在掌聲中說:「感謝所有為傳播和平與真相作出貢獻的記者。」

教宗也提醒天主教徒,當天是第五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今年的主題是「沒有失去希望的人是有福的」。

他說:「讓我們不要讓他們孤單,而是要與他們建立愛與祈禱的紐帶。」「讓我們把祖父母和長者視為希望的見證人,他們能夠為新一代指明道路。」

在《三鐘經》祈禱之前,教宗反思了《天主經》,指它提醒我們「當我們向天主祈禱時,主總是會聆聽我們。」

他表示:「如果祂有時以難以理解的方式回應我們,那是因為祂以我們無法理解的智慧和遠見行事。」「即使在這些時刻,我們也不要停止祈禱——並要滿懷信心地祈禱——因為在祂裡面,我們總能找到光明和力量。」

他敦促信徒們「透過祈禱和愛德,感受到被愛,並像天主愛我們一樣去愛:開放、謹慎、相互關懷,並且不帶任何欺騙。」

每日聖言 2025.07.30

每日聖言  - 7 月 30 日    星期三
金言.聖伯多祿主教聖師(450年)
農曆閏六月初六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0bntCOdpQCg

福音(瑪 13:44-46)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比埋在田裡的寶藏,有人找到了,馬上又埋好,然後興高采烈地去變賣他所有的一切,買下那塊地。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上好的珍珠,一找到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就去變賣他所有的一切,買下那顆珍珠。」

反省
今天是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羅耀拉的紀念日,福音內容也非常貼合他一生的傳奇經歷和英勇事蹟:放棄貴族身份和對騎士頭銜的追求,轉而一心為福音的真理獻身服務,直到生命的結束;而且他所創立的耶穌會至今還在世界各地繼續著他近五百年前的偉大願景和使命。他真可謂一個「精明」的商人,懂得放棄什麼,追求什麼。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我們也要面對許多選擇。每一次的捨棄和放下都需要智慧和勇氣,當然也會有痛苦和猶豫。然而,人生的智慧告訴我們,有舍才有得,在熊掌和魚不可兼得時,一個能舍魚而取熊掌的人,就是耶穌所說的那個精明商人。

每日聖言 2025.07.29

每日聖言  - 7 月 29 日    星期二
聖女瑪爾大、聖瑪利亞及聖拉匝祿
農曆閏六月初五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0bntCOdpQCg

福音(若 11: 19 – 27)
那時候,有許多猶太人,來到瑪爾大和瑪利亞那裡,為她們兄弟的死,安慰她們。
瑪爾大一聽說耶穌來了,便去迎接他;瑪利亞仍坐在家裡。瑪爾大對耶穌說:「主!如果你在這裡,我的兄弟決不會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天主求什麼,天主必要賜給你。」
耶穌對瑪爾大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
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
耶穌對瑪爾大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
瑪爾大回答說:「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反省
教會今天紀念在福音中以「熱心腸」而出名的聖女瑪爾大。許多人也許留意到《路加福音》中所記載的瑪爾大,在耶穌跟前抱怨妹妹瑪利亞,因而被耶穌提醒不要只顧為許多事操心忙碌,而忽略掉更好一份的故事;但卻不怎麼留意《若望福音》中耶穌復活拉匝祿前後瑪爾大的表現。在這裡,她不但明認耶穌就是「默西亞,天主子」,而且還提醒和鼓勵處於悲傷中的妹妹去見耶穌(若11:27-28)。瑪爾大前後不同的表現說明,她不但樂於助人,而且謙遜受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她身上學習並效法這些閃光的優點和長處,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每日聖言 2025.07.28

每日聖言  –  7 月 28 日   星期一
聖陳昌品等修生殉道(1861年)
農曆閏六月初四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0bntCOdpQCg

福音(瑪 13:31-35)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講了另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籽,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裡。它是所有的種子中最小的,長大後卻比園中其他的蔬菜都大,成了一棵樹,甚至天空的飛鳥都來它的枝上築巢。」祂又對他們講了另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酵母,一個婦人把它揉在四十五公斤的麵粉裡,直到整個麵團都發起來。」
耶穌用各種比喻對群眾說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什麼。這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講比喻,把創世以來的隱秘都說出來。」

反省
教會今天紀念在福音中以「熱心腸」而出名的聖女瑪爾大。許多人也許留意到《路加福音》中所記載的瑪爾大,在耶穌跟前抱怨妹妹瑪利亞,因而被耶穌提醒不要只顧為許多事操心忙碌,而忽略掉更好一份的故事;但卻不怎麼留意《若望福音》中耶穌復活拉匝祿前後瑪爾大的表現。在這裡,她不但明認耶穌就是「默西亞,天主子」,而且還提醒和鼓勵處於悲傷中的妹妹去見耶穌(若11:27-28)。瑪爾大前後不同的表現說明,她不但樂於助人,而且謙遜受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她身上學習並效法這些閃光的優點和長處,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每日聖言 2025.07.27

每日聖言  –  7 月 27 日   星期日
常年期第十七周
農曆閏六月初三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0bntCOdpQCg

福音(路 11:1-13)
有一天,耶穌在某處祈禱;祈禱完了,祂的一個門徒對祂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吧,就像洗者若翰教給他的門徒一樣。」祂對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願袮的名被尊為聖,願袮的國來臨。求袮每天賜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袮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祂還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有朋友半夜去找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吧!因為我有一個朋友剛旅行到我家,我沒有什麼可招待他的。』那人在屋裡回答:『別來麻煩我啦!門已關上,我和孩子們都在床上睡了。我不能起來拿東西給你!』但是我告訴你們,即使那人不因友情起來,也會因他持續不斷的煩擾,而起身給他所需的一切。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賜給你們;你們尋找,就必找到;你們敲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必得到;尋找的,必找到;敲門的,門必被打開。你們中間會有這樣的父親嗎——兒子要求一條魚,卻給他一條蛇?或要求一隻雞蛋,卻給他一隻蠍子?你們即使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自己的孩子,何況天上的父,豈不更要把聖神賜予求祂的人嗎?」

反省
亞巴郎之所以敢「厚著臉皮」為索多瑪和哈摩辣二城的人求情,是因為他相信天主的慈悲和寬仁永遠長存。耶穌在福音中也鼓勵我們,不要羞於向天父祈求一切所需。但我們必須明白,耶穌並不是要我們懷著碰運氣的心態向天父「祈求」,而是從一開始便滿懷信心地將一切交託在祂上智的計畫中,相信祂會把最好的東西賜給我們,即使有時候我們所看到的是痛苦、疾病、災難和損失!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反躬自問,如果有處於急需中的朋友和鄰居在半夜來敲我們的門,我們能否像福音中那個家主,雖然內心有所不情願,也會為了他人的急需而起床回應呢?

每日聖言 2025.07.26

每日聖言  –  7 月 26 日   星期六
聖若亞敬及聖婦亞納
農曆閏六月初二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m-8iCpt7Jl4

福音(瑪 13:24-30)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講了另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的田裡撒上好種子。當人們睡覺的時候,他的仇敵來,把莠子撒在麥田裡,便走了。等到長苗吐穗時,莠子也長了出來。僕人們就前來向主人報告:『主人,撒在你田裡的不是好種子嗎?那些莠子是從哪裡來的呢?』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僕人們就問他:『你要我們去拔掉它們嗎?』他說:『不必了,恐怕拔莠子的時候,連麥子也拔出來。讓它們一起長大,直到收穫的時候吧!等到收穫時,我會對收割的工人說:先拔起莠子,捆起來,留著焚燒。然後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裡。』」

反省
耶穌通過麥子和莠子的比喻,一方面告訴我們,天主不是不知道世界上仍然有邪惡的勢力興風作浪,而是祂早已胸有成竹,知道何時和怎樣來對付它們。另一方面,祂也提醒我們要耐心地接受我們目前尚無法剔除的各種痛苦和罪惡根苗,切不可急於求成,反而壞事。作為教會團體,我們也會常常為出現在眼前的各種惡表和痛苦所困擾,因此而選擇離開教會甚至放棄信仰的人亦不在少數。但如果我們明白,這一切的問題和現象都在天主的眼目之中,更在祂的掌控之下,那我們自當盡力去拔除「莠子」、保護「麥子」;但必須要明白的是,瞭解並遵循天主的上智安排,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每日聖言 2025.07.25

每日聖言  –  7 月 25 日   星期五
聖長雅各伯宗徒(42年)
農曆閏六月初一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m-8iCpt7Jl4

福音(瑪 20:20-28)
那時候,載伯德的兒子們由母親帶到耶穌面前,她跪下請求一件事。耶穌問她:「你想要什麼?」她回答:「求袮答應我,在袮的國裡,使我這兩個兒子,一個坐在袮右邊,另一個坐在袮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自己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都說:「我們能。」耶穌說:「你們定要喝我的杯,我所要受的洗,你們也要領受;但誰坐在我的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賜給的,而是我父為誰預備了,就給誰。」其他十個人聽到這一切,便對這兩兄弟發怒。耶穌於是叫他們過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的元首用專制來統治,官長壓迫百姓來顯示強權。但是你們中間絕不可這樣!誰想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必須做大家的僕人。誰想在你們中間位列第一,就要做眾人的奴隸。正如人子來,不是為受人服恃,而是服恃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作救贖眾人的代價。」

反省
在長雅各伯宗徒的慶日上,我們除了默想耶穌對其母親的回答,也該紀念他作為首位殉道宗徒,為基督做出的見證(參閱宗12:1-2)。的確,不論是他和弟弟若望希望在耶穌的「國裡」坐顯耀的位置,還是他們要求耶穌從天降下火消滅不接待他們的村莊(參閱路9:54),都顯示出雅各伯和若望起初在追隨耶穌時的錯誤心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耶穌的認識不斷地提升,最終不惜為祂犧牲自己的性命。我們在追隨耶穌的道路上不也是這樣嗎?有人為了消災免禍,有人為了尋求新鮮和好奇,有人為了尋找心靈的慰藉……但不管我們起初的動機何在,只要我們願意被耶穌帶領和教導,也一定會像雅各伯等宗徒們那樣,找到信仰的真諦和身為基督徒的真正意義。

【視頻講道】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丙年)2025.07.27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耶穌告訴我們這些門徒,我們無需擔心天主將不懂我們的祈禱。我們不必採用標準的禱文,正確的詞匯。換言之,門徒去學會在祈禱中使用正確詞匯的那種焦慮感,是不合時宜的。不存在正確的詞匯與錯誤的詞匯。天主不會誤解我們。因此,我們需要做什麼?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