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每年的追思已亡節,天主教徒庫雷拉(Kalana Kurera)都會帶同妻子和兩個孩子,從斯里蘭卡家鄉尼甘布跋涉近 95 公里,來到卡盧特勒區的馬戈納。
他們的目的地是當地山頂的一個公墓,這裡是許多外國傳教士的最後安息之地,尤其是曾在毗鄰的聖雲先技術學校服務的法國和比利時聖母獻主會神父。
在這個主教堂旁的墓園裡,安葬著曾在這所學校工作的神父,每座墓碑上都刻著這些傳教士的姓名、出生地和逝世日期。
庫雷拉向天亞社說:「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像這樣保存外國傳教士墳墓的地方。」
現年 63 歲的庫雷拉是一位木匠,曾就讀於聖雲先學校。這所學校由來自歐洲的獻主會士於 1881 年創立。學校最初是一所少年犯和因貧困而被遺棄兒童的教養院。
學校後來發展成為職業培訓中心,庫雷拉在那裡學習了一年木工。
他說「多虧傳教士們的支持,我才能自力更生。」
自 2018 年以來,庫雷拉和家人在每年 11 月 2 日的追思已亡節都會前往馬戈納墓園,以「悼念那些為傳教事業奉獻一生並在斯里蘭卡逝世的人」。
以食物緬懷亡靈
馬戈納墓園是國家加略山朝聖地的一部分,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天主教友和非教友前來朝聖,尤其是在追思已亡節這一天,信徒們會在此紀念所有逝去的親友。
這座寧靜的小山為默想和祈禱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地方。
庫雷拉一家身著白衣,手捧小十字架、念珠、鮮花和蠟燭,在傳教士的墓前獻花,默禱。
在衆多的神父當中,給庫雷拉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義大利獻主會士佩切內利(Luigi Peceinnelli)神父。他回憶說,這位神父鼓勵學生「成為善良的人」。
佩切內利神父是十二位安葬在馬戈納的傳教士之一。
庫雷拉的孩子們說,每次來這裡,他們都會聽到關於傳教士的故事:他們如何引導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斯里蘭卡青年。
如今,聖雲先學校延續著這份傳承。學校是一所設施齊全的職業訓練中心,為被遺棄、成為孤兒、以及遭受精神創傷或由緩刑和少年法庭轉介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服務。
學校對所有不同宗教的青年開放。培訓項目包括木工、焊接、汽車修理、電氣工作以及空調和製冷。
庫雷拉說:「傳教士幫助天主教信仰在這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紮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追思已亡節紀念他們。甚至佛教徒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獻上鮮花,點燃蠟燭。」
像許多天主教家庭一樣,庫雷拉一家也會準備食物並將分給窮人,以紀念他們逝去的親人。
傳教士是我們家中的一員
在斯里蘭卡各地,人們不僅悼念自己的親人,也緬懷那些曾在國內服務的眾多傳教士神父和修女。他們來自法國、義大利、美國、波蘭、印度、比利時、德國和西班牙。
每年的 11 月 2 日,全國各地的天主教墓地都燭光搖曳,花朵簇擁。
來自科倫坡附近賈埃拉的 52 歲銀行經理、前修生迪內什(Ruwan Dinesh)說道:「我們記得他們如何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豐富了僧伽羅語和泰米爾語文學。」
迪內什每年都會舉辦紀念傳教士的彌撒。他從斯里蘭卡首位聖人聖瓦茲(Joseph Vaz)和曾在國家修院服務的法國獻主會士奎爾(Martin Quere, 1924-2014)神父那裡得到啟發。
每年都有數百人聚集在康提的安皮蒂亞墓園,悼念安葬在那裡的傳教士,其中包括奎爾神父。他因在一家麻風病院服務的慈悲心而為人銘記。
馬戈納的圖沙拉(Samantha Thushara)神父說:「外國傳教士承傳下來的精神在斯里蘭卡根深蒂固。」「許多傳教士在戰亂和疾病肆虐的環境中服務,有些人甚至死於他們投入治癒的疾病。」
他回憶起米勒(Henry Miller)和赫伯特(Eugene Hebert)兩位美國耶穌會士。他們於 1948 年抵達拜蒂克洛,致力於促進和平與人權。赫伯特神父在 1990 年的內戰中「失蹤」,而米勒神父則於 2019 年去世,享年 93 歲。
庫雷拉在準備離開墓地時輕聲地說:「對許多斯里蘭卡人來說,這些神父不是歷史人物,而是家人。」他的孩子們仍然緊緊地握著他們手中的白色小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