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教宗前最後會議,樞機團見證銷毀上任教宗權戒

這張由梵蒂岡媒體於 5 月 6 日拍攝並發布的照片,展示梵蒂岡負責人在樞機們的見證下,銷毀教宗方濟各的權戒和印鑑。 (圖片:法新社)

在選舉教宗會議前夕,樞機團在梵蒂岡舉行了最後一場會議,期間已故教宗方濟各的權戒和印鑑亦在樞機們的見證下銷毀。

在梵蒂岡 5 月 6 日發布的一段影片顯示,負責人在教宗方濟各的權戒(又稱漁夫戒指)上刻上一個十字架,並在教宗方濟各發送宗座信函上所使用的教宗印鑑鉛封上刻上十字架。

當被問及為何是在樞機會議中而不是在教宗去世後立即銷毀戒指和印鑑時,梵蒂岡新聞辦公室主任布魯尼告(Matteo Bruni)對記者說,關於選舉教宗的《主的普世羊群》宗座憲令當中對此並沒有規定具體的時間。

根據該宗座憲令,樞機們在召開全體會議時「安排銷毀漁夫戒指和發送宗座書信的印鑑」。

布魯尼亦提及,在樞機團於選舉教宗前的最後一次會議上,樞機們討論了多個問題,包括繼續推行教宗方濟各發起的改革、有關神職人員性侵問題以及對受造物的關懷。

他說,樞機們也提出了下任教宗的特點,強調「共融」的重要性,並認為「共融」是「新教宗的基本使命」。

梵蒂岡在一份公報中表示,在上一次的會議中,樞機們「勾劃出一位牧人教宗的形象,一位人類的導師,能夠體現撒瑪利亞人教會的面貌,貼近人類的需要和創傷」。 「在戰爭、暴力和嚴重兩極分化的時代,人們強烈需要一位能帶來憐憫、共議同行和希望的精神導師。」

樞機們也批准了一項官方宣言,呼籲在包括烏克蘭和中東在內的世界各地的衝突中實現和平。他們哀嘆「襲擊,尤其是針對平民的襲擊事件已日益加劇。」

聲明說:「我們衷心呼籲有關各方盡快達成永久停火,並在不設前提條件、不拖延的情況下,通過談判實現受影響民眾和全世界長期渴望的和平。」

布魯尼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封信函是在樞機全體會議上提出並獲得樞機們通過的結果。

自教宗方濟各於 4 月 21 日辭世後至選舉教宗會議前夕這段期間,樞機團共舉行了 12 場會議,探討未來教宗必備的特質,如他應當是一個牧者、建設橋樑和推動改革者。

教宗選舉會議:教宗是如何被選出的

2013年教宗選舉會議的西斯廷禮拜堂準備工作 (@梵蒂岡新聞網)

“我選舉……為至高教宗”(Eligo in Summum Pontificem)。在西斯汀聖堂,負責選出第267位羅馬教宗的133位有投票權的樞機主教,每人手中會拿著一張長方形選票,上半部分寫有上述字句,下半部分則留有空白,供寫下被選者的姓名。這張選票設計可對折,具體形式詳盡記載於《上主的全體羊群》宗座憲章(Universi Dominici Gregis)

選票分發

禮儀人員為每位樞機主教準備並分發至少兩到三張選票。隨後,由執事級樞機的末位樞機從所有選舉人中抽籤選出三位計票員(scrutatori)、三位負責收集病患選票的協助員(infirmarii),以及三位復核員(revisori)。如果被抽中者因病或其他原因無法履職,將由其他樞機補位。這是投票前的準備階段。不過,在參選樞機主教開始填寫選票前,樞機團秘書、教宗禮儀長及禮儀員必須離開西斯汀聖堂。此後,由最後一位執事級樞機負責關閉聖堂大門,必要時可暫時打開,例如出門為病患收集選票後返回時。

投票流程

按照資歷順序,每位樞機寫下心中人選後,將選票對折,高舉至目視可見,然後走向祭台,在祭台上放著一個蓋有盤子的投票容器。

每一位樞機主教在將選票放入托盤、進而投入票箱時,都要大聲宣誓說:“我以審判我的主基督為證,我的選票投給了我認為按照天主的旨意應該當選的人。”

禮成後,樞機主教向祭台行禮,返回座位。若參選樞機因病無法自行走到祭台,末位計票員會前去協助。該樞機宣誓後交出對折選票,由計票員代為高舉至祭台並投入選票容器。

病中樞機的投票方式

若有樞機生病留在房中,三位協助員會攜帶一定數量的選票和一個由計票員分發的投票箱前往。這個投票箱事前由計票員當眾開啓、確認為空,並上鎖,鑰匙置於祭台。投票箱頂部設有投票孔,可以把折疊好的選票放進去。病患樞機使用與他人相同方式填寫選票後,由協助員將投票箱帶回聖堂。待所有在場樞機完成投票後,計票員開啓該箱核對票數無誤,並逐一投入票箱。

計票過程

所有選票投入後,首位計票員須多次搖動票箱以混勻選票。末位計票員逐一將選票從投票箱中一張一張以顯然可見的方式取出,放入另一個空容器中進行清點。若票數與選舉人數不符,選票全部作廢並立即重新投票;若一致,進入正式計票。

三位計票員坐在祭台前的桌邊:第一位打開選票並查看姓名;第二位覈實後傳給第三位;第三位則高聲宣讀,以便所有在場樞機記錄在紙上,同時做筆記。

若遇到兩張對折在一起、似出自同一人之手的選票,且寫有相同姓名,只記為一票;若姓名不同,兩票均無效。但無論哪種情況,整輪投票不會因此作廢。點票結束後,計票員將各人得票總數匯總在另一張紙上。

末位計票員會在選票上“Eligo”字樣處穿孔,用線將所有選票串起,以便保存。線兩端打結後,將整束選票放在容器中或桌邊。下一步,選票將被清點和核對。

必要的法定人數

要當選教宗,候選人需獲得三分之二選票。本次選舉教宗會議將於5月7日星期三開始,共有133位選舉樞機,因此需要89票才能當選。

無論是否選出教宗,復核員都必須審查選票和計票員做的記錄,確認其忠實履行職務。審核完成後,在選舉樞機離開西斯汀聖堂之前,所有選票都會被焚燒。焚燒爐為一座鑄鐵爐,最初於1939年選舉教宗會議中啓用。焚燒工作由計票員負責,由樞機團秘書及禮儀員協助,這些人員由執事級樞機的末位樞機召入。與其相連的第二座焚燒爐則設於2005年,用於燃燒特定化學物質,使西斯汀聖堂屋頂煙囪升起的煙霧呈現不同顏色:若未選出教宗為黑煙,若成功選出則為白煙。若當天需進行第二輪投票,則首輪的選票將與第二輪選票一並在最後統一焚燒。

投票

每天進行四輪投票,上午兩輪,下午兩輪。若選舉樞機難以達成共識,連續三天未能選出教宗,則暫停投票最多一天,用於祈禱、自由交談,以及由執事級首席樞機發表一次簡短的靈性勸勉。之後恢復投票。若七輪投票仍無結果,再次暫停,由司鐸級首席樞機進行勸勉,然後再投七輪。仍無結果,則由主教級首席樞機進行勸勉。若在七輪後仍未選出,將進入最終階段:投票人須在上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中間選擇,但這兩位不可投票。即使到這一階段,仍需獲得在場樞機三分之二以上票數方可當選。

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訪台 外交部:拜會佛光山、一貫道總會

歐洲司司長黃鈞耀表示,樂見台梵交流與合作。   圖:翻攝自外交部YT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日前逝世,教廷預計於5月7日選舉新教宗。外交部今(6)日表示,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鮑霖神父(Father Paulin Kubuya)自5月1日至11日訪台,將拜會我國「佛光山」及「台灣一貫道總會」等宗教代表,盼進一步促進教廷與我國宗教界的跨宗教對話及合作。外交部說,樂見台梵交流與合作。

外交部今上午召開例行記者會,歐洲司司長黃鈞耀表示,鮑霖訪台期間將出席5月7日至9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辦的「神」與「道」國際研討會,並將拜會我國「佛光山」及「台灣一貫道總會」等宗教代表,盼進一步促進教廷與我國宗教界的跨宗教對話及合作。外交部表達誠摯歡迎。

黃鈞耀指出,鮑霖曾在台灣傳教20多年,曾在輔仁大學任教,並在去年3月首度以教廷跨宗教對話部副秘書長身分訪台。他說,鮑霖神父今年再度訪台參加跨宗教研討會,彰顯台灣與梵蒂岡攜手推動跨宗教交流,雙方共享宗教自由的普世價值,外交部樂見台梵在各項跨宗教交流與對話上的持續合作。

樞機主教敦促團結一致,在秘密會議臨近時保持耐心

2025 年 4 月 23 日,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加拿大樞機主教邁克爾·切爾尼 (Michael Czerny) 在已故教皇的靈柩從聖瑪爾塔教堂遊行到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后,在聖彼得大教堂內舉行儀式後走上去。(照片:法新社)

5月5日上午,來自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齊聚一堂,在5月7日的秘密會議之前舉行了另一天的全體集會,他們對媒體的評論提供了一個視窗,讓我們了解學院的多樣性和指導他們辨別的統一目標。

智利聖地牙哥的費爾南多·喬馬里樞機主教(Fernando Chomalí)回顧了教堂的普世性之美。“你會看到來自蒙古、羅馬教廷的樞機主教,以及其他在拉丁美洲或非洲最貧窮的人中工作的樞機主教。這是一個美麗的景象,“他告訴記者。“這對我們都有好處。這是我們 2,000 年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教皇弗朗西斯的遺產。

對於喬馬利樞機主教來說,自 4 月 26 日教皇葬禮以來的日子不僅僅是後勤準備,而是真正瞭解彼此。當被問及內部情緒是否緊張時,他拒絕代表會眾發言,但強調說:“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不僅對我們來說,而且對世界來說。

一些樞機主教認為,在 5 月 7 日下午進入西斯廷教堂之前,他們需要更多時間,屆時他們將進行第一次投票。哥倫比亞波哥大樞機主教路易士·何塞·魯埃達(Luis José Rueda)承認,雖然會議周“對彼此瞭解很重要”,但歡迎有更多的時間。“我們明天將再舉行兩次會議,”他指出,並強調了正在進行的對話。5月5日下午在羅馬舉行另一場會議。

5 月 6 日下午,預計樞機主教們將搬到梵蒂岡境內的 Casa Santa Marta 住所,他們將在會議期間居住在那裡,完全與外界隔絕,無法使用任何電子設備或固定電話。

其他人,如伊拉克巴格達的紅衣主教路易士·拉斐爾·薩科(Louis Raphaël Sako)表示,該學院已經準備好了。

“我們已經在一起一個星期了——我認為我們彼此足夠瞭解,可以選出下一任教皇,”他說。他呼籲一位「父親、牧師,維護教會的團結和信仰的完整性」的教宗。

在4月30日接受OSV新聞(OSV News)的獨家採訪時,他強調下一任教皇需要能夠與其他宗教對話,“特別是與伊斯蘭教”對話,這是他的國家的迫切需求,因為基督徒仍在從ISIS手中的種族滅絕中恢復過來。

與教皇方濟各的連續性問題受到了細微的差別。“是的,應該有連續性,”薩科樞機說,“但世界還在繼續發展。教皇必須閱讀時代的跡象,而不是退回到他的宮殿里。

印尼雅加達樞機主教伊格內修斯·蘇哈裡奧·哈德喬特莫喬(Ignatius Suharyo Hardjoatmodjo)於5月4日傍晚抵達羅馬,錯過了大多數全體會眾,他對同樣的問題給出了簡單的回答:“這將取決於聖神。他說,他將“以開放的心態”進入西斯廷教堂。

有些時刻更輕鬆。英國紅衣主教蒂莫西·拉德克利夫(Timothy Radcliffe)停下來,為一位來訪的美國人在棒球上簽名——這位收藏家希望他最近收集的幾十個棒球中,有一個帶有未來教皇的簽名。

與此同時,阿爾及爾樞機主教讓-保羅·維斯科(Jean-Paul Vesco)敦促大家要有耐心。“不急於冒白煙,”他對記者說。當被問及他是否希望有一位法國教皇時,他微笑著回答說:“阿爾及利亞的教皇也沒問題。

“但我們需要一個好教皇,”他說,把所有的笑聲都拋在一邊。當被問及這意味著什麼時,他回答說:“一個能夠傳遞福音資訊的人。誰能與世界分享八福。你知道我的意思。他可以做教皇弗朗西斯所做的事情,“他說。

他說:「我們不是在討論會眾中的名字,而是描述我們在下一任教皇中尋找的人物,他必須是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人,但他也是一個好人,分享福音是首要任務。

西斯廷教堂為下一屆教皇選舉做準備

梵蒂岡媒體於 2025 年 5 月 3 日發布的這張照片宣傳冊顯示了西斯廷教堂的建立和煙囪的安裝,以及 2025 年 5 月 7 日秘密會議開始前的安裝。(照片:法新社/梵蒂岡城)

除了米開朗基羅的傑作外,西斯廷教堂正在進行改造,包括安裝一個用於燃燒秘密投票的爐子和一個煙囪,該煙囪將冒出滾滾煙霧,向世界宣佈天主教會有了新的教皇。

根據梵蒂岡新聞辦公室週六發佈的一段視頻,使徒宮內部正在如火如荼地為這座 13 世紀的小教堂配備設備,以便投票選舉教皇弗朗西斯的繼任者。

這段近五分鐘的視頻顯示,建築商在腳手架上鋪設橫樑以建造高架木地板,然後為133名樞機選舉人設置大桌子,供他們在秘密會議中投票時使用。

可以看到其他建築商在教堂的一角安裝了焚燒選票的沉重爐子。

這段日期為週五的視頻還顯示,消防員爬上教堂的瓦片屋頂,以保護煙囪煙道。

煙道里的煙霧——在下面的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被熱切地注視著——如果沒有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的多數,煙道里的煙霧將是黑色的,如果教會有新的教皇,那將是白色的。

梵蒂岡城基礎設施副主任西爾維奧·斯克雷潘蒂 (Silvio Screpanti) 表示,在會議期間,五名電工和五名技術人員將留在現場。

在接受梵蒂岡城國網站採訪時,他說,一名技術人員“將在整個投票過程中待在”西斯廷教堂附近的一個小房間里,“帶著爐子的遙控器”,這個遙控器現在是電子啟動的。

在投票之前,技術人員正在 「遮蔽秘密會議期間使用的所有窗戶」。,並停用 」近年來在西斯廷教堂安裝的所有技術設備和感測器」。

在會議前一天,他們將「在周邊的所有入口處安裝大約80個鉛封條」。。

他說,他們還在為聖瑪爾塔賓館和隔壁一棟建築的樞機主教及其工作人員清潔和重新粉刷「大約 200 個房間」,包括擋住一些窗戶的視線。

Screpanti 說,傢俱保持在“必要的最低限度”,包括“床、床頭櫃和衣櫃”。

一些技術人員已經參加了秘密會議,而對於其他技術人員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

然而,所有留下來幫忙的人都必須宣誓保密,並在梵蒂岡睡覺,“不能聯繫到他們的家人”。

教宗選舉地西斯汀教堂架起煙囪 選舉結果看冒煙顏色

天主教會7日起將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舉行教宗選舉樞密會議。據1名法新社記者今天所見,消防員已在這座教堂頂端架起煙囪,選舉結果將從這個煙囪冒出的煙來得知。

法新社報導,樞機主教選舉團將在樞密會議(conclave)期間秘密投票選出新教宗,並透過將選票放入1個特別火爐焚燒所產生的煙霧,來向翹首企足的世人公布選舉結果。若西斯汀教堂(SistineChapel)的煙囪冒出黑煙,則代表未能選出教宗;若冒出白煙則意味新教宗產生。

領導天主教會12年的阿根廷裔教宗方濟各(PopeFrancis)4月21日以88之齡辭世後,世界各地未滿80歲的133名樞機主教便被召回羅馬準備舉行教宗選舉,選舉過程預料會費時數日。

在7日樞密會議首日,與會樞機將投票1次;其後的日子則將在上午和下午各舉行2次投票。

若有候選人贏得當選所需的2/3選票,也就是至少89票,則將選票放入特別火爐焚燒時會加入化學物來產生白煙;若未能選出新教宗,則在燒選票時不加入化學物,讓教堂煙囪冒出黑煙。

禧年青少年日參加者帶著悲傷與希望悼念教宗

來到羅馬參加禧年青少年日的青年於 4 月 27 日參加教宗方濟各的九天哀悼日。 (圖片:梵蒂岡新聞)

對於前往羅馬參加禧年青少年日慶典的數千名青年來說,教宗方濟各辭世的消息令他們震驚。

參加者慶祝充滿希望的禧年所帶來的喜悅與突然失去教宗的悲痛交織在一起。他們也不肯定教宗的離世對他們這趟羅馬朝聖之旅會有何影響。

梵蒂岡於去年 9 月公布 2025 禧年的 26 項重要慶典,當中包括 4 月 25 至 27 日的禧年青少年日。

廿二歲的皮里科(Vincenzo Pirico)4 月 27 日向《天主教新聞》說:「我們從一月開始就在為禧年慶典做準備。」他當時正陪同一群來自意大利中部城市比薩的青年。 「當我們收到教宗逝世的消息時,(這些天來)我們參加慶典的心情確實改變了。」

來自厄瓜多基多的青年莫利納(Gustavo Molina)表示,教宗去世的消息對他「就像被淋了一盆冷水」。

然而,對他和他陪同的一群青年來說,對教宗逝世的悲傷化成了感激,因為他們有機會來到羅馬,並向這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告別。

莫利納表示:「我們很幸運能來到這裡。」 「在哀悼教宗的時刻,每個人都很積極、帶著微笑,盡量保持團結。」

他說:「重要的是,我們大家一起向我們親愛的教宗致以最後的敬意,因為他深受愛戴,尤其是在西班牙裔團體。」

教宗去世的消息公布後不久,梵蒂岡表示,禧年青少年日閉幕彌撒將不會包括首位千禧少年阿庫蒂斯(Carlo Acutis)的封聖禮,而會以一台紀念彌撒代替。

教宗方濟各於去年 5 月 23 日批准了阿庫蒂斯列聖品的法令,並於 11 月底宣布封聖禮會於禧年青少年慶典期間舉行。

教廷公布在已故教宗於 4 月 26 日的葬禮後開始為期九天的哀悼期,在此期間,每天都會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追思彌撒。

然而,儘管正值哀悼期,仍有數以萬計的人擠滿了通往聖伯多祿大殿的主要道路和解大道。許多人揮舞著旗幟、唱歌和鼓掌。

據梵蒂岡新聞辦公室報道,估計有 20 萬人參加了追思彌撒。

來自美國費城的佩雷斯 (Nelson J. Perez) 總主教說:「我相信教宗方濟各正在俯視這一天,他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因為他號召我們迎接希望的禧年。這的確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禧年,不是嗎?」

像許多來到羅馬的人一樣,佩雷斯總主教原也是來參加真福阿庫蒂斯的封聖禮。但對他來說,將此改為教宗方濟各的葬禮和追思彌撒,是對這位熱愛青年、也被青年熱愛的教宗恰當的致敬。

他說:「教宗方濟各曾說,這些年輕人不是未來的希望;他實際上是說,他們是天主的臨在。他們今天確實在這裡證明了這一點。」「這真是一個莫大的祝福。」

教宗的去世不僅讓前來參加 4 月 27 日禧年青少年日彌撒的人們感到震驚,也讓禧年期間穿過聖門的朝聖者感到震驚。

美屬維京群島聖托馬斯教區的菲利普奇(Andrea Filippucci)神父帶著來自三個島嶼的近 100 名朝聖者來到羅馬參加禧年慶典。

與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一樣,在得悉教宗去世的消息時,這位來自羅馬的神父和他的團隊都感到難以置信。

他說:「我們剛剛還看到教宗為《Urbi et Orbi》祝福。」他指的是教宗在復活主日為「這座城市和全世界」所作的祝福。

他指出,教宗看起來很疲憊,「但沒人能想到他會這麼快就去世。所以,我們第一個反應是有點震驚。這是假新聞嗎?怎麼可能?」

來自該朝聖團的 19 歲青年朝聖者唐納利(Fayshia Donelly)說:「聽到教宗方濟各去世時,我有點困惑;感覺完全沒有預料到。說實話,一開始感覺有點太巧合了。」

該朝聖團的另一名成員瑞安 (Briah Ryan) 表示,雖然教宗的去世令人悲傷,但她仍然很感激有機會成為「這一歷史性時刻的一部分」。這次朝聖之旅讓她了解到新教宗選舉的過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將是我一生難忘的經歷。」

教宗方濟各的墳墓以祖輩故鄉大理石建造

位於義大利羅馬聖母大殿內教宗方濟各的墳墓。 (圖片:梵蒂岡媒體)

據《梵蒂岡新聞》報導,教宗方濟各位於羅馬聖母大殿的墳墓,是以來自義大利利古里亞地區的大理石建造而成。該地區是他祖輩的故鄉,他們於兩個多世紀前從那裡移居到阿根廷。

按照教宗方濟各的遺願,他希望被安葬在一個簡單的墳墓裡,墓碑上只刻有他名字的拉丁文「Franciscus」,以及置上他胸前十字架的複製品。

教宗方濟各於 4 月 21 日復活節星期一安息主懷, 並於 4 月 26 日的殯葬彌撒後安葬於聖母大殿。

墳墓位處這座建於五世紀宗座大殿的聖方濟各祭壇附近,該大殿內安葬著七位已故教宗。最後一位葬於此的是 1669 年去世的教宗克萊孟九世。

據大殿的聯合司祭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樞機所公布,教宗方濟各希望被葬在一座由利古里亞——他祖輩故鄉——石頭建造的墳墓裡。

這位樞機表示,教宗在 2023 年表示希望將來葬於聖母大殿。

該大殿是教宗方濟各在羅馬最喜歡的教堂之一。據報他在每次出國訪問前和返回羅馬後,都會在大殿向聖母瑪利亞祈禱。

教宗的墓碑是一塊來自科戈諾小鎮的變質岩石板,該地曾是他曾祖父西沃里(Vincenzo Sivori)的家鄉。

西沃里於 19 世紀從義大利移居阿根廷,養育了自己的家人,其中包括他的孫女瑪麗亞(Regina Maria),也就是教宗方濟各的母親。

利古里亞山區居民加爾巴伊諾 (Franca Garbaino) 稱,他們為方濟各準備的石板「不是一塊貴重的石頭」,而是「人民的石頭」,是一塊「給人溫暖」的石頭。

據《梵蒂岡新聞》報道,科戈諾鎮長索馬里瓦(Enrica Sommariva)說,當聽到教宗要求使用來自他祖輩故鄉的石頭建造自己墳墓時,她感到非常驚訝。

教宗的表妹安吉拉 (Angela Sivori) 仍住在科戈諾。她回憶起接到了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電話,並透過電子郵件收到了一張族譜後,意識到自己是教宗方濟各表妹的那一刻。

她的女兒克里斯蒂娜(Cristina)說,教宗對於墓碑的意願是「給家族一份美妙的禮物,也是最後的驚喜」。

教宗方濟各喪禮今下午4時舉行 陳建仁任特使參加

前副總統陳建仁代表台灣擔任特使,參加教宗方濟各喪禮,25日搭機抵達羅馬。陳建仁表示,他代表台灣政府與人民,對教宗方濟各致上最高敬意與哀悼,祈禱教宗早入天堂。

總統特使陳建仁表示,「教宗逝世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泯滅,而是一個生命的轉化,從世俗的生命轉到靈性的生命,我們也知道很多的像教宗、虔誠的神職人員,都希望早一點回歸主懷,都有這樣的盼望,我覺得我們來也要幫祂念玫瑰經。」

陳建仁與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一同前往聖伯多祿大教堂,瞻仰教宗方濟各遺容。方濟各的喪禮預定在羅馬當地時間26日上午10時,台灣時間今日下午4時舉行,包括美國總統川普、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都會參加。陳建仁也強調,會爭取機會跟相關國家做最好互動。

陳建仁表示,「台灣跟理念相同國家都有很好互動,所以有機會碰到,我當然一定把握機會跟他們好好聊一聊,即使個三言兩語,我相信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彼此增進友好關係的做法。」

回憶與教宗方濟各的淵源,陳建仁談到過去跟教宗有6次見面機會,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代表前總統蔡英文出席德蕾莎封聖典禮,第1次見到教宗;當時他希望教宗為台灣祈禱,方濟各回答的第一句話是「我是罪人請為我祈禱」,馬上展現教宗的謙卑。陳建仁還提到,相信在新教宗的領導下,台灣與教廷83年的邦誼會有最好發展。

陳建仁表示,「我們現在天天為賴總統祈禱,希望他能夠來代表我們台灣來參加新教宗的就職典禮,我們也為新教宗來祈禱,希望我們的新教宗也是跟方濟各教宗一樣,是一個開明的、願意有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也有寧靜的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

特使團隨後前往沙勿略修會做彌撒,陳建仁表示,全球天主教徒都祈禱,新教宗同樣是積極推動普世價值的民主人權與宗教自由,讓梵蒂岡成為世界典範。

2天9萬人排隊瞻仰 方濟各葬禮維安「出動狙擊手」

2天9萬人排隊瞻仰 方濟各葬禮維安「出動狙擊手」

梵蒂岡表示,截至24日晚間,已有大約9萬人來到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瞻仰教宗方濟各遺容。方濟各葬禮將於26日舉行,美國總統川普等各國領袖都將到場送教宗最後一程,如今義大利羅馬當局正進行重大維安部署,除了派出數千名警力,也會部署無人機及狙擊手。

路透報導,方濟各葬禮將於26日當地上午10時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前的廣場舉行,預計將會有超過20萬人參加。羅馬當局正準備為教宗葬禮古老儀式與大批人潮,築起一道現代化安全防線。梵蒂岡周邊街道26日將會禁止通行,當局正評估方濟各靈柩運送的最佳路線,也就是把靈柩從葬禮現場運至方濟各生前選擇的安息地「聖母大殿」。

當局將派出約2000名當地警察,並有數千名國家安全部隊成員加入維安行動。警方消息人士透露,安全措施除了警力巡邏、部署無人機,還會出動狙擊手。

▲▼梵蒂岡表示,截至24日晚間,已有大約9萬人來到聖伯多祿大教堂瞻仰教宗方濟各遺容。(圖/路透)

現階段已有多國領袖代表確定會出席方濟各葬禮,除了川普夫婦,英國由首相施凱爾與威廉王子代表參加,法國總統馬克宏、總理蕭茲、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波蘭總統杜達、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比利時總理德威弗、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等人都會出席。總統賴清德則是指派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總統特使,代表我國出席喪禮弔唁。

不過在方濟各葬禮結束之後,相關的關注度仍不會結束。群眾將會一起等待樞機主教秘密會議(conclave)選出新教宗的結果,這場秘密會議預計5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