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言 2025.04.19

每日聖言  –  4 月 19 日   星期六
聖周六  復活前夕守夜禮
農曆三月廿二 (穀雨)

復活主日【視頻講道】https://youtu.be/2mg-Gm7rxF4

福音(路 24:1-12)
一周的第一天,黎明時分,婦女們就帶著預備好的香膏香料,來到墓地,卻發現墓門的石頭已被移開。她們進去,卻找不到主耶穌的遺體。她們正在疑惑,忽然有兩個人站在她們身旁,衣服放光。她們非常害怕,都把臉伏在地上,那兩個人對她們說:“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祂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你們應記得祂在加里肋亞時對你們所說的:‘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中,被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她們就想起祂的話,便從墓地回去,把這一切告訴了那十一人和其餘所有的人。她們是瑪利亞瑪達肋納、約安納和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還有其他跟她們一起的婦女,都向眾宗徒傳述這些事。然而他們認為這些話荒誕無稽,不肯相信。於是伯多祿起身跑到墓穴,探頭察看,只見殮布,便回去了,對所發生的事非常驚訝。

反省
幾位熱心的婦女要找的,是“主耶穌的遺體”,但她們被問及:“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是的,耶穌已經不在死人中,祂已經復活了。無論是見到這“兩個人”之前的婦女們,還是宗徒們,似乎都因著人性的悲傷而忘記耶穌有關祂自己受難及復活的預言,也聯想不到天主使人復活的能力。悲傷往往會把人的視野局限起來,讓人看不清事實,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出天主的旨意。而基督的復活,恰恰是讓人的視線超越困境和悲傷,帶給人希望和喜樂的一個標記。所以,基督徒的生活就建基在對復活基督的信仰和希望之上。

迎接耶穌復活節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仿耶穌最後晚餐為教友洗腳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

後天耶穌復活節,紀念耶穌死後復活升天,是天主教、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節慶,昨晚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主教浦英雄帶領神父仿效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夕,與12門徒最後晚餐,拿水壼水盆及毛巾,以半跪姿式為12名男女教友洗腳,舉行「濯足禮」,學習耶穌謙卑、服務精神。

天主教迎接復活節,經4旬期、聖周準備祈禱、刻苦,按照聖經記載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史實,先後舉行聖枝遊行、祝聖聖油、主的晚餐、主受難日,昨晚主教浦英雄主祭,帶領印度籍神父狄鐸、香港籍神父黃博敏、修女、教友們,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

主教帶神父為教友洗腳後,將象徵耶穌臨在聖體,以隆重遊行遷供到小聖堂,主教、神父修女及教友下跪祈禱,默想耶穌愛世人,為世人贖罪受難的史實。

復活節紀念耶穌受難復活,象徵重生、希望與光明。福音記載,耶穌為拯救世人被釘十字架上犧牲,葬禮過後信眾前往墓穴查看,發現耶穌屍體不見了,深信耶穌復活。

復活節最特別不是每年都是固定某1天,是春分月圓後第1個星期日,春分後進入晝長夜短日子,象徵「光明戰勝黑暗」,與象徵光明復活節相呼應。浦英雄感謝耶穌愛世人,留給世人最神聖珍貴的聖周禮儀,教導大家服務、謙卑、愛的精神。

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聖周五主受難日,神職人員及教友都要守齋吃素食,下午拜苦路,晚間舉行主受難日禮儀;明晚舉行復活前夕守夜禮,後天主日慶祝耶穌復活,發送復活彩蛋。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主教浦英雄帶領神父仿效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夕,與12門徒最後晚餐,拿水壼水盆及毛巾,以半跪姿式為12名男女教友洗腳,舉行「濯足禮」,學習耶穌謙卑、服務精神。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紀念耶穌最後晚餐彌撒,主教浦英雄帶領神父仿效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夕,與12門徒最後晚餐,拿水壼水盆及毛巾,以半跪姿式為12名男女教友洗腳,舉行「濯足禮」,學習耶穌謙卑、服務精神。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天主教嘉義教區昨天上午舉行祝聖聖油彌撒、慶祝司鐸(神父)日,主教浦英雄主禮,嘉義教區雲嘉嘉3縣市30多位神父共祭。記者魯永明/攝影
主教浦英雄帶神父為教友洗腳後,將象徵耶穌臨在聖體,以隆重遊行遷供到小聖堂。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主教浦英雄帶神父為教友洗腳後,將象徵耶穌臨在聖體,以隆重遊行遷供到小聖堂。圖/聖若望主教座堂提供

香港升高關稅風波關注度 復活節主教文告都說憂慮

香港立法會17日辯論財政預算案,多名議員發言表達美國關稅措施對香港的影響。圖為香港立法會會議現場。(新華社)

美國關稅衝擊波和地緣政治變局,香港社會從旁觀轉向高度關注,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的復活節文告,都說為之表示憂慮;香港立法會辯論財政預算案,議員發言多表關注美國關稅措施的影響。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17日發表復活節文告,說他在撰寫文告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針對全球各國和地區加徵關稅,令全球情緒變得黯淡、擔憂和悲觀,愈來愈令人擔心全球經濟可能出現衰退,而區域戰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自然災害亦可能同時出現,那些經濟條件差、國際或社會地位低微的人民,永遠是最受苦的一群。

周守仁稱,二戰後各國多年來建立的所謂「國際社會」,以及「世界秩序」出現根本性的改變,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要失去希望,要相信希望的集體力量和人的意志力,也要相信作為全球公民的聯合行動,團結起來便可帶來改變。

香港立法會17日繼續辯論財政預算案,多名議員發言中都表達美國關稅措施對香港的影響。議員鄭泳舜稱,地緣政治不斷轉變 ,美國關稅政策和環球市場不明朗的趨勢下,香港難以獨善其身,支持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嚴控公共開支,包括公務員凍薪,長遠須研究精簡公務員編制,期望當局在節流同時,減少對市民影響;議員鄧家彪稱,港府要預估極端狀況,準備應對方案,美國挑起關稅戰,香港堅持零關稅和自由港的定位;議員張欣宇說,在風高浪急大環境下,發展經濟、鞏固人心,才是港府最重要任務,港府節流時應先檢討內部編制,避免向市民開刀。

香港代表工商界的政黨經民聯,就應對全球關稅戰向港府提出三方面建議。包括及時採取措施支援商界、發揮國際航運貿易中心以拓展貿易空間、及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吸引國際資金。其中提出建議,設法爭取有意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股,優先選擇回流香港上市。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認為,美國向貿易伙伴徵收對等關稅,對香港既是挑戰亦是機遇,香港要運用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地位,把貿易戰轉化為發展機遇。

另外,香港總商會原定率商界高層代表團,在4月24日出訪美國,計劃會見當地商會、企業及港商,亦爭取約見商貿部門官員,但總商會宣佈因應時局,臨時決定取消下周訪美安排。經民聯成員林健鋒說,訪美團「延期」是基於中美貿易環境波動,政策不確定性高,決定延後訪美行程。

【視頻講道】復活主日(丙年)2025.04.20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 我們從來沒忘記,耶穌復活那天是主日;因為有關主日的一些事是不允許忘記的,而且也不會允許在一周中的平日來慶祝耶穌復活。我們甚至把安息日從周六移到了主日。

中國北京堂區逾30慕道者將於復活節領洗

中國北京教區加爾默羅聖母聖衣堂的慕道者在準備於今年的洗禮合影留念。 (圖片 :Fides)

中國北京教區的一個堂區預計有至少 30人將在今年的復活節守夜禮領受洗禮。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報道,位於北京西直門的加爾默羅聖母聖衣堂(又稱西堂)的慕道班候洗者於 3 月 23 日(四旬期第三主日)進行了第一次的考核禮。

堂區司鐸馮鵬基神父表示,在考核禮中,候洗者領受傅油並誦讀禱文,以能更「走近天主、跟隨天主」。西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準備成人入門聖事的候洗者按天主教會規定需參加為候洗者的三次考核禮。

考核禮在四旬期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個主日舉行,旨在讓候洗者「淨化和啟蒙」。

禮儀包括特別的禱告、淨化和誦讀主日福音,以幫助候洗者在走向洗禮的過程中專注並加深他們的信仰。

在西堂該次的彌撒中,教區聖若瑟修女會的兩位修女與信衆分享了她們的聖召成長和發展。

教區亦組織了一個四旬期探訪北京教區修院的活動,以鼓勵年輕人立志成為神父和修女。

他們也聆聽了一些修院修生的見證,並在探訪修院期間一起參與了拜苦路。

新加坡千多人準備領受洗禮加入天主教會

來自新加坡聖家堂的慕道者 3 月 9 日在堂區登記姓名,準備在今年復活節領受洗禮。 (圖片:天主教新聞)

在新加坡總教區,有約一千多慕道者正準備於今年的復活節守夜禮中領受洗禮。

據總教區網站報道,本月初,至少有 842 名慕道者和 165 名候洗者參加了甄選禮,確認他們已準備好領受聖洗聖事。

新加坡總主教吳成才樞機於 3 月 8 和 9 日分別為慕道者和候洗者主持了甄選禮。

教會的甄選禮通常在四旬期首主日舉行,標誌著慕道者(接受成年入門聖事:聖洗、堅振和聖體聖事者)在信仰方面已作好準備領受洗禮。

在總教區的禮儀中,慕道者會登記姓名並在一本名冊上簽名,這冊子列出了教區今年即將領受入門聖事者的名單。

候洗者當中有已在其他基督教派接受過洗禮但尋求與天主教會完全共融的人。

吳樞機鼓勵所有候使者要把這信仰成為自己的信仰。他在 3 月 9 日的甄選禮上說:「教會的信條,即整個團體賴以生活的一套信仰,應該成為你個人的信念。」

四十二歲的黃奎妮(Queenie Ng)是其中一位候使者。她在 20 歲時首次接觸基督信仰,並偶爾參加各種基督教會活動。

她說:「我沒有受過洗禮,也沒有與天主有過密切的關係」。

六年前,她辭去了原本公司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專業防腐師。在她開始新工作一年後,一個提供天主教葬禮服務的組織「聖若瑟臨終援助協會」聘請她協助防腐工作。

雖然殯葬業是營利的,但「我在協會遇到的天主教徒都滿懷愛心…… 他們服務不是為了金錢,我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去年 7 月,她報名參加了總教區內 30 多個堂區或中心為慕道者提供課程的其中一個慕道班。

另一位準備領受洗禮的馬塔尼 (Naresh Mahtani) 是一名 69 歲的律師,他稱自己以前是一個「自由思想家」。

他說,雖然他在青少年時期就認識了基督,並視耶穌基督為自己的「英雄」,但他「無法接受教會在歷史上曾參與過迫害的行為」。

他 44 歲的妻子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他很少與她一起參加主日彌撒。

然而,職業和經濟上的困難促使他「與天主進行了一次嚴肅的對話」,這慢慢地使他接受了信仰。

去年七月,馬塔尼報名成為了慕道者。

在新加坡約 590 萬人口中,估計約有 39.5 萬天主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