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關鍵議題 靜宜大學共識營引領校務轉型與創新 擘劃永續藍圖

靜宜大學共識營聚焦四大關鍵議題,引領校務轉型與創新,攜手擘劃永續藍圖!

靜宜大學舉辦「董事會成員與一級主管共識營」,以「攜手邁向永續─靜宜大學未來藍圖」為主題,聚焦中長程校務發展,展開一場凝聚願景、共商策略的重要對話。共識營最大亮點為董事會成員、監察人、校務顧問與校內一級主管等齊聚一堂,展現靜宜面對高等教育變革挑戰的前瞻部署與積極行動力,共同為校務創新及永續奠定堅實基礎。

面對少子化與高教轉型浪潮的海嘯般衝擊,靜宜大學近年來透過創新辦學策略逆勢成長,榮獲「2025全台最國際化大學」私校第一佳績;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以「優質教育」等多項指標勇奪全國第一,穩居私校領先的地位。

靜宜「董事會成員與一級主管共識營」以「攜手邁向永續─靜宜大學未來藍圖」為主題。

靜宜大學共識營在溫馨的相見歡中揭開序幕,並由校牧楊安仁神父帶來會前禱,祈求天主賜予靜宜團隊智慧與勇氣,攜手迎向高教挑戰,共創學校永續發展的美好願景。

靜宜董事長蘇耀文主教致詞表示,高教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靜宜作為一所天主教大學,更須秉持創校主顧修女會的精神與校訓「進德修業」,在真理與德性引領下,以創新的思維,面對時代的挑戰與需要,培育專業知能與社會責任感兼具的人才。

蘇耀文主教強調,靜宜學生不僅要學有所成,更應在信仰教育中認識自我價值與生命使命,成為天主的愛子愛女,以服務人類社群為志業。他也呼應教宗提出的禧年主題「希望的朝聖者」;勉勵與會者集思廣益發揮靜宜特色,推動校務永續發展,為世界帶來希望與光亮。

靜宜「董事會成員與一級主管共識營」,聚焦中長程校務發展,展開一場凝聚願景、共商策略的重要對話。

活動特別邀請靜宜現任監察人、前任校長陳振貴進行專題演講,深入剖析「台灣高等教育大趨勢」,為共識營注入宏觀視野與策略思維,激盪出高教改革的多元觀點與實踐方向。

校長林思伶指出,靜宜以「新博雅優質大學」為願景,強調天主教核心「利他精神」,將持續以「國際化 × AI × 永續實踐」三大發展主軸,培育具備靈性覺察、國際視野、行動實踐與社會關懷的世界公民。

林思伶表示,學校以「FAITH」(F 全人陶成、A 利他與服務、I 國際連結、T 求真於學、H 永續中抱持希望)作為核心價值,期許靜宜學生皆能成為「有靈魂的學習者、有世界觀的行動者、有創造力的實踐者」。

靜宜現任監察人、前任校長陳振貴進行專題演講,深入剖析「台灣高等教育大趨勢」。

林思伶強調,「參與式學習」已成為靜宜校園的核心文化,學生從課堂延伸至社區與國際場域,皆能實踐所學,累積行動力與社會力。學校亦結合教學、行政與宿舍教育,協助學生建立成熟人格、倫理思辨與靈性整合。她期勉教師成為「陶成型」導師,不僅傳授知識,更能引導學生探索生命意義與社會責任。行政團隊以陪伴與支持為使命,共同打造永續、關懷、智慧並行的未來大學。

靜宜校方指出,此次共識營透過分組討論與綜合對話,深入探討校務四大關鍵面向,包括靜宜特色與社會辨識度、學術研究量能與國際鏈結、組織文化與行政效能,以及財務創收、空間運用與永續發展策略。在多方對話中,凝聚學校治理與教學創新共識,為靜宜大學邁向卓越與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音樂中朝聖! 天主教2025禧年音樂會《因相愛 攜手讚美》6月7日登場

歐遠帆教授在大坪林聖三堂指導合練。(天主教之聲提供)

為迎接2025年天主教「希望禧年」,由天主教之聲主辦的《因相愛 攜手讚美~2025禧年希望的朝聖者音樂會》,將於6月7日(週六)下午2時,在新北市新店區大坪林聖三堂登場。音樂會將由佳播合唱團與聖采琪聯合弦樂團攜手演出,獻上一場充滿信仰與祈禱的聖樂饗宴。

音樂會主題曲〈希望的朝聖者〉以「希望之火熊熊燃起,願這歌聲上達於祢」為開場,展現對天主的信賴與對生命的讚頌。本次演出緣起於天主教之聲與佳播合唱團過去多次合作的基礎,亦因在前年將臨期音樂祈禱會中,首次接觸到台中教區聖采琪聯合弦樂團,其國家級水準的演出深深打動人心。

金忠先老師指導合練。(天主教之聲提供)

隨著教廷於2024年宣布2025年為「希望禧年」,天主教之聲促成兩團正式合作,自年初起展開籌備,雙方透過多次線上會議與實體合練,密切協調。此次音樂會指揮,由佳播合唱團指揮歐遠帆教授,與聖采琪弦樂團指揮金忠先老師共同擔任,兩團成員超過百人,從曲目挑選、排練到音樂詮釋皆投入大量心力,反覆雕琢細節,以呈現溫暖動人的演出。

5月25日,雙方於大坪林聖三堂首次進行聯合排練,現場氣氛熱烈。佳播合唱團也在臉書分享當日的感動時刻:「有天主的照拂,日日皆好日。」當天,25位聖采琪大小成員與家長特地從中部北上,兩位指揮細心帶領團員排練,力求合唱與弦樂自然融合,展現音樂的層次與張力。

《因相愛 攜手讚美~2025禧年希望的朝聖者音樂會》6月7日將於大坪林聖三堂演出。(天主教之聲提供)

主辦單位天主教之聲表示,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場靈魂的朝聖之旅,期盼透過音樂祈禱,撫慰人心、安定社會,也讓信仰的聲音穿越穹頂、上達天聽。演出場地大坪林聖三堂由德籍聖言會神父林慎白設計,音場效果優異,亦是新莊輔仁大學校舍建築設計者。今年恰逢輔仁大學創校百年與聖言會創會150週年,為本場音樂會增添紀念意義。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參與這場音樂盛會。

印度果阿信徒在四旬期舉行懺悔步行朝聖

印度果阿一群天主教徒進行一年一度的懺悔朝聖期間沿著道路行走。 (圖片:受訪者提供)

印度西部果阿數千名天主教徒在他們的教區進行懺悔步行朝聖,作為年度悔罪之旅的一部分。

果阿暨達曼總教區社會傳媒中心主任卡多佐(Barry Cardozo)神父表示,今年是希望禧年,年度朝聖的主題是「希望的朝聖者,讓我們宣講福音」。

他於 3 月 9 日向天亞社表示:「今年的特色是描繪了耶穌受難的形象,以及基督在困境中陪伴人們的場面。」

這些場面是由果阿不同教區的青年成員創作的,他們積極參與,表達出懺悔和祈禱。

教區四旬期步行朝聖活動召集人拉托斯(George Ratos)神父說:「超過二萬八千名男女從諾伊拉、坎索利姆、班博利姆、韋爾納和瓦斯科地區步行到聖科爾的聖母健康教堂,這裡是果阿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他指出,朝聖者從五個指定朝聖地點出發,步行約 15 公里。

他說:「那裡真是人山人海。 只有親眼看到才會相信,」

他表示,朝聖之旅於 3 月 9 日凌晨兩點左右開始,並於早上 5 點到達目的地進行朝拜,然後領受聖體。

費爾南德斯 (Tany Fernandes) 是兩之母,她與 2,000 名朝聖者一起步行走了 15 公里。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這項活動。

她說:「我們念誦玫瑰經,唱聖歌。那裡充滿了信仰精神的氣氛,我不再感到腳痛了。」

她來這裡是為了給她 53 歲的丈夫尋求治癒,他正在接受腎臟透析。

蒙泰羅(Fraji Monteiro)在步行期間參與了描繪耶穌受難的場面,他說這讓他更接近天主。

他指出:「在某種程度上,我能親身感受到基督所經歷的痛苦和折磨」,並指對他來說,這是「懺悔和淨化心靈的一天」。

主持彌撒的果阿暨達曼總教區費拉奧(Filipe Neri Ferrao)樞機邀請人們以主耶穌基督為榜樣,在這個世界上以希望的朝聖者的身分而行。

他說:「儘管經歷了所有的考驗和磨難,衪仍然忠於自己的使命,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奴役中拯救出來,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生命和希望。」

他鼓勵懺悔的步行者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成為「每個人信仰和希望的燈塔」。

朝聖之旅於 2019 年在總教區開始,該教區涵蓋印度西海岸達曼和迪烏附近的一個小邦。

果阿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 180 萬人口中約有 50 萬天主教徒。

果阿一直是亞洲天主教會的主要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