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入院治療3週 教廷首度公開錄音檔

天主教信徒聚集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為教宗的健康祈禱。88歲的教宗方濟各在2月14日因為支氣管炎被送入醫院治療,隨後病情惡化為雙側肺炎,至今尚未露面。

梵蒂岡在6日首次公開教宗在醫院內錄製的錄音檔,方濟各以他的母語西班牙語向大家表示感謝,讓信眾又驚又喜。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說:「衷心感謝大家在廣場為我的健康祈禱,我與大家同在,願天主保佑你,聖母保護你,謝謝。」

不到30秒的錄音中,教宗的聲音有些虛弱,但相當清楚。

梵蒂岡在4日的聲明表示,教宗在3日接受2次支氣管鏡檢查,清除支氣管內堆積的大量黏液,白天戴著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晚上睡覺時會繼續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治療。

方濟各的心臟、腎臟和血液指標皆穩定,雖然健康狀況仍然複雜,但暫時脫離呼吸危機。

天主教信徒說道,「聽到教宗的聲音總是讓人感動,再加上他的病況,聽到他的聲音更為激動,我們持續祈禱,希望他早日康復。」 梵蒂岡每兩天會公布一次教宗目前的病況,但從2月14日開始沒有再發布任何教宗的照片、影片,醫生表示,方濟各沒有進一步的呼吸道危機,而下次公布病情則是8日。

全球教會迎2025四旬期 教宗因病缺席聖灰星期三彌撒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今年3月5日,是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聖灰星期三」,從亞洲、美洲到非洲,各地的教堂內,都聚集了大批教徒一同禁食、禱告。早前因為雙側肺炎入院治療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至今並未康復,因此首度缺席了義大利羅馬的傳統彌撒活動。儘管如此,菲律賓、墨西哥、阿根廷等地的教徒,依然在這神聖的一天為教宗祝禱,希望他早日康復。

沾上棕櫚枝燒成的灰燼,在信徒額頭上畫下十字,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一處教堂內,週三一大早,迎來大批天主教徒,齊聚禱告,聆聽神父講道。

奈及利亞飛行員 杜魯瓊:「今天是紀念耶穌基督受難的日子,所以我們禁食、奉獻。也因為耶穌為世人受了許多苦,所以我們在這段時期會保持哀傷,並在精神上紀念祂,與祂同在。」

今年3月5日,是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聖灰星期三」,又稱「大齋首日」,標誌著西方教會四旬期開始。在這一天,基督教徒通常會參加聖灰日禮拜,天主教徒們則需清淡飲食、減少娛樂,偕同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一同禱告,並持續守齋、懺悔、奉獻,直到40天後恢復正常作息,迎接復活日到來。

天主教徒 卡西德:「我從小時候開始,就會參加聖灰星期三的活動,也每次都會在額頭上塗灰,因為我們本是塵土,最終也將回歸塵埃。」

然而就在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齊聚教堂內禱告、齋戒時,教宗方濟各卻因病首次缺席了「聖灰星期三」傳統彌撒。今年這場重要儀式,改由前羅馬教區德多納蒂斯樞機主教主持,從聖安塞爾莫堂的「駐地彌撒」開始,帶領信眾遊行、穿過阿文提諾山,到達聖薩比納教堂後舉行聖體慶典。

前羅馬教區樞機主教 德多納蒂斯:「此時此刻,我們彷彿正與教宗方濟各團聚在一起,我們感謝他為教會和世人祈禱、受苦,今晚的聖灰將撒在我們的頭上,藉此讓我們反思自身。」

儘管今年的彌撒儀式,少了教宗陪同默禱,虔誠的信徒們還是堅持走完了全程。菲律賓、墨西哥、阿根廷等地的教徒,則在誦讀經文、祈禱時,同步送上祝福,希望這位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領袖,能早日康復。

天主教徒 比尤蒂富爾:「我們以為他已經康復了,沒想到病情一直反覆,所以今天我們有為他禱告,其實我和我太太每次去教堂都會祈禱,希望他康復。」

天主教徒 加布里埃爾:「我們還是希望他能好起來,希望上帝能陪伴他,給他力量,不過作為一名教徒,我也不會忘記禱告,希望他能盡快康復。」

或許是感受到了眾人祈禱的力量,教廷表示,教宗在接受羅馬傑梅利醫院治療後,病情逐漸趨於穩定,稍早時候已經拆除了呼吸器,也可以起身坐一坐、處理公務,並再次致電加薩教區的神職人員,表達關心,工作期間沒有再發生任何新的呼吸道危機。

美聯社記者 克勞瑟:「在前一天出現兩次呼吸道危機後,週二醫生表示,教宗方濟各只需要高流量氧氣輔助,就可以呼吸,也不需要再戴氧氣面罩,只有晚上會用到。這已經是這位88歲的教宗在羅馬傑梅利醫院度過的第19個晚上。」

至於這次「聖灰星期三」彌撒活動,教宗雖然缺席,但在住院前,他就已擬好了2025年四旬期文告交由教廷發布,並在5日上午於醫院10樓寓所內,接受了聖灰禮儀、領受聖體,象徵與世界各地的多位信徒同在。

教宗病情穩定,領了聖灰並致電加薩

Gemelli 綜合診所廣場上的約翰·保羅二世雕像(法新社)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聖座新聞室3月5日晚上向記者們表示,「教宗今天也狀態穩定,沒有再發生呼吸衰竭的情況。依照計劃,他白天接受高流量氧氣治療,夜晚再次使用非侵入式呼吸機。聖父教宗增加了呼吸和動態神經肌肉方面的物理治療」。

教宗「在座椅上度過了一天。考慮到臨床症狀的複雜性,對疾病的預後仍持保留態度」。當天早上,聖父教宗在羅馬傑梅利醫院10樓的私人病房「參加了聖灰降福禮儀,從主祭那裡領了聖灰,然後領聖體」。

隨後,教宗從事了一些公務。同一天上午,他打電話給加沙聖家堂本堂神父羅馬內利;下午他有時休息、有時工作。

教宗2月14日住院治療支氣管炎,隨後病情惡化為雙側肺炎,教廷每天早晚兩次更新教宗最新病況。

梵蒂岡今天晚間報告指出,教宗病情保持穩定,沒有出現任何呼吸功能不全情況。按照治療計劃,他白天使用了高流量氧氣輔助,今晚將恢復使用非侵入性的呼吸器。

教宗今天增加了呼吸和復健運動的物理治療,他整天坐在扶手椅上。由於病情複雜性,醫療團隊對預後狀況仍保留評估。

對於今日活動,梵蒂岡說明,教宗上午在醫院10樓的寓所參加了聖灰(Sacred Ashes)禮儀並領受聖體,之後投入執行了幾項工作,下午在工作與休息交替中度過。

聖灰禮儀象徵天主教四旬期的開始,時間在復活節前40天的星期三。教宗過去曾在彌撒講道解釋在頭上撒聖灰的意義,他表示灰燼象徵人類的脆弱與最終將走向死亡,卻受到天主的珍愛,因此人類不該追求灰飛煙滅的事物,應潔淨心靈,從灰燼走向生命。

梵蒂岡指出,教宗另在上午致電加薩的天主教堂區神父羅馬內利(Gabriel Romanelli);教宗2月25日也曾從醫院致電加薩表達關懷。

根據香港天主教公教報2月7日報導,在去年底加薩走廊被轟炸後,教宗每晚7時都透過WhatsApp視訊通話,聯繫加薩聖家堂神父羅馬內利,慰問避難的居民。

教廷:教宗發生兩次急性呼吸衰竭而使用呼吸器

教宗方濟各。(圖/路透)

教廷表示,因雙側肺炎住院治療的天主教宗方濟各今天兩度出現「急性呼吸衰竭」,需要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幫助呼吸。

教廷新聞室今晚發布關於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病況最新消息指出:「當天,聖父教宗發生兩次急性呼吸衰竭,起因是支氣管中積聚的痰和隨後發作的支氣管痙攣。」

聲明提到,教宗因此進行「兩次支氣管鏡檢查,必須將大量的分泌物抽出」,並表示教宗下午再次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

教廷指出:「聖父教宗始終意識清醒,配合度高。對疾病的預後仍持保留態度。」

方濟各2月14日住進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Hospital)治療,病情由支氣管炎惡化為雙側肺炎,2月28日出現一次突發性的支氣管痙攣,導致嘔吐及吸入嗆咳,他立刻接受支氣管抽吸治療,並啟用非侵入性呼吸器。

教廷昨天曾表示,教宗病情處於穩定狀態,已無需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今天是教宗住院第18天,他兩度發生「急性呼吸衰竭」而再度需要使用呼吸器。

立陶宛傳統慶典迎春 民眾扮鬼怪嚇跑寒冬

立陶宛一年一度Užgavėnės慶典1日登場,吸引上千民眾前來參與,人們裝扮成鬼怪以嚇跑冬天。圖為慶典中的遊行活動。

立陶宛是歐洲最晚皈依天主教的國家,如今許多節日仍保留異教崇拜自然神靈的習俗。其中最盛大的慶典「懺悔星期二」日前於立陶宛露天博物館登場,吸引數千人共襄盛舉,現場民眾扮鬼怪「嚇跑冬天」,熱鬧迎春。

「懺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在立陶宛名為Užgavėnės,是立陶宛的傳統民俗節日,相當於西方的「狂歡節」,通常在基督教大齋期開始前的週二舉行,日期介於2月初至3月初間。節日核心目的是驅趕寒冬,迎接春天的到來,象徵自然界的重生與生命的輪迴。

節日期間,人們保有大吃大喝的傳統,以確保在長達40天的大齋期開始前儲存足夠的能量。也因此,這個節日在法國被稱作Mardi Gras,直譯為「油膩的星期二」。

立陶宛各地皆有Užgavėnės的慶祝活動,而位於魯姆希什克斯(Rumšiškės)的立陶宛露天博物館(Open-Air Museum of Lithuania),所舉行的慶典最具代表性與傳統特色,通常會提前於週末舉行,方便民眾參與。

儘管天候不佳,昨天的活動仍吸引大批遊客參與。人們穿戴色彩繽紛、誇張甚至是有點滑稽的面具,包含惡魔、巫婆、動物或神話人物的形象,隨著傳統音樂跳舞,並製造巨大聲響,以嚇跑惡靈和寒冬。

今年,博物館規劃多個活動區域,包括販賣傳統食品和手工藝品市集、傳統遊戲比賽、歌舞音樂表演、手工藝工坊與展覽及面具遊行等,讓參與者沉浸於節慶氣氛。

此外,與英國相似,立陶宛也有在「懺悔星期二」這天吃薄煎餅的習俗,現場民眾親手體驗用傳統鐵鍋在戶外現煎鬆餅並品嚐美味。圓形的鬆餅象徵太陽,立陶宛人相信這一天吃越多鬆餅,來年將獲得更多財富與健康。

每年慶典的重頭戲為「冬春對決」,由扮演肥胖冬天(Lašininis)的人偶對抗象徵春天的瘦弱人物(Kanapinis)。這場象徵季節變遷的比賽,最終總是春天獲勝,寓意寒冬即將結束,春天正式來臨。

活動最終高潮為焚燒稻草女巫Morė。這是用稻草製成的大型女巫稻草人偶,象徵冬天與惡靈。人們放火焚燒稻草人偶象徵送走寒冷,迎接新季節,帶來好運豐收。

今年「懺悔星期二」落在4日,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也將舉行另一場慶典活動。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3/1辦祈福彌撒 祈禱教宗早日康復

教宗方濟各14日因支氣管炎住院,外界關注病情狀況,國內天主教教區、教會及社福團體等紛為教宗祈福,天主教台北總教區今天發出公告,3月1日將舉行「為教宗方濟各祈福彌撒」。

高齡88歲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14日因支氣管炎入住羅馬傑梅利醫院(Gemelli Hospital),之後病況惡化為雙側肺炎,教廷每日早晚更新教宗病況。教廷在台北時間今天上午表示,教宗病情仍危急(critical),但維持穩定(stationary)狀況。

教宗住院多日,全球關注其健康狀況,除了梵蒂岡在聖伯多祿教堂舉行祈福儀式,台灣國內天主教相關團體也同感擔憂,連日紛紛為教宗健康祈禱。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今天發出公告,宣布將於3月1日於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為教宗方濟各祈福彌撒」,由總主教鍾安住主禮,邀請神父、修士、修女、教友及各界人士踴躍參加。

台北總教區指出,明天起至3月6日止,每日上午11時、晚上7時也將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公念玫瑰經,各堂區可自行安排公念玫瑰經的時間,一起為教宗方濟各身體早日康復祈禱。

教宗方濟各支氣管炎住院 嘉義教區500多人徒步苦行9公里祈禱

天主教教友徒步9公里為教宗健康祈禱,為國祈福。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因支氣管炎住院,全球教友為教宗健康做馬拉松式的接力祈禱,天主教嘉義教區今天有500餘人徒步苦行,從大林鎮沙崙天主堂出發,行走9公里到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為教宗健康祈禱、為國祈福。

嘉義教區神父、修女及來自雲、嘉地區各堂口教友、教區所屬社福單位,醫院、學校等500餘人今天參加徒步苦行;大林教堂主任司鐸(神父)郭正利說,大林鎮沙崙天主堂是嘉義教區1876年開教第一座聖堂,今年是教宗宣布希望朝聖禧年,鼓勵教友朝聖蒙受天主祝福,今天教友藉由徒步苦行,沿路朗誦玫瑰經,為台灣祈福,為教宗健康祈禱,也為世界和平祈禱。

郭正利上午帶領教友祈禱祝福,由十字架車輛引導,500多人徒行祈禱,教徒不僅有雲嘉嘉地區民眾,還有台北的教友特地來參加,隊伍抵達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後,由主教浦英雄帶領祈禱、降福;梅山聖母朝聖地的教堂供奉中華聖母態像,穿清朝官服戴皇冠,是教會指定朝聖地,為歌德式建築造型,是當地宗教地標。

十字架車輛引導教友行走。
大林鎮沙崙天主堂是嘉義教區開教第一座聖堂。
許多教友進行祈禱。
大林教堂主任司鐸郭正利帶領教友祈禱。

教宗病況好轉! 恢復工作致電關懷加薩教區

梵蒂岡24號晚間表示,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危急病況略有改善,沒有出現氣喘呼吸危機,輕度腎衰竭也受到監測,不需要擔憂,24號下午開始,已處理公務,並在傍晚致電加薩教區表達他的關懷。梵蒂岡當局也從24號起,每天晚上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馬拉松式的誦經活動,為教宗健康祈福。

教宗方濟各脫離病危! 梵蒂岡發佈最新病況

教宗方濟各。(圖/路透)

梵蒂岡今天晚間表示,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危急病況略有改善,教宗未發生呼吸危機,輕度腎衰竭在監測下無須擔憂,教宗下午開始處理公務,並在傍晚致電加薩教區表達他的關懷。

教廷目前早、晚兩度更新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病況,在今晚將近7時發出的訊息當中,醫療單位表示教宗危急病情的臨床症狀略有改善,今天也沒有出現氣喘呼吸危機,一些實驗測試結果有所改善。

報告指出,教宗輕度腎衰竭情況在監控下,目前並無需擔心,教宗仍繼續使用氧氣治療,但流量與氧氣含量比略有減少。

報告提到,鑒於臨床情況的複雜性,醫療團隊對於教宗預後研判仍保留。

慈悲與博愛的情誼 世界宗教博物館為教宗方濟各祝禱

靈鷲山佛教教團住持心道法師(右)與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二0一七年於梵諦岡首度會晤,兩人雙手合十祝福彼此。 (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近日住院的消息,引發全球信眾關切;致力於宗教對話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對教宗的貢獻深感敬佩,雖在春季禪關閉關中,仍第一時間表達關懷,指示在聖山寺金佛殿點燈祈願,祈求教宗身心安穩,早日康復。

世界宗教博物館廿三日下午也在「掌櫃講堂─談基督教聖樂之美」活動中,邀請主講老師車炎江帶領學員用拉丁語《以賽亞書》的內容為教宗禱告,將心意化作無形的力量,傳遞祝福與關愛。

心道法師表示,教宗方濟各不僅是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更是環保行動的先鋒,長期推動氣候正義與生態保護,並在《願?受讚頌》通諭中疾呼全球共同守護地球,非常重視氣候變遷議題,曾在第廿六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前,邀約他及各宗教代表參與「信仰與科學:邁向COP26氣候峰會」。心道法師在峰會期間,為全球生態環境獻上虔誠祝願,並與跨宗教領袖共同簽署聯合呼籲書。

心道法師曾於二0一七年赴梵蒂岡拜會教宗,雙方針對生態、和平與慈悲深度交流,並分享靈鷲山推動的「愛地球、愛和平」計畫,獲得教宗高度肯定。這次心道法師在閉關期間獲悉教宗住院消息,再次以信仰之力回應,指示透過祈福點燈的善念,以跨宗教祝禱,祈願教宗身心安康,也願世界因這份信仰的光明而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