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一幕!教宗親手一抱「竟是台灣嫩嬰」 台人狂直播:好感動

寶寶被教宗親手撫摸祝福,媽媽激動直呼「一生榮幸」。

超級天選之人!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到梵蒂岡朝聖,22日教宗良十四世繞行聖伯多祿廣場時,夫妻倆臨時擠進人群高舉孩子祈福,意外被隨扈挑中,教宗親手撫摸孩子額頭祝福,讓媽媽感動落淚直呼「身為天主教徒的母親,真是莫大榮幸」。文章引發其他網友也暖喊,「孩子一生有福」。

一名媽媽在Threads表示,她跟著台灣南松山天主堂到梵蒂岡朝聖,此趟旅遊也帶了雙寶一同出遊,22日教宗良十四世搭著敞篷座車繞行聖伯多祿廣場時,在鮑文生神父的鼓勵下,她與老公在最後一刻擠進兩側人龍,並高舉自己的孩子,希望獲得教宗祝福。

下秒奇蹟發生,孩子真的被隨扈選中,讓原PO感動到無法言喻,「身為一位天主教徒的母親,孩子能被教宗祝福真是莫大的榮幸。」

影片可見,教宗的座車突然停了下來,一臉微笑向圍觀信徒揮手,而戴著超萌毛帽的寶寶一手被隨扈抱起,接著抱到教宗身邊輕撫賜福。原PO說,「其實對面也不少嫩嬰等著降福,但天主用這種特別的方式撫慰我和老公這幾天的勞苦,讓這趟旅程特別難忘!感謝天主。」

底下網友也紛紛感動回應,「給教宗的手降福,好幸運的孩子,祝願一生順遂平安」、「好感動!教宗抱起孩子的那個影片我一看再看」、「寶寶好淡定好可愛,不是天主教徒,但是看了好感動」、「我看了也落淚了 雖然不是天主教徒,但身為媽媽覺得很感動」、「好感動呀!娃兒超可愛,好淡定」。

台灣教會冀能更好地照顧移民工人

台灣天主教會主辦的首屆台灣移工移民大會彌撒。 (圖片:台灣新竹教區)

約有八千人,主要是移民和流動人口,參加了台灣天主教會主辦的首屆台灣移工移民大會,目的是為制定一個具體關懷移民的牧民計劃。

據梵蒂岡《信仰通訊社》報道, 9 月 21 日在新竹教區桃園體育館舉行的聚會也是為表達教會對移工的感激之情,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貢獻促進了台灣社會的發展。

這次活動有約 400 多名神職人員參加,包括總主教、主教、修會成員以及梵蒂岡福音傳播部的一個代表團。參與的移民工人主要來自菲律賓、越南、泰國和印尼。

教廷福傳部負責初傳及新地方教會部的副部長巴拉加波(Erwin Balagapo)蒙席參與了此次活動並與參加者交談。

活動中,他宣讀了福傳部代理部長菲律賓籍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的致詞。塔格萊樞機表示,關懷移民是「一項神聖的任務,一個帶來祝福的使命」。

他指出,移民「永遠不應被視為一個問題,而應被視為具有基督生活面貌的人」,並重申教會對移民始終如一的關懷。

他也稱基督徒移民是「真正的福音傳道者」。

除了講座之外,移民們還分享了他們的生活見證、成功和挑戰,並參加了禮儀和聚餐。

在講道中,巴拉加波蒙席表示,教會對移民感到「深切的喜悅」。

他表示:「教會看著你們,不只是看到了工人,也看到了傳教士……你們提醒我們,教會本身就是一個朝聖者和移民群體,追隨基督,祂自己也是一個移民,曾與瑪利亞和約瑟一起在移居埃及。」

因此,他說,對移民的牧養「並非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慈善事業;它屬於福音的核心。歡迎移民就是歡迎基督;捍衛工人的尊嚴就是捍衛上主。」

林佳龍訪歐!赴教廷推人道援助與文化交流

外交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10萬歐元給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圖/外交部捐贈)

外交部長林佳龍展開訪歐行程,日前先到捷克、再到羅馬,並到駐教廷大使館代表政府捐贈10萬歐元予天主教斯卡拉布里尼修會(Scalabrinian Missionaries),展現台灣在人道援助和扶助弱勢的關懷。同時,也以協助傑梅利台伯島醫院(Isola Tiberina Hospital–Gemelli Isola)添購設備,其中包含台灣製造的空氣清淨機,將用於醫院新病房,提供病患更好的照護。

林佳龍指出,斯卡拉布里尼修會自1887年成立以來,長期在全球協助移工與難民,他們在1994年來到台灣,至今在台北、台南與高雄為外籍移工提供牧靈與關懷服務。林佳龍補充,斯卡拉布里尼修會總會長Leonir Mario Chiarello神父也在9月17日親自出席受贈典禮,並感謝台灣長期大力支持天主教修會及醫院,這次的捐贈再次印證台灣在推動人道援助與扶助弱勢群體的具體關懷與承諾。

「台灣與教廷共享自由、和平、正義及人權等普世價值,是彼此密切的夥伴」林佳龍強調,台灣會持續深化與教廷及天主教教會在人道關懷領域的合作,讓世人更加體會「天主是愛」。

教廷是林佳龍上任來,到訪的第11個邦交國,也視察了我國邦交國,替同仁加油打氣,也陸續訪問多個非邦交國,每一步都希望能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讓世界更加認識台灣。過程中,林佳龍出席台灣藝術家謝省民在宗座傳信大學的展覽開幕酒會,盼透過「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讓台歐文化相互激盪、深化雙邊鏈結。

「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中,駐教廷大使館於9月18日下午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Gloria光榮頌:謝省民宗教暨HOPE台灣藝術展」開幕酒會,這項展覽近日將移至駐教廷大使館展覽至10月3日,林佳龍呼籲各界多多踴躍參觀。

林佳龍表示,目前在亞洲大學任教的謝省民教授擅長將台灣民俗意象結合天主教義,並運用其創意創作成一幅幅色彩動人的版畫作品,謝省民也表示,身為三代天主教徒,能在宗座傳信大學舉辦展覽感到十分榮幸。林佳龍並感謝謝省民、林磐聳、廖仁義三位藝術家,無償提供藝術品響應外交部活動,支持我國駐歐洲的26個館處舉辦藝術聯展,讓台歐的文化相互激盪,深化兩地的鏈結。

外交部長林佳龍轉致醫院運用善款採購之空氣清淨機。(圖/外交部提供)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與靜宜大學合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慶典 聚焦永續發展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與會者並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圖:靜宜大學提供)

已故教宗方濟各於 2015 年頒布《願祢受讚頌》通諭,今年適逢十週年!通諭提醒世人「萬物相互關聯」,呼籲以良知與具體作為回應生態危機,並守護共同家園。為推廣其核心精神,台灣天主教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與靜宜大學攜手舉辦「《願祢受讚頌》十週年聯合感恩彌撒暨慶祝活動」,透過專題講座、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及植樹行動,以「希望的朝聖者」,展現維護地球家園的使命與決心。

台中教區主教、台灣主教團全人發展委員會生態關懷組主任委員蘇耀文表示,在感恩慶祝《願祢受讚頌》十週年的同時,也是迎接 2025 年「受造節」的開始。通諭的宗旨在於喚醒良知,省思人與大地的關係,並提醒個人、家庭、教會與國家都應共同承擔使命。他強調「代際責任」,保護地球不僅為今日,更是為子孫後代;同時推動跨宗教、跨文化與跨國界合作,共建永續世界。

蘇耀文主教期勉大家在日常生活實踐簡樸、避免浪費,在社區推動環保,為弱勢與貧困者發聲,並讓祈禱成為推動的力量。他邀請更多人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靜宜大學也準備原生樹種,號召社區共同植樹,作為「生生不息」的具體見證。

蘇耀文主教同時回顧,通諭發表後,全台首創的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第一時間舉辦研討會,推廣通諭精神。近二十年來,該學系已培育大批校友,活躍於環保、永續與科技等領域,並成為企業推動淨零轉型的專業人才,展現教育成果與社會影響力。

靜宜校長林思伶表示,學校自創校以來秉持「進德修業」校訓,積極回應《願祢受讚頌》精神,並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再生能源與綠色交通,透過 USR 計畫走入社區,推廣環境保育與弱勢關懷,培養師生的生態意識,落實「9R」綠色生活。這些努力已獲國際肯定,在 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優質教育」與「減少不平等」兩項指標榮獲全台第一;「永續城市與社區」更名列全球第 28、全台第二,整體表現晉升全球前段班,展現卓越辦學實力與永續影響力。

教廷駐華代辦馬德範蒙席在致詞中強調,《願祢受讚頌》呼籲世人以具體行動回應當前的多重危機,生態危機的核心更是一場道德的挑戰。他闡述「整體生態」理念,認為自然與人類必須緊密相連,方能推動公共利益。

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韋薇修女以「願祢受讚頌通諭十週年:在台灣的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演講。她指出,十年來,台灣教會推動靈修講座、節能減碳、資源回收與生態教育等,並逐步將信仰落實於具體作為。她也分享「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的七大目標,包括回應大地的呼喊、傾聽窮人的吶喊、推動生態經濟、實踐簡樸生活、深化生態教育、建立靈修團體承諾,以及強化參與式實踐,期能以新的生活方式回應全球性的危機。

活動中舉行「七教區聯合感恩彌撒」,由蘇耀文主教主禮,主教團主席李克勉、副主席鍾安住、劉振忠、黃敏正、趙永吉、劉丹桂等主教,教廷代辦馬德範蒙席及各教區神父等二十二名神長共祭,現場莊嚴隆重。隨後,與會者共同簽署「生態行動承諾書」,並合力種下象徵希望與行動的香樹蘭,展現信仰與生態同行的決心。

結合娛樂與預防    聖馬失智中心推動「健腦麻將」

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有效預防與延緩失智症,已成為全民關注的健康議題。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為此特別設計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聖馬三缺一 健腦麻將」活動,於6月24日熱鬧登場。現場邀請多位認知功能稍有退化的長輩齊聚一堂,透過麻將活化腦力,現場笑聲不斷,場面溫馨,也展現出高齡長者在興趣驅動下的積極與活力。

聖馬爾定失智共照中心主任蔡育泰醫師指出,麻將其實是一項極具潛力的「全腦運動」。且許多國內外研究也證實,透過這類具有規則、策略性強又富含社交互動的益智活動,能有效刺激大腦,顯著改善認知功能。他表示從臨床觀察中,平日裡坐立難安、專注力不佳的長輩,一講到麻將,眼神就亮了起來,與病懨懨的平日簡直判若兩人。這個現象讓團隊深受啟發,決定以「麻將」作為切入點,讓長輩做有興趣的事,這樣認知功能和情緒也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蔡醫師進一步表示:「麻將從摸牌、理牌到出牌,整個過程全面刺激了大腦的多個區域。每個步驟都需要記憶、專注、邏輯推理與策略判斷。例如記住各家出牌,能訓練記憶與注意力;思考如何湊牌、進攻或防守,則大幅提升額葉的策略規劃能力;手眼協調與搓牌的動作本身,也是一種復健運動;而最重要的是,與牌友的互動與聊天,能促進情緒與社交參與,有助於降低憂鬱風險。」

蔡育泰醫師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打麻將雖可被視為多元健腦活動的一部分,但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與積極的慢性病管理相結合,才能建立起完整的失智防線。醫院未來也將持續以創新且貼近生活的方式,陪伴長者聰明變老、快樂變老,讓健康老化不再只是目標,而是可以實現的日常。

雖然麻將可以健腦,但強調的是「參與的樂趣」與「腦力激盪」,蔡育泰醫師也提醒民眾應以健康為優先,避免有金錢導向而產生輸贏壓力與情緒對立,建議每次進行時間以1至2小時為宜,並適時起身走動。同時,院方營養師也倡導「地中海飲食」,鼓勵長輩多攝取綠色蔬菜、魚類、補充堅果,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以保護心血管與腦部健康,降低失智風險。

教宗良十四世聞「TAIWAN」超驚喜 接見台灣新婚夫婦露燦笑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圖/翻攝自臉書/Taiwan in Holy See 駐教廷大使館)

教宗良十四世於11日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中,接見了來自台灣的一對新婚夫婦,他聽見TAIWAN的瞬間,眼睛驚喜瞠大、露出燦爛笑容。教宗讚許台灣主教團與台灣教會在福傳工作上的努力,更允諾為台灣特別祈禱「不要戰爭!」

台灣駐教廷大使館表示,在歐洲大太陽下曬了5.5個小時終於見到教宗的,是上個月剛結婚的吳君健和陳思穎。帶著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的任務,與花蓮教區聖瑪爾大女修會會長陳麗卿修女,一同出席1日至5日GLOBAL 2033在羅馬舉辦的國際領袖峰會與女性影響力峰會。

吳君健和陳思穎會後停留在羅馬朝聖數日,喜逢教宗的公開教理講授與接見日,更幸運獲得與教宗近距離見面與談話的機會。駐教廷大使館指出,GLOBAL 2033是全球性的福傳運動,由天主教會發起、其他基督宗教的弟兄姊妹們響應,共同為耶穌基督受難、復活與升天,也是基督建立的教會誕生的兩千週年,準備一份給耶穌的大禮: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

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思穎分享,台灣教會近年來與國際福傳組織積極交流,更連續兩年派代表參與GLOBAL 2033峰會,讓台灣教會與普世教會的福傳活動有更多友誼的交流與資源的分享。

今年有超過70個國家與會,171位代表全都認識台灣,主辦方更在峰會結束前的祈禱時刻特別邀請眾人為台灣祈求天主的護佑。來自五大洲、膚色語言各異的教會弟兄姊妹圍繞著台灣代表們,在祈禱尾聲不斷吶喊「TAIWAN WILL BE SAFE!」令在場者無不動容,更感受到台灣在世界中所獲得的友誼是如此豐盛珍貴。

目前在輔大攻讀哲學博士的吳君健則分享,每週三教宗的教理講授日都是開放的,只要在梵蒂岡官網上登記索取票券即可參與。在天主教會內舉行婚姻聖事2個月內的新婚夫婦,更可以請所屬堂區開立婚配聖事證明,穿著正式婚紗禮服,#在申請票券時註明新婚,即可在入場時獲得特殊座位,教宗會特別歡迎並祝福新婚夫婦。吳君健建議天主教友,結婚可以選擇羅馬為蜜月首選,獲得教宗的親自祝福。

教宗加冕中華聖母像 台灣巴黎聖母院梅山聖堂啟用

中華聖母朝聖地聖堂啟用大典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梅山中華聖母朝聖地聖堂供奉中華聖母態像,穿清朝官服戴皇冠,是梵蒂岡教廷指定朝聖地,教宗方濟各生前為聖母態像加冕,哥德式建築教堂整修完成,10日上午舉行修繕竣工奉獻祝聖啟用大典,由縣長翁章梁、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浦英雄等人揭幕,打造一處兼具朝聖、靈修、休閒遊憩等多功能靈修中心,更有臺灣巴黎聖母院之稱。

聖堂自1913年由西班牙道明會會士開教以來,歷經1957年建堂及1991年大整修,此次經過1年多外觀拉皮,修繕經費1億8千萬,款項由教友募款樂捐籌集,今落成啟用大典,嘉義教區特別安排從3月1日至5月3日,每週六舉行九週敬禮,依序邀請臺灣7個教區主教共同主禮。

中華聖母朝聖地聖堂與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皆為哥德式建築,最能夠發揮教義精神,藉建築線條、光線以及整體設計,哥德式教堂將信仰呈現在建築內部跟外觀,教堂就是天人合一的祈禱所,整修後不僅保有哥德式建築特色,還新增聖經福音耶穌故事彩繪聖像玻璃。

聖堂供奉全台唯一穿清朝官服聖母抱耶穌態像,全世界僅有2尊,另一尊在義大利羅馬聖母堂。教宗方濟各2021年發佈批准令,准予加冕嘉縣梅山朝聖地的中華聖母態像;2022年宗座加冕典禮中,為特定教區特有頭銜的聖母態像加上皇冠或星辰光環,也是教會授予態像的最高榮譽。

翁章梁說,梅山中華聖母天主堂的哥德式建築號稱臺灣巴黎聖母院,修建完成後,即便你不是天主教徒,都可以到這裡欣賞宗教文化及風景,除了太平雲梯,天主堂絕對值得一看。

浦英雄主教指出,天主教廷選出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將會對全世界帶來很大的影響,搭起社會正義、促進和平的橋樑。中華聖母像兼具本土及國際化,非常歡迎各界到這裡參訪、休息,還能與縣府一同促進觀光休閒。

啟用揭幕邀梵諦岡派駐台灣大使馬德範蒙席,菲律賓代表主教、台灣各教區主教、各宗教代表、政府機構代表、地方社團等參與,感恩彌撒由高雄教區總主教劉振忠主祭,浦英雄主教、台北教區輔理主教趙永吉、梵蒂岡教廷駐台代辦(大使)馬德範,以及嘉義教區等各地30多位神父共祭,全台各地修會、修女、教友逾千人朝聖。

中國天主教徒在祈禱中悼念教宗方濟各

香港天主教徒於 4 月 22 日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為已故教宗方濟各祈禱。 (圖片:法新社)

中國大陸和香港許多天主教徒都在各自的堂區,為辭世的教宗方濟各祈禱。

教宗方濟各於 4 月 21 日在梵蒂岡逝世,享年 88 歲。

據梵蒂岡的《信仰通訊社》報道,中國許多教友後在得悉教宗方濟各離世後,都紛紛前往教堂為這位阿根廷籍的教宗祈禱。

報道稱,在中國大陸,教友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發文哀悼教宗的信息,並表達敬意。

華南廣東省南塘鎮一名堂區神父寫道,教宗是一位「善牧」,他在復活節主日祝福了他的羊群後才離開。

他表示:「他是一位好牧人。他選擇在復活節後離開,讓我們能夠慶祝(基督的)復活。」

教宗方濟各一直致力和自 1950 年代已與梵蒂岡斷絕外交關係的中國進行對話和建立更好的關係。

在香港,天主教徒亦紛紛向教宗方濟各表達哀悼及敬意。

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在教區的新聞公告中,代表教區及全體信友對教宗方濟各的辭世表達深切哀悼及思念。周樞機與已故教宗方濟各同為耶穌會士。

公告指出:「教宗方濟各在任期間,於 2023 年 9 月訪問蒙古;此行也讓梵中關係受到關注。」

它亦提到教宗在推動跨宗教對話和促進世界和平方面不遺餘力,決心改革教廷,當中包括由女性參與決策層等。

在訪問蒙古期間,教宗方濟各也特別向中國民眾致意。

他說:「我祝福全體人民一切順利,不斷前進,不斷進步。」他並向中國天主教徒問好,告訴他們要做「好基督徒和好公民」。

香港聖公會主教長陳謳明大主教讚揚教宗方濟各是一位鼓舞人心的領袖。

他在聖公會網站《教聲》中表示:「今天我們不單失去了一位天主教的教宗,也失去了一位對我們聖公宗信徒來說十分敬愛的教宗:他是上帝的忠實僕人,是鼓舞全世界基督徒心靈合一的領袖,也是所有人的真正朋友。」

在台灣,據《海峽時報》報道,總統賴清德向梵蒂岡發弔唁文,表示台灣人民感謝教皇在台灣遭受苦難時,例如去年四月發生強烈地震時給予的關懷。

他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教宗方濟各多次在台灣發生自然災害時,關心台灣人民,我們感佩他長年以來對國際和平和解、消弭不平等,以及關懷弱勢群體的努力。」

台灣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教宗方濟各的謙卑與對全人類的關懷,尤其是積極對世界和平的呼籲,均將長存我國人民與政府的心中。在此哀傷時刻,我國人民、天主教會教友與政府同表哀戚。」

天主教神父與修士參訪靈鷲山 展開跨宗教心靈交流

天主教神父與修士參訪靈鷲山,與法師合影。(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宗教交談委員會執行秘書林之鼎神父,4月8日帶領5位天主教台灣總修院的哲學班修士,與來自義大利的聖方濟沙勿略修會多媒體負責人羅西尼神父(Fr. Pietro Rossini),迦百列神父(Fr. Hector Gabriel),以及在台服務逾30年的王敬仁神父(Fr. Edi Foschuatto)一行,前往靈鷲山進行宗教交流與紀錄片拍攝,共同體驗佛教禪修與靈性生態,展現台灣跨宗教融合的多元風貌。

在靈鷲山顯月法師與寶屹法師的陪同導覽下,一行人走訪心道法師當年閉關修行的法華洞,了解靈鷲山及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創建歷程;修士們並於圓通寶殿參與9分鐘的禪修體驗;在開山聖殿晚課誦經中感受自然與法音交融的莊嚴寧靜;繞行光明勝大金塔三匝,為世界和平祈禱,留下深刻的靈性體驗。

修士李哲義分享,這是他首次造訪佛教道場,從禪修中感受到與天主教靈修、默觀的相似之處。他表示,不同宗教的修行方式雖異,但追求真理與智慧的核心是一致的。並提到顯月法師所說的「究竟真理」,讓他思考生命本質:「我們為誰而生?為誰而活?」

另一位曾修習景觀設計的修士,對山上「路上有樹、屋中有石」的設計印象深刻,認為靈鷲山不為建設而破壞自然,體現人與環境的共生精神。他觀察山上處處備有雨傘,細心體貼的安排讓他感受實踐慈悲的用心。顯月法師指出,靈鷲山推動的靈性生態,即「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分享生命滋長的共同成果」,理念深受訪客共鳴。

多位修士也提到,在禪堂靜坐時,透過心道法師的語音引導,很快進入平靜狀態,讓他們驚訝於禪修在紛擾時代中帶來的當下覺察。有人分享,參訪前雖懷抱期待卻也有些不安,但實地體驗後,感受到的是包容與溫暖。修士們對開山聖殿融合多種佛教風格感到驚喜,認為靈鷲山體現「合而不同」的精神,與天主教強調的愛與和平理念不謀而合。

羅西尼神父表示,這次參訪帶來「令人驚奇」的體悟,王敬仁神父也贈送書籍與小禮表達感謝。林之鼎神父分享在義大利學習道家哲學後,才真正理解跨宗教交流的珍貴與深遠。

迦百列神父表示,參訪靈鷲山與世界宗教博物館後,深刻理解心道法師經歷戰亂後發願傳遞和平的初心。這讓他想起在博物館朝聖步道牆柱上看到的「在出生之前,我是誰?」、「我們為何被生而為人?」、「我們為什麼懼怕死亡?」等生命大哉問。

最後,顯月法師以「每個人都是一顆珠子」形容,大家如同世界宗教博物館1樓大廳天花板上的「珠玉之網」,透過分享與學習,彼此連結、相互輝映。

天主教神父與修士繞行光明勝大金塔三匝後,為世界和平祈禱。(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天主教神父與修士繞行光明勝大金塔三匝後,為世界和平祈禱。(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主教神父與修士體驗9分鐘禪修。(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主教神父與修士體驗9分鐘禪修。(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靈鷲山顯月法師與寶屹法師贈送小禮物給神父及修士們。(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靈鷲山顯月法師與寶屹法師贈送小禮物給神父及修士們。(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在台服務逾30年的天主教王敬仁神父(右)贈送禮物給靈鷲山顯月法師。(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在台服務逾30年的天主教王敬仁神父(右)贈送禮物給靈鷲山顯月法師。(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壁畫藏密碼…南台灣最美馬賽克教堂聖奧德堂 創作人鮑博102歲辭世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有「南台灣最美馬賽克教堂」美譽,為1961年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磚圖案裝飾拼貼,壁畫暗藏玄機,成為教友、遊客亟欲一探究竟的「教堂密碼」。畢耀遠已於2019年97歲蒙主恩召,定居台灣多年的飽博,則於本月6日在新店以高壽102歲辭世,教友相信兩人會在天堂重逢。

鮑博妻子在天主教周報刊登丈夫、墨西哥籍藝術家鮑博(FranciscoBorboa Valenzuela)、聖名「方濟各」辭世訊息,6日零時58分在新店耕莘醫院蒙主恩召,享嵩壽102歲。鮑博畢生致力於以聖藝傳播福音,以馬賽克、鋼鐵、壓克力、玻璃纖維、油畫、木雕等媒材, 繪製成壁畫、苦路、聖堂禮儀空間設計、建物主視覺等創作,分布台灣、香港、澳洲、東馬、墨西哥和西班牙等地,

鮑博晚年定居台灣數十年,在各教堂、學校、醫院、修院等都可見其精彩創作,並著作多部圖文畫冊傳揚主愛及耶穌教誨與精神。12日周六上午9時在新店大坪林聖三堂舉行殯葬彌撒。

聖奧德堂位於忠孝路上、耐斯松屋百貨對面,斜頂式建築是特色,遠遠望去像只蓋一半房子,半個多世紀前由美國婦人郎奧德出資、神父畢耀遠監工興建完成,馬賽克藝術作品出自鮑博,教堂50周年慶義賣鮑博畫作所得30%,捐給天主教若瑟社會福利基金會,作早療與中輟生公益之用。

1959年,嘉義教區主教牛會卿指派畢耀遠到美國,籌募建聖堂、傳教經費,美國婦人郎奧德告訴畢耀遠,自己有塊地租約快到期,打算賣地捐千美元蓋聖堂,1960年郎奧德履行承諾,寫信表示地賣了,要捐1千美元,但蓋聖堂一定不夠用,於是寄3千美元,唯一條件是要畢耀遠監造。同時間,嘉義教區在忠孝路買塊地,畢耀遠邀請鮑博設計,1961年初動土,1962年3月9日落成,以郎奧德名字為教堂命名為「聖奧德堂」。

畢耀遠經神父黃啟祥引薦,認識鮑博,2人一起討論設計教堂,鮑博以「一雙祈禱的手」側視圖為發想,勾勒充滿象徵意義梯形天主堂外觀,運用馬賽克磁磚拼貼出19幅壁畫,鮑博以中文名「鮑步雲」落款其中5幅馬賽克壁畫中,成為暗藏壁畫中「密碼」。

建造教堂,為找尋適合馬賽克磚,畢神父與鮑博費苦心,尤其教堂外耶穌身上紅心,當時只有浴缸用紅色馬賽克磚,他們覺得不符紅心的顏色,偶而逛到嘉市1間藝品店煙灰缸時,當場買下並要店家摔在地上、將碎片帶回貼上牆面,該幅作品也才完成。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磚圖案裝飾拼貼,有「南台灣最美馬賽克教堂」美譽。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磚圖案裝飾拼貼,有「南台灣最美馬賽克教堂」美譽。圖/嘉市府提供
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右)2019年97歲蒙主恩召,墨西哥藝術家飽博(左)本月6日高...
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右)2019年97歲蒙主恩召,墨西哥藝術家飽博(左)本月6日高壽102歲辭世,教友相信2人在天堂重相逢,享永福了。記者魯永明/翻攝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磚圖案裝飾拼貼,有「南台灣最美馬賽克教堂」美譽。圖/嘉市府提供
鮑博妻子在天主教周報刊登丈夫、墨西哥籍藝術家鮑博(FranciscoBorboa...
鮑博妻子在天主教周報刊登丈夫、墨西哥籍藝術家鮑博(FranciscoBorboa Valenzuela)、聖名「方濟各」辭世訊息,6日零時58分在新店耕莘醫院蒙主恩召,享嵩壽102歲。記者魯永明/翻攝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
嘉義市歷史建築聖奧德天主堂,由荷蘭籍神父畢耀遠委託墨西哥藝術家飽博,用大量馬賽克磚圖案裝飾拼貼,有「南台灣最美馬賽克教堂」美譽。圖/嘉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