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籲亞洲教會對未成年人性侵零容忍

宗座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埃雷拉主教 10 月 21 日在菲律賓邦板牙省舉行的全國保護大會上發表演說。 (圖片:聖費爾南多總教區)

教宗良十四世和梵蒂岡人員促請亞洲各地的天主教領袖對性侵行為採取「零容忍」立場,並提醒他們加強保護未成年人和弱勢成人的措施。

這項呼籲是在 10 月 20 至 24 日於菲律賓舉行的首屆全國守護大會上發出的。會議有超過 300 名主教、修會會長和專家出席。

教宗在致會議的信息中重申,「教會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侵犯」並敦促與會代表在保護政策方面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

據《梵蒂岡新聞》報道,教宗表示:「教會是我們的屬靈家園。每個堂區和牧靈活動都必須是為了光榮天主和關懷他人,特別是兒童和弱勢群體。」

這個題為「我們的守護使命:希望與慈悲之旅」 的會議由菲律賓主教團、宗座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菲律賓修會會長議會以及位於馬尼拉的天主教守護協會聯合舉辦。

出席會議的宗座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秘書長埃雷拉(Luis Manuel Ali Herrera)主教向教會領袖表示,保護兒童「不應出於恐懼或義務,而應視為一項植根於美德和皈依的神聖責任」。

從政策到實踐

據菲律賓主教團新聞網站報道,這位哥倫比亞籍主教表示:「接受這項使命,不要將其視為外界強加的負擔,而應將其視為一項牧靈的緊迫任務,並以真誠的態度去實踐。」

他呼籲「從政策到實踐」的轉變,促請各教區建立獨立的報告系統,採用創傷知情培訓項目,並與民事當局和受害者團體合作。

他指出:「我們必須從意向走向行動。」「清晰的治理結構、定期評估和透明的溝通非常重要。」並提醒由於網上風險日益增長,呼籲教會制定強力的線上安全保障協議。

他強調,保護兒童是「一項共同的道德責任」,並不局限於教會機構。 「家庭、社區、政府和宗教傳統必須團結起來,維護人類尊嚴。」

他敦促教會和民間社會領袖攜手合作,使「教區和學校成為安全的庇護所」。

他說:「保護是皈依的標記。」 「它標誌著從沉默走向真相、從否認走向正義、從恐懼走向希望的旅程。」

馬尼拉天主教守護協會科學主任帕納洪(Coleen Rae Ramirez-Panahon)表示,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強調了保護兒童「是所有人的共同使命」。

她說:「在過去,  這個問題可能一直被忽視,被視為少數人的責任。」但要確保有效的保護,需要「更廣泛的社區的轉變和承諾」。

菲律賓教會性侵受害者需保護以尋求正義

人民康復、賦權和發展援助基金會的創辦人聖高隆龐會士古倫神父(右),以及基金會主席貝米多在菲律賓零容忍虐待 」會議的第一天發表演說。

菲律賓積極活動人士在一個為期三天的「性侵零容忍」會議開始時表示,該國遭神職人員性侵犯的受害者迫切需要庇護和保護,以抵禦來自要求和解或放棄針對犯罪司鐸刑事案件的壓力。

致力保護和拯救遭性侵兒童的非政府組織人民復康、賦權和發展援助基金會的代表說,貧窮和司法系統的緩慢進展威脅著這些受害者尋求正義的努力。

基金會的主席貝米多(Francis Bermido Jr.) 和創辦人聖高隆龐會士古倫(Shay Culln)神父在該個由全球終止虐待聯盟主辦的「菲律賓零容忍虐待 2025」會議的第一天發表了演說。

在這次會議召開的兩天前,總部設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性侵監察機構 BishopAccountability.org 於 1 月 29 日公布了首個菲律賓被指控性侵的司鐸資料庫。

該機構列出了 84 人,並指責當地主教試圖掩蓋大部分的案件。

這次會議旨在擴大討論菲律賓天主教會在保護兒童和弱勢成年人方面的責任。

貝米多表示,他們的組織正在為兩名曾遭神職人員性侵的受害者提供住宿和其他物質需要。

兩名神父中一位來自呂宋島北部的土格加勞總教區,另一位來自中部的宿霧總教區。

在土格加勞總教區聖雲先堂服務的伊斯雷爾(Karole Israel)神父於 2022 年 10 月被捕。他被控強姦一名 15 歲女義工。他雖然堅稱該次性行為是雙方自願的,但菲律賓的性行為合法年齡是 16 歲。

貝米多稱,他們的基金會記錄了另一個教區司鐸發來的短信,指出伊斯雷爾神父表示願意為該受害者提供大學獎學金,以換取其撤銷訴訟。

伊斯雷爾神父是目前唯一因強姦罪而入獄的司鐸。其他面臨強姦指控的嫌疑人已獲准保釋。他們包括宿霧總教區的維拉爾(Serlito Villar)神父和內格羅斯島聖卡洛斯教區的布恩科薩(Aron Buencosa)神父。

據該基金組織稱,檢察官已起訴維拉爾神父五項強姦和一項性侵罪,以及一項對一名 11 歲男孩進行猥褻行為的罪名,涉嫌的罪行發生在 2022 年 2 月。

據稱,維拉爾神父還給了這名男孩金錢,並威脅如果他向其他人說泄露,就會取消他的獎學金。維拉爾神父否認了這些指控。

與此同時,布恩科薩神父於 2019 年因涉嫌強姦一名四歲女孩而被起訴。

令人疲憊、緩慢的司法系統

該性侵監察組織的資料庫顯示,有幾宗案件被告獲無罪釋放,因檢察官應原告的要求撤銷了一些案件。

貝米多指出:「菲律賓司法系統緩慢且腐敗。」「以兩年時間來解決一個案件是一個記錄。」

他說,該位土格加勞總教區的受害者在檢察官提起訴訟三年後還未完成在法庭上的證詞。

他說:「檢察官告訴我們,即使伊斯雷爾神父案件中出現最好的情況……任何判決都必須等到 2026 年或更遲。」

伯米多說:「審理案件的時間越長,受害者疲勞的風險就越高,被告也可能會透過賄賂以達成和解。」

他指出,即使是他們組織處理的非教會性侵犯個案,在支付封口費後,法庭也經常會撤銷訴訟。

該組織的男女童庇護所每天收容至少 60 名受害者。

貝米多說:「目標是『令受害者消失』,」因為菲律賓的起訴取決於受害者的證詞。

古倫神父以其組織 2024 年成功贏得 20 宗定罪為例,表示心理社會治療和頻繁的研討會對於確保原告能提供「可信和直接的證詞」至關重要。

他稱這段法律之路是一段折磨人的艱苦旅程,警方調查人員甚至檢察官都很有可能會同情被告。

主教道歉

古倫神父表示,有時報告的延遲會導致難以獲得明確的醫療證明。

菲律賓主教們迅速對 BishopAccountability.org 資料庫的發布作出回應,承諾會加強保護兒童和弱勢群體的機制。

菲律賓主教團主席達味(Virgilio Pablo David)樞機在會議前夕發表的聲明中,鼓勵性侵受害者對侵犯者提起訴訟。

他在聲明中表示:「無論是在民間還是教會論壇,請毫不猶豫對犯性侵行為的神職人員提出投訴。」

他警告,將對未能遵守教會規範的主教採取紀律處分。

他說:「如果主教不能懲戒犯錯的神父或追究他們的責任,他最終可能會按照主教部的建議,由教宗對他進行懲戒。」

聖卡洛斯教區阿爾米納薩 (Gerardo Alminaza) 主教為去年 12 月允許兩名被指性侵的神父舉行公開彌撒道歉。

在收到針對布恩科薩神父和曼塔克(Conrad Ursua Mantac)神父的投訴後,教區立即下令他們作行政休假。

阿爾米納薩主教說:「我必須承認,是我在一次特別情況允許了該次的共祭,沒有意識到這會給一些人帶來困惑和極大的擔憂。對此,我深感抱歉。」

早前他發表聲明稱,被指控的神職人員在某些禮儀活動中共祭,並不等同於參與牧靈工作」。

他的最新聲明稱,在公眾強烈抗議之後,已要求神父作「私下祈禱和舉行彌撒」。

台灣協助烏克蘭建置數位課程 助4萬學童持續學業

台灣與烏克蘭合作數位課程教育訓練計畫,1月24日舉行結業典禮,駐波蘭代表劉永健與烏克蘭議員克尼茨基代表致詞。(駐波蘭代表處提供)

台灣與烏克蘭合作,為烏克蘭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提供數位設備及課程,並對教師進行相關教育訓練。在昨天舉行的結訓典禮中,烏克蘭國會議員克尼茨基出席,感謝台灣幫助烏克蘭超過4萬名學童持續學業。

俄烏戰爭爆發後,許多孩童及青少年因戰火影響而中斷學業。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至少530萬名兒童的教育受到影響。在空襲頻繁的東北部地區,學生不得不在新建的防空地下室上課;而在戰事相對緩和的地區,則面臨境內移民湧入及資源短缺的挑戰,導致教育系統壓力不斷加劇。

為協助戰火下的烏克蘭學童,駐波蘭代表處攜手烏克蘭非政府組織「全烏民主聯盟」(All-Ukrainian Forum of Democracy),並與烏克蘭天主教大學(Ukrainian Catholic University)合作推動「Leave No One Behind」計畫,為烏克蘭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教師提供數位設備及課程,並進行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計畫於1月24日舉行結業典禮,駐波蘭代表劉永健透過視訊致詞,向與會的教育工作者與志工致敬,感謝他們在困境中仍致力改善學童的學習環境,彰顯烏克蘭人民的韌性與勇氣。

劉永健強調,台灣將持續與烏克蘭站在一起,協助烏克蘭建置數位課程,並強化當地的經濟與社會韌性,確保烏克蘭下一代的教育不受戰爭影響。

烏克蘭國會議員克尼茨基(Mykola Kniazhytskyi)則在結業典禮中感謝台灣的支持。他表示,「台灣與烏克蘭雖然相隔遙遠,但彼此的心卻無比貼近。台灣的友誼及支持,讓烏克蘭人民感到並不孤單。」

根據駐波蘭代表處的新聞稿,台灣透過「Leave No One Behind」計畫,提供1100台台灣生產筆記型電腦及480套程式編碼工具等資訊教育設備,並於去年7月和10月在烏克蘭天主教大學舉行兩次電腦教師訓練課程,輔導24所學校共計48位教師。 此外,計畫還在烏克蘭利沃夫(Lviv)、伊凡諾-法蘭科夫斯克(Ivano-Frankivsk)及波爾塔瓦(Poltava)等州的中小學及地方社群,舉行11場企業經營培訓與創新營隊,吸引共35所學校超過351人參與,預期可嘉惠超過4萬名烏克蘭學童與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