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民的教宗」! 方濟各打破傳統 簡樸關懷贏世人敬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驚傳離世。(圖/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被世人譽為「最親民的教宗」。他打破傳統、不拘泥於繁文縟節,選擇與普通民眾站在一起,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平易近人風範。從拒絕入住豪華宮殿、選擇簡樸生活,到親自撫慰病患、擁抱窮人、為弱勢發聲,他的每一個舉動,都向世界傳遞出溫暖與愛。

作為全球約11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方濟各教宗贏得了世人的敬仰。

雙手抱起一名罹患腦性麻痺的男童,在他左右臉親吻祝福;走進監獄探視囚犯,甚至屈膝替他們清洗、親吻雙腳,傳遞「人人都有重生的機會」的信息。他,就是世人眼中最親民的教宗——方濟各。

方濟各出生於阿根廷,是史上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本名「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1936年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家中五個孩子中的長子。

與以往教宗多為神學教授不同,方濟各擁有化學碩士學位。年輕時,他曾當過警察、夜店保安、化學技術員與文學教師,是少見經歷豐富的教宗。

2013年3月13日,豪爾赫·貝爾格里奧當選為教宗,取名「方濟各」。上任後即展現謙遜、簡樸的風範,贏得世人尊敬。他打破傳統,不住主教宮殿,反選擇與其他神職人員住在簡樸小套房。他不去高級餐館,而是和大家一起在食堂用餐;他的專用車,不再是賓士或BMW,而是一輛普通的福特廂型車,甚至經常與其他神父一同搭乘。

教宗方濟各:「看到牧師開著最新款的汽車,我感到很難過,這太不對了。」

過去教宗穿著講究,他卻總是一身白袍,讓梵蒂岡吹起一股簡約風。

76歲才上任的方濟各,也被稱為「最拼命的教宗」。自知在位時間可能不長,他選擇全力以赴。每天清晨5點前起床,即便健康狀況不佳,仍堅持安排緊湊行程,甚至曾在短短12天內走訪亞太四國,展現滿滿的使命感。面對病痛,他更是坦然以對。

教宗方濟各:「我今天不能走到你們中間問候,因為我的右腿出了問題。」

在任期間,教宗方濟各更不畏權勢,勇於改革。面對德國一位高調作風的主教,因為開名車、耗資12億台幣整修住家,他下令無限期停職並調查。2013年10月,他更推動梵蒂岡銀行歷史上首次公開財報,整頓財政,防制洗錢。

即使是教會最敏感的性侵醜聞,方濟各也勇敢面對。他曾公開致歉、承認教會對兒童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表達痛苦與羞愧,並矢言改革。

教宗方濟各:「在這裡,我覺得我有義務表達,教會中部分神職人員對兒童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我感到痛苦與羞愧。」

他的勇氣與同理心,讓他在2013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時代雜誌》盛讚他在極短時間內,以非凡的方式改變了這個千年機構,而他的包容、正義、大愛與同理心,也將永遠流傳在世人心中。

教宗方濟各逝世 台灣區主教團:將辦追思禮儀

教宗方濟各。美聯社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逝世。天主教台北總教區表示,目前因為消息才剛傳出,因此會先與主教們、教廷駐華大使館進一步討論後續事宜;未來也一定會為教宗舉辦追思禮儀。

梵蒂岡今天發表影片聲明指出,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已經過世,享壽88歲。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科告訴記者,他昨天還在梵蒂岡的官網上看到方濟各坐在輪椅上、對外打招呼的樣貌,感覺滿健康的,沒想到今天收到這個不幸的消息。

陳科說,第一時間他還直呼「真的嗎」,直到國際媒體都紛紛發表相關訊息才確認;不過因為實在太突然,因此需要先與主教們、教廷駐華大使館進一步討論後續事宜。

陳科表示,台灣一定也會舉辦追思禮儀,但時間、地點需要再討論。

快訊/教宗方濟各今晨辭世!昨才現身祝賀復活節 最後身影曝

高齡88歲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0日在復活節驚喜現身聖彼得廣場,面對超過3萬5千名信眾揮手致意,這是他自罹患嚴重雙側肺炎後,最重要的一次公開露面,卻也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梵蒂岡21日上午宣布,方濟各在當天上午7時35分逝世,享壽88歲。

教宗方濟各20日最後一次公開現身送上復活節祝福文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根據《美聯社》報導,方濟各20日站上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中央陽台向全球發聲,「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雖未親自主持復活節彌撒,由樞機主教科馬斯特里(Cardinal Angelo Comastri)代勞,但他仍主動搭乘座車進入廣場,沿途向信徒揮手、親切為嬰兒祝福,現場響起一片「教宗萬歲」與「太棒了」的歡呼聲。

方濟各面對超過3萬5千名信眾揮手致意,這是他自罹患嚴重雙側肺炎後,最重要的一次公開露面。儘管教宗尚未完全康復,醫師也建議避免與群眾近距離接觸,但他依舊坐上教宗座車,繞行廣場祝福群眾,展現難得的活力。

▲▼教宗方濟各20日最後一次公開現身送上復活節祝福文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20日最後一次公開現身送上復活節祝福文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20日最後一次公開現身送上復活節祝福文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不過,樞機主教科馬斯特里21日宣布,方濟各於21日上午辭世,「今天早上7時35分,羅馬主教方濟各返回了天父的懷抱。他一生都奉獻於侍奉主與教會。」

科馬斯特里在聲明中指出,「教宗以忠信、勇氣與博愛,特別是對最貧困與被社會邊緣化者的關懷,教導我們如何活出福音的價值,我們滿懷感激地緬懷這位真正跟隨主耶穌的門徒,並將教宗方濟各的靈魂,交託給那位無限慈悲的三位一體真神。」

教宗病後出席復活節活動 心繫加薩慘況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0日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上,與大批天主教徒一起歡慶復活節。(美聯社/達志影像)

法新社報導,現年88歲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由於健康欠佳而缺席復活節前的大部分聖週(Holy Week)活動,但他今天(20日)仍然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上,與大批天主教徒一起歡慶這個重要的節日。

這位阿根廷教宗坐著輪椅,在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的陽台上微弱地說出「復活節快樂」,令廣場上成千上萬信徒和其他人高興不已。

按傳統,教宗會發表「致全城與全球」(Urbi et Orbi)文告,但他今天把這項任務交由他人來執行。

在這份文告中,教宗對「令人擔憂的」反猶太主義以及加薩的「悲慘」情勢表達了譴責:「我呼籲交戰各方:停火、釋放人質,並向渴望和平未來的飢餓人民提供援助。」

有鑑於教宗接受肺炎治療後體況欠佳,教廷先前仍不確定這位全球14億天主教徒的領導人是否會出席復活節活動,或是出席的話,能參與到何種程度。

文告宣讀儀式結束後,教宗乘坐他的教宗座駕(popemobile)繞行聖伯多祿廣場一圈。儘管看起來無精打采,他仍不時從車內朝廣場上的信徒揮手致意。

教宗今天稍早也和帶著家人訪問羅馬的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進行了短暫的私人會晤。教廷透過一份簡短聲明表示:「這次會面進行了幾分鐘,讓雙方在復活節的週日互道問候。」此前教宗曾因美國的反移民政策,與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發生爭執。

教廷:教宗在復活節短暫會見美國副總統范斯

教廷:教宗在復活節短暫會見國副總統范斯

梵蒂岡表示,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今天復活節上午短暫會晤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今天是范斯赴羅馬之行的最後一天。

教廷發表簡短聲明指出,雙方有機會在今天復活節上午互相寒暄問候,這次會面持續了幾分鐘,是在當地時間上午11時30分後不久於教宗居所聖瑪爾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進行。

吃手、趴地、睡著!美副總統全家參加「受難日」禮拜 小孩好無聊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特別禮拜時,米拉貝兒躺在地上(黃圈處)。美聯社


美國副總統范斯全家正在義大利過復活節週末,週五(4/18)一家5口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禮拜,不過他的3個孩子坐不住,3歲多的么女一下吸手手,一下在地上或趴或躺,最後直接在爸爸肩上睡著。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曾與范斯在美國遣返移民政策上有過交鋒,教宗週五並未參加彌撒,不過范斯或有機會親謁教宗。

范斯(JD Vance)2019年成為天主教徒,這個週末他與妻子烏莎(Usha)及3個孩子:7歲的伊萬(Ewan)、4歲的維維克(Vivek)和3歲的米拉貝兒(Mirabel)赴羅馬度過復活節週末。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週五(4/18)一家五口赴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參加「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特別禮拜。之前因肺炎住院許久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並未參加。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路透社報導,約2小時儀式多以拉丁文進行,對3個不滿10歲的小朋友是一大考驗,年紀最大的伊萬尚能好好參加,老二維維克和3歲老么米拉貝兒就不耐長時間儀式,兩人輪流趴在地上玩,米拉貝兒一度躺地上。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范斯一度比出「噓」的手勢,要求兒子控制音量,多數時間並未嚴厲管束小孩的躁動,米拉貝兒後來在媽媽懷中睡著,范斯從妻子手中接過女兒,讓女兒在自己肩頭睡覺。

范斯預定週六(4/19)與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樞機主教(Pietro Parolin)會面,也有可能謁見教宗。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范斯曾引用天主教神學「愛的次序」(ordo amoris,或譯「有序的愛」)概念,為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辯護,認為愛是以家庭優先,而後才是鄰里乃至同胞,最後才是其他地方的人。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他示意兒子小聲一點。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他示意兒子小聲一點。路透社

教宗方濟各今年2月發表公開信,似指證范斯對於「愛的次序」的解釋,信中指出真正的愛的次序,是「透過思索建立對所有人開放的友愛,沒有例外。」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米拉貝兒蹲在桌下、維維克彎腰找她,老大伊萬打呵欠。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米拉貝兒蹲在桌下、維維克彎腰找她,老大伊萬打呵欠。路透社

教宗在信中呼籲信仰基督的教友與政治人物,關懷窮人及受迫者。他表示認同國家有權保衛自身社群,免受罪犯侵害,但不同意將非法移民一概視為犯罪。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米拉貝兒趴在地上玩。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米拉貝兒趴在地上玩。路透社

這不是教宗第一次反對川普政府移民政策,他曾於2016年表示,「一個只想著建造圍牆,而不是修建橋樑的人,不是基督徒。」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特別禮拜,米拉貝兒坐在范斯身後椅子上。美聯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特別禮拜,米拉貝兒坐在范斯身後椅子上。美聯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特別禮拜,米拉貝兒睡在爸爸肩上。美聯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特別禮拜,米拉貝兒睡在爸爸肩上。美聯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范斯堡著女兒米拉貝兒。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的特別禮拜,范斯堡著女兒米拉貝兒。路透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特別禮拜時,米拉貝兒躺在地上。美聯社
2025年4月1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一家人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參加「耶穌受難日」特別禮拜時,米拉貝兒躺在地上。美聯社

台東白冷會15顆60年椰樹藏危險 港人製工具幫鋸除

台東白冷會15顆60年椰樹藏危險 港人製工具幫鋸除

60年前由修士歐思定親手種下、陪伴白冷會在台東寫下感人故事的15棵椰子樹,因潛藏危險將鋸除。香港龍舟師傅「阿康」設計工具,幫忙鋸掉6樓高的椰樹,為教會省下20幾萬元。

89歲的修士歐思定望著高聳的椰子樹說,白冷會1966年遷移到杭州街現址時,他親手種下這20棵椰子樹。當時台東沒有賣苗,於是跑到高雄去買,1棵新台幣50元,總共1000元,品種不同,有幾棵是很甜的;種椰子是感覺椰子很漂亮。

他說,這些是60年前種的,現在都有6樓高,去年颱風吹倒2棵,讓他警覺到「椰子很長,很危險,倒下去的話,不一定是往哪個方向倒,就算沒倒,椰子果和葉片掉落也會有危險,所以最好是砍掉」。

在一旁的志工說,歐修士擔心椰子樹傷到人或是砸壞鄰居屋頂、車子,經常煩惱到睡不著。因此志工們決定幫歐修士解決困擾,但是吊車無法進入作業,如果請專業人士,要花新台幣20幾萬元,志工「阿康」為了幫白冷會省下這筆鋸椰子樹費用,自己設計了攀爬工具。

阿康說,2年前朋友帶他到白冷會,才知道白冷會對台東的貢獻這麼偉大,他有空就會到白冷會當志工,「能幫一點就一點」,知道歐修士煩惱椰子樹問題,於是就趕過來幫忙。

阿康將自己製作的踏板和支架牢固在椰子樹上,他說,「這些木板都是住家附近撿的,沒有花到錢」。

在妻子協助下,阿康慢慢攀爬到椰子樹的頂端,多次嘗試,確定安全後,開始鋸樹幹,每段樹幹約20公分。阿康的妻子在樹下,抬頭緊盯著阿康的一舉一動,給予需要的幫助和提醒,鋸1棵樹約3小時。看到阿康平安落地,大家才放心。

「當然會有危險」,阿康說,高就是危險,每1秒都是危險,但自己會將安全做到零失誤;鋸的時候要有技巧,否則斷木很重,不小心掉落會砸到自己或是樹下的人、物品。

阿康說,過幾天他離開台東,7月後才會台東,目前先鋸2棵,其餘的13棵7月後再慢慢鋸,「這些椰子樹,高聳漂亮,要不是有危險,他也捨不得鋸」。

歐修士說,這些60年的椰子樹見證白冷會在台東的傳教,「這麼高的椰子樹,真的危險,我捨不得,但也需要這麼做(鋸除)」。

1953年5月,當年36歲的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神父錫質平從法國馬賽海港搭乘往東方的郵輪,經過大西洋繞行非洲好望角,再經過印度海港、麻六甲海峽、香港抵達高雄港,輾轉近半年,在10月來到台東。

日後,陸續有47名神父、修士踏上這趟漫長旅程,從富裕的瑞士來到窮困的台東,開始在台東寫下感人的故事,包括台東的經濟、教育、醫療、文化,甚至早期冷門的考古、環保、社會救助,在在都是台東的歷史縮影。

近年有人陸續病逝長眠台東海岸山脈下,有人年邁回到故鄉瑞士。目前尚留在台東,還有神父吳若石和修士歐思定。

阿康則是56歲的香港造龍舟師傅胡梓康,曾親手打造龍舟闖越黑潮從台東划向蘭嶼,喚起大家對蘭嶼環保、生態的重視。2020年移居台灣,並擔任白冷會志工。

美副總統范斯訪梵蒂岡 會晤教宗副手談移民議題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AFP)

美國副總統范斯今天在梵蒂岡會晤教宗副手帕洛林,兩人討論到難民這項棘手議題。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兩個月前曾批評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因此激怒了白宮。

法新社報導,根據教廷發布的聲明,信奉天主教的范斯(JD Vance)及美方代表團與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樞機主教和教廷外長蓋拉格(Paul Richard Gallagher)舉行了「友好會談」。

現年40歲的范斯一直希望能覲見高齡88歲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教宗日前才罹患危及生命的肺炎並住院近40天,目前正在休養中。

梵蒂岡方面並未提及教宗有進行任何這類會晤,范斯隨行人員也沒有對他在羅馬的其餘行程發表評論。

教廷透過聲明表示,在讚揚雙邊關係的友好會談期間,雙方「重申保護宗教及良心自由權利的共同承諾」。

教廷還提到,雙方就國際局勢交換意見,特別是受到戰爭、政治緊張和艱難人道處境影響的國家,也尤其關注移民、難民和囚犯等議題。

媽祖生日、耶穌復活節明天巧合同日慶祝 還逢節氣「穀雨」

明天耶穌復活節,昨晚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主受難日禮儀,按照聖經記載的耶穌受難史,走十字架苦路。

明天農曆3月23日民間信仰媽祖生日,巧合的是,明天也逢天主教、基督教慶祝耶穌復活節,媽祖誕辰日每年固定;復活節最特別不是每年都是固定某1天,是春分月圓後第1個周日,天主教嘉義教區各教堂晚間舉行復活前夕彌撒,明天復活主日,發送復活彩蛋,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嘉縣市媽祖廟舉辦祝壽大典、遶境慶祝。

明天耶穌復活節,紀念耶穌死後復活升天,是天主教、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節慶,昨晚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主受難日禮儀,按照聖經記載的耶穌受難史,走十字架苦路;今晚舉行復活節前夕守夜禮,象徵驅逐黑暗死亡,儀式神聖莊嚴;明天主日慶祝耶穌復活,發送復活彩蛋。

復活節紀念耶穌受難復活,象徵重生、希望與光明。福音記載,耶穌為拯救世人被釘十字架上犧牲,葬禮過後信眾前往墓穴查看,發現耶穌屍體不見了,深信耶穌復活。復活節是春分月圓後第1個周日,春分後進入晝長夜短日子,象徵「光明戰勝黑暗」,與象徵光明復活節相呼應。

彩蛋是復活節重要象徵,從12世紀開始,歐洲國家人民有互贈復活蛋習俗,將煮熟蛋塗成紅色討喜,象徵重生希望,紀念耶穌被釘死十字架後第3天復活,用蛋象徵生命復活,重生就是象徵復活意思。

明天媽祖誕辰,今年正逢明天周日,正好是節氣「穀雨」。媽祖誕辰是台灣民間信仰中重要節日,各地媽祖廟都會舉辦盛大的慶典活動。嘉義縣知名媽祖廟、新港奉天宮,朴子市配天宮舉辦祝壽大典,配天宮昨今天起駕遶境,還依傳統舉辦真人藝閣遶境遊行,沿途發送信徒禮品,祈求媽祖庇佑平安。

明天耶穌復活節,昨晚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主受難日禮儀,按照聖經記載的耶穌受難史,走十字架苦路。
明天耶穌復活節,昨晚天主教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行主受難日禮儀,按照聖經記載的耶穌受難史,走十字架苦路。

神的所在-草屯玫瑰聖母堂

草屯玫瑰聖母堂在921地震中毀損,經過7年多整建,新建建築有兩棟,分別是聖堂主體及聖母的家。

聖堂主體建築鑲嵌有47樘美輪美奐的彩繪玻璃;底層繞聖堂一周是玫瑰經20端故事,上層對應的是舊約聖經啟示,美麗而有意義。聖母的家是一鋼骨結構建築,造型特殊,除了有挑高的主殿外,還設有獨立的告解亭、更衣所,專供朝聖團體特別禮敬聖母之用。

1954 年2月,美籍瑪利諾會士賈振東神父來到草屯,看到這理民風純樸,是傳福音的好地點,遂在市區中心租屋為慕道者講道,兩個月後,賈神父續往埔里山區開教去了。
同年六月美籍瑪利諾會神父華勞德接任,繼續在草屯展開傳教工作,為拓展教務工作,華神父廣結鄉紳,在鎮內各里輪流佈道證實基督神國,將村里辦公廳充作道理廰,勸化民眾皈依真理,當年在聖誕節有45位慕道者接受洗理,此乃草屯堂區傳教事業的初果及基石。
經過一載有餘,求道者陸續增加,此間小聖堂已無法容納全部求道者,華神父用心委託各界人士在鎮上尋找房屋,終於在1955年3月在鎮上碧山路,租一棟兩間合併的店舖(今台中商銀草屯分行)做為聖堂,繼續推行聖道。
經過八年光陰,教務逐漸發展,已經傳遍全鎮各角落,及草屯鄰近社口、竹興坑等,教友人數日增,原有的聖堂已不敷使用,華神父決定興建一座寬大堂皇的聖殿,做為草屯天主公教會永久的磐石。
1962 年左右,在蔡文興主教的協助下買了教堂約四分地,後又經華神父及本地教友共同努力下,增添購聖堂低窪處的三分地,同年開始發包興建教堂。於1963年3月2日一座莊嚴宏偉、美侖美奐的新聖堂終於落成了,當時並邀約有50個堂區參加,盛況空前、熱鬧非凡。期間堂區亦陸續增建小聖堂、甘迺迪廳及聖堂周圍之圍牆…等。
華神父11年來為拓展天主神國而不眠不休、犧牲奉獻、到處奔波,終因積勞成疾,於1965年元月奉主教之命回香港瑪利諾會就醫,後轉至美國治療,時已病重,於1975年12月23日蒙主恩召。
在華神父患病期間,由潘傳理神父分擔教務,為福傳貢獻心力。1965年3月芬園鄉正式成立堂口,以潘傳理神父為本堂司鐸繼續服務。當時傳教員有胡明恩、林坤炎、洪棉棋、石連清等;之後,潘神父他調,芬園才又恢復隸屬草屯堂區。
1965 年9月~1973 年12月康健神父接任本堂,此期間康神父繼續華神父未完成之堂區建設工作,包括圍牆整修、建修女院,並邀請田中耶穌聖心會陳滿枝…等6位修女協助本堂福傳的教務工作。同時開始推動自養計畫,並於1969年2月份成立華德儲蓄互助社、組織英文會話班,藉機會與教外人士接觸,直接或間接地展開使徒工作。康神父任職期內也組織聖母軍、青年會、國小道理班,勤訪教友,更藉著聖體聖事帶給教友們精神食糧,使身心都獲得照顧,並提升教友的生活水準。
1974 年5月至1975年9月由陳飛燕神父擔任本堂神父,並邀請陳美花等3位修女協助福傳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神父將堂區的財物移交由教友管理,並倡導與基督教合一運動。
1976 年3月至1977年2月,由范文忠神父接任本堂神父,極力推動聖母軍並照顧年長的教友,在范神父離開後約有半年時間,草屯堂區沒有神父、修女,只有傳教員林坤炎先生堅守岡位。林先生鑑於當時堂區的需要,特別請求墨啟明神父的協助,於1977年開始研討『堂區傳教協進會研討課程』,奠定了堂區『自傳、自養、自治』的基礎。1977年起至1995年,本堂所舉辦的彌撒聖祭及施行聖事,皆由墨啟明神父前來主持。

1977 年9月,田中耶穌聖心會指派兩位修女接任本堂工作。主任修女蔡碧蘭及助理謝秀圓修女,兩位修女秉著一股犧牲奉獻的精神,推動教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奉獻時間,本著吾愛吾堂的精神,支持堂區的一切工作,使堂區的「自傳、自養、自治」邁向一個新紀元;並成立教友堂區傳教協進會,創會會長由蔡碧蘭修女擔任,且於1979年創辦慈萱托兒所。
1985 年為感謝聖母對本堂區的助佑,興建聖母洞,以便教友前往致敬。蔡修女不計代價,為草屯堂區犧牲奉獻,直到1986年8月因體力不支,會方顧及其身體健康欠佳,調往他處。同年9月改派劉月娥修女繼任主任修女,劉修女到任後,接下聖母洞興建工作,使其巍巍矗立在草屯聖堂的一偶,並於1987年10月31日落成。1987年9月劉修女因修會另有任用他調,蔡碧蘭修女再次接任草屯堂區主任一職。
1995 年9月主教委任胡明良神父為本堂司鐸,繼續為推動堂區福傳工作而努力,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聖堂一瞬間天搖地動,教堂受到嚴重毀損,此時徵詢主教及專家意見,希望能蓋一座有防震功能的天主聖殿。2001 年10 月06日天主教台中教區王愈榮主教,主持草屯玫瑰聖母堂破土大典。
2002 年興建聖堂工作正式動工,過程倍感艱辛,最終皇天不負苦心人,大家揚棄己見,在神父修女的帶領下,主內弟兄姐妹同心協力,共同完成這個天主的殿堂。
2006 年10 月7日一座莊嚴肅穆的新聖堂終於落成。
2008 年4月主教委任劉徵祥神父為本堂司鐸,持續為推動堂區福傳工作而努力,藉由舉辦各種堂區活動,增加教友間的互動,強化了堂區教友們彼此間的向心力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