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之光!輔仁大學獲教育部破紀錄補助 辦學績效全國第一

輔大榮獲新台幣1億8,347萬8,194元補助金,創下校史新高,榮登全國私立大學之首,穩居「私校頂大」地位。(照片/翻攝自輔仁大學官網)

輔仁大學再傳捷報!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114年度「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審查結果,輔大榮獲新台幣1億8,347萬8,194元補助金,創下校史新高,並榮登全國私立大學之首,展現卓越辦學成果,穩居「私校頂大」地位。

近四年補助金額穩定成長,自111年度起連續提升,分別為1.68億、1.68億、1.74億至114年度突破1.83億元。在全國私校中,輔大明顯領先逢甲大學(1.71億元)與中原大學(1.68億元),穩居領先群地位。

這項佳績,來自校長藍易振帶領下,全校十數個行政單位通力合作,包括研發處、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國際教育處、圖書館、永續發展暨校務研究中心等,共同研擬並不斷修正計畫內容,最終獲教育部高度肯定。這筆資源將挹注教學、研究與校務發展,優化學習環境與教育品質。

輔大近年積極推動多元發展,2020年設立第十三個學院——創新跨領域學院,致力於跨域整合與創新教學。同時推動「G.R.A.C.E」五大治理策略,包括:G-國際定位、R-鞏固國內入學指標、A-拓展海外生源、C-整合醫療與產學資源、E-拓展多元財務來源。透過策略實踐,培育具真誠、韌性、當責、創意與同理心的學生,實踐辦學理念。

因應全球永續趨勢,輔大自114學年度起將永續相關課程列為必修,開設「永續素養」課程,並協助學生取得國際證照,展現校方將永續理念深植校務的決心。永續發展暨校務研究中心更在此次補助計畫中扮演關鍵角色。

在產學合作與提升學生就業力方面,輔大表現亦備受肯定。根據泰晤士2025分科排名,電腦領域位居全國第7;104人力銀行「最佳大學品牌力」調查連續兩年全國前十,為唯一上榜私立大學;在1111人力銀行、TUN大學網與《Cheers》雜誌調查中,長年名列企業最愛私立大學前二。學校持續縮短學用落差,讓學生在學期間即與產業密切連結,畢業即能投入職場。

輔仁大學秉持天主教辦學精神,長期實踐教育平權與社會責任。董事會宣布持續推動「學費凍漲到底」,並設立多項獎助學金,協助學子安心就學,減輕家庭負擔。

展望未來,輔仁大學將持續以創新思維與具體行動,實踐教育初心與社會使命,引領台灣私立大學邁向永續與卓越的新未來。

每日聖言 2025.06.09

每日聖言  –  6 月 9 日   星期一
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
常年期第十周
農曆五月十四

聖神降臨節【視頻講道】https://youtu.be/2HBEQgHZr2A

福音(若 19:25-27)
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祂的母親、祂母親的姐妹、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及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門徒站在那裡,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祂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那時起,那門徒就把她接到自己家裡。

反省
鑒於聖母瑪利亞自五旬節起,便從未間斷地給予世上旅途教會母親般的照顧,教宗方濟各規定,教會每年在聖神降臨節後的星期一特別敬禮「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以紀念她這一靈性母職的重大奧跡。
其實,瑪利亞對教會的愛,從她受孕耶穌的那一刻就已開始,而在十字架下她被聖子耶穌託付於教會的時候更顯徹底,一如我們在福音中所讀的:「女人,看,你的兒子。」從此以後,瑪利亞就和宗徒們常在一起祈禱,直到聖神降臨到他們中間。基督徒在敬禮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感謝瑪利亞母親般照顧的同時,應該效法她,以慈母般的情懷,將耶穌基督及祂的福音帶給這個世界。

日本相撲力士訪屏東 造訪萬金聖母聖殿

來自日本的錣山部屋相撲力士8日到訪屏東,縣府特別安排一系列在地文化體驗,包含帶領他們前往參訪台灣最古老天主教堂、位在萬巒鄉的萬金聖母聖殿。(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日本相撲力士訪屏東 造訪萬金聖母聖殿 來自日本的錣山部屋相撲力士8日到訪屏東,縣府特 別安排一系列在地文化體驗,包含帶領他們前往參訪 台灣最古老天主教堂、位在萬巒鄉的萬金聖母聖殿。 (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教宗良十四世主日彌撒批民族主義政治運動 祈求驅除仇恨

教宗良十四世(右)於2025年6月8日在梵蒂岡城聖伯多祿廣場上向信徒致意,並在五旬節莊嚴彌撒上向信徒致意,紀念教會運動、協會和新團體的禧年。歐新社

首位來自美國的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天批評民族主義政治運動,並用「不幸」加以形容,但他並未點名特定國家或領導人。

路透社報導,教宗良十四世今天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一場聚集數以萬計教徒的彌撒期間,祈求天主「打開邊界、拆除高牆(並)驅散仇恨」。

教宗說道:「偏見、把我們與鄰人分隔開來的『安全區』、排他性思維,這些都沒有容身之地,不幸的是,我們現在看到它們也出現在政治民族主義中。」

本名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的良十四世5月8日當選教宗,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領導擁有14億信徒的天主教會。

在擔任教宗前,普瑞弗斯特不吝批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幾年曾於社群媒體X平台分享多篇不認同川普及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的貼文。

每日聖言 2025.06.08

每日聖言  –  6 月 8 日   星期日
聖神降臨節(五旬節)
農曆五月十三

聖神降臨節【視頻講道】https://youtu.be/2HBEQgHZr2A

福音(若 14:15-16、23b-26)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必求父,父就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祂和你們永遠在一起。愛我的人,必遵守我的話,我父必愛他;我們會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那不愛我的人,便不遵守我的話。而你們所聽的話,不是出於我,而是出於那派遣我來的父。我趁著與你們還在一起的時候,把這一切告訴你們。那『護慰者』,即父以我的名派遣給你們的『聖神』,會教導你們一切,使你們記得我曾對你們說過的一切。」

反省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彼此溝通越來越少,甚至家庭成員之間也是這樣。為此,教宗方濟各曾說過:幾乎從來不在一起吃晚飯,或者從來沒有在晚飯桌上交流,只是各自看電視或智慧手機的家庭,幾乎不能算是一個家庭。當人們在一起卻不再溝通時,冷漠就進入他們中間,他們彼此也不懂得在說什麼。
耶穌願意門徒們相親相愛,因此祂求父為我們派遣聖愛之神,灼熱並軟化人們冷漠與殘酷的心。當聖神降臨時,人們的語言彼此相通,且開始相互交流了。這就是愛的語言,超越人間的任何語言,是人人都能懂悟的「語言」。讓我們祈求聖神降臨在我們當中,讓每人都有愛的能力。

輔大生猛畢業生 雙主修、雙輔系還拿書卷獎!親曝祕技

輔大舉行113學年度畢業典禮。

天主教輔仁大學(6/7)舉行畢業典禮,藍易振校長以中英文致詞感謝家長信賴,分享「GRACE」治校理念,包括強化並提升國際定位、鞏固國內入學指標、擴張海外生來源、與政府、社會等整合生態、拓展多元財務等方式繼續引領輔大前進。同時,校長也攜手跆拳道校隊拍攝祝賀影片,播放影片時引起台下師生一陣驚呼鼓掌。

藍易振校長以中英文致詞感謝家長信任,並分享「GRACE」治校理念。

駐校董事郭維夏神父應邀致詞、校牧何萬福神父為畢業生舉行祈福禮。這屆畢典特別請來校友,同時也是榮獲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的王湘涵前來主持,與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互動暢談,鄭時寧總會長分享當年在輔大中美堂的主持經驗讓她獲得無比的勇氣,而這份勇氣也一路陪伴她赴美求學、找工作與陪伴丈夫創業,現在她要把「勇氣」送給畢業生,莫忘任何困境害怕都以勇氣突破!

校牧何萬福神父為畢業生舉行祈福禮,包括祈禱、覆手禮、授光禮、派遣禮等儀程。
金鐘主持人,同時也是輔大校友王湘涵前來主持,與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互動暢談,鄭時寧期許畢業生要有勇氣才能突破困境。

織品系行銷組的王薇代表畢業生致詞,她回憶在大一因為「織品科學實習」的課著實感到震撼教育,因為這堂課需要進實驗室、牢記化學公式,這對於文科的她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在沒有退路之下,同學們一起咬牙堅持著也就過了!回首這一切,王薇堅信這種不確定性與挑戰,縱然會帶來辛苦與害怕但也因為這樣才值得期待!同時,輔大給予的溫暖與寬容,讓她深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就算走著同一條路,每個人的節奏都會獨一無二。

西文系覃厚銘靠每天自主學習達成雙主修西文系、法文系,輔系日文系、歷史系,而且每個學期皆是書卷獎第一名

這屆畢業生包括西文系覃厚銘,他雙主修西文系、法文系,輔系日文系、歷史系,每個學期皆是書卷獎第一名,問他怎麼辦到的?覃厚銘很老實地說「每天都要自主學習」。從小對語文展現出天份與興趣,國二即想在英文和日文之外找尋新鮮感,所以覃厚銘又自學法文和西班牙文。高二時,來輔大讀書的念頭已在心中響起,覃厚銘親自來到校園立即感覺「就是這了!」加上輔大選修多元,學費選修到飽不加價,可以達成跨領域、學習多國語文的期待。畢業後,覃厚銘決定要繼續攻讀研究所,朝向擔任教師的志向發展。

來自管院會計系的馮家俊被喻為象棋明日之星,曾代表香港勇奪杭州亞運銅牌,也曾幫輔大拿下扶輪盃全國象棋錦標賽冠軍。馮家俊在高中畢業後邊工作邊比賽,疫情爆發開始反思一技之長決定重拾學業,因為很喜歡臺灣於是來到輔大。馮家俊坦言會計課程比想像中難卻完全不後悔,主因是多了好友們一起讀書一起瘋狂,「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參加世錦賽決賽,同學們在教室裡看直播為我加油,還和對手的粉絲『吵起來』光是想像那個畫面就讓我至今笑到不行。這些都是我大學生涯裡最寶貴的收穫。」

也來自香港的關詩琪,在港時就打算要唸中文系,聽老師介紹輔大的文學院很不錯,因此集中火力鎖定輔大中文;來到輔大之後,關詩琪想說既然學費都繳了就多學一點,因此再修法律和西文,今年已考取法律碩班。被喻為臺灣規模最大的新銳舞台「新一代設計展」,應美系曾卉妤以主視覺入圍2025「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曾卉妤說自己從小就有設計夢,但唸輔大前完全沒有受過專業美術訓練,因系上提供多元的選修,讓她有機會接觸到金工、動畫以及室內設計等課程,同時透過實習接觸業界的環境與生態,如今的曾卉妤已經具備策展的經驗與能力,確定朝所學就業。

博館所畢業生藍麗霞,在學位論文中以「物」為主體,運用物質文化理論,融合美術史與個案研究,提出「物的生命史」新視角,突破傳統以藝術家或藝術史為中心的分析模式,開創嶄新的學術方法,充份展現博館所培育學生跨領域整合與文化研究的成果,為博物館學的發展帶來不同的思考方式。

AI當道,資管系董書妤已具備自主探索AI新技術並應用於資訊的創新研究,中文系廖森為、歷史系羅歆諭、哲學系鄭康偉、文創學程鄒宜姍,會計系楊新佑、李心如、李宥蓁、粟郁涵學業成績且多次競賽優異;統資系賴以嘉提出「ESG 供應鏈預警系統」構想,獲實習生專案競賽第三名。

【視頻講道】聖神降臨節(丙年)2025.06.08

瑪利諾會甘偉霖神父主持的主日聖經講道:世上有些地方,禁止基督徒分享耶穌復活的喜訊。但是,讓人們接受福音的最大障礙,可能還是我們基督徒。我們的罪阻止了人們去聆聽和接受天主召叫他們認識基督。

每日聖言 2025.06.07

每日聖言  –  6 月 7 日   星期六
農曆五月十二

耶穌升天節【視頻講道】https://youtu.be/pF_4c9g71c8

福音(若 21:20-25)
那時候,伯多祿轉身,看見耶穌的愛徒跟著,就是晚餐時靠近耶穌的胸膛,問「主啊,是誰要出賣袮」的那個門徒。伯多祿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他會怎樣呢?」耶穌回答他說:「我若留他活著,直到我再來的時候,跟你有什麼關係?你跟隨我吧!」於是在團體中就流傳這話,說這個門徒不會死。但耶穌不是對伯多祿說「他不會死」,而是說「如果我願意留他活著,直到我再來,與你有什麼關係」。
為這些事作見證,並把這些事記錄下來的,就是這個門徒。我們知道他的見證是真實的。耶穌還行了許多別的事,若要一一寫出來,要寫的書,我想連世界也容納不下。

反省
伯多祿在耶穌復活顯現時,也就是在耶穌預言他將來的命運時,他卻很好奇地想知道天主對若望宗徒的計畫。耶穌在反問伯多祿「跟你有什麼關係」的同時,也警告他只管跟隨耶穌!的確,我們每人該面對天主對自己的獨特召叫,行走在天主為自己安排的道路上,不必相互比較,勉力跟隨才是重點。信仰始終是我與天主之間的事,與他人無關。這也是德肋撒修女的座右銘:「說到底,信仰是你和天主之間的事;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無論別人怎麼樣,我們都要跟隨耶穌。這正是今天福音的訊息。我在跟隨主的道路上有這樣的態度嗎?

教宗:尋找新方法幫助與教會疏離的家庭

教宗良十四世出席家庭禧年彌撒。 (圖:梵蒂岡新聞)

教宗良十四世說,天主教會、神職和其他成員必須尋找新的途徑來接觸並接納那些已遠離教會、感受不到天主對他們的愛的家庭。

他在寫給參加家庭福傳研討會的神學家和牧民事工者的信中表示,外展工作的首要目標是幫助渴望愛和感受愛的人在耶穌身上找到愛的真諦。

教宗在 6 月 2 日的致辭中寫道:「我們也常常忘記這一真理,只把基督徒生活視為一套需要遵守的規則,用一種道德主義的、沉重的、缺乏吸引力的宗教取代了與將自己賜予我們的耶穌相遇的奇妙經歷。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宗教是無法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實踐的。」

梵蒂岡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 6 月 2 至 3 日在梵蒂岡辦公室召集約 40 位專家,共同探討「當今和未來的家庭福傳:教會和牧靈的挑戰」。研討會於家庭、兒童、祖父母和老人禧年慶祝活動後舉行。

教宗向他們說:「這個主題清晰地表達了教會對世界各地基督徒家庭的母愛關懷,作為基督奧體活潑的成員,也是教會的主要核心,天主將信仰和福音的傳承,特別是向新一代的託付給他們。」

他表示,正如聖奧斯定所教導的,每個人都渴望天主。而父母的首要責任就是回應這種渴望,讓他們的孩子「意識到天主的父性」。

他說,雖然許多地方的教會參與率和宗教信仰正在下降,「但我們這個時代對靈性的追求卻是日益增長,尤其是青年,他們渴望真正的關係和人生的指引。」

他指出:「因此,基督教團體必須高瞻遠矚,洞察當今世界的挑戰,並在每個人心中培育對信仰的渴望。」

教宗表示,這需要特別關注「那些由於各種原因,在精神上與我們最疏遠的家庭:那些感覺自己沒有參與其中,稱自己不感興趣,或感到被排除在日常活動之外,但仍希望成為一個能夠與他人共同成長和前行的團體一部分的家庭。」

他問道:「今天有多少人根本沒有聽到與天主相遇的邀請?」

他說,另一個問題是「日益普遍的信仰『私有化』」,過於關注個人,使得新來者無法體驗到「教會的豐富性和恩賜,是一個充滿恩寵、友愛和愛的地方。」

教宗說:「驅使教會進行牧靈和傳教活動的,正是作為人類的『漁夫』,透過與基督相遇,將人類從邪惡和死亡的深淵拯救出來的願望。」

他以那些選擇同居而不是天主教婚姻的年輕人為例。他說,他們需要的是「有人以具體而清晰的方式,特別是透過他們的生活榜樣,向他們展示聖事恩寵的恩賜是什麼,以及從中獲得的力量。有人幫助他們理解天主賦予已婚夫婦的『愛的聖召和服務生命的美好和偉大』。」

他說,在向遠離教會的家庭伸出援手時,需要耐心,甚至是創作力。

他指出:「這不是草率地回答難題的問題,而是要接近人們,聆聽他們的心聲,並嘗試與他們一起努力,明白如何面對他們的困難。」「這需要在必要時準備好以開放的態度看待事物和不同的行為方式,因為每一代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挑戰、夢想和問題。」

教宗表示,主教們的首要責任是「將他們的網撒入海,成為『家庭的漁夫』」。

他並引用了 5 月 18 日教宗就職禮上的講道說,這亦是所有天主教徒共同的責任,因為「透過洗禮,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我們兄弟姐妹的司祭、君王和先知,成為『在兄弟般的共融中,在聖神的和諧中,在多元化的共存中『建設天主之家的『活石』。」